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区域规则中的自我纠错
发布时间:2021-05-0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区域规则中的自我纠错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都兴奋的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材料,只见果果一人独自走向了建构区,他并没有邀请其他伙伴,而是独自选择材料开始进行搭建。
欣欣走过来,看看这里的人最少,他便拿了进区卡走近果果:“咱俩一起搭吧!”果果看了欣欣一眼,但他没有说话。这时候的欣欣感觉到已经得到了同伴的默许,便开始了合作搭建。
果果准备搭建的是一座双向四车道的大桥,需要很多相同的纸盒和纸杯。欣欣看到后特别兴奋的也去架子上搜集这些材料,果果似乎没想和她一起搭建,他只是让欣欣搜集材料,而他自己一个人在一层一层的向上搭建。眼看着欣欣拿来的材料他快用完了,他便不停地埋怨:“你怎么这么慢呢,不会快点呀?”欣欣则很卖力的不停地搬运着纸盒与纸杯,果果便把手里的工作放下来自己去搜集材料了。他找了一堆自己需要的材料后,便从自己搭建的建筑上大步跨了过来,手中的一个纸杯此时落地了,刚好砸在了他已经搭建好的大桥上,大桥一下子全倒塌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全部摧毁,果果很是气愤,他回过头老朝着一堆纸盒就是乱踢,非常生气的说:“都怪你,都怪你。”欣欣蹲在区域架旁边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但她看到这一幕时自己惊呆了,便一边悄悄地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材料和进区卡,一边嘴巴里念叨:“真的不怪我”便离开了。
果果发泄完了自己的不良情绪,独自收拾材料,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都在忙,小脸上写满失落。我急忙走过去轻轻的摸摸他的头,问他今天搭建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并趁机问他怎么是一个人在玩呢?看得出,果果对自己刚才的发现表示很不好意思,我便鼓励他:“欣欣并没有怪你,你知道错哪了,那就再去邀请他和你玩吧!”果果听到老师的鼓励后真的跑过去找欣欣了:“欣欣,对不起,刚才是我自己不遵守规则从搭建好的桥上把它踩坏的,不是你,对不起!我们一起重新来搭建大桥吧!”欣欣特别开心,她急忙点点头。他俩又沉浸在了快乐的搭建游戏中了。
今天果果能在给小伙伴发生不友好行为之后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朋友道歉,以区域中的规则来评判自己行为的不对,说明幼儿在区域中已经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区域美工区区域娃娃家教育随笔
上几次,我重点观察的是区域的娃娃家,小朋友们现在都能好乖的在娃娃家自主的玩。这次,我观察的是区域美工区。冬天了,我在美工区投放了之前先画好的帽子、围巾和手套的纸,让小朋友们进行自主涂色、添画。我把有围巾、帽子和手套的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小朋友挑选自己想要进行涂色和添画的图片,把三盒蜡笔放在桌子上,让小朋友自己挑选颜色,还挺不错的,小朋友都能坐在凳子上涂色,但发现小朋友们涂色都是红色,颜色不够丰富,并且小朋友们都是涂色,没有添画些简单的小花啊,或者小圆圈等。有些小朋友涂好了一张,就非常着急的去拿另一张,自己涂颜色的那张纸却并没有涂完整。下次,我就让小朋友们,一次只涂一张纸,但是要把这张纸上的图片颜色涂完整,并且简单的进行添画。
区域娃娃家
美工区是以让幼儿动手为主的地方。与益智区不同的是,它以美术活动为主,比如绘画、手工、泥塑等。孩子们在里面画、剪、贴、捏,总是乐此不彼。本学期,我们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在美工区选择以画画为主让孩子进行动手操作。
我请另一张桌子的小朋友到美工区进行区域活动。我把之前画好的帽子、手套、围巾放在小朋友桌子上,让小朋友拿一张自己想要进行涂色,添画的纸,并在桌子上放三盒蜡笔,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画画。有些小朋友画画的能力比较强,画的比较漂亮,有些小朋友涂色涂到线外面了,并且不太均匀,留有白白的。小朋友画画的能力还是要加强。不过,这次,有些小朋友会在帽子上加些小小的圆圈,漂亮许多。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的观察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自制纸牌,刚开始他们玩的游戏是按照序列从小到大排,或者是从大到小排。孩子们活动的时候,我在旁边观察,他们操作地很认真,有的孩子先把1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把2、3、4、5、6、7、8、9、10依次摆上去。等到过了些时候,我回过头去看到他们不知什么时候竟然玩起了新花样。只听见蒋世艺跟他旁边的孙紫轩说:“我们来玩新游戏吧!¨“什么新游戏”?孙紫轩问。蒋世艺说:“就是我们每人拿些牌,再比比谁的牌上数字大。”孙紫轩点点头表示同意。只见蒋世艺和孙紫轩都拿了一张牌,蒋世艺拿的是5,孙紫轩的是6,蒋世艺赢了,他高兴地说:“我赢了我要刮你一个鼻子。¨“可以周子浩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两个开心的游戏着……
在他们两个的带动下,益智区里的其他孩子也都愉快地玩了起来,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个新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感觉更加有趣,能进行比大小,赢了还可以去刮别人的鼻子。等到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玩得还是意犹未尽。材料投放以后,针对孩子们的操作过程要多观察发现他们有什么创新的举动,教师可以加以鼓励和支持。
由此看出,益智区活动不但促进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的发展,而且数学(认识数字、数数、比大小等)思维能力和两两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给区角里投放一些幼儿可自主操作的材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在区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探索力。
教育随笔:规则的重要性
在上午的集体活动“钻山洞”中,小朋友分组进行活动,在玩一玩塑料圈的游戏中,探索钻圈的方法,有三位小朋友在我的指导下示范钻圈,孩子的示范过程还没有结束,其他旁观的孩子就忍不住自己开始进行游戏了,原本排好的队伍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这时我停止了游戏,并向幼儿说明了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前大家大家先排好队,等小朋友示范结束后再进行游戏,小朋友的示范刚刚结束,其他小朋友就一拥而上,我只能再次中断游戏,告诉他们要一个一个轮流进行。
4~5岁幼儿的规则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每当幼儿在运动中发生争抢的时候,都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规则。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节活动的内容。我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神情动作,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使每个幼儿都挑战了自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教育随笔:区域里的秘密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这不,本学期我们班长组进行的优质课展评还是区域活动。听到这个信息后,心里还是挺担忧的,因为是托班孩子,又是一个新班,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还达不到,进行区域活动会不会玩不起来,或者会不会乱玩一通,各种担心涌上了心头。后来,经过对孩子们的指导和积极的准备,心里还是有了些许的自信。
本次区域活动,我给孩子们开放了四个区域:分别是建构区、甜蜜妙妙屋、创意坊、益智区。活动开始,我去游乐场玩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积极地开着小火车跟我一起去游乐场,在给孩子介绍完了活动的材料、目标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始活动了。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扮演者各种角色,都玩的很开心,一会让我看他们搭建的宽宽的马路、一会让我们看他们做的好吃的彩虹糖......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实现活动的目标。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整个活动下来,唯一的一点就是最后总结的环节比较弱,由于孩子们玩的太高兴了,就有点收不住了,我就草草的总结了一下就结束活动了。
通过这次区域活动的深刻感受,其实,放开了,孩子还是玩的很开心的,同时也要相信孩子的实力,他们还是能够做的很好的。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会结合主题活动,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的小发现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通过教师的观察,添加创设符合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的玩教具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添加以及环境的创设,帮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各方面技能以及社会性交往的能力。通过区域活动的观察,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问题意识的萌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介绍了自制添加的新材料“送小黄人回家”。该材料的设计意图是邦之幼儿复习巩固10的分解。通过两种颜色的雪花片为“小黄人”铺路,然后分别点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数量,正确填写计数卡,并念出“10可以分成……和……”。该材料的延伸活动是请幼儿填写勾画出用红蓝色排序的规律。
由于该材料为新添加材料,想要尝试的幼儿比较多,我用一整个活动时间来观察该材料的使用,发现了一个问题:每个幼儿只探究了一种分解方式,即放下该材料转去其他玩具了。活动结束后,我询问幼儿:“谁选择了‘送小黄人回家’?”有4名幼儿举手。我请他们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填写答案和分解方式,他们分别只填写了一种。我将10的分列式写到了白板上,请幼儿跟读,并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分列方式。幼儿数完后告诉我一共有9种分列式。我再次问选择材料的4名幼儿:“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幼儿纷纷回答,自己只探究了一种方式就放弃了。
通过这次区域活动的观察,首先,我发现了自己的材料设计有一定的漏洞,在设计计数卡的时候,应该设计9个分列式的位置,这样就能够帮助幼儿有继续下去思考的要求。其次,在设计材料时,我希望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自己探究游戏材料的玩法中发现问题,能够解决最好,不能解决的我希望他能够和我们共同交流,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的收获
区域时间开始了,只见一向比较“特立独行”的王博渊居然参加了区域活动,这让我惊讶极了。王博渊是我们班上比较有“个性”的孩子,班上无论什么活动他基本上都不参加,即使是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的区域活动,他也很少参加。多数的情况下,他都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面玩。无论班上的老师如何调动他的兴趣,他也很少选择区域活动。
于是当我今天看到他主动选择区域时,我惊讶极了。只见他选择了桌面玩具。他自己一个人操作着,不一会儿就听见其他的孩子大声的喊着他,说他抢了大家的玩具。
我走到了他的身边,我没有去选择问他为何要去抢大家的玩具。他用雪花片拼了一个手枪,我十分惊讶地问他:“这个手枪是你拼的吗?拼的实在是太好了。”只见他十分得意地将手枪高高的举起,对我说:“是啊,赵老师。这个就是我拼的。”说着他拿起手枪,模仿着开枪的动作。这个时候我又问他:“你拼的那么好,为什么要抢大家的玩具呢?所有的玩具是要分享的。”可是他没有理我,这个时候我感觉我好像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问他。我又想了一会儿对他说:“诶?咱俩玩打枪的游戏吧。”他兴冲冲地将枪对着我,我立刻模仿中枪倒地的样子,他和其他的孩子都哈哈大笑起来。于是我们两个又交换了角色,我对他说道:“这一次你来中枪倒地,我相信你肯定比我演的还要好。”只见他模仿的惟妙惟肖,立刻倒在了地上。看他模仿的这么好,我夸着他:“你看你演的多像啊,简直就像一个小演员。”他自己也开心极了,这个时候我又对他说道:“诶,你的手枪是怎么拼的呀?能不能教教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呀。你看雪花片都在你那边,大家都没有办法玩,你把雪花片分享给大家,你刚好教教大家如何拼这个手枪吧。”只见他这个时候,易显大方。他把雪花片分享给了其他的小朋友,放在了桌子中间。他还教其他小朋友如何拼手枪,我在旁边说着:“你看看你多棒呀,现在都会教其他小朋友拼东西了。不仅刚才演得好,现在这个小老师也教的好。”这个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有了雪花片,而且王博渊和其他孩子相处的也十分友好。
过了一会儿,他跑过来对我说:“赵老师,你快来看看我们的作品吧。”只见桌子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手枪。我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你看你多棒呀,和小朋友一起玩,要比你一个人坐在那里玩开心多了吧。以后啊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来教大家如何拼手枪,以后的区域活动就交给你这项任务吧。”他也十分开心,回答我说:“以后,我会教小朋友拼手枪的。我把玩具分享给大家,不把玩具放到我一个人在跟前了。”
没有想到,就这样完成了王博渊一次区域活动。希望他可以多多参与到今后的集体活动中。王博渊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爷爷奶奶与他交流的很少,就形成了他习惯自己游戏的情况,并且比较宠溺他,多数情况都是由他心情来。他不会与同伴良好的沟通交流,我们与其家长多次交流无果。作为他的老师,只好在他在园时间里给予他更多的引导教育,帮助他健康的成长。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教育随笔:规则重在坚持
经过前几次的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一定明确规则要求。因为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例如:进区前要进行插卡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操作时不随便走动,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幼儿动作慢,听到结束信号不及时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齐等),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这样提醒幼儿: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规则的遵守贵在坚持,教师的引导提醒,幼儿的自我约束,才能使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帮助孩子不断形成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为了进行合理的区域游戏布局,我们老师往往会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一些隐性暗示的东西,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区域游戏也能够更加的均衡。比如,为了控制好一个区域的游戏人数,老师往往可能会在一个区域添一些辅助性的东西,进来游戏的孩子必须戴着这个东西,当这个辅助性的东西没有了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不能进来了。我们班级在区域游戏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采用了小脚丫的暗示标记,这样每次孩子玩的时候只要把小椅子搬到小脚印上就可以了,小脚印没有了也就表示人已经满了。在幼儿远的公共图书室里,我们请幼儿把自己的鞋子脱掉放在小脚牙上,同样小脚牙没了了说明人已经满了。区域游戏中隐性东西的添放有时候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游戏,但是我们在投放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之前应该考虑到其价值所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不适合孩子当前能力发展的水平,那么这些东西的投放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区域环境的创设还是区角材料的投放乃至这样一个小小隐性暗示工具的投放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特点应该是我们开展活动、设计材料的首要出发点。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也一小主人的身份参加娃娃家的游戏,我是乐乐家的主人,谁愿意大我家里来做客。在乐乐家里的其他幼儿说我愿意,我告诉他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可以邀请贝贝家里的人老到我们家里做客,同样我们也可以去他们家里做客。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这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