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阅读区环境创设的“l+l>2”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游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平常你有了解过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区环境创设的“l+l>2”模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早期阅读教育已成为幼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教中,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隐形课程”,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很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甚至将阅读区建设到了班级,为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然而,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阅读环境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专门的阅读区。有的幼儿园将阅读区设置在教室、寝室、阳台和或走廊等,导致幼儿的阅读活动容易受到干扰。(2)阅读材料缺乏。有些阅览区的阅读材料偏重于文字,而且比较陈旧,缺少艺术性和观赏性,导致幼儿的阅读兴趣不高。(3)阅读材料不分层次。不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各个年龄班提供一样的阅读材料,导致幼儿的阅读效果受限。(4)忽视发动幼儿的积极性。一些阅读区完全按照教师的主观想法创设,缺乏幼儿的主动参与,导致幼儿的积极性不高。

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幼儿阅读区环境创设的“1+l>2”模式,突出了幼儿参与,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并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生携手“1+1>2”模式

幼儿阅读区是为幼儿建设的,让幼儿参与不仅体现了“以幼儿为本”,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在阅读区的创设中,不论是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阅读区的管理,教师都跟幼儿进行充分地沟通,尊重幼儿的意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人翁地位。例如,某班级的阅读区原先由教师制定了规则,可是幼儿会对教师制定的规则本能地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另一个班级阅读区的规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自主制定,结果执行效果很好,能够保持安静阅读,书籍阅读后要按标记放回原位等。又如,在阅读区设立“图书医院”,引导幼儿采用粘贴、绘画等形式对破旧的图书进行整理,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爱书意识,还能够提高幼儿的主人翁精神,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区的建设。

读书制书“1+1>2”模式

自制图书是提供幼儿主动参与阅读的良好途径。我们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制作方式。小班幼儿采用亲子制作,家长参与,幼儿粘贴照片,结合手指点画或印章画的技能让孩子们装饰图书。中班幼儿采用照片与绘画、剪贴相结合的形式制作图书。大班幼儿采用照片加绘画的形式制作。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要选择内容、粘贴照片、装饰画面、组织合适的话语来表达事情的经过、发生的情景,其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本自制书的完成,并在同伴面前展示,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提高幼儿的成就感。此外,一本内容与自己的伙伴相关的书,更难激发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也增进了幼儿间的互相了解。此外,还可以将自制图书引人主题教学中。例如,在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中,让幼儿在报纸上、画报上收集各类车子的照片,或者画出各种各样的车子,制作图书《各种各样的车》,这大大提高了对主题教学的效噪。

读书分享“1+1>2”模式

分享是阅读中的一大乐趣,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还鼓励幼儿将书籍和知识与他人分享。我们每月开展一次评书活动,把自己一个月以来的阅读收获与同伴分享。“评书”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讲故事、介绍知识等等。自从幼儿从评书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从此就更加喜欢阅读书,很多幼儿从“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图书漂流活动,幼儿周一将漂流的图书带回家,周五将漂流的图书带回幼儿园,这不仅开拓了幼儿阅读的阵地,还丰富了幼儿的阅读材料。读书与分享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分享知识、传播爱心的精神。

形式内容“1+1>2”模式

阅读区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应该体现出阅读的内容。一些教师认为阅读材料越多、阅读区越丰富,就越能吸引幼儿,于是把阅读区建成图书的集中展示区。实际上,经大量观察发现,在图书种类、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幼儿往往不是对图书的画面和内容感兴趣,而是更喜欢快速地浏览或者频繁地更换图书,导致兴趣泛化,注意力不够持久,不能深入阅读。我们根据与幼儿的讨论结果和活动中观察到的幼儿兴趣点,将阅读材料按主题内容分类摆放。如“新书推荐”,将新投放的书集中摆放在一起。又如,“我爱看画报”,准备了《幼儿画报》《东方娃娃》等刊类画报。再如,“大迷宫”则准备了各种知识类书籍。这样,阅读区的形式得到了完善,阅读材料的内容也得到了合理分类,让幼儿在进入阅读区后,能够根据主题内容,更有目标地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区也实现了材料的有序、有效投放。

家园合作“1+1>2”模式

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在家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家庭中存在不利于阅读的环境或氛围,势必给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创设家庭阅读氛围。家庭的阅读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经常和幼儿一起读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和文字,帮助幼儿克服一些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另一方面,创设家庭阅读平台。在家庭里也为幼儿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区,提供专门的阅读材料,设置适宜的阅读氛围。家庭阅读区是幼儿阅读区的延伸,其良好环境的创设,既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又可以让幼儿在家校两边都受到良好的熏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也获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

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要仅仅围绕“幼儿发展”为中心开展,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幼儿阅读区榭环境创设的“1+1>2”模式,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实现教师与幼儿、读书与制书、读书与分享、形式与内容、学校与家长的联动,实现幼儿阅读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同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进一步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幼儿园英语区角环境创设初探


摘要:

近年来英语在幼儿园开展得轰轰烈烈,英语区角也作为一种深化,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出现,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创设了英语区,是否真正起到了加强英语的作用呢?在创设英语区角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区角活动的功能作用,才能有意义地创设出真正符合孩子特征的区角环境。

关键词:

英语区角、区角环境

一、幼儿园英语区角环境的现状分析

在开展了英语教学的幼儿园随处可见各种类型、风格的英文卡通形象(不仅限于区角),并配上丰富的英语单词,有的还以较大篇幅的英文主题创设来渲染幼儿园的英语气氛,让人强烈地感受——这里充满了英语,而在英语区角内,更是有不同版本的英文书籍、单词图片供幼儿阅读,让幼儿浸泡在英语中。可是一些创设者盲目地以展示英文为目标,以为有了大量的英文字母、单词便是英语环境创设,教师的精心制作只起到美化的作用,展示教师美工、英语方面有特长的作用于,而操作性低,失去区角的意义,让幼儿通过环境的教育来学习英语作用未得到发挥。

二、英语区角的功能作用

环境服务与教育,教育在环境中。英语区角的最终目的便是通过创设有趣的、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发挥其教育性、学习性的功能。

1、可作为正式教学的延伸并丰富教学活动,为正式教学服务。

通常我们的英语不能以几节课就让幼儿掌握了内容,而是在非正式的活动中继续渗透。区角便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教师可将课堂上的游戏请进区角中去,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材料,增添内容,加大难度。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旧知识,又习得了新内容。

2、有利于个体充分发展

课堂给予每个幼儿的空间、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区角很好地弥补了一点,给予每个幼儿练习、展示的机会,确保每位幼儿都得到发展,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轻松自主。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幼儿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教师即可给予具体个别的指导,又可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培优补差。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效率,规范幼儿行为

区角活动中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幼儿有更多的自由进行游戏。在自由游戏的同时,通过规则来提高幼儿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还避免在自由活动时无所事事,无聊乏味的情况。

三、英语区角环境创设要点:

1、环境不止美观实用,有趣味性

目前幼儿园英语区角设计是一个个体分割的局面,教师将各个单词配以图片一个一个放在墙上,显得零碎且不美观。幼儿每次认读一次单词或进行相关的对话便完成了“区角活动”练习。如果能将这一相关的单词图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增加一定的情景,就是一个有主题、有情节的区角,而不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区角。如publicplace中,便可将其中各个场所设计成一个迷宫,小朋友通过游戏到达各场所,练习英语听说,比将这一些场所画成图片,一个一个贴出再配以单词有趣得多。

2、创设英语角“区中区”

目前,我们的英语区角仅是投放了单词图片和英语书籍供幼儿阅读,游戏性,趣味性低。怎样使英语区角变得丰富多彩呢?

1)有效利用空间展开各个活动

有些幼儿园教室空间有限,英语区角小,教师可将墙面、地面结合利用。在一些墙上布置一些平面的、相对操作较易的游戏材料;而在地面上铺上垫子,投放立体材料或实物,一些相对操作较难的游戏材料。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故事插图,将故事的主要角色放在图旁,幼儿可选择角色,操作角色图片在大背景图中讲述,墙面为幼儿展示了一本美丽的故事书。而在设置商店、医院等游戏区时,幼儿可以玩各种实物,就需要在地面进行,才能方便操作。如果交换他们的位置,不仅浪费空间还会降低趣味性。

2)划分多个游戏小区

a)教师设置多个游戏情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区。如:教师展示厨房、洗手间、客厅等,幼儿根据意愿选择房间游戏,掌握不同类的知识。

b)同一目标的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平行水平活动区,丰富幼儿的游戏。如衣服这一单元可以有服装店,为娃娃穿衣,绘制时装等不同形式。

c)同一目标的内容创设不同水平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儿个体水平提升,教师在做到巩固、复习知识的同时又可达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的目的。如学习形状可分为“找出图中对应的情况一一巩固基本单词,找出不同颜色的形状一一加强对形状的认识,加强英语听说,图形组合一一发展想象力,英语句式听说练习”这几种水平。

3、操作材料的投放

1)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是开展好英语区角活动的前提。

目前,英语区角的材料仅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具直接搬到区角中放上一些读物,让幼儿共同学习和游戏,显得僧多粥少。教师可发动幼儿一起参与玩具的制作,收集废旧材料再加工、再利用等,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激励幼儿以更浓的兴趣参加活动。

2)材料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操作性。

区角中的材料应当围绕明确的目标进行投放,从而发挥起教育性的功能,有目的地发展幼儿英语水平。其次,材料都应是具体可操作的,才能让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一目标的操作材料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让幼儿百玩不厌,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有层次、有顺序地投放,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样化,循序渐进的促使幼儿能力的发展。

3)积极,及时地更换、丰富材料。

在幼儿游戏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想法,那么教师要及时地配以相应的知识内容材料,扩大幼儿知识面。而对于幼儿已经掌握得很好,失去了兴趣的材料应及时更换,以不断新鲜的材料吸引幼儿。

四、英语区角活动的指导

我们创设了好的区角环境,如何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和学习呢?同开展其它区角活动一样,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评价者。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去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的需要,观察材料是否合理,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在英语区角活动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以幼儿的自由游戏为主,切忌在游戏中盲目地纠正错误。区角中的游戏都是为发展英语听说而服务的,过分强调语音、句式,反复纠错必然会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自身的反复示范,提问帮助等指导幼儿游戏。另外,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的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利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分享游戏经验,深化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常瑞芳

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指导方法黄琼

以怎样的方式指导区角活动张春华

大班计算机教学活动:学习敲击“L”键


活动目标:

1、通过软件学习故事《小猫钓鱼》让幼儿认识字母“L”的大小写,并学习正确的敲击方法。

2、培养幼儿做事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良好习惯。

3、喜欢和电脑做游戏,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认识“L”键》教学软件一个。

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一套,人手一台电脑。

3、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4、字卡J-j、F-f、N-n、M-m、H-h、G-g、T-t、

R-r、D-d、U-u、I-i、K-k、L-l、各一个

并附各字母的形象字母卡。

5、大键盘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小猫怎样睡觉》

要求:①学生黑屏。

②幼儿安静找一强电脑面向老师坐舒服。

2、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结束。

玩法:教师份演一只小花猫,小朋友扮演偷吃东西的老鼠。当“小花猫”睡觉时“小老鼠”偷吃“东西字卡”等“猫”要捉“鼠”时,“鼠”能读对字卡“猫”就不能吃“老鼠”读不对全班帮助他。

幼儿园攀岩区的创设


幼儿园的西墙下有一片空地,我们一直琢磨着给孩子们设计一处玩的场地。考虑到现有的户外器械大部分重点锻炼孩子的下肢,所以我们决定因地制宜,创设户外攀岩区。攀岩运动不仅能够调动全身器官,促进四肢力量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勇敢、沉着、顽强、谨慎的心理素质和不惧困难的自信心。

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我们将西墙改建成直角梯形,上窄下宽,铺上厚重而结实的木板,形成与地面有60。倾斜的坡度,而不像成人攀岩墙那样垂直,更便于幼儿攀爬。在攀岩背景墙面上,我们固定上了材质、大小不同的各种岩点,如形状各异的木质岩点、打磨粗糙的卵石岩点、大小不一的废旧轮胎岩点、粗绳编结的网状岩点。另外,攀岩墙上还固定上了几条粗细适合于幼儿的攀绳。攀岩墙的上端搭起了圆形、拱形的塑料门洞。幼儿钻过门洞,可到达一个长长的平台,平台四周装有保护栏杆。孩子们可以在平台上玩耍,然后从平台两侧的滚桶式滑梯滑下来。

在攀岩墙下面,我们铺了厚厚的细沙,不仅可作沙池供幼儿玩耍,还可保护攀岩的幼儿,同时由于玩沙的运动量相对较小,可以作为过渡环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指导,我们在攀岩区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攀岩活动最初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孩子们了解了游戏规则后,分别选择不同的岩点自下而上开始攀爬。

有的幼儿选择轮胎岩点、网状岩点,由于比较容易抓牢和蹬踩,能很快到达顶点,钻过小门,到达平台,自滑梯而下。而有的幼儿则选择了较难的岩点,比如木质材料,由于岩点光滑,不太容易踩稳。还有的幼儿选择石头岩点,由于岩点面积小,甚至出现了踩空现象。以上两种现象虽然只是偶尔发生,但也出现过幼儿险些摔落下来的严重情况,造成幼儿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当然,总有少数幼儿生性胆小,对攀岩区的活动一直持观望态度。

攀岩区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幼儿有攀登兴趣,但动作还不是很协调,也缺少手脚配合进行攀爬的经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攀岩活动的开展,充分暴露了过去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偏重下肢训练,上肢锻炼不够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另一个丰要问题是攀岩活动时的幼儿安全。因为安全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还谈何活动的开展,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在查找与反思攀岩区的安全隐患时,发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在攀登活动中幼儿有摔落的可能,容易摔伤;攀登结束后从滑梯下来时,幼儿身体直接与水泥地面接触,容易磕伤。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保护性材料,比如手套、护腕、护膝、鞋套、安全帽、安全带等;并且定期翻动攀岩墙下面的细沙,使之保持松软状态;另外,在两侧滑梯的尽头,分别放上厚厚的海绵垫子。提供了保护性材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戏难度。孩子们减少了恐惧心理,即使生性胆小的幼儿也开始跃跃欲试了,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便于教师更好地就攀岩动作及技巧给幼儿示范与指导。

同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攀岩时注重个别指导,多鼓励攀岩困难的幼儿,多做示范动作,告诉幼儿:“攀岩时不要紧张和害怕,先要用双手握住头顶上方的两块岩点,然后用一只脚尖踩住低处的岩点,最后借助上肢的力量,带动整个身体向上移动,另一只脚顺势踩在较近的一块岩点上。”特别要让幼儿看清,攀岩时要手脚交替,稳步向上,这样才更安全。

攀岩区投放了保护性材料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敢于攀岩,乐意攀岩了,攀岩区由最初的分班级活动发展到向全园幼儿的开放。此时,教师则重在引导幼儿选择和尝试不同的岩点进行攀岩。比如,引导幼儿通过不同途径到达同一门洞,促使幼儿攀岩时改变行进路线,不光可以直行,还可以斜行,从而选择和尝试其他岩点。

经过一段时间,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认真指导下,幼儿的手脚渐渐地协调起来,攀岩的动作也有了极大的进步,随之孩子们的攀岩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却明显地看到在攀岩区,活动开始时幼儿很多,可是活动开始没多久,幼儿便寥寥无几,很多幼儿在攀岩区游戏一会儿后,便奔向其他的户外区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我们认为,攀岩区幼儿逐渐减少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幼儿的攀岩动作已经比较熟练,能够很快完成一次攀岩,单纯的攀岩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没有了难度,也就失去了挑战性,幼儿自然觉得“不好玩”。同时,攀岩活动内容单一,就是爬到顶再下来,周而复始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感到“玩腻了”。怎样才能让幼儿园的环境物尽其用,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在提高游戏难度和丰富游戏内容这两方面,我们先选择了改进后者,改变了攀岩区单一的体育活动功能,开始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创设角色游戏情境,整合了社会领域的目标。

比如,我们在门洞附近挂上小菜筐,给幼儿准备好各种蔬菜、水果模型,提供幼儿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卡通人物的面具、玩具手枪、望远镜、毛绒玩具等。这些材料很快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很多幼儿携手而来,让游戏多了合作和竞争。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根据攀登游戏的不同内容选择相应的玩具或材料,在攀爬中进行情景游戏,使攀岩活动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我们欣喜地看到,光顾攀岩区的幼儿渐渐多了起来。

由此,我们也充分意识到材料的重要性。孩子们攀岩时自主地进行比赛,启发我们投放一些竞赛性游戏材料,比如奖杯、彩旗、响铃、锣鼓等。教师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设计了攀岩比赛项目,规定优胜者可以得到奖杯、拔下彩旗或者按动响铃、敲响锣鼓等。这样,幼儿在攀登时有了一定的目标,自然有了动力,攀登欲望被进一步激发。

出于增加游戏难度的考虑,我们又投放了一些负重材料,比如沙袋、沙包、背包、背篓、书包、挂饰等。孩子们有的将沙袋绑在腿上,有的将背包挎在肩上,有的将挂饰挂在胸前。这些负重材料大大增加了攀岩游戏的难度,使游戏更富挑战性,从而让幼儿更加喜欢留在攀岩区了。

孩子们在攀岩区玩得很投入,并且乐此不疲,很多幼儿玩得气喘吁吁,额头上冒出汗珠来。考虑到幼儿园游戏活动动静结合的组织原则,我们充分利用攀岩墙下面的沙池,及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挖地道、垒长城等游戏。同时,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一些玩沙土的材料,自制了一些沙铲、花盆、漏斗、塑料花束等,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一些瓶瓶罐罐,用来装沙、倒沙。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气喘吁吁、额头上冒汗的幼儿暂时从攀岩墙下来,安静一会儿,玩些沙土游戏后,再继续攀岩。

攀岩区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由易而难,材料也不断地由简而繁,由少而多,渐渐丰富起来。我们不断吸取着以往的经验,让攀岩区充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身体素质、意志力、合作品质都得到了发展,老师们也渐渐成长起来,示范、指导、组织游戏的技能不断提高。

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以内蒙古某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为例


在现行幼儿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区角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区角环境创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我们通过在幼儿园一个半月的研究发现的区角环境创设现状及分析。

一、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的现状

(一)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时间

1.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开辟的时间久,利用和维护周期长

幼儿园活动室的区角环境是第一学期创设的,用时7天,半年后也没有重新创设。活动室图书角里摆放的图书只有一种,窗台上有几盆绿色植物,积木区有一种样式的积木。

2.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利用的时间少,利用率低

幼儿园各个活动室内区角不仅利用得少,而且使用频率极低。例如某班阅读区从未见幼儿去取书阅读,幼儿教师也不引导幼儿去阅读图书。

(二)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空间

活动室空间是指活动室的实际面积减去家具占地面积所剩下的空地面积。

1.活动室区角的空间密度小

我国1988年颁布的《城市托幼机构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每间供30名幼儿使用的活动室面积为90平方米,即每名幼儿占地3平方米(包括设备和材料的占地面积)。被观察幼儿园某小班有32名幼儿,活动室的实际面积为60平方米,每名幼儿则占地1.875平方米(包括活动材料和小床的占地面积),可见与1988年的规定相比,活动室的空间密度小。

2.活动室区角的创设简单,区角设置少

被观察幼儿园活动室的整体空间设置简单,活动区角的数量少,且创设简单,活动室创设的区角只有图书角、积木区。各个区角之间并排在一起,没有任何隔离物,布置简单,目的不明确。可供幼儿活动的区角较少,而且各区角活动材料少,且没有暂时性的活动区角。

3.活动室区角空间缺乏吸引力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较少,活动材料缺乏,且材料形状相同,颜色简单,缺乏美观、新颖性等特点,吸引不了幼儿的注意力。例如位于墙角的图书角,只放置一种图书,而且图书颜色暗黄,并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就没有发挥价值。积木区的积木只有一种,形状一样,且只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三)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的主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在进行区角环境创设过程中,该幼儿园各种区角活动材料都是教师自己准备好的,没有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布置。观察中发现该幼儿园并没有从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出发,各项活动程序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不允许幼儿主动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

(四)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材料投放

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在幼儿园活动室内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们所观察的幼儿园中,材料的投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例如,小班图书角里摆放的是《三字经》(带有拼音),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识字水平有限,而且不能拼读音节,对这类图书不感兴趣。二是材料数量少、种类少,例如,各个班级的游戏角都只摆放着一箱积木,种类单一,积木没有替换过新的样式,材料更换时间长。三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例如,积木没有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有些积木已经破损,却没有及时更新和修理。四是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所有材料都是幼儿园购买的。

二、幼儿园活动室区角环境的解决策略

(一)活动室区角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思想要明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区角环境创设过程中,要坚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施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结合幼儿园周围环境资源的特点、教育发展规律与幼儿实际需要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环境创设。

另外,区角环境创设还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注意色彩、空间、造型等要素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美感,而且更要注重幼儿自身的积极参与。

最后,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幼儿园及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大小,考虑幼儿的人数、年龄阶段、兴趣需要、不同发展水平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幼儿园的课程结构及主题活动,努力做到统筹规划。

(二)创设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活动室区角活动环境

在进行室内空间布局时,要根据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来设置活动区角,如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设置娃娃家等,让幼儿感到亲切,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大班幼儿由于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可以为他们设置科学区等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活动室各区角进行创设过程中,还应注意幼儿的身体特点,活动区中桌椅、柜子的高矮都应依据幼儿的身高配置,让幼儿感到舒适自如。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活动区角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行动时的安全。活动区还应是优美整洁、富有生机的地方,幼儿喜欢鲜艳的色彩,因此在对活动室进行空间布局时宜色调简洁明快,显得宽敞明亮,这种良好的活动室空间环境和氛围,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和情绪进入最佳状态。

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曾指出“积极鼓励胜于消极制裁”的原则。因此,幼儿园也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环境的营造,在活动室空间布局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交流,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区角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各个活动区中形成一种欢乐、融洽、友爱、互助的氛围,使幼儿在活动区中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开辟多种游戏区域,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

活动区角的种类能够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幼儿园活动室区角划分要丰富。例如,在美国的幼儿园中,每个班级都设有戏剧区、科学角、操作区、图书角、艺术角、积木角,有的还设有音乐角、泥塑角、木工角、烹饪区和劳动区等。我们也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区角和丰富的材料,并根据本园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间选择适宜的材料,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区角。例如,可以重视运动类活动区角的创设,可以在室内多设置一些运动类的活动区角,使幼儿有更多锻炼身体和培养个性品质的机会和时间。

在具体布局活动区角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设置几个班级间共享的活动区角,这样既可以节省室内空间,提高活动区利用率,又可以为幼儿创造与更多人交往的机会。

(四)活动室各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要适宜

1.材料的选择要围绕活动区的目标

投放活动材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媒介,幼儿园应首先制定出合理的教育目标,然后根据教育目标去选择材料,这样才能避免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2.材料投放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决定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另外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需要选择活动区材料。

3.材料要富有层次性

幼儿是在不断地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相同的内容要顾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材料的层次不同。例如,同为玩磁铁活动,小班幼儿进行“动物逛公园”活动:在小动物底座上插入回形针,置于有背景的桌面上,幼儿用小磁铁动动玩玩,看哪些小动物会走路;中班幼儿则可以玩“走迷宫”活动:小磁铁牵引着“自己” (塑封照片),沿所示路线走,避免掉入“路旁陷阱”;大班幼儿进行“取别针”活动:怎样用磁铁又快又多地将可乐瓶子里的回形针取出。

4.材料选择要遵循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安全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活动室空间布局的过程中也必须首先考虑安全性。在材料安全的前提下,依据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可以充分利用无污染的废旧材料,如挂历纸、各种包装纸、海报、纸盒、形状特别的塑料瓶等,还可以联系家长,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五)活动室各区角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相联系

环境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整合,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幼儿园各区角环境创设的内容要与幼儿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匹配。幼儿园各区角环境要根据一定的主题活动进行创设。例如,学习“水真有趣”主题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水盆、盛放水的塑料袋等,让幼儿在活动区角中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水,观察水的样子、颜色,倾听水的声音,体会水的用途等。学习“花儿真美丽”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家自带一种花放在植物区,让幼儿在认识花的过程中对植物区产生兴趣。

(六)给予幼儿区角活动必要的自由和指导,提高区角利用率

我们强调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但自由也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培养区角活动中良好的秩序感,可以保证更多幼儿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在进行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幼儿要学习必要的规则,例如东西从哪儿拿要放回哪儿去,取放教具要排队等。

另外,幼儿园在进行区角环境创设过程中,要给每个区角留出足够空间,保证幼儿的活动顺利进行。各区角投放的材料尽量丰富,例如积木区可以投放种类不同的积木,游戏角也尽量投放多种游戏材料。

总之,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区角环境及其创设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广大幼教工作者要在创设区角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设幼儿园活动区的思考


一、科学创设活动区教育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进区氛围

(一)拓展进区活动空间,设置丰富的活动区域

我园改造了午睡室,购置了活动床,把书包柜改为悬挂式,拓展了幼儿进区活动的空间。同时,巧妙地利用宽阔的走廊、午睡室与活动室之间的空间,按动静分开的原则,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了丰富多彩、功能性强、选择性强的自由活动区域,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建构区、音乐区等,为幼儿进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二)科学创设,共同装扮蕴涵教育要素的环境

我园要求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安排,使活动区环境的创设尽可能蕴涵丰富的教育要素。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既要考虑满足幼儿自由交谈的需要,使幼儿间能相互交流、合作,同时又要保证幼儿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按照动静分开的原则,我们把活动区分为安静区和活动区,在走廊或靠近门口的位置安排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区,如:音乐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同时,根据特殊要求对区域进行灵活调整,把语言区设置在有地板、较安静的角落,并提供软垫靠背,营造出安静轻松的氛围;把科学区设置在光线充足、能满足动植物生长需要的窗下;把美工区设置在近水源,方便幼儿清洗各种美术用具,并方便幼儿在洗手间和活动室、午睡室之间的空地展示作品。通过科学安排区域的空间位置,使各区域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并使幼儿在进区活动时得到更多的便利。另外,环境创设还要充分利用活动室的三维空间和区域展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幼儿的美术作品,让幼儿与环境真正互动起来。

二、精心收集、设计和投放活动区操作材料

在准备、选择和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合理的投放,以发挥材料的最大教育效益。

(一)收集低结构性的原始操作材料

1.充分利用自然物。

在自然环境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物,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把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进行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将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将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或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发展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2.巧用废旧物品。

巧用废旧物品,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创意,不仅能丰富活动区的内容,还能树立幼儿与家长的环保意识。如将教师和幼儿带来的洗发水瓶、化妆盒、饼干盒、奶粉罐等材料投放到建构区,让幼儿搭建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收集方便面碗、一次性饭盒、筷子、纸杯、塑料杯、旧挂历、纸巾筒等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在上面作画,别有一番趣味……

家长与幼儿共同动手制作,增强了亲子情感。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能收集到大量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品是低结构的操作材料,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创意,赋予材料更大的教育意义。

(二)精心设计高结构性的操作材料

1.精心设计高结构性操作材料的思路。

怎样发挥材料的教育效益,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我们对活动区材料进行精心设计,确定了高结构性操作材料的两条设计思路。

一是与教育活动的内容同步设计、制作和投放。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既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与所开设主题教学的活动目标紧密相连,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在幼儿园,活动目标是通过层层分解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进区活动是实现活动目标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园要求教师要在对本班幼儿的培养目标有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与各主题、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同步,有针对性地在活动区选择、设计和投放对幼儿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二是与幼儿的兴趣同步设计、制作和投放。我园要求教师抓住对幼儿发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新闻焦点和突发事件,生成进区操作材料。如:有一天,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吃早餐时,大班的小妍一边剥鸡蛋一边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蛋壳可有营养了,小鸡也是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呢,如果把小豆豆种进去,肯定会长得很好。”听了小妍的话,教师便与小朋友商量,把蛋壳当成花盆,在里面种上小豆豆,放在班上的科学区。几天后,当小朋友看到小苗苗从蛋壳里长出来时,都兴奋不已。

2.精心设计高结构性操作材料的原则。

一是操作材料多样化的原则。操作材料的多样化能确保幼儿探索过程的深入和持久。

二是操作材料层次性的原则。可提供成品、半成品或废旧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有利于幼儿的深入探究。

三是操作材料数量适宜性的原则。提供操作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为宜。材料太少,对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探索可能出现盲目性,不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种材料太多反而会影响探索过程,幼儿会跟风使用同种材料操作,探索的方法会受到限制。

环境和材料是活动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会获得经验和发展,幼儿园在开展活动区教育时,要关注环境和材料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环境和材料的教育效益。

创设情境体验区学科知识游戏化


在我们幼儿园创建幼儿海洋博物馆的过程中,幼儿提出了许多问题:“海星生活在哪里?”“海龟生活在哪里?”“鲨鱼生活在哪里?”“他们都住在一起吗?”这些问题都指向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活区域。于是,我们带着幼儿的问题.联系到自然博物馆的海洋生物专家,收到专家送给我们的一张专业的海洋生物分层图。

看到这张图,我们犯了难,这么专业而复杂的海洋生物知识会适合幼儿吗?我们该怎么呈现给幼儿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专门的教研活动,在反思、提问、讨论中,形成共同计划,并进一步进行实施和调整。

问题1学科知识对幼儿的发展有价值吗

当我们抛出这个问题后,老师们针对要不要把海洋生物分层图的知识传递给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部分老师认为,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海洋生物分层图太复杂、抽象,这么抽象的知识根本不适合幼儿,对于幼儿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

但是,其他老师却提出质疑:判断内容对幼儿发展是否有价值,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不是需要老师帮助幼儿解答?

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海洋生物分层图本身就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前期开展的活动中,幼儿非常关注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状态,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很多问题:“小螃蟹吃什么?”“鲨鱼怎么便便?”“海星怎么睡觉?”“乌龟住在哪里?”“他们会不会打架呢?”可见,幼儿对海洋生物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老师需要保护和发展幼儿的这种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海洋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

因此,判断专业学科知识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应该结合考虑我们所面对的活生生的幼儿的自身兴趣、需要,而不是一味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一概全来做判断。

问题2幼儿如何学习学科知识

在老师们普遍认可海洋分层图对本园幼儿的发展价值后,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究竟如何让幼儿学习海洋生物分层图?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老师提出,可以组织一系列的集体教育活动,让幼儿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状态。

但是,很多老师非常不赞同这种方式,认为海洋生物分层图虽然对幼儿发展有价值,但是这些知识对幼儿来说确实非常复杂,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没有直接联系,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并不能帮助幼儿有效提升经验,也不会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索性行为。

部分老师提出,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来自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等外在动作,以及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内在求知欲。例如,有的幼儿在看到海星模型的时候会摸一摸,然后问“海星怎么摸着扎扎的”;有的幼儿看到海洋标本的时候会惊喜地趴在玻璃瓶前,目不转睛地观察,也会问很多问题,比如“这些鱼是用什么泡着的”“这里面的鱼怎么不动啊”“这些鱼都死了吗”。只有幼儿真正看到、摸到,才会获得真实的体验,才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行为。

因此,学科知识尽量要转化为幼儿乐于参与、互动的趣味游戏。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的方式去学习海洋分层图,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可以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海洋生物的相关知识。

问题3如何使学科知识游戏化、操作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玩具是幼儿游戏的有效载体。究竟如何把专业的海洋分层图转化为幼儿可玩、可操作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海洋生物知识、获得经验,成为教师们研讨的新重点。

由于专家提供的海洋生物分层图有7层,很多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完整呈现这7层,因为很多海洋生物幼儿并没有见过,不熟悉,可以选择性呈现,先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海洋生物,并保留它们生活的区域,如海星生活的浅海层,海龟生活的海洋中层,鲨鱼生活的深海层。

还有的老师提出,海洋分层情境区需要有情境性和互动性,便于幼儿的操作。但是如何体现情境性和互动性呢?

一位老师建议,可以做成立体的三层,模拟成真实的海洋场景,每一层放上相应的海洋动物。

这时,又有老师提问:“那我们做好了这样的分层,幼儿只能看吗?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分层呢?”

经过讨论,老师们决定在情境体验区域设置问题,如“猜猜我在哪一层”。幼儿可以带着问题去操作和摆弄海洋生物,在操作和摆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海洋立体分层的结构以及海洋生物的习性。

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海洋情境体验区。在这个区域,幼儿可以通过看、摸、玩等多种方式,去体验海洋生物分层的立体结构,加深对海洋生物生活习性的认识,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更多的探究行为。

有的幼儿在体验了海洋情境区后,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鲨鱼能把乌龟吃掉吗?”“那鲨鱼能吃饱吗?”老师们鼓励幼儿回家去跟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看看海洋生物都吃什么,同时在班级中组织“谁能吃掉谁”的集体教育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在平衡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过程中,找到了开展幼儿园博物教育的核心经验——将博物知识变成幼儿可看、可玩的游戏内容。除了海洋分层图,老师们还把幼儿感兴趣的海星、水母等海洋生物的生存情境,转化成适合幼儿体验的游戏区。例如,在幼儿园的楼道,我们为幼儿做巨型海星,幼儿能看、能摸、能玩;同时还设计了沙滩寻宝游戏,幼儿可以用工具在沙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探索过程充满了惊喜。

总之,在幼儿园博物教育中,我们在尽量保持科学知识的严谨和准确的同时,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采取适合幼儿的游戏化、操作化方式,重视激发幼儿的持久兴趣和学习热情。

有关模式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举例


一、日常活动

例1按节奏做动作(小班)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田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简单的模式,比如,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拍肩,拍手、拍肩……。可以让幼儿集体连续做动作,也可以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动作,体会其中的规律。教师的引导语是:“你们看出我的动作有什么秘密吗?”“接下来该做什么动作了?”“我们还可以怎么来做有规律的动作呢?”

例2跳房子(中班)

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陈青/设计

活动准备:

泡沫垫子若干,塑料圈若干。

活动过程:

请幼儿用泡沫垫子和塑料圈来“造房子”,即按某种模式一个接着一个排列,比如,一个垫子、两个圈,一个垫子、两个圈……然后请幼儿设计与这个排列规律一致的跳房子动作,比如,单脚跳、双脚跳、双脚跳,单脚跳、双脚跳、双脚跳……

例3小朋友的模式(大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田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请几名幼儿站到小组前面,让他们或站或坐形成一个模式排列起来(如一个站、一个坐,一个站、一个坐……),请其他幼儿辨认这个模式。教师提问:“这个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呀?”“如果要增加两位小朋友,他们应该怎么排列呢?”接着,鼓励幼儿创造新的模式,重复进行活动。幼儿分成两组互换游戏,一组排列规律,一组观察并说出规律。可以按照性别(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发式(一个长头发的人两个短头发的人)、服装(长袖/短袖,纯色/花纹等)等外在特征区分排列,也可以尝试用动作来表示,比如,“面对面、背对背”“举起胳膊、放下胳膊”“踮起脚尖、蹲下”“张开手臂、把手放在身体两侧、把手背在身后”等。

二、区角活动

例1漂亮的圣诞礼物(小班)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朱虹/设计

活动准备:

自制立式平面圣诞树两棵,树身上设计有搁架。三组物品(黄色和红色小绒球,小型礼物盒和小拐杖,大蝴蝶结和小蝴蝶结)若干,贴有双面胶的长条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按照圣诞树搁架上已有的礼物组合排列模式提示,请幼儿在贴有双面胶的长条纸板上排列出相同的礼物组合模式,然后放到“圣诞树”的搁架上。

例2越来越长的毛毛虫(中班)

上海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闵晴华/设计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蓝色圆形塑料片各12片“毛毛虫”形状的模式卡槽若干(如图1)。

活动过程:

幼儿在看懂模式卡槽上“毛毛虫”身体颜色第一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排列“毛毛虫”的身体。教师的引导语是:“你发现这条毛毛虫身体颜色的规律了吗?”“你能按照这个规律继续排列,使毛毛虫越来越长吗?”

活动建议:

如果幼儿认知较复杂的毛毛虫颜色模式有困难,教师可先呈现简单一些的模式(如ABAB)供幼儿练习。在幼儿熟悉模式的基础上,可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一条与教师或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毛毛虫”。

小熊找家(大班)

上海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陈嵘/设计

活动准备:

瓶盖96个(红色的25个,蓝色的25个,紫色的26个,金色的20个);底板10×10的棋盘(棋格大小与瓶盖相适应,如图2);相同的骰子三个(每个骰子的六个面分别为紫色、蓝色、红色、紫色、蓝色、红色);白色、黄色小木棒各30根;小熊玩偶2个、木制小房子2间,如图3);备用的红色、紫色、蓝色瓶盖各6个。

活动过程:

游戏前,两名幼儿把96个瓶盖一一放在棋盘上,尽量将不同颜色的瓶盖分开摆放;在棋盘两条对角线格子里分别放上2只小熊玩偶和两间木制小房子,小熊处为出发点,可在其邻近的三个格子里分别放上三种颜色的瓶盖各一个,以便满足任何模式创造的需要。

该游戏可两人合作玩。一名幼儿先投掷三个相同的骰子以决定小熊回家的路按什么规律走。例如,三个骰子投出的是红、蓝、紫三种颜色的面,那么小熊回家经过的瓶盖颜色必须遵循“红蓝紫、红蓝紫、红蓝紫”的规律。接着,两名幼儿各选一种颜色的小棒开始接力走小熊回家的路(如图4)。例如,幼儿甲持白色小棒从小熊处开始,把白色小棒架在红色瓶盖和蓝色瓶盖之间,幼儿乙将黄色小棒接在白色小棒的后面,架在蓝色瓶盖和紫色瓶盖之间,幼儿甲继续把白色小棒架在紫色瓶盖和红色瓶盖之间……一直连到小熊的家。在这个过程中,金色瓶盖是“百搭瓶盖”,幼儿走到金色瓶盖处时,可以依据模式的需要在备用瓶盖中选取所需要的颜色瓶盖,盖在金色瓶盖上面让其“变色”,以保证小路(模式)的延续。一轮游戏结束后,可以再掷骰子,以新的模式为另外一只小熊寻找回家的路。

幼儿为本:谈大班美术区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在游戏化的表现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欣赏、感受、表现、创造,慢慢走向艺术化。美术区是集欣赏、玩色、构图、制作为一体,通过幼儿与美术材料的交互作用,采用撕、贴、剪、画、做等操作方式,以游戏的手段满足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创设大班美术区时,怎样为幼儿创设多元化的环境,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和内容?怎样能即时观察了解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并适时支持引导幼儿的能力发展呢?

一、引——多元化环境引发幼儿创造美的欲望

(一)多元设置空间布局

创作是美术区的一大特色,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是美术区环境创设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选择在活动室光线明亮且避开音乐区的一角设置美术区,利用小储物柜围合成半开放的空间。为了创设多功能的美术区,我们把美术区分割成“装饰角”、“绘画角”、“手工角”、“合作角”四个主题区,用月牙形桌椅、半圆形桌椅、方形桌椅、椭圆形桌椅进行分区,满足幼儿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主题区的意愿,教师根据各区参与的人数灵活调整空间,这样幼儿在自己喜欢的主题区里充分探索,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分类有序摆放材料

美术区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较多,为了让大班幼儿学会有序地整理操作工具和材料,我们收集各种大箱子和小盒子,把它们作为分类收纳盒,对材料进行分类。大箱子是“百宝箱”放各类操作材料:“瓶子百宝箱”、“盒子百宝箱”、“旧图书百宝箱”、“彩纸百宝箱”、“毛线彩线百宝箱”等等;小盒子是“工具箱”放工具材料:蜡笔盒、记号笔盒、毛笔盒、彩色铅笔盒、双面胶盒等,并在每个箱子和盒子上,贴上醒目的幼儿自制标签,然后摆放到储物柜中。这样,前来活动的幼儿对材料的摆放一目了然,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就到对应的盒子中寻找,不会造成与其他主题区相干扰、不同类型材料相混淆的现象,更让幼儿懂得用了物品要归还,培养了幼儿有序摆放的习惯。

(三)着力挖掘墙面功能

小小墙面具有展示交流的功能。我们把墙面分划出“智慧树(装饰角)”、“美时美刻(绘画角)”、“巧手慧心(手工角)”、“新品展(合作角)”等板块,把幼儿在美工区里完成的作品按主题展示在墙面上,让大家欣赏交流。在展示中,我们引导幼儿参与到墙面布置中,共同讨论内容及布局。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增强了自信心,强化了参与意识,体验到自豪感和满足感,更积极主动地来美工区参加活动了。

二、投——多样化材料的投放推动幼儿创造美的灵感

(一)多类别的欣赏材料美化幼儿心灵

美的感受可以多样化获得。除了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之外,我们还为幼儿投放欣赏美的材料,创设欣赏美的氛围。装饰角中投放《创意小制作》《金点子》等小制作的书,让有创意的作品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绘画角中有意识地选择儿童画、水彩画、油画、版画、水墨画等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幼儿在欣赏中丰富对美的感受;挑选幼儿喜欢的民间工艺品放置在手工区中,让幼儿在把玩中欣赏;投放《中国剪纸》《泥偶欣赏》等书籍来打开幼儿手工制作的视野,拓宽幼儿思维。在内容上,我们提供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内容,如《美丽的城市》摄影作品、《我们的校园》照片书等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让幼儿体会到画面美、意境美、造型美,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美,体验美术表达的丰富性。

(二)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材料

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操作,幼儿是在摆弄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的,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刺激着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根据大班不同的主题、季节、节日投放相应的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改变以往教师主导投放,幼儿被动操作的状态,变成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他们所需的材料,丰富美术区的内涵。如:大班主题活动“认识我自己”中,师幼通过讨论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材料:镜子、小时候的旧衣服、人物模型……在幼儿操作时我们观察幼儿运用材料的表现:绘画角里幼儿用镜子来照自己进行自画像;手工角幼儿把小衣服重新裁剪成娃娃的衣裙;装饰角里幼儿在人物模型上用各色彩纸装饰五官,摆出不同的造型。又如:万圣节是大班幼儿喜欢的节日,幼儿分组讨论决定要把教室装扮一下,我们带领幼儿到材料库中选取他们所需的材料:幼儿用彩色即时贴剪出眼睛鼻子牙齿等造型贴在门上创意出“表情丰富的门”;用马克笔在纸盘上创作出“小鬼当家”;废旧纸盒、毛毛棒、彩色卡纸在幼儿手中组合成怪物纸盒……热热闹闹,欢乐无限。在举家欢庆的春节活动中,剪窗花、做灯笼是传统活动,因此,大红纸是必不可少的材料,除此以外,投放到位的辅助材料让小改变成了幼儿的大创意:同样是大红纸,和吸管结合变身成立体的红灯笼;缤纷彩布装饰上彩球制作“年年有余”;普通纸盘上撒上棉花组合成雪花;金丝线和吸管,变成绚烂烟花……展示台上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三)区角互动丰富幼儿的美术表达

随着美术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创作的作品越来越丰富,这时,我们增加了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幼儿绘画的树、用牙膏盒制作的房子是建构区进行建构时的可用材料;表演区中需要的手环、头饰可以到美工区里来寻找材料制作;幼儿折纸的千纸鹤、小兔子是小商店里收购的畅销物品;创意合作画“重阳节里话重阳”布置在语言区,就是一幅幅连环讲述画……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使美术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享走向共享,使幼儿的作品更深入地表达与运用,使美术区的功能更多样化,幼儿创作的天地更广泛。

三、察——多形式观察记录幼儿创造美的活动

幼儿在美术区中的能力发展与活动状态都离不开教师的观察。如何在观察中了解幼儿,发现问题,如何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如何找到相对应的对策,这些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为了有效观察,我们可以用这样几种方式记录: 叙事式观察记录:以白描的手段记录故事的形式,记录幼儿在美工区里的行为,包括背景、动机、结果、反馈。这种记录方式详细记录幼儿的行为,能客观地反应幼儿当时的情景,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表格式观察记录:以表格式记录跟踪个别幼儿的行为表现。表格的呈现方式根据需要设计,如“观察时间”“观察主题”“幼儿表现”“观察反馈”,根据幼儿的个性表现或者是预设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记录。这样的观察具有连续性、个别性,能让我们看到幼儿的发展状态,寻找到幼儿的闪光点。

照片式观察记录:捕捉幼儿的精彩时刻,在照片旁加以说明或旁白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见解。

作品式观察记录:这是美工区里效果最明了的记录方式。用文字将幼儿创作作品时的所思所想口述记录,凸显幼儿的个性。

实录式观察记录:用摄像机全面、客观地记录幼儿游戏的整体状况,真实、直观、方面、信息全面。

这五种观察记录的方式各有优点与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情况,现场的情景进行适宜的选择。如:叙事式记录与照片式记录结合使用,用照片拍摄下幼儿个体活动时的片段,互补缺陷,相得益彰。在拍摄录像时,教师以旁白的形式为幼儿的表现加以叙事式说明,更能在活动过后分析研究幼儿的行为。

在“小小印刷工”装饰角中,我是这样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第一阶段:拿来主义印刷工

叙事式观察孩子们找来各种能拓印的材料:切开的菜椒、有好看花纹的贝壳、各种形状的积木,还有塑料瓶的瓶底,他们在这些材料上刷上好看的颜色,拓印在白纸上。

第二阶段:加加减减印刷工

叙事式观察孩子们已不满足于用现成的材料,他们找来粗细不一的绳子、串珠项链、纽扣串绕在积木上,再次拓印。由于材料的加加减减,孩子们不知道拓印出来是怎样的效果,因此,每一次拓印都带给他们惊喜和惊奇。

第三阶段:自我创新印刷工

表格式记录孩子们表示希望能自己动手进行拓印。

我们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尝试,在观察中了解不同幼儿的表现,更深入地进行指导。

四、导——多渠道指导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区域内容、材料投放、教师四个因素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需求,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怎样才是有效的指导呢?

(一)点拨发问间接指导

1.以材料为媒介间接指导:幼儿用树叶开展活动时,教师发现幼儿对拓印树叶的操作不感兴趣了,便及时投放瓜子壳、花生壳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材料与树叶组合造型拼贴、添画和创设情节,引发幼儿新的兴趣。

2.以问题为媒介间接指导:当幼儿出现兴趣疲软时,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或者任务型提问点拨幼儿,激发幼儿挑战新内容的兴趣,引发幼儿继续创作。如:在大班“豆豆贴画”时,启发幼儿:“蝴蝶的触角能不能用其他豆子?”“试试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会不会更漂亮?”“小狗的尾巴换个方向是什么效果?”一个个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善于观察适时介入

教师的观察指导是用教育的眼光来关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指导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的需要和表现,学会等待,适时干预。如:活动的空间是否合适,幼儿的美术能力有否发展,新内容的增设该丰富哪些经验,幼儿如何使用新投放的材料……在美术区中,教师要给与幼儿不被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只有当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他的行为受到阻碍、产生停顿,探索兴趣即将消失,同伴间矛盾激化等情况时,教师才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指导。

(三)巧用评价获得发展

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与学习。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判断、鉴赏及评价能力,因此,利用展示台为幼儿创设评价的情境,进行评价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以展示台为媒介,让幼儿把操作成果展示在同伴面前,他要向同伴积极地讲解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演示,也要认真地听同伴对作品的评价。同样,当同伴介绍时,幼儿也要对同伴的作品做出回应。在相互观赏介绍中,激发幼儿的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美术的鉴赏力、语言表达力也都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进步。展示台上的作品还隐藏着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教师根据幼儿作品的呈现进行有意识地调整材料,让幼儿有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另外,作品外用评价也能让幼儿享受到创作的乐趣,运用到表演区中的“项链”“花冠”、超市游戏中的花束、建构区中的汽车、房子等作品都能发挥评价的功能,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伴欣赏、使用、赞扬,更激起了追求美的动力。

在创设大班美术区及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无论是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还是教师的观察指导,都必须以幼儿为本,以发展幼儿感受美的视野,培养幼儿欣赏美的兴趣,拓展幼儿表现美的经验,提升幼儿创造美的能力为宗旨,这样以创造为乐的美术区才能让幼儿真心地喜欢。

大班计算机教学活动:学习敲击“L”键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软件学习故事《小猫钓鱼》让幼儿认识字母“L”的大小写,并学习正确的敲击方法。

2、培养幼儿做事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良好习惯。

3、喜欢和电脑做游戏,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认识“L”键》教学软件一个。

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一套,人手一台电脑。

3、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4、字卡J-j、F-f、N-n、M-m、H-h、G-g、T-t、

R-r、D-d、U-u、I-i、K-k、L-l、各一个

并附各字母的形象字母卡。

5、大键盘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小猫怎样睡觉》

要求:①学生黑屏。

②幼儿安静找一强电脑面向老师坐舒服。

2、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结束。

玩法:教师份演一只小花猫,小朋友扮演偷吃东西的老鼠。当“小花猫”睡觉时“小老鼠”偷吃“东西字卡”等“猫”要捉“鼠”时,“鼠”能读对字卡“猫”就不能吃“老鼠”读不对全班帮助他。

幼儿园游戏《阅读区环境创设的“l+l>2”模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d,t,l》教学设计 《d,t,l》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创设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
    2021-07-28 阅读全文
  • 表现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一般来说,幼儿园可根据空间大小或课程需要将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区角。有时这些区角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供多个班级...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学会d t n l》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认识“大、米、土、地...
    2021-12-2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英语区角环境创设初探 摘要: 近年来英语在幼儿园开展得轰轰烈烈,英语区角也作为一种深化,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出现,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创设了英语区,是否真正起到了加强英语的作用呢?在创设英语区角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区角活动的功...
    2019-12-16 阅读全文

《d,t,l》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

2019-12-13 阅读全文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

2021-07-28 阅读全文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一般来说,幼儿园可根据空间大小或课程需要将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区角。有时这些区角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供多个班级...

2019-12-16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初步学会朗读音节句,懂得词语连读,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认识“大、米、土、地...

2021-12-26 阅读全文

摘要: 近年来英语在幼儿园开展得轰轰烈烈,英语区角也作为一种深化,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出现,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创设了英语区,是否真正起到了加强英语的作用呢?在创设英语区角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区角活动的功...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