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小恐龙哪儿去了?

发布时间:2021-06-10

恐龙幼儿故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小恐龙哪儿去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记录:

星期二来园,葛天逸带来了一只玩具小恐龙,透明的绿颜色,非常可爱,户外活动了,他把小恐龙放在老师办公桌上。下午离园时,葛天逸想取回他的恐龙,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他很不高兴地说:“唐老师把我的绿恐龙弄丢了,以后我再也不带玩具来了!”

晚上,我考虑了良久,决定请小朋友帮我的忙。第二天一早,我问孩子们:“你们谁看到葛天逸的小恐龙了吗?”“没有看到!”“昨天小恐龙就没有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肯定是顾磊拿走了!”一个声音串了出来。“肯定是,上次顾磊把雪花片放在口袋里!”“对,对,顾磊还把小磁铁放在口袋里,我看到的!”“肯定是顾磊拿回家了!”其他的小孩子也附和着说。于是我问顾磊:“你拿绿恐龙了吗?”顾磊一个劲儿地摇头。“绿恐龙事件”成了一个迷,我决定在离园时和顾磊的家长交流一下。

下午,孩子们午睡时,我又一次里里外外找了个遍,出人意料的是我竟然在办公桌靠墙的角落里发现了那只神秘失踪的小恐龙。“哎,顾磊可真冤枉呀!”我也暗暗庆幸:幸亏没找顾磊的家长。

案例分析:

虽然事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给我的触动非常大,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怀疑对象指向顾磊呢?今后我该如何来扭转顾磊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定型”呢?带着许多问题我仔细考虑了一番,孩子们把顾磊定为怀疑对象,究其原因:

第一、顾磊是我班的插班生,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得知父母分居,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管,故倍加溺爱,致使孩子放纵自由,随心所欲,品德行为习惯非常差,除案例中小朋友所举的事例属实外,还有如:想在床上小便就在床上小便;想在桌子上大便就大便;欺负旁边小朋友、吐口水、拉小朋友头发、排队时推人等不良行为。

第二、由于顾磊的种种不良行为,所以小朋友经常告他的状,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集体中批评他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减少麻烦,老师让他坐在第一个,在无形中把他视做一位比较特殊的孩子,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给顾磊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使孩子们不愿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大家对顾磊也另眼相看,认为坏事总和顾磊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我的对策:

通过小恐龙事件,迫使我对我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也深深的感觉到“贴标签”对孩子的伤害,更觉得作为老师要关注每个孩子。

一、向孩子公布事实的真相。

我把找到小恐龙的经过如实告诉给班中的孩子,消除大家对顾磊的误解,也坦诚地向顾磊道歉(因为我几乎认定这事于他有关),还顾磊一个清白,也以教师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要尊重事实,不错怪他人。

二、多交流沟通。

情感是沟通的桥梁,尤其对于这样的孩子,他更需要成人对他的关爱。我经常拉着顾磊的手,靠着我的身体,有意识形成一种亲切、温馨的气氛。“你今天这件衣服很干净,很漂亮,今天肯定不会趴在地上的,对吗?”“昨天爸爸有没有给你讲故事啊?”“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了?”“今天你和陆启航小朋友玩得开心么?你们是怎么玩的?”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用爱来包容他的错误,让孩子感受老师地关爱,老师对他的重视。

三、批评与表扬鼓励同步。

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纵然每个孩子都有不足的地方,但也有他的闪光点。顾磊有的地方不好是要批评,但过多的批评会使他麻木。于是我改变教育方法,努力去发现、挖掘他的闪光点:

他饭吃的好就表扬;在区角游戏自始自终的玩,没有随心所欲,就鼓励他;同时关注其发展进程,如:午睡没有睡着,但没有影响旁边小朋友是一大进步;他上课没有专心听,但没有扰乱教学秩序也是进步。对他的错误行为中所折射出来的进步我及时在集体中加以肯定,同时也进一步对他提出要求。采用这种积极的激励机制,使顾磊对自己有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也逐渐使同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所谓一举两得!

四、家园同步教育。

100的幼儿园教育+0的家庭教育=50,尤其像顾磊这样的孩子,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通过家访,谈心等活动,顾磊的父母被我的执着和认真所感动,他的妈妈激动地流着眼泪说:“我要来经常看看他,多教教他,孩子的母爱太少了。”他的父亲也表态,生活中多和孩子亲近、交流。我还把电视台的“小鬼当家”栏目推荐给爷爷奶奶,给他们举实例,讲道理,并指导祖辈的家庭教育方法。

五、结对子。

为了让大家接受、喜欢顾磊,我还让能力强的小朋友和顾磊结对子,做朋友,帮助顾磊体验成功。如请章卓豪和他一起玩建构玩具;请赵雨晴和他一起讲故事、看书……有了一次次的成功,顾磊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在同伴的肯定声中肯定了自己。

如今,在我班家园之窗的“每周宝贝”一栏中,已经有好几次贴上了顾磊小朋友的照片。我为顾磊的进步而欣慰。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水到哪去了


这一天,我和孩子们在小花园里又开始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当我将一盆盆的水泼在草地上、土地上、沙地上时,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兴奋地又跳又叫"老师,水不见了哎!""水消失了哦!""水怎么不见了?""水到哪儿去了呢?"孩子们的兴奋与好奇感染到了我,我也跟着激动地说:"咦?水到哪儿去了呢?我也很想知道哦!"于是,孩子们开动起了小脑筋,不一会儿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知道,因为水里有许多小洞洞,水从哪儿流走了""我知道,小草要长大,是它把水给喝掉了""是因为土里面有漏水的管子,水漏掉了""因为沙地里有恐龙蛋,它要喝水的""……"听到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又惊喜又好?quot;他们怎么就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我假装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知道水到底是到哪儿去了。有什么办法呢?"有个孩子马上说:"我们就去找找水到哪儿去了吧!"孩子们都很赞同,决定动手了。可是怎么样才能挖开土呢?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但是聪明的孩子们总是能想到办法的。这不,有孩子说:"老师,我想要铲子。"随即很多孩子都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觉察到孩子们的需要后,我高兴地说:"好!我马上去拿铲子,你们还需要什么工具?"孩子们提出还要放大镜。于是,我尽快帮助孩子们准备好工具后,我们的找水活动就开始了。

夕阳即将西下,美丽的小花园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正专心致志地埋头寻找水的去向。有的孩子正在挖土,有的孩子正拿着放大镜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有的孩子正在与朋友谈论……忙得不亦乐乎。我呢?也被孩子们快活的叫声弄得忙起来"老师,我发现水流到沙子里的洞洞里去了,快来看!""我发现水和泥巴混在一起了,真的,你来看嘛!""老师,水在草上,肯定是小草在喝水,它要长高了。""你们快看,有好多小蚂蚁,是它们把水喝了""……"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正兴奋于自己的发现。我被他们感染着,为他们的激动而激动着,同时也兴奋于自己的体会:科学的探究思维及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及需要,及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心理及物质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他们体验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的乐趣。

当然,这个活动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班课题研究活动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案例:恐龙的故事


活动区活动开始了,郭新禹赶紧来到美工区,玩起了他特别喜欢的橡皮泥,只见他的小手灵活地上下团、捏、搓,一会儿工夫就捏好一只恐龙摆在我面前,十分自豪地对我说:“葛老师,瞧我捏得好吗?”我定睛一看,这只恐龙像极了,高大的身躯,四条腿强劲有力,长长的脖子伸向半空,好象在引航高歌。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他的作品简直太完美了,我连连夸奖。忽然,我发现这只恐龙没有眼睛,于是就问道:“你的恐龙为什么没有眼睛呢?”他认真地说:“我没有黑色的橡皮泥,没法安眼睛呀。”我一看果然没有,要是以前我会采取命令的口吻要求别人借给他,这次我灵机一动对他说:“那你自己想个办法,给它安上眼睛吧。”这时他已经发现对面的吕月小朋友有黑颜色的橡皮泥,于是他大声地对吕月说:“给我来点黑色的。”只见吕月从自己的黑橡皮泥上捏下像针尖大小的,极不情愿地扔给他。他用小手小心地捏起来后嘴里反复嘟囔说:“我的翼手龙可大了,他得长着大大的眼睛。”显然他意识到这点橡皮泥是不够的。我继续启发说:“那你再去借呀。”于是他又大声说道:“我的翼手龙可大了,它得长着大大的眼睛。”吕月又给他捏下针尖大小的橡皮泥,一边扔一边噘着嘴说道:“我不给你了。”这下郭新禹没有办法了,只好给自己大大的恐龙安上了小小的眼睛。看到这一幕,我来到两个孩子跟前,蹲下身子问道:“吕月,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给他那么点的橡皮泥吗?”吕月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姑娘,她对我说:“老师说过跟别人借东西要讲礼貌,要和别人商量,他跟我借东西的声音太大了,我就不愿意借给他。”我又把郭新禹搂在怀里对他说:“你知道吕月为什么给你那么点的橡皮泥吗?”他不好意思地说:“知道了,我改,我跟她小声说话,跟她好好商量。”“那你再给吕月捏一只恐龙好吗?”他高兴地说:“行。”两个孩子都高兴地笑了。这一次他特别有礼貌,走到吕月面前轻轻地说:“吕月,请借给我一点黑橡皮泥好吗?”吕月爽快地说:“行。”就这样两个孩子互相合作,捏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他们还主动地把这些恐龙送到建筑区,让“小建筑师”们给这些恐龙搭个新家,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他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必须经过体验、内化才能真正形成。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及各个环节之中,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通过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孩子不仅学会了如何交往,而且锻炼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成人的包办代替只能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案例:泥鳅的头上哪去了


实录:

前一阶段,我班的自然角进行了一次整顿,那是因为得到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的配合,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花卉、水里的动物等。这下子,班里好多孩子对螃蟹、泥鳅、金鱼、乌龟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一股脑儿的,把它们都放进了鱼缸里,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会来到教室后的自然角上观察一翻。

一天,几名先来园的小朋友面色慌张地跑来告诉我“宋老师,不好了,泥鳅的头不见了!”接着,孩子们就争论起来了,有的说螃蟹的身体大,肯定是被它挡住了,有的说是螃蟹吃到肚子里去了,班上的孩子越来越多,都围到了自然角前面,争论着,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看着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这么强烈,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打断他们。

于是,我干脆把养螃蟹和泥鳅的那个大鱼缸搬到了前面的桌子上,和孩子们一起展开讨论:螃蟹最喜欢吃什么?泥鳅爱吃什么?螃蟹前面的钳子有什么用?泥鳅怎么会只剩下一个身体的?在一翻讨论、讲述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道理。最后,我们一起将螃蟹和泥鳅分开来养。

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期孩子们共同的兴趣常常表现在热衷的讨论于一件事上,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幼儿在任何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当前的兴趣,并为他们很好的创设讨论的情景、自由讨论的氛围,从而能很好地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现在,大班的孩子主动探索精神更加强烈了,对于他们的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有继续探索的时间,并且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在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深入挖掘,从而逐渐解决问题。另外,对于孩子的探索,教师更要给予足够的肯定,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最终提高他们的探索技能。

小大人的童年哪里去了?


导读:小小孩子却有大人的行为和话语,这样的孩子便没有了童年,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近期,网络上一个名为“周家坝实拍两岁老烟枪”的帖子引起轰动,当地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儿骑在摩托车上熟练地点烟、吸烟、骂脏话,雷倒网友无数。两岁的小孩子还不会自己剥糖纸,倒先学会了点起香烟吞云吐雾,这让儿童成人化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厕所时间长短不能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办小事。”这是《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这小大人般的一句台词,在达到喜剧效果的背后,也将现在儿童成人化的现象表露出来。

小小孩儿说大人话

妮妮5岁典型言论:妈妈好性感

还在上幼儿园的妮妮经常陪妈妈逛街,而且还很会帮妈妈选衣服,妮妮自己也非常爱打扮。有一次,妮妮和妈妈一起逛商场,妈妈试一件新上市的韩版大衣。妮妮看了后,嚷嚷着说:“妈妈一定要买哦,你穿着好性感啊!”

一帆12岁典型言论:我打人了,快带钱来处理

已经上六年级的一帆眼看着就要升初中了,可他不但不抓紧时间学习,还经常在学校惹事,和周围的同学打架。

一次,一帆的妈妈接到一帆打来的电话:“妈,我打人了,你快带2000块钱来处理一下吧!”就此,记者了解到,一帆的父母是经营酒楼的,平日里要是出了什么状况,他们就给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我这里出什么什么事了,你快过来处理一下吧!”

宇翔8岁典型言论: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

上小学二年级的宇翔,有天放学回家后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你得给我去学校公关公关!”“公关?”妈妈很疑惑。宇翔接着说:“爸爸不是经常给叔叔们打电话,让帮忙公关嘛,吃饭啦,送卡什么的;今天我看到有同学家长给老师送手机,你们也得去给我公关一下!”

小小孩儿办大人事

淘淘4岁典型行为:妈妈,这个送给你的儿媳

王女士的朋友从美国给她带回一个漂亮的发卡,4岁的儿子淘淘见后说:“妈妈,这么漂亮的发卡你可不能带,你得当纪念品送给你未来的儿媳!”妈妈笑着问:“我的儿媳在哪儿?”淘淘说:“我明天就给你带回来!”

妈妈一笑置之,认为孩子只是开玩笑。谁知第二天,王女士接到淘淘一个同学的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淘淘不让她的女儿回家,非要带着小女孩去见王女士。王女士驱车赶到幼儿园后,淘淘上来就问:“妈妈,这是你的儿媳,那个美国发卡带来了吗?”

蓓蓓9岁典型行为:我化妆,我漂亮

从小,妈妈就让蓓蓓去学拉丁舞,拉丁舞是要穿超短裙、高跟鞋、紧身衣,还要化妆。时间长了,蓓蓓的拉丁舞已经练得相当好了,同时,她也更看重化妆和打扮的技巧了。现在,才上小学三年级的蓓蓓平时已经开始化妆,穿高跟鞋、超短裙了。

小可8岁典型行为:学爸爸巴结领导

8岁的小可今年上二年级,他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所以小可经常收到别人送来的礼物。小可在家里挺“霸道”,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在班上,小可也常常欺负别的同学,但唯独对一个同学“礼让”三分,这个同学,就是爸爸上级的儿子小豪。

一次,小可被小豪打了一巴掌。但那次,小可一声不吭地忍受了,回来后也没跟家人讲,只偷偷告诉表姐。原来,小可的爸爸平时对领导就是一副点头哈腰的样子,小可学样,也经常去巴结小豪,变成势利眼了。

孩子受的熏陶超过了接受能力

济南电台心理热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清表示,造成儿童成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成了一个老生常谈却总不过时的话题。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脑的普及,手机上网的便利,可以说媒体的声音无处不在。但是,在这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在孩子接触到的事物中,有多少是适合孩子的,有多少是不适合的,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更没有一个严格的划分。成人社会诸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这就造成孩子全方位地接收社会带来的信息,使孩子所受的熏陶超出了孩子原本的接受能力。

另一方面,现在一些小孩子的家长,差不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时期的家长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其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小的时候娇生惯养,现在,虽已成年但却并未“成人”。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家长的所言所行都不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找关系,当着孩子的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两三岁后,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都是按照成人所提供的环境去模仿学习的。

济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的李老师说,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各异,相互间肯定会有所影响,这其中,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乏一些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

孩子做小大人是在适应社会

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是聪明、早慧的表现,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向成人化方向发展。

伪装、不诚实,都是孩子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善意行为,不必太担心。

这些现象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反倒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以后与社会的对接。

……

杨清说,在她接触的相关案例中,很多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会说“大人话”、会做“大人事”而津津乐道,他们觉得孩子这样很好玩,甚至出于亲情动机还夸奖一下孩子说:“看我家宝宝像个小大人似的!”

其实,家长的这种行为正是从侧面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孩子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为了再次获得表扬,孩子便会继续模仿。直到孩子上学后,在学业或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家长才开始紧张。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行为或语言上表现得像成人时,更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孩子是“显示器”家长是“主机”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家朱海琳给家长支招:首先,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教给孩子适合自己的东西。

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这一时期的女孩热衷打扮,男孩拉帮结派,这就超出了他们这个阶段应该具有的特点。

其次,家长应该肯定孩子有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但是在一些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问题上,家长的交谈一定要回避孩子。股票、房价的话题如果出自一个高中学生的口中,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口中,就有些早了。

杨清也表示,孩子只是一个“显示器”,而父母才是“主机”,孩子所做的事,说的话,差不多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若想把好关,家长就要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竞争加剧、人心浮躁的现状下,家长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灌输给孩子成人才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家长要明白孩子并不是你们的附属品,不能以家长的主观意愿决定孩子的未来。

杨清还强调,要让父亲回归家庭教育。因为父亲是连接孩子与社会的重要环节,父亲的力量感、责任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案例:小地毯


孩子们入园不久,班上铺了一块儿新地毯,上面印着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鸡,孩子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钻到小花地毯下,把地毯当被子盖在自己身上,模仿着小朋友午睡时的情景。看着孩子们玩得那么饶有兴趣,我就给游戏区增加了小被子、小枕头和小娃娃。这下孩子们玩得更高兴了。他们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耐心地照顾娃娃们睡觉,给娃娃盖被子,拍着娃娃唱歌。“起床”时还帮助娃娃穿鞋、穿袜子,刚刚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本领转眼就用到娃娃身上了。

点评

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及时发现托班孩子游戏的需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满意的游戏环境,为其提供感兴趣的玩具材料,使托班孩子在生活、游戏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喜欢《案例:小恐龙哪儿去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恐龙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我们的物品哪儿去了 我们班里的宇宇小朋友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靠父母,在园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中,宇宇跌倒了。 他抬头看看附近的老师和小朋友,见没有人注意他,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看周围的人,意思是来帮他...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南瓜哪儿去了的故事 1、南瓜哪儿去了的故事 老鼠一家的南瓜不见了,到底去哪儿了呢,最后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大早,老鼠一家就在洞口前,吱吱叫着吵了起来。 乌鸦听到吵闹声,飞过来问:“发生什么事了?” “我家的...
    2020-08-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树荫哪儿去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太阳与树荫的关系。 2、能够较完整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词语"火辣辣"、"奇怪"。 3、感受故事中所包含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哪儿去了》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
    2021-08-27 阅读全文
  • “小水滴哪儿去了”教育活动自评 科学知识一直开拓是孩子们无限想象力的一门课程,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也越来越大。根据新《纲要》精神我选的这节课是一节大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可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水...
    2021-06-11 阅读全文

我们班里的宇宇小朋友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靠父母,在园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中,宇宇跌倒了。 他抬头看看附近的老师和小朋友,见没有人注意他,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看周围的人,意思是来帮他...

2020-11-04 阅读全文

1、南瓜哪儿去了的故事 老鼠一家的南瓜不见了,到底去哪儿了呢,最后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大早,老鼠一家就在洞口前,吱吱叫着吵了起来。 乌鸦听到吵闹声,飞过来问:“发生什么事了?” “我家的...

2020-08-0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太阳与树荫的关系。 2、能够较完整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词语"火辣辣"、"奇怪"。 3、感受故事中所包含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

2020-12-0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

2021-08-27 阅读全文

科学知识一直开拓是孩子们无限想象力的一门课程,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也越来越大。根据新《纲要》精神我选的这节课是一节大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可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水...

2021-06-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