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

发布时间:2021-12-18

大班科学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 ,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捉泥鳅》课件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 ,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屈;老师."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活动反思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百科: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师:(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师: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师: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师: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1、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师: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小百科: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大班科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捉泥鳅》课件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
    2022-02-17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
    2021-10-2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
    2022-02-23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 这是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
    2021-07-28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

2022-02-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

2021-10-2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020-10-06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

2022-02-23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优秀捉泥鳅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

2021-07-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