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携手,开展幼儿博物教育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家园活动方案。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园携手,开展幼儿博物教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博物馆是珍藏人类文明和记忆的圣地,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感受历史文明的重要场所。通过博物教育的开展,幼儿在观察自然、探索世界、归纳分类、收藏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启蒙,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以及认知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缺失的当下,为幼儿埋下一颗文明的种子,为今后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世界文明奠定了基础。

我园在开展博物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博物意识、博雅情趣、博爱情怀。

博物意识是指幼儿在不断感受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交流与分享等方式,进行多种探究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收藏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人。

博雅情趣是指在与大自然、社会生活不断接触的过程中,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培养幼儿主动收藏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博爱情怀是指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的事物,感知自然与入的关系,从而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幼儿博物教育具有实物性、真实性、体验性等特点,如何把博物馆教育作为教育资源,如何使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是我们在开展博物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思考点。家庭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支持者,家长对博物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幼儿博物教育的开展。

家庭博物教育四部曲

在开展博物教育之前,园里多数家长并没有关注和了解过幼儿博物教育,家长的博物教育意识比较淡漠。在一次走进社区的“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和家长均表示,从未听说和关注过“世界博物馆日”,家长并不清楚博物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何价值。有的家长认为博物馆是给成人或者更大一点的孩子准备的,不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孩子根本看不懂;也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去博物馆主要是去瞎玩,参观期间会给幼儿带着各种吃的、喝的、玩的,参观过程也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还有的家长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理解比较狭隘,虽然平时会带幼儿去博物馆参观,但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博物馆中学到很多知识;还有部分家长虽然认为博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但自身对博物教育不了解,也不熟悉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对于如何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参观,需要专业的引导和支持。在面向家庭开展博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1开展博物教育专题讲座和学习

为了加深家长对博物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会定期邀请博物馆专家、幼儿教育专家开展关于博物教育的专题讲座。通过专题学习,引领家长认识和熟悉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了解博物馆参观的文明礼仪与规范要求。

2推荐适合幼儿的博物馆

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适合幼儿去参观,我们会帮助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幼儿参观的博物馆。一般来说,自然类、科技类、各种交通类的博物馆更符合幼儿的兴趣,更适合幼儿参观学习。例如自然博物馆、铁道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坦克博物馆等都深受幼儿喜爱。

3进行博物馆参观的先期导引

在开展博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家长进行先期引导,让家长在感受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博物馆魅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带领幼儿参观学习。

(1)尊重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博物馆。家长在选择博物馆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幼儿的兴趣。例如,有的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对汽车很感兴趣,那么可以选择带幼儿去参观汽车博物馆;如果发现某一时期幼儿对恐龙感兴趣,可以带他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化石和仿真恐龙。

(2)做好参观前的计划与准备。在参观之前,可以与幼儿共同做好计划,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例如,去自然博物馆参观恐龙之前,幼儿最好前期看过恐龙的图书,对不同恐龙的外形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实际参观中才会获得更深刻的直观体验。参观前要与幼儿达成注意安全、文明参观、礼貌待人等共识,尽量做到文明参观,切莫把博物馆当游乐场。可以准备相应的参观地图和图标,在参观过的位置上用图标标记;还可以为幼儿准备笔和纸,休息间隙幼儿可以把自己的参观内容画出来。

(3)合理安排参观路线与参观时间。由于幼儿年纪较小,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参观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有些场馆可以多次参观,只是每次参观的重点不同。

(5)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在参观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静心观察感兴趣的植物、动物、汽车等的特点、特性、规律和结构,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开阔视野。同时也要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不同事物的美,学会欣赏美和发现美。

(6)参观后的回顾与分享。在参观过程中,家长可以留存视频和照片,或者买一些小纪念品。参观结束后,家长通过提问和谈话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回顾参观过程,分享参观的体验。回顾是博物教育活动中的最后一环,既是幼儿对博物教育活动体验的总结,也是将体验转化为学习,并带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方法。在回顾过程中,要将参观体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不仅要唤起幼儿情感方面的思考,还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去思考和发现。

4体验生活中的收藏与博物教育

博物教育不只局限在博物馆中,而要把“博物馆”的外延从固定的场馆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里,让幼儿感受到记录、收藏、爱护无处不在,感知生命的多姿多彩、世界的博大,更让幼儿体会到“从有限到无限”的博物精神。

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小收藏家”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特殊的物品,制作专门的收藏标签,让幼儿学会收藏和记录。在家庭中,我们鼓励家长带领幼儿收藏落叶、花、蝴蝶等,并与幼儿一起做成标本,供幼儿去探究和观察。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物品分类、排序、整理。带幼儿多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培养幼儿的博物情怀。

经过多种形式的博物教育活动,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意识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在幼儿阶段开展博物教育,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博物馆不同于公园等游乐场所可以单纯地玩乐,博物馆通常是以一定的展览主题为背景,通过让幼儿参观和接触展品,加深其对某一领域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各种活动,家长也同样了解了参观博物馆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以及文明参观,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在参观实践中也会更加注重自身的举止规范和言传身教。

其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观,家长会主动去多了解博物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也会在参观学习前做多方面的准备。

在生活中,家长也会注重幼儿博物意识的培养,给幼儿尝试设计自己的空间,将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描述、分类能力。

在博物教育实践中,我们一直与幼儿同行、与家长携手,一起在快乐的博物探索旅途中,体会发现的满足与学习的快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指导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玩的区域游戏。游戏中,幼儿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多操作,少交往;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再现出来;由于交往经验有限,不能在游戏中再现生活中的细节。针对小班初期、中期和末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娃娃家有意识地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初期:娃娃家的客人

为幼儿提供对主题有暗示作用的材料

提供的材料有门铃、猫眼、门上张贴的主题交往画面等,幼儿可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开展游戏。客人进门前要按门铃,让主人听到;主人开门前要看猫眼,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可以模仿画面学习交往动作和行为。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情境,与幼儿共同游戏

游戏时,教师边按门铃边说:“我是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目的是暗示“妈妈”来开门,小孩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进门后,教师提出话题:“听说你们家搬新家了,我来你家看看。”目的是请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绍房间,告诉客人各房间的功用,让幼儿带着参观。客人站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再一次提出话题:“哎呀,我有些累了,说了半天都渴了。”目的是引导幼儿礼貌待客。最后,教师看看表准备离开,提问:“时间不早了,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目的是暗示幼儿用语言主动交往、送客。

因人施教,促进不同幼儿口语的发展

对主动交往的幼儿,教师提出更多话题,给予更多交往机会。可以提问:听说你家搬新家了,谁来带我看看你家都有哪些房间?这是谁的房间?干什么用的?

对能够应答的幼儿,教师要根据提出的每个问题,认真倾听幼儿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相关肯定或回应。如,你把桌子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客厅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地方?你家设计得真好!你说得更好!

对不愿交往和应答的幼儿,教师可采取的做法是请其他幼儿帮助,教师主动引发谈话,给予表扬和肯定。

小班中期:愉快的生日聚会 发动幼儿参与材料收集;给他们提供展现已有生活经验的机会

幼儿运用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自发地开展给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活动。他们收集了各种餐具、装扮物,以及过生日用的生日盘、刀、叉子、蜡烛和蛋糕盒等材料,还在餐桌上摆放了各种水果和糕点,给娃娃唱生日歌,喂娃娃吃蛋糕。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完成了给娃娃过生日的主题游戏。

引导幼儿参与娃娃家环境的布置,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娃娃家创设“过生日”主题墙,幼儿可以把自己过生日时的照片带到娃娃家,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在游戏中谈论、讲述,回忆家人给自己过生日时的经验。幼儿和家长也可以在家共同装饰礼物盒、贺卡,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娃娃家供幼儿游戏,并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件礼物,你会拿着礼物对小寿星说些什么。也可以请幼儿带一些自己会讲的和过生日有关的故事书,讲给娃娃或同伴听,丰富幼儿关于过生日的生活、游戏、经验。

以过生日为主题,开展主题游戏,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以娃娃的身份告诉幼儿:“今天娃娃过3岁生日,她请了好多小客人一起来庆祝,在娃娃家搞一个生日聚会。欢迎朋友们一起来参加!”孩子们听到提议后非常兴奋。教师提问:“你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吗?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目的是引导幼儿回忆、交流去做客的礼貌用语和适宜行为。当客人进门时教师提问:“到别人家参加生日聚会应该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祝福语。在进餐和分蛋糕时教师提问:“蛋糕应该怎样分,谁来分呢?”目的是引导幼儿知道,蛋糕、食物应由主人来分,主人要请客人吃饱、吃好。在游戏时教师假装接电话的样子说:“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时间不早了要叫孩子回家呀!好的,他们一会儿就回。”暗示幼儿,客人们该离开了,聚会要结束了。当孩子们纷纷准备离开娃娃家时,教师以娃娃的口吻说:“家里这么乱,谁来帮我收拾呀?”暗示幼儿在离开主人家时,要帮助主人收拾好玩具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小班末期:边玩边说快乐多

激发兴趣,感受语言交往中的快乐

为了激发幼儿相互交往的兴趣,教师模拟家庭环境,在娃娃家创设了“娃娃游戏室”,幼儿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娃娃游戏室”。在“游戏室”,幼儿可以教娃娃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名称、玩法、喜欢的原因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幼儿围绕玩具进行交谈,可以提问:“你们家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的?是谁买的?怎么玩?你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幼儿讲述。当幼儿有表达上的困难时,教师可以用问题丰富幼儿的讲述内容,也可以及时为幼儿丰富词汇,引导幼儿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娃娃游戏室”玩具的喜爱。

创设情境,主动运用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往行为较少,教师可通过提示,创造机会,让幼儿尝试进行区域间的互动游戏,引导小班幼儿运用语言主动交往。如,教师可通过设置送票的情节,引导娃娃家幼儿了解娃娃家是可以与表演区进行互动游戏的,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强化角色,再现生活,引发经验的迁移

对于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幼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的方法。教师提问:“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并请幼儿自由抱娃娃,相互交流体会。教师可以小结重点:“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屁股。”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给娃娃喂饭的方法。教师可以启发提问:“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喂饭的?”“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撒在身上,要怎么做?”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中,习得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对于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长时间的幼儿,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请幼儿自己进行角色分配。可以请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哥哥、姐姐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增强幼儿角色意识的同时,学习分工合作,增进角色间的相互交流。

对于不会表达、交往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怎么说?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爸爸出门,妈妈和宝宝会对他说什么?妈妈做饭时,会对爸爸和宝宝说什么?你平时在家会和爸爸妈妈聊什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分享一些交往技能。

家园合作共建自然角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角与幼儿园墙面、区域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幼儿园整体环境的“点晴之笔”。此外,自然角的管理活动也逐渐成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和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自然角。

生成自然角创意

自然角的创意最先是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由家长提出来的,于是,教师因势利导,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力求在自然角的设立、维护、开发等过程中形成家园合力,使自然角焕发生机。

教师先对自然角种植的内容提出了设想,如自然角内可以种植青菜、芹菜、白萝卜、土豆等,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装饰。教师的设想很快引起了家长的共鸣。有的家长表示可以将土豆设计成“樱桃小丸子”和“花轮同学”的造型;有的家长提议和幼儿一起将饮料瓶剪成“兔子耳朵”,里面种上仙客来,吊在自然角的花架上;有的家长建议可以将蕨类植物和肉茎类植物放在一个外形好看的盆里,里面再放点小饰品,制成一个个小型的盆景。

教师和家长共同生成的自然角创意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齐心建立自然角

经过前期家长会的讨论,自然角的建立工作很快就启动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纷纷带来了自己喜爱的植物,土豆、青菜、萝卜、生姜、葱、蒜等。幼儿还饶有兴趣地就地取材,用娃娃家的小锅子、小勺子为自己心爱的植物翻土、浇水。

此外,教师在班级论坛里发起讨论:除了用泥土种植植物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呢?家长积极参与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得出在没有泥土的情况下,雨花石、白沙、黄沙、碎石、弹珠、彩色亚克力石、稻壳、棉花、餐巾纸、水等都可以用于植物栽培。于是,家长和幼儿带来了各类种植材料,自然角的材料更加丰富了,幼儿学习植物种植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幼儿发现要定期给植物浇水,植物才能长得更好,然而随着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教师提供的一套形状不一的铁制水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于是,在家长的协助下,幼儿带来了小水桶、可调节出水量的喷水壶、自制的饮料瓶洒水器等。此外,为了方便幼儿管理自然角,家长还为幼儿准备了抹布、小扫帚和小簸箕,以及园艺小铁铲和小抓篱。就这样,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自然角的植物和材料迅速充实起来。

幼儿还时常主动给自然角带来一些植物:有的带来了仙客来、小向日葵和太阳花等花卉,有的带来了可以长“头发”的草头娃娃、会发芽的小麦等。在幼儿和家长的齐心努力下,自然角逐步建立起来,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共同管理自然角

教师事先帮助每位幼儿装订了一本空白的记录本,让他们带回家进行装饰,家长不仅能够与幼儿一同装饰记录本,体验与幼儿一同创造的乐趣,还可以了解幼儿学习植物观察记录的进展。教师将幼儿装饰好的记录本分成五组,放入挂在墙上的小口袋里,这样不仅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组名以及记录本封面的特征找出记录本,还为家长翻阅和了解幼儿的观察记录、参与自然角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自然角刚建立不久的一天,阳阳妈妈在翻阅阳阳的观察记录本时发现他画的花是扁扁的。她问阳阳:“为什么你画的花是扁扁的,不是圆圆的呢?刀阳阳说:“它们枯萎了。”阳阳妈妈说:“不对呀,这盆太阳花才送来两天,正是开得最好的时侯,怎么会枯萎呢?”

于是,阳阳和妈妈一起到自然角去看,发现太阳花果然是蔫蔫的,阳阳妈妈查看了叶子和泥土,一下子明白了太阳花枯萎的原因。她先问阳阳:“你这两天给太阳花浇水了吗?”阳阳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忘记了。”只见阳阳妈妈耐心地对阳阳说:“小朋友要喝水,植物宝宝也要喝水。这么热的天,你两天都没有给植物宝宝喝水,植物宝宝当然要枯萎啦!”说完,就带着阳阳一起给太阳花浇水。

在阳阳和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几天后,阳阳的太阳花又恢复了活力。

中班幼儿主要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他们记录的内容很简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观察结果的理解。例如有的幼儿画好土豆后会在上面画上小点点,表示土豆表面的坑坑洼洼:用一半绿、一半白画出大白菜叶子的样子,真实地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的样子。如果成人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头头是道地告诉大家观察时的情况,幼儿画面上的各种有趣的符号也会让成人惊叹于他们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建议家长经常关心幼儿的植物观察记录,围绕自然角的管理情况与幼儿进行交流,通过问一问、听一听、夸一夸,关注幼儿的种植、观察和记录活动,从而更好地参与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工作。

共谋自然角新发展

每当幼儿带来一种新植物,教师都会请他们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性,这些都与家长的参与息息相关。从自然角建立开始,家长就常常在家中教授幼儿各种有关植物的知识,帮助幼儿认识了很多新植物,为自然角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面对自然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家长也总能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为自然角的发展出谋划策。

幼儿发现有些植物出现了发臭、腐烂的现象,于是,教师借此机会发动幼案。通过查阅网络、报纸和书籍,家长与幼儿发现了很多答案:他们发现原来有的植物不适合浇太多的水,如生姜适合种在干燥的沙子里,不需要浇太多水;萝卜、青菜一直泡在水里容易烂。虽然幼儿知道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但是自然角有这么多植物,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不同呢?

有的家长建议将自然角的植物分类打出表格,在不需要浇许多水的植物的表格里画上“×”。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标志贴纸,在幼儿离园时,家长可以协助幼儿贴上相应的标志,如贴上一个“水滴”表示隔一天浇一次水,两个“水滴”表示天天浇水,“×”表示一周浇一次水等。形象有趣的标志方便了幼儿理解和区分植物浇水的规律,也方便了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管理和维护自然角,为自然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芹菜根、萝卜芽、青菜过了生长的旺盛期,自然角急需“推陈出新”。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构建“迷你小花园”的建议。在教师的倡导下,家长积极出谋划策,有的提供了各类大小不一的塑料整理箱,有的送来了花纹石头、玻璃弹珠,有的搬来了园艺装饰品、小工具,还有的带来了电钻帮助我们进行加工制作。自然角中建起了一个个“迷你小花园”,幼儿可以在自己中意的“小花园”里自由摆弄。

有的家长建议,自然角除了有植物之外,是否可以安置动物和其他观赏类物品。教师将这一想法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不久,家长就送来了各种新奇的装饰品,如用透明塑料瓶收集的各式海螺,可以放在花盆里的假山、石头,以及可以随意插在泥土里的假花等,幼儿对这些物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自然角的喜爱日益增加。

夏天,幼儿园开展了玩水活动,家长对自然角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与教师讨论后带来了一些适合水养的动物,如乌龟、小金鱼、泥鳅等,没有臭味又方便管理。自然角在家长的精心设计下变得更加生动,幼儿也更加愿意在自然角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的学习经验也更加丰富了。

在自然角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家长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师不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的内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学会了使用小工具、观察记录等,更加热爱自然,并且懂得如何关心和爱护动植物。

在自然角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推出“有趣的爬藤植物”“小型暖棚种植”等新的发展项目,并继续加大家园合作力度,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幼儿游戏开展的两个误区


游戏是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这是经过多项长期研究得到的共识。然而,在游戏活动中,怎样的设计和指导才是恰当的、如何有效地开展游戏,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实践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矛盾经常使得他们不知所措。[1]本文通过分析游戏的本质和幼儿游戏的特点,指出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时存在的两个误区,并提出改进建议。

误区一:自主性游戏不自主

具体表现:幼儿在游戏中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自主性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活动,然而在很多幼儿园,幼儿对自主性游戏的主题、材料、玩伴和场地等的选择权十分有限。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教师预设的痕迹,如设计过的医院看病流程图、规定好每个区角有几名幼儿来玩等。

首先,游戏主题的选择不自主就达不到游戏本身的目的。比如有几名小班幼儿在小医院当小医生,却一直没有病人光顾,小医生们就无聊地坐在那里。前来观摩的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到其他区角玩,他们说老师说过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其实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坚守岗位并不应以牺牲玩游戏的快乐来实现。教师要求幼儿选择某个游戏主题后做到“始终如一”,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导致幼儿丧失自由游戏的权利,享受不到游戏带来的乐趣,更谈不上达成游戏本身的目的。

其次,游戏材料的选择不自主会导致游戏效果不佳。比如许多教师的手工很好,在布置区角游戏时会制作大量精美的材料,诸如饺子、包子、铃铛等,几乎能以假乱真。然而,这些漂亮的材料多数是为了装饰,教师会告诫幼儿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并随意操作,更不能把它们弄“坏”。但是幼儿是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中看不中用的材料对幼儿并不具备太多的发展价值。

再次,游戏中玩伴和场地的选择不自主就不能体现游戏的价值。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中,教师都会限定人数,超过人数就不行。然而,有的班级娃娃家比较小,一次只能容纳四五名幼儿,教师常用的解决办法是:设置游戏卡,让先拿到卡的幼儿先玩,这样就导致幼儿无法自主选择玩伴和场地。

原因分析:教师的干预和掌控过多

幼儿园教师大多责任心很强,总是想对幼儿好一点、再好一点,以为自己准备得越充分,幼儿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然而,恰恰因为责任心太强,教师的干预和掌控度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大,留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被压缩,使得自主性游戏不自主。

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的一种不信任。教师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在设计游戏时限制过多、预设过多,不利于幼儿的独立学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教师的干预和掌控过多,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积极性降低。 3—6岁的幼儿本身就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时教师的设计和安排看似很完美,却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的本质特点,导致部分幼儿不愿意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游戏,达不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目的。

改进建议: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有自主选择权的幼儿在游戏中会更投入、更好带,教师也更轻松。因此,教师应该相信幼儿,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首先,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不自主的游戏是从教师的意志到幼儿的行为,游戏起源于教师的想法:自主的游戏是从幼儿的意愿到教师的支持,游戏起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起支持作用。以“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认识飞机的内容为例,教师常见的做法是:提供飞机图片或视频、征集飞机模型、提供拼图游戏、组织绘画等,让幼儿参与活动。另一种做法不像常见做法那样有固定模式,往往来源于幼儿的某种兴趣与需求,教师能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如娃娃家的爸爸提议去旅游,全家商议后决定乘飞机去,他们征得教师同意后一起制作飞机。幼儿兴致高昂,不但发动家长找模型、找材料,还选出了机长、空中小姐、安检员、售票员等,不亦乐平地玩“乘坐飞机”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对“想去哪里是乘客决定还是售票员决定?”“一趟飞机能去几个目的地?”“乘坐飞机时手机会不会被没收?”等问题产生疑问并自己协商解决。以上两种做法虽然都能实现教育目标,但显然幼儿更喜欢第二种。

其次,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教师投放的材料不一定要追求精致,关键是要大量、可操作。同样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关于公交车的内容,一位教师制作了逼真的公交车,还周到地配上吊环,却不允许幼儿去拉吊环以免拉坏:另一位教师搭建了粗放的公交车(没有吊环),允许幼儿随便玩,在玩的过程中,许多幼儿把手举起来向上拉着,想象着自己是在拉吊环。第一种游戏材料固然可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但是玩法固定、缺乏变通,而第二种游戏材料可以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重点不在于有多精美,而在于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与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变通。

再次,让幼儿自主地选择玩伴和场地。例如,某幼儿园大班有16名幼儿都要玩娃娃家,教师没有限定人数,而是让幼儿自己协商。协商的结果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9个女儿、5个儿子。可是游戏空间与玩具有限,没有拿到玩具的幼儿就给自己“找出路”了,伴随着诸如“爸爸,我去上班了”“妈妈,我带妹妹去看病了"之类的话语,幼儿自行分流到其他区角,开始了新的游戏。这样既保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让幼儿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误区二:在干预过多与放任不管之间任意转换

具体表现:人前忙碌人后不管

干预过多与放任不管是教师开展幼儿游戏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很有可能发生在同一位教师身上。在幼儿园观摩游戏活动时,经常能看到教师忙个不停,每个幼儿的游戏都会被教师介入一番,从“你在做什么”之类的简单提问,到“你应该这样做”“你再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之类的建议与指导,教师俨然成为游戏场里最忙的人。然而其中大部分是无效干预,并不能真正推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同样是这位教师,在无人观摩的幼儿游戏活动中,自己却忙着做墙饰、写教案、写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等,不主动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任何指导。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也并非建立在细致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有许多主观臆测的内容,难以实现观察记录应有的价值。[2]

原因分析: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薄弱

从教育观的角度看,以上现象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缺乏专业自主的意识,难以理解教学反思、观察记录等途径对其专业发展及幼儿发展的真正价值。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于是就呈现敷衍了事的被动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因欠缺专业知识和能力,对于如何指导幼儿游戏感到茫然,不仅在理念上认识不清,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导致发生无效干预或放任不管的情况。

改进建议: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清晰的理念与认识,游戏指导才能常态化,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本诠释、他人传导的,是理想化的显性知识:一种是个人体会的、存于内心的、难以言传与形式化的,在无意识中形成的默会知识。其中,对教师做出教育决策与行为有较大影响的是默会知识而非显性知识。由此,教师可通过反思、揣摩和探索,在观摩或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的默会知识,将他人和自己的一般性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

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不仅是了解幼儿游戏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区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行动,而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地做出教育决策。[3]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教师如果只是应付性地看看,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深教师的疲倦感,对教师与幼儿都没有多少好处。[4]因此,教师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将客观事实与主观臆测区分开,并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判断其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支持策略,才能形成对幼儿发展状态的敏感性,以及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动性。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同时,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专业支持。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自选游戏活动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执行,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游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自选游戏活动,首先要解决好在幼儿自选游戏中如何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更好的开展了幼儿自选游戏活动:

一、创设活动区

首先,我们学习了有关的优秀文章,使我们明确了创设活动区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有利于个性和谐发展。创设活动区有利于教师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从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根据我班活动区开展所发现的问题,我创设了十个活动区。例如:为了让幼儿能较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活动区,我就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图形的彩纸及各种纸盒类和壳类(如瓜子,鸡蛋皮);为了提高幼儿对图书区的兴趣,我们增加了修补图书的工作;针对我班协作意识较弱的特点,开设了积木区,使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互助协作,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为了避免偏区现象的产生,我们制作了区域标志和入区登记表。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计算区”“小商店”等活动区,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培养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能力、意志品德、性格、情感、兴趣爱好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才能够锻炼提高,教师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正确处理好关系,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主动得到发展。例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伙伴,是开展幼儿自选游戏的主要内容。为此在活动区的物质材料准备上发动幼儿,让他们从家中带来用过的各种饮料瓶、废纸盒等物品,分别投放到小商店、娃娃家中,使幼儿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部分,是班里的小主人。在幼儿选择区域时,充分尊重幼儿自己的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为幼儿游戏伙伴间相互启发、互相帮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幼儿在自选游戏活动中同步成长。

为了更好的开展自选游戏活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影响幼儿自选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根据层层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以指导者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结合,注重隐形性教育,用语言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发展情节,使幼儿与教师教学相长。例如:有一次,在我的参与下,某一幼儿用小纸盒做了电视机,后来他竟然改造成了一个画片可以动的与众不同的电视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真丰富。与孩子们相处,使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为以后的目标和重点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我的带动下,幼儿游戏的兴趣空前高涨,渐渐的爱玩会玩了,游戏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的使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注重引导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自选游戏规则(如使用材料的取放,行为自治,一些小矛盾的解决等等),使幼儿在讨论时强化是非观念,增强自理能力,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方针,使幼儿渐渐的由爱玩、会玩到掌握技能玩出创新,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三、进行游戏评议

在游戏结束时要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到并不是每次游戏都是成功的,对于不成功的游戏就要在小结时找原因。如:一次在积木区由于几名幼儿没有统一意见,总是发生矛盾、争吵,于是在评议时我请大家一起找原因,他们都说“应该先商量好搭什么再开始搭,就不会吵架了。”孩子们的头脑中增强了协作意识,并让幼儿在游戏后自己总结,找出优点与不足。在以后的游戏中这样的现象少了许多。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创设活动区;培养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发展;以及每次游戏结束后的评议等环节,有序的开展了幼儿自选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自选游戏、自动结伴、自我教育、快乐游戏的宗旨,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可以说我们开展的自选游戏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这一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在活动区设置方面如何更为合理;材料如何更丰富,选择更有益身心健康的环保材料;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这些都要通过学习、观察,通过与其他园的相互交流、观摩来不断提高,以使我们的自选游戏活动能健康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浅谈幼儿课间领域游戏的开展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在智力教育中都比较强调上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上课确实是智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课堂上更多、更活。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开展课间游戏,把课间的游戏活动与上课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孤立的学习过程。课间领域游戏是指课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预先设定的领域游戏区内,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动手、动脑,从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获得知识的一种活动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实际,对如何开展课间领域游戏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我们开展的课间领域游戏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领域、自然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这四个领域又分别包括许多相关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语言领域:包括普通话和儿童文学作品两大类,即幼儿听、说、早期阅读和写前训练的基本内容。自然领域:包括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如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植物的形态、生长规律和生长的基本条件;天气、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其次还包括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声、光、电、磁等及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参与制作科学玩具。另外,还包括对幼儿进行数量、形体的感知、认识教育,如物体的分类、数的加减、空间方位、时间的初步概念等等。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含律动和舞蹈)、美术(绘画、塑造及各种手工制作)、文学(含戏剧表演)三部分的内容。社会领域: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行为规范、民族文化。这四个领域构成了幼儿教育活动的大部分,充分体现了整体教育的思想。我们在开展课间领域游戏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计划和教育大纲,精心选择游戏内容。如大班常识教学中有一堂课是“认识风”,为了使孩子们增加对风的感性认识,我们在课间自然领域游戏中便有针对性地选择“风来了”这一游戏内容,通过让幼儿人人动手做风车、玩风车,感受风的产生及特性。再如十月份的教育主题是“我爱祖国”,我们便在社会领域中设计了“中国之最”的游戏,通过模拟电视里的知识竞赛,让幼儿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设计入区卡,幼儿分组游戏时,使每个幼儿均有机会参加每一领域的活动。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持一种卡,在游戏前发下卡,幼儿按卡上的不同标记到相应的领域游戏区活动。第二天又换一种卡,到另一领域游戏区游戏。如此轮流进行,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做完四个领域的游戏,做到了面向全体幼儿。

(3)定期更换内容,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课间领域游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保证游戏的质量。如自然领域游戏《找找哪些东西有生命》,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动物、植物、非生物图片材料,并且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有一套,让他们区分,找出有生命的东西。

(4)正确提供指导,注重幼儿实践。幼儿的学习不以书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只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主要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引导幼儿通过自我探索、自我体会、观察积累经验,总结知识。如在艺术领域游戏“身体乐器”中,我们并没有单纯地教幼儿如何去打节奏,要求他们节奏准确,而是启发幼儿自己用手、脚、嘴发出各种声音,幼儿敲打身体各个部位,从而探索出人体的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打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幼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打节奏的方法,增加了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并且,在练习、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课间领域游戏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课间领域游戏的开展,大大扩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把对幼儿的教育延伸到了课外,幼儿的智力教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第二,领域游戏一般是分组轮流进行,每组幼儿人数不多,这就便于教师照顾每一个幼儿,掌握每一个幼儿的特点,把精力放在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别幼儿的指导上。第三,课间领域游戏注重人人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学习知识,形式主要是各类游戏,因而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四,领域游戏内容涉及较广,不仅包括了对幼儿的智力教育,还包括了许多非智力教育,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对艺术的表现能力等等,注重各方面均衡发展。因此,课间领域游戏的开展,拓展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使幼儿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总之,课间领域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并且具有上课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助于使幼儿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谈如何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要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领导创造性游戏要比有组织的游戏麻烦些,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计划、周密地考虑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等,并相信和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纪律约束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的。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应其年龄段特点的游戏题目。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积累,按“小步递进”的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的角色或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等来创造幼儿的想像力。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如果老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缺乏目的和游戏评价的认识,让幼儿在自己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玩具中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精神,那么幼儿在角游戏中似乎是玩得好,有内容、有主题、有情节,但其实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在游戏中无形地束缚住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程序“扮演各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对此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给幼儿以下几种自由:第一、有选择玩具的自由。玩具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玩具和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玩具和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玩具和材料。这样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第二、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尊重幼儿,允许幼儿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的自由。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因素,并不排斥成人的指导。例如:我班的幼儿想开一间玩具商店,但又不知道应如何玩?我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他们去参观商场,让幼儿认识学习商场里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商店里主要有些什么人,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而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让幼儿通过参观活动直接感知这些知识,并把它积累起来。同样,当幼儿积累了“医院”、“理发店”、“市场”、“餐厅”等有关这方面知识以后,他们就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确定玩以上游戏的主题了,从而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第三、是幼儿在游戏开展后的自由性。展开游戏情节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应如何指导才不会过多地干涉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这则是一门艺术了。那么必须先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对幼儿进行支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的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自由性,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这当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但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幼儿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代替他们去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一般运用到下面几种情况下:(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比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拿也拿不下。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能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挣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小菜场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市场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蔬菜,丰富“菜篮子”工程,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四)、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积极性。如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点心店关了,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点心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进入角色,开展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而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戏呢?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儿只能利用现有的玩具材料来摆弄:看到奶瓶就会给娃娃喂奶,看见条梗就会给娃娃喂饭。但中班幼儿就不同,进入角色的孩子们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他们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熟悉过的周围生活的人和事,他(她)们积累的经验印象越深刻,游戏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为也越形象具体。

其次,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孩子们能依靠已有的思维,在进行主题活动前,就讨论、协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如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还会安排好妈妈、爸爸的任务,然后才开始游戏。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们只会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当“爸爸”的看到别人在做“驾驶员”时会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汽车站”游戏:有几位“乘客”上了车,先后买了票子,然后当中的一人当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来抓“他”,并把他制服,还让“驾驶员”“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间的几个角色还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戏时他们的投入程度,和对“汽车站”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同样的游戏是肯定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后的谈话积极主动。正因为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戏结束后,他们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各自担任角色的情况会积极地进行评议和争议。如当“汽车站”的游戏一结束,几个孩子就议论开了:“我这个小偷本领很大吧,你们几个人才把我给抓住”“下次我们再玩时弄个假手拷,这样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我们也不否定:在幼儿游戏时还会经常地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适宜地指导。

那么,如何来指导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学习分工合作,互相协商。

不难发现,在中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最多的还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为了扮演某个角色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地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明白各个角色所担当的重任及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游戏的道理。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前通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来分工,让孩子们懂得互相协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记得在《小兔乖乖》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动物头饰放到了“表演区”。当时,我就想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可能都会争当“兔妈妈”,因为在教学活动时,他们都要来表演“兔妈妈”,没人愿意当“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们进行游戏前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

教师:你们喜欢《小兔乖乖》中的谁?

幼儿:兔妈妈。

教师:还有吗?

幼儿:长耳朵

短尾巴,

红眼睛。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幼儿:因为它要吃小兔,太坏了,

因为它长得太难看了,还要吃小兔。

教师:是呀,大灰狼专门干坏事,的确太坏了,怪不得我们小朋友都不喜欢它。但是,如果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没人当大会狼,我们能表演吗?

幼儿:不能。

教师“那怎么办?

幼儿:……(都摇头,)

教师:其实,我们只是表演,就像电视、电影里的演员们一样,不是表演坏人就变坏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员。同样,谁要是把大灰狼的凶狠样子表演出来了,还真算是好演员呢!

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故事表演时,角色分配的问题自然解决了,孩子们不在为没人当“大灰狼”而争论不已。相反,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了。

二:善于观察,个别引导。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随时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善于观察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通过游戏来改变其弱点、不良行为习惯等。我班的天瑜就是个很内向的男孩。每次游戏,都是别人拖着充当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医院”里当病人,“高医生”在给他看病。于是,我进去,蹲下和他说:“我看你这位病人一直请“高医生”看病,肯定学到了“高医生”的一些本领,现在就当一回医生给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终于当了一回“医生”。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我还多次创造机会让他担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跃了,每次游戏都能主动地参与,连他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真的变了。还有几次,在游戏时,总有孩子来“告状”:说辉辉总是去捣乱。原来,辉辉是个爱动的孩子,很调皮,在游戏时喜欢蹿来蹿去,因此,许多孩子见他来了,就不欢迎,甚至讨厌。于是,我就请他当起了“值勤警卫”,让他戴个军帽,并趁机告诉他:警卫要保证各个活动区的安全,发现有人闹事什么的,要制止。结果,他认真地干了起来,还真受到大家的欢迎。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的观察和及时引导是何等的重要!

三;适宜指导,发展情节。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经验的有限,在游戏时对角色的理解还很肤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如钓鱼的小猫见自己钓不到鱼便直接拿住鱼钩去钓;娃娃家来了几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将等。这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以提高幼儿扮演的水平,从而丰富游戏的内容,促进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深入。记得有次游戏,“医院”里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有位“病人”竟装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闹,还去抢“医生”的听筒。结果,其他区域的孩子都过来看。这时,我赶紧走进“医院”,对“医生”说:“他是我的孩子,又发神经了,我们给他打针“镇定剂”让他安静吧!”“医生”赶紧行动起来了。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了。

教师能深入游戏,通过建议、参与,启迪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为主体的自愿游戏,教师要随时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相信,我们都愿做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儿一起快乐游戏!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点滴


发挥民间游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我们在开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把对民间游戏的收集利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

1、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2、民间游戏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一些运动类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如“赶球”“贴膏药”“跑三圈”“跳房子”等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我是木头人”“抬花轿”等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自控能力,“钻山洞”“跑城”“偷宝”“金锁银锁”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瞎子摸瘸脚”游戏中,瞎子必须蒙住眼睛,瘸脚必须把一手一脚绑在一起,这个游戏难度大能锻炼幼儿的意志。还有“运粮”游戏,幼儿要克服各种障碍运送粮食到目的地,这一活动也能增强意志使幼儿获得耐挫能力。

3、民间游戏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

民间游戏中一些数学游戏如:“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杆、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创造性地碗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

4、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规则。再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它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又如:“花小狗”游戏中小狗闭着眼睛蹲在主人的身后,如果前来捉狗的人没捉到他,他就只能乖乖地蹲在那儿,这对一个幼儿来说特别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无疑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只能蹲在那儿等待别人来选中他。这对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一日活动

1、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小,可以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竹杆、跳绳、踢毽子、车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

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戏的教育价值。

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我国被誉为“乒乓王国”,乒乓运动是一项集娱乐性、知识性、技巧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玩乒乓可以健体、益智、育德、审美,是促使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我园地处郊区,大多数幼儿来自于生活空间较大的农村和乡镇,对乒乓运动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就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乒乓运动教育实践活动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化不够,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足本园,开展了“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乒乓运动游戏情境是指教师将幼儿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等)有机融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从而激发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这里所指的乒乓运动分为室内与室外乒乓运动游戏、高结构和低结构乒乓运动游戏、集体和个别乒乓运动游戏以及亲子和同伴合作乒乓运动游戏等。

一、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意义和目标

新课程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要求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情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幼儿园乒乓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的一项运动,是向幼儿传授一些乒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幼儿体质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与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开展幼儿乒乓运动,旨在完善幼儿的个性,发展智力,为幼儿喜欢打乒乓球打下基础。

二、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方法

1.以境激趣快乐体验

一个好的游戏情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运动、健康发展。

注重室内外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们对幼儿园大厅、楼道、走廊、专用活动室、教室区角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布置,环境中处处渗透“乒乓”创意与特色,营造宽松愉悦的“乒乓”氛围。如走道里有用乒乓球“绘成”的装饰画,乒乓室的墙上张贴着幼儿熟知的乒乓球明星,巧妙装扮乒乓运动器具……这样的环境使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置身于一个“乒乓”的情境中,萌发对“乒乓”的喜爱之情。

注重区域运动对幼儿的影响,我们在户外混龄乒乓运动——“勇夺金牌”的主题中,精心“打扮”运动器械,用PVC管做成各种形状的拱门,布置成山洞,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蹲、走、钻、跨:又将高低不同的彩色障碍间隔摆放,让幼儿跑跳、跨跳,在有趣的情境游戏中练习乒乓运动所需要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丰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入境动情,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习得经验,获得体验。

2.有效投放满足需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有序投放材料。依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特别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投放运动材料,以激发幼儿对乒乓运动的兴趣。如《爱探险的朵拉》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部动画片,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中班幼儿动作发展的要点,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布置了“爱探险的朵拉”专区,利用废弃的牛奶盒、饮料罐在走道内创设了探险小路,让幼儿根据任务提示卡在钻山洞、穿树林、过小河的情境中大胆尝试,一方面进行行进垫球的训练,另一方面发展走、钻、跨、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分层投放材料。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尊重、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运动的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力求做到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材料投放既能促进幼儿完成任务又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3.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乒乓活动要力求体现生活化、情感化、游戏化,促进幼儿认知、运动、情感、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期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

4.多方互动拓展经验

幼儿不是单一的个体,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在乒乓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材料的互动拓展经验。这样的过程能使幼儿、教师、家长、环境四者产生积极作用,共同参与幼儿园的乒乓活动。

◆人境互动

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可挖掘利用的乒乓资源,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观察、发现、选择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重要资源。如在“小猫学本领”的活动中,让幼儿戴着胸饰扮演小猫捉滚动的“老鼠”(乒乓球),并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跑跑跑,小花猫,本领大,喵呜一声抓住它”为背景,让幼儿在追球的游戏中锻炼走、跑、滚、追的动作技能。在儿歌和游戏情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动作和语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师幼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运用乒乓板进行行进托球的游戏中,教师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活动,活动中教师扮演“羊妈妈”,幼儿扮演小羊,他们要经过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将“食物”(乒乓球)送给对面的“羊奶奶”。游戏中有的幼儿时常把“食物”掉在“小河里”,“羊妈妈”就提醒“小羊”要当心,别掉下去。由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更为贴切,在掌握幼儿动态的基础上随时调整游戏材料或游戏要求,让幼儿获得各种有效的经验。

◆家园互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积极开发运动资源,教师应借助家长与周边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因此,我们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及周边环境资源,赋予幼儿户外乒乓运动环境创设的新内涵。如我们动员家长一起规划、设计、制作幼儿户外乒乓运动场地、内容和器械材料,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开展乒乓运动游戏。如在亲子活动时,我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玩“舀汤圆”“夹乒乓球”“吸乒乓球”“瓶中取球”等游戏,家长们时而看着幼儿用勺子将圆又大的雪白“汤圆”(乒乓球)一个一个舀到小碗中,时而和幼儿一起屏住呼吸用筷子将乒乓球一个个夹起,时而鼓励幼儿用足力气将乒乓球吸起来……互动中家长不仅了解了幼儿园乒乓运动的各种游戏,还增进了家园间的互动。

三、幼儿乒乓运动游戏的实施成效

1.幼儿方面

将乒乓运动与游戏情境(包括运动情境、故事情境、材料情境)有机结合,让幼儿自由尝试乒乓运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乒乓运动的兴趣,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敏捷性,促进幼儿乒乓运动能力的发展,在使用器械和材料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讨中,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有了准确的认识: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整合材料、寻求支持策略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在课题的研究中,为了增强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了。

3.家长方面

幼儿园在开展乒乓运动的活动中,不仅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还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通过家园之窗、家园小报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开展的有趣的乒乓运动游戏,提高了家长的育儿能力,丰富了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的经验,使家园关系、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得到了和谐发展。

相信《家园携手,开展幼儿博物教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家园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共同携手家园共育主题文案通用四十句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您这是在找一些关于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吧?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共同携手家园共育主题文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08-23 阅读全文
  • 利用“儿童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 在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博物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上学年创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的过程中,太仓市新区幼教中心娄江幼儿园创建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儿童博物馆,部分教师于上学期内进行了班本“儿童...
    2021-06-30 阅读全文
  • 表达携手共勉家园共育的经典句子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您这是在找一些关于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吧?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表达携手共勉家园共育的经典句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4-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们携手爱孩子 子嫣小朋友是在奶奶的万般呵护下长大的,由于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又工作忙,所有的事情都由奶奶一人操办。为了不让子嫣感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特殊,奶奶像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帮她买漂亮的衣服,将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2021-04-26 阅读全文
  • 2020家园携手,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是,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
    2020-05-08 阅读全文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您这是在找一些关于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吧?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共同携手家园共育主题文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08-23 阅读全文

在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博物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上学年创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的过程中,太仓市新区幼教中心娄江幼儿园创建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儿童博物馆,部分教师于上学期内进行了班本“儿童...

2021-06-30 阅读全文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您这是在找一些关于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吧?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表达携手共勉家园共育的经典句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4-28 阅读全文

子嫣小朋友是在奶奶的万般呵护下长大的,由于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又工作忙,所有的事情都由奶奶一人操办。为了不让子嫣感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特殊,奶奶像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帮她买漂亮的衣服,将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2021-04-26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是,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

2020-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