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游戏教学越来越流行。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教育专业团体对游戏活动应作出肯定,促进社会对游戏的广泛认同。对于幼儿园游戏的好处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教师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教师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幼儿游戏观察的一般原则

为了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观察者不论采用何种观察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2.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

3.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4.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5.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二、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

游戏观察记录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观察者在决定使用何种记录方法时,应在“易于使用”和“丰富描述”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的出现与否,观察者预告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

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等级量表可用于评价那些难以量化的游戏行为及其品质。

与行为核对表相比,等级量表的不足在于需要通过制订等级来进行评价,这可能会降低资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错。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2)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3)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f序。

(4)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三、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

1.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同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

2.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3.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4.摄像记录观察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小班: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中班: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己的观察,适时地给予幼儿支持、帮助与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幼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 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幼儿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幼儿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幼儿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幼儿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做出明确的行为判断。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幼儿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幼儿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幼儿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幼儿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幼儿教师为大班的孩子讲完了孟良崮战役中活捉张灵甫的故事后,一部分孩子就提议要玩打仗的游戏,用一块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顶,然后一部分幼儿扮成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一名幼儿扮成张灵甫,游戏便有声有色地开始了,幼儿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表扬这些孩子肯动脑筋,并提出希望,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有的孩子就能严格遵守规则,投篮不满3个就不返回,坚持投满3个,不中再投,幼儿教师对孩子这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坚持性给予高度赞扬,强化了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指幼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做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幼儿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幼儿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幼儿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幼儿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场地布置:幼儿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幼儿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吵闹的和安静的要分开。再如,如果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幼儿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在游戏时间里,幼儿教师除了提供创造性游戏条件外,也应提供开展规则游戏的条件,并鼓励幼儿自己开展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里,也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大班游戏观察能力活动——有趣的叶子


设计思路: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 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

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 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 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 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浅谈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浅谈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玩”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获得发展。

  孩子们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游戏又可分为教师组织的游戏和自主游戏。教师组织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主游戏(即活动区游戏)的作用更是其它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的困难、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观察幼儿。

 观察幼儿的游戏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

 观察分为有目的的观察和随机性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在游戏区活动中交互使用。每当投放了新的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都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种观察的针对性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的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敏税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

1、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

兴趣,即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只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游戏水平。

一天,小班幼儿在积木组搭了一座城堡。搭完之后感觉无所事事,便“扔”下城堡玩起了打仗。任我怎样引导,孩子们对辅助材料也没有兴趣。这时我离开积木组站在一旁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悄悄地从城堡中抽出几块积木,搭成一辆摩托车开了起来;有的幼儿抽出几块塔起了动物园。……忽听“哗啦”一声,城堡塌了。我问:“城堡怎么会塌了?”“是被坏蛋炸坏的。”孩子们回答。我问:“那城堡坏了,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们都说:“咱们再把它修好吧!”“行,咱们这次修一座比刚才更漂亮的城堡。”我鼓励着大家。于是,孩子们又把各自拿走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认真地搭了起来。看着它们搭得那个高兴劲,我终于明白:孩子们的兴趣点就在搭建上,他们并不想玩什么辅助材料。刚才是我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一味地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引导他们玩辅助材料,他们当然不愿意接受了。

刚入园时,小班孩子的游戏内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小班末期,孩子们有了区域间的交往意识。一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推着娃娃去参观“动物园”(积木组搭的)。边参观边对娃娃说:“爸爸妈妈带你去买点好吃的。”说完推着娃娃来到动手组,拿了一个珠子给娃娃:“吃吧,这糖可好吃啦!”看到这里我想:最近孩子们总是想买东西,说明他们有了购买的愿望了,是到了开商店的时候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策划起开商店的事儿了:商店开在什么位置,卖什么物品,售货员应负责些什么,买东西的顾客应怎样做……。商店开好了,孩子们兴奋地玩了起来,可奇怪的事发生了,所有来商店的孩子无一例外的充当顾客的身份,商店始终没有售货员。“顾客”们来选购完商品,有的假装把钱往桌上一放拿起东西走了,有的则抱起商品直接回到家中“享用”起来。经过几天的观察,我终于弄清了事实——孩子们只对选购物品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吃能喝”的食物。对当售货员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与幼儿年龄小,附近超市较多,直接接触售货员的经验少很有关系。

2、通过观察来检验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及时调整目标

从前面的例子来看,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要与我想象的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做一下自我检查,便会发现我的目标制定的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搭积木的例子。我的目标制定的是:搭完积木后能正确地运用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在积木组只应起一个点缀的作用。但我心里想的却是怎样能让孩子玩起来。如搭完一个城堡,就应“组织”小动物们去“参观”;搭出一辆双层汔车就“组织”娃娃们去乘坐,到各地去旅游。这看似没有错误的心中的目标,实际上却偏离了轨道。积木组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过搭建的过程,使孩子们学会搭高、围拢、延长、对称等搭建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等。孩子们不愿玩辅助材料是根本没有错误的,他们的兴趣点在搭建上,他们的快乐也是在搭建过程中产生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孩子们有兴趣,玩得高兴就行呢?不是的。孩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教师必须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针对性强的、有渐进发展性的目标。俗话说就是跳一跳能摸得着的。这样才会使游戏开展得有意义,才能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游戏质量,最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前面所说的小商店的例子。孩子们不愿当售货员就可以不当。他们可以只选购商品,但尽管这样,也是有目标的——培养责任心,做事有始有终。孩子们选购完商品,在收玩具时还应把玩具放回原处,并且学会分类收放。这样的目标不难被孩子们所接受,游戏开展得有意义。

3、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及时更换材料

(1)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现在我们特别提倡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要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便知材料投放的是否合理。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买来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孩子们不喜欢。如小班孩子玩的印章,买来的印章大多是一些复杂的图案,有的上面还刻有“酷”、“帅呆了”之类的字样,孩子们看不懂,经常追问老师是什么意思。每次印完之后教扔在一边,毫无意义。后来我们自己动手制做印章:在土豆和橡皮上刻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大小不同。孩子们用大印章印完后可在里面添画一些东西。(如在圆形里添画成皮球,在三角形里添画成西瓜等)。用小印章的各种图形拼印出人、小树、小草、蘑菇等各种图案,生动有趣,它之所以受孩子们喜欢,原因在于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玩法多变的玩具材料

教师每投放一种新的材料时,都应观察这种材料投放的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些游戏材料的玩法单一,日久孩子们难免会产生厌倦。但有一些材料的可变性很强,因此适合为幼儿提供。

l 、有趣的磁铁游戏:

磁铁游戏在小班是比较常见的活动材料。但一般都是用在数学区,做成小猫钓鱼之类的玩具。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这次,我们将磁铁游戏变换了一种新的方式,使玩法简单,但又不拘泥一种形式。我们先找来许多废旧图书,将里面好看的图片剪下来,再买来许多价格比较便宜的铁夹子,找来一些磁铁。这样看来,材料是不是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看似非常简单的材料,却发挥这并不一般的作用。

A、创造性地解决困难:孩子们用铁夹子夹住图片,然后用磁铁吸住夹子,再用手拿着磁铁边比划边玩。洋洋开着小飞机在空中飞,时而向下俯冲,时而绕空盘旋。他发现,无论怎样飞,飞机就是掉不下来。因此他们特别高兴,对瑞瑞说:“瑞瑞快看,我的飞机掉不下来。”可瑞瑞却说,我的飞机也掉不下来。边说,边拿起另一架小飞机,用手捏着开了起来。没用小夹子和磁铁。洋洋皱起了眉,撅起了小嘴。是呀,人家什么都没用,飞机照样掉不下来。这时,我走到洋洋身边说:“你知道磁铁能吸住铁夹子非常好,问题就是别人看见你的手还在动,所以不新鲜。咱们能不能想办法,用东西挡住手,让别人看不见你的手,就光看见小飞机、小动物或者小汽车自己在开、在跑,那多好玩呀?”洋洋点了点头,和我一起找起了材料。洋洋先拿来一个大盒子,我们发现盒子太厚,磁铁吸不住夹子。他又找来一张纸。这回可以吸住了,可纸太薄、太软,磁铁和夹子坠得纸总是向下沉。这回洋洋又找来一张垫板。这回比较合适。可另一只手总得拿着垫板,一会儿功夫就累了。在我的引导下,我们最终决定就利用放材料的这张桌子来玩。这样既可以让磁铁吸住夹子,又可以腾出另一只手再拿一个玩具。并且桌子的面积比较大,玩的地方大。洋洋拿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公鸡得意地对瑞瑞说:“我有两个小动物是好朋友。你看,他们在一起跑着玩呢。”瑞瑞也兴奋地说:“我也玩!”。洋洋看到瑞瑞模仿起他的样子,更得意了。瑞瑞拿起一只大灰狼,照着洋洋的样子玩。边玩边说:“大灰狼来了,要吃掉小兔子和小公鸡。”可刚说完话,大会狼就倒下了。洋洋大笑:“你的大灰狼摔跟头了,哈哈……”瑞瑞又玩了一次,可是大灰狼还是摔跟头。瑞瑞嘴里小声念叨着:“怎么回事儿?怎么老摔跟头呀?”我对瑞瑞说:“你比比看,大灰狼和小兔子、小鸡谁大呀?”聪明的瑞瑞马上说:“奥,是因为大灰狼太大了,太沉了,所以老摔跟头。”“那怎么让它不摔跟头呢?”我问。洋洋和瑞瑞都摇摇头。我又问:“能不能想办法,让下边沉一些?这样,大灰狼就不会摔跟头了。”瑞瑞说:“再夹一个夹子行不行?”瑞瑞给大灰狼又夹了一个夹子,这回,打灰狼真的不摔跟头了。他们高兴地玩了起来。

B、孩子们利用这些磁铁玩具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力。

4、观察发现幼儿的困难和需要,及时帮助和解决

在开展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

当幼儿在活动中即将出现安全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制止并帮助。如小班幼儿刚学习使用剪刀时,边剪边往下撕,这样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及时给予了指导,幼儿学会了使用剪刀的方法,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一名幼儿在动手组玩拼图,拼了很久。当教师看他时发现,这名幼儿正在用企盼的眼神望着教师,原来他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来到他的身边参与到活动中,拼图完成了,幼儿通过活动获得了满足,也增强了对教师的信任与喜爱。

5、认真观察幼儿表现是正确分析问题,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活动区游戏时,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来处理,如果没有观察到事情的过程,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处理问题时就不会公正、客观。

游戏中,一名幼儿不小心把强强带来的玩具摔坏了,正在他手足无措时,然然对他说:“我爸昨天刚买了一瓶能粘塑料的胶,我把这拿回去,粘好了明天我再拿回来。”于是他把玩具装在了兜里。其他幼儿纷纷告状,说然然拿小朋友的玩具。如果教师没有看见,也不了解情况,可能就会冤枉了然然,然而这一幕正被教师看到,不但没有批评然然,反而在全班面前表扬了然然爱帮助别人的好品质。由此看来,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在幼儿兴趣十分强烈,目标制定合理,材料投放合适,需要能及时得到满足(或帮助)的情况下,幼儿自然会得到良好的发展的,这是成正比的。反之,如果观察到幼儿的发展不是很顺利,那么肯定是在前面提到的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看来,这些细节都是紧密相连,紧紧扣在一起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每个细节都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

让我们每个教师都把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的那段话深深地刻在心中,提高观察能力,充分发挥自己在游戏区活动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自选游戏活动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执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游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自选游戏活动,首先要解决好在幼儿自选游戏中如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更好的开展了幼儿自选游戏活动:

一、创设活动区

首先,我们学习了有关的优秀文章,使我们明确了创设活动区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有利于个性和谐发展。创设活动区有利于教师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从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根据我班活动区开展所发现的问题,我创设了十个活动区。例如:为了让幼儿能较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活动区,我就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图形的彩纸及各种纸盒类和壳类(如瓜子,鸡蛋皮);为了提高幼儿对图书区的兴趣,我们增加了修补图书的工作;针对我班协作意识较弱的特点,开设了积木区,使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互助协作,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为了避免偏区现象的产生,我们制作了区域标志和入区登记表。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计算区”“小商店”等活动区,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培养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能力、意志品德、性格、情感、兴趣爱好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才能够锻炼提高,教师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正确处理好关系,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主动得到发展。例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伙伴,是开展幼儿自选游戏的主要内容。为此在活动区的物质材料准备上发动幼儿,让他们从家中带来用过的各种饮料瓶、废纸盒等物品,分别投放到小商店、娃娃家中,使幼儿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部分,是班里的小主人。在幼儿选择区域时,充分尊重幼儿自己的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为幼儿游戏伙伴间相互启发、互相帮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幼儿在自选游戏活动中同步成长。

为了更好的开展自选游戏活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影响幼儿自选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根据层层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以指导者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结合,注重隐形性教育,用语言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发展情节,使幼儿与教师教学相长。例如:有一次,在我的参与下,某一幼儿用小纸盒做了电视机,后来他竟然改造成了一个画片可以动的与众不同的电视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真丰富。与孩子们相处,使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为以后的目标和重点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我的带动下,幼儿游戏的兴趣空前高涨,渐渐的爱玩会玩了,游戏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的使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注重引导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自选游戏规则(如使用材料的取放,行为自治,一些小矛盾的解决等等),使幼儿在讨论时强化是非观念,增强自理能力,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方针,使幼儿渐渐的由爱玩、会玩到掌握技能玩出创新,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三、进行游戏评议

在游戏结束时要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到并不是每次游戏都是成功的,对于不成功的游戏就要在小结时找原因。如:一次在积木区由于几名幼儿没有统一意见,总是发生矛盾、争吵,于是在评议时我请大家一起找原因,他们都说“应该先商量好搭什么再开始搭,就不会吵架了。”孩子们的头脑中增强了协作意识,并让幼儿在游戏后自己总结,找出优点与不足。在以后的游戏中这样的现象少了许多。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创设活动区;培养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以及每次游戏结束后的评议等环节,有序的开展了幼儿自选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自选游戏、自动结伴、自我教育、快乐游戏的宗旨,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可以说我们开展的自选游戏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这一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在活动区设置方面如何更为合理;材料如何更丰富,选择更有益身心健康的环保材料;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这些都要通过学习、观察,通过与其他园的相互交流、观摩来不断提高,以使我们的自选游戏活动能健康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小小理发师游戏活动观察分析


观察指导(一)游戏开始后,我依旧走进理发店观察其游戏情况,正好有一个小顾客在洗头,理发师静静先拿起莲蓬头给小顾客冲水,冲好后抹上洗发水开始抓,抓了一会儿她开心的闻闻,“好香呀!”然后她又帮小顾客冲干净了头发,冲完后她拿起了卷发棒开始给小顾客烫头发了,我看见后提醒道:“静静,你还没有把头发吹干呢!”听完我的提醒,静静又拿起了吹风机重新给小顾客吹干了头发,吹干后再进行烫发。我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两位小理发师虽然已经初步知道了理发师要做什么,但还是常常会忘记其中一个步骤或者把理发步骤弄反,一会儿忘记吹头发,一会儿变成先烫头发再洗头……而且理发店里的小顾客也一直是那两个,上周刚开业时候的热闹感觉完全没有了。

分析策略

在经过上周的观察和指导后,两位小理发师已经对自己的职责和小理发师要做的事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孩子对于理发师的经验还是比较少的,而理发烫发的过程其实还是比较繁琐的,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醒我,对于这样比较复杂的游戏情节,还是需要图示提醒的,图示对于小班孩子游戏的促进是最有效的。因此,我在理发店的墙上贴上了洗发烫发流程图,提醒小理发师们如何给客人洗发、烫发。同时,理发店的人变少了也是因为理发店的游戏情节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洗发、剪发、烫发,特别是小顾客坐在里面很没劲,再加上有新增设的游乐场和打的车游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要想要理发店重新热闹起来,为理发店添设更多的材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观察指导(二)

角色游戏开始了,小顾客沐纯打了个的很快就到了理发店。她一进门,理发店的理发师就很热情的招待了她,她说:“我要烫个漂亮的头发,像我妈妈一样!”理发师小杰说:“好的!”然后开始给她洗头,洗好后用卷发棒给她卷了会儿头发,接着,他忽然想起来我给理发店新添了些漂亮的假发,于是他蹭蹭蹭跑去拿了过来,问沐纯:“你要哪个头发呀?”沐纯开心的挑了一个粉色的头发,戴在了头上,带上假发后开心的回家去了。看见了沐纯头上的假发后,娃娃家爱美的妈妈们都好羡慕,赶紧都到理发店里烫头发了,理发店恢复了热闹,顾客一多,小理发师们也玩的更起劲了。而增添了洗发烫发图示后,小理发师们也变得更有模有样了。

分析策略

上次在观察游戏时,我发现理发店的生意又有点冷清了,导致理发师有时候经常会坚持不了离开店里出去玩,于是为了吸引顾客,我又给理发店增添了一些新材料:图示和假发。果然,增添了图示后,理发师们工作的更有模有样也更有序了,而假发更是吸引了好多爱美的女孩子来店里烫发,理发店恢复了热闹,孩子们也更喜欢也愿意来游戏了。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所以老师在准备时要更用心。

谈如何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要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领导创造性游戏要比有组织的游戏麻烦些,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计划、周密地考虑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等,并相信和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纪律约束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的。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应其年龄段特点的游戏题目。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按“小步递进”的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的角色或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等来创造幼儿的想像力。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如果老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缺乏目的和游戏评价的认识,让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玩具中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精神,那么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其实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在游戏中无形地束缚住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扮演各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对此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给幼儿以下几种自由:第一、有选择玩具的自由。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样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尊重幼儿,允许幼儿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的自由。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并不排斥成人的指导。例如:我班的幼儿想开一间玩具商店,但又不知道应如何玩?我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参观商场,让幼儿认识学习商场里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商店里主要有些什么人,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而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让幼儿通过参观活动直接感知这些知识,并把它积累起来。同样,当幼儿积累了“医院”、“理发店”、“市场”、“餐厅”等有关这方面知识以后,他们就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确定玩以上游戏的主题了,从而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第三、是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由性。展开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应如何指导才不会过多地干涉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则是一门艺术了。那么必须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支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的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这当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代替他们去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一般运用到下面几种情况下:(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比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挣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幼儿主题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这样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都知道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类人物,模拟各种事件,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得察觉他们的需要”。下面拟就本班幼儿在主题游戏——“烧烤”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及相应的分析,与同行切磋。

时间:11月13日下午(第一次游戏)

地点:大三班教室门口“钓鱼台”旁

人物:天家凡

教师实录:

在钓鱼台边,有三位幼儿在拿着钓到的鱼玩,钓鱼已经玩过很多次了,他们看似有些无聊。这时容天走过来拿起一条鱼,左右看了看,这时元元拿着一把玩具刀经过,容天就拉着元元说”我们来剖鱼吧!”元元欣然同意了,两人就开始刮起鱼鳞来。过了一会,元元匆匆走开,两分钟后回来了,手里竟拿着一个玩具灶,她兴奋地对容天说”我们来烤鱼吧。”说着就把一条鱼放在灶上,这时家凡走来问:”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烧鱼,你要吃吗?”“好,我也来帮忙。”家凡去拿鱼,元元吆喝道”谁要吃烤鱼?新鲜的鱼哦!不要钱的。”我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在烤鱼呢,要吃吗?很便宜的”这时灶上已经堆了好几条鱼,满满的,元元正忙着在翻烤着,”哎呀,那么多的鱼堆在一起,这面都焦了,那面还没熟!”我惊讶地说。他们没人理我,继续烤他们的鱼。

教师分析:

从上述观察可知,”烧烤店”这一主题的生成十分自然。小朋友们对钓鱼台游戏的兴趣在逐渐地减弱,因无意间幼儿发现了玩具刀,并灵机一动马上玩起了”剖鱼——烤鱼”的游戏。我们认为,这从某一角度反应了该幼儿有较丰富的游戏经验,同时这与他们平时处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他们平时的游戏氛围并不宽松的话,他们敢这样”肆无忌惮”地玩起这游戏吗?但此时他们的游戏显然带有明显的嬉戏成分,游戏的情节更多地停留在无目的的摆弄上。因受其经验的制约还未作深入的开展。此时,虽然我以”顾客”的身份间接介入指导,所起的作用也仅是帮助他们确定了玩”烧烤店”的游戏,他们对”顾客”的我所提出的建议不加理会。作为教师也就悄然退出不再介入游戏了,而是观察他们到底对这游戏有多大的兴趣?观察他们会怎样玩?小朋友们看到”老师”的我没有表态,猜测老师默许了他们的行为,也就继续很快乐地游戏。而周围的孩子都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这个主题游戏项目一下子成为热点,在幼儿群体中被广泛交流宣传,我们静等下次游戏的发展。

时间:11月17日周一下午(第二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室“渔家烧烤”

人物:、阳阳、乐乐、萌萌、汶江、元元、宁远

教师实录:

开始游戏时,烧烤店里人数较多,阳阳、乐乐、萌萌、汶江在制作烧烤材料,宁远做服务员负责烧烤。我经过时,宁远举起手中的一样东西,“你要吃烧烤吗?”“这是什么呀?”“鱼片”宁远想了想回答。说真的,一点也不象鱼片,一整块橡皮泥堆在细细的烧烤棍上,我询问:“我不要你们的鱼片,我可以自己做鱼片吗?”“可以”我在旁边也拿了块橡皮泥做了起来,(我把橡皮泥搓长后又压得很扁,然后用竹签一上一下地串在上面,这下象鱼片了)“好了,你帮我烧烤好吗?”其他小朋友看我在做,都好奇地看着。“我再做个鱼丸串”看我做完后,他们又回去做他们的东西了。当我从其他区域转回来的时候,看见宁远很负责地守着烧烤炉,将别人的鱼片、丸等烧烤好了再送去给他们。“我的鱼片好了吗?”“好了,给你。”旁边的元元递了一根鱼片给我。“呀,怎么没味道呢?”我假装吃着。“忘了给你放盐了。”宁远假装放了些盐。“好了,给你。”“真香!谢谢。”元元开始与宁远一起看烧烤炉,并帮他们涂油、上调料。看游戏井然有序地开展着,我悄然退出了游戏。

教师分析:

游戏前,我们重新布置了活动环境,增添了烧烤的架子(纸盒制作)和各种烧烤品种的原材料等等。并请幼儿观看了从烧烤店里拍下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了烧烤店是怎样烧烤的,幼儿说“他们的用铁架子来烤的”“要用棍子插着烤的”“烧烤的东西都是很小的”“有人吃时才放在铁架上烤,其他的食物放旁边。”“不能都拿去烧烤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幼儿提议:鱼要切片或做鱼丸,还可以添加其它食物,用细竹签做烧烤棍。

在上次观察的基础上,我觉得他们对这游戏很感兴趣,但在经验方面还有待于老师给予整合、提升。此次游戏前我就有意识地先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在“唤醒”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游戏情节的进程有个大致的安排。在活动中,我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又保护了幼儿游戏的兴致。从这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时间:11月24日周一下午(第三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区域

人物:、钦淳、小宝、元元、小舒、晨晨、铭洁

教师实录:

一开始,幼儿自己进行了角色分工:钦淳当老板,负责烧烤;小宝负责宣传;元元、小舒是服务员;晨晨站在门口作迎宾小姐。餐厅里新增添了各种调味品:有辣酱、甜酱、胡椒粉等(用不同的瓶子表示),还有各种饮料。

游戏已经玩过几次了,今天的顾客较少,钦淳在餐厅里转了几圈,和两位服务员商量:“要不我们重新装修漂亮些吧,这样就会有客人来吃了。”他们把餐桌重新换了个方向,在桌上放了一瓶花,装修完后,钦淳发现还是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就对小宝说:“你去看看有没有人要烧烤,拉些人来!”小宝就答应了,四处问“你要吃烧烤吗?”“要吃烧烤吗?很便宜的。”并把一些客人拉到烧烤店,烧烤店的迎宾小姐和服务员就出来热情地欢迎。晨晨帮铭洁带了一个头饰,唱起生日歌,听说是“过生日”,许多人来凑热闹,一下子店里来了很多客人,餐厅里显得很热闹,游戏红红火火地开展着。

教师分析: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对烧烤店的了解逐渐加深,游戏内容进一步丰富,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以前的游戏经验进行有一定服务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会想办法去解决,游戏达到了高潮阶段。

时间:11月27日周四下午(第四次游戏)

地点:大三活动区域

人物:阳阳、文杰、卢怡

教师实录:

最近好几位幼儿带来了“迷宫”之类的书,今天大部分幼儿都围在一起玩”走迷宫”,其它区域的人也相对减少,烧烤店也没什么顾客,阳阳、文杰、卢怡做服务员,因没顾客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后来,卢怡干脆把一些鱼放在一旁并吆喝着:”卖鱼啦,谁来买鱼啊,新鲜的鱼啊!”一些小朋友围过来买鱼了,烧烤就快演变成鱼市了。

教师分析:

游戏由一开始的生成、开展、丰富、高潮,现又转入低谷。到今天为止,这一游戏项目已经开展了近个把月了,幼儿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兴趣降温,幼儿又开始寻找别的游戏项目了。此时,我们要做的还是静静地观察、了解,并在幼儿需要时帮他们一把……

后记:

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尝试着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并给予孩子们以适当的帮助,以孩子的兴趣为支点生成游戏主题,使得游戏自始至终洋溢着他们的自主、自信和积极性。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也是提高孩子智力的极好手段,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等都迅速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逐渐增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特有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游戏的内容也很广泛,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等,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幼儿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因此,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呢?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幼儿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喜欢的活动环境中,幼儿玩起来就非常主动、认真、投入。还有我们在选择图片时,因选择含有故事内容的图片,或图书。配合能跟着念的儿歌,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训练他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艺术意识。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我们老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让幼儿认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坚持完成角色任务,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如扮演妈妈,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娃娃;扮演售货员,要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扮演警察,则要表现勇敢坚强。通过这些“规则”可以锻炼幼儿意志,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有选择角色的自由,并注意培养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自由搭配小伙伴,并且支持他们的选择。又如,针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则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委托他们做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做的事情,孩子经过锻炼,从成功中得到激励,外在的影响内化为个体的素质,性格也就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启发幼儿多提问、多思考。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游戏指导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是其游戏活动的主人,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诸多表现,成人不应苟求与责备,而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我们必须坚持“寓教于乐”,将游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活动和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发展的潜力,促使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运用游戏这门艺术,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开发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而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看、听、摸等感知活动。应让幼儿多接受自然环境,多动手以亲身感知事物,促进智力发育。幼儿听故事时,会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应抓住孩子的好奇,求知的这一心理,经常给孩子讲些有趣易懂的故事,这样可增长幼儿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感觉。好奇、多问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欢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我们要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而不能敷衍了事,有些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我们应设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提问,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在给孩子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插话,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及思考能力。

三、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幼儿需要照顾、教育和管理。但是如果约束过紧,过度干预他们的活动,幼儿潜在的智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幼儿在做游戏时,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创造,引导幼儿自己想象着做,如幼儿在拆弄玩具时,我们不能“全责备”,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往往就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幼儿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发,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引导,如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模式做,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精神。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本身知识结构连续不断地构建的过程,认知结构的不断构建,有赖于幼儿认知机能的作用,即通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功能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在折纸游戏中,幼儿会惊奇地发现一张三角形的纸,可以反复折成许多个小三角形,这些小三角形又可以一个个展开来,变成一个大三角形。带幼儿到户外玩沙时,孩子会发现:抓一把沙子在手中,沙子会从手指缝里往下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沙子是一粒一粒的,相互之间不会粘连,因此,沙子很容易从手指缝里往下流。我们应注重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手、脑并用,提高幼儿的思维和活动能力。

幼儿游戏的角色观察和意识引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所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生活,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高度评价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时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么样。因此,未来活动家教育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由此可见,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它对儿童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又是幼儿的良好品德形成的必要途径之

一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角色游戏的连接方式中,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情况和园本资源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以往的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急于将幼儿推进角色中去,无论幼儿是否喜欢,是否愿意。而现在,我首先是让幼儿对角色产生兴趣,并加深幼儿对角色中的动作和语言的印象;允许幼儿坐在一旁观看和暂不参与。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帮助,引导幼儿理解角色内容。因为我想,这样做会让没参与到其中的幼儿更容易提起兴趣和参与其中。例如,学期刚开学不久时,我在组织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中,还有许多的小朋友情绪还没稳定,整天哭闹不停,这样如何进入角色呢?

首先,他们必然是先不参与,然后看别人玩得那么开心、热闹,虽然,这些小朋友只停留在旁阶段,但是他们的情绪是愉快的,最后,他们也会很快地从“旁观”转变到“角色”中去。假如,还有许多小朋友雀跃在旁观的“角色”中,这时教师便应马上地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游戏中去。游戏活动中老师观察的并不是看幼儿玩的开不开心,扮演的角色好不好,像不像,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而是在观察中着重看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扮演能力,幼儿象征性的思维的发展,能否能寻找周围四周的替代品,还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产生的问题是否能自己解决。要想知道幼儿对角色意识是否强弱,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一些关于角色中的对话等。例如:“今天天气那么好,你这是上哪儿呀?”“你的家在哪?”“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幼儿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和具有一定角色扮演能力,此时,他们则会表现出角色中的动作和语言。教师观察的重点是指幼儿象征思维在角色游戏中主要体现在幼儿寻找替代物上,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即使捕捉就可能会消失,反之,则能使它成为意识上的替代品。如有一次幼儿在“故事大舞台“活动时。把一大串算盘珠套在脖子上,挂在耳朵上。老师应立即加以肯定:“真聪明,这样表演起来就更好看了!”这样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周围出现了更多的珠子做成的帽子、脚链、腰带等。还有一次,有一名幼儿一个人在“娃娃家”玩时,将四张椅子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然后用玩具刀在中间“切”,老师立即问:“你在切什么呀?”幼儿一下子表达不出来,老师马上引导:“你是不是在切蛋糕呀?”幼儿立即点头说:“对,是切蛋糕。”于是又有了许多更大的蛋糕出现,这些都是幼儿在寻找替代品时不知不决中学到的知识,甚至还要以延伸联想到更多更好的抽象性替代物。这时,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的知道,完全是在仔细、周密地观察基础上进行的。

第一。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捕捉幼儿的无意识行为、动作,并及时肯定,使之变成有意识的想象和角色行为,并引导到一定社会意识的规范行为上在评价时再次加以表扬、强调、推广。举个把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变成良好行为的例子。非典过后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迷上了护士,每次一看书就拿着剪子到处乱剪,老师看见了,马上说:“护士你真厉害,你们是不是发现图书生病了,就给它们贴补伤口呀?等到图书的病好了,小朋友又可以看书了,是不是?瞧!图书宝宝和小朋友都在对你说谢谢呢!”话一完,这位闯了祸的“护士”马上拿出了透明胶把图书贴补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警察““咸蛋超人”闯了祸之后,经过老师的引导,又会马上改正错误。所以老师应该经常给予幼儿肯定,并在评价时,再一次加强印象,加以推广,使幼儿形成规范行为的概念,这就是游戏教育的意义。

第二。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创设更好的环境、物质条件。比如“理发店”的“理发师”开店做生意了,可是“理发店”一个顾客也没有,这是,教师应及时走过来说:“理发师你有时间帮我洗个头吗?”于是交易成功,幼儿也从中得到满足,情绪自然愉快。

第三。老师可以用角色身份,拟人化的手法,用情感感染幼儿。这是教师应以角色的身份进入主题,如:去娃娃家做“妈妈”,教师是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以自身角色的动作和语言,给没能很快就参与到角色游戏其中的幼儿,提供模仿的机会,此时,教师起了隐性示范的作用。做这样的幼儿,教师有时是以角色的口吻去启发和提醒。如“娃娃家”中的妈妈在抱“宝儿”时,是倒着抱的,此时,教师应用角色的口吻提醒幼儿,于是说:“这位宝宝的妈妈,我是一位医生,我教你一个小窍门好吗?宝宝是不能倒着抱的,这样,“宝宝”会把刚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的。于是“妈妈”又把宝宝的姿势调整了一下,而且,以后不管是哪一次“妈妈”都会注意抱“宝宝”时方法是否正确了。教师这样的间接地、不着痕迹地去提醒幼儿,这样会让幼儿感到亲切,并很乐意地接受

总的来说,游戏是被幼儿领导的。老师则应是游戏中的一个桥梁,一个参与者,启发引导幼儿更好地领导游戏。

幼儿园游戏《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游戏观察的方法 一、扫描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轮流进行观察。此法比较适合于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儿童的游戏情况,如可以掌握游戏开展了哪些主题,学前儿童选择了哪些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行...
    2020-12-16 阅读全文
  • 幼儿游戏观察记录 祺祺和浩浩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会儿,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玩具,呜呜呜”只见祺祺两只手紧紧抓住“娃娃”家里的奶瓶的上半部分,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着浩浩哭叫着。而浩浩却拿...
    2021-05-27 阅读全文
  •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大班游戏观察能力活动——有趣的叶子 设计思路: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
    2020-05-30 阅读全文
  • 婴儿的语言发展如何观察? 导读: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密切相关,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与婴儿如何倾听语言、如何做出反应有关。咿哑学语是婴儿的世界语。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
    2021-08-24 阅读全文

一、扫描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轮流进行观察。此法比较适合于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儿童的游戏情况,如可以掌握游戏开展了哪些主题,学前儿童选择了哪些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行...

2020-12-16 阅读全文

祺祺和浩浩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会儿,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玩具,呜呜呜”只见祺祺两只手紧紧抓住“娃娃”家里的奶瓶的上半部分,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着浩浩哭叫着。而浩浩却拿...

2021-05-27 阅读全文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

2019-12-16 阅读全文

设计思路: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

2020-05-30 阅读全文

导读:语言发展和智力开发密切相关,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与婴儿如何倾听语言、如何做出反应有关。咿哑学语是婴儿的世界语。 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

2021-08-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