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班美工区的“玩色”
发布时间:2021-06-16 美工区教育笔记 美工区幼儿园工作总结 小班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的发展处于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令他们对身边无处不在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颜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有想要不断尝试的愿望。在小班美工区域,玩色活动就是以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为前提,鼓励孩子们勇于接触并尝试实践活动,通过对手、眼、脑的协调运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为幼儿心灵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活动
玩色活动旨在通过对幼儿亲自动手绘画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幼儿兴趣为主题选择适当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所选内容大致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易于理解,更具有操作性,方便幼儿开展艺术创作,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呈现在画作当中。所选内容的极大趣味性将推动玩色活动的进展,例如在安排拓印活动时,带领幼儿完成“蔬菜印章画”的任务,我们会将各式各样的蔬菜放置在美工区,如此设置不仅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你们知道吗,蔬菜不仅能当菜吃,还可以用来画画,有没有勇敢的孩子来试试?”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的画画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二、为玩色活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一般在玩色活动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就非颜料莫属了,这是幼儿参加此项活动的兴趣所在。所采用工具和材料的多样化是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必要条件,可助其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以及进行挖掘,以此作为他们绘画的题材和工具,动员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刻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成长,例如在家里搜集一些报废的汽车、零件,瓜果蔬菜的根、茎、叶等较为熟悉的材料作为孩子创造的源泉,这些素材不仅具有现实性,在美术创作上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三、小班玩色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一)设计合适的玩色游戏
在内容上拥有了趣味性之后,有必要为幼儿的画作提供情境性偏强的辅助内容,例如在已有部分内容的画纸上进行创作,这样能快速增强幼儿的信心,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无限乐趣。例如,在新年树的装扮过程中,提前将各式花样的新年树用绿色的卡片裁剪出来,再教孩子们以棉签蘸上各种颜色的方式装饰在新年树上,然后再为新年树配备五颜六色的亮片。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的美妙之处,体验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对美术更是热爱有加,对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相当有利。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低结构材料
众所周知,玩色活动是一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它要求幼儿的眼、手和大脑的协调运动要求较高。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提供的活动材料应该以简单为主,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类似瓶盖、瓶底以及弹珠之类的废弃物品,或者平日用完留下的菜根,尽量选择对比鲜明的颜色作为孩子们的水粉颜料,任由孩子在想象中自由发挥,将瓶盖刷上颜色作为画五彩气泡的工具,用菜根在纸上引出一片片花朵,用弹珠作为构造彩虹的利器,用瓶底和瓶盖制作出最简单漂亮的苹果。
(三)对幼儿作品的指导
玩色活动的分享状况既可以由集体来完成,也可以是个人,既能在活动当场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也能发生在活动之后的完善补充。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指动作发展尚有欠缺,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颜料的用量,有的孩子胆子较小不敢轻易尝试,有的却是毫无顾忌,比如在进行新年树的创作时,会很难控制用棉签作画的量,将大块颜料全部用在纸上,在这时孩子往往会由于不知所措甚至担心受到惩罚而不敢知会老师,导致颜料浪费。向师性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情况下,我会亲手给孩子们进行示范该怎么印,用多少量,对孩子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在美术上的自信心,引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四、反思与调整
(一)以游戏化法介入引导
一般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在美工区域经常会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玩色活动,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引导。小班幼儿会在教师专门建立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当中,他们的情绪会很快被游戏的乐趣带动起来,从而引起他们无限的想象活动,帮助幼儿勇敢的加入到活动当中,给幼儿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心灵共舞。比如,在进行到“小球滚画”关环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必备的小球和小鞋盒盖,这时学生通常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就需要教师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舞蹈来将比较复杂的话题导入课程当中,孩子们会瞬间被舞蹈吸引,积极加入。
(二)创设更为有趣的游戏情境
通过整个学期的玩色活动,我也逐渐地扩展了玩色的空间范围,从一开始简单的桌面玩色发展到后来的墙面玩色。如此一来,幼儿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发展空间的增大而变得更加开放,兴趣点也就逐渐增加,学习以及绘画的热情相应的有所提高,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更使得幼儿的肌肉动作得到不错的发展。前面的游戏法虽然较好但详细琢磨发现,仍然有诸多欠缺之处,比如趣味性不强,因此,我就在教到车轮滚滚时,选择将马路其设置在墙面上,然后使马路与地面之间实现完美的对接,经过适当程度的扩展,再添加型号大点的车,给孩子们立体的感觉,令他们就像身临其境一般站在真实的马路上。又比如在教到“喂小兔子”时,可以专门为兔子设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窝棚,然后采用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孩子用简单实际的纸箱做成兔子,引导幼儿将颜料用在纸箱之上,相对于手把手的教他们画兔子更加有趣,往往事半功倍。
(三)结合名画,进行欣赏
在后面学期,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名人作品展给幼儿,时常让他们对作品记进行欣赏,引导他们学会对结构以及色彩方面的欣赏,有的作品色彩搭配以及结构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他的作品风格就很适合教学,无论是从线条的力度还是色彩的搭配都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进而进行适当的模仿。让幼儿从小养成欣赏良作的习惯,接受名人作品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随时在不知不觉中对色彩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度,这为幼儿之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大有裨益。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中班美工区随笔:好玩的橡皮泥
今天美工区好多小朋友一到之后马上就选择了玩橡皮泥。好像这段时间孩子们对橡皮泥的兴趣比较浓。我看到胡越、曾赛岩和程君杰在玩橡皮泥。赛岩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玩,胡越丢给他一本记录本(记录本上图示),自己也拿了一本,他说他要捏一个草莓。我看到他在认真地捏着。一会儿工夫就把草莓捏好了,样子有点像,但是没有点上点点。于是我提醒他用泥工的工具点上。完成之后,他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将作品放在桌子上,就干坐了。我又建议他做一个“手榴弹”。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拿过图示来,仔细地看了看,开始分泥。我看到他分了两块泥,显然方法是对的,但看上去泥的大小不是很合理。于是我有指导了他一下,他分得显然合理多了,后来他做出来了好像样子不是很像“手榴弹”,我引导他自己看看,与图示上比较一下,看看像不像。看了一会儿他摇了摇头。于是我有辅导了他一下,终于完成了作品。曾赛岩看到胡的“手榴弹”做得好看,也想做一个。
美工区的橡皮泥制作自从有了记录后,小朋友玩的兴趣好像浓了很多。他们好像有了目标一样。每完成一次,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多学会几个,记录也会多几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好像很有成就感。
所以现在他们一到美工区都会去选择橡皮泥玩。
这种记录方法显然是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老师也可以在记录上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每种制作方法有几个人已经学会了,还有哪些人没有学过。
这样我可以有针对性引导那些没有学过的幼儿来玩,来学习。
这种记录方法也可以引申到其他地方。
教育随笔:大班美工区域活动
每次美工区域的时候,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还有些孩子看老师快走到她(他)身边的时候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刘娜就是其中一个。其实,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是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手,有时还放声大哭。安慰她、鼓励她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工课活动是用废旧报纸撕苹果,小朋友们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苹果,当我来到孝亚身边时,她却愁眉苦脸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蹲下来问她,你哪里不明白?她摇头说:“我不会。”我分析她并非能力弱,而是缺乏自信心。我没有帮助她,只是拍拍她的肩膀说:“刘娜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撕出一个最好的苹果来。”
然后我就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只是偶尔回到她身边小声说几句“不错”“撕的真好”……的赞许话。活动结束时,经全体孩子评选,孝亚的苹果是全班撕的最好的一个苹果。我在孩子的面前表扬了她。
通过这见事情让我想到: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位孩子,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我能行!我真棒!”
小班图书区教育随笔
与上几次不同,这次我重点观察的是我们的图书区,图书区是一个让小朋友们获取知识和见闻的地方,小朋友们把他们自己觉得好看好玩的书放在这个区域,大家互相之间交换看,这样既能增加小朋友的知识量也更好的促进了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玩得更亲密了,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小朋友不舍得把自己的书给别的小朋友看,但是经过我的教育劝说,小朋友们还是很听话的把自己的书跟其它小朋友分享,我觉得挺好的;还有一个图书放置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拿了书不放回原位或者放错地方,把图书区搞得比较乱,后来经过我几次的说,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拿的书收拾好放回原位,我们要进教室了,他们慢慢的就会自己把书整理好放回原位去。在图书区小朋友们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互帮互助的习惯。
这次的其中一个观察重点是图书区,整体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是还有一个情况:小朋友们在拿书看的时候喜欢一下拿好多本,而且看完都不会按老师说的放回原位,然后我就告诉他们:小朋友们这样可不好,你们应该先拿一本书看,看完这本再去换另外一本看,你看如果你们一下拿这么多本的话,就有些小伙伴看不到那些书了,对吗?所以你们应该看了一本再换另一本,这样才是好孩子,而且你们看完了都应该怎么样呢?对了,看完都要放回原位,小朋友们知道了吗?好在他们都挺听老师的话,也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这让我挺欣慰的。希望下次在图书区看书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我说就自觉得做好。
区域美工区区域娃娃家教育随笔
上几次,我重点观察的是区域的娃娃家,小朋友们现在都能好乖的在娃娃家自主的玩。这次,我观察的是区域美工区。冬天了,我在美工区投放了之前先画好的帽子、围巾和手套的纸,让小朋友们进行自主涂色、添画。我把有围巾、帽子和手套的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小朋友挑选自己想要进行涂色和添画的图片,把三盒蜡笔放在桌子上,让小朋友自己挑选颜色,还挺不错的,小朋友都能坐在凳子上涂色,但发现小朋友们涂色都是红色,颜色不够丰富,并且小朋友们都是涂色,没有添画些简单的小花啊,或者小圆圈等。有些小朋友涂好了一张,就非常着急的去拿另一张,自己涂颜色的那张纸却并没有涂完整。下次,我就让小朋友们,一次只涂一张纸,但是要把这张纸上的图片颜色涂完整,并且简单的进行添画。
区域娃娃家
美工区是以让幼儿动手为主的地方。与益智区不同的是,它以美术活动为主,比如绘画、手工、泥塑等。孩子们在里面画、剪、贴、捏,总是乐此不彼。本学期,我们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在美工区选择以画画为主让孩子进行动手操作。
我请另一张桌子的小朋友到美工区进行区域活动。我把之前画好的帽子、手套、围巾放在小朋友桌子上,让小朋友拿一张自己想要进行涂色,添画的纸,并在桌子上放三盒蜡笔,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画画。有些小朋友画画的能力比较强,画的比较漂亮,有些小朋友涂色涂到线外面了,并且不太均匀,留有白白的。小朋友画画的能力还是要加强。不过,这次,有些小朋友会在帽子上加些小小的圆圈,漂亮许多。
教育随笔:孩子在美工区的活动
今天的美工区中,泠泠、雨轩等拿起记号笔就在大纸上画下大轮廓,然后找双面胶在轮廓线里贴满。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挺强的,三两下就把双面胶都贴好了。在选择绒线颜色的时候也比较有讲究,因为颜色比较多,量也比较多,所以大家用的比较悠闲。这边剪一段,那边剪一段。一开始贴没有并拢,在提示以后,他们就很有意的把线贴贴紧。绒线画花的时间比较长,还好提供的纸比较小,所以画面也比较小,绒线贴的面积相对也小很多。贴出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今天的区域活动大家玩的都很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比较安静的操作,特别皮的孩子没有离开位置。很好。在做绒线贴的时候必须要用双面胶才贴得牢。但是在贴的时候,孩子们会把轮廓线里面全部贴满双面胶并且把双面胶全部撕掉,这样的话,如果时间不够了,这些没有沾上绒线的地方就容易粘到别的东西。所以要提醒他们绒线粘到哪里,双面胶纸撕到哪里。
教育随笔:角色扮演区——医院里的小故事
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敢问、善问、会问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才会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为幼儿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自发地产生各种问题。
角色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教师可抓住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训练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娃娃家,一次班里的桐桐抱着娃娃喊:“不好了,娃娃生病了。”我觉得他们玩得不错,准备在一旁观察,可等了好一会,我看其他几个小朋友一个也没有理桐桐,于是我问:“你们谁是娃娃的爸爸妈妈啊?”其中浩浩和桐桐举起手说:“我是爸爸(妈妈)。”我继续问:“那你们的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呢?”他们说:“看医生。”我再问:“但这没有医生怎么办呢?”他们没有说,旁边的卓卓说:“打120,叫医生过来。”
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发展,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才能善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并指引幼儿向更深处思考。
教育随笔:“我的”玩具
事件实录:在午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先吃完饭的小朋友们可以先搬小椅子到黄线上,然后玩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小玩具。A最喜欢玩玩具了,任何空隙的时间,他都会围在玩具筐周围,尝试着伸进箱子摆弄一会玩具。今天我在给小朋友们盛汤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哭声,我一看,只见A的两只手把汽车紧紧地攥着,正张开嘴巴准备用咬来反抗,而一边的B则心急的大叫:“给我,你给我!”我连忙跑过去把他们拉开,但是他们还是在争抢玩具。我连忙把玩具从A手中拿走,问:“要是抢玩具,玩具宝宝就归我了哦。”我先安抚在哭的B,再询问他们事情的经过。A:“是我先拿到的玩具,他要来抢。”我问B:“那你记得陈老师说过,能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B说:“不可以。”“那你想玩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应该怎么办?”A说:“要问他能不能借我玩。”我说:“你很棒的,知道要用嘴巴问,那嘴巴可以用来咬人吗?那你也可以用小嘴巴告诉他不要来抢玩具。”“B,那你再用小嘴巴问一下王熠名能不能把玩具借你玩?”A马上同意说:“可以。”
分析、思考:
虽然上幼儿园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A他在常规这方面的意识还是很薄弱,如有时间就去玩区域里的玩具、集体在活动中随意走动等自由散漫的行为。再加上小班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因此,在分散玩时看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就会去别人手里抢。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让A带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满足他想玩玩具的愿望。和他说道理的时候他都懂的,但是性子急,有的时候会动手、咬人。因此要告诉他正确的解决争抢玩具的方法,让他慢慢地学会用语言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手。还有,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想办法让A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如表扬、冷处理等,帮助他慢慢地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教育随笔:阅读区里的小事
一向安静的阅读区里今天一反常态,热闹得很,牛牛,之心、苗苗、尚尚等几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争论的面红耳赤。我旁观着事态的发展,几分钟过去了,争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更激烈了。这会我看清楚了,牛牛、尚尚、之心几个孩子一组,和苗苗在争论着什么。
这时牛牛大概看到了我在注意他们,走过来拉着我说:“齐老师,你来给我们评评理,看谁说得对。”我跟着牛牛来到阅读区,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上面有一幅图,还有问题:从右边数小猫排第3,从左边小猫数排第7,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在左边两只小动物之间还有一颗大树。我说:“你们看着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尚尚说:“我和牛牛、之心都说是9只小动物,苗苗非要说有8只。”“你们怎么得出的9只小动物?”我问。牛牛说:“从右边数小猫排第3,小猫的右边有2只小动物,从左边小猫数排第7,小猫的左边有6只小动物,再加上小猫自己,2只加6只再加1只等于9只。”苗苗说:“不对,你数数,我数了好几遍了,明明是8只小动物。”我仔细看了一下图明白了,我对苗苗说:“你再仔细看一下,有没有藏在别的地方的小动物你没看到呢?”苗苗说:“我看了,是小兔子躲在树后面,我数上了,就是8只。”牛牛说:“不对,9只。”几个孩子又要争论起来。我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啊,我们来做个游戏就知道到底有几只小动物了。”“老师,做什么游戏啊?”听到做游戏,旁边的浩宇、明博也都过来了。我说:“做一个好玩的小动物排队的游戏。”“好”,孩子们兴奋起来。孩子们来到表演区,找好做游戏用的大树和小动物头饰,个子最高的浩宇扮演小猫,牛牛、之心、明博等几个孩子分别扮演小动物分别站在小猫的右边和左边,“小动物”们排好队了,我说:“苗苗,你来当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吧。”苗苗仔细的数了数说:“有9只小动物,大树后面还藏着一只小动物,是我太粗心了没仔细想好问题,我错了。”“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尚尚、牛牛几个孩子欢呼起来,苗苗不说话了,看着有点难过。
看着苗苗的样子我说:“虽然苗苗这次有点粗心,但是她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没有跟风,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问题得到正确的论证后又及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这都是我们小朋友应该学习的。”之心说:“遇到问题争论是没有用的,以后我们做事都不要粗心,有问题我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苗苗你别难过了。”牛牛说:“对啊,我们都是好朋友啊。”听之心和牛牛这么说,苗苗脸上露出了笑容:“嗯,我记住了”,几个孩子都笑了,又一起去了阅读区。
发生在阅读里的这件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却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