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

发布时间:2021-05-27

区域观察记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纲要》理念

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萌动。教室前的一排杏树也不例外,根根枝条已坠满了刚刚生长的细芽。这种现象被孩子们发现了。“老师,树上的小芽是花还是叶?”有个孩子问我。全班的孩子都围拢过来好奇地问这问那。“你们说是花还是叶呀?”我反问道。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带着问题给他们布置了一次观察任务。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了这样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阴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二天:小雨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三天:阴气温13°C芽孢稍微变化

第四天:晴气温15°C芽孢继续变大

第五天:晴气温16°C芽孢裂开

第六天:晴气温16°C芽孢开放

一周后,树上开满了簇簇杏花,没用我讲,孩子们都兴奋地告诉我:“老师,那些芽原来是花呀!”“老师,杏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吧?”“我知道,天气暖和了,花就开了。”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孩子们明白了许多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的观察活动收获很大。

三、分析

这次观察活动结束后,我感触很深,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答案及时的告诉他们,当他们提出一些我也不懂的问题时,我就会用一些无关的话语搪塞他们。而今,学习新《纲要》后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有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事情,需要教师解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要给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不管我们是忙、是闲,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当我们对一些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除了轻松地说:“我也不知道”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四、反思

1、变“教师讲,幼儿听”为“幼儿做,教师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幼儿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做,幼儿能想的事就让他想”。当幼儿自发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这样,幼儿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切忌横加干涉、扼杀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当幼儿提出一些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答案。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观察、支持、引导、合作


幼儿园主题综合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即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得到自身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大胆地参与探索和学习。

活动主题的产生:

幼儿在吃餐后水果——苹果,苹果篮里有一个苹果上有一块被压伤的斑点,雨洁看到了,就说:“这个苹果坏了,再不吃就会烂了。”“苹果摊上那么多苹果,怎么办呢?”“把苹果变成果汁,就行了。”“把不吃的苹果放在冰箱里。”……看来,幼儿对食物的贮存很感兴趣,于是,“食品的加工和贮存”主题活动产生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以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实录一:

幼儿去参观超市,并记录观察到的食品。

怡怡讲述她的记录:我看到的是薯片,我问了店里的阿姨,是用土豆做的。

龙龙:我看的都是果汁,有苹果汁、橙汁、葡萄汁、水蜜桃汁,瓶子上有苹果、橙子、葡萄、桃子的图片,我想是用这些东西(水果)做的。

婷婷:方便面是用面条做的。

小哲:我看到妈妈烧菜用的番茄酱,我也问了阿姨是用番茄做的。

丁丁:里面有很大的冰箱,有馒头、小笼包子、饺子。

……

幼儿在对超市中各种食品进行观察和记录中,俨然成了小记者,不断地向超市的店员问这问那,就连平时不愿和陌生人说话的婷婷也和小朋友讨论起来,我始终以观察者的身份支持幼儿的整个探索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地记录和询问。在这次参观

活动中幼儿最多记录的食品有二十几种,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同时,我也获得了新的知识。

实录二:

背景: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水果的贮存》。

教师:这儿有很多水果,一下子吃不了,请大家想想方法把它们贮存起来?

叶亚:把苹果放在袋子里,慢慢吃。

怡怡:这个方法不好,装在袋子里会闷坏的,把苹果做成苹果片,就不会坏了。

张逸坚:用西瓜放到冰箱里,我最喜欢吃冰西瓜了。

王楠:我妈妈用榨汁机榨橙汁很好吃。

龙龙:葡萄干是用葡萄做的,我爸爸从新疆带回来的。

怡怡:可以把水果变成果酱放到瓶子里。

……

水果在幼儿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又是幼儿最喜欢的食物,由水果的加工制作成的食品,以及水果的贮存方法,幼儿也是非常熟悉的。让幼儿在与多媒体的交互中,探索水果的贮存方法,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中进行着互动,一起学习。在讨论中,幼儿彼此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放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也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主题探索活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协调和帮助。

实录三:

背景:幼儿利用各种小工具制作、贮存食物。

张逸坚在准备用榨汁机榨橙汁,他把橙子切成两半,放到榨汁机里,可是没能榨出汁来,他把橙子翻了个身,可还是不成功,他生气地把榨汁机推到了一边。

教师:你怎么啦?

张逸坚:这个榨汁机没用,榨不出橙汁。

教师:你去看看欢欢,她也在用榨汁机。

张逸坚跑到欢欢那里,左右看看欢欢的榨汁机。

张逸坚:欢欢,跟你换一个榨汁机吧。

欢欢:你的和我的是一样的。

张逸坚:可我怎么就榨不出来呢?

欢欢:让我看看。

欢跑到张逸坚的桌子前,看看张逸坚的榨汁机。

欢欢:哦,你的橙子切得太大了,水就不出来的。

张逸坚赶紧拿起塑料刀,把橙子切小,又试试用榨汁机榨,橙汁出来了,他高兴地跑到我身边,兴奋地说:“老师,我能尝尝吗?”

………

在上面的操作活动中,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及时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其目的就是引导幼儿保持探索的欲望,帮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师的适时适度地支持和引导下,幼儿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案例:在一次昆虫探索活动中想到的……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一看,果真是只蚱蜢,我赶紧安抚孩子们:“不要害怕,是只小蚱蜢,他看到我们这么高兴,从草丛中跳出来,也想和我们玩呢!”“老师,草丛中还有别的的小虫子吗?”小问号——涵辉插话了。“肯定还有!”小大人——凯凯忙回答。孩子们听到他俩的对话,一窝蜂的涌到了草丛边,拨开草丛,开始找小虫子了。“老师,这个我知道,是小蟋蟀。”“老师,这个黑黑的小虫子叫什么啊?”“老师,小蝴蝶小时侯是怎样的啊?”“老师,小虫子吃什么呢?”“他们住在哪呀?”“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啊?”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脑中闪过一个绝好的主意,这是个多么可贵的时机啊,孩子们关注的事物已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了,探索的火花已经闪现。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吗!——昆虫。于是我让孩子们捕捉了许多昆虫回教室。

主题确立后,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让家长朋友们带着孩子一起寻找有关昆虫的资料,接着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探索活动《捉虫子》,让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昆虫;科学活动《昆虫展》,让孩子们讲讲自己捕捉、收集到的昆虫;还有科学小知识《毛毛虫的蜕变》、社会实践《饲养小昆虫》等,让幼儿了解周围小昆虫的生活习性。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一日活动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立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满足幼儿的需要。”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正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从情感入手,由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由幼儿的问题做引线,拓展主题,自主开发数个方案,在自我生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在《捕捉昆虫》的这个活动中还提出来人文般的关怀问题:每只昆虫都有自己的家,把他们捉来,他们就失去了朋友。因而在举手表决后,孩子们决定将昆虫放回大自然。在他们的欢呼雀跃中,我看到,孩子们除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之外,更有宝贵的东西在闪耀:关爱周围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这样的一种品质和特性在孩子们今后对待周遭的人和事物时,将显得格外难得可贵。

案例:在反思中成长……《中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如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革,对每位幼儿教师来说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已经习惯了预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习惯了自己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习惯了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教学任务的我,一开始还真是“茫茫然不知所措”。但时代的前进容不得我迷茫,要及时调整心态,不然怎么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呢。在一次次的理论学习和每周学园的课改教学研讨中,我渐渐地了解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幼儿园新的课程观,我不断地思考着:在孩子们中发生了些什么事?我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合适吗?是否对幼儿的发展起了作用呢?一个个活动案例,在我的脑海里像演电影似的闪过,一次次的反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案例(一):

有一次,班级增设了捶打玩具后,漂亮的小球少了两个,但过了两天,丢失的小球又回来了。我觉得很奇怪,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原来玩具是被鸿鸿带回家了,我轻声问鸿鸿:“你为什么把班里的玩具带回家?”鸿鸿一下把头理的低低的:“老师,我错了,我很喜欢班里的小球,我只是想借到家里玩两天就拿来还。”在了解了鸿鸿的真实想法后,我知道了孩子只是想借班级的玩具回去玩两天再拿来,并不是想把玩具“偷”回去占为已有。

反思:幼儿的这种行为,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幼儿园的玩具可以带回家吗?”“如果可以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比较好呢?”“可不可以通过这个契机来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于是我让幼儿讨论:“想借幼儿园的玩具怎么办?”就这样:班级的“借物处”生成了,幼儿还一起讨论了什么玩具可以借;什么玩具不能借,商量了借物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在以后的时间里,孩子们通过了讨论“怎么样使借物处的东西更丰富”,从自已家里定期更换一些新玩具放在园里的“借物处”;通过了“玩具介绍会”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玩具的特点及玩法。借物处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成了班级的“热门”区域,这样一来,既养成了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能力。

案例(二):

散文欣赏活动《梨子小提琴》:当我讲到小老虎正要吃小兔时,听到美妙的小提琴声时,就想去听音乐会而不吃小动物了。小朋友提出疑问:“老虎不吃小免的话会不会饿死啊?.”“老虎可不可以吃草啊?“老师啊,什么动物会吃老虎呢?”“狐狸吃什么啊?”就这样,集中活动变成了一场讨论关于“动物吃什么”的活动,可这是散文欣赏活动啊,我本想按原来的习惯把孩子的思维“拉”回来,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新课程中提到的“幼儿在预设活动中的兴趣转移”吗?于是,我肯定了孩子们的说法:“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教师也想知道老虎能不能吃草?什么动物吃老虎?……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回去后想办法去找找答案好吗?”

反思:新“纲要”精神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我庆幸自己没有按以前的思维模式,一定要强求幼儿达到本次活动的预定目的。而是尊重幼儿的兴趣转移,后来,在家长及幼儿积极主动的合作下,幼儿收集了许多相关资料。生成了“你知道动物吃什么吗”的讨论展览区。你别小看这个小区域,这让幼儿又自发生成了:“你知道动物的爱好吗?”“你知道动物怎样过冬吗?”“……”等等的相关主题。很多幼儿乐此不疲的回家收集着相关动物的资料,我顺势引导幼儿设立了《动物世界》电视台,请小朋友来当小主持人,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就更浓厚了。对动物的认识,有时比大人知道的还要多。对自身知识面的扩展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三):

生活活动《吃香蕉》:在吃香蕉时,我问小朋友:“你喜欢吃香蕉吗?”佳琳一边剥着香蕉时,一边回答道:“我喜欢吃香蕉,可是我爸爸不喜欢吃,我爸爸喜欢喝酒。”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我爸爸也喜欢喝酒。”“我爸爸喝了酒后,肚子就变得大大的了。”“妈妈是不是喝了酒后,肚子大大的才生下我啊?”“小朋友可以喝酒吗?”“喝酒不好,会把吃下去的饭全吐出来”“为什么大人喜欢喝酒啊?”“喝酒好,喝酒会长高的。”“我也想长高。”幼儿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喝酒这个话题了。我想不到幼儿对“喝酒”这个话题居然这么兴趣。可是酒对幼儿来说属于“儿童不宜”的产品。该不该制止他们的讨论呢?

反思:幼儿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是因为周围的生活环境间接地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单纯的回避幼儿的问题。会让幼儿产生对酒的种种误导,比如:认为自己是因为妈妈喝了酒后肚子变大而生来下的或认为喝酒会长高的。既然这样,那何不让幼儿来个关于“喝酒”的调查。让幼儿对酒有个正确的认识呢?通过与家长的讨论,家长均表现应该重视幼儿的问题。并愿意配合幼儿的调查表认真回答问题。于是我把幼儿的问题设计成调查表分发下去。第二天,幼儿通过调查,带着各种各样的答案来了:“喝酒是不会长高,也不会生娃娃的”。“酒里面含着酒精。所以有时大人喝多了会醉。所以小孩是不能喝。”“喝酒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时大人们在高兴时或喜庆时会喝酒”“小孩不能喝酒,大人也不能多喝,喝太多了就对身体不好了,还可能会把肚子里吃下的东西吐出来,我爸爸就吐过一次。”幼儿们通过了自己的调查得到了答案,都觉得很兴奋,经过他们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幼儿对酒有了进一步较正确的认识。其中家长工作是很重要的,家长能正确理解与对待问题也是很重要的。说明了家园在教育理解与沟通上能取得共识。

通过一次次案例的反思,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课改并不一定要绞尽脑汁地去想一些新花招,它就在实实在在的点滴的生活中。

怎样在观察中形成幼儿的“档案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是老师对孩子的总结、评判,是以唯一的标准去观察孩子。档案评价则是以成就作为标准,帮助老师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不是证明他们都是一样的,从而能让观察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而且,通过观察形成的幼儿成长档案,能帮助家长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和其他孩子盲目作比较。档案评价要求教师对班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都做到心中有数。这并非易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和分析每个孩子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语言表征。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日常活动中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记录和积累各种幼儿作品。

幼儿的作品和活动

幼儿的作品能真实反映其心理。但从表面,并不能完全理解幼儿的图画、建构实物作品、活动等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和孩子进一步交流。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这是什么呀?”“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幼儿来说,回顾作品可以让他们反省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他们的所做所学,检视作品可以让他们回忆产生这项作品所经历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了解幼儿的意图,才能读懂每一位幼儿,才能制作出每一位幼儿的档案。

在欣赏凡高的名画《画师的卧室》时.瞻远说我喜欢那个窗户,结果在水粉画创作活动中他表现了一个明亮的大窗户。这是他所感受到的,也是他真实的表达。

孩子们合作搭建城堡时,轩轩搭建的镂空窗户老是要掉下来,后来家家帮助她完成了这个城堡,俩人高兴地欢呼着。

当发现幼儿的作品有别于他人时.我就会及时对活动现场进行拍照,引导他们用语言讲述自己作品的名称和特点,适当记录在档案册内。一方面可以成为他和家人的骄傲,同时我也竭力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以同样方法引导他们。久而久之,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被激发,信心树立了起来,并在与大家的相互交流中认识自我,适应集体。

除了幼儿作品,幼儿在一目生活中参加的各种活动都是我可能记录的对象。幼儿来自于各个家庭,不同的家庭结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每一名幼儿有各自的强势和弱势。因此,档案评价时应考虑到幼儿在经验、兴趣和想法上存在的差异,从孩子的纵向发展来评价。如我在评价本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时,采用了“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你们好!

开学第一个主题是“朋友见面真开心”。孩子们表现得都不错,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并初步体验其中的快乐:去托班、小班帮助弟弟妹妹,体验做中班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能试着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懂得朋友间应相互理解、关心与帮助。为此,我们在主题版面上设置了友谊链,只要能帮助别人就可以在友谊链上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到学期结束后看看友谊链上蝴蝶结有多少。

下面的照片是每位孩子在活动中的一个缩影.我们想让家长能在各个方面、从各个角度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小远平时吃点心不会剥纸,这次在他左顾右盼得不到帮助的时候,自己想办法用牙齿咬。虽然不是很科学的做法.但这是他第一次没有求助别人自己获得的经验。

小远平时有困难就找老师帮忙,而不愿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小远父母看到后都非常激动。老师有针对性地选取每个孩子的表现,用照片、文字记录、表格等形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近期发展状况,及时帮助孩子,在良性循环中逐步使幼儿得到发展。

当然,作为教师,我为孩子的一些特定行为做文字记录,不仅仅是为孩子的进步提供证据,也是便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采取教育策略。这一完成过程通常通过个案观察记录来体现。

个案观察记录

幼儿:齐齐

观察时间:2007年3月6日

客观情况:

今天在创造游戏中,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过程中,只见齐齐“开”着“公共汽车”,带着很多“乘客”,横冲直撞,边上的“行人”看到后,自发地冲过去阻止他的行为.家家还主动当起了“警察”,为他指挥,做手势示意他拐弯要慢.人多要停,后来的秩序大为改观。

情况分析:

齐齐在游戏中经常是因高兴、兴奋而忘记遵守规则。今天是在同伴的引导和阻止下.他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意识,而修正了自己的行为。

策略建议:

在今后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孩子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个案观察记录有利于教师系统地观察孩子的活动,评价个别孩子的能力、见解,并采用特定而有效的教育方法。系统记录的过程也能修正教师自己的主观态度,避免偏重孩子行为的某些层面,忽略其他层面,确保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邀请家长一起评价

让家长了解档案评价的用途,让他们了解幼儿成长档案并不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上和别人相比较如何,也不是老师对他们孩子的主观评价,不仅仅是家园共育层面的意义。对于幼儿和家长而言,这份档案包括教师对孩子表现的记录.也包括家长所记录的孩子的喜好、表现、趣事,是幼儿和家长一生中的特殊档案。通过举办作品展览会,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档案袋中的作品,大家可以集体分享成长的喜悦。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家长沟通,这样比教师从头讲到底的家长会要生动得多。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家长的记录,可以获得关于孩子发展的更丰富的信息。

这是一份孩子的成长记录.孩子的记录都是从各种各样资源中搜集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你们!我想尽可能从你们那里获知孩子的兴趣、活动以及近阶段孩子的生活、情绪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学习经验对孩子更有意义!

告诉我们孩子最喜欢什么游戏。

川川最喜欢找朋友游戏。

告诉我们你一天或一星期中和你的孩子交谈吗?何时会喜欢与你交谈?

我们隔几天就和他谈话.基本上在19:00—20:OO之间。

告诉我们孩子目前对什么最感兴趣——他和你谈论的主题是什么?

川川对恐龙最感兴趣。我们谈论的主题是恐龙最喜欢吃什么东西.体型结构等。

告诉我们孩子在家里分担哪些家务。

川川在家自己的事情基本上自己做,家务事基本不做。

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老师,因此让家长来参与记录孩子的点滴,会帮助老师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以便老师发现孩子现在和过去的差异,根据孩子的现状制订各类目标,能更好地开展各类活动。

这些记录、作品也让教师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有关理论体系.关注自己的理论实践知识是否要调整和补充,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顺应孩子的发展,从而调整教育措施和手段;同时,让家长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历程,纵向了解自己的孩子,参与评价的过程也让家长自然而然地配合了幼儿园的工作。

案例: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幼儿鼓励


案例:

李佳伟是一个与性格比较内向的男孩,他不太爱和小朋友玩,平时区角游戏中,他都独来独往。有时,还会一个人在自然角抓小虫子问他抓到没有?他也总是不吭声。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上各种艺校课也从不好好学,总是开小差。这样,久而久之,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坐在他旁边,还说他一点都不能干。于是,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刻意坐在他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还经常鼓励他:“佳伟,你又进步了,你怎么这么聪明?”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以后,我发现他不再是那么盲目,而且有了自信心。今天,他和我一起下棋我发现他有了自信心,想赢我。果然,有了自信与目标的佳伟真的在这次活动中进步了。而且,我发现他下棋也有了规则意识,很有秩序。

分析:

教师在活动中要多给予幼儿自信,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有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反复问一个问题,教师会不由自主地说:“你怎么又要问了?”也许你这么不经意地随口一说,幼儿的自信就会被减灭,更何况是能力差的或者是性格怪癖的小朋友。

教师在活动中要作为一名善于观察的观察者。幼儿在他们心目当中老师是最伟大的,老师的话就象“催化剂”一样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教师在观察幼儿的电脑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幼儿鼓励。就象我们班的加加,他特别爱听好话,但自己的能力又是特别弱,作为教师要特别小心翼翼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其本领,又要让他在活动中显得有事可干,又干得有劲。虽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但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区域观察记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观察、支持、引导、合作 幼儿园主题综合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即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得到自身发展。教...
    2021-05-12 阅读全文
  • 经验在探索中积累 我们班级幼儿是宝宝升上来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肯进教室,见了外婆走了就会哭,吵闹着回家。由于我们认识,所以他对的依赖性特别强。见到我就让我抱,不...
    2021-10-13 阅读全文
  • 案例:在一次昆虫探索活动中想到的……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
    2021-05-24 阅读全文
  • 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改...
    2021-08-21 阅读全文
  •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识字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
    2021-09-20 阅读全文

幼儿园主题综合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即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得到自身发展。教...

2021-05-12 阅读全文

我们班级幼儿是宝宝升上来的,其插了四位新生,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新生,文章很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肯进教室,见了外婆走了就会哭,吵闹着回家。由于我们认识,所以他对的依赖性特别强。见到我就让我抱,不...

2021-10-13 阅读全文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孩子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不断。突然从路旁的草丛中蹦出个小东西来,有孩子惊叫了起来,“有虫子啊,快逃呀!”又一个细声细气的嗓音传来:“是只小蚱蜢,没关系的。”我走进...

2021-05-24 阅读全文

-->在故事教学中引导幼儿合理猜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改...

2021-08-21 阅读全文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定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的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其主要表现在:他们什么多想知道,什么多想尝试,什么多要关心,什么多要参与。他们的思维活跃,想...

2021-09-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