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发布时间:2021-06-29

教育随笔。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

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

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

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5.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7.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用儿歌培养幼儿的常规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儿歌来培养孩子的常规就尤为重要。

在培养幼儿洗手的常规中,我们会先进行集体教学,让孩子了解洗手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后续的洗手中,我们还会教幼儿简单的洗手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冲冲小脏手。关上水龙头,肥皂做朋友。搓手心、搓手背,穿过小胡同,搓搓手指头。清清水儿冲一冲,小小水珠甩干净。小毛巾,来帮忙,擦手心,擦手背。哈哈!我的小手真干净!在孩子洗手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边说儿歌边洗手,这样不仅增加了洗手的趣味性而且孩子们也能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来进行洗手。

在幼儿进餐前,我们会进行餐前准备,在刚进行进餐的常规培养时,我们会通过故事、视频、看图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吃饭时候的注意事项:比如:不剩饭、不挑食、安静进餐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教幼儿说简单的吃饭儿歌:吃饭时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细细嚼,慢慢咽,桌上不撒一粒饭,老师老师辛苦了,我们大家都爱您!在说儿歌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和提醒的过程,孩子边说儿歌就会边想起吃饭要求,那么在儿歌说完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就都能做好餐前的准备。在就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提醒幼儿,比如:刚才儿歌中,我们都说了吃饭时,不讲话,所以,在吃饭时候是不可以讲话的哦!

在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也会利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叠衣服,我们会根据儿歌的内容,来学习折叠衣服。

用儿歌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

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尤其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是养成好的常规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常规,不仅孩子需要,同时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一、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三、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四、家园配合,巩固发展。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入园初期如何有效培养常规?


入园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教师不要操之过急,给幼儿一段过渡期,在幼儿对教师和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安全感后再开始进行常规的培养。可以按照先个人再集体的顺序进行,效果比较好在过渡期内(一般1~2周),观察每名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分离焦虑不严重的幼儿,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洗手、拿自己的毛巾和水杯、自己用饭勺吃饭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如果幼儿能够做到,要鼓励和表扬他们,激发这些行为持续下去。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情绪趋于平稳、能够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游戏,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常规和习惯培养的游戏和活动了。常规培养的内容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不能一步到位幼儿刚来幼儿园,还不习惯集体活动的约束。如果一下子提出太多要求,幼儿记不住也接受不了,会造成幼儿的挫折感和不爱来幼儿园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从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入手,再逐渐延伸到整理玩具的游戏习惯,再到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很关键教师对入托初期的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教育一定要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入园前要与幼儿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常规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在家中尝试练习,为幼儿入园做准备。在入园以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保持和幼儿园的态度、步调一致。常规培养的内容要游戏化学前儿童具有认知靠动作、爱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常把无生命的物体当做人以及把假象当做现实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常规培养必须要游戏化,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时,教师可以在游戏区中准备大小、颜色和材质不同的勺子、塑料食物、动物玩偶、布娃娃等,吸引幼儿用“喂喂小动物”或“喂娃娃”的游戏练习进餐技能。在进餐环节,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类似《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告诉幼儿吃饭时不要掉饭。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幼儿常规培养有感)


幼儿常规培养有感

新学期开始时,我和春花老师接任了新升入的小班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所有的常规教育都要从零开始。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孩子们已步入正轨,我们也融入到了这群小家伙的心中,对于幼儿的常规培养,有以下感悟:

首先两位老师的思想和行动要统一,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标准,不能有好人主义和拖沓现象,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位老师的要求都一样。

其次,教师要坚持抓幼儿常规

,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不厌其烦,才能越带越轻松,短时间内是不会出成效的。

再次,针对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个别幼儿个别对待,达到总体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把我们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郝明军和丁一民是我班最调皮的两个男生,并且在我园也“小有名气”,平时,老师们说起来,都头疼。

这几天,由于天气不好,孩子们脚上的泥土带的教室里到处都是,为此,我不知要扫几遍地,累的不行。

今天,我正弯腰扫地,郝明军和丁一民一人拿扫帚,一人拿叉子来帮我扫地,并且有模有样,了解到他们在家经常帮妈妈扫地,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在我的鼓励下,这两名幼儿在以后的卫生扫除中都表现的很突出。

孩子的性格各有所异,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孩子们会发挥所长,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老师和你说句悄悄话

今天我值班,午睡的时候,孩子们又是难以入睡,于是我连喊了两声,还是不见效果。这时,我心里一动,有了一个主意。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大家来比赛,看谁先睡着,谁先睡着,老师就对他说一句悄悄话。”话刚说完,孩子们马上都躺好,装作睡着了。于是,我就趴在每个幼儿耳边,轻轻地说:“好孩子,真听话,快睡觉。”这样一来,果然不错,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悄悄话的妙用,不但有利于幼儿午睡,还缩短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对我的亲切感。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老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教育孩子,不要强制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有时候得巧施小计。

特别孩子要特别对待

我班的林林小朋友,脾气特犟,哭起来,在地上又搓又滚,谁拉都不起来,就连家长也没办法。

一天,他又哭了,我就对他说:“林林看你都哭出汗来了,你的手绢呢?老师帮你擦擦汗。”他的哭声嘎然而止,说:“我……没带。”我一看,有门儿,赶紧顺着他说:“走,我用我的手绢给你擦擦吧。”没想到,他竟乖乖地爬起来了,我领他到了洗手间,给他洗了洗,擦了擦,让他回到座位上,他就跟小朋友们玩了起来。初战告捷,我很是高兴。以后每次他哭闹时,我都试着跟他说话,引开他的注意力。这对于林林的哭闹,可算是“对症”的良药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平时在工作中,要认真观察,注意积累,我相信,只要因人而教,教育效果一定会很好。

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

最近几天,我发现我班的晓晓上厕所次数很多,有时甚至不到十分钟就要上一次厕所

儿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华民族的民间儿歌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当“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人们在《诗经》里唱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时候,儿歌就翩然伴随而生。儿歌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幼儿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对于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启迪美感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幼儿来说,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作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一——儿歌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音乐表演的欢乐场面,也没有美术教学的操作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提高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呢?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一、内容激趣

“教育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学习儿歌,应该从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儿歌人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以《金钩钩》为例,儿歌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生活中互相帮忙的情景,体现了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幼儿因有生活经验而学习兴趣倍增。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语言激趣

在儿歌教学中,欲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就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心理学博士郑淑杰在《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世界》一文中说道:“情感对幼儿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带动幼儿进入儿歌世界。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事都依赖家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

家庭、幼儿园与社会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对幼儿说来,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为重要。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因为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这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

2、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3、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一、在幼儿园系统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

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我们要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尽多的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

2、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诱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优势

在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因此,还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性。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老师永不卸任的”。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纪小,事情做不好,什么也不让孩子做。长此以往,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被中国科学院劝退回家的硕博连读生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让孩子有点生活能力。“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就强,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就弱。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一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多关心多鼓励指导,时间久了,幼儿自然就能自觉地和大人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严格要求幼儿。幼儿往往是抓住家长的弱点提出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作为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们的约束,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三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幼儿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不合理的事情上转移开,以免他们受到错误的诱导。四是家长要想办法使幼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幼儿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做点家务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则就会伤害幼儿自尊心,从而使教育适得其反。

3、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家长可以扩大幼儿的交际面,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幼儿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事情的能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娇惯、放任、迁就;或者对幼儿简单粗暴,无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或者无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对他们一味限制,要求他们绝对服从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也要有理性,绝不能溺爱,要有限度。 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应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中资源的创设及合理地使用这些有效的资源上,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亲子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以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不同水平的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影响着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诚心和耐心和恒心。总之一句话,爱,绝对不能宠;爱,也应有度。

教育随笔:幼儿入厕排队常规


教学活动后,小朋友就要开始喝水,入厕了。因为怕小朋友都涌在厕所,所以就让一桌一桌上厕所,连续好几天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不排队,直接就拨开前面的小朋友冲到厕所去,说了好几次,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天,我刚带了第一桌小朋友去上厕所。周效岩小朋友就弯着腰冲到厕所来,边跑还边说着“我憋不急了,我憋不及了,快给我让让快给让开”。结果后面就紧跟着好几个男孩子。因为小朋友都在前面排队上厕所,就没有位置让,小天直接冲到最里面小便池那里,推开里面的男孩子说“小天要尿,小天要尿,让小天尿,让小天尿”,这时小朋友都在厕所里喊起来“张老师,小天插队,张老师小天推小朋友。”说实话,这时我是有点生气的。我等小天上完厕所后,让小天到我的跟前来,我蹲下来问小天“小天,你为什么要推小朋友?为什么不排队等待呢?”小天不说话,只是有点哭腔。“小天你是男孩子,你看班里的男孩子没有人掉眼泪的,你有什么事说出来好吗?”他看了看我还是不说话。旁边的小朋友过来说,老师小天刚才插队,还直接跑到里面推小朋友。我看了看,小天没有讲话。“不是,小天憋不及了”带着一点点哭腔说出来。这是我对小天说“小天,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推开旁边的小朋友说憋不急了,那其他的小朋友呢?如果你是排队等待上厕所的小朋友,这是有一个小朋友冲进来说让我先上,让我先上,那你是高兴还是生气呢?”小天只是看着我,摇摇头。我说“老师并不是想要批评你,我相信小天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学会等待了。对吗?如果真的憋不急了,给前面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想小朋友会让你先上的对吗”“老师,我下次不插队了,小天会等待。”

之后回到教室,我让幼儿讨论讨论,通过这次上厕所排队,我认识到,幼儿不知排队,其他的一些行为习惯要多加引导和教育。

教育随笔:提高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和同伴老师交往,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要让幼儿愿意主动去交往。例如作为老师,每天早上在门口和进入教室的幼儿以及幼儿家长说早上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也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许多幼儿在早上来园时也会跟老师说早上好。还有的孩子还会主动和同时来的孩子说早上好,慢慢的孩子们就互相熟悉,逐渐成为朋友了。老师要及时发现愿意主动和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动和同伴一起玩的孩子,及时在集体面前给予这类孩子表扬,在同伴面前树立榜样作用,让幼儿相互影响幼儿。

刚开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晴哭闹的方式与众不同,有的幼儿会在门口大声哭闹,有的幼儿会一个劲的问老师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他们,要求老师帮他们打电话,但是小晴却是一个人做在椅子上大声的叫喊,叫了几下就停下来张望四周。我先去摸摸她的头,她不理睬我,然后我带几个没有哭闹的孩子在旁边玩“什么东西不见了”的游戏。我发现当别的孩子嘻嘻哈哈时,小晴也不时回过头来看看。这时,我便叫孩子们去邀请小晴一起来参加游戏,没想到她真的跟过来了。刚开始小晴缩在边上,也不愿意猜一猜什么东西不见了。又玩了几次,小晴竟然也能来参与猜一猜到游戏了。没过多久,我发现在户外游戏时,小晴已经能和同伴一起愉快的玩了。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师心得: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
    2021-04-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幼儿午餐常规培养》 吃饭是小班幼儿的一件大事,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所以从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想办法训练小班幼儿的用餐常规,对于挑食的幼儿则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首先从明确要求开始,给幼儿规定了用餐...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用儿歌培养幼儿的常规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
    2021-05-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尤其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是养成好的常规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常规,不仅孩子需要...
    2021-05-15 阅读全文
  • 入园初期如何有效培养常规? 入园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教师不要操之过...
    2021-07-12 阅读全文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

2021-04-19 阅读全文

吃饭是小班幼儿的一件大事,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所以从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想办法训练小班幼儿的用餐常规,对于挑食的幼儿则认真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首先从明确要求开始,给幼儿规定了用餐...

2021-05-28 阅读全文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

2021-05-17 阅读全文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尤其是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是养成好的常规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常规,不仅孩子需要...

2021-05-15 阅读全文

入园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教师不要操之过...

2021-07-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