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学做小客人

发布时间:2021-05-26

幼儿园案例。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内容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案例:学做小客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背景:

张贺是我班最好奇、最好动的幼儿,一天当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看见他躲在角落里玩耍各种玩具。只要一听老师喊“张贺”几乎每个幼儿就会用手指向角落。不论你怎么哄、怎么批评,他始终还是一刻也坐不住,还会满脸笑嘻嘻的看着你,为此老师和阿姨都感到很是头痛。

实录:

这天刚好开展“参观我的家”学做小客人的主题活动。来到爷爷的家里,别的幼儿都座的好好的,可张贺兴奋得早把老师事先说的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翻不跳,忘得一干二净。只见,他东瞅瞅,西看看,很快就选中目标——爷爷家的玩具橱。他兴奋得拉着爷爷说:“爷爷,你家的玩具橱有好多玩具啊,真漂亮!我家都没有这种橱,你让我玩玩吧。”他边说还边用祈求的目光看着爷爷,等到爷爷把玩具给他,他说声谢谢后便立即找一个隐蔽的角落玩了起来(没让任何幼儿发现)。

反思:

从上诉张贺的行为不难看出:由于该幼儿浓郁的好奇心,使得他的观察力远远高于其他幼儿;为了达到自己要从锁住的玩具橱中拿到喜欢的玩具,他会想办法讨好爷爷,一旦达到目的又不失礼貌的说声谢谢。这些我们老师要给于张贺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但同时我们也要发现指出:张贺较怪僻,不愿和同伴共同交流玩耍,更不愿和人家分享玩具,他的行为完全受自己的兴趣所支配,任何人都没法影响他,这对于习惯养成中的幼儿是极其不利的。老师也要反省自己,想改变张贺这一情况,就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利用一些能吸引他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他自然而然的要跟着教师学,要和同伴交流。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大班主题学做小学生


这是大班主题学做小学生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2、模拟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参观过小学,教师拍摄的有关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照。

活动重点、难点:如何做一名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活动准备:有关小学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教师提问:

——“昨天我们去参观小学,你们觉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实什么?”

“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2、观察照片-进行讨论:

观看有关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你们看到照片上小学的环境是怎样的?有些什么?”

“校门口、教室、教师办公室、厕所等地方为什么都有标记牌?”

观看小学生上课的照片。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

观看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小学生下课十分钟都在做些什么?什么时候进教室?”

3、解答疑问:

教师向幼儿征求问题。

——“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为什么要打预备铃?什么是‘队长’?”

“为什么要戴绿领巾?”

教师与幼儿一起解答疑问。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教案:碰一碰》:大班主题活动碰一碰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与指导等内容,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碰一碰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了不起的人教案》:大班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人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收集、交流、分享相关的资料,激发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欲望,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了不起地方,产生敬佩的情感。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了不起的人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长大了》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长大了》教案吧。

案例:学种植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一天早上来园的谈话中有的孩子在议论:我的奶奶最近很忙在地里种各种种子。我说:“是吗?我们教室里不是也有种子吗?想不想也来播种?”“想。可是我们不会呀?”我说:“请你们的奶奶来幼儿园教我们一起种好吗?”“好”于是我们联系了几位奶奶请她们来幼儿园教我们种植。

在观察奶奶们种植时孩子们问:“奶奶为什么要做营养杯?”“做营养杯时为什么要撒灰?”“放种子时为什么不能太多或太少?种植活动在奶奶们的参与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的孩子还让奶奶教并学着做,营养杯做好后孩子们参与了放种子,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幼儿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教育幼儿应成为家庭和幼儿园的双边任务。我们感受到,家长已不再把教育看成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自觉地配合着幼儿园做好相关工作。家长的参与,使孩子们的探索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而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以后,他们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潜力也得到了尽情地释放。孩子们的学习是多向的,并不只局限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孩子们更快地得到了发展。我们相信:孩子是渴望学习并有学习能力的。

从这次活动我们也发现,其实农村孩子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为他们搭建适当的支架,让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细心去发现,去挖掘,寻找日常生活中所蕴涵的许多的教育机会,就能激发孩子不断探索生成更多、更有趣的活动。

案例:学折衣服


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只有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一直重视这类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那些默会性知识的教学,如经常被我们看轻的生活课程。通过对新《纲要》精神的不断学习,大家深深地领会到从个体发展及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习得默会性的知识比获得系统性知识更有意义。那么,怎样开展生活活动对孩子来说更有价值,如何开展生活活动孩子才会学的更自主,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学折衣服》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描述及分析:

那天下午,我到各班去转转。刚走到二楼,就听到小(三)班教室里特别的闹,进去一看,原来袁老师正在组织活动:学折衣服。我知道最近她们班在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主题,想来这是根据主题目标而设置的一个活动。这时,只见袁老师手捧一大堆衣服,一件一件地把它们分给每个孩子。而吵闹声也由此而生,一个孩子大声地叫了起来:“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另外几个孩子也大声嚷嚷:“老师,王世宇的一件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师,我的衣服上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我不要这件!我要我自己的衣服”,有几个孩子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呵,原来这些衣服是孩子们脱下的外衣,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孩子来说,根本不能容忍老师擅自把它们分发给其他小朋友。对此,袁老师先是好言劝说,再是表扬激励,可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没办法,只得“知错就改”,把一件件衣服物归原主。我一看手表,就分发衣服差不多用了整整一刻钟。

活动开始了,袁老师抱出一个布娃娃,用着急的口吻说:谁来帮我折衣服呀?只见大多小朋友跃跃欲试想过来帮忙,却被老师一一挡了回去。等小朋友安静一些,袁老师就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这只袖子盖上来,那只袖子盖上来,中间折一折,这样折你们会了吗?可没料这时孩子们就是不肯好好配合老师,回音者寥寥无几,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似乎对失而复得的衣服更加的珍惜,很少有孩子在关注老师的示范。袁老师于是推推自己的眼镜,一边走到那些游离在外的孩子身边摸摸头以暗示,一边再次进行示范:把衣服放平,一只袖子……,而此刻的孩子显得不耐烦了,有走动的,有讲话的,在一个孩子向老师提出上厕所请求后,大部分孩子一哄而上,都捧着自己的衣服离开了自己的座位,留下口瞪目呆的袁老师。

放学后,我俩坐了下来,一起反思这个活动。面对袁老师沮丧的脸,当时我向她提了两个问题:一、你觉得这类活动放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以何种形式开展比较妥当?二、如果用儿歌来帮助孩子了解折叠衣服方法,怎样的儿歌才能吸引小班孩子?袁老师想了想,不好意思的说:“是呀,这次活动我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活动设计开展的,没有好好的经过自己大脑处理。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放在幼儿午睡前不是更好么,这样根本无需再分发衣服,无需牵强地抱出娃娃创设毫无价值的教育情景,更无需如此一个个排排坐地组织上课了”。我点点头肯定了她,并鼓励她继续往下说:“这本来就是一个生活活动,完全可结合孩子生活,在相应的环节中开展,午睡前的场景不就是孩子学折衣服的最佳教育情景么,而且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更自然一些更随意一些。对于小班孩子,儿歌要生动形象有趣,这样才会被吸引,可怎么改呢?”于是我把我已酝酿好的儿歌告诉了她:左边抱一抱,右边抱一抱,再来弯弯腰。袁老师马上高兴地说:明天我再去试试。

第二天,我特意又去小(三)班看袁老师组织这个活动,正如我所料,由于抓住了合适的教育时机,活动显得自然流畅,更没有时间上的浪费,而那首儿歌孩子也很喜欢。

看到这儿,我恍然大悟,其实昨天我也仅仅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只是对表面的内容进行了“对症下药”,如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激发孩子外在的兴趣,而没有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更没有了解孩子是怎么学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同方式及不同水平,也就是仅仅关注了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学,因此导致今日活动本质上的“有教无学”。虽这只是一个生活活动,可孩子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孩子怎样学才能的更主动?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孩子生活能力发展?为引发更多的老师思索,我把这个案例及这些问题带到我园《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课题组,引导大家一起探讨。大家在激烈的脑力激荡后,整理出了新的活动方案:(当然这个方案还是在孩子午睡前、在孩子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后开展,而且得持续一段时间)

第一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帮助。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从上次活动中发现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师用适宜材料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演示观察,交流讨论。也就是在孩子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孩子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孩子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这是让孩子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同时这里也采用的自然后果法(用团或卷的方法折衣服马上就会散开),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因为新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而且这一过程中也是孩子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学习初步的比较事物的方法,这也是默会性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经历。

第三步:梳理总结,图文展示。这是帮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也是促使孩子的无意行为转为有意行为的过程。然后用图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骤展示在墙上,是想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因为折叠衣服对孩子来说是天天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当然图画上可配上有趣的儿歌。

第四步:再次探索。在积累折叠毛衣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让孩子探索折开衫、折带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带裤方法等。学折毛衣不是活动的结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过随后的探索,提供给孩子积累大量生活经验的机会,同时让孩子在积极探索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自信才能摆脱依赖,自信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后来,这个方案在另外几个小班开展,效果非常不错。开展活动的老师都说,这个方案至少有三方面的优点,其一:挖掘了生活活动的多种价值。其二:尊重了幼儿学习过程,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提高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其三:把孩子发展作为一个过程,一个小步递进的过程来提高,遵循了孩子发展规律。

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要正确看待生活课程。生活课程,其实是生活与教育的有机整合。因此,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本案例中通过提供各类支架促使孩子生活中整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要求这类教育体现生活的特点,如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

二.生活活动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历来,生活教育往往以传递的方式进行,大的传小的,经验丰富的传经验浅薄的。为引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生活活动也需要同时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在本案例中,教师事先并未要求孩子运用何种方法折叠衣服,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探索的条件如时间如材料,鼓励支持幼儿尝试操作。

案例:学涅小鸭子


园里养了几只小鸭子,孩子们很感兴趣,经常去观察。开学初,我班有许多小朋友都重新更换了橡皮泥,所以,美工区经常有小朋友光顾。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些兴趣制定了这样的目标:学会分泥,制作小鸭子,提高团泥和捏泥的技能。在传统的泥工活动中,总是教师先出示范例,然后分步骤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最后再指导幼儿具体操作。这样教虽然能完成目标,但幼儿在活动中只是被动地学、机械地模仿,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么,如何在捏小鸭子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呢?

一天早晨,与往常一样,小朋友吃完早饭,就各自到活动区去玩了。这时,我发现美工区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正专心地搓泥、揉泥。有的在做小蛇、有的在用模具印图案,看到幼儿专心的样子,我很高兴。于是,我以同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有的问:“老师,你做什么呢?”我让他们猜猜看。分泥时,我故意展示两块大、一块小。结果,我用一块大泥做了一只大翅膀的鸭子。

有的小朋友说:“鸭子的翅膀太大了,不好看。”“那用多大泥做合适呢?”我按照他们的说法调整鸭子的翅膀,孩子们高兴极了。其他活动区的小朋友听到声音也渐渐围拢过来。我说:“这是胖胖的小鸭子。”孩子们也在形容这只小鸭子。在他们议论纷纷时,我又接着做了起来。这时小朋友发现鸭子倒了。“为什么倒了呢?”“是鸭子的头太大了,把头变小点。”我按照他们的说法,将做头的泥分了一些给鸭子的身体。这样,幼儿可以清楚地看到鸭子的身体要用大块的泥,而头用不大不小的那一块泥,翅膀用最小块的泥。这时,幼儿都兴奋起来。“你们也可以试试。”经我一提示,孩子们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泥,认真地捏起来。

孩子们边做边交流,我没有制止他们。他们在自由地讨论、评价、创作、调整。有的小朋友把两个小圆球压扁了做眼睛,有的小朋友做好了,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再重新修理一下。就这样,孩子们在和谐宽松的晨间活动中就学会了分泥、制作小鸭子,而且在讨论中,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评析

艺术教育不一定都是专门组织的集体

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在自选游戏时,在孩子们有兴趣、有需求时都可以进行。韩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捏鸭子的教育内容,并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学捏鸭子的动机。在实际捏鸭子的过程中韩老师又用结果反馈的方式,使幼儿感到分泥的重要并学会了分泥的技巧。韩老师还幼儿参与讨论并自己动手实践,这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们自己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同伴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园里养了几只小鸭子,孩子们很感兴趣,经常去观察。开学初,我班有许多小朋友都重新更换了橡皮泥,所以,美工区经常有小朋友光顾。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些兴趣制定了这样的目标:学会分泥,制作小鸭子,提高团泥和捏泥的技能。在传统的泥工活动中,总是教师先出示范例,然后分步骤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最后再指导幼儿具体操作。这样教虽然能完成目标,但幼儿在活动中只是被动地学、机械地模仿,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那么,如何在捏小鸭子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呢?

一天早晨,与往常一样,小朋友吃完早饭,就各自到活动区去玩了。这时,我发现美工区的小朋友特别多,他们正专心地搓泥、揉泥。有的在做小蛇、有的在用模具印图案,看到幼儿专心的样子,我很高兴。于是,我以同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有的问:“老师,你做什么呢?”我让他们猜猜看。分泥时,我故意展示两块大、一块小。结果,我用一块大泥做了一只大翅膀的鸭子。

有的小朋友说:“鸭子的翅膀太大了,不好看。”“那用多大泥做合适呢?”我按照他们的说法调整鸭子的翅膀,孩子们高兴极了。其他活动区的小朋友听到声音也渐渐围拢过来。我说:“这是胖胖的小鸭子。”孩子们也在形容这只小鸭子。在他们议论纷纷时,我又接着做了起来。这时小朋友发现鸭子倒了。“为什么倒了呢?”“是鸭子的头太大了,把头变小点。”我按照他们的说法,将做头的泥分了一些给鸭子的身体。这样,幼儿可以清楚地看到鸭子的身体要用大块的泥,而头用不大不小的那一块泥,翅膀用最小块的泥。这时,幼儿都兴奋起来。“你们也可以试试。”经我一提示,孩子们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泥,认真地捏起来。

孩子们边做边交流,我没有制止他们。他们在自由地讨论、评价、创作、调整。有的小朋友把两个小圆球压扁了做眼睛,有的小朋友做好了,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再重新修理一下。就这样,孩子们在和谐宽松的晨间活动中就学会了分泥、制作小鸭子,而且在讨论中,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评析

艺术教育不一定都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在自选游戏时,在孩子们有兴趣、有需求时都可以进行。韩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捏鸭子的教育内容,并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学捏鸭子的动机。在实际捏鸭子的过程中韩老师又用结果反馈的方式,使幼儿感到分泥的重要并学会了分泥的技巧。韩老师还幼儿参与讨论并自己动手实践,这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们自己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同伴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案例: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学数学


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学数学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的果树都挂满了果实。一场秋雨打落了很多成熟的枣儿,有一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还捡到了一个已经变黑的核桃。孩子们对成熟的果实的兴趣,引发了我开展“幼儿园的果树”活动的想法。这一活动从“找幼儿园结果的树”开始,巧妙地渗透了许多相关的数学教育内容,培养了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生活当中问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找到结果的树

“幼儿园有多少结果的树,怎样才能找到结果的树”成了孩子们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幼儿园里所有结果的树都找到,并且还能让别人也知道你找到的是结果的树呢?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孩子们激烈的争论。

“我一看就知道。”

“我站在结果的树那儿。”

“我抱着它。”

“你也不能老站在那不动呀,你不睡觉、不回家了?”

“贴标记,把我们的标记贴在树上。”

“用三角形和正方形贴,正方形代表结果的树,三角形代表不结果的树。”

于是,一个个正方形和三角形标记做成了。孩子们自然分成了两组,兴致勃勃地分头去贴标记。统计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怎么能知道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树

我向幼儿提出了新问题:怎么能知道

幼儿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孩子们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数一数不就知道了嘛。”我们来到楼下,数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数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围绕着“怎样才能数清楚幼儿园里的树”这个问题,孩子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把大树排成一排不就数清楚了吗?”

“大树怎么排队呀?它们又不会走路。”

“把大树都砍倒了,搬成一排,就能数清楚了。”

“不行,这样大树会死掉。”

看来,孩子们又被难住了。我提示道:“上次我们用的办法很好,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和老师看了我们贴的标记以后,都知道哪些是结果的树了。”

“还是贴标记吧。”讨论又开始了。

“还是用和上次一样的标记吗?”

“不,这次我们用圆形。”

“怎么就知道是多少棵树了叫经?”

“数圆片。”

“还有什么办法?”

“写上1、2、3、4也行.”

“在圆片上写上数字以后再贴到树上。”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统计结果,我们幼儿园里一共有41棵树。

幼儿园有几种结果的树

我继续给幼儿提出新的问题:我们

幼儿园有几种结果的树?

开始,孩子们对有几棵果树与几种果树分不清。我赶紧讲解了棵和种的区别。孩子们这才基本弄清了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他们种用前期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五种结果的树:核桃树、柿子树、海棠树、枣树和石榴树。孩子们十分高兴。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说:“你们真能干!现在,你们不仅知道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树,而且还知道了幼儿园埯一共有五种结果的树。下面,我们继续搞清楚每一种树有几棵,好不好?因为有了前期的成功体验,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每种结果的树有几棵

我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和记录。

孩子们自选了小组,我为他们调计了用来记录的表格。在每组表格中分别画上了五种树木,并加入了果实绘画和文字记录,让幼儿既能看清是什么树,又能对树木的名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小猫组从地下的果实找起,找到了一颗枣,便自信地说幼儿园就有一棵枣树。我说肯定吗,这时,有个孩子说好像在哪儿还捡到过枣,在他的提醒下,孩子们跑到幼儿园大门口一看果然还有一棵枣树。

小兔组找到了3棵柿子树,可是在寻找海棠树时,又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柿子树,于是他们认真地将数字3改成了4.

核桃树和石榴树,各组的结果都相同,没有争议。其他果树,小兔组和小鸭组的结果相同,小猫组和小蛇组的结果就有差别了。为了将问题进一步澄清,我将小兔组和小猫组的幼儿列为一组,小蛇组和小鸭组的幼儿列为一组,引导幼儿只找有争议的树进行观察。

经过多次探究,他们最终达成了统一的意见:枣树2棵、柿子树4棵、海棠树2棵、核桃树1棵、石榴树1棵。

幼儿园的果树长在哪儿?经过多次探究,孩子们知道了果树的种类和每棵果树的数目。但是,每一棵果树都长在什么地方,似乎还未引想他们的注意。《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对中班幼儿进行上、下、前、后、远、近等方位教育的要求。我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在引导幼儿寻找果树的位置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认识方位。

幼儿园的果树到底长在哪儿?怎样才能把它们的位置表现在图纸上呢?

首先,我带领幼儿观察了幼儿园的环境和楼房的位置。回到班里以后,孩子们都争着画起来。最后,大家选择了一位小朋友的画作为背景,把事先画好的果树贴在了图上。

由于幼儿对果树生长的位置观察了解不够细致,因此,有的孩子是有什么果树就贴什么果树,而且不考虑树木生长的位置。

于是,我又带孩子们到院子里反复进行观察,请幼儿对着楼房平面图看果树到底生长在哪儿。经过多次观察,反复核对,孩子们对实际的空间位置和平面图的空间位置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幼儿具备了把空间位置与图面位置相联系的能力之后,顺抻地将果树的生长位置标在了图上。

喜欢《案例:学做小客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学做小客人》 大班教案《学做小客人》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学做小客人》...
    2021-04-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学做小客人 ◆活动目标1.了解做客的一些简单礼节。 2.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际。 3.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晴晴"和"天天"人物手偶各1个。 ◎《有礼貌的小客人》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学做小客人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小...
    2019-12-12 阅读全文
  • 案例:拒绝当客人 今天,玩娃娃家。我给孩子提供了四个角落,分成四个组,每组请一个妈妈,然后由妈妈自由挑选组员。 第一组的妈妈是文文,她请了敏敏,蕾等六位小朋友,一一分工,各司其职,忙开了; 第二组的妈妈是晓谕,她去请瑶...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学做小学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2、模拟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参观过小学,教师拍摄的有关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照。 活动重点、难点:如何...
    2019-12-12 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学做小客人》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学做小客人》...

2021-04-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了解做客的一些简单礼节。 2.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际。 3.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晴晴"和"天天"人物手偶各1个。 ◎《有礼貌的小客人》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向小...

2019-12-12 阅读全文

今天,玩娃娃家。我给孩子提供了四个角落,分成四个组,每组请一个妈妈,然后由妈妈自由挑选组员。 第一组的妈妈是文文,她请了敏敏,蕾等六位小朋友,一一分工,各司其职,忙开了; 第二组的妈妈是晓谕,她去请瑶...

2021-05-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2、模拟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参观过小学,教师拍摄的有关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景照。 活动重点、难点:如何...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