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没有做不到,只有不用心
发布时间:2021-05-15 厦门幼儿园不用错峰开学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开放日活动刚刚结束,老师们一起交流本次活动中的不足和亮点,说到家长工作这个问题。好多班的家长来的都不全,个别班的家长来的特别少,而我们班的家长全都来了,有些家长还连续来了两天,家长们的反应也都不错。陈老师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就笑着说:“我选的活动好,亲子制作必须爸爸妈妈来,不来参加没人和孩子一起做了!”话虽然是这样回应的,但我心里最清楚了,我确实用心做家长工作了!
从预备班开始,除了每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两个小时,其他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和家长交流。虽然孩子入园只有这短短两个小时,我做的事情可不少。我想尽各种方法去哄好那些哭闹的孩子,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给他们拍照片,有时候我们一天能拍上好几百张照片,为了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我还会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他们聊聊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些事情看似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为了让每个家长都能及时的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我怕自己记不住,我都会拿笔记下来:今天谁有进步了,谁找到好朋友了,谁拉臭臭了等等。孩子们放学后我就开始和家长交流,给他们发照片,说说孩子的情况,了解家长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下次我就会更有针对性的和他们聊。就这样,我每天都会跟家长聊天,发照片,跟进,公平的面对所有家长,一个也不放过。这两个月虽然每天只上两个小时的班,但我付出的努力别人都没有看到,有时候晚上和家长聊到十点多,自己的宝贝都没有付出这么多。这两个月的付出让我换来了家长的信任,通过我的努力让家长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上,我成功的收获了家长的心。
正式开学后孩子们在幼儿园吃饭、睡觉,我并没有松懈,因为家长们对此都非常关心,所以我继续跟家长交流,关注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感觉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和细心的照料,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选择彩虹班是正确的。慢慢的家长也都放心了,对班级的活动也都积极参加,踊跃报名,许多活动中彩虹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我是幸运的,我是幸福的,我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彩虹宝宝,我有一帮积极向上的家长团队,我有两个得力助手,我有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彩虹班!
我相信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做不到,只有不用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对不起,没有用,没有用
孩子们在厕所里围成一团,七嘴八舌地重复着这样的语言。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会没有用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顺着孩子们的声音来到厕所,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浩则上小便时,不小心将尿,尿到了宇城的裤子上,浩则连忙说,对不起,而这是宇城说:“没有用,没有用”,正好成浩听到了也跟着说,“没有用,没有用,已经尿到裤子上了”,旁边围观的孩子也顺势加入了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再看看浩则,他不断的环顾着周围的小朋友,一脸的无助与无奈,怎么办?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是没有用,已经赔礼道歉了,可是人家不原谅。
这是我已有点生气了,便问宇城:“对不起,为什么没有用?难道你不原谅云帆?宇城抬起头眼睛看着我,不说话。
那是谁说的,“对不起,没有用”?我的嗓门提高了八度,周围一片寂静……“是老师说的”(毛毛说)老师说的?“哪个老师,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就是那天彦博的头让浩则给碰起了一个包,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没有用”……噢!我想起来了,那是上一周,浩则在教室里跑,一不小心把彦博撞倒在地,头碰到地上,起了一个包,彦博哭了,当时我一看到他的头,情绪很激动,而这时浩则也很害怕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当时的我根本没把他的道歉当会事,只顾着彦博的头,道歉有什么用?头都起包了,说对不起能把她头上的包给消了,没有用……当时的我是在气头上,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没想到,这样不逊的语言倒让孩子们给吸收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着这些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出现孩子的安全受到侵害时,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是没有知觉,出言不逊,而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其他的幼儿,给孩子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概念,今天,孩子的直言告诉了我,也提醒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谨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冷静,心平气和的处理每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经营着是一份特殊的职业。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小朋友都听音乐自发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当音乐再次想起的时候都高兴的在各活动区玩,只见何东林小朋友在图书区转悠了一圈,把书架上的图书随便翻了一通又放下。接着又独自跑到建构区做恶作剧,他把小朋友垒好的城堡一把推倒。苟熙喆小朋友喊道:“你走开,你不是建构区的,你不是我们这个区的……”于是他又跑到了美工区,只见他东瞅瞅,西看看,不时地在这几个区域间乱窜。我问他:“东林,为什么不去自己喜欢的区角玩呢?”他说:“不愿意玩。”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他却说:“老师小朋友们不愿意和我玩,我想一个人玩玩具。”在之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孩子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小王子,恃宠若娇,做事一意孤行,由着性子来。这时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不但适得其反,似乎也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何东林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他,于是我问建构区的小朋友:“何东林房子搭建的很高很坚固,他想给小朋友搭建一个更高更漂亮的城堡,并保证不捣乱了,你们谁愿意和他一块玩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他。这个时候我称热打铁地问东林:“小朋友都想请你当小老师呢,你去帮帮他们,搭建一个既漂亮又坚固的高楼,老师要给这栋高楼拍照留念,好吗?”最后他非常乐意的加入到“建构区”去玩了。
我觉得老师要心中有孩子,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剖析幼儿的心理,从正面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没关系,你只是不会表达自己》
下午临近离园,小朋友们围坐成半圆正在看绘本。小陈手里打开书,一边笑着一边对着旁边小羽的耳朵说悄悄话。随后,两人一起笑了起来,小羽一边笑还一边弯下腰去,用双手支撑着地面。小陈看到后也学着他的样子弯腰下去,两人看着对方笑得更开心了。这时,小羽被另一个小朋友的说话声吸引,扭头看向这个小朋友。小陈看到小羽扭头后就收起了自己的笑容,两排牙齿紧咬着,头也随着牙齿的发力有些轻微的左右晃动。小陈看了小羽一小会,小羽仍没有回头,于是小陈用手拍小羽的肩膀。小羽回头看小陈,愣了一下,随后一边两眼泛红,一边看着小陈说:“老师,他打我。”
根据我对小陈的了解,小陈是一个善良有爱、且社会性较强的孩子,他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当他的热情没有得到对方的关注或回应时,就会很着急。在行为上的表现为:通过抓同伴的胳膊,摇动同伴身体、推同伴等方式来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关注。但与在同伴冲突中采取这些方式进行情绪发泄的幼儿不同,小陈的行为是幼儿动作发展先于语言发展的典型表现。由于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小陈选用这种方式“说话”,表达自己的诉求,告诉同伴:你怎么不理我?你快跟我玩呀。总的来说小陈的行为出发点善意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当。因此,小陈需要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正确方法,鉴于对小陈的如上了解,我采取以下策略。
看到小陈和小羽的这一过程,我先指出小羽的问题,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随后再单独找小陈。我对小羽说:小羽,小椅子应该怎么坐?你刚才坐的对吗?小羽眼睛红红的看着我摇摇头。
然后我让小陈单独来找我。小陈跟着我走到睡台边,我拉的他的手问他:“小陈,刚才为什么打了小羽一下?是不是因为他没跟你玩你着急了?”小陈眼睛看着别处回答:“是的。”我:“你着急能打小朋友吗?”小陈:“不能。”我继续说道:“其实你就是喜欢他,想跟他一起玩,只是你总是很着急,所以用错了的方法是吗?”小陈说:“是的。”我接着说:“那小璐老师有个好办法,可以让你表达对小朋友的喜欢。”我的话还没说完,小陈急忙问:“是什么方法?”我说:“是抱一抱的方法。如果你很喜欢这个小朋友的时候,你就用手轻轻地抱一抱他,就像老师这样,轻轻地。”说着,我轻轻地抱了小陈给他做了示范。随后我接着说:“用这个办法就能让小朋友知道你很喜欢他,想跟他一起玩,下次你遇到想一起玩的小朋友就用这个办法试一试好吗?”小陈点点头说:“好。”
当我还在想小陈什么时候会用上这个方法时,当天下午离园时我就收到了小陈的“惊喜”。
离园时,小陈的家长还在门外等候,小羽的家长已经准备接小羽回家。小陈看到小羽站起身要去架椅子,连忙跑到小羽的旁边张开自己的手臂轻轻地抱了一下正在弯腰拿椅子的小羽,并说了一句:“小羽,明天见。”随后小陈立刻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小羽一边架椅子,一边说了句:“再见”就离开了。
小陈的这一行为,着实让我欣慰,我没想过他会这么快就使用这个新办法。但要想让轻轻抱一抱的方法变成他的持续性自发行为我还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对他对一些关注,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强化。据此,我计划将纠正小陈的行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为纠正初期,当小陈使用了抱一抱的方法,我会采取正强化的方式,口头表扬并奖励他一个贴纸等,帮助他建立使用这一方法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第二阶段:行为纠正中期,通过言语表扬、或代币制的方式对小陈的行为进行强化,逐步脱离物质奖励。第三阶段,行为稳定期,此时通过将小陈的进步作为事例,在全班幼儿面前树立榜样,帮助小陈感受学习抱一抱的方法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将这一方法发展为小陈的持续性自发行为。
中班教育随笔:只笑不哭
只笑不哭
今天下午区域活动时,图书区里的宝宝们有的在认真的看书,有的几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讲着书中的故事,这时,一边的乐乐拿了一本书朝我走了过来,她伸手拽了拽我的衣服说:“老师,你坐下来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朝她笑了笑便坐在了孩子们中间。这时。子涵拿着书对我说:“老师,你给我们讲这个吧。”我拿过书一看,原来这个故事讲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哭,要笑着去面对。我灵机一动,想了想:最近乐乐小朋友经常耍小脾气,动不动就哭。最近几天爸爸来接她时,她不是嫌爸爸来的早了,就是来的晚了。动不动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于是,我就开始给他们讲起故事来,故事的名字就叫作“只笑不哭”,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故事讲完后,我就问:“小朋友,你们说是笑好还是哭好啊?笑起来漂亮还是哭起来漂亮啊?”小朋友纷纷说笑起来漂亮。我说:“对,小朋友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哭,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我们想哭的时候就对乐乐扬扬笑了笑说:“不哭了,我会笑着和老师说再见,高高兴兴的和爸爸回家。”
过了一会,放学的时间到了,乐乐的爸爸走了进来,乐乐一看爸爸来了,高高兴兴的牵着爸爸的手回家了。宋老师都过来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我给她讲了一个只笑不哭的故事。
“对不起,没有用”
厕所里又传来了闹哄哄的声音,我赶忙跑进去。厕所里乱成了一团,只见浩羽旁边围了一圈小朋友,都在齐声喊“没有用”,而浩羽则在一旁无辜的直说:“对不起,我都说对不起了。”我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浩羽上小便时,不小心将尿尿到了壮壮的裤子上,浩羽连忙说,对不起,而这时壮壮说:“没有用,没有用”,正好旁边的刘昱坤听到了也跟着说,“没有用,没有用,已经尿到裤子上了”,旁边围观的孩子也顺势加入了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再看看浩羽,他不断的环顾着周围的小朋友,一脸的无助与无奈,怎么办?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是没有用,已经赔礼道歉了,可是人家不原谅。这时我也有点生气了,便问壮壮:“对不起,为什么没有用?难道你不原谅浩羽?”壮壮抬起头眼睛看着我,不说话。“那是谁说的对不起,没有用”?我的嗓门提高了八度,周围一片寂静……“是老师说的”,“哪个老师,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就是那天,阳阳把小朋友的书撕了,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已经撕破了,没有用”……噢!我想起来了,那是前几天早上看书的时候,阳阳拿着小朋友的书扔着玩,结果扔破了,当时我很生气,虽然阳阳也道歉了,但当时我只顾着粘那本破旧的书,没理会阳阳的道歉,而且还随口说对不起也没有用了,书都已经破了。没想到,这样不逊的语言倒让孩子们给吸收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着这些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出现孩子犯错误或出现意外后,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是没有知觉,出言不逊,而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其他的幼儿,给孩子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概念,今天,孩子的直言告诉了我,也提醒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谨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冷静,心平气和的处理每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经营的是一份特殊的职业。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自从上了幼儿园,孩子仿佛一夜间长大,懂事了好多。作为家长,颇感欣慰。
尽管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但我发现,自己却对孩子要求越来越多了。每天要求孩子这要做好,那也要做好,孩子在大人的不良情绪感染下,也变得急躁、爱发脾气、没有耐性。
静下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进行反思。发现这些问题如果出现在孩子三岁之前,我一定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蹲下来,耐心地询问他哭的原因,然后安抚他,直到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这种方法很奏效,孩子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近来,因为自己处理孩子哭闹的方法不对,经常批评他,有些时候还会对他大声吼,而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不能表达对一件事情的不满,就用更加厉害的哭闹形式来反抗。这样孩子与家长就形成了对立面,家长越来越生气,孩子哭闹得越来越厉害,最终是两败俱伤。
其实,孩子的进步是慢慢的,现在不是提倡孩子要“慢养”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之上的。我们是新手妈妈,可以容忍自己犯错,但反过来,我们也是孩子的试验品,孩子也在慢慢尝试与大人的交流和沟通,所以我们必须也要容忍孩子犯错,孩子只有在不断犯错、改错中才能快速成长。
以下是我以前记录的关于孩子吃饭问题的处理方法,抓住了孩子的脾气、秉性,用他喜欢的、能够接受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孩子的吃饭问题。
“有一阵子,宝贝也不爱吃饭。有一天我给他做了汤面。吃饭的时候,我说‘这是我的面,宝贝你不要吃哦!’我想他既然总是与大人对着干,干脆就换种方式和他沟通,这招果然见效。宝贝一听我不让他吃,一下子就来了劲,偏偏要到我碗里夹面条,我故意对他说:‘你看你吃了妈妈的面,妈妈没有了,怎么办呀!’宝贝特别喜欢和我开这种玩笑,总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似的,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就这样,我俩在打闹中,肖肖一会儿就吃了半碗面条。
今天晚上也是,我做好馄饨后故意对他说:‘这是妈妈的馄饨,你可不要吃哦!’我还故意离他远远的,假装不给他吃。结果宝贝来了神,在房间内大喊‘妈妈,我要吃,我肚子饿了。’如果他自己要吃,就一定会吃。于是我走过来,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孩子吃了好多。
但这段时间我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我觉得孩子大了,好好吃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孩子一不好好吃饭,我就会命令他好好吃饭,把饭吃光。这时孩子饭虽然吃了,但整顿饭下来,却是眼含泪珠,对父母诸多的不满。
不仅吃饭问题,现在好多问题都和以前处理方法不一样,总觉得孩子大了,好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检讨一下自己,应该像以前一样,耐心地引导孩子成长,孩子自己也是在摸石头过河。教育孩子,如果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可以换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一定会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当然,这需要家长与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只要家长有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到的。只要家长用心,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付出,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成正比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教育随笔:我没有妈妈
记得三八妇女节的那天,我们班开展了一项活动,为妈妈、奶奶或姥姥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该能做些什么,所以我给孩子们举例说,比如帮妈妈洗脚,给妈妈按摩,给妈妈讲故事……“我没有妈妈”一个细细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当时只顾帮孩子们出主意为妈妈做哪些事,我继续举例做哪些事,“我没有妈妈”同样的声音却提高了八度,又一次穿入我的耳膜,我寻声而去,瘦小的昊昊满脸通红地望着我,满眼的无助。霎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忽略了他(他没有妈妈),却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我立刻走到孩子的身边蹲下,抱着他,悄悄的贴着他的耳朵说:“那你现在帮我捶捶背好吗?”他很疑惑的看了看我,可能在想:你又不是我的妈妈我干嘛给你捶背呢?我笑着说:“我现在当你的妈妈,你做我的孩子,我们玩妈妈孩子的游戏。”他赶紧从我身上滑下来,绕到我身后帮我捶背。多可爱的孩子,他完成了老师的任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释怀。
这个孩子是一个遗腹子。没出生爸爸就去世了,出生以后,妈妈禁不住家人的劝另嫁他人,留下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接这孩子入班时,我了解了这个孩子的身世,但是今天开展这个活动欠缺对特殊孩子的考虑,是自己的失职,让孩子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
事后,我又陪着孩子玩了一会儿,并且提醒他,回家后可以帮奶奶洗脚,端杯水,给奶奶唱个歌,他使劲的点着头。我相信他一定会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帮奶奶做点什么。同时留给我的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一种特殊情况。
教育随笔:教师要做有心人
区域活动中,小朋友都很积极在各个活动区玩,只有**在哪儿趴着,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她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珂薇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一块呀?”“**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草莓医院”去玩了。
**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女孩,经常性坐不住,爱在教师乱跑,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破坏别人的成果,不懂得相互合作,偶尔会影响区域的规则,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越是这样别人和他一起,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总觉得没有人愿意跟她一起,就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了,但当小朋友们都邀请她的时候,我能够看出来珂薇的高兴,相信她这一次就不会破坏别人的游戏成果了,而是学会合作。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为孩子着想,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