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和冉冉的风波
发布时间:2021-05-2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冉冉是班里一个性格比较内向而又倔强的孩子,说性格内向是觉得冉冉不太跟朋友一起说笑,每每问冉冉的好友都有谁,她总是摇头表示没有。有时老师想近距离的跟冉冉说说话聊聊天,冉冉似乎表现的也不太乐意;说冉冉倔强,是有几次老师怎么叫都不听,怎么说都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其实,真正让我觉得冉冉倔强的缘由是前几天发生在我和冉冉之间的一件事。
下午,我在给女孩子梳头发,考虑到想让孩子有点事情可做,就让菲菲到前面带着孩子们做手指游戏,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小游戏,所有的孩子都在兴致勃勃的做着玩着,冉冉和子娴闹着已经跑到了教室中间,完全忘记了现在大家正在做着什么。一看到这样,我立马急了:“你们俩干什么呢?”两个孩子听到的一声,感觉到自己的问题,赶忙跑到椅子上坐好,当时真觉得俩孩子干嘛呢,我想问个究竟:“你们两个过来一下。”子娴听到接着起身来到我跟前,冉冉却还在做着不动,“冉冉,你也过来。”冉冉依然我行我素,一动不动的做着。我接着就火了,走上前把她的椅子拿走了,冉冉站在原地还是不动,我过去想把她拉过来,她推推搡搡就是不愿往前一步走,然后很大声的反抗性的哭了起来,我说:“冉冉,你先别哭,你听我说……”她根本听不见我说任何话,我说我的,她哭她的,并且声音愈来愈大。于是,我决定先让她哭一会,等情绪稳定了,再慢慢和她说。几分钟之后,冉冉停止了哭声,渐渐变得平静了许多,我走过去揽着她坐下来:“冉冉,现在刘老师可以和你聊一聊吗?”冉冉轻轻的点了点头,“刚刚菲菲带着大家做游戏的时候,你跟子娴在玩什么?”冉冉小声地说:“也是在玩游戏。”“那菲菲在前面带着大家玩游戏,你跟子娴玩游戏都到教室中间了,已经影响到菲菲和大家了,这样是不是对大家不太尊重呢。”“嗯。”“我们可以换换位置想一想,如果冉冉在前面带着大家做游戏,有小朋友闹着到前面了,你会不会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嗯,是。”“对啊,如果冉冉有好的游戏,我们可以等到好朋友跟大家做完之后,冉冉再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好游戏,这样做是不是更合适一些。”冉冉赞同地使劲点头。“那冉冉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师刚才叫你不过来。”冉冉不说话,只是一直低着头。也许这个问题冉冉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愿坦然面对,我决定暂时先不谈这个问题,看到桌子上我早上买来的腰果,我拿起一颗问冉冉:“冉冉吃过这个吗?”冉冉摇头表示没有。“这是腰果,是刘老师买来的,你尝尝吧。”冉冉张开小嘴巴,我轻轻地放进她的嘴里,冉冉的脸上有了点笑容,我接着说:“要不要再来吃一个。”“嗯。”于是,第二颗腰果又轻轻的进了冉冉的小嘴巴,冉冉会心的笑了,下意识的往我跟前靠了靠,突然我觉得,冉冉不是那么内向也不是那么倔强了,我们的心近了。“老师,我不应该和小朋友闹,老师让我过来我应该赶紧过来,老师我不对……”我紧紧的抱着冉冉,突然觉得自己刚刚的做法是那样不近人情,冉冉还跟我道歉,我怎么……我和冉冉笑眯眯的聊着:“冉冉,你看看你和子娴这不就是好朋友吗?太好了,冉冉以后会有更多的好朋友;冉冉的那个好玩的游戏有时间交给刘老师和小朋友吧……”冉冉一个劲地点头。
我和冉冉的风波就此结束,因为这次风波,我和冉冉成了好朋友,我对冉冉之前的看法有了改变,我相信冉冉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期待!我满怀信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儿观察记录:挑食的冉冉
观察对象:冉冉性别:男年龄:4岁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过程: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马上又要结束了,小班的孩子即将要进入中班。面对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心里很是欣慰。当然,对于个别幼儿的吃饭问题,老师也是很头疼的。
午餐时间到了,今天孩子们吃的是蚝油生菜和鹌鹑蛋,喝的是猪肝汤。小朋友拿到饭以后教室里都开始安静下来,大口大口的吃着饭。也有个别幼儿吃饭时不专心,还在和其他幼儿大声说话。冉冉小朋友拿到饭以后,迟迟不动,看着饭一脸的为难。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冉冉看着老师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的看了看碗里的饭和菜。我顿时好像明白了,于是问他:“是不是遇到不喜欢吃的菜了?”他难为情的点头,回答“是的。”他说不喜欢吃生菜。我说:“老师不是经常说小朋友不能挑食吗,之前你不喜欢吃青菜,现在也吃了,这就是进步呀,老师还夸了你呢!今天的生菜你不喜欢吃,那该怎么办?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又要退缩?”他低下头想了想,然后看着我说:“那我能不能就吃一点点?”我说“可以啊,吃一点也是有进步的,我们每次都多吃一点点,这样时间久了你就会越来越棒了。”他坚定的点点头。当他吃了第一口时,我看着他,对他点头笑了笑。他好像得到了鼓励一样,一口接着一口的吃,不一会儿,碗里的生菜就被吃完了。他拿着碗给我看,高兴的说“老师,我吃完了。”我摸摸他的头,装作很惊讶的说“你都吃完啦?太棒了,你今天又进步了!老师要给你一个奖励。”我给他的柜子上贴了一个小红花,他特别的开心。
下午离园时,冉冉拉着妈妈,对她说“你看,我今天又进步了,这是老师奖励我的。”冉冉妈妈也开心的表扬的孩子,并对他说“如果你以后都不挑食了,什么都爱吃的话,那就更棒了。我们还要进步哦!”冉冉高兴的点了点头。
分析:
之前通过和冉冉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冉冉爸爸和妈妈平时上班都比较忙,在家里奶奶带的较多。老人对孩子常常很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老人都尽量满足。对待幼儿吃饭的问题,奶奶常常都顺着孩子,时间久了,导致幼儿挑食现象严重。
措施:
首先,我们通过绘本和故事,给幼儿引导,让幼儿知道挑食对身体不好。然后,在幼儿遇到不喜欢的食物时,教师要进行引导,并肯定其感受,引起共鸣。同时,给幼儿鼓励,让他一点点的尝试,久而久之,幼儿的挑食现象就会有改善。
其次,和家长沟通,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孩子不仅在幼儿园不挑食,在家中家长更要督促幼儿,不能溺爱孩子,孩子说不吃就吃。家长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爱。只有家园一致配合,才能帮助幼儿改善挑食的现象。
教育随笔:叶子的风波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自由活动了,在这个时候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玩具。一天,老师用掉下来的树叶帮几个小朋友串起来戴在了头上,几个孩子开心极了,跑着去给小朋友们展示。
“呀!坏了!寒寒把小童的叶子弄坏了!”“你干什麽啊?”听到孩子们的喊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刚刚还是漂亮的花环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还有一部分被寒寒踩在脚底下。
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向我说着。“寒寒抢了小童的花环,然后还踩。”“小童让他还,他都不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容容像是一下还没有回过神来,只是愣在那什麽也没说。寒寒无辜的说:“不是我,我就是想看看。”“不是!是你抢的然后还踩!”宝宝急了,大声地说。
而此时的寒寒却站在一边仰着头、抱着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看着他的样子,原本打算替他说两句好话的我也生气了。“寒寒!去和小童道歉然后把花环修好!”呜……听到这儿,“我不去!呜……”刚刚还满不在乎的他竟然大哭了起来。
孩子们在“惹祸”后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他们的表现常常是内疚、自责,同时会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他们的表现往往是据理力争;而有的孩子自尊心强,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态度非常强硬,然而在强硬的背后隐藏的是局促不安。寒寒的表现正是后者。我把寒寒带到一边,给他讲了道理:“如果你想要可以和容容商量或是老师帮忙,不能随意抢别人的东西。”
单独的谈话既和他讲了与人交往的方法又使他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所以寒寒的情绪很快平复了下来,还主动去找小童道歉,两个小伙伴又和好如初了,一场踩叶子的风波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
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教师只有善于分析幼儿背后的心理,敏感的察觉到他的需要,及时增进与他的情感交流,消除他的不安,对他的行为给与宽容和理解。才能真正的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育随笔:“眼镜”风波
我有一双算较大的眼睛,别看我的眼睛大,其实它都是每天摘戴隐形眼睛时给掰大的,我妈常说:“你那眼睛要是摘掉隐形眼镜就跟瞎子的眼睛没什么两样了。”为了不让我的这双“大眼”与瞎子同归一类,这几天眼睛常常发炎的我就去眼镜店里配了一副自以为很漂亮的眼镜。这一天早上,我戴着这副眼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刚踏进教室,我就发现孩子们的问好声背后好像多了些指指点点的议论声,起初我也没在意他们在说什么,后来在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上拿着玩具不玩,而是眼睛很好奇的一直往我身上打转,我越想越纳闷:这帮孩子今天是怎么啦?对我比对他们手上的玩具还感兴趣噎,难道我今天特有魅力吗?这时,郭老师朝我走来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啊----你今天怎么戴眼镜了?”我才知道我的“魅力”所在——眼镜。于是,在早谈中我就让孩子讨论一个完全超出我事先安排的话题《老师的眼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这样谈论着:师:你们觉得丁老师戴的眼镜漂亮吗?幼儿你一句、我一句:不漂亮!师:为什么呢?甬鑫:因为眼镜太大了。欣欣:老师没戴眼镜比戴眼镜漂亮。吴靖:因为镜片的形状像熊猫的眼睛不好看。啸禹:那镜片很厚不漂亮。洋洋:因为你近视了,戴眼镜就不漂亮。…………师:你们都说老师的眼镜不漂亮,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眼镜漂亮而且又适合老师戴的呢?你们来帮忙设计设计,好吗?滢滢:应该小一点的。(指镜片)雅玲:应该给镜片涂上颜色才漂亮。甬鑫:老师要是戴星星的眼镜(镜片为星星形状),那就很漂亮,因为星星会一闪一闪的。依琳:不不,应该像美少女战士戴的那种心形的眼镜,人家女孩子都戴那种才漂亮。明泰:戴弯弯的月亮形的好看,这样看起来笑咪咪的。铭宾:像奥特曼的眼镜才漂亮。啸禹:近视本来就不漂亮,再戴怎么好看的眼镜也都不漂亮。师:啸禹说得真棒!眼睛近视了就不漂亮,那我们应该怎样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漂亮呢?依琳:那就不要近视啊。洋洋:不在太阳下看书、写字,就不会近视。铭钦:电视不要看太久,不然眼睛就会不漂亮。俊贤:玩电脑也不能玩太久。依泓:不能用脏手揉眼睛。江铭:妈妈还说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不然也会近视的。…………从幼儿入园到谈话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留给了我特别深的印象,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重视幼儿观察发现的,及时捕捉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随机教育,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早谈《老师的眼镜》并不是当天所预定的谈话内容,但是孩子们所观察发现的,为我们的随机教育,开启了一个“动力源”,在早谈中一下子把我和孩子们的谈话欲望“吊”了起来,从谈眼镜不漂亮的原因到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眼镜,以及谈到如何保护眼睛,无不让我发现孩子们小脑袋里的想法,从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动力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是随处可见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施教切入口。启发之二,孩子是真实的再现,我们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让孩子真实的心灵染上虚假的“斑点”。新《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一句句强有力的“不漂亮”,确实是让我傻了眼,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孩子们的“嫌弃”,而感到生气或懊恼,反而觉得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的真实回答,启发了我设计、提出有利于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问题,并再次让幼儿真实的反应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令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若是我一下子就否定孩子“不漂亮”的这个回答,按自己设计的问题强调“眼镜是漂亮的”,并请孩子们说说“为什么漂亮”,或许孩子们能让你“牵着鼻子走”,说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原因”,但试问:这是孩子想说的、喜欢说的吗?是孩子的内心真实的感受吗?若不是,孩子的内心深处又会怎么想的呢?这样的谈话能起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过去,我们的活动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我们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想法和感受,若出现不同想法的幼儿,常常置之不理或强制幼儿放弃,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思考和求知欲,还会抑制幼儿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开动脑筋、拓展思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启发之三,孩子的创新意识,在于老师的发掘与支持。孩子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如:让孩子们设计讨论“什么样的眼镜才漂亮?”的着个问题,是孩子们在讨论“不漂亮”的原因下刺激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具有高素质,能迅速及时地提出有利于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然后对幼儿的每个新想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支持。在整个活动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能提出发掘幼儿创新意识的问题,但对于幼儿在回答中的每个新想法没能给予肯定及支持他们将自己说的“设计想法”附注于行动,没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得到新的结论和经验,可能他们的心理上也的不到最大的满足,或许还会阻碍幼儿更大创造力的发展。
教育随笔:读书风波
观察实录:阅读的时间到了,每人选择好喜欢的书之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阅读。小怡也不例外,找了一本《大卫,不可以》的绘本,翻了几下,就去换了一本,又是随意的翻了几下,又要准备去换了。我走过去阻止:“小怡,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急着换书。”星怡撅着小嘴对我说:“我都看完啦,要看下一本了。”说完又去换了一本,连续的还了五六次以后终于不换了,而是和小朋友用书搭起了房子。
分析: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对画面上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连续的画面更不会考虑前因后果,所以就翻一翻,看一看热闹就完了。小怡之所以会这样,可能只是为看书而看书:有时我们要求小朋友在某个时间看书,而孩子自己没有这个愿望,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看书时就草草地翻几下,然后告诉老师“我看完了”,这自然就达不到看书的目的。
建议:
可以发挥“同伴老师”的作用。可以让幼儿选好书,然后坐下来和我一起阅读,或者找能看懂这本书的小朋友陪伴一起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也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理解画面的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育随笔:手语风波
今天的课堂再上一堂语言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为了帮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我边讲边演示着,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接着我请孩子们创编刚才的故事,只见琪琪没有讲述,而是在那儿手舞足蹈,同桌的小朋友都盯着她一个人看,看着她的表情和动作,我觉得非常生气,严厉地说出了她的名字,旁边的云云说:“老师,琪琪说这个图上的小朋友是聋哑人,她见过聋哑人,正在给我们打手语呢。”我看了看刚才挂图上的内容,可不是么,真的就像一个聋哑人的故事,我对着琪琪说:“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都没有看见,你能把你的故事说给我们大家听听么?”“好的”。琪琪大声的说着自己编的故事,说完了,还说道:“老师,我昨天看了电视上有好多聋哑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还跟着学习了许多手语呢。”
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许多孩子的行为背后是美好的愿望和良好动机,我请全班小朋友跟着琪琪学习手语,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只要有耐心去观察了解,才能避免误读孩子的心。
教育随笔:玩秋千的风波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荡秋千,特别是赵冠琦,不管谁玩着,只要他想玩,过去就抢。户外活动时,不管老师怎么强调,一出大门撒腿就跑,谁跑的快谁就先抢到,如果两个小朋友几乎同时抢到,那么一场战争将无法避免,为这个我们动了不少脑筋。
有一次,我们出来玩之前就和孩子们说好,想玩秋千的小朋友排好队,我们轮流玩荡秋千,给在荡秋千的小朋友数数,从一数到十,秋千上的小朋友就自动停下来,让给下一位小朋友,这样每个小朋友就都能玩了。就这样,孩子们轮流玩着秋千,其他小朋友帮着数数,孩子们都很遵守这个规则,当数到十时都自动停下来让其他小朋友。轮到赵冠琦小朋友玩了,当其他孩子已经数到十了,他似乎不想让给其他小朋友,他还是坐在秋千椅上,并没有有让位的意思。我见状就过去和他讲道理,可是无论我怎么和他讲道理,他都不让,也不说话。规则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而破坏,但是如果把他强硬地抱下来,他肯定地会大闹而影响情绪。于是我让这组的小朋友排到了另一组的后面,继续接着玩,看他有什么反应。只见他荡了几下,就不动了,也许是再没有小朋友给他数数了,也许是旁边一组的小朋友玩得好开心,总之能够看出来他有点意兴阑珊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旁边一组的小朋友,这时,站在我旁边的王柏然小朋友问我:“赵冠琦怎么不让我们玩呢?”我让他自己去问他,只见柏然走过去问:“让我玩玩好吗?”只见他迅速的站起来说:“好吧。”而且还很开心的样子,我趁机说:“冠琦是很懂事的,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是不是”。就这样一场风波结束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常听幼儿说“让我玩玩好吗”“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等话语。因为孩子们体会到与大家分享时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教育随笔:蝉引起的风波
教育随笔:蝉引起的风波
因天气有点热,户外时间我要求幼儿到树荫下凉快场所玩耍。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跑到后操场。有的幼儿玩荡秋千,有的幼儿玩小滑梯,有的幼儿在平横木上行走,还有的幼儿在土坡上滚轮胎。树荫下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忽然听到大树底下一诺和新奇吵了起来。我赶紧走过去,新奇哭着告诉我,他得到的蝉被一诺抢走了,一诺辩解说是他先得到的蝉,是我的,两人争的不可开交。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俩争吵的原因。是正浩先发现的蝉,叫来了好朋友新奇和一诺,新奇和正浩商量把蝉送给他的时侯,一诺把蝉抓到了手里并说谁先拿到的就是谁的。于是两人吵了起来。孩子们对蝉的兴趣非常大,都争着想看一诺手里的蝉。想了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告诉孩子们想不想让蝉生活在我们的教室里,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都赞成我的提议。户外活动结束,孩子们带着蝉回到教室,我找来一盆花,把蝉放到花盆里,孩子们不再抢了。接下来我问孩子们怎样让蝉长得更结实,孩子们有的说给它捉虫子吃,有的说给它树叶吃。放学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怎样让蝉更好的生长,鼓励孩子们回家了解蝉的生活习惯。第二天孩子们来到教室后的第一个任务,到花盆旁看看蝉长大了没有,观察蝉的变化。课前孩子们争着告诉我,蝉是吸取树根液汁存活下来的,有的幼儿告诉我,蝉唱的歌最好听,都称它是大自然的歌手,孩子们还告诉我说蝉脱下的壳能做药材给我们治病呢。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去开启孩子的智慧大门,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随笔:拉臭臭风波
今天下班送完最后一个孩子后,刚准备坐下来,有位家长气冲冲地闯进班里来。生气的说:“老师,你怎么回事我们孩子拉裤子里你也不给我们换!”我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赶紧说:“不好意思,今天白天我就看见小宝有点难受,觉他可能想拉臭臭,可是劝了他好半天他也不去。直到快放学时我都关注着他担心他拉在裤子里,估计离园的时候他憋不了,我也没发现,真是不好意思,接的时候忘了跟你说一声了。”家长听了我的解释,表情有些缓和,我去抽屉给旁边给宝宝拿出换的衣服,搬个椅子放在宝宝身边,说“快让孩子换一下裤子,家长虽然有些不满,但手里已经在翻找干净衣物了。我们俩忙活了一阵,终于给孩子收拾利索。家长走的时候,我跟着他一直送出幼儿园大门,跟家长讲了一些能够帮助孩子愿意跟老师讲需求的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多鼓励孩子有事情找老师,家长的怨气全消,客气的跟我打招呼就走了。
从当了幼儿园老师的那天起,我就像一根绷紧了的皮筋儿,最怕孩子送走以后接到家长的电话。刚入班那会,看见班里那31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恨不得脚后跟都长上眼睛,可是,总有老师看不到的事情发生。就像今天的“尿裤子”事件一样,防不胜防。每年小班里都有那么一两个不喜欢在幼儿园拉臭臭的孩子,比如,有的时候明明看着孩子的表情像是要大便,可就是不愿意去厕所,不一会就拉到裤子里了。其实拉到裤子里也不是大事,老师赶紧帮孩子换衣服,安抚情绪,很快也就没事了。老师最担心的是那些拉了裤子不和老师说的孩子,如果老师及时发现孩子表情不对,就能早早留意着孩子大便的情况:但要是老师因为其他事情没注意到,可能一时也发现不了。这不仅让孩子不舒服,也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了新挑战。
当然,这时候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鼓励不能完全独立完成很正常。需要成人的及时帮助和鼓励
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小班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排便情况,对于不敢在园所拉臭臭的小朋友更要额外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如厕小游戏、生活常规训练、腿部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