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谈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游戏活动方案。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幼教必须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自由的基本特点。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谈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指出,孩子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且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我觉得自由活动就是自由游戏活动,自由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其他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自由游戏活动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体构成特定的关系。自由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

其次,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交往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仅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而且也与伙伴以及成人交往。伙伴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来说,具有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师生交往同样重要的,但又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可以替代的作用与功能。以语言发展为例,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模仿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例,这对幼儿语言、语法的规范化和词汇量的丰富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活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幼儿说话的机会是有限的,而且幼儿言语活动主要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与日常生活中的以社会交流为目的的言语动机、言语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有一定区别。而自由游戏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与伙伴交往活动和言语活动,幼儿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需要根据交往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语言活动,包括说话的语调、音高、词汇与句子结构。这种交往活动,不仅为幼儿的言语活动提供了模仿——练习的机会,而且也提供了主动建构——创造的机会与要求。例如,变化不同的语句与策略来表达同一意思,以达到从伙伴手中索要玩具的目的。因此,自由游戏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言语及实际交流能力的发展。

既然自由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有机会自由游戏,如早晨来园后,课间与课后,中餐后午睡起床后,午点后,离园前都可为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如何使自由活动成为幼儿愉快而有益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幼儿自由活动,处理好主客体的关系

自由游戏活动,能否真正成为幼儿愉快而有益的活动,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游戏的关注程度。在如何对待幼儿自由游戏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放羊式”,即把幼儿自由活动作为幼儿自发自为的活动,是幼儿自由玩耍,不需要成人的指导,自由活动时间为教师放松和休息的时间。一种是“导演式”,即不顾幼儿的意愿按成人的意图去导演指挥幼儿游戏,过度干预幼儿活动,从而使幼儿活动丧失了作为其灵魂的主体精神,这两者都不可取。

衡量自由游戏的质量标准是“愉快”而“有益”。幼儿之所以在游戏中感到愉快,主要是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以兴趣感、自主感和胜利感为主要成分的游戏体验。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这种体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应以不改变游戏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

二、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游戏活动要成为有益的活动,有赖于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的丰富性与有益性,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既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愉快,又关系到游戏活动是否有益。为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伙伴交往。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与伙伴交往,共同游戏。脱离幼儿的实际交往活动,灌输给他们大量在实际活动中很少使用的消极词汇,对于幼儿言语和交际交流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仅靠“上课”教不会幼儿说话,所以,必须在一日生活中保证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交往与游戏。另一方面是指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这里主要是指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因为,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有益经验的活动。因此,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显得至关重要。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不同活动区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活动区要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设置,发展目标不同,活动区的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材料也应不同。

2、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教师对班上幼儿的发展情况要了解,要根据不同的发展要求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不同材料的操作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3、为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只有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有目的性。

另外,活动区游戏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幼儿发展目标,能力水平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教师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为幼儿搜集数量多,种类丰富的材料,使活动区游戏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注意观察,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自由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幼儿自发自为的活动存在,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保证幼儿自由活动的需要与机会,但是这并不等于盲目崇拜幼儿活动的自发性,对幼儿游戏可以不施加任何有目的的教育影响。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直接关系到游戏活动的“有益性”。所以,幼儿游戏时间并不是教师休息的时间,恰恰相反,是教师的工作时间。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与了解幼儿与环境(包括材料与伙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特点,关注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敏感地感觉到幼儿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在确认有干预的必要性时,把握好介入、干预的时机、方式,提供适当的指导,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活动。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游戏与幼儿自由说话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的语言启蒙教育便笼罩上了耀眼的光环。同时,美国著名教育家玫琳?凯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儿童的世纪。这又充分告诉我们,新世纪的学前教育完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孩子在教育中应是自由、愉快的。语言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在本学期教研工作中,如何引导幼儿自由说话,成为我们的探讨点。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活动,我将就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说话的体会,加以总结,与大家研究分享。

一、游戏本身的性质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自由说话提供了机会。

新版《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源于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的这种观念,近几年来已经普遍地为我国幼教工作者所接受。可以说,儿童的语言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游戏,这一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正提供了这样的活动环境。它以其自发性、自由性、愉悦性和假想性,深受幼儿喜爱。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幼儿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儿童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同时,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并随时会出现儿童与成人,与游戏伙伴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无疑是与一种“人”的环境的交互作用。

另外,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又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自己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在调整过程中,幼儿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在尝试中适时调整语言策略,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

简言之,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话技巧的好机会。而让幼儿有说话的机会则正是引导幼儿自由说话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班的每次区角活动中,都充分证明这一点:即使最腼腆的幼儿也会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

二、在游戏中,细心观察,加强幼儿自由说话的实践。

游戏中的幼儿,总在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语言作为其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自始至终伴随其中。这不失为幼儿进行自由说话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1、多创造讨论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充分进行自由交往语言的实践。

在游戏的开始,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角色的分配等,都可交于幼儿讨论决定。让幼儿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仔细倾听同伴的意见,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达到统一。如在美工角的活动,材料充足,并且幼儿的美工水平不断提高。完全可让幼儿讨论决定玩什么,选什么样的材料。而各角色游戏区也都让幼儿自己去商谈角色分配,使每个孩子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另外,增加各游戏区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交谈机会。各游戏区间存在着一定的“业务往来”,势必会更多地发生交流。这样,孩子说话的范围会得以扩展,自由说话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再者,鼓励幼儿将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活动中习得的词汇、语句加以运用、练习,转化为幼儿本身的积极词汇,发展幼儿自由说话的水平。如在快餐城中,幼儿进入角色后,会运用“欢迎光临”等餐饮服务的用语。有的“服务员”还会推荐水果拼盘,告诉你拼盘“美味可口,很鲜艳”等。这都是一种对习得的语言符号的强化运用。

2、细心发现游戏中常独自言语的幼儿,正确引导,促使其自由说话行为加强。

独自言语常常发生在幼儿初期,独自游戏阶段中。但在大班幼儿中,由于缺乏自信,或性格使然,也常常会遇到爱独自游戏独自说话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发现后,应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耐心地与其交流,再扩展孩子说的话,加强其说话行为,如可引导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等,并帮助他推广给别的孩子,增加其自信心,策略地为其扩大交往,扩大说话范围打下基础。

3、教师在指导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游戏纵深发展,引发幼儿说话。

幼儿在其游戏过程中,常常由于经验的缺乏,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即游戏老是重复到一定程度,便停滞不前。这时,孩子往往会放弃游戏,或一言不发地处于一种等待之中。老师必需及时介入,通过提问或提议,引发孩子再次发言,讨论,并逐步将游戏推向更高的层次水平。我班的超市,在学期中就常常出现这些问题,我向“售货员”、“服务员”提出“为什么不能便宜些呢?”的问题。孩子们商量后,决定“一块钱”可以买两样。这一“举措”果然使“生意”好起来。幼儿的很多行为、语言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报答我们一个惊喜。

三、在平时的正规性的语言活动中,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多角度地确定儿童语言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有话可说。

正规性的语言活动中,可以使幼儿习得运用更多的口语词汇、语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同时,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语言交往更加丰富。

第一角度: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如谈话:“我爱去的地方、我喜欢的动画片”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第二角度: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如让幼儿认识一些交通标志,结合看图讲述,谈论希望工程等。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常常为之此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第三角度:选择幼儿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

综合组织幼儿可感受的、可理解的科技发展信息,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及其他多方面发展服务。“最寒冷的南极”“家用电器”“取暖工具”等等,这类语言教育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述、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思维的加工、概括十分明显。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有效发展。

自由说话是语言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当语言综合水平得以提高,幼儿自由说话才会跨上新台阶。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正规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及生活活动等等方面,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只要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说话机会,并加以合理引导,定能培育出“敢说”,“乐说”,“会说”的新世纪儿童!

自由是幼儿游戏的起点


话题中提到的幼儿游戏过程,表现出幼儿由内部动机的驱使而产生的独立自主的活动。从幼儿的表现中我们看到,孩子自己选择了适宜的材料,创造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有了交流和沟通,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快乐。而案例中的教师希望幼儿在活动时按照规则游戏,保持活动室的整洁和玩具材料的完好,虽然无可厚非,但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自主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不是教师。玩不玩游戏,玩什么主题都应由幼儿自己决定,尤其是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更是如此。因此,案例中的结局——“幼儿只好乖乖地将鸡蛋壳放了回去,脸上显出无奈的表情”也就不足为奇。很明显,幼儿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也就失去了游戏的积极性,这也印证了那句话,“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哪里终结”。

幼儿园的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规划的概念,设置活动区的目的是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操作材料,作用于环境,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同时也实现它的教育功能。《解读》一书将游戏材料界定为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任何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

长期以来,很多幼儿教师为了让活动区配合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的达成,大都绞尽脑汁,对活动区玩具材料进行了高结构化的设计,即在材料上附加特定任务,幼儿必须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幼儿在活动区操作这些材料时,经常会感到单调和枯燥,对教师花很大精力设计出来的这些材料,总是不喜欢。所以,话题中教师的做法极容易让活动区游戏失去本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失去对活动区游戏的兴趣。

既然游戏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满足和快乐,我认为不妨尝试两种途径,增加游戏的自由,提高幼儿的兴趣。

途径1:降低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高结构材料封闭性强,需要幼儿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很容易让幼儿失去游戏兴趣;而低结构材料开放性强,无固定玩法,目标隐蔽,对幼儿来讲自主的空间大,可以玩出花样,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教育效果,更容易被幼儿喜欢和接受。如果话题中的教师在小餐厅少投放一些封闭性材料,多投放一些开放性材料,并且根据活动区的容纳量尽量多地增加材料数量,让幼儿玩得更开放,游戏兴趣持续得更久。

途径2:实现活动区材料的共享

所谓的活动区材料共享就是指教师在活动区游戏时间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幼儿可根据游戏的需要从任何区域选择玩具材料。

为了便于幼儿取放玩具,教师应把相互关联、种类近似的活动区安排在相邻位置。而教师在指导时,更多要做的是在活动区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揣测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需要,不受区域的限制帮助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游戏的材料,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和满足,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班级活动区材料的共享好处多多,但很多年轻教师难免会出现案例中提到的担心,即“不规定材料的游戏区域,活动室一会儿就乱糟糟,没法收拾”。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必须包括学习规则和遵守规则。”那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由谁来制定游戏规则?

由教师制定规则,幼儿被动执行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制定规则的出发点经常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会少一些,所以我建议,收拾玩具的规则应该由全班幼儿协商制定,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会更容易认同,游戏时也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则的现象,影响了班级游戏的正常开展,那么教师可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让幼儿讨论如果不妥善管理玩具、不按规定收放玩具,会给游戏造成影响及不便,使幼儿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


导读: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要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领导创造性游戏要比有组织的游戏麻烦些,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计划、周密地考虑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等,并相信和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纪律约束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的。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应其年龄段特点的游戏题目。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按“小步递进”的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的角色或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等来创造幼儿的想像力。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如果老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缺乏目的和游戏评价的认识,让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玩具中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精神,那么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其实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在游戏中无形地束缚住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扮演各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对此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给幼儿以下几种自由:第一、有选择玩具的自由。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样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尊重幼儿,允许幼儿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的自由。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并不排斥成人的指导。例如:我班的幼儿想开一间玩具商店,但又不知道应如何玩?我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参观商场,让幼儿认识学习商场里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商店里主要有些什么人,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而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让幼儿通过参观活动直接感知这些知识,并把它积累起来。同样,当幼儿积累了“医院”、“理发店”、“市场”、“餐厅”等有关这方面知识以后,他们就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确定玩以上游戏的主题了,从而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第三、是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由性。展开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应如何指导才不会过多地干涉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则是一门艺术了。那么必须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支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的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这当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代替他们去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一般运用到下面几种情况下:(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比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挣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谈教师该怎样指导幼儿游戏


导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以下几点我想可以供教师们去参考学习。

一、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已有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办家家”的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小班游戏愉快的小鸭子


小班游戏愉快的小鸭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用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在跑、跳、钻、滚等运动中改善身体的灵巧性,推动大动作的配合得当进一步提高,体会运动的快乐,培育开朗活泼的性格,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愉快的小鸭子教案吧。

设计用意

双休日的一日,我在公园里看见一家早教点读笔构的教师运用大块五颜六色圆形的布带着小孩们做认知色彩的游戏,可是小孩们对布的兴致远远超过认知色彩的兴致,他们或躺、或者坐,或者打滚,或者踩踏,十分高兴。由此激起了我的思索。为什么不运用布的特点,开发其伏笔、折叠、拉扯、行李等用途,来调动幼儿园小班孩子参加运动的兴致,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动作哩?正巧,我发觉园中手工制作室内堆放了些许幼儿园的宣传标语条幅,有些已没又一次悬挂、使用的意义。我就带来简易拼接,制成了一块大大的长方形绸布。

教学目标

1、在跑、跳、钻、滚等运动中改善身体的灵巧性,推动大动作的配合得当进一步提高。

2、体会运动的快乐,培育开朗活泼的性格。

3、体会与大伙儿一致教学的愉快。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练习不一样姿势的滚动。

教学准备

长约6M、宽约3M的大块长方形绸布,Music。

教学过程

一、开始

1、孩子或坐或蹲在红色长条布围成的鸭圈里,听见Music《几只小鸭子下河洼》,起身,效仿鸭子入场。

2、跟随童谣热身:一群小鸭子,身高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拍一拍翅膀,太阳公公晒一晒,变长项颈,喜欢吃小青菜。

二、基本

1、基本动作练习。

师:“鸭子要跟着母亲去小溪捉鱼虾,路上会遇见些许情况,你们要小心啊。”

(1)“过河沟”,练习不一样的跳:长布折成宽窄不一样的长条,孩子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跨跳。

(2)“躲浪花”,练习低下头钻跑。

师:“小溪中,大风卷起了浪花,小孩们,我们一块儿钻过去吧。”两幼儿教师抖动红布,孩子用眼睛观测其飘扬及落下的速度与距离,从“浪花”下穿过。

(3)“打雷,下雨了”,练习钻爬,头部抚触。

师:“听,啥声音?”孩子钻人大红布下效仿闪避雷雨,幼儿教师拳头效仿雨滴轻轻拍打孩子。

2、练习翻滚。

师:“小露珠在荷叶上是怎样翻滚的?”“鸭子在河里是怎样捉到小鱼儿的啊?”

(1)孩子在红布上或场所上探究并练习翻滚的不一样方式。

(2)幼儿教师汇总后,选取一种方式,孩子按顺序由红布一端滚到另一端。

三、结束

1、“小小的船”,放松动作。

师:“天色不早啦,天边升起了月牙,水面上飘来1条小船。”所有孩子坐于长条布上,面朝幼儿教师,手握两边的布,左右摇摆晃动,开展放松。

孩子念童谣:弯弯的月亮姐姐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蔚蓝的天。

2、坐轮船回家,自然完结。

孩子站于布侧,一手抓布,一手做游泳状,“游”出教学场所。

教学反思

1、紧抓兴致点,欢快伴一直。刘教师组织的“愉快的小鸭子”教学。以幼儿园小班孩子最喜欢的小动物鸭子与鸭母亲的旅游为主线,抓住幼儿园小班孩子喜爱效仿与好打扮的特征,以鸭子跳泥沟,鸭子躲浪花,鸭子学露珠滚动,鸭子划船几个有意思的游戏练习动作,孩子一直伴着快乐的心情体会,显现了幼儿教师擅长于牢牢抓住孩子兴致点的教育蓺术。

2、教育无印迹,目标在心里。教学中刘教师一直以游戏的语气,游戏化的情节,游戏化的情景与小孩一块儿玩,孩子一丁点不感觉到被要求,被约束,被强制,而是积极服从规定,踊跃练习动作,很好的显现了幼儿教师心里有目标,教育无印迹的意境。

3、体育游戏里,美育紧相融。整个教学,不一样的情景伴以不一样的背景Music,让鸭子们兴趣盎然,小孩们在进一步提高动作的与此同时遭受Music美的熏陶。

试谈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试谈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交往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学习成功,事业成功,工作出色都离不开交往和合作。因此在幼儿园应大力加强幼儿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因此我们设计开展了大班的联合游戏活动,通过联合游戏进行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所谓联合,一是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间联合。我们把整个大班组看成是一个整体,统筹安排活动。每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到相应的教室活动。二是教师指导的一种联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具体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那么怎样开展大班联合游戏?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安排 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联合游戏是为了给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一个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小社会环境,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的与同伴交往的经验。(1)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互相学习机会。(3)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4)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因此,为大班幼儿创设提供适当的游戏区域,合理安排游戏 区域,在联合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恰当的游戏区域 大班幼儿处在乐交往、爱探索、肯动手的整体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开设的游戏应该是既能让幼儿动手,又能让幼儿动脑,还能满足他们交往的需求。于是,我们便初步确定了几个大的区域:动手区、动脑区、探索区、角色区。 动手区 主要以美工活动为主,如编织、蛋壳贴画、看图示折纸、纸筒装饰……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个体差异,注意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动手区还要负责为角色区设计提供材料,如顾客需要的一些商品,娃娃家中缺少的东西……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各个区域间的合作,有利于游戏层次的提高。动脑区 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如各类难易不同的拼图、各种棋类游戏、接龙卡片、计算活动中的各种小游戏…… 探索区 以一些便于幼儿操作的科学小游戏为主。在这个区域中为幼儿提供多种科学探索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玩一玩,在探索中发现,在操作中寻找答案。 角色区 是小朋友百玩不厌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开设了“开心超市”、“小不点发屋”……随着游戏的深入,角色区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在角色区中,我们融入了新的思考:我们在各种商品上贴上了标价,让幼儿利用数字卡片进行交往,这样在商品的买卖中,小朋友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小吃店”我们则融入了课程的内容,开设了“藏族风情馆”、“维吾尔族风情馆”、让小朋友制作民族的特产来招待顾客。在娃娃家中,我们引入了上下班的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变换不同的角色游戏…… 我们为这些区域取了好听易记的名字,如智力大比拼、创意工作室、小问号的家……为了让幼儿十分清楚自己所选择的区域,我们在每一个教室的门口制作了漂亮醒目大小统一的标记牌。 2、合理设置游戏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配置。一般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区域,我们还把走廊、楼梯口和一些小角落都利用起来。角色区中幼儿一直要交往、流动,因此就把角色区安排在走廊、楼梯等一些公用场所,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环境,又避免了区域间的相互干扰。 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指导。区域是固定的,指导老师是固定的,只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是不固定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 的负担,而且避免了时间、精力和材料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孩子,重复组织相同内容的游戏活动,因此,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这对于教师的专项研究工作也很有帮助。这样更好地实现了教师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巧妙引导 迅速有序开始游戏 著名心理学家帕顿1932年首先从合作程度探讨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她的儿童游戏理论提示了儿童游戏行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根据帕顿的研究,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儿童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我们把联合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的媒介。 在联合游戏中,打破班级界限后,整个大班就要有近两百个孩子,伙伴的增加,角色的增多,交往的频繁,矛盾也就会更容易产生。这就为幼儿自由表现社会行为创设了有利的条件,相应地也为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就拿入区来说,怎样让孩子们既快又有秩序地入区活动,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想到了小朋友们最容易记住的标记——颜色。每一个区域我们用一种颜色来表示。我们利用雪花片的各种颜色,穿上彩带,做成漂亮的小挂件,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挂上标记入区游戏。如小问号的家,用红颜色的雪花片表示,智力大比拼用粉红颜色的雪花片表示……游戏开始之初,幼儿不能明确什么颜色代表什么区域,我们就为各个区域画上浅显易懂的简笔画,如小问号的家,就用一个“?”来表示,角色区画一个可爱的小娃娃……这样通过颜色和简笔画的对应就很快让幼儿认识了各个区域。 初次游戏后,我们发现开始游戏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小朋友要挂好标记才能进入各个区域,所以挂标记的时候很拥挤,由此也导致各班幼儿入区时间不好统一。于是我们改变了挂标记的时间,让幼儿在早晨入园时就选好所要玩的区域,把标记挂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还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小朋友写自己的号数记录游戏参与情况,这样也便于老师了解,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每天早晨一来园,小朋友就可以选好自己想玩的区域,作好记录,挂好标记。游戏时间一到,小朋友就能迅速有序地入区游戏了。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一目了然,又便于他们在自由活动时间,相互协商共同讨论今天游戏的内容、情节,根据游戏 的需要收集材料、制作玩具,这就需要幼

儿相互协商、共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加强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协调关系,增强了群体意识,获得了合作精神。 三、仔细观察 深入思考指导游戏 1、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游戏就好象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如从几次的联合游戏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角色区的划分太笼统,导致娃娃家人太多,而理发店、医院等地方太冷清。讨论后解决的办法是:在标记上再贴上小标记,让小朋友根据小标记再到不同的角色区中活动,如蓝色的雪花片上贴上一个小星星,那就是到角色区中的银行里上班……就这样,通过仔细的观察,一次次的讨论,我们的联合游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2、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因此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如在我们的娃娃家中,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鲜花、装饰好的一次性塑料盆打扮着他们的小房间,在我们的小吃店中,孩子们亲手画的一串串葡萄、一只只肥羊都被他们用来布置环境。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设计、孩子们的创意、孩子们的作品,处处体现出了一种稚拙美。 在我们的游戏中,一切都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如近日流行“非典”,孩子们在游戏中也反映了出来。他们纷纷到超市去买口罩。他们想到用一次性塑料盆制作口罩。口罩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在这里,幼儿是游戏真正的主人。 3、多种形式讲评 精彩的游戏离不开高层次的讲评,讲评能使外在的情境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我们的联合游戏中,非常重视游戏的讲评这一环节。 (1)在指导游戏时我们是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所以讲评时各人负责自己区域讲评。每个区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讲评时的侧重点也是各有不同。在角色区中让小朋友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不断地解决问题发展游戏。在动脑的区域中,重在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动手的区域中,注重的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展览出来,以使更多的小朋友受到启发…… (2)在联合游戏中,幼儿的流动性特别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还采取了巡回讲评的方法。每个区域的老师不仅对来参加游戏的幼儿进行讲评,还利用晨间谈话、餐前、起床后的时间到各班进行巡回讲评,以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随时了解游戏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大班联合游戏的尝试,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联合游戏不失为是幼儿园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游戏形式,它能够很好地鼓励和极大地满足幼儿之间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这些品质将是一生为人处世、求学做事得以成功的保障,使人终身受益。同时我们体会到,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的形式: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所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予、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为幼儿自身文化特征所特有的游戏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大班幼儿游戏的联合游戏的形式、内容、材料,促进幼儿整体的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活动自由的再思考


导读: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原因的活动。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享受自由是幼儿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给幼儿以自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由精神与意识的确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发展幼儿自由精神和意志的意识和策略。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在对待幼儿的活动中的自由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1、活动中的自由缺少教育目标的导向。当今,为幼儿“松绑”给幼儿以活动的自由,似乎已经成为教师日常的教育观念。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教师常常被“自由”的表象所迷惑,总觉得“自由”就是教师少加干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散步时,我们班的幼儿发现了一只毛毛虫在地上爬着,许多幼儿都被毛毛虫吸引住了,我为了尊重幼儿的意愿,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任小朋友自由观看,结果场面一片混乱,最终把毛毛虫给踩死了。可以想象,经过刚才的一阵嘻闹,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的,表面上老师给了幼儿活动的自由,但缺少了目标意识的约束,教育的价值不是什么?伊。谢。科恩曾说:“如果我们在沙漠中解放一个人,而那个人无所追求,他的自由有什么价值?自由必须有目标,行动才能有意义,幼儿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2、环境中的自由缺失教育价值的赋予。幼儿的活动和认识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可见,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性环境对幼儿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应该说,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不少的幼儿园给幼儿创造了自由选择,主动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但对环境应实现什么目标,如何发挥应有的效用,还存大较大的盲目性,比如,各种活动区域中活动材料的投放缺乏科学的指导,随意性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些操作材料单调且反复使用。幼儿早就失去了兴趣,有些教师不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把各种操作材料一股脑儿地全摆出来,使幼儿在操作时无所适从,甚至无目的摆弄,争抢,反而影响了幼儿对材料的感知和操作,环境缺失了价值,这对幼儿的自由有何等价值?

3、实施中的自由缺乏教育指导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提供幼儿自由表现,自由表达和创的机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知道创设幼儿自由学习空间的重要,但究竟如何实施却心中无数,很难把握一个“度”,比如,有的教师认为,强调纪律的约束就会限制幼儿的自由,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尤其在幼儿自由游戏中。放任自流的现象时有产生,幼儿的规则意识浅簿,而对于该如何来帮幼儿建立发展性常规,却知之甚少,缺乏应对的教育策略。

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推动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可能妨碍和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关键是我们的幼教工作者该如何科学地把握,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1、正确把握自由的本质内涵。给幼儿自由是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参与,允许幼儿将内在的信息与外在的信息广泛交流,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等于放纵,而是一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主,也只有在一定的规范下,幼儿才能有序地,有效地进行瞬息万变由的学习和活动。

2、充分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规矩”该如何建立,则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应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善于运用环球的暗示作用,通过环境发挥“说话”的功能。

3、不断提高教师技能。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原因的活动。因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显得成为得尤为得要,比如,主囝处理好幼儿自由与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的关系,教师在赋予幼儿自由的同时,要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逐步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允许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和幼儿共同建立发展性常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性的指导等等。才能将外在的要求和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逐渐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谈新时期幼儿游戏的特点与组织


导读: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游戏的研究,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游戏的特点是什么,它能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游戏是幼儿自主控制的活动,具有自主性。自主性的确是幼儿游戏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索和自发练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探索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是从不马虎的,他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自主探索方法就成了他的游戏行为;自发练习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儿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刚出现的新的动作、刚刚获得的新的经验和活动的倾向,如听故事,喜欢听过无数遍的,甚至同一种玩具也要反复摆弄等,很清楚,这种重复活动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是表明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自发练习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其次,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具有娱情性。表现为情感补偿与情绪宣泄,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第三,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具有假想性。幼儿游戏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这是在描绘幼儿游戏的实质内容,描绘幼儿游戏的内在矛盾。我们知道,游戏的假想性帮助幼儿解决了迫切想参加真正的成人实践活动与其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在逻辑上,事物的实质内容应该是体现其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假想性是幼儿游戏的本质属性,这不仅仅是从游戏本身的过程来说,而且这也在说幼儿的其他活动如生活活动等不具备这个特点,它体现着幼儿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之间的区别。

第四,游戏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具有非外在强制性。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其他活动不同,那些其他的活动如一般的生活活动与成人的期望、功利、规范、要求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制的外在目的。只有游戏才是幼儿本人的事情,幼儿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为了好玩,尽管在游戏的过程中客观地实现着幼儿的发展,但幼儿本人在主观上绝没有这个目的,成人外在的强制的功利性目的更无法加进游戏当中去,否则就会破坏游戏,就不是游戏,就不是玩了。

幼儿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并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使它在幼儿教育里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而存在。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

教师如何组织幼儿游戏,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环节: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去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的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导读: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反映了一个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以尊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殊性、尊重这种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对待游戏的,而是过多地重视了具体的创造、创新目标,重视了这种具体目标的提前训练。由此,就把幼儿的创造力异化成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了。

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本文所讨论的自由游戏,不是指课程化的、教学化的、模式化的游戏,而是指孩子们自然、自发、无拘无束的游戏,也就是俗称“放羊”式的游戏。本文主要讨论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解放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曾详细地论述过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问题①。他对儿童创造力以及培养创造力的儿童教育,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他以生动的案例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认为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他主张,发现并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创造力并不都是培养的结果,儿童的生活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而且是近乎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教育者不只是需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还必须警惕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地限制或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解放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游戏。但是,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正在把解放创造力弄成了一个虚妄的假命题。没有人会否认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功利性的社会背景、强加给孩子们的过度竞争、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问题,都在导致幼儿的交往互动被剥夺、幼儿的生活被成人异化②。提前正规化的早期教育、各种名目的特长教育,使得最适合幼儿天性的自由自在的“玩”在家庭教育中几乎成了奢望。幼儿园的游戏也趋向正规化、科学化、模式化,或者就变异成了游戏课程、游戏教学,这样的游戏是成人费尽心思猜测估计预设的,既非自发也未必自然。显然,也迷失了“玩”的根本性意义。可以认为,家庭正在剥夺幼儿的游戏自由,幼儿园则在剥夺自由游戏。如果说这之中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它也很可能是缺乏自由、缺乏自然天性、缺乏幼儿的独特个性的创造力,是成人化的或依照成人意志制造出来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试图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有必要首先解放幼儿的自由游戏。当然,通过自由游戏来解放的创造力,是以幼儿为根据的。这种根据表明,它是创造力却未必就是创造,它解放的只是早期的创造精神却未必就是创造结果。自由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某幼儿园曾发生过这样的教学情景:黑板上画着小河、草地、大树,老师请小朋友把剪好的鸭子、兔子、猴子的图片放到适当的地方。有一个小朋友把兔子放到河里、鸭子放到草地上、猴子放在空中了,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哄笑。教师却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一错误,而是宽容地让孩子说说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兔子见鸭子在小河里很凉快,就跳下去了,鸭子见兔子不会游泳快要淹死了就跑上岸来喊救命,猴子就从树上跳下来了。”这个教学情景还不是自由游戏,只是教师给游戏提供了一点自由,也就解放了小朋友的头脑,解放了创造。如果是自由游戏,那么可以想象,全体小朋友可能都会异想天开地创造起来。可以认为,不是自由游戏以“放羊”的形式妨碍了培养创造力,而是某些僵化刻板的游戏偏离了游戏的自由本质,异化了创造力,因为创造力需要的正是自由、宽松、尝试性、非功利性。即使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其实也往往在轻松自由、不会产生重大结果的尝试中最容易发生,而“当人们始终拘泥于生活的必需时,我们十分怀疑他们是否还有能力做出真正的、有创造性的反应”③。

自由游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它不必有什么功利性目的和理由,可以自主模仿也可以放任情绪宣泄,可以自成规矩也可以不伦不类荒唐可笑。它是由着性子的开放的“玩”,是愉悦的、满足好奇心的、并不受预设结果左右的玩。因此,才得以解放幼儿的自然天性,解放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曾有一个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案例:教师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问幼儿这是什么,鼓励他们想象出一系列事物,如乒乓球、鸡蛋、月亮、眼睛等等,而后引导幼儿想象着在圆圈上填加东西,于是就能创造出娃娃头、兔子、小鸡等等,以此来教会幼儿利用“加法”来创造。其实,这不是自然天性而是人工训练,不是创造而是因循,不是自由而是限制自由。比较地来看,当一群孩子来到海滩上的时候,随着一声“解散”,立刻发生的又是什么?可能这才是天性的呼唤、灵动生命的张扬、原创力的释放。在任何的一种教育环境里,如课间操之前、考试之后以及一切闲暇时空里,其实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样的解放,只是它们越来越狭小,时间越来越短暂,创造力也因此越来越变异了。还应指出,自由游戏释放了幼儿的独特个性。自由游戏即使是群体的、是由幼儿们自己达成了某种契约规则的,也依然能释放幼儿的独特个性,这与成人化的或规定性的游戏不同,由此它才有解放创造力的不同功能。譬如,一群过家家的孩子会十分默契地各自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即使爬进屋子惟妙惟肖地“喵呜”着扮一只猫,或者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扮一座钟表。一群玩泥巴的孩子会创造出在大人看来全然无聊的各式作品,然后在他们自己的标准下尽情地相互评价,十分认真地编织他们的“白日梦”。他们的笑声、吵闹声、争辩声,其实都是他们释放独特个性的一种体现。对此,我们有必要提及杰弗里.丹斯基和欧文.西尔弗曼的一项创造力测验。他们通过对三组儿童提供不同的游戏经验来测试。先是把三组儿童分为自由游戏组、模仿组、控制组,分别提供给他们相同的一些常用物品。自由游戏组可以自由地玩,模仿组被要求用它们来模仿成人做常规的事,控制组被要求做规定的事。而后,对这些儿童进行有关物品用途的测试。结果,自由游戏组儿童提出了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④这个测验的启示在于:他们是以“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来判断创造力的,这正是幼儿创造力以及这种创造力的个性化的标准,也是自由游戏的独特优势之所在。

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反映了一个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以尊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殊性、尊重这种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对待游戏的,而是过多地重视了具体的创造、创新目标,重视了这种具体目标的提前训练。由此,就把幼儿的创造力异化成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了。在这样的认识误区里,人们试图通过训练来制造天才,其实这只不过是顾此失彼地提前强化,让幼儿在某些具体方面达到儿童水平或者让儿童达到少年水平而已。通过自由游戏释放创造力,重视的不是具体创造而是创造性、创造精神、创造品质,是创造力在释放过程中的发展。它不追求规范、不计较正确与否、不在意是否有合适的技术方法,是自由自主自然的幼儿生活中的创造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当代日本的乳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基于对传统游戏的某些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考虑,也基于对现代游戏暴露出的被动性、非活动化、室内化、少数化、高额化等弊端的反思,因而主张重新振奋传统游戏⑤。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态度,决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而是对功利性游戏的某种超越。

侯春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谈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游戏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游戏与幼儿自由说话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
    2019-12-19 阅读全文
  • 自由是幼儿游戏的起点 话题中提到的幼儿游戏过程,表现出幼儿由内部动机的驱使而产生的独立自主的活动。从幼儿的表现中我们看到,孩子自己选择了适宜的材料,创造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有了交流和沟通,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快乐。而案例中的...
    2019-12-16 阅读全文
  • 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 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赖、要求和期望都转移到老师身上。生活上要老师给予体贴、照顾、和帮助;情感上需要老师给予亲情、理解和支持;学习上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引...
    2021-01-27 阅读全文
  • 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 导读: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
    2019-12-19 阅读全文
  • 户外又跑又跳的活动对孩子有益(游戏专题论文大全) 引言:通常,男孩子们喜欢用积木创造出一些模拟的东西,如一个带有壕沟的大城堡,或者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等,然后他们就开始在这些创造出来的城堡、飞船里假扮士兵或者火星人了。而女孩子们,则更喜欢在娃娃家里抱着自...
    2019-12-13 阅读全文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交流、合作的社会。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必需掌握如何去充分表达自己,如何去顺利地与别人交际的技能。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期正...

2019-12-19 阅读全文

话题中提到的幼儿游戏过程,表现出幼儿由内部动机的驱使而产生的独立自主的活动。从幼儿的表现中我们看到,孩子自己选择了适宜的材料,创造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有了交流和沟通,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快乐。而案例中的...

2019-12-16 阅读全文

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赖、要求和期望都转移到老师身上。生活上要老师给予体贴、照顾、和帮助;情感上需要老师给予亲情、理解和支持;学习上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引...

2021-01-27 阅读全文

导读: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

2019-12-19 阅读全文

引言:通常,男孩子们喜欢用积木创造出一些模拟的东西,如一个带有壕沟的大城堡,或者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等,然后他们就开始在这些创造出来的城堡、飞船里假扮士兵或者火星人了。而女孩子们,则更喜欢在娃娃家里抱着自...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