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是男孩脸
发布时间:2021-05-31 教育随笔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开学已过一周了,上周四因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我们班组织了手工教育活动--胸针送妈妈。孩子们平时就对泡泥,剪纸这类手工活动非常感兴趣,加上这次是要做送给自己妈妈的礼物,而且胸针这样的形式又比较特别,所以孩子们就更加兴奋,激动。
活动前我做了几个用来展示的样品,活动一开始讲完节日的意义后,就向幼儿展示样品并再次讲述制作泡泥手工揉,捏,搓等技巧的要领。最后幼儿开始自行制作,可自由发挥,也可依据样品制作。在这过程中我巡迴指导,全班绝大部分幼儿都在发挥想象自行创作,只有个别孩子完全依照教师的展示品做。
在我巡迴指导的过程中观察到其他孩子做的胸针都是五颜六色的,唯独只有一个孩子做的连底色带图案全部是蓝色.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张泽颢。我正在想如何与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不想他刚刚稍建立起的自信又没了。就在这时旁边的另一个孩子主动问起他来“你做的这是什么,为什么都是蓝色的”。只听张泽颢高兴的对旁边的孩子讲“我做的这是男人脸”
听完这话我连忙半开玩笑逗着问他“男人脸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你自己又是什么脸呢?”本来问完这话我没抱太大希望他会回答我,因为以往老师单独对张泽颢提问答案都会是以沉默来应答,可没想到这次他竟然快速的,而且是面带标志性腼腆微笑的回答了我“我是男孩脸。”
这个行为表现出的进步对他来说是飞跃性的。还记得我刚到中一班时的情景。张泽颢的表现让我最快的记住了他的名字,吃饭盛的很少,挑食,吃饭速度慢。上课总是在做别的事,就连老师同他讲话他都总是一副害怕委屈的样子。看到他今天的表现,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满足感。孩子的进步就是对我们作为教师工作最大的肯定,面对单纯可爱的孩子,只要能够付出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加倍的回报给老师。(wWW.Zw5000.CoM 作文5000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抓脸
抓脸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什么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愿,一不随心,伸手去抓。以往他们在家中已经习惯各种图书、玩具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与他们争抢。而今到了幼儿园则不同,所有的玩具、图书都要一齐玩,一齐看。因此产生了争执,容易发生抓脸行为。为了避免或减少同样的事情发生。
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首先让孩子懂得玩具是大家的,能够轮着玩或换着玩,让孩子懂得谦让的含义。
其次,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小小手"让孩子们说说手的用处,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从正面去引导他们:"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是一个小小魔术师,能够变各种小动物,我们的小手还会做许多事比如帮老师摆椅子,收玩具。"老师虽然这么说,但是远远还是由于晓彤和他抢玩具,把晓彤的脸给抓伤了,留下一道血痕。
事后,我对远远说:"你看,晓彤的脸好看吗?""不好看""让别人给你把脸抓破,你愿意吗?""不愿意。""以后还抓别人的脸吗?""不抓了。"透过这次对远远乃至全班的教育,这几天抓脸现象明显减少。同时期望我们的家长朋友经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及时修剪。
教育随笔:“不要”男孩
孩子们都是喜欢游戏的。进入中班后,根据班级里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里新设了“魔法小丑蛋糕”和“玩转蛋糕”这两个角色区,孩子们十分喜欢玩这两个区角,每天到玩区角的时间时,就会有很多孩子来和我说“老师,我想去买蛋糕”“老师我想去做蛋糕”,等等。看到孩子这么喜欢玩,我也很开心。
班级里有个叫小语的小男孩,十分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在玩体育器械时,他就拿着沙包或者飞盘在旁边看着,请他回答问题也都不愿意开口,玩区角的时候也喜欢趴在自己的座位上,每每鼓励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都会被一句“不想玩”“不要”给反驳回来,甚至会出现扔掉玩具的情况,慢慢的,我也不再强制他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了,就让他在旁边看着。在两个蛋糕店开设之后,区角游戏时,我发现小语会经常“游荡”在蛋糕店周围,在看蛋糕店里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我也没有管他,就让他继续观看。到了收玩具的时候了,蛋糕店里的小朋友们收拾区角总是要慢一些,小语这下看不下去了,上前帮着一起收拾蛋糕,被我发现后,他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情况在几天后的区角游戏中有了进展,小语主动拿起区角牌,选择了“魔法小丑蛋糕”,在区角里充当了收银员的角色,但是观察后我发现他只是站在收银台前,按着收银机,见此,我扮演了一次小顾客,来买一次蛋糕,只见他拿起一个蛋糕用机器扫一下就给了我,我问“这多少钱,我不用付钱吗?”,他笑了一下说“一块钱。”我给了他一块钱,并说“这蛋糕我要带走,这样直接拿着好不方便呀”,他看了看没反应,我又说“你能帮我拿个袋子装一下吗?”他立马拿来一个袋子装好蛋糕,并装进去一个勺子,递给了我,我立马表扬了他。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了,也来买蛋糕,小语玩的很开心。之后,我发现小语不再抗拒各种集体类的活动了,慢慢的开始很旁边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
其实,孩子是个有着自己发展规律的个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们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随笔:这样的男孩
一天早上我一边和孩子们在外进行晨间锻炼活动,一边迎接着每位来园的孩子。忽然听到哭声,一看原来是辰辰正哭着,爸爸束手无策的牵着他,我赶快上前安慰,并询问怎么了?爸爸告诉我是因为照片还没拍的缘故,于是我耐心告诉他“没事的,今天回去再拍好了”并一边暗示他爸爸可以离去了。可辰辰不肯,死命地攥着他爸爸的手,好不容易他爸爸才脱开了身,快速的走了,这回倒好,他跟我干上了,拳打脚踢,孩子们纷纷说:“不可以打老师的”,边上有家长也这样的说着,他收住了打人的举动,可还是闹得厉害,我一个人不行了,直喊何老师来帮忙,最后合我们二人的力量才把这家伙搞定。
辰辰是小班时就已入园的孩子,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说他和中二班的洋洋是亲戚关系,可洋洋的爸爸却说还没听过他叫过一声“舅舅”。佳毅和洋洋两人平常总在一起玩,互相亲热的称对方为“辰辰、洋洋”。两家的大人也常走动。但两个孩子的个性却截然不一,洋洋性格开朗活泼,属于非常抢眼的孩子,不管到哪儿他总是很让人瞩目,而辰辰却一点也没感染到,个性格内向,话又不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选做小老师时,他高举小手,而真正请他做小老师时为班内的同伴分发餐点,他无动于衷,我反复的叫他的名字,他就像不认识你一样没反应,同伴催他,他也不理人,你说气人不?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不像其他的孩子做小老师时那积极的样儿。又如:教授新儿歌时,他和晞晞整堂课都没好好听,提醒他俩多次后,我请他们上前面来学念,晞晞知道我生气了,念得还是很认真的,一会儿就学会了。可辰辰嘴巴还是没有动起来,别说我生气,孩子们看到此情景,也生气了,他们说:“他不念,今天中午别让他吃饭了;一直叫他学,直到他学会念;”等等,别说孩子们的话起了作用,慢慢的他的嘴巴在跟着念了,后来在我和集体幼儿带着他反复诵念下,辰辰终于学会了念这首诗歌了,你说累人不?
正因为上一天我对他爸爸说了,请他拍摄一张辰辰在家为家人服务劳动的照片,他也听见了,可他爸爸那天没拍摄,由于这个缘故,因此一早上演了这一幕。辰辰长大了,知道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想成为好孩子了,喜欢被表扬了,我相信辰辰会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棒的男孩的。
教育随笔:我是快乐的孩子王
教育随笔:我是快乐的孩子王
每年七月,有相当一部分大班的孩子都准备上学了,园领导为了均衡全园各班幼儿数量,都要对幼儿进行初步调班,今年也不例外。记得那天,正赶在我是晚班,按照惯例,我要通知那些提前调班的孩子家长,准备第二天将孩子送到新班里。这时候,大门马上就要开了,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家长,我则还是不停的在孩子们面前叨唠着“你们已经长大,中班的知识也全学会了,需要学习大班知识,你们愿不愿意升入大班呀”,“愿意”孩子们一口同声的回答我。之所以我总不停的反复这几句话,就是怕出现向往年一样,孩子虽然高高兴兴升班了,却又要经过一段“情绪危机期”。这样,第一、无形中又给老师增加了很大工作量不说,第二、对幼儿的伤害及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在这时,家长像离弦的箭一样,已经冲到我们班门口,他们在教室门口稍加停顿,看到我写的通知后,就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今天他们没有着急叫自家的孩子,而是非常急切地问到“怎么明天就要升班了”,“这么快,我们还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为什么,这么着急让孩子们升班”……家长们略带责怪的一连串的提问,已经使我措手不及,我则急忙给家长解释调班的原因。孩子们看到家长,已经暂时忘却了一切,他们像飞燕一样,各自奔向了自己的家人。有些家长带着孩子问这问哪;有些家长则简单的说了一些告别的话语,领着孩子走了;更有几位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到我面前,让孩子给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并说了一句“谢谢*老师”,听到这句话,我的眼圈湿润了,家长还在一边帮孩子说“非常感谢三位老师一年来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帮助”。听完这几句深情的话语,我再也抑制不住两行不争气的泪水,泪珠已经落在腮下。这时,除了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嬉笑声以外,大人们已经全部沉浸在不言中,我们也只能吟咽着简单的告了别。家长和孩子们走得差不多了。我再回头看了一眼另一位老师,她也在一边擦拭着眼泪。这次令我没想到的是,由于我们事先的工作做得非常充分,所以孩子们在情绪上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反而家长倒使我很是感动。这也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送行。这不免,让我又有了几分反思、及不安。家长是这样的信任我们,而我们哪。在平时,难免会有一些情绪带在工作中,通过这次送行,我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知道,要把百分之二百的爱心交给孩子,才对得起家长那两句使我终生难忘的语言。经过这件事以后,更坚定了我终生做一名“孩子王”的信念。这种快乐,是其他任何工种也无法体会得到的。
我有很多幼教时的同学都没从事幼教工作,我们在一起相会时,曾经有人问我:“天天和一群无知的孩子在一起,心里不烦吗?这群孩子真的这么值的你去爱吗?”,“你每天和别人的孩子在一起,回家以后,还有心思、有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如果说从来没烦过,那是假话。一个母亲带一个孩子都有不少心烦的事,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个性的幼儿。每一位幼儿都有不同的气质性,所以在幼儿园的表现也有很大区别。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家庭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有天壤之别,这就要求我们、一位现实代的老师,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其实,我也曾经放弃过,试着去从事其他工作,可是在工作生活中,我发现,我始终无法摆脱作幼儿园老师的角色。记得有一次,我出去办事,再换乘公共汽车时,要走出很远,我看到,有几位幼儿在路边玩,而几位家长则在另一边悠闲的聊着天。正当我走到这群孩子身边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幼儿摔了一跤,我则下意识的跑到孩子旁边,鼓励他站起来,帮助他掸了掸身上的土,家长听到孩子的哭声,快步地走了过来,对我表示了谢意后,拉着孩子走开了。曾经有人笑过我这是职业病,在路上特别爱观察孩子,只要是关系到孩子,就特别爱多管闲事。我就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是真的爱他们,我已经离不开他们了。正是因为我爱他们、离不开他们,所以我才喜欢观察他们、关心他们,所以我才又走了回来,重新踏上了幼教的工作岗位。这辈子,可能注定我要从事幼教工作,不断的学习、进修,我不厌其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深深的铭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热爱是教育的风帆。
过去已然过去,新的挑战已经开始。我也深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终身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以往的知识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时候。我要与时俱进,勤奋读书,充实自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常流常新!
我为我选择做一名“快乐的孩子王”,而自豪,而骄傲、而无怨无悔。
教育随笔:鼻涕亲了我一脸
思琪小朋友是我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刚来的时候对家人的依恋情感很严重,她是爸爸从小一手把她带大的,当她爸爸早上带她入园时,总是死死地抱住爸爸的脖子,哭闹着不让爸爸走,老师和他爸爸说了半天好话也不奏效,她爸爸说这孩子特别犟,但也总不能永远守着她吧。最后,我们商量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好多孩子都是,家长离开了,老师哄哄就没事了。可这个思琪却不吃这套,爸爸走了,往地上一趟,开始哭着打滚儿,我们几个老师和阿姨轮番上阵想去抱她,可她偏不吃我们这一套,偏偏不要我们抱。我们实施第二套方案,故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该干嘛干嘛。一会儿,没人理她,自己起来坐在板凳上了。我们趁机表扬说她是不哭的乖孩子。只是到中午吃饭时还不吃饭,我们想喂她吃饭快点,可是你喂她,她也死死地搬着个碗要自己吃,可是等你一转身,她又把碗推到了一边。看她的架势就是不想与老师靠近,好像很怕老师的样子。就是跟小朋友也不合群:排队做操,不排队;玩滑梯不玩,自己立在一旁看,她唯一的朋友就是自己带来的洋娃娃,一空下来就要抱着自己带来的娃娃,我们叫她放好,可她一转身又抱在怀里了,真拿她没办法。就是这样的孩子,一星期过去了,笑着看看老师。两星期过去了,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了。三星期过去了,有意无意总往你跟前凑,拉拉你的衣角,想引起你的注意。直到今天,我们发现她真的接纳老师了。
今天午睡起来后,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发点心,思琪突然跑到我跟前,我以为她要我来给她梳头,我刚俯下身子,她“悖儿”一下,在我脸上亲了一口。直觉知道我的脸上都是她的鼻涕,因为我看到她挂着常常的鼻涕。天啊,我那个急呀,火呀,真想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可抬头看见她怯怯地看着我的眼神,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可能在家她就是带着鼻涕亲她最爱的人的。这是她接纳我的信号,表示喜欢我呀,我拿纸擦了擦脸,欣慰的笑了—陆思琪也望着我笑了。。是啊,我们在脏和累的工作中收获着孩子最原始、最朴素的爱。真情无价,真爱不脏。
教育随笔: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去问:“小琪,你想坐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转向洋洋说:“洋洋,跷跷板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才好玩,来,你一边小琪一边,”说着我就去抱洋洋,可是他却说:“老师,他是坏孩子,我不和他玩,”我一顿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洋洋说:“你不是说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遵守纪律,就不是好孩子,小琪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就是坏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过来争着说他的坏处,听了孩子们的话使我想起我平时对那些调皮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乱跑就不是好孩子”就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像小琪这样调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今天的事情都是我平时教育的不良结果,为了消除小琪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我结束了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区分。
回到活动室他们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说:“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等等,”我又问:“我们班里有吗?”他们举了小琪、义涵、果果等平时几个调皮的孩子,虽然那几个小朋友不高兴,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好像默默接受了。看来我今天的讨论时多么的及时。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孩子们想了想说:“小琪经常帮忘记推小椅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义涵抢着帮老师拿东西,果果还帮小朋友背书包,大家争着说出他们做的好事,我赶紧说:“你没看,他们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以后他们不会再打小朋友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我们跟他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大家高兴地说:“好,”只见那几个小朋友也骄傲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感到这次的教育非常重要。在交流中,使孩子们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认为是坏孩子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好的地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会从中学会,那些事是小朋友不喜欢的,那些事是小朋友喜欢的,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变成小朋友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招惹其他小朋友了,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玩了。
教育随笔:我不是最慢
午饭时间快到了,大家正忙着搬自己的小椅子回座位再去洗手,而焦传志已经搬好了小椅子,却没有马上去洗手,而是到边上的玩具筐里拿玩具玩,我看见了喊他:“焦传志,快去洗手,要吃饭了。”他回过头来看着我,向我点点头就把玩具放下去洗手了。过了一会等小朋友都洗完了,他也还没洗好,我很着急,催促他快点,可是他一点也不着急,不慌不乱的关上水龙头出来了,接着自己又是最后一个去端饭,吃饭也慢吞吞的,等小朋友都吃完了,他才吃完。
经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焦传志是个内向慢性子的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容易分心,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做另一件事了。面对这样不着急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觉得还是要从平时的生活入手,从一点一滴开始,帮助他变快,从早上入园吃饭、如厕到教学活动等,我都提醒他,让他有时间意识。在玩游戏时给他规定时间,说好玩多长时间,等到时间到了,就要收拾玩具不玩了。
在跟家长的沟通中,让家长配合教师在家里也要让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养成什么都依赖大人的毛病,鼓励幼儿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好的积极性,越来越好。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焦传志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同时也不拖拉了,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棒了!相信孩子也会更加自信,越做越好!
教育随笔:我是第一名
当第一,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却是不能奢求的。就像在孩子的眼里,得第一名是那么光荣的事,是那么值得骄傲的事,但不是每一次的第一名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户外体育活动中,大家正排着队准备去拿分散活动的玩具,棋棋和涛涛你推我抢,大家都在说:“我要排第一,我先拿。”看着两个人你争我抢,我说:“第一个拿到玩具又能怎么样呢?每一种玩具不是都有好多吗?”于是,这两个人才停止了争吵。
洗手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吃点心、吃午餐之前都要洗手,孩子们只要一听到洗手,便争先恐后地进入洗手间,“我先洗”,“我先排在第一的呀”,“你不要推我呢!”成成第一个冲出洗手间,坐在小椅子上,拿着手里的饼干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是第一名。”优优紧追其后,愤愤不平地说:“老师,刚才我洗手的时候,成成抢到我面前,然后他随便冲了下就走了,他肯定没洗干净。”对呀,大家都在争着排第一洗手,但往往排在第一个洗手的小朋友,手是洗得最不干净的,他们只顾着抢第一,却忽略了洗手的目的。这样的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在不断地争着抢着当第一,第一个吃完饭,第一个进入午睡室,第一个坐好小椅子等等,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虽然你是第一个吃完饭的,可是你却吃得满桌子都是米饭;虽然你是第一个进入午睡室的,可是进来以后,你却只顾着在午睡室追逐吵闹,而不是很迅速地脱衣服、脱裤子上床;虽然你是第一个坐好小椅子的,但是你却没有把玩具整理好再坐下,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问题是,孩子们并不知道,这样的第一并没有多大意义。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第一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过程,你完成得够不够好,当你很好地完成了,只要你努力过,认真过,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