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故事看孩子的素质
发布时间:2021-02-01 给幼儿讲故事 幼儿讲故事 幼儿教师讲故事 学期临近结束,因为一学期以来我们也学了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看图讲述。为了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况,这几天我们在进行幼儿讲故事表演。孩子们讲故事的情况也五花八门,有些孩子确实有准备,讲述故事清楚明了,不仅能把故事的题目说得明明白白,也能把一个挺长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出来,而且神态自然,口齿清楚;有的小朋友胆子很大,虽然没有精心地准备过故事,但是上台来照样能有模有样地给大家讲故事,故事听上去怪怪的,问他是电视里学的吗?他说不是,问他是收音机里听的吗?他说不是,问他是书里看的吗?他说不是,问他是爸爸妈妈教的吗?他说不是,那你是怎么讲出来的?他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胆子很大,虽然没有准备过,但是他不怕,也敢于自己编故事,当然在编故事方面孩子可以再引导一下,编得更好一点。有些个别孩子则不然,你让他上台来讲故事,他就不吭声了,什么话也不说,问他会讲吗?他说不会,问他看过电视吗?看过,看过图书吗?他说看过,那你把看到的的东西来讲一讲,他又说不会讲。让你对他无可奈何!这是极个别的小朋友,这类小朋友一般是其他幼儿刚转来的,本学期的新生。这几天,我们正在进行幼儿评估测试,从讲故事表演,也可以让我们看出孩子的在多方面的表现。说得更明白一点,其实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通过讲故事表演,我们也要对孩子进行一个小结,把孩子的小结情况向家长反馈,同时把孩子现在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向家长交流,督促他们在家里更好地对孩子加强教育,以切实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爱讲故事的孩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爱讲故事的孩子”!
我们班里有个叫袁小琳的小朋友,特别的爱动。
上课时,老师讲老师的,他自己干自己的。
屡次提醒,但他仍然是我行我素。
后来我发现他的自尊心很强,便以此作为突破口去引导他,教育他。
一次,我在班里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故事,他坐在位子上,不是动铅笔盒,就是玩玩具。
故事我讲完了,他还是在玩他的。
我走过去,让他跟小朋友互讲故事。
他抬起头,小眼睛盯着我一言不发,小手照样在玩他的积木。
我耐着性子说:很忙吗,要不要老师帮助你?他“嘿”地一下笑出声:“不用”。
我又接着说:“刚才老师说让你干什么来着?他一边不紧不慢地动作着,一边诚恳地说:“老师,我不会讲。
在家的时候,我奶奶经常说我没长脑子,没记性,说话做事都爱忘”。
这时候我说:“奶奶这是在跟你开玩笑,回去告诉你奶奶,老师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现在,你来给老师讲一讲故事,好不好?”他看看我,半信半疑,开始细声慢气地给我讲。
在我的提示下,他把这个不算长的故事讲完了。
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我表扬了他:“袁小琳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听你讲故事。
下一次,再给老师和小朋友讲一讲,好不好?”他点点头笑了。
下午,他奶奶送他来上学时,对我说:“中午,小琳一回家,就朝我嚷嚷说老师夸他聪明了,还讲故事给老师和小朋友听。
现在,袁小林小朋友,不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故事,还能讲听过的录音故事,看过的影视动画片故事。
看着他讲故事时哪绘声绘色、神采飞扬的样子,想想他奶奶的评价,没长脑子,没记性的孩子。
现在,变成了小朋友们一致推举的“故事大王”。
不管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听故事的时候,都非常认真。
这不正是我所要的结果吗。
不知道本文“爱讲故事的孩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从孩子的身上看自己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每次和家长的交谈都是围绕着孩子的进步和表现。今天嘉怡奶奶的一番话,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带来的影响。
一天早上,嘉怡奶奶在送嘉怡上幼儿园时,我问嘉怡最近在家表现情况时,她说:“最近,嘉怡在家当我的小老师呢,一会教我跳《爸爸去哪儿了》,一会教我唱《两只小象》,还教我背《绝句》,我哪记得住啊,这下她可生气了,两手一叉,一本正经地说:“怎么又忘了?老师讲课你听什么了?再不认真听课去中二班吧啊!”本来还高兴孩子能将在园的学习内容反馈给家长,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听到这儿,我的脸腾的就红了:这不是我平时批评孩子的话吗?这就是我给孩子们做的榜样吗?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特别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往往只注重孩子们的表现,却忽略了自己的榜样效应,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举止和言行,尽量避免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让孩子讲自己的故事
我班的孩子很愿意听故事,今天又要求我给他们讲故事,我突然想何不让他们自编自讲故事呢?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编自讲故事。
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搞的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
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去采蘑菇呢?”顿时,小朋友们又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小猴不爱吃蘑菇,就不去采呀!”“小猴应该爬到果园里摘果子呀”听了他们的话,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说法,而是要求小朋友们试着动一下脑筋,从另一角度去编这个故事。
我提示:“现在小猴确实是去采蘑菇了,它会爬树,会摘果子但它也会采蘑菇,请你们一起来编这个故事,看谁编的好。
”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各个睁大眼睛,动起脑筋。
过了五分钟,我请他们自由发言,有的说:“小候经常吃果子,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帮它去采蘑菇。
”还有的说:“小白兔过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
”听了这些发言,我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词语用的恰当,而且思想内容也很好。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尝试,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让老框子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我们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得到最佳开发。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
这个学期我们班设立了“文学欣赏”这一项。孩子们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故事展现给他们特殊的窗口,让孩子们透过窗口学习到真、善、美,也了解到假、恶、丑。我把故事分为童话、神话、寓言、幽默故事、成语故事等几类,每天穿插着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当然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中外名篇,成语故事是百听不厌。对于那些他们接触不多的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古代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听完后还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用动听的声音为孩子们讲故事,用包容的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带领孩子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任心情飞翔、任思想奔跑。只要一听故事,再调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地坐好,每一张小脸都面向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凝望着我,那种感觉好极了,那种氛围美极了。
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在无形中给孩子们上了思想品德课,因为无需老师再絮言,孩子们会自觉地以故事为榜样,形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给孩子讲故事,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
导读: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让孩子开口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故事适合孩子讲述
今天下午17号,19号,20号进行了故事讲述,17号带来故事《长尾巴》。故事讲的比较熟练,口齿也较清楚,孩子在讲述时主要问题:语速过快,讲故事时太直白一口气讲到底,让坐着听的孩子记不住故事内容。其次,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些依赖书本,要看书本内容。
故事适合孩子讲述。
19号带来故事《小甜饼》。看到出是有准备的,孩子故事内容记得很熟练,在讲述时主要问题:语速过快口齿不请,故事太简短,下次讲故事时再选择一下。
20号带来故事《白雪公主》。值得表扬,故事准备的非常充分!故事篇幅较长,孩子上来时自信、大方,在讲述的过程中内容完整口齿清楚,听故事的孩子也十分认真,故事结束后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好评!若情感再丰富些会更棒!
5号小朋友带来故事《小乌龟爬雪山》:讲述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足处是故事不够熟练,说故事时内容不连贯,选择的故事可以长一点。
8号小朋友带来故事《长腿的萝卜》:与上次讲述一样,孩子故事很熟练,讲述连贯,但是语速过快导致口齿不清楚,下次练习讲故事时注意语速。
9号小朋友带来故事《神笔马良》:讲述熟练到位。故事较长,但孩子记得很熟练,讲述都后半部分出现口齿不清,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语句的停顿。
10号小朋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讲述未完成,今天回家继续练习,准备充分了可以再次上来讲述。
给孩子讲成语故事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只要一讲故事,再调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地坐好,每一张小脸都面向着你,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你,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白雪公主、”“小红帽”、“狼来了”。。。。。。这类富有哲理的德育故事孩子们都耳熟能详了。如何既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求,又从中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积累更多的词汇?我想到了成语故事,也进行了尝试。
开学初我在网上订购了一本成语故事书,利用午睡前的时间,给孩子讲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不像童话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唯美的结局。孩子们一开始兴趣泱泱,但是我还是坚持让孩子们安静听完。为了让孩子们对成语感兴趣,最初我总是挑一些故事有趣的成语来讲,比如“守株待兔”、“对牛弹琴”等。挑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来讲,比如“无价之宝”,故事讲完,孩子们都兴奋的讨论起了珍宝。班上孩子都属狗、鸡,我讲了故事“闻鸡起舞”,然后请孩子们回去和父母一起找找其他和生肖有关的成语,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故事的乐趣、丰富了词量,也渐渐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悟出一些其中的道理。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很多孩子们能马上能说出一长串的成语了。“学无止境”,其实我觉得这个“境”也可以指地方、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形式下,孩子都可以进行学习。亲爱的家长、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幼儿园教育随笔:《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幼儿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