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添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5-15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添饭”的启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新《纲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那么,在幼儿园里,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呢?我从让幼儿自己添饭中得到了不小的启示。

每次进餐,我班总有几个孩子要吃很久很久,第一碗饭有时还会剩下不少,更不用说添饭了。为此,我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

一次,由于班上另一个老师外出学习,我一人上班。时值午饭时间,我正忙着给一个患病的幼儿喂饭,李鸿强小朋友吃完一碗后,似乎等不及我给他盛饭,他自己上来动手舀饭菜了,回到座位上他得意地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今天我自己舀的饭。”顿时,许多孩子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我看在眼里,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尝试自己的动手盛饭呢?大班的孩子,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了。于是我便说道:“吃完了第一碗可以自己上来添饭。”这一说还真灵,只见平时吃饭爱说爱笑、慢条斯理的几个孩子此时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就上来添饭了,并骄傲地说:“老师,我吃完一碗了。”我立即给予表扬并顺势表示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就可以天天上来自己添饭了。

从那以后,这几个幼儿吃饭有了很大进步,我就每天让他们自己动手添饭,并适当指导他们盛饭菜的方法。他们各个兴趣很浓,劲颇高。渐渐地,我班幼儿进餐时说说笑笑,剩菜剩饭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幼儿自己添饭,看似小事一桩,却可以说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生活能力,可以从平常的生活小事着手。

由此,我受到启发,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能力,首先我们要为幼儿多创造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多去锻炼和练习,能力才会提高。

其次,根据幼儿模范性强、爱游戏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大班以“穿衣比赛”的形式练习快速穿衣,小班“给大嘴巴喂饭”,练习用勺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的方式,让

幼儿对生活技能产生兴趣,从而愿意不断练习直至掌握。

最后我们成人还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适当放开手脚,相信孩子,凡事让其大胆去尝试,不要总认为“孩子现在太小,等其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孩子动作慢,做不好反而添乱,还不如自己干”。其实,孩子的生活技能需要在成人的耐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学习,慢慢地巩固提高。新《纲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那么,在幼儿园里,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呢?我从让幼儿自己添饭中得到了不小的启示。

每次进餐,我班总有几个孩子要吃很久很久,第一碗饭有时还会剩下不少,更不用说添饭了。为此,我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活动案例——玩色的启示


美术活动“颜色对对碰”开始了,孩子们在看看、猜猜中开始了对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个新朋友。在用针管抽颜料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协调能力差,很难控制抽和推的动作。这时,童老师在一边出了个主意:“还是试试用小调羹吧。”同时,她很快从园长室取来一些调咖啡的细长塑料小调羹。“谢谢童园长。”昊昊有礼貌的代我道谢,活动继续进行。孩子们很有兴趣地玩色、调色,我则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走到小凡身边,只见桌上撒了好多颜料,他一边用小调羹舀颜料一边抱怨:“这么小的调羹,太难舀了。”我引导他把小杯子靠近需要的颜料再用小调羹舀颜料,他的双眼弯成一轮新月:“现在好多了,颜料不漏了。”在用蜡笔记录的过程中,菲菲准确地记录下每一次颜色对对碰的过程,孩子们纷纷仿效。活动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结束了,但活动过程给我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们喜爱,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活动过程表明对于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孩子都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色彩的美妙变化令幼儿惊叹不已,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继续成为探索的动力。

2.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3.材料的运用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事先设计时我也想到要用眼药水瓶,但现在眼药水瓶很难找,就用针管代替。我想当然的觉得用针管抽颜料水是很容易的,忽略了中班孩子的协调能力。……

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除对以上问题及时改进外,还要尝试引导幼儿注意对碰出的新颜色的深浅进行探索,规范记录,也可鼓励幼儿运用水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探索。

案例: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这几天,活动室外面的百宝箱,成了小朋友自由活动时最喜欢聚集讨论的地方,因为最近,小朋友们从家里拿来了很多的废旧物品放在百宝箱里,这可是小朋友们自己拿来的东西。

自由活动时,有好几个小朋友们聚集在百宝箱那里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这个说:“这个雪碧瓶是我拿来的,我要给老师做花瓶。”那个说:“这个饼干盒是我拿来的,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做房子的。”看见小朋友们谈论得很热烈,我便走开了。刚走开不多一会儿,走廊里突然传来了吵吵嚷嚷的声音,我忙过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小朋友们正围在百宝箱那里,有的蹲着,有的趴着,七手八脚地不知道在寻什么东西,还不时地发出尖叫的声音,百宝箱里的东西都滚落在地上。“你们在找什么呀?”听见我的声音,皓皓立马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老师老师,快来看呀,刚才百宝箱里有一只小壁虎,现在不知道爬到哪里去了。”我本来也很好奇,正探着头想看看孩子们在找什么,一听说是小壁虎,脑袋顿时“嗡”的一声,立刻把头缩了回来。我从小不怕别的动物,连蛇都不怕,可就是怕壁虎。一听见小朋友们是在找壁虎,便连忙说:“小朋友不要去捉小壁虎,让它爬走吧,小壁虎也许是找它的妈妈去了。”说完,忙不迭地“逃回”教室,心还在扑扑直跳。刚想松一口气,只见小朋友们一窝蜂地拥进教室,杰杰的手里正拎着那只小壁虎兴奋地说:“老师老师,快看呀,我把小壁虎给抓来了。”说着,怕我不相信,他把那只小壁虎高高拎起来,在我眼前摇晃着得意地说:“诺,老师你看呀,是我把它抓住的。”我极力掩饰着自己害怕的情绪,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倒退了几步,可是我那紧张的神态和表情还是让小朋友们发现了,他们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跑出去把小壁虎给扔了。

反思:

孩子们喜欢大自然,喜欢小动物,他们对小动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去顾忌小动物的样子,也不会因为小动物的丑陋、难看而去害怕或厌恶他们。他们有的是对小动物的热情和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应该要正确培养和鼓励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培养和满足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然而从这次的事件中我明白了,要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小动物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长得让人讨厌的小动物或者教师自己感到害怕的小动物,作为教师,应该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当时我能做到这点,抓住时机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研究小壁虎,那该是一次多么生动的随机生成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会。然而我却遗憾地错过了这次机会。

做一个好老师,你必须得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

案例:蛋糕盒的启示


一、案例背景

王奕杨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孩,他性格活泼好动,十分聪明,又很会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老师防不胜防。因此,他经常违反纪律,没少挨教师的批评,也是班上有名的小捣蛋,多数幼儿不爱跟他玩,因为和他玩了后常会发生"料想不到"的事,但却有蔡永琪等几位幼儿做他的小尾巴。久而久之,他便成为我们老师心目中的"皮孩子",当然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2003年3月的一个下午,幼儿的离园活动时间到了,王奕杨和蔡永琪等四人悄悄的离开我安排好的室内活动,溜出活动室,从垃圾篓里捡到一个泡沫蛋糕盒来当足球踢,玩得可带劲了。不一会儿,蔡永琪的母亲来向我反映:"我儿子又跟王奕杨在走廊玩,几个人在踢一个蛋糕盒,我怎么也叫不动他,老师,您帮我喊他一下吧!"我分明已听出家长话中那不是责备的责备,为自己没有管好孩子而尴尬。

事后,我常想:一个废弃的蛋糕盒,却能让孩子们玩得如此尽心,这从某种角度上是不是反映了我们为孩子提供的许多玩具并没有真正满足幼儿创新的需要。看看教室里是逼真性玩具多,半成品,废旧材料提供得少,有的比实物还漂亮,但却不能使幼儿保持长久的兴趣。为此,我想玩具中是不是应提高半成品,甚至是废旧材料的比例,把制作玩具看作是游戏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共同参与,以满足幼儿创新意识的需要。于是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烁:我是不是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教学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创新意识的需要?

二、案例描述

时间:2003年3月27日--2003年4月

2003年3月27日是星期四,这天上午有个健康活动,本来我为幼儿设计的是游戏活动

"报纸载球"。可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我除了带他们来到室外,按原计划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张报纸和一个海洋球外,就再没有作任何解释了,只要求他们想出各种玩报纸的方法。活动中,我创设了较为自由的空间,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意在于引导幼儿创造出一物多玩的"报纸"新形象,开阔幼儿的思路。

一开始,小朋友们拿着我给他们的报纸不知所措。我有意识地又说了一遍:"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有几位幼儿开始动起来,但他们大多数只是拿着报纸跑来跑去。王奕杨听完我的话,点点头,乐呵呵地拿着报纸转身走开去。他的背影仿佛在告诉大家--今天我要给你们露一手。我并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在一旁静观,想以一个教师对孩子愿望的重视,对活动动机的满足来刺激他去尝试新的领域,去体验创新的喜悦。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王奕杨小朋友,此时正玩得入神,两眼放出好奇的光芒。只见他一会儿将报纸贴在胸口跑来跑去;一会儿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一会儿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积极思维,捕捉灵感。在活动中,他把自己想的许多玩法讲给小朋友听,由于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独特,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而其他幼儿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加上受王奕杨的启发,创造性思维暂露头角,玩得方法也开始多起来了。有的幼儿将报纸卷成一长条拿在手上当"金箍棒";有的幼儿将报纸铺在地上当垫子,做仰卧起坐;有的幼儿合作将海洋球放在报纸上,两个人拿着报纸载着球来回地走;还有的幼儿合作将报纸卷起来放在地上作障碍物,来回跳……可仍有一部分的幼儿不知道该怎么玩,他们以看别人玩为主,别的小朋友怎么玩,他们就怎么玩,没什么创意,思维比较局限。整个活动,大部分孩子玩得十分尽兴,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可是另一部分幼儿却始终未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是不是由于平时对幼儿过于正规的教育而造成的呢?还是这些幼儿本身就缺乏创新精神?由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继续进行尝试。

自从有了"一物多玩"的经历后,我经常有意识的为幼儿准备一些废旧材料(有一部分是幼儿拿来的),如:纸盒、箱子、绳子等,让他们想出各种玩法。在每次活动中,我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比如在玩箱子中,有的幼儿把箱子叠起来,作障碍物跳过去;有的幼儿钻到箱子里,把手和脚露出来在地上爬;又有些幼儿将箱子作为"山洞",一个一个从里面钻出来。而王奕杨有个玩法更有趣:他把箱子套在身上,露出头,学机器人走路,引来小朋友们的注意。我渐渐地感到这些看似破旧的东西在幼儿眼中却是无价之宝,它们对幼儿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那些看似美观的成品。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成品。

三、案例分析

在"一物多玩"中,我看到了王奕杨的"闪光点",看到了他的聪明才智,独特思维。正如陶行知说的,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年代,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及时开发和引导。幼儿的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从"一物多玩"的活动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能从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而无须教师干预;有的孩子则依赖性较强,常常要教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还有的孩子相对比较外向,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较强,愿意帮助别人等。就以上案例而言,王奕杨也许就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孩子吧。我们不仅要允许班内幼儿的发展速度,活动内容、方式的多样化,还应该有不同的指导策略和针对性,去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此对王奕杨来说--给他提供充足的空间,创造自由的氛围,让他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种策略可能比较有效。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素质,提高其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同时,如何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是摆在我们眼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们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容忍,要多给幼儿自由的机会,营造出积极的环境气氛--鼓励幼儿创造的气氛。

每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都在展示一个色彩斑斓、富有活力的美好世界。正如马拉古兹在名为"其实有一百"的诗中所表达的观点:"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谈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以往的教学大都以约束为主,时时处处都是规矩,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约束孩子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循规蹈矩,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人云亦云,创造性思维的心态根本无从谈起。就如案例中的另一部分幼儿,他们只会跟在别的小朋友后面玩,自己却无法想出更好的玩法。而在我为幼儿创设的宽松环境里(必要的禁令和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自由度大,顾忌少,幼儿通过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创造出多种玩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心态的形成。所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创设鼓励支持创新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

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总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教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创新教育的心理环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充满情趣的乐园中,创造出生活的新意境。

四、案例反思

你可曾质问过自己:当幼儿提出与你不一致或者截然相反的意见时,你是否认为他是在故意捣乱,或者认为他的想法很愚蠢?同样地,当你的班上出现了特别调皮、特别捣乱的孩子时,你是否在心目中把他列入没有出息,无可救药的那一类孩子?正如王奕杨,每个幼儿除了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思想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每一种个性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个性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前提。只有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自己必须先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让我们"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学会倾听儿童,关注儿童,使孩子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使自己成为孩子的伙伴,成为孩子成长的有力支持者吧!

"一物多玩"只是个开始,我想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怎样从"一物多玩"中引导幼儿在考虑问题,看待解决事情时也能从多种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案例:打击乐的启示


打击乐《粉刷匠》的启示

一、主题背景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提供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呢?中班打击乐《粉刷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动开始,只见王老师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小朋友马上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没有颜色的”、“不好看,给它涂上颜色才好看”。这时王老师“好,那我们就来做小小粉刷匠,帮小猪来刷新房吧”,短短一句话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动的内容“粉刷匠”。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师此时则是静静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并不时地用鼓励及赞同的眼神回应着孩子。

音乐一停,老师就已经将目光注视在孩子们身上,“谁来试试,你是怎么刷房子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一个男孩子上前,随着音乐双手做摸墙状,快速地上下移动,表现八分节奏的动作,“哦,你是这样快快刷的,真棒!请你来教教我们吧!”刚才还有点羞涩的男孩,俨然像个小老师似的教了起来,王老师却像个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间认真地学着。“哎呀,那你们知道哪个节奏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呢?”大家学好这个动作安静下来后,老师求助似地拿出三张节奏卡(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带休止符的八分节奏)。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发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横线的是要快快刷的”、“这张只有2个X,那张有4个X,是要快一点的”。“哦,是这样吗?”老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大家。“我们试试不就知道了吗!”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提议。“你的办法真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被老师这么一说,乐得这个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孩子共同验证了结果。“对了,我们说对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们的小粉刷匠真能干,那你们还能用其它动作来刷这个节奏吗?”“可以,老师我可以横着刷”、“我会画圆刷”……片刻,孩子们就巩固掌握了八分节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师关切地说。“那你可以怎么刷让自己放松一下呢?”“慢慢刷”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太好了,你来教教大家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家又乐此不彼地学了起来,并且同样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节奏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又掌握了四分节奏。

高潮过后,老师提出那张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节奏卡(休止符用红笔画),这是只听见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哦,这么难的!”。这让我们几个下面听课的老师也一阵心揪:“这个节奏这么难,让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老师要如何解决呢?”。只见王老师神态自若地将节奏卡贴到刚才的八分节奏卡下面,用挑战的语气问:“你会这个节奏吗?它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呢?”室内一片寂静后,又马上沸腾起来:“老师我知道,这里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红灯”、“下面有横线”,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活动也相当投入。“有线的有红圈的这个节奏要怎么刷?”老师追随着孩子的回答紧接着问。站起了一个小男孩,他镇定地说:“刷房子的时候有一个装颜料的桶,那个0(指休止符)像桶一样,刷的时候先把刷子在桶里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来快来做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刷!”伴随着音乐,师生开心地玩着、学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节奏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最后,老师请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回忆音乐的那里是快快刷?哪里是蘸一下、刷一下?哪里是慢慢刷?经过完整的动作练习后,用上乐器进行伴奏。整个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

分析:

为什么这个教学活动能如此成功?分析原因有:

1.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者能够有机结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中的“教与学”,要求我们老师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幼儿学在先,教师教在后。本案例中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理念。如活动开始,教师便给每个孩子创设了一个独自探索的机会:跟随音乐,表现刷房子的节奏动作,教师则静静观察每个孩子的动作,从孩子们的动作中了解幼儿“学”的需要。接下来,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哪个节奏在说快快刷的节奏?”,“还可以用什么动作刷这个节奏?”,“怎样让自己放松着刷?”等等,来引导孩子门进行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且找出了答案即找出与动作相应的八分节奏卡和四分节奏卡。教师的“教”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引导、支持幼儿的学。从活动中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多种想法、共同的验证及他们的欢呼雀跃中看出,孩子的学是由内而发的、自主的学,活动真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益。

2.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植根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本案例中,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渐渐揭示活动的中心目标。活动开始,老师请小朋友做小粉刷匠,帮助小猪刷新房,孩子门跟着用音乐节奏自由表现动作,这一环节的创设,使孩子的已有经验(八分节奏动作)得到充分的凸现。接下来的问题“哪个节奏是在说这个快快刷的动作?”是老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的提升和梳理。“还可以用什么动作刷?”的提问,又引发了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巩固练习此节奏。而“怎样让自己放松刷?”又引出了幼儿四分节奏的原有经验。当老师提出那张八分休止节奏卡时,从孩子们的窃窃私语“哦,太难了”中可见,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孩子未知的东西,能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而且它需要老师提出“他与前面的节奏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为支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解决。由此可见,这是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的问题,是“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孩子“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最佳问题情境。

3、教师能在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作出及时有效的应答。活动中,当老师出现八分休止符节奏卡时,即引起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老师及时运用比较法,启发引导幼儿解决了问题,使教师的“教”成了幼儿“学”的支架。

三、体会与反思

通过了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注意教的定位,应在幼儿学习中扮演着多元角色。

教师要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础要求,对自己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因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指导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定位,幼儿的主动学习才有机会形成。

注意教的时机,应善于引发幼儿认知冲突。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孩子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动机,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于学的高效。

3、注意教的艺术,应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意义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再是直接的讲授,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孩子学习,引发孩子思考。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让孩子在主动建构过程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类似本案例的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同时,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老师还应以积极的情感策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式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围,也使学习的动机更强,效果更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注意教的对象,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

由于每个孩子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经验不同,而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反应,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质疑,进行恰当地引导,真正实现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使幼儿主动的学习。

四、相关问题思考

在打击乐教学中,还可以以何种教学策略引导幼儿主动的学?

五、参考书籍

《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怎样让幼儿学会主动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幼儿教育研究》

案例:主题“昆虫”的创设与启示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我认为,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三点: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长期的深入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主题网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根据以上的认识,针对中班幼儿特点,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主题网络的建构多采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建构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生成的,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增减。

1、开学初,在班级门口出现了许多的蚂蚁,孩子们兴奋极了,蹲在地上不停地观察,因此我想抓住时机,开展有关“昆虫”的主题。在“我喜欢的昆虫”主题刚开始时,小朋友开始搜集有关的资料。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陆续带来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图书,在周末他们还同家长一起捕捉到许多的昆虫,装在小瓶中,带到幼儿园参加“展览”,小朋友就在区角活动时互相交流起来。

2、根据“大主题”,每周设计一些“小主题”,如:“我知道的昆虫”“昆虫本领”“我喜欢的昆虫”“昆虫乐园”等。在观察昆虫时,幼儿为了昆虫的本领争得面红耳赤,为了增强幼儿的认识延长他们的兴趣,我及时地开展了一次“看谁本领大”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设的网络进行增减,让主题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1、在进行“有趣的昆虫”主题的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仅仅依靠集体活动的形式是不够的,老师在日常的

活动中要善于发现、捕捉。

2、幼儿每次的“昆虫”作品进行展示,让家长孩子一起欣赏,最终让幼ル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设中,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使得有关“昆虫”的主题创设丰富多彩。回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今天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

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凭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

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充分地利用通知和谈话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家长的鼎力配合是主题活动。成功开展的保证。

启示三:从“单一”到“多样”,幼儿表达表现方法的个性化、多元化。

1、幼儿的兴趣点,并加以分析:这是不是小朋友共同的兴趣,应该采取怎样的形式开展活动更为合适?有没有组织集体活动的必要和价值?将集体活动、区角活动、个别活动等各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促进幼儿与同伴、环境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

2、在进行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展开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昆虫”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幼儿尽情地观察,有的甚至让幼儿与之“亲密接触”,孩子边玩我边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昆虫?”“它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本领?”“你喜欢哪种昆虫?”等等,逐渐过渡,层层深入。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与分享,初步学习尊重他人的观点

1、在主题探索中,我既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引导,又有相关的展示,墙面的挂图,室内的图书,活动室的里里外外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十足一个“昆虫的王国”。

2、在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当一名孩子说出昆虫的特征后,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也有孩子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孩子相互的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和判断,为以后的探究活动起了奠基作用。

四、晨区、午间以及活动课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表征活动在“昆虫”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逐步地开展

幼儿表征活动。如:

①美丽的蝴蝶(填色活动)②我喜欢的昆虫(泥工)③蚂蚁搬家、看谁本领大(绘画)④可爱的蜻蜓(插塑)⑤蚱蜢(折纸)⑥七星瓢虫(制作)⑦蜜蜂(头饰制作)等等,做到每个幼儿都参与,在晨区活动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投入到表征活动的创设中。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孩子的表达和表现是以语言为主要途径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表达和表现的方式更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孩子对活动过程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位幼儿的不同的兴趣所在。孩子们的记录虽然不是自始至终十分完整,但是却体现出他们观察的独到之处,笔触生动,非常具有童趣。

启示四:从“教学”到“区角”,充分体现整和性。

目前,课改的理念提倡把以往分科的教学活动内容整和起来,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和在其中。例如,在有关“昆虫”的主题中,我们的语言角中提供了不少相关的主题书籍和配套的录音磁带;在操作角中,我们自制了昆虫跳棋投放在其中,使得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又了解了昆虫的知识、复习了各种昆虫的特征和本领。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们的区域游戏也应该透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启示五:从“小课堂”到“大学校”,在多种形式中获得体验。

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城市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尝试着与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喜欢《案例:“添饭”的启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活动案例——玩色的启示 美术活动“颜色对对碰”开始了,孩子们在看看、猜猜中开始了对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个新朋友。在用针管抽颜料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协调能力差,很难控制抽和推的动作。这时,童老师在一边出了个主...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案例: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这几天,活动室外面的百宝箱,成了小朋友自由活动时最喜欢聚集讨论的地方,因为最近,小朋友们从家里拿来了很多的废旧物品放在百宝箱里,这可是小朋友们自己拿来的东西。 自由活动时,有好几...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案例:蛋糕盒的启示 一、案例背景 王奕杨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孩,他性格活泼好动,十分聪明,又很会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老师防不胜防。因此,他经常违反纪律,没少挨教师的批评,也是班上有名的小捣蛋,多数幼儿不爱跟他玩...
    2021-05-18 阅读全文
  • 案例:打击乐的启示 打击乐《粉刷匠》的启示 一、主题背景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提供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案例:骨架图制作给我的启示 在“我的骨头啥模样”这一活动中,我让幼儿制作人体骨架图。我发给幼儿一张纸工、一支记号笔,让幼儿自己动脑做一做骨架图。幼儿兴趣很浓,开始制作起来,我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制作骨架图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用纸剪成...
    2021-05-25 阅读全文

美术活动“颜色对对碰”开始了,孩子们在看看、猜猜中开始了对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个新朋友。在用针管抽颜料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协调能力差,很难控制抽和推的动作。这时,童老师在一边出了个主...

2021-05-28 阅读全文

“小壁虎风波”的启示 这几天,活动室外面的百宝箱,成了小朋友自由活动时最喜欢聚集讨论的地方,因为最近,小朋友们从家里拿来了很多的废旧物品放在百宝箱里,这可是小朋友们自己拿来的东西。 自由活动时,有好几...

2021-06-10 阅读全文

一、案例背景 王奕杨是我们班的一名男孩,他性格活泼好动,十分聪明,又很会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老师防不胜防。因此,他经常违反纪律,没少挨教师的批评,也是班上有名的小捣蛋,多数幼儿不爱跟他玩...

2021-05-18 阅读全文

打击乐《粉刷匠》的启示 一、主题背景 音乐活动中,经常看到的打击乐教育模式是:孩子跟着老师提供的节奏,一边又一边的模仿练习,直到孩子“学会”为止。如何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2021-06-08 阅读全文

在“我的骨头啥模样”这一活动中,我让幼儿制作人体骨架图。我发给幼儿一张纸工、一支记号笔,让幼儿自己动脑做一做骨架图。幼儿兴趣很浓,开始制作起来,我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制作骨架图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用纸剪成...

2021-05-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