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尊重幼儿的实际年龄,慢慢渗透内容

发布时间:2021-05-3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个别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表现出哭闹、不肯上学的情绪。《指南》的说明指出:“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开展此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其实上学是一个小朋友必须经历的过程。上学是到了幼儿实际年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且可以学到很多的本领,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幼儿喜欢上上学。每个幼儿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有些幼儿就是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表现出很勇敢也很爱上学,不哭也不闹,也有个别幼儿从头到尾要哭泣一个多月,所要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每个孩子在所处的家庭环境跟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性。开展此次活动的孩子的年龄都还小,不能够一下子给他们灌输特别多的知识点,而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的,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把最后一个环节的拓展思维点给去掉了,这个环节在本次活动中的来说过于长了,前面的内容能够全部下来已经要花掉很长的时间了,小班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常规还不是很好,特别对于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所以一次活动的时间我们要把握好,活动中内容的提问跟点评,已经花费了很长的时候了,所以我综合以上的情况把《点点爱上幼儿园》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去掉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孩子,慢慢来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等到放学,头发凌乱,衣服很脏。她写的字和她放学时的样子一样,邋遢的不得了。孩子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家长宠而不管,在家从不批评,任由孩子玩不做作业。我也想办法和家长沟通过,家长表示自己工作太忙,有时候不和孩子住在一起。况且自己小时候也无人看管,现在工作生活也不成问题,为孩子不需要家长监督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听到这些,我怎么能不心寒呢?不过,再心寒又能怎么办,我是不会放弃的。

我努力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她乐于帮班级帮老师做事,让她做老师的小帮手,收发各类作业。见她干得不错,又安排她担任她所在组的回记批改员。自此以后,她与我的交流多了,对学习的劲儿也慢慢被提起来了。一开始,她遇到不会的题目她会哭丧着脸对我说不会做,不想做,或是铅笔一扔,干脆说不做了。我总会轻声细语地告诉她:“你越是怕做,就越不会。不要害怕,多动动脑筋,你可以的。”到了这学期,这样的情况不复存在,她会悄悄地走到我身旁,很有礼貌地对我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您可以教教我吗?”看到这样的她,我很欣慰。她的字写得邋遢,我不再指责她,而是告诉她不要急,字要慢慢地好好写,争取得优秀星。如今,她的字也能工工整整的,尽管和其他同学的字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还是会夸她,给她优秀星。当她的默写错得多时,我会嘱咐一句,要加油了哦!当她默写错得少或不错时,我总不忘夸她几句。我从不吝啬对她的表扬,这让她变得自信起来,逐渐与我亲近。说起来好笑,现在她遇到数学和英语的难题都会来问我呢。我打心底里高兴。我发现给她时间,让她慢慢来,她是能够做得很好的!

教育随笔:孩子,你慢慢来


有一首歌,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写道:黄鹂鸟,你不要笑我,等我上来葡萄就成熟了。我以为:蜗牛虽慢,但只要不错过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轩轩就是这样一只蜗牛:吃饭慢,吃加餐慢、整理东西慢、午睡时上床也慢。一开始,我也是抓狂的,但慢慢观察,发现轩轩其实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孩子:他喜欢帮助别人,性格温和。在小朋友摔倒时会主动帮助,被小朋友小不小推倒也不会哭闹。但是由于教师经常催促让轩轩快点吃饭,导致轩轩有一定的压力,开始变得不爱上学了。我冷静地思考每个孩子的特性是不一样的,一味地说教批评是没有用的,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才会主动改变,我应该想出一个诱饵,就像歌曲里的葡萄一样。

经过反复思考,我默默观察了轩轩一段时间,对他的每个活动进行了一个计时,最后制定了以下规定:吃早餐的时间为20分钟,吃得快的小朋友可在吃完后看看书。通过播放音乐提醒孩子们时间吃午饭时间是30分钟,吃得快的可在走廊上与小伙伴聊聊天或是当小老师帮老师整理碗筷;午睡时,脱衣服、整理衣服的时间为15分钟,以关灯为信号等。我将每个步骤的时间进行了细化。并且严格遵守,绝不以动作快的孩子的完成时间为参考标准。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轩轩依旧是班上最后一个,但他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时他也会因为想看一本书或是想当小老师,而不是最后一名我不再批评他,只是默默地关注着他并在他偶尔不是最后一名的时侯,会微笑地蹲下身子轻轻地对他说一句“你今天真棒。”他也会面露微笑,我能感觉得到,他的内心是喜悦的,我对所有的孩子都一,。即使是面对吃得最快的,我也不会大肆表扬,只要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了,轩轩因为这样的改变再次爱上学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特质老师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不错过葡萄熟了就可以了!

教育随笔:“快快吃”与“慢慢吃”


幼儿园每天中午吃饭时,班上总有几个吃得慢的小朋友。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跑过去说:“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了出去散步了。”小朋友听了,赶紧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然后又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地坐在那里吃着。几分钟后,老师又跑过来,见孩子还没吃好,就提高几个分贝说:“怎么还没吃好呀,快点吃,快点吃,别的小朋友都要上床午睡了。”而此时,孩子已不想再拿起勺子,眼瞪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来。老师开始生气了:“吃呀,快点吃,你还吃不吃了?不吃了就把碗送到碗桶里去。”孩子愣着,欲言又止,继而起身将还有半碗饭的碗送进了碗桶,很不情愿又似乎如释重负地离开座位,洗手、洗脸去了。

然而,有一天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仍然是那个吃得慢的洋洋,仍然在那里慢吞吞地吃。小朋友们大都和老师到外面散步去了,保育员奶奶走过去说:“洋洋,要盛汤吗?你慢慢吃,还想吃什么告诉奶奶,奶奶帮你盛。”洋洋开心地点点头,一勺一勺地慢条斯理地往嘴里送着饭、菜,然后小嘴努力地嚼着比较难以嚼碎的芹菜。几分钟后,奶奶又走过去说:“洋洋吃得真好,只剩一点饭了,奶奶给你盛点汤,好吗?”洋洋开心地递上了碗,奶奶为洋洋盛好汤送到洋洋位置上说:“洋洋,慢慢吃,你喜欢喝汤,如果喝完了还想喝,奶奶再帮你盛。”洋洋高兴地答应着:“好的。”继而迅速地端起碗有滋有味地喝起了汤。两分钟后,洋洋要求奶奶又盛了一碗汤,喝完后蹦跳着去盥洗室洗手、洗脸去了,脸上写满了幸福。

望着洋洋快乐的身影,想着刚才保育员奶奶的话和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话,同样是一句话,一句“慢慢吃”和“快点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差异是多么大呀!奶奶的话让洋洋开心地、没有压力地享受着佳肴,而我们的话则让洋洋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食欲,甚至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也没能表达出来,只得无奈地扔下了碗。

保育员奶奶的一句“慢慢吃”,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她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让孩子慢慢吃(因为有些菜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嚼的)。正因为这样,洋洋进餐愉快,食欲旺盛,因此,喝了两碗汤。他幼小的生命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他也享受到了满足食欲后的幸福。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九月初,幼儿园开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来到班里。我们首先带孩子们熟悉环境,引导他们辨认属于自己的标记。他们被一式五份的标记所吸引,忙着将标记贴在毛巾架、水杯架、床沿、桌椅上,标记似乎让孩子们有了一份归属感,他们为拥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兴奋着。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对新环境有排斥心理,等家人离开后就哭闹起来。为了防止这种情绪的蔓延,我跟配班老师只能一边照看其他孩子,一边安抚这些哭闹的孩子。我们抱抱这个,抚抚那个,实在不行就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手里领一个。“小金鱼肚子怎么那么大?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挂在天花板上的气球为什么老在跳舞,它是不是在欢迎你呀?”我们会绞尽脑汁利用所见之物转移孩子们的注意。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放眼望去,我们花了多日精心布置的温馨的班级环境已经被孩子们搞得面目全非:轩轩在搭建区用软积木玩“骑大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杉杉跟洋洋在娃娃家进行扔玩具比赛,看谁能将毛绒玩具扔到娃娃家的屋顶上,这时毛绒玩具不是趴在小床上就是躺在地上;佳佳将衣服、彩笔、“饺子”“蛋糕”一并塞进“冰箱”……尽管如此,当我们靠近孩子们的时候,他们不再有敌意,看来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接近孩子的第一步。

午睡时间到了,我们抱着这个轻摇着,搂着那个轻拍着,有时甚至要半躺在两张小床中间双手左右开弓,终于,孩子们都睡下了。起床时间到了,我们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迎接孩子们起床,帮他们整理衣裤,引导他们入厕、洗手。这时瑶瑶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怎么哄都没用,我便灵机一动,顺势躺了下去:“哎呦!好累好累!我真是起不来了,这可怎么办呢?你能拉老师起来吗?”瑶瑶马上坐了起来,伸出双手:“来,我拉你起来!”我握住这双稚嫩的小手,顺势站了起来,顿时我俩乐成一团。

新生入园之际,我们就是这样忙碌着、快乐着,慢慢地靠近孩子们……

教育随笔 尊重幼儿


刘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我的心。这不正是体现《纲要》中“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好的案例吗?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是常老师主讲《我做的蝴蝶很漂亮》。其中主要部分是老师提供蝴蝶模板,让孩子们装饰蝴蝶,给蝴蝶穿上美丽的衣服。当讲到这部分时,孩子们纷纷拿起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彩纸等,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起蝴蝶来。就在这时只见一位名叫玲玲的小朋友,坐在那里东瞧瞧、西望望,不知从哪里下手。听课的老师不由自主的走到孩子们中间,看孩子们制作。其中一位叫刘霞的老师走到玲玲的身旁,只见刘老师轻轻的同玲玲交流,但玲玲却一点反映也没有。原来玲玲是一个弱智儿童,不但说话吐字不清,反映也有点迟钝。这时刘老师拿起小剪刀将彩纸箭出一个圆送给玲玲,并启发她将圆粘贴到蝴蝶模板上。玲玲好象明白刘老师的意思,她拿过刘老师手中的圆将底层纸接了下来,把圆贴在蝴蝶上,抬头看了一下刘老师,刘老师伸出了大拇指,意思是说你真棒。可玲玲粘贴完后又不知怎么办了,这时只听到刘老师对玲玲说:“你自己试一下”,玲玲还是不动。只见刘老师将小剪刀、彩纸递给玲玲,玲玲又好象明白刘老师的意思,于是“笨手笨脚”的将彩纸狠狠的剪了一下,剪出一个说方不方,说圆不圆,就连三角形也不是的图形。只见刘老师又伸出大拇指,顺便点了一下头,肯定了玲玲的成功。接着又鼓励她粘贴上,就这样不断的鼓励、指导玲玲总算剪了几片不规则的图形粘贴到蝴蝶上。

这时她把剪刀一扔,甩了甩手,意思是手疼了,不干了。见此情景,刘老师微笑着握住玲玲的小手,然后轻轻的揉了起来。玲玲眼睛直直的看着刘老师,过了一会儿,终于自己拿起小剪刀又剪了几片图形,粘贴到蝴蝶上。这时音乐响起,小朋友分别戴上自己装饰的蝴蝶,随音乐偏偏起舞,只见玲玲仍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刘老师拿起玲玲制作的蝴蝶双手递给玲玲,并告诉她自己去找老师帮她戴上,玲玲接过蝴蝶朝刘老师露出微笑。看到玲玲随音乐走到小朋友中间,刘老师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育随笔:我不是最慢


午饭时间快到了,大家正忙着搬自己的小椅子回座位再去洗手,而焦传志已经搬好了小椅子,却没有马上去洗手,而是到边上的玩具筐里拿玩具玩,我看见了喊他:“焦传志,快去洗手,要吃饭了。”他回过头来看着我,向我点点头就把玩具放下去洗手了。过了一会等小朋友都洗完了,他也还没洗好,我很着急,催促他快点,可是他一点也不着急,不慌不乱的关上水龙头出来了,接着自己又是最后一个去端饭,吃饭也慢吞吞的,等小朋友都吃完了,他才吃完。

经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焦传志是个内向慢性子的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容易分心,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做另一件事了。面对这样不着急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觉得还是要从平时的生活入手,从一点一滴开始,帮助他变快,从早上入园吃饭、如厕到教学活动等,我都提醒他,让他有时间意识。在玩游戏时给他规定时间,说好玩多长时间,等到时间到了,就要收拾玩具不玩了。

在跟家长的沟通中,让家长配合教师在家里也要让孩子遵守作息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养成什么都依赖大人的毛病,鼓励幼儿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好的积极性,越来越好。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焦传志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同时也不拖拉了,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棒了!相信孩子也会更加自信,越做越好!

教育随笔:都是“慢”惹得事


一日早餐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就餐完毕后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到后面的圆圈去坐,在照顾未吃完的孩子时,我听到后面有哭的声音,走过去一看,便看到了庞**嚎啕大哭的样子,一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想挨着女生乐乐,可乐乐的周围已经坐满了人,他挤不进去,没法挨着乐乐就开始大哭发泄了。我问他:“你既然想挨着乐乐,怎么没有早一点来,早点坐下不就行了吗?”他带着哭腔回应我说:“我吃饭吃的很慢了,来的时候都没有位置了,他们都不给我让位置”。我说:“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等着别人让给你的,而是需要自己争取的,你今早上先做到有空的位置,等中午吃饭的时候快一点,早吃完了自己选择位置,不就可以挨着乐乐了嘛”。宝贝点点头,悻悻的搬着椅子去找位置,嘴巴里面还嘟囔着说:“中午的时候,我一定快点吃,吃个第一名”。

中午午餐的时间到了,庞**如自己所说,迅速的吃完两份饭,早早的到外面去找位置,等着乐乐,等乐乐吃完出去后,他毫不犹豫的把乐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如愿以偿的庞**宝贝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庞**是一个活泼、热心肠的孩子,但是却比较缺乏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哭鼻子,经常满怀热情的和别人交往,最后却矛盾重重。就这次来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就哭鼻子,希望别人能给他让出位置。教师需要引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不是等待小朋友们让着自己,好在我的意见他欣然接受了,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挨着自己好朋友的权利。平时我们也要多和他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小朋友间的关系,让孩子更多的体会交往的乐趣。

教育随笔:尊重和理解幼儿


教育随笔:尊重和理解幼儿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搞笑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向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向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齐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齐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情绪,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但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样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忙下,最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忙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这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貌,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透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忙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孩子,慢慢来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
    2021-06-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你慢慢来 有一首歌,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写道:黄鹂鸟,你不要笑我,等我上来葡萄就成熟了。我以为:蜗牛虽慢,但只要不错过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轩轩就是这样一只蜗牛:吃饭慢,吃加餐慢、整理东西慢、午睡时上床...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九月初,幼儿园开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来到班里。我们首先带孩子们熟悉环境,引导他们辨认属于自己的标记。他们被一式五份的标记所吸引,忙着将标记贴在毛巾架、水杯架、床沿、...
    2021-07-0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快快吃”与“慢慢吃” 幼儿园每天中午吃饭时,班上总有几个吃得慢的小朋友。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跑过去说:“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了出去散步了。”小朋友听了,赶紧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然后又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地坐在那里吃着。几...
    2021-05-0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 尊重幼儿 刘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我的心。这不正是体现《纲要》中“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好的案例吗?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
    2021-07-08 阅读全文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

2021-06-17 阅读全文

有一首歌,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写道:黄鹂鸟,你不要笑我,等我上来葡萄就成熟了。我以为:蜗牛虽慢,但只要不错过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轩轩就是这样一只蜗牛:吃饭慢,吃加餐慢、整理东西慢、午睡时上床...

2021-04-2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九月初,幼儿园开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来到班里。我们首先带孩子们熟悉环境,引导他们辨认属于自己的标记。他们被一式五份的标记所吸引,忙着将标记贴在毛巾架、水杯架、床沿、...

2021-07-06 阅读全文

幼儿园每天中午吃饭时,班上总有几个吃得慢的小朋友。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跑过去说:“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了出去散步了。”小朋友听了,赶紧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然后又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地坐在那里吃着。几...

2021-05-03 阅读全文

刘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我的心。这不正是体现《纲要》中“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好的案例吗?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

2021-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