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发布时间:2021-06-16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近日,发现我班孩子之间都在进行攀比,且日渐增长。
一天小智小朋友带来一盒彩色荧光笔,离园活动时,小智拿了新买的荧光笔做画,画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的确很
漂亮。大家都来看了,有的小朋友开始向小智借笔了,小智也不吝啬,都答应了。大家一起都在画蛋糕了。第二天,有十
位小朋友买了荧光笔来,第三天,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了荧光笔,速度还真快啊!
小洁前两天穿了一双红色的靴子来上幼儿园,女孩们看了,都很羡慕,有的女孩还说:“我也有,比你的更漂亮;我
明天也去买;你的真漂亮啊……”没过两天,班上女孩大多有了靴子。有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今天就是不来上
幼儿园,非要穿靴子才行,可是现在家里没有啊,老师,你和孩子说说吧。”我接过电话,让孩子赶快来上幼儿园。妈妈
说,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果然一会来园了。这都是孩子之间进行攀比的结果啊。
经常在孩子中会听到:我爸爸是警察,我妈妈是医生,我爸爸也是警察……
的确,类似于这些的物质形攀比现象,在孩子之中非常盛行。这样的攀比会造成幼儿的心理脆弱,对幼儿的人格发育
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要知道孩
子为什么攀比,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孩子攀比的根本原因。由于幼儿天真幼稚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
的心目中,自己什么都要比别人强,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模仿力较强,很容易受到成人的一些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
的影响。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攀比的的苗头后就应立即予以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首先,家长需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家长们千万不要抱着“再苦也不能哭孩子的”的想法。其次,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引导孩子的攀比对象,教孩子
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这样来影响孩子。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
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让孩子明白,提高内在的品质比表面的东西要重要的多,让孩子学会珍惜,从思想上彻
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理。
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攀比哦!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大班随笔:不要攀比
美美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很漂亮一看就知道不便宜,大家都夸她。第二天,丽丽竟然也穿了一件一样的。我感到很惊奇,因为丽丽的家境并不好,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按常理来说,他的父母是不会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的。所以放学后我便打电话问了一下。结果令我很震惊。丽丽竟然哭着喊着要买不买就不去上学了,父母没办法只好给她买了。其实我也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艰辛我深有体会,所以从小我就不乱买东西。今天莉莉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震惊。
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我认为,这主要是这些家长成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没有过类似的攀比经验,面临的个新问题;同时,他们没能对孩子的攀比意识或行为做到正确归因。其实孩子们的攀比也许是一种“从众”心理,父母要及时认清,防止孩子这种心理的继续“恶化”。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也许谁都有攀比心理。到我们仍应该努力改变,为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随笔: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
这几天我感冒了,并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今天下午五点吃苹果是,徐湘婷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刚责怪她不遵守纪律,谁知徐湘婷小朋友一把苹果举到我嘴边,说“老师你感冒了,吃个苹果就会好起来,这个苹果很甜的老师,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听着那感人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孩子,“你吃吧!好孩子,谢谢你。”“不客气,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错。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徐嘉汝小朋友从我手中夺过笤帚,说“老师我扫,你感冒了。”说完,拿着笤帚卖力的扫起来,虽然,她干的活会让我重返工,但孩子这一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动,最调皮的高福龙小朋友像小大人似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高福龙说:“老师你又:点发烧。”孩子们又擦桌子,整理桌子,虽然干得不理想,但是却很懂事,孩子们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能行。”看来这群孩子是懂事的,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为我经常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衣领没弯好的,我帮孩子弯好,为孩子们穿外套,教孩子们如何穿鞋子(小班),老师真诚温暖的爱,平时感染着幼儿,这不他们以童稚、天真活泼的方式回敬老师的老师的爱,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们,面对细心的孩子,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事业,我爱你们孩子。
教育随笔: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男孩子喜欢玩“跳马”的游戏。他们让一个孩子俯下身、手撑地,其他的孩子从他的身上跨跳过去。起先是两三个孩子玩这个游戏,后来发展成大部份男孩子都参加,就连不少女生也加入了。
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这个游戏,我就特意组织了一次“跳马”比赛。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我用几张小方凳叠在一起充当鞍马,在方凳前方铺上泡沫板。在比赛中,大部份幼儿都能跨跳过鞍马,只有一小部份幼儿不敢跳或跳不过去,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全班就只有云云一个人跳不过去。我发现,他有时是跑到鞍马前突然停下来不敢跨跳,有时是跳起来后就坐在鞍马上不敢下来。我一再的鼓励他勇敢的跨跳过去,并保证我会在旁边保护他,可不管我怎么说都不见成效。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敢跳过去呢?”云云说:“鞍马太高了,我怕。”于是,我当着云云的面把充当鞍马的小方凳拿掉了好几把,看着变得低矮的小方凳,云云很快就跨跳成功。我对他说:“你看这方凳一点都不好看,我们找一块布给它盖上,让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他很高兴的说:“好、好。”于是,我让云云把盖电子琴的红布拿来,趁他进教室的机会,我偷偷的叠上几把小方凳,增加了鞍马的高度。云云拿来了红布,我马上盖在方凳上,云凌一点都没察觉鞍马的高度增加了,他依然像刚才一样,很快就跨跳过去了。在这个高度上,我让云云连跳了几次,他都成功的跨跳过去,没有一次失误。我这才告诉他我做的手脚,并拿下红布让他看。我对他说:“云云,其实鞍马一点都不高,你完全跳得过去,你刚才跳了好几次都跳过去了,你行的,现在,我们把鞍马上的红布拿掉,你再跳,跳过去后,老师就把这个奥特曼的奖品送给你,因为只有最棒最勇敢的孩子才可以拿这个奖品。”这一次,云云犹豫了一下就成功的跨跳过去,后来,连跳了几次都成功了,我把奖品送给了他并拥抱了他。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孩子自信,不要因为教育的失误而让孩子们形成心理障碍。当孩子们出现心理障碍时,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因人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消除心理障碍。孩子们能否跨越心中的“障碍高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愿我们都能成为良师,成功的引导每一个孩子跨越他人生的每一步。
教育随笔: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教育随笔: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引来了孩子的哭闹,更引来家长的埋怨。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好把孩子们一个个找来,进行类似团结友爱的教育,但一转眼,类似的毛病又会在他们身上重现。
一天下午,正在室内自由活动的郝泽林,一个人在活动室里摆开阵势,似乎在向别的小朋友挑战。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段时间来一个武术表演?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似乎不太相信我的话。我非常诚恳的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很喜欢看武打电视吗?你们不是很喜欢练武功吗?今天,咱们来比试一下看谁表演的最好。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了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告诉他们:你们表演得不错,但千万不能用学来的武功欺负小朋友,今后我们还进行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纷纷表示赞成。从此,孩子们类似这样的纠纷明显减少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也会有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同时,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也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个体,很多时候他们也需要发泄,教师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给他们提供宣泄情绪表现自我的空间,有利于孩子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愉快。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怎样对待调的孩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长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从寻找“调皮大王”皮的优点着手,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如:有的小朋友虽然很调皮,不听指挥,但是乐意帮助别人,我便让他帮助班级分发玩具、水,让他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的小朋友喜欢乱跑,但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便请他给小朋友,讲动画片的故事,于是,我便在这些调皮的孩子帮助别人后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小贴纸”,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能干,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个守纪律、不捣乱好娃娃,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总之,多找找这些调皮大王的调皮点,把他们的调皮点化为教育点
这学期,我带了我们班的绘画兴趣班,在教幼儿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慢慢体会到绘画给幼儿带来的那份快乐,同时我也按要求很认真去画每堂课的范画,认真给幼儿讲解范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渐渐感觉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渐渐弱了,问题出在哪呢?终于在一堂树叶想象画上我找到了答案。在这堂课上我出示了一片可爱的树叶,只请幼儿观察形状,提示想象画的细节,便请幼儿作画,幼儿开始作画,他们画的很认真、很开心,评画时个别小朋友认真的跟我解说他的画,直到下课时还兴奋的谈论的自己的画的内容。是呀,我们应该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个性、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而不是全部按老师的范画绘画,看,幼儿画后多开心!
教育随笔:孩子的好奇心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那里,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目光没有焦距。
跟他的妈妈交谈后,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时也是这个样子,孩子很少张口,只有在看奥特曼或者光头强时才能活跃一些,妈妈说她也很无奈。再我们一天一天的观察下我发现,这个孩子再绘画课上兴趣不是很大,能让他有兴趣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他对平面的迷宫是非常感兴趣的,他的注意力一直专注再找迷宫出口,我通过我的观察我给益智区添加了一个小球大冒险的迷宫游戏,小朋友都很开心,在第二次区域活动时我观察他果真选择了小球大冒险。但是他好像不太会玩,又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于其他小朋友,这时我主动上前告诉他要不要我教他怎么玩,他的头使劲的点了点。在我教他的过程中他一直再看着我手里的玩具记住了我说的话,那天他非常的开心。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好奇心,再遇到自己好奇的事情都会去提出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教育随笔:不一样的攀爬区
教育随笔:不一样的攀爬区
今天我们班的户外活动是攀爬区,攀爬区里不仅可以攀爬,打秋千,还可以玩沙。我们班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不一会就和喜欢的好朋友一起玩起来了。我走了一圈,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装沙子,我感到很好奇,就走过去问:“硕硕,你在干什么呀?”硕硕说:“老师,我在做鱼食。”只见几个小朋友分工明确,浩瑜正在往桶里装材料,硕硕和函艺往勺里装材料。材料装完了,硕硕拿起了铲子,制作鱼食。他用铲子在勺里不停的搅拌。函艺和浩瑜继续负责收集材料。我看了一会,我问硕硕:“你们的鱼在哪呀?”硕硕说:“我还没去买鱼呢?做好鱼食去买鱼。”硕硕把做好的鱼食倒出来,用擀面杖把鱼食压细。
硕硕的举动吸引了庆濠和艾米,他们停下来看了好久呢!也想要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玩。硕硕说:“他要去买鱼了。”浩瑜和函艺在制作鱼食,佳奕也来帮忙。过了一会,我看见硕硕两手空空的回来,我问他:“硕硕,你的鱼呢。”硕硕说:“我没找到鱼缸呢。”我看见硕硕把沙子围在一块,把中间挖空。我说硕硕你在干什么呢?硕硕说:“我在做鱼缸呀。浩瑜说:“那我去找鱼吧。”不一会,就把鱼抱了回来。
我又转了一会,回来看到硕硕搬了一个新的东西,硕硕说:“宋老师,这是我的鱼缸呀。”说完,便把鱼缸搬起来,给我看他的鱼。
攀爬区是孩子很喜欢的区域,里面有可以攀爬,打秋千,也可以玩沙子,过家家等。我们在沙池区里投放了锅碗瓢盆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孩子可以有选择性的玩。玩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硕硕是一个认真,细心,耐心有想法的孩子,他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第一次找鱼缸的过程中,他要找的鱼缸被小朋友用着了,于是,他自己尝试着挖一个鱼缸。第二次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鱼缸。《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从制作鱼食到养鱼成功,三个孩子相互合作,并把日常生活经验带到了游戏之中。这次玩沙活动,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索的精神,而且锻炼了身体、开发了创造力。
小班孩子年龄小,爱模仿,有好奇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感知,获得直接经验模仿运用。简单的锅碗瓢盆桶,孩子们模仿进行炒菜做饭。沙子可塑性很强,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指南》中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玩沙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有想象空间的玩沙操作材料和辅助材料,供他们去探索、想象、创造。孩子们经常会做蛋糕,我们可以运用从树上掉落的果子、树叶等做装饰,可以提供搭建的积木、木头等材料,让孩子自主想象,自由搭建;提供贝壳等宝物,进行寻宝;和传统相结合,提供犁工具,进行耕田;投放水管,进行铺路、压路,还可以跟主题结合,选择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等。根据孩子对材料的感兴趣情况,定期更换投放材料。
教育随笔:与孩子“交心”
孩子们喜爱的幼儿节目、动画片,我们有时会不屑一顾;孩子们想再仔细看看、动手摸摸的演示材料,我们却常常把它们深藏柜中;孩子们提出的许许多多问题,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如果长此以往,不善于与孩子“交心”,来自童心世界的思想火苗就有可能被我们掐灭。
与孩子“交心”,前提是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不以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呵护童心。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都试着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去和他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快乐,也努力帮助他们化解恐惧、不安……通过一次次地与孩子“交心”,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向我表露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频频向我展露纯真的笑容。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耿笑颜、唐睿轩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唐睿轩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先做“朋友”再做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并以真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的。在与孩子对话时,我常以“我”自称,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带玩具来幼儿园玩。吴禹贤对我说:“老师,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还没还给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话刚说完,天天马上就接口说:“我没拿,我已经还给你了。”两个孩子一个说没还,一个说已经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了解到,是天天喜欢苏苏的玩具而不肯还给吴禹贤,并否认是自己拿的。我想,我应该找天天好好谈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找来天天对他说:“天天,我跟你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可是我自己没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还给她了。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做错事情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事后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那样的话,大人仍然会很喜欢我们的。”
我以自己小时候曾犯过的错误为类比,与天天“交心”,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结果,天天马上向吴禹贤道了歉并把玩具还给了苏苏。我觉得如果教师肯放下姿态、蹲下身子与孩子“交心”,信任和关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掌握了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不要“我以为’,要用心听孩子
有好多次。我以“我以为是那样的”去揣度孩子,结果误解了孩子;有好多次,我用“我以为是那样的”去代替孩子的真实想法或去评价孩子,结果我发现我远离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因此,我试着摈弃“我以为”,而以“心”去倾听孩子,结果我逐渐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心世界。
一次绘画活动,孩子们按要求在画夏天里的趣事。有的孩子画的是小朋友在游泳的情景,有的孩子画的是吃冰棍的情景,还有的孩子画的是观察小蝌蚪的情景……我看见浩浩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紫色的太阳,我以为是浩浩认错颜色了,顺手拿起一支红色的蜡笔递给他,但浩浩没有用。我凑近他耳朵旁轻声问他:“浩浩,你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啊?”“紫色。”“为什么要画紫色的太阳呢?”“因为昨天我戴着妈妈的太阳眼镜,看到的太阳不是红色的了,有点紫色,很有趣的,张老师你也去试一试。”
原来如此。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只是一时失却了童心的我们无法感受到。就让我们耐心倾听吧,世界会回复本来美好的面貌。
抓住与孩子“交心”的机会孩子渴望与老师亲近,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无论表现出何种言行,孩子都是为了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教师应该给予回应,以充分与之“交心”。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需要我们和他们“交心”……平时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和孩子“交心”。如,每天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我会和她们聊天,也会邀请男孩子在边上和我们一起聊天。我还经常利用孩子午睡前、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和孩子“交心”,以拉近我与孩子间的距离,也让自己能更多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人们也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孩子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幼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童心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走进去,教育的真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