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外作家、教育家谈“书与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25

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外作家、教育家谈“书与孩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好的图书可以引领孩子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的童年时光更加绚丽多彩。下面,让我们听听中外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关于“书与孩子”的观点和见解。

为孩子创作好书

年过七旬的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弗拉季斯拉夫·克拉皮温说,任何一个时代,儿童文学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与他们“同龄的英雄”,这些英雄亦师亦友,伴随他们成长。创造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人物,正是儿童作家的责任所在。

美国儿童文学女作家凯瑟琳·佩特森1932年生于中国江苏省,她的文学作品常以中国为背景。她曾获得安徒生奖章以及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佩特森的小说常描写青少年在逆境中为改变命运所作的努力。她说,“我书里的角色大多是一些身处逆境的人。如果逆境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坚强,那么这样的故事读起来会很有趣。但是,最好的书并不仅仅反映困难,更要反映孩子们的心声”。

比利时儿童文学插图画家戈捷·多西蒙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需要保持童心,使自己的性格和作品风格更适合儿童的世界。他说,好书往往使读者百看不厌,一本好的儿童图书,应做到简单易懂、有漂亮的版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中国《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儿童读物作者杨红樱说:“孩子的阅读跟成人不一样。成人的阅读是理智的,目的性很强。但孩子是从兴趣出发,有趣味的书才能吸引孩子往下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

布鲁塞尔埃尔庞和平圣母院小学校长菲利普·法布里说,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幼儿园和学校的老师所要做的是进一步引导孩子阅读,为他们介绍和提供更多的书籍,通过阅读和文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国伊利诺伊州多米尼加大学巴特勒儿童文学中心主任汤姆·巴特尔梅斯认为,家长或老师应摒弃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概念,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但这并非是对孩子的选择不加指导,而是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对于想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或是培养他们成为作家的家长,佩特森的建议是:给孩子读书,陪孩子读书。她拿自己举例说:“我很幸运,从出生开始,我妈妈就读书给我听,正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书籍。我已经记不起何时开始能够自己读书,因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肯尼亚、也是东非地区第一本面向儿童发行的月刊杂志《mujtaba》的编辑卡里姆女士认为,家长应注重书在道德层面的价值,“读书应该帮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社会公民”。此外,“不能为了让孩子比同龄人强而给他们强行灌输难以消化的内容”。

中国着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现如今,孩子们很早便能够接触电视和网络,会看到太多生活的碎片,进而认为世界不够完美,不够安全,并由此多了一些烦恼,少了一些奋斗,这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她建议家长们为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孩子获得乐趣后便会主动去阅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著名教育家卢勤的教子经


母亲的口头禅:“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作为一个男孩子的母亲。从孩子出生,卢勤就决心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抱不动你

儿子李悦3岁时,有一次卢勤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一软,没挤上车,还险些摔倒在路边。儿子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了?”卢勤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膝盖受过伤,抱着你上不了车。”儿子一听,马上从妈妈怀里跳下来,用小手为妈妈捶腿。卢勤高兴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听了这话神情十分得意,从这天起他再也不让妈妈抱了。

爸爸走了,没人保护妈妈了

那一年,卢勤丈夫出国留学了,她独自照料3岁的儿子。卢勤胆子很小,她家楼上有人养了一条大狗,每次上楼,狗一叫,卢勤就吓得直哆嗦。以前,都是丈夫走前面,卢勤跟在后面。送丈夫到机场那天,卢勤对儿子说:“这回惨了,你爸走了,我连楼都不敢上了!”儿子拍着胸脯说:“别怕,有我呢!”于是,爸爸不在家的日子,每次上楼,儿子走前面,卢勤跟在后面。大狗一叫,儿子虽然也害怕,却壮着胆子对妈妈说:“别怕,有我呢!跟我走!”每到这时,卢勤都向儿子感叹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母亲一夸奖,一种庄严感在儿子心中油然而生,他觉得保护母亲是自己的责任。

妈妈胆子小,看见你哭就害怕

李悦4岁的时候生病发烧,卢勤带他去打针。针刚扎进屁股,李悦“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卢勤见儿子哭得小肩膀直打颤,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针扎在儿子粉嫩嫩的肉里,就像扎在母亲身上。儿子立刻不哭了,揉着眼睛问妈妈:“又没扎你,你哭什么?”卢勤给儿子擦了擦眼泪,说:“妈妈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闻听此言,儿子转而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嗨!你们女人太胆小。算了吧,以后你甭进去了,我一个人进去!”第二天,儿子壮着胆独自走到护士面前,大声说:“你扎吧,我是警察!”卢勤和护士都被这个小小男子汉逗笑了。

这些小事情,让卢勤感悟出一个道理: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幼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享受有儿子的快乐

现代都市人中流行这样的观点:“生儿子有面子,生女儿有福气。”“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事实上,养女儿的人家,往往能享受到女儿的体贴与关怀,而养儿子的人家就很少能享到这个福了。这是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家庭不注重培养男孩子为家人服务的意识,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男孩子被人照顾得太多,长大后在生活上很无能。卢勤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责任心。卢勤总对朋友说,妈妈“弱”一点,儿子就会强;妈妈太能干,儿女往往变得无能。

让儿子“照顾”自己

儿子上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卢勤下班回到家,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茶已经凉了,卢勤的胃不好,不能喝凉茶,但她还是一饮而尽,然后很享受地说:“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儿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儿子沏的一杯热茶。

李悦从小是女孩子堆里唯一的男子汉,因为卢勤的兄弟姐妹除她之外,生的都是女孩子。卢勤总鼓励儿子要多帮助姐姐妹妹。表亲们团聚,女孩子一遇到事就找李悦帮忙,李悦因此有很多照顾女孩子的机会,他从小就是这个家族的“小大男人”,照顾姐姐妹妹的时候,儿子特别有成就感。平常家里都是爸爸做饭。李悦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卢勤有意做出为难的样子说:“这可怎么办哪?你爸出了差,我下班还要赶回家做饭。”儿子拍着胸脯神气地说:“爸爸不在,还有我呢!”卢勤马上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哦,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第二天,李悦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个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扣上。卢勤一回到家,儿子马上说:“妈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卢勤“听话”地洗好手,坐在饭桌前。儿子盛来米饭,卢勤大口大口吃起来。儿子看着妈妈问:“味道怎么样?”“味道好极了!”卢勤说。“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儿子又问。“比你爸强多了!”卢勤夸张地说。经这一激励,李悦一有机会就抢着给全家做饭,天长日久,他竟练出了一手好厨艺。

儿子到清华大学上学了,长得壮壮实实。每次儿子陪妈妈出去买东西,妈妈甩着两手优哉游哉地走,儿子则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当妈妈的一副自豪的样儿——“有儿子和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母亲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引导,让儿子从小就有了男子汉的责任感。每每看到妈妈做事情费劲儿,他都会说:“让我来。”在他眼里,照顾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主见的小男子汉

卢勤认为,善于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自然会是有主见的孩子;孩子的责任心一旦建立起来,做父母的就会很省心,因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自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用不着大人操心。

李锐从小兴趣广泛,一会儿学二胡,一会儿又去报了捏泥班、绘画班、军乐班。卢勤对儿子的“不务正业”有点儿担心,儿子却说:“妈,你甭操心,我的事儿我自己会拿主意。有苦我自己撑,有泪我自己擦。”

儿子上初中时,卢勤去儿子学校,老师们和她很熟络。班主任老师对卢勤说:“你儿子最近很苦恼,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很漂亮,学习也非常好,可是人家不理他。”卢勤没有当面跟儿子说这件事,她写了一张字条给儿子:“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才来和她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人才会对你友好;一个男人强大了,好的女人才会来找你。”看了妈妈的字条,儿子顿时醒悟,他从苦恼中解脱出来了,将全部精力投放在学习上。

给孩子爱,还要教孩子施予爱

一个母亲向卢勤哭诉,她的儿子很无情,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原来,儿子喜欢吃虾,一天,这个下了岗的母亲给孩子买了半斤虾,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剩下最后几只的时候,母亲拿起一只说:“我也尝尝。”儿子大声喝道:“那是我的虾,你不许吃!”卢勤听了这个母亲的哭诉,很为她和她的孩子悲哀。

在卢勤的一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一生以她博大的母爱影响着儿女们。卢勤小时候,妈妈曾经养过几只“澳洲黑”母鸡,每天精心照料它们。一天,卢勤不小心用重物把一只母鸡的爪子砸伤了,母亲心疼得直掉泪。她让卢勤找来云南白药给母鸡涂上,隔两天就让卢勤给鸡换药。过了半个月,鸡的伤口长好了。奇怪的是,这以后它总是跟着卢勤转。妈妈说:“你对它好,它知道。”

卢勤做了母亲后,特别注意对儿子爱心的培养。小学毕业时,学校号召为灾区捐款,儿子将自己攒了一年的压岁钱50元全捐出去了。上中学时,一个风雪交加的除夕之夜,儿子看见一位老奶奶在寒风中卖地图,他给了老奶奶100元。回来后他对妈妈说:“老奶奶肯定没钱过年,要不,大过年的干吗要在外面受冻?”“你做得对,妈妈支持你!”孩子有这份爱心,卢勤很欣慰。

天气转凉了,儿子从高高的柜子上取下厚棉被,还给妈妈留了条子。“妈妈,天气凉了,你今晚盖厚被子吧,千万别感冒。”卢勤很感动。在陪伴儿子成长的岁月里,她始终用爱心影响着儿子,儿子懂得回馈母亲一份爱心,让母亲非常欣慰。

说起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卢勤由衷地感慨:“你看,妈妈对儿子的评价多么重要!你用男人的标准来塑造男孩,他就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教育孩子不如教育家长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每个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家长是怎样的,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教育孩子就象是农民种庄稼,庄家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农民的种养方式,庄家出问题,是农民身上有了问题,家长就好比种庄家的农民。

按理说,现在的家长只是层次高,也有一定的育儿知识,应该是比较好沟通的家长,实际情况远不如想象的乐观,现在的家长空有理论,缺少实践,大道理一大堆,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全都不适用,他们有的会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孩子有了进步,他们感谢老师,孩子有了不足,他们会对老师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完全忘记了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自己有自己的育儿理念,总认为老师不如自己懂的多,总想让老师按自己的理念方法育儿……

到了大班,再教育孩子也只能是很浅显的效果,家长才是问题的关键,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把孩子从小到大养成了现在的状态,要想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尽快成长,家长十分地需要扭转观念,但这是比较困难的。

家长学校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应该把普及幼教知识作为一部分利用网络也好,实地教育也好,定期为现代的家长们更新观念,对幼教工作的开展会更有帮助!

K家教育法:每一位家长都是教育家


K家是谁家?是教育家吗?是知名学者吗?

不是,不是,不是。

她只是我4-5岁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妈妈。

一、孩子要学会感恩。

记得小K这个班第一次课结束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带着宝贝走了,当我在收拾教具时,听到一位妈妈在跟自己的孩子说话:小K,老师给你们上一个半小时的课也很辛苦,你应该怎么做呢?小K走到我跟前说:“谢谢杨老师给我上课,你辛苦了。”这时,小K妈妈说:“如果你真的认为老师很辛苦,你可以帮帮老师,现在桌椅板凳都很乱,你可以帮老师把它们都摆整齐。”

听了小K妈妈的这番话,我被温暖了,这是我在上了这么长时间课中,第一次遇到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

小K摆完桌椅后,我为了表示感谢,给了他一张积分卡(攒够*张就可以换小礼品)。小K妈妈在小K出去后跟我说:“老师,这是他应该做的,给积分卡可能会把他正在做的事儿变味,不用给他积分卡。”我打了个OK的姿势。

二、小K给我上了一课。

下课帮忙整理桌椅这样的事情,小K连续做了3周,第四周下课,他过来跟我说:“杨老师,你为什么不让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椅子摆好再走啊?”我说:“是我忘了,下次我提醒所有的小朋友。”

从那次以后,我每次下课都会跟所有小朋友再加上一句:“我们要养成做事情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请你把你的教具放到标记的位置,离开座位请插好小椅子。”

现在我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好习惯。即使这样,小K每次来上课的时候都会最后一个走——检查所有的桌椅摆放,目前为止这样的事情他做了21次。

三、请说出你自己的收获。

我的课堂结束时上有一个环节:请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次上完《方格推理》,小朋友照例到家长面前语言表达自己的所得,小K妈妈问:今天你学什么了?小K听见有位妈妈在跟孩子说:今天你学了在9宫格,16宫格的推理。(9宫格和16宫格这样的专业术语我没有在课上说。)小K顺嘴就把自己听到的话跟妈妈复述了一遍。小K妈妈板着脸说:这是你今天学的吗?什么是9宫格?什么是16宫格?小K听完问题当时就蒙了,还一脸的无辜加委屈。小K妈妈缓和了一下语气说:没错,今天的内容里面是有9宫格还有16宫格,但是,这句话不是你理解和收获的,这是别人说的,别人说的再好那都是别人的,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说的,这是你的收获不是说别人的收获。

21次课过去了,小K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是班里面的翘楚,这一点,小K妈妈功不可没。

四、遇到困难可以请别人帮忙。

在上《图形的分与合》的时候,小K坐第二排,课中有一个环节是用图形片拼花布,小朋友手里面的图形片特别多。小K在拼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三角形掉到桌子前面了,他蹲下来,伸出自己的脚,使劲勾,勾了半天也没勾到。小K的妈妈坐在后面的家长席上乐,后来小K绕到桌子前面才把图形片捡起来。

在之后的环节中,小K的图形不够了,他就特别的着急,我走到他跟前说:你是图形片不够用了吗?他点点头,我说:你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多出来不用的。后来他跟旁边的小朋友借了一块,刚好可以完成他创意的作品。

在和家长分享的环节,我听到小K妈妈说:你的作品做的非常棒,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呢?你是怎么做的?其实,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别人帮忙,图形片不够用了,我们可以找别的小朋友借,你图形片掉地上特别不好够的时候,也可以请你前排的小朋友来帮忙。

好温暖的妈妈。教育孩子并不是教孩子多么大的大道理,教育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教育家。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

中国的幼儿园偏新偏高级,一般幼儿园都是为建园专门设计的建筑。

相比之下,澳洲的幼儿园则多屈居在普通民居内,一般都只是在民居平房原来的格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装上相应的儿童保护措施,把民居的后院布置为室外游乐场所,就是一个幼儿园了。只有少数私校的附带幼儿园才有专门为建园而设计修建的建筑。

第二、师生比例差异大。

在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幼教师生比例是1:4,也就是每四个小孩就要有一个老师负责看管。

爱米粒在中国上的这个小二班估计有二三十人,老师不超过三个。比例大概为1:10。当然,这样的比例是根据国情制定的,中国人口多,幼教的地位和收入或许还做不到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人手短缺,师生比例自然不可能提高。

园内活动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在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上的区别尤为突出。在体育运动方面,中国幼儿园运动场地的设施不差,可是却没被充分利用。不知是我没看到还是了解不够,除了每天早上一入园的集体体操,平时孩子们好像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就说这个早操吧,一开始我还觉得蛮有趣的,因为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儿歌和音乐。可是时间长了发现每天都是同样的动作和歌曲,孩子们不免厌烦,懒洋洋地随便抬抬腿伸伸脚,动作根本不到位,难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实,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本来就是爱跑爱跳的,就算不让他们集体做操,他们肯定也会一刻不停。与其让他们过早地做一成不变的早操,为何不用这个时间让孩子们在户外自由自在地跑跑跳跳玩玩滑梯骑骑单车呢?

国外的幼儿园也许设施不够先进,可是只要没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孩子们都会被允许出去室外玩耍,老师们也很强调室外运动与呼吸新鲜空气的重要性。还记得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在外面玩永远是自己喜欢的!

第三、游戏活动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一切有可能让小孩子把自己衣服弄脏的游戏,如玩沙子,玩水,画油画等,往往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在国外,每个幼儿园必备一个室外沙池,里面装着卫生的细沙,还配有很多能盛沙的锅碗瓢盆铲子杯子,供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夏天孩子们能享受到玩水玩冰块的快乐;在室内,则一定有一个艺术角,供喜欢画画的小画家们自由发挥。

在澳洲,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米粒的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很多的沙粒。她的鞋子如果不在门外抖一抖是不敢拿进家里的。倒出来的沙子往往能在门前堆个小山堆。衣服上和手上有时候有没洗干净的颜料,一看就知道今天又当了一回小画家。

可是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干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仿佛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令我着实费解。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个幼儿园竟没有沙池,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

当然,不是非要把孩子弄得脏兮兮一团糟才是成功的教育,但是,因为怕摔了孩子而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因为怕沙子进眼睛而连沙池都干脆不设,这样过度保护,过度限制,因噎废食,孩子们的天性是否就会因此被慢慢泯灭呢?

第四、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程度不一样。

在中国,园里面的活动大都以老师指定的团体活动为主,就我能看到的几段时间来说,基本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地活动。例如,每天一早入园第一件事,就是集体早操。从小小班到大班的小朋友全部都排列整齐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跟着老师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在澳洲是从没有见过的。

再说玩滑梯这件简单的事:爱米粒平时在外自由玩滑梯的时候,一会从楼梯上,一会从管子爬,一会又会从滑梯上倒着往上走,滑下来的时候更是花样多多,什么坐着滑,躺着滑,还有头朝下趴着滑,玩得非常自由开心。可是国内的幼儿园,居然连玩滑梯的时间都是有组织的:小朋友们必须排成队,一个接一个从楼梯走上去,再从简单的直滑梯上滑下来,显得简单呆板,没有任何创新。

我想,小孩子天生都是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如果都要规定他们怎么做,而且必须人人一样,那么将来还期待他们能做出什么创新呢?据了解,一天里其他的活动也大多如此,都是在固定的时间里老师拿出指定的玩具或设备,让所有的孩子玩一样的东西。

在澳洲,只有两个时间段会出现所有孩子做相同事情的情况。一个是进餐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每天的“集体时间”里,老师在地上铺一个毯子,所有小朋友自由择位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故事或是唱儿歌。就算如此,如果有的孩子真的很不想参加,也能被允许在一个角落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其他时间段里,孩子们都能自由选择那天那刻自己正好感兴趣的活动来参加:画画、手工、看书、积木、在厨房角玩过家家或者是到院子里自由活动。院子里有着各种有趣的东西:植物角、多组合滑梯、大大的沙池、平衡木、三轮车等。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主见和个性。

谈给孩子的早期教育


谈给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共识的,市面上相关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实施却是广大父母们心里没底的事情,有的时候资源多了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情。2011年中,在女儿1岁多的时候,我开始寻求答案,经过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列课程,带着女儿参加十来家早教机构试听课,以及在艺术学校半年和幼儿园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些心得,在此同大家分享。首先,早期教育重点在父母。广义的早教指对0-6岁孩子的教育,狭义则只针对0-3岁。而3岁前的孩子基本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老师灌输式的教育基本无效。虽然3岁以前是孩子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这段时间孩子大部分的记忆都会渐渐淡忘,以知识作为教育目标显然是错误的。有些父母会得意孩子可以背多少唐诗,唱多少儿歌,试试看一段时间孩子不背就会很快忘记,除非是那种有超强记忆的。除了知识以外还可以教什么,其实是很多的,而重点应该在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习惯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谁能教孩子这些呢?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为专家型父母,你的孩子才能够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线是在父母这里的。圣经上说要把根基建立在磐石上,具备丰富育儿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父母就是你孩子的磐石。你的言传身教无不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推荐爸爸们阅读《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推荐妈妈们都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一起分担协作来把孩子培养成才。千万不要认为给孩子从0岁起就报这样或那样的班就可以把孩子培养好,那是极大的误解。纵观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这样热炒早教班的,抛开早教班课程的质量和师资水平不谈,光是教学的目标就有很大问题。因为在整个早教行业里,用心做教育的就不多,大部分都是商业活动而已。真心爱你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表现高度敏感、激励孩子的哪怕一丁点的进步、管教孩子不良的行为,这些哪家早教机构能替代父母呢?而当父母给孩子报班之后,往往就从心理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托于早教机构,这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事情。不要为了事业、学业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隔代教育有着天然的局限,只能作为配合而不可成为替代。也不要让保姆来长时间带孩子,否则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性情会越来越像保姆。0-3岁是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期,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我曾相识一对错过机会的父母,在弥补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承受痛苦的磨合与眼泪;也见过几个可怜的孩子,他们在人生的初期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奉劝父母们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打好了基础等孩子大了以后自己就轻松了。否则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网游的诱惑、早恋的伤害、竞争的压力和罪恶的侵蚀,又如何来帮助他们?管教如果没能建立在爱的关系的基础上就会引起更大的抵触。“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卢梭在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尔》中开篇就讲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上帝所造的孩子是最接近祂心意的人,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保护你的孩子远离各种罪恶,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和不良的环境。在孩子接触之前,请为他们把好关。其次,按着天性来教养孩子。箴言里讲“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里的“当行的道”不是我们父母设定的,不要把我们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但是可以跟以前进行纵向比较。要知道你孩子“硬件”的方面(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潜力大小)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父母直接遗传决定的,剩下的就是后天教养和环境影响的。在“硬件”方面比较的话最好可以让自己进行“自我检讨”。幸运的是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已经设定好一个终身发展的系统在亚当的体内,通过DNA遗传给后代。这个系统就是孩子的“操作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全自动运行指令集。会在生命时间到了的时候自动开始执行,比如孩子生下来就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告诉父母他/她要吃奶还是换尿布。三个月后就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六个月就要爬来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岁就要学着大人吃饭,要自己拿勺子使筷子……当这些指令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敏感地察觉,然后帮助孩子去实现。比如小宝宝刚开始学爬的时候就让他们爬,哪怕搞得脏兮兮的。宝宝爬到时候就自然要站起来走了(爬行对宝宝的大脑和肢体发育等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跳过。不要使用什么学步车之类的辅助工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会走路是很开心的事情,他们宁愿自己慢慢走也不愿大人抱,喜欢爬楼梯,爬得不亦乐乎。这时父母就需要让他们尽情地锻炼小肌肉,等到他们掌握了熟练了反而不愿意再练习了。这个指令集很有意思,就是它会让宝宝学会本领,完成任务之后就不工作了,这时父母应该继续鼓励他们锻炼。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你会发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就突然会说什么、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抓住机会让他们里面的动力发挥出来,去探索世界。丰富的刺激会帮助孩子大脑的快速发育。每个孩子都是“神童”,因为如果他们大脑潜力的10%被有效利用就很厉害了,传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利用率是12%,而我们一般人是8%。我个人建议父母在孩子3岁之前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是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运动也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在幼儿园里,可以明显地发现一般很活跃的孩子都比较聪明,老师心里清楚,虽然某些孩子乖,但是关键时候“派不上用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尽量多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做简单的家务活。要让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感兴趣的父母可以看一些有关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书,一定会很有收获的。第二是让孩子的心理“肌肉”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对他/她的深厚的爱和完全的接纳,父母是他/她完全可以依靠信赖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模型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内驱力,并最终渴望自我实现。孩子也是这样,在焦虑的时候你不能指望他们学到什么,而在他们感到轻松愉悦的时候,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就会自然涌现出来。此外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比如跟别人抢玩具失败了、摔倒了、要求不被满足了等等。上帝也是这样做的:“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3岁以后的幼儿就可以正式学各种本领了,除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教一些,父母也要言传身教的,特别是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以不时带着孩子做点疯狂的事情,比如黑夜探险、爬树、跟假想敌搏斗去拯救世界……最后,创造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环境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包括孩子能够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摸得到的、闻得到的都要注意。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展现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他/她会对人的面孔有更长时间的注视,对母亲的气味产生更多的愉悦;大一点后就喜欢鲜艳的颜色,喜欢让帅哥美女抱,喜欢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小朋友喜欢木质、棉质的玩具多过塑料的,喜欢天然的多过人工的。好的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除了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之外的第三个老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榜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国古人传承了很多的教育智慧,只是在方法方面比不上西方,美籍幼儿教育专家蔡伟忠就建议采用中体西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他的书,挺受用的。

学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


学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

学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

第一,学费问题

中国的学前班教育实际上是羞羞答答,忧抱琵琶半遮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学前班教育这一项,但是各个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又得让孩子进行入学考试这一关,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风生水起,民营教育学前班开办得如火如荼。当然了,一箭双雕,各个机构都赚的盆满钵盈。家长们开始了囊中羞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银子花花地往外倒得心甘情愿。

美国的学前班是设置在小学中的,学费,书费,各种文件通知作业纸费,早餐费,午餐费通通免费,这一点,我们中国比不了,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也比不了。

第二,教学目标

中国学前班教育目标明确,培养孩子初步学会数学20以内加减法,熟悉所有汉语拼音,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幼升小考试,因为选择任何一所好学校都得通过考试这一关,说白了就是学前教育是送孩子幼升小的必由之路,通过了入学考试才能取得起跑资格,否则您的孩子连跑道都沾不上。目标清晰,压力陡增。

美国学前班教育目标也清晰,培养孩子初步熟悉数学这门学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些叮哩咣啷的美元钢嘣是和数学息息相通的,只有数清了钢嘣才能吃喝玩乐,五谷丰登。(所以儿子整天和我拿着那些我都搞不清楚的cent,nickle,dime,quarter,dollar数来数去)英语语音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让孩子熟悉26个字母和相关的单词。因为上了学前班直接升入所在学校的一年级,美国学前班似乎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但是对于我儿子这样的外国人来说,一点都不轻松。

第三,教学步骤

中国学前班教学步骤是紧凑的,迅速在4个月内把20以内加减法算清楚,10以内的加减法是数苹果,对付10以上的加减法,中国的杀手锏是进位法,并且此招一出,立刻所有百位,千位,万位的加减法通通拿下,我记得当时那两天,儿子迅速成长起来,足以对付小学2年级的数学题。让我卓实地得意了一下。总之,中国的数学教育相当紧张高效,哗哗哗的数学习题做了一本又一本,不断温故而知新,通过海量的数学等式计算不断操练加深印象,以期做到百发百中。枯燥不枯燥不知道,反正通过填鸭式的训练,孩子们都会了。

美国学前班教育数学节奏是舒缓的,题目是幼稚的,过程是繁琐的,半本书了,也还是仅限于数数钱币,10以内的苹果涂涂颜色,10以上的钱币加起来是要靠数的。据说再大点的数要靠计算器了。

第四,教材

中国因为学前班教育定位的模糊,所以学前班没有统一教材,我儿子所在的那个私立幼儿园教材是幼儿园自己印刷的活页纸装订的,所选内容还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总体上还是让孩子们一定程度上能接受得了的。语文数学每学期各一本活页书。但是语文书编写的不如数学出色,因为语文教材中太多的绕口令,对于不认识汉字的孩子来说这些绕口令除了博得孩子们当时上课学习跟读时的哈哈一笑之外,对于孩子学习汉字和拼音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基本上课后成了摆设。

美国学前班教材正规,数学语文也是每学期各一本,应该说美国的教材还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严格编写的,数学教材设计多变,可以涂色,可以剪贴,总之是在游戏中认识数字,学习加减法。(数学节奏缓慢大概也是西方特色,中国人印度人的数学能力强大概是天生的。所以中国人精于算计,不过算计来算计去总是犯算计的错误,不知道算计好还是不好)美国语音书编写的非常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起来适用也实用。每一个英语字母大概都会占12-15页的篇幅,通过 5,6种的不同方式的游戏练习熟悉相关单词,比如连线,涂色,分类,朗读,抄写等等。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既契合了5,6岁孩子绘画,模仿等等的心理需求,也让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第五,老师

中外好老师的标准是一样的,课堂上滔滔不绝,对语文数学知识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课堂下和蔼,可亲,对孩子亲如父母。所以中国古代尊称老师为师父和师母,而美国孩子见到老师就是Mr…,Mrs…文化底蕴高低浅薄一看即出。

但是中国的教育过程是选拔式的,淘汰式的,这样的教育适合那些聪明懂事的孩子,一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关,最终劈荆斩棘,到达众人仰慕的顶峰,但是这样的孩子凤毛麟角。更多的孩子在大浪淘沙过程中惶惶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哪个坎上一头栽倒,又不知道在哪年哪刻幡然醒悟。

西方的教育注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人成长,纽约市针对我儿子这样的外国学生设置的ESL课程即是证明之一。我儿子班上的老师是一个美籍韩裔老师,东方的面孔让我觉得有点亲切,纯正的美语又拉开了我对她的心理距离。总之这个老师既继承了东方人的精明强干,又透露出美国人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每天我都是被她重点“照顾”的妈妈,因为我儿子的可怜英语,她不断会给我布置一些课后辅导任务。我除了感激以外,也真是佩服美国人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中外作家、教育家谈“书与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著名教育家卢勤的教子经 母亲的口头禅:“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作为一个男孩子的母亲。从孩子出生,卢勤就决心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抱不动你 儿子李悦3岁时,有一次卢勤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一软,没挤上车,还险些摔倒...
    2021-04-01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不如教育家长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每个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家长是怎样的,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教育孩子就象是农民种庄稼,庄家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农民的种养方式,庄家出问题,是农民身上有了问...
    2020-08-18 阅读全文
  • K家教育法:每一位家长都是教育家 K家是谁家?是教育家吗?是知名学者吗? 不是,不是,不是。 她只是我4-5岁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妈妈。 一、孩子要学会感恩。 记得小K这个班第一次课结束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带着宝贝走了,当我在收拾教具时,听...
    2021-02-26 阅读全文
  • 谈园长如何利用教育笔记与教师交流 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应该说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写好教育笔记的习惯...
    2021-04-30 阅读全文
  •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
    2021-04-20 阅读全文

母亲的口头禅:“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作为一个男孩子的母亲。从孩子出生,卢勤就决心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抱不动你 儿子李悦3岁时,有一次卢勤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一软,没挤上车,还险些摔倒...

2021-04-01 阅读全文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每个孩子出现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家长是怎样的,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教育孩子就象是农民种庄稼,庄家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农民的种养方式,庄家出问题,是农民身上有了问...

2020-08-18 阅读全文

K家是谁家?是教育家吗?是知名学者吗? 不是,不是,不是。 她只是我4-5岁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妈妈。 一、孩子要学会感恩。 记得小K这个班第一次课结束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带着宝贝走了,当我在收拾教具时,听...

2021-02-26 阅读全文

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应该说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写好教育笔记的习惯...

2021-04-30 阅读全文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

2021-04-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