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关注孩子入园后三个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13

家园共育。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园共育:关注孩子入园后三个健康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宝贝入园后,突然变得“弱不禁风”,不是今天感冒,就是明天便秘,还经常拉肚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健康问题1:经常感冒

宝贝从相对封闭的家里突然进入幼儿园,使他们接触病菌的机会增多,而且从心理上也很不适应,这样都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冒病毒所侵袭。

防治策略:

让宝贝经常锻炼身体,经常晒太阳,避免身体缺钙,缺钙也易使宝贝的抵抗力下降。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保持营养素均衡,纠正宝贝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适当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刺激身体产生抗体,提高宝贝抗病力。

如果宝贝患上了感冒,妈咪要在家里精心护理,可以暂时不上幼儿园。

健康问题2:“忍”出便秘

刚刚入园的宝贝,在陌生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紧张,生活的适应能力较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之贪玩不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造成便秘。需要指出的是,便秘会使宝贝排便很困难,他们因心里害怕排便而经常忍着不便,结果使便秘变得越来越严重。

防治策略:

最好在宝贝入园之前,就开始培养宝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鼓励宝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让宝贝做好心理准备,并有意识进行能力锻炼,让宝贝学会听他人说话以及用语言表达要上洗手间等。

避免经常使用开塞露或导泻药来帮助宝贝排便,导致宝贝对泻药产生依赖。

健康问题3:经常腹泻

幼儿园的饮食安排比较合理,使宝贝的胃肠比较适应。可在节假日一回到家里,经常会暴饮暴食,不仅使胃肠受不了,还会使肠道内的益生菌膜遭到破坏,结果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炎,导致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发生腹泻。

防治策略:

宝贝回到家里一定要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让他们暴食暴饮。

节日期间可以给宝贝补充一些益生菌,特别是腹泻易发生季节。

宝贝发生腹泻要及时就医,切忌擅自服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肠炎等疾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入园后常见的三个误区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适当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宝宝哄好。误区二:宝宝入园家长躲在墙角看有些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宝宝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如果被宝宝发现,只会强化哭闹行为,导致宝宝平静后又开始哭起来。正确的做法: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地送宝宝去幼儿园,上三天歇两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使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习惯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误区三: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鼻子在与宝宝讨论幼儿园生活时,很多家长都会问宝宝有没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妈妈了?独自去幼儿园,已经让宝宝觉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长稍加强化,就会让宝宝伤心备至,更加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对于初入园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多与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和表现,以便回家后能与宝宝畅谈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密切观察宝宝身体与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心理安慰。要选择正面的话题,可以问宝宝在幼儿园有哪些高兴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如果宝宝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也不要勉强他,在他愿意说的时候,会主动表达。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这4个安全问题你谈了吗?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就更有可能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有时候,孩子打人会没有轻重,小孩子可能会受伤。

为了防止和减轻孩子在打架的时候受伤,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怎么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最脆弱,又要如何保护。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头,也就是脑袋,是我们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头上长着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然后问他,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鼻子呢?嘴巴呢?耳朵呢?如果孩子能够准确地说出五官的作用,别忘了称赞一下他。再接着问孩子:“头对于我们这么重要,那要不要保护好呢?”

要让孩子知道:保护好你的头部,下颚,肋部。

头部被重击会导致你眩晕。如果有人要敲自己的头,一定要用手阻挡,并大声说:“不可以!”

下颚和肋部是人比较脆弱的地方,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受到外力打击很容易导致骨折并伤及内脏。

要想将伤害降到最低,要懂得求助,或者逃跑,跑得越远越好。事后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大人。

2、受伤了,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且可以哭小孩子天生好动,在幼儿园受伤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孩子受伤之后,尤其是出血、疼痛,多半不会自己处理。这个时候,老师的援助非常重要。

现在的幼儿园,一个老师要看护6个以上的孩子。所以老师并不能每时每刻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自己玩时,不小心受伤了,比如,摔倒磕碰了,或者被笔或者其他尖头的东西刺伤;或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因为发生冲突而受伤,甚至流血。

告诉孩子,这个时候不要紧张,一定要赶紧告诉老师。如果是腿部受伤,不能走动,又离老师远,就可以用大哭的方式来寻求老师保护。

或许在家时,孩子受伤了,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没事儿,要勇敢,要坚强,不要哭。而且有些孩子较憨,行为退缩,不懂得开口求助。不过在孩子初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因为受伤而大哭,却是引起老师关注、获取保护的好方法。如果因为害怕或坚强而保持沉默,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是件有风险的事。

当然,你还应该告诉孩子,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受伤了,也要快速跑到老师身边,帮助他将受伤的情况转达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快过来帮助他处理伤口了。

3、我不跟陌生人走

我们知道,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孩子入园前对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做登记,非直系亲属还需要交照片留档。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用担心孩子会跟陌生人走。

但是,如果平时接送孩子的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在幼儿园放学时赶到,那么父母除了打电话告诉老师之外,还要事先给孩子打上“不跟陌生人走”的预防针。让孩子知道,每天来接他的只有那些人,如果是其他人,即使就是认识的小区里的叔叔或者阿姨,在没有得到妈妈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们走。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童话王国,而是潜藏着很多危机,让孩子遵守自我保护的规则,很重要,也许看上去有点固执,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固执一点又何妨?

4、不要随便摸我

在幼儿园,孩子被性侵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使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老师都很好,也需要父母对他做一些必要的性教育,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性安全意识。

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私密部位。可以像《小鸡鸡的故事》一样,告诉孩子,我们身体的私密部位,别人是不可以触碰的。在洗澡时,父母可以先示范给孩子怎么清洗,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去清洗自己的私密部位了。大小便时,都要去私密的空间——卫生间解决。在外面大小便时,更加不要让孩子的小鸡鸡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将私密空间的概念内化给孩子,养成保护私密部位的好习惯。

然后,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如果睡午觉时,或者尿湿了裤子,老师给孩子脱换裤子,或者给孩子清洗身体,可以跟老师说,我自己洗小鸡鸡;如果有大人触碰了你的私密部位,也可以大声说“不”,并离他远点。

不过,正规的幼儿园发生性侵等事件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父母们不需要太过焦虑。其实,对孩子做安全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幼儿园,更是针对整个社会,只是因为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开始,所以才从这里开始谈起。——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的能力。那么,就让孩子从入园开始,建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策略吧。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如不能用手去碰插座,不能碰开水壶,不能爬窗户等等,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讲一下。

家园共育:春节到,幼儿安全健康问题早知道


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辛苦一年的宝爸宝妈也到了放松身心的时候了,但每年春节假期的欢乐气氛里也总会听到各种儿童伤害的教训故事。在此小编给大家梳理了几个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提醒爸爸妈妈们在开心的同时也要注意些什么。

燃放鞭炮需谨慎

问题:鞭炮的危害会是多方面的,除了被炸伤的风险外,还有噪音危害和空气污染,尤其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幼儿影响较大,所以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不带幼儿参与。

对策:从我做起,在规定和适当的地点时间燃放鞭炮,带孩子出门尽量远离燃放点,更不要做手持氢气球过战区这种不明智的举措;年长的幼儿要做好燃放鞭炮安全教育,年幼的幼儿建议在家过一个安静的年,可让幼儿在家透过玻璃欣赏一下夜空中璀璨的烟花。

饮食安全记心间

问题:5岁以下的儿童都是食物窒息的高危人群,会造成窒息的食物也可以列出一长串单子,比如:坚果、豆子、带小核的水果(比如橘子)、果冻、过黏食物等。需要注意的不只是坚果这类硬质的零食,果冻、元宵这些食品的危险和一旦窒息后的处理难度更有过之。

对策:吃饭时尽量不打闹嬉戏,地上捡到的东西不要随便塞进嘴里,对亲朋好友随便塞零食给孩子的行为要拒绝,对一些容易造成窒息的食品要更加小心,认真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食物过敏要当心

问题:幼儿本身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有些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孩子对什么过敏,过年期间很多热门食品都含坚果、花生之类常见过敏原。所以带幼儿参加聚会串亲戚时幼儿的用餐一定要当心,在不清楚食物原料的情况下不要给幼儿尝试吃,以免造成幼儿不适。

对策:如果已知道幼儿对什么过敏,一定告知身边的人注意,如果亲戚朋友给幼儿吃一些从未吃过的食物时,要学会拒绝。

运动伤害要预防

问题:过年期间的特点就是乱,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也会下降,幼儿遇到同龄亲戚朋友玩起来也会很疯,因此运动伤害一直是过年期间的主要儿童急诊原因之一。

对策:注意和提醒孩子运动玩耍的场所是否安全,是否在玩一些过于危险的运动和游戏。此外头盔、护膝、护肘等运动安全防护装备,在国内一直都不受到重视,但是这些对孩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感冒疾病早发现

问题:过年期间,因为噪音、作息时间打乱、饮食不规律、心情过于紧张或者兴奋等问题,孩子很容易抵抗力下降。加上经常去人多的地方,坐拥挤的交通工具,感染病毒的机会也增加了,所以这段时间比较容易患感冒等疾病。

对策:过年虽欢乐,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持住在保欢乐的同时保证幼儿正常的睡眠、健康平衡的饮食,另外幼儿个人卫生需加强、勤洗手,尽量减少带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果一旦发现幼儿精神状态不好或是有异常,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交通安全不忘记

问题:春节期间常常要带孩子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事先对孩子进行一下安全教育。现在由于公路修得好,司机们的安全意识反而被淡化了,安全事故时常发生。

对策:带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让孩子注意靠右边走。有人行道的一定要走人行道,哪怕绕很多路也要这样做,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没有车子再走。穿横道线时还要注意红绿灯。乘车时要提醒孩子扶好扶手,不要把头和手往外伸,不要在车上打闹。

此外还有一些伤害和疾病容易出现在春节这段期间,比如:出门串亲戚或者回老家中长途坐车,孩子捂的太多,导致热量无法散发而出现“捂热综合征”;小区里多了很多不熟悉路况的拜年司机,容易出现儿童交通事故;长途驾车,幼儿不坐安全座椅导致的意外伤害;过年聚会热汤热茶带来的烫伤;超载超速的交通工具;这些也都需要家长小心注意。

家园共育:14个锻炼孩子的小游戏


下面这些小游戏,老师可以布置在活动区的生活自理角当中,可以在过渡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当然啦,准备上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1、串珠子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盖、盒子。

玩法:

在细电线丝的一头打结,另一头从珠子孔穿过,整条电线丝穿完后,把头尾打个结而成一串珠子。

按珠子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串珠子。

将这些材料用来装饰各种物体,例装饰手帕装饰纸碟等等。

将各种珠子、吸管块或瓶盖进行分类送入相应的盒子中进行分类。

2、串项链或手镯

材料:粗细不同的吸管(剪成一小块)、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打结,自由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钓鱼绳的另一头穿过,最后打上结。

将材料按大小不同的吸管排序。

3、串瓶盖

材料: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瓶盖(中间穿个孔)、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的打结,再自由选择瓶盖从钓鱼绳的另一头穿过,最后将钓鱼绳的头尾打结。

将这些材料按大小或颜色不同的瓶盖排序。

4、水果宝宝排排队

材料:用轻泡剪成各种不同水果宝宝或各种树叶(在上面穿两个孔)、钓鱼绳。

玩法:

将钓鱼绳的一头打结,另一头穿过水果宝宝或树叶宝宝的两个孔,整条钓鱼绳穿完后,放在桌上或贴在墙上排排队。

按水果或树叶的不同形状、颜色或大小有规律地串。

把不同水果或树叶分别贴在相应的树上,练习按物体不同特征分类。

根据树上的物体数量挂上相同数量的水果或树叶,练习按数挂物。

5、彩链

材料:各色布条(长8厘米、宽1、5厘米)且布条的一头缝有纽扣、一头有扣眼。

玩法:

将一条彩条的两端对扣后,另拿一条从中穿过,再将扣子扣住,以此类推。

把不同颜色的布条有规律地扣在一起,做成彩链布置活动或送给小动物。

将布条扣成一长条,用来跳绳。

6、水果树

材料:布制成的水果树(上缝有纽扣),各种布制水果(上缝有纽扣)。

玩法:

将各种水果上面的扣眼分别系在树上,练习扣纽扣技能。

将相同水果扣在同一棵树上,或按水果的颜色不同来系等。

在每个水果上贴一张动物或人物卡片,幼儿在树上扣上一个水果,并讲述图上的内容。

根据树上物体的数量系上相同数量的水果,学习按数系物。

7、小动物穿新衣

材料:鱼、蝴蝶等小动物的布块(上缝有纽扣),半圆形、圆形的小布块(上缝有扣眼)。

玩法:

将半圆形或圆形的小布块系在小鱼、蝴蝶身上的扣眼上,即:给小鱼装饰鱼鳞,给蝴蝶装饰花纹。

边扣边数数,最后比比看谁扣得最多。

小动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动物与同伴互相对话或讲述故事。

8、小雪花

材料:长8---10厘米,宽2厘米的布条5---6条,且布条一头钉在一起,上面缝有一粒纽扣、圣诞树。

玩法:

将每条布条的另一头分别系在中间的纽扣上即成了一朵小雪花,最后挂在树上装饰圣诞树。

扣完后手持小雪花到表演区表演。

扣完的小雪花用线有规律穿起来,并扣在墙上当挂饰。

9、神奇的袋子

材料:多功能手袋3个(上面分别缝有布扣、纽扣、扣眼、拉链)、小花、皮带等。

玩法:

将多功能动手袋套在木板上或放在地毯上,幼儿就可在上面练习扣纽扣、拉拉链、扣按扣、系皮带。

将玩具放在袋中练习分类、排序。

将袋子套在身上到音乐区表演。

将袋子套在身上,学袋鼠跳。

10、小动物穿新衣

材料:布剪成的小动物模型(上缝有按扣眼)、小花形、圆形、半圆形的小布块。

玩法:

将小花形或半圆形或圆形的小布块上的按扣对准动物身上的按扣眼按扣。

边扣按扣边数数,最后比看谁扣得最多。

小动物穿完新衣后,手持动物与同伴互相对话或讲述故事。

11、果子成熟了

材料:布制成的果树(上缝有扣眼),布剪成的各种水果(上缝有按扣)。

玩法:

将水果上的按扣对准果树上的按扣眼按扣,表示果树上长了很多水果。

学习按水果的名称、颜色或大小分类或排序按扣。

边扣边按扣边数数,如一个苹果,两个……

12、按扣魔方

材料:按扣魔方玩具。

玩法:

打开盒子,将小方块的魔方的尖端对准扣板按扣。

选择不同颜色的小魔方组合成不同的图案。

按颜色有规律地按扣,练习按颜色分类或排序。

边扣边数数,最后比比看谁扣得最多。

13、按扣积木

材料:各种形状的按扣积木。

玩法:

将两块按扣积木上的扣眼与按扣对准按扣,组合成不同造型的物体,如小动物、小路、树等。

将不同形状的按扣积木搭建房子、动物等不同的物体。

将不同颜色、形状的按扣进行分类、排序。

14、装饰手套

材料:轻泡剪成的小花、塑料螺丝、手套的模型。

玩法:

将塑料螺丝从手套上面的洞穿过,再把小花套在螺丝上,最后把螺母套上螺丝并旋紧,这样就将手套装饰上漂亮的小花。

按颜色不同或形状不同分类装饰。

把小花换成各种小动物,幼儿把小动物旋在手套上后,可进行讲述活动。

手套装饰花后将手套的套在指头上当指偶可进行讲述活动。

家园共育: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


家园共育: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的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呼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犯罪学家在研究青少年不法行为及其增长原因时,常常都追溯到幼儿时期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探讨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笔者深入幼儿园、家庭进行观察和调研,选择两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对研究对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男孩,6周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一整天的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并对问题答案给予许多明显的语言和动作提示,他也一声不吭。课间,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手脚协作能力很差,跳绳从未成功跳过一下。一些小朋友悄悄对笔者说:"老师,他是哑巴,从来不说话的。"笔者试探地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请他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小朋友说:"以前我们请过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他每次都不理人,现在我们都不喜欢跟他玩了。"

笔者友好地尝试跟他接近,主动跟他一起玩,逗他说话,小男孩并没有怕生的表现,没有排斥表现,甚至有时抬头对笔者笑,但从来不与笔者说话。班里的老师说,这位小男孩有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刚进幼儿园时,不但不说话,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憋尿憋急了,也只是发出哼哼的响声,而不会用言语表达出来,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小男孩可以按教师的指令行动了,有时候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还可以说几个单词,但很少成句。通过家访,得知小男孩的父母至今仍两地分居,父亲是个生意人,母亲当过教师,家庭经济条件相当优越。小男孩2岁前由祖父母抚养,2岁后跟在父亲身边,一直上幼儿园才由母亲带养。小男孩的母亲对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对儿子的自闭症很着急和忧虑,曾尝试过许多矫正的办法,但收效都不大。男孩的父亲则认为,儿子的自闭症是遗传于妻子,他认为妻子也不爱说话,非常文静,有点孤僻。在教育观念上,父亲认为对孩子应该从小管教,理由是现今社会风气腐化,道德败坏,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严重,从小严加管教可以防止孩子以后误入歧途,而母亲却认为孩子有行为障碍,应宽容地对待孩子。

案例二

某男孩,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幼儿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教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接受能力较差,作业很马虎。见笔者主动跟他玩,跟他说话,表现得很开心,就主动与笔者分享玩具,常常缠着笔者,但好动的行为收敛不多。教师说他可能有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行为问题,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因为班上孩子较多(30多个),教师无法分出较多时间和精力去约束他,只要他不对教学活动影响太大,一般任其自然。在与教师访谈和家访中,得知男孩的父母在香港,抚养他的是他姑妈姑夫,姑妈曾经在一间中学当过老师,已退休,现在一间公证所做公证员。姑夫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姑夫为人性情淡薄温和,平常对男孩教育过问不多,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姑妈身上。男孩的姑妈说,四岁前,男孩一直由姨妈抚养,姨妈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来到姑妈家后,姑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也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因此,男孩对姑妈一直又怕又依赖。男孩的父母每四个月回来大陆探望儿子一次,男孩常向父母告姑妈的状,但是父母也赞同姑妈的管教方式,不加理睬。男孩每次与父母团聚都很开心,缠着父母不肯放,如果他见到父母对其他孩子亲热点会非常不满。姑妈说,他对管教这个孩子已精疲力尽,有种受挫感。

二、案例分析(观察案例)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

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1]

案例一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中产生自卑,环境适应能力差,社会性行为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案例二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绮、卢咏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父母双亲的严厉的教育方式都与儿童被负提名、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等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被正提名。儿童的害羞等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母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儿童被负提名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正提名、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儿童的攻击性和学习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3]天津社会学院的关颖等通过对天津市区、郊区各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得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我们的案例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案例二的第一个抚养人姨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姑妈抚养时,姑妈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异。如果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均不恰当,对儿童行为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如果父母双方,一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则两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和抵消作用,因此在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上,不良因素少于父母均为不恰当教育方式的组合。[4]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父母尝试过许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自闭程度。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与子女的接触较多,关系也比父亲密切,对子女的影响比当父亲的大,若母亲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是心理疾病,会对子女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在案例一中,孩子的母亲患有轻微忧郁症,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必然比一般母亲给孩子的刺激少,而拒绝多,从而影响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正常建立,扰乱子女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在案例二中,孩子不愿依姑妈的期望、指示行事时,姑妈就会变得懊恼、生气。这些敌意感受,其主要隐含的目的是想控制子女。这种感受与目的,接着可能影响姑妈对孩子付诸行动,责骂或处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姑妈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姑妈的言行,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可见,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三、启示

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们认为要防治幼儿产生行为问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2、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转移教育重心,改进教育方式

现在有不少的家庭教育把重点放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上,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我们认为,家长应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把注意重心转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上,及时地发现和校正孩子的胆怯、消沉、偏见、妒忌、撒谎、孤独、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疾病,及早防止行为问题的发生。

4、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而家长自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则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竟高达6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的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父母在饭桌前、电视机前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邻居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父母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家长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不要打牌,玩麻将成瘾,切忌浪费时间……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特征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5]综上所述,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家园共育策略


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就如同想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一样的相同道理。当然,想要孩子喜欢你,爱你,那你就先要喜欢他们,爱他们。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难以感受到爱,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家长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达的方式,这样一来,当父母的爱变成一种简单不加修饰的说教时,孩子往往就容易产生对抗的情绪。当然,这种逆反心理的累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那么,怎样正确的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的作风。

美国有位博士说,你应该准备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的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的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委与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那位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种规则:

第一、留出时间。每一天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去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第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应该知道自己对孩子所说话的分量。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候情绪激动的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顶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来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现在您能赶大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了。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那种令人困窘的情况就会随之消失,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可以不要说:“去把外套挂起来!”或者“作业做了吗?”

相反,应该以一个问题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

第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做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他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来,而作为家长就要考虑诸多因素。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工具“间谍”何时丢掉?


近几年来,家园共育的社会呼声极高,但何时开始,间谍(录音笔)潜入到了幼儿园呢?

曾听一位园长朋友说:见过一个现象,3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出于担心,便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身上。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环境,把家长逼成“特务”,让教育蒙羞,这是社会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离开父母羽翼保护的幼儿,在幼儿园是否得到细致周到的呵护,始终牵动着家长敏感的神经。幼儿园“谍战剧”的怪象,应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对幼儿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好的幼儿教师就是好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

做好危机公关建立长效回应机制。幼儿园要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开诚布公,做好舆论引导,当出现诸如幼儿体罚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误服药物等舆论比较关注的问题时,要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幼儿园各部门各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相关责任,迅速整理相关信息,上报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避免社会和家长因对事件不了解而产生误解;组织部分家长参与到事件的处理中,将社会舆论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积极向媒体开诚布公,积极宣传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注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化解信任危机。

教师不仅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家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道”,成功地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就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也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与教师之间和谐包容的关系就会“水到渠成”。

除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定期家访,还可以创新沟通方式,如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活动;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时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加强幼儿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师资力量的重点打造之外,结合幼儿教育阶段孩子性格以及发展的特殊性,相关教育机构还应对其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儿时期是个性品格的塑造时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和性格特点创新幼儿教育方式,给予幼儿安全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机。

政府要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相关的法律条文较为有限, 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规约束,导致幼儿教育发展中办学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强、乱收费、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素质低等问题的出现。政府要全面系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幼师从业门槛,加强教育培训,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质量, 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延续。目前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机必须引起家庭、社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刻剖析,有效应对,共同努力,驱散幼儿教育中的“雾霾”,还孩子一个干净、友爱、欢乐、温暖、灿烂的童年。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会有哪些小门槛呢?


再不舍得,入园这一天还是到了。孩子第一次迈入集体生活,能不能适应,是所有孩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适应时间的长短,则与我们是否作了充足的准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事情,我要心理有数。”——刚入园宝宝将会遇到的“挑战”

对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心中有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你也要知道,适应新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孩子成长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从“小太阳”变成“小星星”。

原来宝宝在家里是“小太阳”,是全家的关注焦点。现在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关心他,但是变成了关注的孩子“之一”。成了“小星星”,这可能会让他沮丧。

看不到妈妈。

分离焦虑会让宝宝产生情绪波动,出现哭闹、黏着妈妈、胆小、沉默、爱发脾气等表现。通常容易出现哭闹的环节是:送园时、吃饭时和午睡时。

在幼儿园吃饭。

宝宝要适应幼儿园的饭菜口味、开饭时间,并且要学着自己独立吃饭。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现象。

作息变化。

如果家庭作息和幼儿园不一致,宝宝调整起来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经常有宝宝在午饭时间没有食欲,因为在家这正是睡觉的时候。

没有好朋友。

他需要学着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学习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分享、轮流、等待。慢慢地,也要知道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怎么“善后”,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

“我发现你真的长大了!”——入园后,和宝宝谈话的内容很重要。

和初入园的宝宝谈些什么、怎么谈?这是两种不同的做法。

做法A

“今天老师给你讲什么故事了?”

“老师又唱新歌了吗?”

“你又认识哪个新朋友了?”

“你和哪个小朋友玩玩具了?”

“我发现你真的长大了,都可以自己吃饭了。”

做法B

“今天哭了吗?”

“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

“吃饱了吗?”

“老师批评你了吗?”

前一种做法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在脑海中经常浮现他这一天在幼儿园愉快生活的一面。后一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明智的妈妈自然会给宝宝描绘一个“明媚”的幼儿园。

Q:早晨赖床怎么办?

A:赖床,可并不都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想的“招数”。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 没睡醒

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方法一 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方法二 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想放假

如果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下面这些方法:

方法一 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的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方法二 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方法三 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Q:入园后常尿裤子怎么办?

A:焦虑、不会自己上厕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师、玩“疯”了忘了……都可能是宝宝发生“状况”的原因。不妨记住下面的“两要两不要”:

要:用亲切关爱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尿湿了裤子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的(当然,提前要和老师沟通好)。

要:给宝宝穿着有松紧带的裤子,便于穿脱。要 告诉老师宝宝大便的大致时间和平时如厕的次数,请老师随时提醒宝宝如厕。

不要:因此训斥宝宝。要知道,已经很沮丧的宝宝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浇油”。

不要:宝宝不尿湿裤子了要鼓励,但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表扬,有些敏感的宝宝会因此自尊心“受伤”。

提醒:

低龄宝宝入园5大提醒

昨天还在妈妈的怀抱里,今天就要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了。看着身边的小不点儿,父母们心中难免有一丝丝的忧虑与不安。为了让低龄宝宝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里有几点建议送给年轻的爸爸妈妈。

1. 多给宝宝带几件换洗的衣裤。宝宝的年龄较小,来到新环境很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尿裤子。多准备几件衣服,老师会悄悄地帮助宝宝换上舒适干爽的衣服。

2. 多给宝宝喝白开水。宝宝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上火,更应该清淡饮食,多吃水果,多喝白开水。

3. 入睡前避免宝宝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可以讲讲故事,和宝宝聊聊天,以保证他能够安静自然入睡。另外,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使宝宝在起床的时候神清气爽,高高兴兴地开始新的一天。

4. 保持和老师之间密切地交流。将宝宝的兴趣爱好和饮食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告诉老师,也要将你的担心与忧虑告诉老师。

5. 最重要的一点是,放松心情,悄悄地把你的不安藏起来。别忘了,大人焦虑的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不要让宝宝以为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家园共育:幼儿园放学接孩子回家需注意哪些问题?


1、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

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

2、家长答应了早接,但临时做不到对孩子有影响吗?

上了幼儿园之后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不错的记忆力,尤其是一些他们在意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记得电视里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真实片段,说的是一位妈妈鲜少接孩子,偶尔一次答应了却忘记了,视频里记录的是孩子等待妈妈时那刻的心酸:

这个教室有前门也有后门,小男孩频频回头,生怕妈妈会走另一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身边的小朋友也被一个个接走离开了,小男孩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着急。像一只患了狂躁症的小老鼠,他开始焦躁地来回疾步,继而抓着手里的衣服袋子使劲往地下摔,抽泣了一会后,突然嚎嚎大哭,让身边的老师看得好心酸。

越小的孩子,心灵越是敏感而脆弱。如果大人平时比较早接孩子,偶尔晚接孩子,最好提前跟孩子说明:“妈妈/爸爸今天有事情,可能会比较晚接你回家,但不要以为妈妈/爸爸忘记你了或不要你了,你始终是爸妈最爱的宝贝!”提前打“预防针”,孩子就会有准备。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做到这几点:

1、要“走路回家”

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2、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3、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4、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

5、忌“甜水等待”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6、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

7、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园共育:关注孩子入园后三个健康问题》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园共育:孩子入园后的“情绪病”怎么治? 幼儿刚入园,难免有入园焦虑。一起来看看送孩子入园前爸妈应做的工作,巧治宝宝入园后“情绪病”,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
    2020-06-10 阅读全文
  • 孩子入园后常见的三个误区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这4个安全问题你谈了吗?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
    2020-06-04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春节到,幼儿安全健康问题早知道 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辛苦一年的宝爸宝妈也到了放松身心的时候了,但每年春节假期的欢乐气氛里也总会听到各种儿童伤害的教训故事。在此小编给大家梳理了几个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提醒爸爸妈妈们在开心的同时也要...
    2020-06-28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14个锻炼孩子的小游戏 下面这些小游戏,老师可以布置在活动区的生活自理角当中,可以在过渡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当然啦,准备上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1、串珠子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
    2020-07-08 阅读全文

幼儿刚入园,难免有入园焦虑。一起来看看送孩子入园前爸妈应做的工作,巧治宝宝入园后“情绪病”,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

2020-06-10 阅读全文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

2020-01-11 阅读全文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

2020-06-04 阅读全文

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辛苦一年的宝爸宝妈也到了放松身心的时候了,但每年春节假期的欢乐气氛里也总会听到各种儿童伤害的教训故事。在此小编给大家梳理了几个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提醒爸爸妈妈们在开心的同时也要...

2020-06-28 阅读全文

下面这些小游戏,老师可以布置在活动区的生活自理角当中,可以在过渡环节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当然啦,准备上小班的孩子,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1、串珠子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

2020-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