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关注健康,倾听心声

发布时间:2021-05-31

幼儿园案例。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关注健康,倾听心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主题内涵

作为一个内向、不和群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自发游戏中突然出现主动找同伴游戏的行为。这其中除了孩子体验到了同伴交往的乐趣,获得了交往的满足和成功;更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站在孩子的认知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保持幼儿兴趣的前提下恰当介入,正确引导孩子的生成活动,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真正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二、背景及案例描述

(该部分应一家长要求已经删除,不便之处,敬请原谅!)

三、分析

如果孩子趴在地上学小狗是偶发的游戏,那么孩子们在老师阻止之后就不会再次出现此现象。然而,从天天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兴奋可以推测,一向喜欢独自活动、不和群的天天,在饭后可能是在偶然的学小狗爬时与同伴玩在了一起,并从中体验到了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乐趣,获得了同伴间交往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了与同伴交往与共同游戏的需要。当我在孩子睡觉前,轻声询问天天为什么要当“小狗”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孩子高兴地告诉我:“我做小狗很快乐,这样有很多小朋友来和我玩,我就不孤单了……”

由此可见,对“扮演小狗”活动的情有独钟的天天在活动中获得了交往的“满足”和“成功”,致使孩子在老师两次干扰之后,仍然“一如既往”的继续她的自发游戏。而我一开始只把孩子学“小狗”玩,当成了是孩子们在“欺负”天天,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游戏”,甚至有些误解为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于是接连两次给予阻止。幸亏我的“好奇心”和所学的教育理念,激发我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从天天与同伴们快乐的交往中得到启示,适时的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保护,当然肯定和保护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很显然,孩子在以前的活动中,多为“单兵作战”,对于身心各方面均处于发展之中的幼儿来说,这种状况对她的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当孩子偶然在“小狗”游戏中体验到交往的成功时,作为教师——我必须掌握好介入的方式与时机,采用情绪感染、行为暗示,群体影响等方式来达到介入、干预的效果。并以满腔热情关注幼儿的所有游戏行为,有意识的表现出对游戏的浓厚兴趣,直至以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之中,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交往观。而且在此基础上,生成了“我们和动物是朋友”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范围,增进天天和同伴之间的交往。

人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儿童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天天的个性比较固执,有些内向,在这之前一直表现为不和群。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儿童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儿童因为动作而认识了世界,儿童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儿童的动作,都起源于儿童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天天就是在扮演“小狗”动作中认识到了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体验到了同伴们围在一起游戏的快乐,由共同的“小狗”游戏产生了同伴间交往、合作的需要。同时这表明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是一种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小群体活动,它指向个体发展基础上,表现出的性格、兴趣、能力、表达表现和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差异。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数处于个体活动,具有好模仿的特性,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小群体环境使孩子间互动交流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发展。

四、反思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天天喜欢当小狗”这一案例中,我很庆幸自己能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在生活观察中,从孩子的情感体验出发,以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模式来看待“天天扮演小狗逗同伴玩”这个孩子自发的游戏。并从中认识到:

1、重个体差异,站在孩子的认知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关系往往是控制、服从的关系,《纲要》强调“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建立师生间伙伴式的关系,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幼儿也不例外。我们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宽容和接纳的外在环境,有助于幼儿的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鼓励他们对社会的良好认识、情感和行为,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与外界交往。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孩子建立对话、接纳、共建和共享的互动的交互主体的关系。《纲要》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发展与人格,应善于利用人、事、时空等各种要素,努力创设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类环境,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给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教师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在观察、了解、评估和指导的过程中,成为儿童适时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说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学习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及支持孩子自发的活动,协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交往体验。

2、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树立人格教育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特有的综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奠定时期,也是友爱、真实、善良、同情、尊重等人格基本特质逐渐形成的时期。健康的人格是通过幼儿心理品质的体验和培养、社会学习以及同伴的人际交往等活动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的。情感是幼儿人格发展的核心,教师的热情、真情和激情等丰富的情感来自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和对学生的爱,教师应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运用“师爱”及“教育机智”的力量“以情动情”,这就有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稳定的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奠定人格发展的基础。“师爱”不仅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也是形成幼儿活泼开朗、趋于合群的性格的重要条件。

对幼儿的人格教育,需要教师把幼儿视为具有社会需要和独立人格的个体,以人格培养为重点,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正如《纲要》所说“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认知、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3、在保护兴趣的前提下恰

当介入,正确引导孩子的生成活动

要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教师就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给予他们合理的自由,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态圈中感受幸福。成人应当关注孩子所关注的,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引导。孩子不是玩了,自由了,就幸福了。成人应该对儿童的活动给予指导,拓展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感受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的不仅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高级的自我满足的幸福感。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把有些事情复杂化,对他们来说,只要是感兴趣的、好玩的,他们都会非常投入其中。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情感和体验,以积极的情绪状态,融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自发的游戏活动。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时时体现“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顺应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顺其自然,促其发展。在此基础上生成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主题教学活动,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孩子也不例外,交往和对话是人类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有意义的探究行为离不开精神主体的交往与对话,有交往和对话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儿童是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需要在交往与对话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在真实的对话和交往中,儿童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自主的获得意义和建构认知系统。当然,孩子由于受自身经验和认知特点的限制,需要教师时时用心去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去理解他们的言行间的真正涵义。作为教育者只有在真诚的与儿童对话与交往中,在认真的倾听中,才能发现儿童充满探索精神,有着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且只有尊重、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才能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精神世界的扩展。儿童也只有在对话和交往中才能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同时获得宣泄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对话和交往中,儿童能够拓展思维,习得交往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实现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教育要使儿童成为一个有幸福体验的主体,必须给儿童交往与对话的机会和权利,同时给予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真正促进个体社会性化。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低头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呵护娇嫩的花朵


“幼儿园教师就是天天和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说废话!”这是行外人不正确的认识,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知道,只要我们低下头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能收获很多,孩子会收获更多。

一、实例描述

小班幼儿是今年秋新接收的幼儿,刚开学几天,我有空便到班上帮忙,早上一名叫朱雪艳的小朋友一来便向我靠近,甜甜的小嘴一直叫着“老师、老师”,看着我非常耐心的回应她的每一次呼叫,孩子非常高兴,索性要我抱她,我抱了她一小会儿,便放下她去关注哭闹的孩子,这时她不高兴了,又要我抱,而且非常希望我一直抱着她。其它娃娃看到了,也希望老师能抱抱,一个个小身体都向我靠近,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我也非常享受这份爱,便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儿抱抱那个,娃娃们都很开心,这时朱雪艳小朋友突然走到我面前,轻轻打了一下我正抱着的小朋友,小嘴嘟着说:“我的老师,我打你!”。我当时愣住了,我想再试试这个孩子是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我没有理她,表现出更爱我抱着的那个娃娃,这时朱雪艳小朋友更不开心了,又打了一下这个娃娃,而且还打了我一下,说了一声:“我的老师,讨厌老师,我打你!”这一天,因为我抱了其它小朋友,朱雪艳小朋友似乎没有了早上和我的亲热劲儿,而且后来无论我怎么问她,哄她,孩子都不再那样喜欢我。

二、方法过程

(一)了解情况

放学后我找到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从交流中知道:这个小朋友妈妈因为生她时难产死亡,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在外婆身边,外婆觉得孩子没有了妈妈很可怜,所以一直比较溺爱孩子,可是去年孩子的姨妈生了小妹妹,也是外婆带,于是外婆经常会抱妹妹而没有抱她,孩子会生气打妹妹,外婆也不懂,就常常也粗暴的打她或骂她自私,孩子的性格便越来越偏极,只要看到别人亲近妹妹没有亲近她,便会出手打人,所以上幼儿园后才出现了今天的一幕。

(二)用心沟通

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后,我和主班老师商量,决定用爱来感染这个幼小又受过伤的心灵,填补孩子失去的那份母爱,同时又培养孩子正常的被爱需求。第二天,我一早又来到班上,其它孩子看到我一来,便和昨日一样很快地和我亲近,小嘴不断的叫着老师。这时我特别关注到朱雪艳小朋友,她站在一边,望着我笑,但又不向我靠近。从孩子的表情中,我读出那种希望我爱她,但是又觉得我不够爱她的那份无奈与害怕。

这时我走近她,抱起她,问她为什么不像昨天那样叫老师呢?并告诉她我喜欢她,非常喜欢她。张老师也很喜欢她,希望你叫她老师妈妈呢!听到妈妈这个词,孩子笑了笑,似乎是兴奋,似乎又是不好意思。看到孩子这样的表情,我很自然地把她抱到张老师的面前,叫孩子叫老师妈妈,老师热情的抱过她,叫她叫妈妈啊!孩子几分羞涩后便轻轻地叫了声“老师妈妈”,“张妈妈”大声的应着,并亲亲她,孩子笑了,很开心很开心,渐渐地和“张妈妈”亲热亲近多了,孩子似乎又是快乐的天使!

三、后续

孩子从此后有了“妈妈”,性格开朗了很多,但偶尔还会有与其它孩子夺爱的表现,老师经过与家庭沟通,引导家长重视、正视孩子的这一表现,家园互动,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同时老师也从言行中渐渐地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到现在,朱雪艳小朋友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性格变化很大,也不像原来一样经常打小朋友了,孩子的心在慢慢敞开,爱与被爱的幸福感慢慢增强,相信这朵娇嫩的花儿会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呵护下开得更美,更艳!

案例:我们关注禽流感


案例:

“老师,你知道吗,现在肯德基不能吃了。”熊明哲认真地告诉我。

“对,我妈妈也这么对我说的。”韩嘉昊随声附和道。

“不对,现在报纸上说肯德基能吃了。”朱逸峰反驳着。“因为它是油炸的。”

“鸡和鸭,都不能吃了。”沈海楠也加入了话题。

“还有鹅”另一位小朋友补充到。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我问孩子们。

他们都你看我我看你,忽然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到“他们都是家里养的动物。”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取个名字呢?”

“叫它们家里的动物?”熊明哲说。

“不对叫它们家禽。”另一个说。

分析:

孩子们能根据近期的热点新闻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并用他们最简单的认识与最易懂的解释,诠释着他们对禽流感的最初浅的认识。而我们老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幼儿的话题,既做一个倾听者,也可以与幼儿一起谈论话题,将幼儿对知识的渴望保护好。也是让幼儿自己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案例:幼儿的寻常时刻关注


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

二期课改给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它突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学前教育应体现发展性、个别性、奠基性原则,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课程改革的落脚点确立为转变幼儿学习方式,关注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追随幼儿的发展,去创造更宽泛的空间,挖掘孩子的潜能,实现每个幼儿的生动、主动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和实现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因此,在学期初我们就开始记录幼儿的寻常时刻,希望以此寻找教育的契机。

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寻常时刻。

新课程理念已经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全部纳入到课程的范畴之中,那么生成活动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会有幼儿生成活动的出现和形成,如: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会自然地对某一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发生兴趣,围在一起反复地看着、玩着、讨论着与这个玩具所相关的话题;带孩子散步时偶尔飘过一片树叶,飞过一架飞机都会成为孩子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会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为什么?哪里去了的问题串联、积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那么教师此时做好记录,就能随时捕捉一日活动中的闪光点,这点点滴滴的也就形成了教育的契机,也就有了幼儿生成、教师预设这样一个过程的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记录好幼儿的寻常时刻呢?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首先教师必须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当他们不能自如地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教师更应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解析孩子,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走进了孩子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去探索周围美好的生活。

教师必须真实的记录幼儿的寻常时刻,通过反思来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提升教育的意义。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

案例:关注孩子的一切


今天,在课间自由活动时,我意外地发现一向不爱说话的隆秦正和几位朋友聊得起劲,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是什么话题让她说得那么高兴呢?听一听,才发现他们正聊着今天的中秋节。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谈话的行列。我灵机一动,何不把今天的主题活动《我的老师》改成幼儿感兴趣的《中秋节》。

组织活动时,我依照原来的构想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等。这时,我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兴趣缺乏。难道我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错了吗?还是我误认了幼儿的意愿?可是这和幼儿开始的积极参与出现了极大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幼儿失去了兴趣呢?

我决定从问题的本源幼儿入手。我请幼儿自由交谈“你喜欢的中秋节”,在认真倾听幼儿交谈中我发现幼儿说的都是月饼,如月饼的味道,月饼的样子、品种等。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才是幼儿感兴趣的,而我则忽略了这点,却用“中秋节的由来”这一话题来开展活动,偏离了幼儿的意愿,所以才使活动失去了活力。

在发现问题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交谈、讨论、想象、记录等一系列关于月饼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幼儿还发现了月饼和月亮的关系,引发了对月亮的兴趣,特别对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杨利伟登月事件极为关注。在适当的引导下,幼儿初步开展了“我上太空”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向往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活动结束后,我邀请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月亮和太空的资料、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我上太空”的后续活动。

这次活动经过一波三折,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这得益于对教育计划的有效调整和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关注。开始,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了计划,让幼儿开展属于自己的活动。但在活动中,我没能让幼儿发挥主体地位,而是以教师的主观想象展开,使活动违背了原有的意图。经过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及时关注,发现了问题,调整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并因势利导,拓展了幼儿探索活动的视野,萌发了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及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信心。最后使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这活动中,使我认识到孩子的兴趣是活动的核心,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知道孩子应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更不要认为一个事先知道要做什么及如何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只有对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密切地关注、不断地调整、及时地反思,才能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关注幼儿的话题 适时开展讨论


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具体要求为

①提供一个保

证幼儿身心安全的物质环境,使之在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活动;

②给幼儿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心理环境;

2、抓住机会,及时引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对幼儿的发展非常有效。”当发现幼儿对“节约”一词理解错误时,我并不是随意地给个答案而是采用围绕主题自由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各自发表意见,又因为这个主题是幼儿关注的,所以幼儿会畅所欲言,毫无拘束,在这样的交流方式中幼儿语言表达非常流畅。

3、生生互动,充实资源。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困难,但是有时候他们并不希望老师直接介入活动,给予他们帮助,他们会在自己的思考和同伴的共同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节约”一词的含义,接近大班末期,小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所以组织生生互动式的学习比较有效。幼儿一方面在畅谈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大量吸收同伴的信息,建构相应的知识。尤其是马昕宇讲的故事、以及幼儿平时的行为对大家的教育非常有效,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节约”一词的理解在各种场景中显现了意义。

4、细心倾听,避免出错。虽然大班幼儿语言表达比较清晰了,但是毕竟会有一些知识因不了解而表达错误,把“节育”说成“节约”就是因为语音相似所以才会误导我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倾听时一定要细心,不然说了半天还是不能为孩子解惑。而在解释比较远离幼儿生活的概念时,教师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解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便于幼儿初步了解。

5、性别知识,适当教育。到了大班末期,幼儿性别意识特别强烈,他们会时不时地亲近异性,上厕所时观察异性的生殖器官,游戏时或男女分得很开,或一个小男孩追随一群小女孩等,他们开始在朦胧中对异性感兴趣。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若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强加于孩子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让他们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男孩和女孩在相互接触中应当如何的一系列规范教育,这就是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所以对于幼儿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教师不能太惊奇,而应该用自然的态度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信《案例:关注健康,倾听心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闪亮的一颗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个期间家长是否问过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真...
    2021-05-31 阅读全文
  •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日积月累,班里的图书角里,竟有了厚厚一叠图书。这些废旧图书看之无味,弃之可惜。开始我尝试让孩子们通过剪剪、贴贴将废旧图书制作成“新图书”,但是后来孩子们的制作兴趣明显下降。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旧图画书...
    2020-09-15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育儿心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老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育儿心得体会。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
    2020-07-16 阅读全文
  •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平时上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来回答时,孩子们七嘴八舌。不管重复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不顾老师的允许或不允许,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噼噼啪啪地说个不停,有时老师批评这个批评那...
    2020-12-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心声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心声 我是一名母亲,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说:“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我在微笑之余,心中却总有一种莫名的小压力。没事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养他,能够...
    2020-09-0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闪亮的一颗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个期间家长是否问过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真...

2021-05-31 阅读全文

日积月累,班里的图书角里,竟有了厚厚一叠图书。这些废旧图书看之无味,弃之可惜。开始我尝试让孩子们通过剪剪、贴贴将废旧图书制作成“新图书”,但是后来孩子们的制作兴趣明显下降。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旧图画书...

2020-09-15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老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育儿心得体会。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

2020-07-16 阅读全文

在平时上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来回答时,孩子们七嘴八舌。不管重复不重复别人的话语,不顾老师的允许或不允许,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噼噼啪啪地说个不停,有时老师批评这个批评那...

2020-12-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倾听孩子心声 我是一名母亲,又是一名幼教人。常有人说:“你是干幼教的,教育的孩子一定成才。”我在微笑之余,心中却总有一种莫名的小压力。没事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去培养他,能够...

2020-09-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