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个案分析———陈宠儿

发布时间:2021-05-15

幼儿个案分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案例:个案分析———陈宠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现况描述

陈宠儿现在刚满四岁,在我们班是年龄较大的幼儿,宠儿的自理能力较强,语言表达流畅,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但在幼儿园总是没有精神,做事拖拉,纪律松散。如喝水时总要老师多次催促才慢条斯理地去拿杯,上课总是坐得歪歪的,眼睛在东张西望。且宠儿的体质较差,容易生病。

二、发展目标分析

陈宠儿小朋友总体发展属中上等水平。

(1)身体发展方面:小肌肉动作协调灵活,发展较好,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大肌肉动作发展一般,主要表现不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早操时动作没力、不够到位。

(2)社会性发展方面:性格有点内向,对游戏活动缺乏积极性,不喜欢与小朋友交往,要加强纪律性和竞争意识。

(3)认知能力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好,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普通话与老师进行简单的交谈。

三、成因分析

1、宠儿父母年近四十才生了宠儿,因而特别宠爱女儿,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宠儿做事缺乏主动积极性,凡是都等待别人帮忙或要别人多次催促。

2、宠儿平时大多一个人在家玩耍,缺乏同年龄孩子的陪伴,使她活动缺乏积极性,及互相竞赛的快乐。

3、父母平时对宠儿的行为习惯没有一个标准的要求

4、由于害怕宠儿受到细菌的感染,父母很少带孩子出外,缺少体育锻炼,常会给孩子穿很多衣服。

5、宠儿在家是全家人的焦点,但在幼儿园却要与二十多个同伴分享老师的爱,因而总希望通过一些事情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四、教育措施

(一)家庭教育措施

1、在家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鞋、穿袜、吃饭、拿东西等,做这些事情后及时表扬孩子,有时还可以与孩子比赛谁做得快。

2、晚上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平时多煲一些营养的汤给孩子喝,以补充孩子生病流失的营养,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

3、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并鼓励与指导她与别人交往,让孩子适当地玩一些竞赛性的游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提高她活动的积极性。

4、不要给孩子穿过量的衣服,适当的培养幼儿的抗寒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多关注宠儿,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鼓励,让宠儿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

2、平时给孩子讲一些常规方面的故事,通过故事纠正宠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3、多开展竞赛性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竞赛的气氛,提高宠儿活动的积极性。

4、让班上的小朋友做事情时,如喝水、洗手、上厕所等,拖着宠儿的小手和她一起去。

5、鼓励宠儿积极地参加晨间活动、早操、体游等,增强体质。

6、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多提供机会让宠儿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和沟通,让幼儿在愉快和游戏性的气氛中玩耍,从而让宠儿感受合作的快乐,并积极参与活动。

7、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家园联系手册、及电话联系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形成家长、老师对孩子要求一致性,促进彼此的理解与沟通。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小纯也对爸爸表现出无比的依恋,脸蛋上挂着两行还未被吹干的泪痕,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的脖子,双手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领,头靠在爸爸的右肩,小脸和爸爸的脸贴在一起。但父女俩之间却没有多少言语上的交流。

我走近他们,对小纯张开手臂说:“小纯,爸爸还要上班,教师抱你好吗?小朋友们在教室里等你一起玩呢!”听到我的话,小纯生怕爸爸要逃走似的,把爸爸抱得更紧了,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小纯的爸爸也紧紧地抱着女儿,丝毫没有放手的意思。

3岁左右的幼儿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家长,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很显然,小纯入园对她的爸爸同样是一个“难关”。看得出,他对女儿是否能融入集体充满着担忧,虽然他没有在女儿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他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早已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忧告诉了女儿。

为了让小纯和爸爸熟悉幼儿园,我先带着小纯和父亲在幼儿园里四处参观、并陪小纯玩,以消除她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接着我向小纯爸爸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并告诉他在幼儿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告诉幼儿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可以游泳、溜冰、做游戏,能学到很多本领,使用恰当的语言让幼儿理解上寄宿制幼儿园的原因,周末会接她回家。送走小纯的爸爸后,我用情境表演法通过大带小的活动,让小纯感受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和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小纯性格较内向,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喜欢独处,在他人和集体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好哭泣。针对小纯的情况,我准备对她进行“个案跟踪”,帮助她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好朋友。

调整交往伙伴

三个月后,每逢周一来园,虽然小纯依然有哭闹现象,但教师稍加安慰她就能安静下来,不过基本是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满脸忧郁。没有固定的小朋友和她玩,她和同伴也基本没有主动交流。

镜头一: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只见小纯抱着爸爸买的心爱的玩具,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一言不发。我叫来了班中最开朗的小君,对他说:“小纯没有朋友,一个人很孤单,你能做她的朋友吗?”小君一口就答应了。我带着小君和新玩具走到小纯面前,蹲下身子介绍道:“小纯,小君很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你愿意吗?”小纯点点头。于是,她们玩了起来。

小君在同龄幼儿中确实算得上很会交往,她见小纯不会玩,就说:“我来教你!”于是,小君玩给小纯看。接着,轮到小纯玩。毕竟还是小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小纯没玩了一会,小君就把玩具抢了过去说:“不对,不是这样玩的。”随后自顾自己地玩了起来,越玩越开心,把自己的“好朋友”撇在了一边。小纯则在一旁像观众一样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

儿,看小君没有搭理她,就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抱起自己的玩具,继续保持沉默。

镜头二:今天班中来了一个新小朋友小乐,由于刚到新环境,情绪极不稳定,时常哭闹不止。可过了一会儿,却听不到小乐的尖叫了。我一看,原来小纯和小乐正肩靠肩同看一本书呢!小纯时不时地和小乐轻轻地交流着什么,脸上绽开了进幼儿园以来从未看到过的笑容,而小乐也似乎忘了一分钟前哭闹的情景,安静地看起了书。

教师为了帮助内向的幼儿变得合群,惯常鼓励他(她)与表现积极、活泼的幼儿玩耍,认为活泼的幼儿能够影响内向的幼儿并让他们也活泼起来。从小纯和小君和小乐的交往情况看,我发现,内向的幼儿与活泼好动的幼儿一起玩,反而会因差异过大而形成更大的压力,活泼的幼儿往往过于主动、高高在上,让内向、被动的幼儿更加压抑。如果主动的一方流露出不满意时,更会加深了另一方的自卑感。因此,小纯需要的是性格相似、彼此有共同语言的伙伴,而并不需要只会命令她、帮助她的“朋友”。意识到这点后,我采取了新的策略:鼓励小纯和内向、年龄偏小的幼儿一起玩,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甚至能让她发挥主动性的环境;给予小纯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细致地观察、挖掘她的长处,创造条件使她得到表现的机会;经常以商量的语气、信任的目光、平等的心态与小纯沟通,做她的好朋友。

更新自我定义

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特地和小纯的爸爸约好为全班小朋友上一节化学课。这天下午,小纯的爸爸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准备为小朋友上课了。小纯看到爸爸来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静静地走到爸爸的身边,拉着爸爸的手,把爸爸带到自己的座位上。爸爸时不时亲亲小纯的脸蛋,小纯脸上时不时露出微笑。

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非常兴奋。当看到试管里红色的液体一下子变成透明时,小朋友们纷纷冲上讲台想看个究竟。可坐在第二排的小纯却纹丝不动,尽管讲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座位上根本就看不见爸爸的演示了,可她还是静静地坐着没动。

上完课,小纯爸爸紧紧地抱起自己的女儿,一脸的担心和忧郁。他说:“我真希望刚才小纯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冲上来,不要那么遵守纪律。可她老是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我都急死了。为什么她那么内向?”听完爸爸的话,小纯满脸的紧张,小眼睛一直盯着爸爸。小纯爸爸又忘记了我们的忠告,我急忙安慰道:“别着急!小纯已经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学会交往了,她正在进步啊!”我的话说完,只见小纯地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假装开玩笑地捂住小纯的耳朵,轻轻地对小纯爸爸说:“孩子的内向你也有责任,因为你一直在告诉小纯‘你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小纯爸爸一脸冤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一言不发、畏畏缩缩往往会很焦急。有些家长会当面责骂幼儿,有些会简单地鼓动幼儿,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加畏缩。更有些家长逢人便问:“我这孩子太内向,怎么办?”这种无意识无异于给孩子贴标签,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幼儿对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最后的结

果是家长越心急,幼儿越内向。

事后,我找机会将上面的道理讲给了小纯的爸爸,告诉她对待小纯这样内向型的孩子,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尤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她的性格问题。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亲子活动——“谈谈我心中的好宝宝”,请小纯父母向小朋友们介绍女儿的优点,帮助小纯对自己进行积极定义。

完善榜样内涵

入园九个月后,纯纯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是班中遵守纪律的乖乖女。我有意识地将小纯作为集体中的榜样,想提高小纯在同伴心中的地位,帮助小纯获得自信,同时也要让她遵守纪律的行为影响同伴。“你们看!小纯的小嘴巴没有一点声音,她已经坐好准备上课了。”每当我说完这句话,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小朋友们都偷偷地看看小纯,然后学着小纯的样坐好。这时,小纯也会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使自己看上去坐得更好。但很快我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我的表扬,她要刻意在上课时保持良好的坐姿(这样一定很累),结果完全没有了其他幼儿活跃的思维。

由于我误导了“好幼儿”的含义,使内向的小纯以为只要上课坐得好、没有声音才是教师、同伴心中的好幼儿。她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哪怕看到了非常惊奇、非常令人兴奋的事物,也丝毫不能调动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惊叫声和呼喊声。这一现象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对榜样法使用的科学性。我本来是想借助成为别人的榜样给小纯更多的自信,但我没意识到让本来就内向安静的小纯成为遵守纪律的榜样反而成了限制她积极活动的枷锁,强化了她的弱点。

接下来我开始积极纠正“好孩子”在小纯心中的定义——除了遵守纪律,还要勇于探索,积极发言、不怕困难。并针对幼儿爱模仿教师日常行为的特点,让小纯当小老师,体验与同伴一问一答的快乐,激发她开口说话的愿望。为了增强小纯的自信,更多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小纯的长处加以鼓励。

经过十个月左右的跟踪与努力,小纯渐渐地喜欢上了幼儿园,在班中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时也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简单的儿歌,小纯脸上的笑容多了

案例:调皮的涵涵个案分析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如、何对待调皮的涵涵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

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对于涵涵的教育,我注重从家庭人手,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不和谐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家长坚持每天进行交流,相互交流涵涵在园和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园共育形成最佳合力。

孩子的调皮行为中蕴涵着一定的智慧。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谐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调皮行为变为智慧发展的动力。

案例:自闭儿个案分析:敞开你的心扉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也有很大障碍。

一、分析原因

宸宸的妈妈在他1岁的时候,就到国外工作了。虽然每年都会回来住一个多月,但母爱还是有一定的缺失。宸宸的爸爸又由于工作繁忙。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宸宸从小就很少有与爸爸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然而早期亲子依恋的状况恰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发育.亲子依恋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内向、自我封闭等等,宸宸就属于这个类型。

宸宸的爷爷奶奶对宸宸百般呵护,对宸宸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大都包办代替,而且也很少带宸宸参加户外活动,很少见陌生人,这样过度的保护必然使宸宸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同时也遏制了他独立自理能力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采取措施

1.教师的教育共识。

三位教师的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三位教师角色不同,但都共同承担了对孩子的保教责任,大家可以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走近宸宸,进而改变宸宸。

进行相关个案分析.在已有经验中成长。我们每个老师都努力搜集一些有关交往障碍或改变自闭倾向的成功个案来研究,希望可以从已有的经验中获得理论与策略方法的提升,从而推进自己的工作。

正确引导其他幼儿与宸宸友好相处。教师特意引导班里性格较为开朗的小朋友主动接触宸宸,和宸宸一起游戏,丛而减少宸宸的孤独感,让他感受到小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快乐。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快乐、互助互爱的班级环境对于宸宸的改变很重要。

2.给家长的建议。

尊重孩子,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宸宸的爸爸妈妈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流。在国外的妈妈需要常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视频与孩子进行互动,引导孩子说说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与方法要一致。宸宸爸爸要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多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不要过分庇护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接触身边可以接触的人,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当孩子出现拒绝和不配合的时候,要尽量鼓励孩子。在讲话方式上.尽量引导孩子与自己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交流可以打开内心的世界.逐渐培养孩子正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节假日要多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或者多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游戏。这样,不仅有益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助于帮他把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释放出来。逐渐变得豁达、开朗。

有针对性地增加亲子游戏或亲子阅读。我们专I]向宸宸的家长介绍了一些可以调动孩子情绪情感、释放自我的游戏,特别推荐了一些激发孩子的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优秀读本,如《害羞的贝贝》、《到处都是好朋友》、《小乌龟上幼儿园》等等,希望通过轻松又温馨的亲子互动.唤醒宸宸对交

往的渴望。

多与老师及时沟通。老师会把宸宸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讨论引导的方法或策略。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关系。可以感染孩子,使孩子尽快排除对老师的陌生感。

三、改变过程

1.突破——适当引入话题,他终于肯说话了。

表现:经过一个月的关注和引导,宸宸能对老师的一些指令性语言进行正确地反馈,比如喝水、回座位、入厕、到老师身边来等等。这些表明。他已经从封闭的世界里渐渐开始接纳老师.产生了最初的信任。

我们每天坚持抽出时间与他单独交谈。朱老师尝试问他:“宸宸,晚上谁来接你啊?”“我爸爸!”“你爸爸怎么接你啊?”“那个,有时候开车,有时候走路。”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见他说话,发现其实他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连“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短语都可以运用得很准确。

家园共育:当天我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宸宸家长,要求宸宸的家长在家和孩子交流时也增加一些幼儿园的话题。我们希望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比如幼儿园是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像妈妈一样喜爱每一个小朋友。大家在这里都很快乐。同时,我们在网络上还开通了班级论坛,里边有许多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还有家长写的教育心得。家长可以通过这个论坛了解班里的最新动向和活动.也可以与其他家长相互沟通,吸取经验教训,宸宸的家长通过这个论坛与班级走得更近了。

2.困惑——话题仅限于和“家”有关。

表现:有了第一次的突破,我们便开始尝试与宸宸有更多的交流。但我们发现,宸宸与老师简单的对话,都只局限在“家”的话题上,而对于“家”以外的话题,宸宸仍然只字不提,拒绝交谈。比如,我们问他:“幼儿园的饭好吃吗?”他不回答。然后又接着问他:“家里的饭好吃吗?”他会很快回答:“家里的饭好吃。”老师继续问:“那幼儿园的饭好吃呢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呢?”宸宸立刻回避,不再回答。

家园共育: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和宸宸的家长一起想出了一个帮助宸宸熟悉并喜欢幼儿园的办法。老师用相机把宸宸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拍摄下来.家长在家播放这些照片时,引导宸宸根据这些直观的照片,谈论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话题。果然,宸宸对这些照片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要求爸爸放给他看,虽然他不和爸爸交流幼儿园的事情,但能感觉到他在关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宸宸逐渐开始主动给爸爸讲照片上的人和事,他已经开始喜欢这个集体,开始喜欢他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3.僵持——仍然拒绝参与集体活动。

表现:宸宸渐渐地开始主动选择区域进行活动了,但还仅限于单独活动。比如,他进图书区自己静悄悄地看书:进益智区自己默默地操作材料;小朋友主动与他玩耍,他也置之不理;集体活动时,他只是坐在那,什么也不参与.特别是小朋友都高兴地做操的时候.他仍然像木头人一样伫立在那儿,越发显得与集体格格不入。有一次,我着他的肩往下用力,他借着我的力量开始有了蹲的动作,在蹲了一半的时候,我松开了手,以为他可以借着惯性地完成这个动作,可是我错了,只见他停止在我松开的那一刻,撅着屁股,半蹲着,一付很难受的样子。

家园共育

:通过半日开放活动,宸宸的爸爸很认真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录了下来。回家后,他与宸宸一起观看,一起讨论。为什么在学英语的时候,宸宸不张嘴?为什么在做操的时候,宸宸一动不动?宸宸是不是不喜欢学本领,不喜欢做操,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宸宸摇头,他告诉爸爸自己其实会一些.只是不愿意做,不好意思。于是,爸爸就和宸宸一起玩老师和小朋友的角色游戏,希望帮助他熟悉老师的角色。同时,我们把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和歌曲为他录下磁带,在家里循环播放,开始他只是听,后来便能伴随一些语言上的附和,最后甚至开始出现肢体动作。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尽量让宸宸坐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可以比较容易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在区域活动时,我们也注意引导他来娃娃家玩,尝试多种角色扮演,从而增加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

4.发展——各方面开始进步。

表现:“家”是宸宸与我们交谈的第一步,此后,我们从开放式的问题,回归到比较容易回答的选择性的问题,希望能从难到易,帮助他梳理更多的交流经验。比如,我曾经问他,我是什么老师?但他总是低着头不回答。后来调整策略,问他:“我是孟老师、赵老师.还是朱老师?”宸宸略微抬起头,竖起一根手指头,告诉我,是第一个!这是他第一次对其他的话题做出反应,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孩子聪慧,他能变换着形式来回答我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个跨越。确实在这之后,宸宸可以很自如地回答我们这些比较简单的选择性问题.而且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了。不仅如此。对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他也不再是完全排斥,而是有了不同程度的参与。、

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进行音乐游戏.音乐响起的时候全班小朋友都要轮流拥抱,开始我拉着他的双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拥抱,后来就放开手,想看看他的表现。结果,当一个女孩子微笑着拥抱他的时候,他主动跟了上去。渐渐地,宸宸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操,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并很成功地完成了“六一”演出。

家园共育:家园双方的积极努力,终于使宸宸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师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与同伴接触的机会,如宸宸爸爸主动约彬彬一家周末去科技馆,宸宸和彬彬一路有说有笑,玩得很开心。渐渐地,宸宸在班里也有了好朋友,在老师、家长(包括其他家长)、小朋友的一起关注下,宸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路走来,这个曾经有交往障碍的孩子渐渐敞开了心扉,而在宸宸一点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教师与家长一定也在与宸宸一起成长。三位教师对这个孩子实施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正确引导与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有效合作,均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家长就好比孩子起飞的一对翅膀,只有同时用力,才能帮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案例:个案分析:“接下来干什么”


观察对象:托班幼儿(王苏立)月龄:36个月

观察实录:

(一)早晨来园。

苏立:(跟妈妈再见后)“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苏立:“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还要吃点心。”

苏立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二)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地点、时间:在盥洗间洗好手

苏立:“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现在要去洗手吃饭啊。”

苏立:“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就看一会儿电视,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苏立:“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苏立宝贝,那你来告诉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苏立:“是不是应该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该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苏立宝宝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苏立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男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王苏立的一系列反映。王苏立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老师的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他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但是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面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可以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可以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他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案例: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义威睡觉又吃手了!”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电访及平时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义威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义威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引起义威父母的重视,到义威大点时,就不会吸吮手指了,结果义威却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儿子年纪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义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从心理上下手,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义威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使他自己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让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于是我将吸吮手指会产生的后果用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当义威从故事找到答案后,很紧张的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变成跟贝贝一样呢?”我笑着问他:“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变得和贝贝一样的。”义威听了很高兴地说:“老师我要改掉坏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没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加强监督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

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而且他已成习惯,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在他睡着后,要监督他,不让他将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实在控制不住时,我就会和他一起讲笑话,让他忘记吸吮手指的念头。

三、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

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义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义威想和陈瑾一起游戏时,陈瑾拒绝了他,还说:“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义威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良的习惯,只要我们改了,别人还会喜欢你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义威,但是他们不喜欢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坏毛病,小朋友还会和你一起玩的。”后来,我还特意给班上的幼儿讲了吸吮手指的危害,发动全班幼儿一起支持、帮助义威改了坏习惯。

四、家园一致,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们在家访中知道,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所以,我们就积极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成效与启示:

通过半年的家园配合,义威吸吮手指的现象减少了,小朋友不在讥笑他,能自信、大胆的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了,虽然吸吮手指的现象还存在,不过,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义威会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

幼师资料《案例:个案分析———陈宠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个案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走出内向幼儿的个案分析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小纯也对...
    2021-05-22 阅读全文
  • 案例:调皮的涵涵个案分析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案例:自闭儿个案分析:敞开你的心扉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案例:个案分析:“接下来干什么” 观察对象:托班幼儿(王苏立)月龄:36个月 观察实录: (一)早晨来园。 苏立:(跟妈妈再见后)“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苏立:“那玩...
    2021-06-09 阅读全文
  •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 徐嘉赫小朋友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小王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而且还会去影响别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头没尾,进入建构区的他在拼搭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最后的整理中活动中...
    2021-06-19 阅读全文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眼看小朋友们都陆续来齐了,可是,小纯还没进教室。我向教室门外张望,发现小纯和爸爸一直在教室外徘徊。只见小纯的爸爸用宽大的臂膀紧紧地抱着女儿,眉头微锁,双眼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情。小纯也对...

2021-05-22 阅读全文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

2021-05-11 阅读全文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的小男孩,名字叫高宸。他在家与在外面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在家能说会道,与家人相处得很好;而面对陌生的环境,特别是陌生人,会心理紧张,并表现出沉默、异常、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在幼儿...

2021-05-10 阅读全文

观察对象:托班幼儿(王苏立)月龄:36个月 观察实录: (一)早晨来园。 苏立:(跟妈妈再见后)“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苏立:“那玩...

2021-06-09 阅读全文

幼儿情况: 徐嘉赫小朋友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小王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而且还会去影响别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头没尾,进入建构区的他在拼搭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最后的整理中活动中...

2021-06-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