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面向全体和注重个别差异

发布时间:2021-06-18

教育随笔。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面向全体和注重个别差异”,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指南》指出:要聆听孩子,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动作或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发现用聆听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倾听者、支持者、甚至是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和“考官”。只有聆听孩子,我们才会发现孩子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从“看不懂”到发现童心世界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甚至是惊喜。本次活动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这一实际出发。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幼儿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的作品能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而自己创造出美的作品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

《指南》的艺术领域,教育建议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和绘画承载着孩子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容想象和不同的表现表达特点。每一幅作品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因为它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孩子心中不同的感受与认识,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聆听和适宜的引导。这样才能尊重孩子、发现孩子、帮助提升富有个性的内心真实感受和具有独特视觉美的表达。在美术活动《一串红》中,小朋友们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刚开始的时候,同时出示了几张一串红的图片,然后请幼儿观察,幼儿有点说不出来,或许一张、一张慢慢出示,效果会更好。在让幼儿操作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一组一组地进行辅导,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小七班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指导的就比较到位,比如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能力弱一点的孩子,还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个别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粘贴两串一串红的,这样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先画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中进行一串红的添画,如再给花画上叶子,这样老师就有了较多的精力来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我要尽可能的给予小七班的孩子们,适宜的支持任何表达表现都需要充分的直接体验与认识,这样孩子的想法才会无尽的发挥。绘画不仅仅是一个个画室、一张张画纸、一支支画笔。在孩子拿起笔来画之前,我们应该为孩子支撑起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在那里发现美、感受美,为他们将要拿起的画纸和画笔撑起具体而生动的生活空间。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愿意主动与人接近的幼儿。反之,有一些孩子,总是默默的在远处张望,他们则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羞于与人亲近的幼儿,这就是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为,每天户外晨间锻炼或者是中午下楼在户外散步时(雾霾天除外),老师都会要求小朋友排好队再下楼,而且这时候的排队是没有要求的只要排成两列就行。那些热情的、大胆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师的身边或者争着来拉住老师的手,也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排在第一个而争吵的情况。但是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即使他们也想和老师在一起,他们也不敢这么做,只会远远的、默默的看着其他小朋友争相跑到老师身后。例如:姚书磊小朋友,每次到排队或其它活动时,他都会看着杨宇驰等小朋友为谁排在第一个而争吵不休,他则默默地排到队伍的后面,沉默不语地看着。每到这时我都会特别注意看着他,当我每次看着他时,他都会用生怯的眼神看着我,为改变这种状态,每天孩子来园时我主动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在活动中我会叫上他,但他还是没有太大的自信与其他人大胆交往。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跟家长沟通的太少,接下来我们要加强家园共育工作。

教育随笔:与幼儿个别交谈的艺术


与幼儿个别交谈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与幼儿的交谈呢?

1.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好话题。在谈话时要有灵活、机智的策略。

2.尊重幼儿的态度,要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3.与幼儿交流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

4.给幼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一日工作非常繁忙和紧凑,可能没有多少时间都静下心来,和孩子进行一次有目的地谈话。但其实,幼儿每天点心、就餐、自由活动以及入园、离园等时间都是为教师个别交谈提供了理想的机会。例如:离园时,由于有的家长工作忙,会来得迟一点,这时候幼儿看见其他小朋友都走了,心里有点着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幼儿回答:“在公司工作”教师:“哦,你妈妈今天肯定忙,不要着急,一会儿就来了,你喜欢你妈妈吗?”幼儿“喜欢,我妈妈可漂亮了,有长长的头发。”这时候没有走的幼儿都站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怎么,怎么••••••”一会儿家长们都来了,幼儿们高兴地和教师说再见,离开了幼儿园。也就是在幼儿离园这短短的几分钟,一次教师预先计划的个别交谈结束了。由此例可见,个别交谈不在时间长短,只要教师有此意识,机会是不少的。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尤其当幼儿口齿不清的时候或谈话内容含糊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听下去,不能中止交谈,如果时间不够了,教师要用“真想听你讲,可是放学的时间到了,明天再讲给我听,好吗?”这类谈话来结束。

总之,与幼儿个别交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个别幼儿交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随着区角活动的开展,我们班的益智区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同一种益智玩具孩子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玩,会在玩的过程互相学习,看谁的方法更好,就拿拼图来说吧。

拼图是益智玩具的一种,具有开发智力,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在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坚持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拼图时不知怎么玩,也没什么兴趣,摆弄一会儿就放一边了。于是,我就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一起拼,教他们玩拼图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会玩了,对拼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玩着玩着也有了自己玩拼图的方法,鹏宇玩时,先把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桌子上,然后,先找出四个角的拼图位置,再依次把每一块拼图准确无误的嵚入,姿艺呢,对拼图不是很熟悉,便对着拼图的图从一个角开始,慢慢拼好。有的孩子的确是拼不起来了,便找其他小伙伴来帮忙。总之,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办法,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每个人又有自己的方法,这使我认识到拼图活动很适合幼儿操作探究,但需要我们老师要用心观察多多引导。

同时,也使我进一步认识了区角活动的好处,区角活动很有利于我们老师去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也进一步让我坚信,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孩子,教育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教育随笔:注重幼儿的午餐习惯


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儿在进餐中却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现把这学期对孩子午餐习惯培养方法小结如下:

一、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

坚持给孩子少盛饭少盛菜。因为,以前的经验让我们知道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会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还有千万不能在进餐时对幼儿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不吃完就别想玩”以免让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

二、尊重意愿,个别化对待。

进餐时,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三、夸奖鼓励,我最棒。

小班的孩子每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师就一定要多唠叨,说一些能够激励,鼓励孩子吃饭的话。对吃饭好的孩子在集体面前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除了口头的表扬,还可以发一些物质奖励,如:为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午餐习惯可以尝试用奖励制度。对于午餐习惯好的孩子即时为他们粘贴五角星,到月底看谁的五角星满15颗,就给一张奖状。

当然,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长成长。

教育随笔:尊重个体差异,开启心灵之窗


中班的第二个学期我发现雷野逸小朋友上课打不起精神,在集体活动中提问问题回答不上来还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他特别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面对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和他谈心,他告诉我爸爸妈妈总是忙于工作,晚上回去总是让他一个人玩也没人管,妈妈和爸爸各忙各的,他跟王文卓和何晨汐就一起玩。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三天,我就特别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我不知道。我看他有兴趣了,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于是后来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孩子课堂上的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通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子能接受我。从那以后,雷野逸开始敢问问题,也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情分享,还时不时的和同伴进行考一考比赛,有一次他和同伴在入厕的时候说“哈哈,我的问题回答不出来了吧,你可以找老师或者你妈妈,我猜他们都不会,不信你试试”,听到孩子们这样的交流,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要时常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个体差异,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幼儿教师随笔:注重观察,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幼儿园工作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老师的计划从何而来?应当根据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学科知识、社会要求三者结合而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了学科知识与社会要求,而忽视了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课程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但教育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使用何种课程模式,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其中,教师是否具有对幼儿深入准确的个别观察能力和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一、在观察中生成活动

课程计划可以从儿童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中生长出来,因为儿童的自发性需要有一个能够使他们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的中心指向,这不仅仅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人格、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主体性、人格的尊重。虽然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本身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它却是实现终极目标所必需的,可以说忽视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任何发展性教育都是建立在高度重视儿童兴趣、需要的基础上的。

课程要想满足儿童兴趣和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儿童、观察儿童,教师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关注儿童的谈话、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它可以是儿童在活动中提出的新闻,可以是儿童争论的焦点,可以是儿童近期相对关注的话题;这样的内容可以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也可以是在家庭中或社区中得来的经验。教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活动线索,这与教师的教育敏感度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当教师一旦发现并确定儿童的某个经验具有较好的价值,那就可以着手准备在集体中进行这样的活动。如:有一天,一名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其他幼儿也对可爱的兔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也加入到孩子们中来,仔细倾听孩子们的交谈:“我敢摸兔子”“不能摸,摸了它会死的,对不对,老师?”“它最喜欢吃青草”……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小兔子,又有那么多的问题想了解,现在何不就进行“兔子”的活动呢?于是,接下的一段日子里,孩子们找来了各种盒子给小兔子做“家”。同时还带来了各种有关兔子的玩具、图书、图片,相互翻阅,知道了兔子原来有白色、黑色、灰色的,只有白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等等。他们看到小兔子跑来跑去一蹦一蹦的,就模仿它玩“小兔子”的游戏。可以这样说:是观察提供了活动开展的线索。

二、在观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活动的进行不仅靠教学计划的预先设计和准备,而且依靠儿童的反应和老师灵活的指导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应是追随幼儿。依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之中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确定是否介入儿童的活动,以及何时介入,怎样介入,否则教师的指导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观察儿童,还要根据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及儿童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合理分配观察的时间,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例如:美术活动中,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某个小组进行指导,而是先全面了解,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已参加到活动中来,然后对能力弱,进入慢的幼儿重点观察和指导。第二步,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大部分幼儿,在活动结束前十分钟内观察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最后五分钟内又关注能力弱、速度慢的幼儿,指导其完成作品。这样,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教师合理分配自己的观察内容,既保证让儿童共同进入活动,又照顾到各能力层次幼儿的指导,使每个儿童在活动中都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总之,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恰当地进行教育,并取得切实效果。

三、在观察中调控活动的进程

儿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儿童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伴、教师、场地、材料、设施还有心理、安全等多种因素,无一例外在对儿童的活动产生影响,同时儿童也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兴奋、紧张、愉快、退缩、渴望等,教师要在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儿童,及时发现儿童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另外,儿童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有时候,儿童在活动中的反应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或教学过程、重点等,有时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样,那么,教师要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作出不同的调整。

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相当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和大家一起唱歌,教师提醒后仍无好转,经再次观察,原来操场边花工在修剪树林枝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这时活动若是再继续下去,效果是可想而知了,于是老师放弃了唱歌,而是向孩子发出了邀请:“我们先去看看花工奶奶在干什么,好不好?”幼儿欣然雀跃,他们围着花工提出了好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剪枝?”“它们会不会死?”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当疑问得到解答后,幼儿感到新奇又满足,当他们重新回到室内,接下来的唱歌活动则进行得非常顺利和愉快。这样,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进程,但是原有活动没有受到冲击,反而给孩子们增加了新的认知体验,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关于观察,及时捕捉到儿童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并给予得当的反馈,可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能及时了解儿童在认知、情绪、心理上的变化,有利于下一步活动的调整和顺利进行。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推荐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幼师,我们应该常常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写幼儿园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一】

在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袜,不让我们的孩子做丁点事情,而孩子们则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父母帮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随意的摆动着身体,享受着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挥霍着父母的爱。而我们的家长也乐此不疲、心甘情愿的“服侍”着我们的宝贝们。

每次看到这些,总会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殊不知,这份爱却也会害了我们的孩子。记得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既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因为爱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要给孩子自由和动手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一生。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二】

每天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如厕的如厕,脱衣服的脱衣服,赖在活动区不肯离去的仍在玩耍。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谁推人了,谁还不肯睡了,谁又在讲话了,谁手里还拿着小玩意儿了。老师帮着这个,劝着那个,就这样,那几个磨磨蹭蹭的还在挤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讲话、活动的自由,所以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以后,老师在午睡前五分钟会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这五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五分钟,小朋友就必须上床睡觉了。有了这“睡前五分钟”的提醒,到了午睡时小朋友不再那么忙乱。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太烦、太吵、大闹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三】

对孩子多一些鼓励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日你学什么了?你怎样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情绪能够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理解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这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教师经常透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个性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A是个潜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齐玩游戏。并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样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A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潜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透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记得A刚来园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用心勇敢的表现,我们都为他高兴!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四】

我班的xx小朋友个性听话,上课十分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我一个人静静的玩。

我明白这个孩子不善交往,必定会为她的将来产生必须的影响。所以,我决定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一齐玩。

过了一段时间王晓芳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爱笑了,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高兴。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五】

下班后,看到的

下班后,在门囗等待已久的家长,随着保安人员把大门敞开,教师到家长手中接送卡收齐,孩子们安安全全的让家长接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是在这种情景下结来了自己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的家长,心里总觉得对孩子说些什么,总想把积攒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诉亲爱的小宝宝.你看,一见面又是亲又是抱的,小宝宝们也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尽情的欢笑.有的孩子还跟父母撒娇,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便拽着买口香糖、水果冻等之类的小食品,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买蹦蹦床等。

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应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家长透过与孩子谈话,不仅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潜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状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幼儿园小班注重孩子教育的随笔长篇【篇六】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潜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也发现此刻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是越来越弱了,从早上上班到下班,一天之中会接到无数告状的声音。

每一天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韦佳宝打我。”“老师,孙炎有卡片。”“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起初,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不断地询问,调解。“佳宝,你不能打人,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孙炎,你再拿卡片来老师就交下了······”但是,我们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每一天依然告状声不断。

于是我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我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不良习惯。也为他们解释了“告状”一词的真正含义,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告状都是好的。

经过一段时光的观察,此刻班上告状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孩子们能主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时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人也就应进行不断的反思。

教育随笔:表扬和鼓励


教育随笔: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幼儿园大班的一名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你刚刚学画时,连笔都拿不住的,现在已经会画手绢了。”“你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孩子受到鼓励后,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会很高。有意识的表扬,对与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在活动课上,还有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简单劳动、游戏或其他活动,教师要鼓励孩子有一定目的的多观察、多思考,如外出参观、游玩,目的是让幼儿与外界多接触,从而放松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这样教师就要对认真、能积极思考的幼儿多表扬,这既激发了这样的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其他幼儿也起了一个正向引导的作用。在劳动中,有的幼儿不怕脏、不怕累,而有的幼儿则拈轻怕重,有躲避劳动的倾向。

教师就要讲明劳动的意义,大力表扬前者,对后者既不批评又不纵容,而是诸如此说:“**平常非常热爱劳动,今天的劳动热情还没全发挥出来,希望**成为小朋友中最能干一位。”这么一说,大家肯定都干得热火朝天,结果是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对孩子的鼓励,不一定必须用语言表现出来。老师满意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都会给孩子带来力量。他们从老师的表情中知道自己做对了,“啊,我进步了老师多高兴呀。”于是孩子在盘算着,怎样让老师更高兴,不用你唠唠叨叨的数落孩子,他们自己会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在鼓励声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让我们用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孩子,我们也希望他们成功、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失败。同时,不要忘记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在我们的掌声中走向成功。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面向全体和注重个别差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确定的幼教工作原则之一。在中国幼教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势下,这一原则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重...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尊重家庭差异,施以个别化家教指导 尊重家庭差异,施以个别化家教指导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教师呈现了家庭差异及幼儿差异,在不同家庭中,家长的表现特点反映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并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教师以多元化的、...
    2020-09-29 阅读全文
  • 案例:对“面向全体”的再认识 运动会上,学前组的接力赛,在孩子们的“投入表演”中结束了,我班没能获胜,这是意料中的事,因为,为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让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也参加了接力塞。年仅4岁的胡然小朋友,在比赛途中哇哇大哭,还往回...
    2021-06-10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要重视个别教育 在实践中,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基础,它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喊出来的,是通过脚踏实地辛勤劳作去实现的。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要重视个别教育,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我们中...
    2021-08-0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愿意主动与人接近的幼儿。反之,有一些孩子,总是默默的在远处张望,他们则是一...
    2021-06-19 阅读全文

“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确定的幼教工作原则之一。在中国幼教改革日益深入的形势下,这一原则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重...

2021-05-01 阅读全文

尊重家庭差异,施以个别化家教指导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教师呈现了家庭差异及幼儿差异,在不同家庭中,家长的表现特点反映着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并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教师以多元化的、...

2020-09-29 阅读全文

运动会上,学前组的接力赛,在孩子们的“投入表演”中结束了,我班没能获胜,这是意料中的事,因为,为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让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也参加了接力塞。年仅4岁的胡然小朋友,在比赛途中哇哇大哭,还往回...

2021-06-10 阅读全文

在实践中,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基础,它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喊出来的,是通过脚踏实地辛勤劳作去实现的。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要重视个别教育,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我们中...

2021-08-06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愿意主动与人接近的幼儿。反之,有一些孩子,总是默默的在远处张望,他们则是一...

2021-06-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