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妈妈,我想慢慢来!不后悔读到此文

发布时间:2021-02-01

幼儿园我想说课稿。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我想慢慢来!不后悔读到此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所以,请让你的孩子慢慢来。

希望你看完此文后有所收获,并为时未晚。

好了,先来做道选择题吧!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www.yjS21.cOM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专家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杨佩昌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

最后,我们再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读《孩子,你慢慢来》之感


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与其说它是一本散文集,还不如说它是一本记录孩子成长的日记书。作者细致地记录了她两个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从书中的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是一位母亲那对孩子的那种纯纯的爱,文字间的柔软、细腻,让我感受到的书中所包藏着的母爱。我想任何一个爱妈妈的人都能够发掘到的,其实我很羡慕安德烈和飞飞,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包围我的是浓浓的温情。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这一段话是本书的封底上的一段文字,细细地读它,这段话很有震撼力。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于母亲做女人的一份珍贵礼物,因为爱,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虽然身为儿女,此时此刻还未能尝试过为人父母的感受,但想到有个与我血脉相连的人这样无私地深爱着我顿时很感动。我想到的是我亲爱的妈妈,我想妈妈为我付出这么多,随着我的成长,妈妈也在慢慢地变老,当妈妈跟儿女说:“孩子,你慢慢来”,我想应该对父母亲说一声:“亲爱的爸爸、妈妈,您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是位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从“初识”、“那是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人’”、“神话·迷信·信仰”、“什么事也没发生”……细致地记录着她的孩子在成长中所发生的一切,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作者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却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间也无时无刻地流露着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所传递的不是传统的歌颂母亲,而是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我想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得出这样的的生活散文。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虽然此时此刻,我还不能够体会到做母亲的那种感受,但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也都会是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许,再过几年当我再一次去阅读它的时候,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有更深切的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

,慢慢地,等待那些必然的到来,等待慢慢地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让生活更加地多姿多彩。

附---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出生于高雄县大寮乡,1974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台湾、德国的多所大学,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现任教于香港大学。

宝贝,我们一起慢慢来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方式。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是个比较特殊的案例,我只有休息的时候才才出现在他身边,也因此,我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也希望每一次的陪伴,都能有很高效。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的长大,但这目标实现起来也很难,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而且很多时候不能马上看到想要的结果。今儿先和分享几点已经可以看的到一些小成果的方法。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有的优点和缺点,这时候不要揪着他的缺点不放,而是要不断的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寻找到孩子自身的每一次进步,详细的去表扬孩子的优点,终有一天,孩子的改变会让你大吃一惊的。比如我的儿子笑笑,在他小的时候总是我给他讲故事,读故事,每次我邀请他给我讲个故事的时候,他总是会说,妈妈我不记得了,即便认识的字多一些了,自己可以看郑渊洁童话了,也是这样,但我还是经常把的请他给我讲故事的事儿挂在嘴边。

直到今年,孩子才第一次主动给我讲,还是因为希望我陪他一起用橡皮泥捏个飞船,才主动讲了书中描述的赛尔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真正的主动讲故事是前段时间他听了很久的西游记之后给我讲的三打白骨精,虽然中间出现有漏一句后又补回来的情况,主动分享故事这点做的非常好,就值得表扬的,而且有些地方还能惟妙惟肖的模仿说话的语气,就更是进步。孩子听了很开心,直问,妈妈我给你讲故事你很开心,那我以后还给你讲。其实不论孩子讲的怎样,有主动的意识去做和被动接受比起来就是进步了。降低一下期望,去表扬孩子每一点的进步,会发现孩子更多的美好。

其次,说话要算数,要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咱们自己就要做到,这点做起来很不容易,尤其是开心的时候很容易轻易许诺,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都要量力而为。比如我和孩子爸爸会先看我们自己的时间,再答应孩子假期单独带他出去玩儿一趟,一旦答应了,哪怕时间只有一两天,哪怕我们都需要单独请假,哪怕为了请假要提前赶出很多的工作,也一定要做到。而且答应了是带孩子出去玩儿,就要抛开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和孩子约定事情的时候以身作则。

当然在孩子给我们承诺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他可能存在的困难,比如出门玩1个小时,那就要提前告诉孩子,妈妈会在时间快到的时候提醒你,时间到了,咱们即使还想和小朋友玩儿,不能继续玩的时候即使不开心也要回家的,而且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要坚持约定好的承诺,不能孩子一撒娇就妥协了,这样孩子才能知道爸爸妈妈是言出必行说话算数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说话算数了,这样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再次就是辅导孩子学习,为什么我不说辅导孩子功课呢?因为每周我陪孩子做的只有假期的作业,样本不够。而功课不会做,我习惯告诉孩子功课不懂就要问老师,主动问老师。因此我辅导孩子学习更多的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比如好的学习能力之一就是阅读能力,要有阅读能力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看书,但很多小朋友并不喜欢看书,那怎么办呢?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可以从故事入手,不会讲故事,会读故事就好,孩子听的多了,就会愿意看,慢慢的阅读能力就能提升了,我想不论是语文以后的阅读还是数学的题目理解都是需要阅读能力的。

还有一个好的学习能力就是专注力,有的小朋友写作业的时候会边玩儿边写,就是专注力比较差了,但实际上这点怨不得孩子,是我们做家长的原因,因为但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一定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一件事的或玩个游戏的时候经常被我们打断的。比如要吃饭了,孩子还在玩乐高,很多家长就会不停的喊吃饭啦,快来吃饭,但之前却并未和孩子约定时间,孩子总是被打断,时间一长专注力就会比较差了。但如果现在孩子已经有这样的情况了,就更不能急,要一点的调整,从每一件孩子做的事情调整,坚持下去才会改观。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孩子就不可能脱离群体,所以和小朋友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往比成人的交往更纯粹,开心就是开心,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孩子们有自己的方式,只要没有危险,我比较习惯让孩子去自己解决,之后再帮他分析怎样的方式是比较好的,怎样是不好的,希望他下次可以进步,把那个不好的减少一点儿。

最后,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你爱他,很多家长是不习惯对孩子说妈妈爱你,爸爸爱你的,其实这是个成本很低又能增进亲子关系的小办法,可以灵活使用。比如孩子犯错了,批评了他做错的地方之后,告诉他妈妈爱你,就是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批评了你就不爱你了,让孩子知道咱们批评他是因为做错的事情。有爱包围的孩子才更能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关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没有立竿见影,只有潜移默化,就是一句话--宝贝,我们一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龙应台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等一些较有影响力,最近,刚刚读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感触颇多。

《孩子你慢慢来》写到“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对龙应台而言做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女人一生当中的重量是何等的重!

书中以第三人称来叙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读者一起来打量这对母子的生活常态,你看不到一个母亲面对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细碎。华安在玩耍在淘气中认识这个世界……妈妈在做家务在赶稿子在给孩子念书在生气……那些文字最朴实、最细腻、也最简洁地还原了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说教,只是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成才,不是如何如何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它们渺小、无谓,它们太习以为常,太容易被遗忘,可它们就这么漂漂亮亮地给留了下来,写了下来,一篇篇,一幕幕,长长短短,晶莹剔透,甚至不要求情节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绪传达出来,就行了。

拜读此书以后,我才深深感受到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她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字里行间不单单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在书中,我发现许多句子充满了爱,体现出龙应台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因为龙应台以一种母亲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自己的儿子华安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懂得了母爱和做母亲的辛苦。作为大多数母亲都对待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这一点使孩子发生了叛逆心理,而在这本书中龙应台和两个孩子相处十分融洽。作为孩子都有几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要妈妈很温和、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要做到却很难,而龙应台全做到了。此书还告诉大多数母亲,如何做最优秀,最讨孩子欢心的母亲。做一个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时刻牵头引领,只能望向他蹒跚的背影而已。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像龙应台一样尽职的好母亲,满足孩子们那些无知的要求吧,因为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将此书献给已做母亲或即将做母亲的您一起分享!体验做母亲的那份喜悦吧!

家园共育: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生活的慢养

如果家长懒得做饭常带孩子去吃快餐的话,孩子很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不但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影响身体发育。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在孩子的吃上嫌麻烦,应尽量抽出时间自己做饭。现在的人都很忙,所以可以晚上想好第二天该做什么,提前准备。

晚上下班就立即回家,变着花样给孩子搭配营养餐。当你看到孩子吃得很满足,因为营养全面而身体倍棒,就会感觉自己在厨房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作息习惯要“慢”养

培养孩子好的作息习惯,在这方面家长要慢慢地引导。

当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入迷不想离开时,家长要坐在他身边,和蔼地告诉他:“该休息了。”这时孩子往往会要求再看一会儿,那就跟他约定:“再看5分钟,说到要做到哦!”5分钟后,孩子会遵守约定,主动去睡觉。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要想有成效,需持续一段时间,家长不要因此而着急,要一遍一遍跟孩子重复同样的约定。你要知道,孩子还小,养成好习惯需要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引导、影响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心灵的慢养

爱是需要小火慢炖的,就像在炉子上炖一锅老汤,急躁不得,要沉住气,有耐心。

要包容孩子的懦弱与自私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有些家长习惯于这样控制孩子的感情,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这很不恰当。

小孩子会把流血当作一件大事,哪怕手被扎出了一点血,也会哇哇大哭。

这时,家长怎么做呢?

“别哭!这点血算不了什么。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如同你感冒了会流鼻涕一样。”

不管用,仍然哭个不停。

好的,不要着急,继续开导。

“疼,说明你痛感明显,是好事啊!如果被扎了却感觉不到疼,反而是很麻烦的事,说明你的神经系统有问题。别怕,过一会儿就不疼了。”

家长要始终微笑着开导孩子。

或者,当家长自己的手上出血时,可以坦然地让孩子看:“一点也没事,看,有一点疼,但是一会儿就好了。”一次次,孩子就好慢慢知道了出点血并不那么可怕。

尽量不替孩子做决定

每当带孩子去购物,比如买书或买玩具时,小孩都会很磨蹭,很纠结,一个东西拿起又放下,反复多次,决定不了买还是不买。“不着急,慢慢选,我们有时间。”

虽然因此会浪费一个宝贵的上午,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选择。经常在玩具商店听到有些父母帮孩子做决定:“挑这个!那个玩具质量不好,又贵!”“快点,怎么回事?”

殊不知,家长这样急着替孩子做决定,会影响孩子表达与判断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选择,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允许孩子受欺负

有的家长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总喜欢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谁欺负你了?你怎么不反击,不打他?”

做家长的肯定会心疼,其实孩子的心里更害怕。不要一上来就责备孩子和他的伙伴,而是首先查看他的伤情,认同他的感受。

“疼吧?一定很疼吧?要是疼就放声哭一哭吧!这样会好受点。”

孩子听了,见父母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小嘴一瘪真哭起来。而哭过之后,会很快没事,然后与家长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育儿随笔:妈妈,我想天天赢


育儿随笔:妈妈,我想天天赢

入园第一天,每个宝宝都可以带一个毛绒玩具,麦苗选择了心爱的米老鼠。恰好,同学娴娴抱的也是米老鼠,一模一样,但大小几乎是麦苗的两倍。

老师说:“麦苗,你的这个小,是宝宝。娴娴的大,是妈妈。”麦苗满脸不高兴地说:“不,我的大。”

老师蹲下来,指着米老鼠说:“麦苗,你看,是娴娴的大,你的小。”麦苗更不高兴了:“就是我的大。”

老师无奈地冲我笑了笑,我也觉得尴尬,只好转移话题。

以麦苗的认知,当然知道什么是大和小,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回家以后,我问麦苗:“玩具大有大的好,大的醒目漂亮;小也有小的好,小的精致,抱着方便。你为什么不让老师说你的米老鼠小呢?”麦苗想了想,和我聊了一会儿,确认并非什么东西都是大的好,这才肯承认自己的小。

3岁前后,麦苗特别喜欢和我玩争抢东西的游戏。“妈妈,我们俩抢东西吧。”麦苗一边说着,一边把玩具递给我。吭哧吭哧,小家伙使出全身力气。我一松手,她险些摔倒,随即喜笑颜开,大呼“我赢了,我赢了”。

有时,我故意不让她赢。小家伙就会瞪眼、噘嘴,伸出小手要打我,甚至委屈得直哭:“妈妈,我想天天赢。”我把她搂在怀里,安慰道:“麦苗,玩游戏就是这样,总会有输有赢啊,一直赢就没意思了!”“不,有意思!”小家伙抹着眼泪,仍不服输地缠着我继续玩。若是再输,依旧哭鼻子。

尽管很不愿意面对,但是不得不承认,麦苗是个好胜心强的孩子。这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

好胜心强,意味着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小升初、中考、高考,处处都是赛场,一路过关斩将,奋勇拼搏,只有攒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才不至于弃甲曳兵、一败涂地。初入社会,优胜劣汰,更是需要不断增强实力,才能脱颖而出,从而谋求一个职位。

人生初期,“赢”是那么重要,它意味着生存。

这听起来很残酷,是吗?当然不是,青春年少,在他们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纷繁复杂,也因此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不管竞争有多惨烈,也无法抵挡迎面而来的,浓烈的友情与爱情。

但是,在逐渐稳定之后,我们会发现,输赢的标准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一味地沉迷于和别人比输赢,会很容易迷失自我。小的时候,懂事、成绩好就能得到夸奖,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如果再多才多艺,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同龄人眼中的榜样。现在,长大了,小时候的赛场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接下来的人生要从哪里比输赢呢?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是不是我想要的?哪些事情,看似赢了、离成功更近了,但并未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喜悦?当大家都认为米老鼠“大的好”时,自己是否还能坚持“大的小的都好”?当认同“大的好”,却不能拥有时,将如何面对?

这时,我们会把眼光转向自身。我是谁?我能否客观地看待自己?我有没有足够的理智来面对欲望?我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恐惧?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认识自己,并不断和自己作斗争。人生,绝不是赢别人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赢自己比赢别人更难。

周末,麦苗陪桐桐姐姐去上舞蹈课。到了教室,看到姐姐们换上漂亮的舞蹈衣,而自己没有,哇地一声痛哭起来。听着麦苗哭,我心疼不已,恨不得立即变出一套来,穿在她的身上,然后,看着她开心地跟在姐姐们身后,有模有样地学着。抱着伤心的麦苗,离开教室。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来哄她、讲道理,但是终究忍住,没有承诺她一套漂亮的舞蹈衣。

看着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对一个孩子来讲,这份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它还远谈不上虚荣、攀比,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本能的对于物质的占有欲。作为妈妈,我能够理解,但绝不纵容。每一次面对欲望,都是了解自己、掌控自己的机会。

孩子,没有人能够天天赢,天天赢的人生也注定单调而无趣。如果你想赢,就从赢自己开始吧!这一生,你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永远努力追求最好的自己!

孩子,妈妈愿意等着你慢慢长大


不知何时起,朋友之间聊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你家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你家孩子***考了几分?排第几名?”“你看看那谁家的孩子多优秀呀!”“谁谁家的孩子钢琴已经过10级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选择微笑来打圆场,不是我的搪塞,而是这样的比较真的很无奈。在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有时候,一些习以为常的话,当孩子听到了,可能对其成长会有许多的影响。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的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因此,我的孩子却从来不拿自己的爸爸妈妈去和别人的爸爸妈妈做比较,所以我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说:“你看谁谁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你却……”类似伤心的话。每天上学前,孩子背上书包,我都会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动作,摸摸孩子的头,互相击个掌。晚上放学的时候,孩子看到校门口的我都会张开双臂像我飞奔而来。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问孩子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最想跟我分享什么?

只要孩子有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会随时随地的鼓励一下,传以温暖的目光。因此,孩子很乐意把自己心理话滔滔不绝地说给妈妈听,也愿意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时光。

孩子都是父母们种下的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需要你的精心灌溉,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无从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也必定有他的独当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了……

孩子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成长,对他们成长的期望里,我们是否给了他生个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地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我们也许应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来反思自己如何正真为人父母。末了,我只想说:孩子,妈妈愿意等着你慢慢长大!

想哭就哭吧,妈妈爱你


阳阳爱笑,也爱哭。笑时很灿烂,哭时则很让人心疼。她不是那种扯着嗓门的大哭,而是哼哼叽叽地哭,委委屈屈地抽泣。或是眼圈先红,嘴角下撇,眼泪吧嗒吧嗒无声落下,任是谁看了都会心疼,怜惜之心顿起。

近来阳阳似乎越来越爱哭了,常常为了一点子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发脾气哭闹,强烈地表达她的不满。老公对此很不理解,有时就不耐烦,对我说:“别理她,她现在越来越爱哭了。”我很是不以为然,哭又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她不过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难道你希望她小小的年纪就压抑自己么?

我们成人在生活中有了痛苦和快乐都会跟别人分享,如果把痛苦压在心里,就象一座没有爆发的活火山一样,迟早会爆发。一旦爆发,那种力量就是毁灭性的,它可能把你自己摧毁,也可能把别人摧毁。而当你与别人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是平静的,而心灵的平静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根本保证。

阳阳的哭,一部分是表达她的不满和委屈,更多的则是在撒娇,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抚。特别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这种需求和表达就更多更强烈。

想哭就哭吧,且不说她哭的有没有道理,要求是否合理,先让她将这份委屈和不满充份发泄完,再做理论。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厉声呵斥,或是表现出不耐烦,那样只会加剧孩子的哭闹,使得孩子更加伤心。只需平心静气地等她哭够了,不再想哭了,再来和她讲道理。

我发现每次阳阳又无端挑剔、找茬哭闹时,只需静静地看着她,等她哭上三五分钟,然后伸开双臂,对她说,“过来,宝贝儿,妈妈爱你。”她就会投入我的怀抱,将脸贴在我的脖颈处停止了哭泣,而将为什么哭泣忘得一干二净。

“妈妈爱你”是一句魔咒,屡试不爽。很多时候,阳阳犯拧,倔着劲不听话时,只需一句温和的“妈妈爱你”,再加上一个拥抱,她就缴械投降了。

其实孩子要求的并不多,她只是想要一句温暖的话语,想要一个慈爱的眼神,想要一个热情的拥抱,想要一个爱着她的心灵。

想哭就哭吧,妈妈爱你。

父母做到这十四条,孩子想不优秀都很难


一、向孩子学习

家长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及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我们的成见、生活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碍我们看到这一变化。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新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向年轻一代学习,因为我们需要进步。

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作为合格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即善于发现孩子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则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三、尊重孩子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权利主体。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从另一角度说,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年幼,自尊意识处于稚嫩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更应当给予保护。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值得父母们予以特别重视。

四、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当您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并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使孩子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

五、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当我们换了一种心态,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时,孩子们的变化会令人惊喜。

六、“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

过度强调“听话”,容易养成孩子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至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七、让孩子依赖他自己

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孩子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

八、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九、以群治独

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影响超过了大人的影响,因为孩子更渴望同伴的承认与接纳,而年龄越大此种渴望愈强烈。因此,以群治独,让孩子走出孤独,融入群体,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明智选择。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

给孩子“吃偏饭”,也就是让老师特别照顾,有百害而无一利。没有别人的特别关照,一切靠自己奋斗,可能会备尝艰辛,可能历经坎坷,但是,孩子会对这番努力难以忘怀,自然会对这份荣誉格外珍惜。从长远来看,这样一番磨炼,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使他以一颗平常心对人对事。

十一、教育孩子应有平常心

现代社会已开始由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成功也由单一模式转向多种模式。况且,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幸福,通往幸福的路更是千万条,父母为什么要限定孩子的选择呢?实际上,只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期望,尊重孩子的人格,相信孩子的选择,孩子完全可能实现对幸福的追求。

十二、为确保小学生10小时睡眠而奋斗

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导致神经衰弱,心理疾病就容易发生。睡眠好才可能健康。

十三、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讲,孩子其实是喜欢参加一点劳动的,更喜欢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我们应该满足他们。否则,他们长大之后会发觉,这一生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十四、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家长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育儿心得:孩子,妈妈想对你说


育儿心得:孩子,妈妈想对你说

女儿,放寒假时我要好好陪你,因为妈妈觉得欠你太多,对你关心不够。

在幼儿园里,当你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跌倒,委屈得大哭时,妈妈总是把别的小朋友抱在怀里,给别的孩子安慰,却让你站在一边。回到家,你总是对爸爸说:“妈妈太偏心了,在幼儿园里根本就不管我,他是别人的妈妈。”是啊,妈妈多想抱起你,给你关心,可是妈妈是30多个小朋友的妈妈,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你是老师的孩子!

当你感冒发烧的时候,正赶上妈妈的幼儿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综合评估检查,医生告诉我,你咳嗽得厉害,要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妈妈实在是太忙了,总是给你喝药,一直没有时间把你送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当妈妈忙完幼儿园里的工作,正要松一口气时,你却脸发青、咳嗽得厉害,喘不动气了。妈妈心如刀绞啊!送你到医院后,主治医生告诉我,你得的是严重的哮喘性肺炎,这个病发病的时候很厉害,你如果一口气喘不上来,会有生命危险的。为这个,医生批评了我。妈妈实在是太失职了!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由于妈妈没有及时给你治疗,你的手上、头上都布满针眼,让小小年纪的你一次次饱受折磨,妈妈真想替你扎针,让你减少一点疼痛啊!

女儿,由于妈妈对你关心不够,致使你的习惯养成方面做得不好。有几次带你到朋友家做客,你乱拿东西,看到你不懂事的样子,妈妈检讨了自己,妈妈做了深深地反思:妈对你关心不够,是妈妈没有教育好你。妈妈作为一名教师,把别的孩子教育得懂事、有礼貌,却没有把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怎样去教育别的孩子,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妈妈下定决心,一定把你培养、教育好,妈妈觉得你只是一时顽皮,相信你会和妈妈一起努力的。

女儿,妈妈爱你,妈妈想对你说的话太多了,你能够理解吗?

家园共育《妈妈,我想慢慢来!不后悔读到此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读《孩子,你慢慢来》之感 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与其说它是一本散文集,还不如说它是一本记录孩子成长的日记书。作者细致地记录了她两个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从书中的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是一位母亲那对孩子的那种纯纯的爱,文字间的柔软...
    2020-10-31 阅读全文
  • 孩子你慢慢来 亲爱的孩子,今天下午你哭了。 区域活动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你看,他拿幼儿园的玩具。。。。。。”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你已经嚎啕大哭着过来,迫不及待的分辩“我没有!。。。。。。” 亲爱的孩子,原谅我没...
    2021-03-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慢慢来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
    2021-06-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你慢慢来 有一首歌,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写道:黄鹂鸟,你不要笑我,等我上来葡萄就成熟了。我以为:蜗牛虽慢,但只要不错过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轩轩就是这样一只蜗牛:吃饭慢,吃加餐慢、整理东西慢、午睡时上床...
    2021-04-28 阅读全文
  •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首先,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可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能避免出现尴尬,。 其次,小...
    2020-11-12 阅读全文

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与其说它是一本散文集,还不如说它是一本记录孩子成长的日记书。作者细致地记录了她两个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从书中的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是一位母亲那对孩子的那种纯纯的爱,文字间的柔软...

2020-10-31 阅读全文

亲爱的孩子,今天下午你哭了。 区域活动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你看,他拿幼儿园的玩具。。。。。。”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你已经嚎啕大哭着过来,迫不及待的分辩“我没有!。。。。。。” 亲爱的孩子,原谅我没...

2021-03-10 阅读全文

小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能说会道,课间看她和同学玩得可欢,只是在学习上使不出劲,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成绩很不理想。不管和她讲道理,还是批评她,她都一笑了之。一个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头发很整齐,衣服很干净,...

2021-06-17 阅读全文

有一首歌,叫《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写道:黄鹂鸟,你不要笑我,等我上来葡萄就成熟了。我以为:蜗牛虽慢,但只要不错过葡萄成熟就可以了。 我班的轩轩就是这样一只蜗牛:吃饭慢,吃加餐慢、整理东西慢、午睡时上床...

2021-04-28 阅读全文

首先,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可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能避免出现尴尬,。 其次,小...

2020-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