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班教育随笔:有效回应,互动课堂

发布时间:2021-03-12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班教育随笔:有效回应,互动课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日,我们进行了中大班现场开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中班的张老师执教中班早期阅读《蚂蚁和西瓜》,然后由我们大班组分别针对四个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评课,我主要是关注教师回应这个环节,下面我把现场评课的实录一起和大家分享:教师的回应应在活动的适时和适当的时候进行,走进张老师的课堂,我觉得老师很好地做到了回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首先张老师在活动中能够认真倾听,紧紧追随幼儿,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到幼儿思维过程中的火花,采取合适的回应策略。第二张老师在活动中善于追问,因为追问是教师回应的一个很好策略,所以在本次活动中也很好地得以呈现。当幼儿回答不是很完整时,教师及时追问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师让幼儿通过自主看图片后,请幼儿说说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情景这个环节时,一共有3位小朋友回答,第一位幼儿说后教师及时回应:“说得很好,谁比他说得更多”,第二位幼儿说后教师马上回应道:“你说了第三幅图,第四幅图小蚂蚁怎么样了,谁能把四幅图一起完整地说”,接着第三位幼儿就说的非常完整,教师又回应道:“你说得真棒,不但把蚂蚁手的动作说出来了,还把头的动作、脚的动作一起说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说一说”,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完整地把画面进行讲述。第三张老师能够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提升,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老师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提炼,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梳理知识。最后张老师在回应幼儿时能够适当、及时的评价,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很多时候张老师用了“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起拍手鼓励等方式肯定幼儿的回答,在肯定幼儿的回答时,也更多地提示幼儿“谁还有办法”,“还有吗”等一些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说在请幼儿给小蚂蚁想办法怎么样搬西瓜时,教师请了6位孩子进行了回答,前面三位小朋友分别说到了用棍子、用绳子、用木桶,教师的回应是“刚刚说了用工具整块搬是行不通的,谁有办法”,及时否定幼儿的回答,让其他幼儿开动脑筋,这时一名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说了:“用刀”,教师及时发现,马上向这位小朋友设问:“噢,你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把刀怎么样?”然后那位小朋友说:“切切小”,教师马上回应:“切切小,就不重了,就搬得动了,真棒,动脑筋了”。这样的回应不仅能够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回答,同时也向其他幼儿传递了要开动脑筋,然后又请了2名幼儿,其中第二位孩子说:“用牙齿”,老师马上回应:“这个办法真好”,也及时评价了幼儿的回应,更多地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我想,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够更多地让我们去关注课堂,寻找出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好地提升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为有了评课的指向性任务,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是非常认真地关注教师回应的这个点,尽可能地把教师和幼儿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但还是没有能完全做到,所以今天在评课的时候也只能讲得比较片面。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课堂上的争吵


在集体教学活动“比较宽窄”中,我今天观察的对象是一个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女孩高雨欣。教师出示黑和红两条皮带: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进行目测)再拿出棕色与红色皮带比较,幼儿用语言描述,重叠法比较。这时教师请晨晨来给三条皮带排排队,欣欣拿起皮带依次按从长到短排列,教师再次请其他幼儿尝试排序,并用语言表达排序方法从宽到窄,在其启发中幼儿知道还可以从窄到宽。在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中,教师提供宽窄不一的材料木条、裤子图样、彩纸条、丝带各5个,欣欣选择了彩纸条进行排序,她先用眼睛看看找出最宽的,并很快将其它四根纸条按从宽到窄正确排好。老师这时提醒幼儿可以用你的最宽和旁边的幼儿比比,还是最宽的吗?欣欣和同伴比起看谁的最宽,这时她的比同伴的窄了,只见她把自己的手里的纸条迅速拿走又再次和自己刚才的纸条比,“是我的宽呀?”她好像有点不服气,又去和同伴比,还说是我的宽,于是两个朋友争吵起来,她们的吵声引来了老师。

中班幼儿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了,在集体教学中能够较好专注的操作,高雨欣小朋友对于比较宽窄的方法,能够很快掌握,但在理解“宽窄的相对性”这一难点时,幼儿有争议,这也正是说明中班幼儿初步建立了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这种“争议”是难能可贵的,也更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在宽窄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宽窄”这样的词语表述会用错,会用“长短”来表述。幼儿对5个以内宽窄的排序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但要进一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还是有一定难度,相信教师会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这一难题。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

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

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5.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7.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教育随笔:合理对待课堂“插嘴”现象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运用的不恰当,不但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还会对幼儿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利用,则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有者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将幼儿行为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记得在刚开始带小班孩子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我在讲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一小朋友在我说话的时候插嘴,将我的话打断。面对他的插嘴,我当时很生气,当时立马转过头生气的对他说:“老师说话的时候,请你不要插嘴,这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说完只见一一低下了头。事后我并没有在意,但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一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之前他在活动时特别积极,踊跃发言,经过回想我意识到也许是我上次在上课的时候一一插嘴被我训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经过反思,我意识到一一当时只是对我的问题很感兴趣,他想表现自己,好得到老师的认可,可是我当时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小班幼儿时常会有插嘴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面对“插嘴”现象,我们不能立马去严厉制止,抹杀孩子想要表达的欲望,应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对他说:一一懂得问题真多呀,但是你先安静地听完老师的话,我们再来听你的好吗?我想这个时候一一他会耐心的听完老师的话,因为他得到了老师的尊重。

随后我也找一一单独谈了一下,告诉他上次是老师不对,下次我会注意的,经过我的开导一一也慢慢打开了心房,又变回了曾经那个喜欢积极发言的小朋友。

面对孩子的“插嘴”现象,我们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如果我以后合理对待幼儿的“插嘴”现象,那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班教养随笔:区角活动案例反思师幼互动


导读: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来观察幼儿的言行。当幼儿并没有选择筛子而是用筷子和手一下下分离混合物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去提醒,而是耐心的观察等待,幼儿在满足了一时的新鲜感后便通过观察“工具”发现了筛子,并用它进行尝试。

“神奇的筛子”是我在科学区指导幼儿探索的系列案例。在这一个活动中我选取了几个阶段的指导片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这则案例体现了我在指导区角活动时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同时,在记录与反思的过程中,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活动背景:

最近几次区角活动由于缺乏新材料的投入,幼儿对科学区的兴趣逐渐减退。正在我努力思索、寻找新的探索点时,一个偶然的事件给我们的活动注入了新的“血液”:幼儿在搬运自然角物品时不小心将一些种子和干果混在了一起,大家纷纷讨论、尝试分离的方法:“呀,怎么办?”“快捡起来。”“用扫帚扫一扫要快。”“老师,怎么样才好呢?”……于是“筛子”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二、片断描述与简析

片断:

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在巡视一圈后我将注意力转到今天活动的重点——科学区。南南和涵琦已发现了今天的新材料:黄豆和沙的混合物、筛子、勺子、筷子等,他们正饶有兴趣的在研究,但又不知所措。于是我轻轻的进入,告诉他们:我不小心把黄豆和沙混在了一起,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开始有目的的想办法,涵琦用勺子,城城用筷子一粒粒夹。这样速度很慢,但他们却很投入。我几次想上去提醒他们可以用筛子试试,但都忍住了。

过了一会儿,南南开始去翻看其它的工具。他发现了筛子,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用筛子去舀黄豆和沙,沙从筛子的孔中漏了出来,南南对这个发现很惊喜,马上告诉涵琦,于是涵琦也开始用筛子操作。

我静静的看着他们,由于第一次操作,他们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几次下来,沙撒了一地。我还是静静的观察着,连续多次后,涵琦可能从“分”的新鲜感中慢慢转移到寻找合适的方法中,开始用勺子舀混合物到筛子中,但在移动筛子时还是把沙漏到了桌上。我真想去帮助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就在这时,涵琦找到了好办法:他用一个小脸盆接在筛子的下面,再把混合物用勺子舀到筛子中,这一次总算没把沙弄到桌上。涵琦继续在全神贯注的操作,南南看到他的好方法后也开始模仿。我微笑着走开了。

简析: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来观察幼儿的言行。当幼儿并没有选择筛子而是用筷子和手一下下分离混合物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去提醒,而是耐心的观察等待,幼儿在满足了一时的新鲜感后便通过观察“工具”发现了筛子,并用它进行尝试。这是幼儿自己的发现,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同一般的,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他良好的、积极的探索习惯。

课堂巡视随笔


作为教导主任,每月查一次教案、作业是必须的;每周平均听两节课也是必须的;每天巡堂更是必须的。

只要有时间,就会抽身到教室,教师办公室转一圈,看看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学生的听讲状态。教师例会上也会及时反馈。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即使手头的事再多再忙,也应该去看看老师们的上课状态和学生的听讲状态。为的是更加具体的去关注老师的教学准备、课堂状态、学生的听讲状态。只有全过程去关注教学,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常规管理更规范,更有效。

我给自己制了检查表

,内容很简单,每天两次去看老师们的课前准备以及学生的听讲情况。我拿着《常规检查手册》静静地站在窗口,尽量不让学生发现我而影想他们的听课,将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检查、记录是有效的。经过几次巡堂,我已经看到了以前不太认真的老师们悄悄地起了变化。他们会在课前将教具细心认真的准备到位。课间的十分钟也不会休息,而是跑到下一个上课的教室,拿起直尺、三角板开始在黑板上作图了,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100个格子。我想,老师的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更有力的教育。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关注。每个人都有一种求好上进的心理,让我们去关注他们。让关注成为一种力量!

幼儿教师随笔:注重观察,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幼儿园工作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老师的计划从何而来?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学科知识、社会要求三者结合而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了学科知识与社会要求,而忽视了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课程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但教育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使用何种课程模式,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其中,教师是否具有对幼儿深入准确的个别观察能力和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一、在观察中生成活动

课程计划可以从儿童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中生长出来,因为儿童的自发性需要有一个能够使他们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的中心指向,这不仅仅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人格、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主体性、人格的尊重。虽然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本身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它却是实现终极目标所必需的,可以说忽视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任何发展性教育都是建立在高度重视儿童兴趣、需要的基础上的。

课程要想满足儿童兴趣和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儿童、观察儿童,教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关注儿童的谈话、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它可以是儿童在活动中提出的新闻,可以是儿童争论的焦点,可以是儿童近期相对关注的话题;这样的内容可以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也可以是在家庭中或社区中得来的经验。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活动线索,这与教师的教育敏感度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当教师一旦发现并确定儿童的某个经验具有较好的价值,那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集体中进行这样的活动。如:有一天,一名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其他幼儿也对可爱的兔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也加入到孩子们中来,仔细倾听孩子们的交谈:“我敢摸兔子”“不能摸,摸了它会死的,对不对,老师?”“它最喜欢吃青草”……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小兔子,又有那么多的问题想了解,现在何不就进行“兔子”的活动呢?于是,接下的一段日子里,孩子们找来了各种盒子给小兔子做“家”。同时还带来了各种有关兔子的玩具、图书、图片,相互翻阅,知道了兔子原来有白色、黑色、灰色的,只有白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等等。他们看到小兔子跑来跑去一蹦一蹦的,就模仿它玩“小兔子”的游戏。可以这样说:是观察提供了活动开展的线索。

二、在观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活动的进行不仅靠教学计划的预先设计和准备,而且依靠儿童的反应和老师灵活的指导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应是追随幼儿。依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之中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确定是否介入儿童的活动,以及何时介入,怎样介入,否则教师的指导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观察儿童,还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儿童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合理分配观察的时间,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例如:美术活动中,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某个小组进行指导,而是先全面了解,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已参加到活动中来,然后对能力弱,进入慢的幼儿重点观察和指导。第二步,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大部分幼儿,在活动结束前十分钟内观察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最后五分钟内又关注能力弱、速度慢的幼儿,指导其完成作品。这样,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教师合理分配自己的观察内容,既保证让儿童共同进入活动,又照顾到各能力层次幼儿的指导,使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总之,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恰当地进行教育,并取得切实效果。

三、在观察中调控活动的进程

儿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儿童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伴、教师、场地、材料、设施还有心理、安全等多种因素,无一例外在对儿童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儿童也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兴奋、紧张、愉快、退缩、渴望等,教师要在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儿童,及时发现儿童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另外,儿童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有时候,儿童在活动中的反应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或教学过程、重点等,有时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样,那么,教师要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作出不同的调整。

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相当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和大家一起唱歌,教师提醒后仍无好转,经再次观察,原来操场边花工在修剪树林枝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这时活动若是再继续下去,效果是可想而知了,于是老师放弃了唱歌,而是向孩子发出了邀请:“我们先去看看花工奶奶在干什么,好不好?”幼儿欣然雀跃,他们围着花工提出了好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剪枝?”“它们会不会死?”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当疑问得到解答后,幼儿感到新奇又满足,当他们重新回到室内,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则进行得非常顺利和愉快。这样,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进程,但是原有活动没有受到冲击,反而给孩子们增加了新的认知体验,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关于观察,及时捕捉到儿童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并给予得当的反馈,可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能及时了解儿童在认知、情绪、心理上的变化,有利于下一步活动的调整和顺利进行。

课堂随笔:蚂蚁朋友


周一请假,今天第一次上“有趣的昆虫”主题的课,分别是“大馅饼”与“蚂蚁世界”,真是不错的主题。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

,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哪些是工蚁?”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幼教心得:回应的艺术


户外活动结束了,孩子们纷纷回教室休息,在休息的时候,我便问孩子们:“皮球玩得开心吗?你们都是怎么玩的呀?”阳阳第一个举手答道:“我用手拍球的!”这时涛涛也立马答道:“老师,我把球转起来玩儿的!”一旁的小米也忍不住了站起来回答:“我把球抛起来再接住!”“哇,你们有这么多玩球的方法呀,除了刚才的方法谁还有不一样的吗?”随着我的问题,部分孩子已开始脑袋耸拉着了,不过小部分孩子还是比较踊跃,“老师我还有,我把球仍的高高的然后接住!”“我在地上转球了!”,“恩,你们的玩球的方法和刚才几个小朋友是一样的,还有没有新的玩法呢?”看到我脸上没有惊喜的表情,顿时刚才的两个孩子低头不语了,而此时我也并没有感受到他们情绪的变化仍然继续追问着“谁还有新的玩儿法呢?”阳阳再一次举起了小手说道,“还可以用脚来踢球!”“对了,不仅手可以拍球转球,脚还可以踢球呢。”孩子们看到我一脸的高兴,似乎重新缓和了过来,但是刚才回答问题的两个孩子却仍然默默不语着。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是我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吗?孩子说一样的答案竟然得到了老师不一样的态度,他们心里应该很失落吧。”随即我便站起来大声说道,“用手转球的孩子们请起立,让大家看一看你们大大的本领”、“用手抛扔球的孩子请起立,也让大家来认识一下你们!”,这一声令下,唰的一下,站起了好多人,当然这里面也有刚才默默不语的两孩子,此时的他们似乎小脸上多了几分自信与快乐。

从这事儿让我想到了很多: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需要鼓励与肯定的,不管是一样还是不一样的回答,我们都应给予孩子们积极正面的肯定。对于不一样的回答,要肯定和鼓励,以激发更多孩子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所行所思,对于同别人雷同的回答也要巧妙的回应,既肯定孩子的自信表达,也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小班孩子,重复别人的回答,是他们的年龄特点表现之一,作为教师或者家长,都应该给于肯定的回应,让孩子们在与成人的回应中感受到表达的满足与快乐。

相信《中班教育随笔:有效回应,互动课堂》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教育随笔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有效课堂的备课策略 幼儿园有效课堂的备课策略 所谓备课,就是指领会掌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具、学具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下面从各个方面详细...
    2020-09-24 阅读全文
  • 精制触摸玩具 让环境与孩子有效互动 追随孩子的发展需要、让环境与孩子有效互动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主旨。因此,我们在设计楼道走廊环境的时候,在楼梯扶手以及走廊不锈钢护栏上设计布置了一系列的触摸玩具。这些用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触摸玩具,为孩子...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课堂上的争吵 在集体教学活动“比较宽窄”中,我今天观察的对象是一个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女孩高雨欣。教师出示黑和红两条皮带: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进行目测)再拿出棕色与红色皮带比较,幼儿用语言描述,重...
    2021-06-07 阅读全文
  • 幼师必看:如何有效利用班级家园互动栏? 幼儿园班级家园互动栏是班级老师与家长联系互动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班级教育的各项信息,同时也是进行有效家园合作的平台。通过“班级家园互动栏”,能够更多的了解近期班级工作开展的情况,...
    2020-06-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
    2021-06-29 阅读全文

所谓备课,就是指领会掌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具、学具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下面从各个方面详细...

2020-09-24 阅读全文

追随孩子的发展需要、让环境与孩子有效互动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主旨。因此,我们在设计楼道走廊环境的时候,在楼梯扶手以及走廊不锈钢护栏上设计布置了一系列的触摸玩具。这些用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触摸玩具,为孩子...

2019-12-16 阅读全文

在集体教学活动“比较宽窄”中,我今天观察的对象是一个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女孩高雨欣。教师出示黑和红两条皮带: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进行目测)再拿出棕色与红色皮带比较,幼儿用语言描述,重...

2021-06-07 阅读全文

幼儿园班级家园互动栏是班级老师与家长联系互动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班级教育的各项信息,同时也是进行有效家园合作的平台。通过“班级家园互动栏”,能够更多的了解近期班级工作开展的情况,...

2020-06-04 阅读全文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

2021-06-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