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发布时间:2021-05-08

家庭教育。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怎样劝说,她一直不肯做,竟然蹲在地上头也不抬了。无奈,我真的拿她没办法了。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家长过多的溺爱养成不少幼儿任性、懒惰、自私、娇气、怕脏、怕累、不爱劳动的不良行为,欣欣就是其中的一个。欣欣的爸爸是个船员,收入颇多,她家居室宽敞、富丽堂皇、家具簇新、一尘不染。欣欣的妈妈特别爱清洁,几乎成了洁癖。在家里欣欣什么事也不做,一切都有妈妈包揽了,妈妈还常关照她:“在幼儿园你不要乱摸乱碰,你这身童装很时尚,可不能弄脏、弄坏。”在她妈妈的感染下,使她在幼儿园很少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她养成了不合群、不活泼、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事后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同步教育,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阻碍幼儿将来的发展,家长们要向关心孩子的身体和智力一样关心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爱劳动爱集体尤为重要,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支持老师的工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小妙招”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小妙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幼儿园,老师发现有些幼儿霸道任性,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愿意做、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争抢玩具,当自己的想法不能如愿时,又哭又闹等等。种种问题的出现,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孩子之所以在幼儿园有这样的表现,大致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疼孩子、爱孩子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度,爱过了头就会出现问题。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过来,就是所谓的“树大自直”,事实真是如此吗?往小了说,不恰当地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伤害,往大了说对社会、对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言谈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我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切勿小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有涵养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也是彬彬有礼、乐于助人的。文文是我们班一个小朋友,他既懂事又听话,有一次班里有个小朋友尿裤子了,老师正打电话让家长送裤子来,文文小朋友不声不响,把妈妈给他准备的裤子拿出来,准备给尿裤子的小朋友换上,老师真的好感动。后来经过家访了解到,文文家风很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四邻八舍都夸他们家人好。孩子在好的环境下,想不学好都难。相反,孩子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父母老吵架、说脏话、抽烟酗酒,孩子的性格一定会存在问题。曾经听一传统文化老师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有幸参加过一次中日夏令营活动,乘车时发生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中国的小朋友上车抢坐前边的座位,而日本的小朋友上车后,总是有秩序的从后边往前挨着坐,这位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问后边的日本小朋友:“前边有座,你为什么要坐到最后边?”日本小朋友非常自然的说:“妈妈告诉我,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老师又问中国坐在最前边的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坐在最前边?”中国小朋友告诉老师:“妈妈说,坐在前边视线好,离司机近,发生意外危险性小。”都是同龄人,得到的都是妈妈的教育,言行差别如此之大,说明了什么?有人说十个好老师,不如有个好父母,强调的就是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

(二)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言历久弥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振耳发聩。几代人心目中的英雄雷锋,其精神影响了几代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新时代更需要乐于助人、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时代英雄。伟大的科学家,不图名不图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无私奉献;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为祖国为人民,不顾自己的安危,守卫着祖国。他们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永远值得大家尊敬、爱戴、学习。家长应该为孩子确定榜样,经常用榜样的事迹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家长还可以用身边大家熟识的先进人物做孩子的榜样,比如前边提到的小文文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小事不小,坚持把小事做下来,就一定会成就大事。

(三)正确的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从孩子懂事起,教育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也许有人会问,小孩子有什么责任、担当啊?有一次,我到邻居家玩儿,她家小孩儿不小心被茶几碰倒了,孩子的奶奶急忙跑到孩子身边,又是拍打茶几、又是责备茶几,本来孩子一点儿事都没有,看到奶奶这样,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妈妈走到孩子身边,告诉孩子说:“你是会跑的,茶几不会动,你被茶几碰倒了,是因为你离茶几太近了,你离它远一点儿不就没事了吗?”的确,对于已经懂事的孩子,发生状况时,应该用事实教育他,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为孩子推卸责任。如果像孩子奶奶这样宠孩子,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推卸责任,不会有担当。而这位妈妈就做的很好,她用事实教育孩子,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这就是担当。以后再做类似的事情他就会注意,这就是责任感。家长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不能忽视。(四)重视与老师的沟通配合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就能做好的,还需要与学校教育配合。事实证明,幼儿园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家庭教育要想达到理想的目的,必然离不开老师的配合与支持。我班有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大家都很喜欢他。不过这孩子不喜欢动手,遇事总想让别人替他干,吃饭之前对老师说他不会吃,午睡前对老师说他不会脱鞋,起床时说他不会穿鞋等等,总之就是不想动手。经过了解,原来孩子在家,爷爷奶奶照顾的无微不至,包办的事情太多了。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根据问题实际达成共识。在家里,爷爷奶奶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儿园老师总是鼓励引导他,“你先试试吧!”“你一定可以的!”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饭好好吃了、鞋自己脱自己穿了、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了,家长更是高兴,多次对我们表示感谢。正所谓家园共育,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的问题

1.教育好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心,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2.家庭教育还需要全家人的配合,切忌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有管教孩子的,有袒护孩子的。

3.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方式方法很重要,要用事实说话,避免空洞的说教,要语重心长,百教不厌,不能大声呵斥训教,不断给孩子树立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再有幼儿园教育的配合,之前存在不良习惯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孩子努力尝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也不再那么任性自私。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好的品德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累积,家长就应该从小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做好了,再配合幼儿园的良好教育,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老师不可怕


教育随笔:老师不可怕

一天下午跳绳的时候,发现嘉禾的线衣破掉了,我赶紧走过问他怎么回事,他低着支支吾吾头半天也说不出来,旁边的小朋友告诉我是他上午玩游戏的时候破掉的,问他也说不清楚,于是问了搭班老师,才知道是他衣服上有漏出来的线头,他用手拽,然后就破掉了,放学的时候是奶奶来接的,就把孩子衣服破掉这件事情告诉了奶奶,回到家妈妈就给我发信息问他是不是在幼儿园调皮了,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妈妈说回到家看到他衣服破了,奶奶也没怎么说清楚。妈妈讲他有什么事情不愿意和老师说,说是怕老师,有什么事情不敢和老师讲。

看到嘉禾妈妈的消息,就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太严厉了,还是没有根据小朋友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嘉禾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生,平时安安静静的,不怎么讲话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我有时刻意的去请他回答,他也不怎么愿意讲,偶尔回答问题也是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声音很低。他平时跟着奶奶的时间多,不怎么与别的大人交流。

反思之后发现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很简单,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他们心目中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所以我们要多和他们交流,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第二天我在谈话时间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你们觉得老师怎么样”,争取打开和小朋友们沟通的大门,讨论发现其实大多数幼儿对于老师的印象还是很“温柔”的。于是,我觉得除了自我反思,还应该加强与班级幼儿的沟通交流,增加对嘉禾的关注。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加大了对他的关注,平时请他当值日生,鼓励他到全班小朋友面前讲故事,他有进步就及时的鼓励他。同时奶奶来接他的时候,我会将嘉禾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奶奶,并且和嘉禾妈妈沟通,请他们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别人交流,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正面引导他,让他获得自信心,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嘉禾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在平时多对他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你真棒,回答的真好。”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和嘉禾聊天,问他:“你觉得孙老师怎么样”“孙老师很好,”“哪里好?”“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玩游戏”“那你怕不不怕孙老师了?”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他来园时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在活动时积极地回答问题,整个人变得有点活泼开朗些。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感到欣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多为这些天使创造表现的机会。

我看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有些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的家长大有人在,给孩子灌输“胜者为王、不吃亏”的家长也不算少数,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一一说明家长们没有认识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着家教误区。

我们班有个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泼,而且聪明过人,唯一的缺点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

周五早上,我晨检完毕带孩子们小便,把钢笔随手放到了桌子上。

可当我带着孩子从厕所回来,桌子上的钢笔不翼而飞了。

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老师把钢笔放哪儿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

”当我怀疑自己放错地方时,忽然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循着声响,孩子们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

原来,琳琳出去小便时,经过我的桌子边,顺手将钢笔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钢笔掉地,事情露馅了。

当时我没有批评她,只是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认为孩子就此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下午发生的事情更令我吃惊,让我不可思议。

放学时,孩子们纷纷被家长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满心欢喜等着妈妈的到来。

终于妈妈出现在了校门口,琳琳飞快地跑过去,投进妈妈怀里。

接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什么东西递给妈妈,妈妈脸上立刻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我由于害怕孩子飞跑,摔倒了伤着也跟了过去,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看到我的出现,琳琳妈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僵硬。

同时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刹那我还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着几支彩色粉笔。

此情此景,我还能说些什么?

晚上,我经过一番思索。

第二天,当琳琳的妈妈送琳琳到园时,我把一本《现代家教》递给了她,并对她说:“您若有时间,多看看这本杂志。

一周后,琳琳的妈妈领着琳琳把一盒彩笔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谢:“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让我知道了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我们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积极地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

让每一位家长明白,不能过分地迁就孩子,否则将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对家庭、社会都是不利的。

年幼的孩子并没有“我的”、“你的”这样的所有权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便伸手拿来放进口袋或带回家里。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态度不一:

1.称赞孩子能干、聪明;(这样做无疑是鼓励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2.在他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指责孩子为“小偷”;(这样做夸大了孩子行为的严重性,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

3.不表示意见,任其自由发展。

(这样做可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所有权”观念。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

4岁左右的幼儿正是自我中心的时期,言行中处处表现出占有欲。

尤其是给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常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谁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

家长必须限制孩子这种自我中心思想,让他明白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

可以将家庭成员的东西分门别类,告诉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须刀等;哪些是妈妈的,如唇膏等。

这些专属于爸爸妈妈的东西要得到允许才能拿。

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东西上贴上特别的标记,使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件东西是属于他的。

教孩子区分“借用”与“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铅笔用,却总不记得物归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东西借给他。

小明认为表哥太小气,一支铅笔用用又有何妨?索性来个不问自取。

有时侥幸没有被表哥发现,还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

殊不知,孩子在家随意取用别人的东西,上学后也会拿同学的东西,从而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

因此,父母应寻找时机尽早告诉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区别:借用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原主,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可以拿走或随意处理。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孩子也有所有权,有些家长时常提醒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自己却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例如幼儿很喜欢收集火柴盒、图片、贝壳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

有些家长觉得这些东西既无用又不卫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把它们扔掉。

其实,很多大人以为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宝贵的。

不经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东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也有些家长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孩子所有权的行为。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要教导他先得到别人的允许再取用别人的东西,自然会加倍困难。

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

幼儿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也想要。

得不到的时候,就索性把别人的东西拿走。

对此,父母应适时调节孩子的心理需求。

小英的朋友有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买一个。

妈妈的做法就是告诉小英:有的东西别人家里有,我们家里没有;有的东西我们家里有,别人家里不一定有。

我们不应该处处跟别人攀比。

冷静、明确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千万不能叫嚷打骂或冷言讥讽。

最好对孩子冷静、严肃、明确地说:这个娃娃是别人的,快拿去还给人家。

这件玩具是学校的,送回去给老师。

妈妈已经告诉你,要先问过大人才能吃糖。

你这次没有问,妈妈很不高兴。

家长这样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给孩子作出明确指示,可以强化正确信息,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在帮4岁孩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地发现多了24色蜡笔和超人奥克曼玩具,于是找来儿子问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说:“这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

”我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孩子摇摇脑袋,说:“没有,老师都不知道。

”看来,孩子所谓的“拿”,其实是一种偷的行为。

我急了,呵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孩子委屈地看着我:“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听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来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还没有偷的概念。

当时,我心想,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存在恶意,叫他归还就行了。

可没多久,孩子又从幼儿园“拿”回了新“赃物”。

看来,孩子的这种“拿来主义”问题并非如我想像的简单,其中蕴藏的深远后果将是我始料不及的。

于是,针对纠正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

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

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要,我们全都给予满足了吗?儿子曾一度吵着要买蜡笔,我由于工作忙,没及时买给他,后来在儿子的“赃物”里就有蜡笔。

经了解才知道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蜡笔画,儿子没有蜡笔,所以才拿别人的。

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儿子闹着要买东西时,我都会耐心询问他购买的理由,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我一定会“慷慨解囊”,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在拒绝时,也会耐心地与他说理,让他懂得不买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对待。

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

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

于是,我对儿子实行“承包责任制”,让他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

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

孩子对于“拿”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渴望,然而当他在这种“拿”的习惯中慢慢成长后,懒惰的习气便已根深蒂固。

生活中我有意识教儿子学做简单的家务,培养他的劳动观念。

无论他最终做得好不好,我都会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

儿子尝到了劳动后的快乐与满足后,经常向我“讨”事情做。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儿子渐渐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劳动与努力来获得“报酬”是快乐且光荣的。

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

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

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儿子经过千挑万选,决定买《安徒生童话选》,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则紧紧抱住书,生怕丢了。

我趁机问他:“不经过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对不对?”儿子拼命摇头。

我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我们从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儿子点点头。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引导与教育,孩子再没“拿”过任何“赃物”回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拿’的习惯。

望着孩子依旧天真可爱的模样,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爱关怀,用心教育,就一定能还孩子一片纯真的天空。

教育随笔:别忽视省心的孩子


教育随笔:别忽视省心的孩子

我有这样一个爱好,喜欢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捕捉下来,然后上传到我们的班级博客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样上传相片,我被一双失落的眼睛深深触动了:画面中孩子们在高兴地玩拖拉玩具,旁边一个小小的身影呆呆地站在那里,与画面显得格格不入,那不是蕾蕾吗?她眼睛里的那份失落让我的心顿时沉甸甸的!

脑海里马上开始搜寻让她失落的原因,昨天的那一幕情景又闪现在我眼前:孩子们在选自己喜欢的拖拉玩具,只听见“哇”的一声,我寻声过去,原来是蕾蕾和豪豪在争同一个玩具,爱哭的豪豪蛮横地把玩具往自己这里拽,蕾蕾什么也不说,但就是不松手。为了尽快平熄战火,我就建议懂事的蕾蕾把玩具让给爱哭的豪豪玩,蕾蕾不情愿地松手了。我来不及多想,就叫蕾蕾去另外选了一个玩具……

蕾蕾温和、安静、乖巧,从来不让人操心,是个很省心的孩子,即使有时她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反应。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什么问题,因为做了多年教师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维护集体正常的秩序,以使一些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常常为了一个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为了班上那些出色的孩子一个精彩的作品而用尽了赞美之词,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忽略了他们眼里的那一抹抹失落!不管他们是否很敏感和脆弱,我想,老师对他们的忽视同样造成了心理伤害,一想到这里,我的心泛起一阵抽痛。

在幼儿园里,常常最遵守规则的,是那群省心的孩子,学习活动中,最认真的,还是那群平凡的孩子。他们虽不像“优秀”孩子那样给你一个个意外惊喜.也不像“调皮”孩子那样“引人注意”,但他们用最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精彩,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一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幼教随笔:浅析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当中,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对策、教育方式等有很多成人话的东西,甚至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会让孩子去反思、去考虑一下后果。孩子们都听不懂,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教育要贴近孩子。

现在我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我们对儿童的一些特点,由于把握不准,常常把孩子的一些特点看成缺点,这就是我们常犯的一个忌。在幼儿园,孩子发生了争执、发生冲突、发生行为纠分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是站在一个审判官的角度去剖析孩子的灵魂深处。比如,孩子争抢玩具,老师就会对一个二、三岁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要争抢呢?其实,他们因为自私、自我中心、因为他们不知道谦让、不知道友好相处,所以,他们有这种行为。实际上儿童的争抢,是因为他们克制自己能力差,这就是他自我中心状态下,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小班的二至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阶段,他很难去考虑别人,往往显示出来一些特点,就是争抢。在争抢的背后,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这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孩子的一种自身的特点和天性。

我和一个老师曾经分析过,如果把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放在二三岁孩子的面前,他们没有争抢,而是互相推让,你让我先玩,我让你先玩,我们认为这反而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面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只能是争抢,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不允许孩子有这样一个过程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权利上的剥夺。怎么样呢?有26个孩子有25个皮球,可是不去玩,为什么呢?就是怕他们争抢,什么时候,幼儿园买的玩具甚至都得一样,拖鞋都买一个型号的、都买一个图案的,最好孩子不争不抢。如果永远不争吵,那么孩子永远不会交往,因此,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讲争吵也是一种学习、争吵也是一种交往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争吵当中逐渐学会交往。由于我们教育上急功尽力,就会把孩子的特点含糊不清的和缺点放在一起。

那我们是不是要鼓励孩子争抢呢?不是,我们是要让孩子在争抢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让他知道自己之外,还有别人的存在。这个过程就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我们的教育现在有一种什么样的误区呢?老师在跟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说:"小朋友这个玩具应该怎么样玩呀?"孩子们就会对答如流地说:"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友爱。"可是我们的行为呢,却是你争我夺,这就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我们长期以来,是把孩子的德育教育口号话、模式话、概念话强加给孩子,没有在行为过程当中学会让孩子真正有这种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我们成人常常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此,用成人的标准看孩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看孩子听不懂、学不会等,我们就不能容忍。所以,我们的教育常常是一种浮躁的、一种急功尽力的、甚至对儿童来讲是不能胜任的。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淘气,实际上没有考虑,这是他神经类型的特点、他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真正健康的孩子就是坐不住的,我们不要把孩子训服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在我们幼儿园教育当中,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对策、教育方式等有很多成人话的东西,甚至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会让孩子去反思、去考虑一下后果。孩子们都听不懂,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教育要贴近孩子。

第三个误区:我们常常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孩子,这是我们第三个忌悔,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很出色的领袖人物,用这个去规划孩子,把所有孩子的长处、优点集于一点去勾画出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去评价。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些话:瞧瞧你,再看看别人,你不如某某等,这是最伤孩子心的一句话。这三个误区就是孩子发展当中的障碍。我们评价孩子横着比,比出来的都是自悲。

不可忽视小问候


今天早上,我正在打扫卫生区,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声,时时从耳边飘过来,我低着头边打扫边机械的应付式地回答着。突然,张静雯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没有啊!”我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搪塞着,并亲切地摸了摸她的头,向她回报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那为什么我喊你,你只是‘嗯’了一声呢?”张静雯满脸的疑惑不解。

我有些内疚,连忙解释说:“刚才老师正在想一件事情,你喊我,我听见了,没来得及和你说话,真对不起。”张静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一转身,飞似地跑了。她边跑边向院子里的小朋友炫耀:“老师还是非常喜欢我的。”

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同时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但又非常在意大人的一些细小的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幼儿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一个极其平常的问候回应,不仅代表着教师的爱、教师的关怀,更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喜爱!

亲亲我的小手绢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孩子知识,还要时时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对日常工作中的小细节,我们都要加强管理,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几天我发现有几个幼儿洗完手总是随手扯过一块毛巾匆匆擦几下就跑开了。虽然每块毛巾上都写上了幼儿的编号、贴上了对应的标志,但总有几个幼儿完全不看标志、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就去擦手。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不利于孩子的日常保健。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班里开展了“亲亲我的小手绢”的活动,告诉孩子,小手绢喜欢干净的小手,洗完手要和自己的小手绢亲一亲。小手绢会特别高兴。这个办法还很奏效,有些孩子洗完手后就去找自己的小手绢了,嘴里还说:“亲亲我的小手绢。”

小记号,要环保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从餐厅把消过毒的水杯拿回教室,然后看着水杯上的标签逐一往水杯架上放。突然我发现,红红的“苹果”不红了?绿绿的树叶不绿了?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些功不可没的即时贴在消毒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制作即时贴的材料在消毒时遇到高温,会产生有毒物质,给水杯造成污染。

于是,我把所有的即时贴从杯子上撕了下来,把标签贴在橱子上。这样,孩子们每天都能用上安全无污染的水杯了。

家庭教育孩子三“不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须要冷静分析,靠船下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能使孩子到达成材彼岸。

要做到原因分析要透,对孩子优点、缺点、心理、生理等要经常不断地观察细考。只有从孩子的特点、兴趣出发,扬长避短确定目标,才能使孩子学有所成。决不能超前投资,超能投入,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

打不得

“教育理为先”,是教育之道,也是家教的准则。发现孩子缺点、失误,骂为先,打向前,甚至“妇唱夫随”,这样作万万不可取。

“棍棒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一以贯之的棍棒教育,易造成孩子紧张、恐惧、忍受、自卑的不良心理习惯。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当孩子有了错误时要心平气和耐心教育,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捧不得

“捧杀”的实质是“护短”,而护短的结果,则是越护越短。如果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他们的缺点,甚至对老师的批评也横加指责,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品质。

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有成绩表扬鼓励,有缺点批评教育,宽严有度,刚柔兼济,恩威并重。这一点,国外许多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了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捧不得。

教育案例:离异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

社会一直都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了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相应的生存方式也走向多元、复杂的选择,而离异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随着婚姻的解体,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非常不幸的,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让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过完年,孩子们又回到了幼儿园,第一天的早饭快要结束时,毛毛突然说了一句话:“牛老师,我妈妈和我爸爸离婚了”。我赶紧问他:“谁告诉你的?”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妈妈说我长大了,可以让我知道了”。看着毛毛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里写满了从未有过的忧郁。

片段二

很快到了三八妇女节,一大早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妈妈的歌曲在孩子们晨间活动时播放着,给三八节活动做好准备。就在我整理完活动材料转身时,猛然间看到毛毛在揉眼睛,我赶忙过去询问他,是不是眼睛不舒服,他低下头说没事儿。到了中午三八节活动时,我又给小朋友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并请孩子们讲讲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体会妈妈的不容易,并协助孩子们给妈妈做一个小礼物。就在班里孩子都高兴的给妈妈准备礼物时,毛毛又开始揉眼睛,我立刻走到他面前,问他怎么了,却发现毛毛哭了,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赶紧擦干眼泪,说有沙子进眼睛了才会流眼泪。但是孩子的掩饰终究是稚嫩的,我发觉到毛毛肯定有心事,而且一定和妈妈有关。

午饭后其他孩子去散步,我把他叫到我面前,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所以一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才会哭?”毛毛说:“老师,我妈妈都好几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我在爷爷奶奶家也不敢给她打,我想让她回家看看我。”说着眼泪又流了下来,看到孩子可怜的样子,我心里也难受极了,把他抱进怀里,说了句:“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别憋着了”。说完毛毛大声的哭了起来,在我的怀里颤抖着,那一瞬间我的眼泪也决了堤……并告诉他,我中午一定会给妈妈打电的,让他安心去睡觉。

三、案例分析

四岁的孩子,正是应该在妈妈怀里撒着娇,和爸爸一起玩着汽车的无忧无虑的小宝贝,然而父母的这个选择却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孩子的心头,那么沉重,那么无奈。毛毛在班里的这半年一直都是班里的开心果,而当他知道妈妈爸爸离婚时的那一刻,看着妈妈从家里搬出去的那一幕,就变得没有从前单纯和快乐了,总有时候会突然的发呆,也很少愿意跳着他可爱的“扭扭舞”逗大家开心了。想起他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就会觉得心酸,孩子的心很小,事情却很大,不会像大人一样用各种方式去解压,只有懵懵懂懂的承受,他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离婚?大人为什么要离婚?太多的他弄不懂的事情,却要他来面对这个结果。妈妈是与孩子联系最密切的人,从离开妈妈的肚子,到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毛毛却忽然就要接受妈妈的离开,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就连想见到妈妈都变得那么困难,那么小心翼翼。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知道毛毛现在的变化和释放自己情绪的那种嚎啕大哭,那么,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妈妈的忽略,爸爸的沉默,爷爷奶奶的很少沟通及对妈妈的偏见,都让孩子承受了他不该承受之重。

四、家庭教育指导

(一)幼儿方面:

对于毛毛,我当天就给他妈妈打了电话,向他解释了妈妈这几天没有看他的原因,并告诉他妈妈下午就会到爷爷家去看他。然后还跟他谈了心,告诉他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大人的原因。告诉他爸爸妈妈即使离了婚也一样会爱他的,爸爸妈妈的爱是永远不会变的。我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孩子的家庭联系本上,告诉他如果心情不好或者想妈妈的时候就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也是毛毛的妈妈和好朋友,会和他聊天,会帮助毛毛在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毛毛想她了。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也会鼓励毛毛大胆参加,特别是他最喜欢的绘画活动,既然不会写,就把自己心里想的画出来,也可以和老师分享画里的故事。并适时给予肯定表扬,增加毛毛的自信心。

(二)家长方面:

之后我安排了家访,到毛毛的爷爷奶奶家去,了解他在爷爷家的生活,希望爷爷奶奶多和孩子沟通,多让毛毛爸爸回家陪陪他,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找我。对于毛毛妈妈,之前我们就聊过一次,那个时候毛毛还不知道爸爸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已经离婚,但妈妈放心不下,他一直都没有从家里搬出来。两年后因为大人的原因她离开了家自己租房子住,也就告诉了毛毛离婚的事情。这一次,我跟她描述了毛毛那天的细节,希望他从妈妈的角度再和毛毛谈一次心,多陪陪他,多带他出去玩儿,去参加一些幼儿美术活动。跟毛毛爸爸也说说孩子的情况,让他多关心毛毛。正面的告诉毛毛大人的事,把离婚的影响减到最低。要给毛毛灌输积极地生活态度,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积极面对人生,坚定、乐观、自信,因为这是每个父母所能够给予孩子的最为宝贵的礼物。

五、指导成果

经过我和家长半年的努力,毛毛又向着从前那个开心果回归,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周末的时候会给我打电话聊天,也会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拿给我看。妈妈告诉我他和毛毛爷爷奶奶,爸爸坐下来深入的聊了一次,现在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带毛毛去她那里,一起陪孩子过周末,还一起带着毛毛去成都游玩儿。爷爷奶奶也没有再把自己的那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

几年后的一天,我收到毛毛妈妈的QQ留言和一张照片,她告诉我孩子现在NJ小学,他已经上一年级了,很听话,很懂事,他和毛毛爸爸复婚了,一家三口很幸福。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暖流。

六、结论与反思

面对离异家庭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作为幼教老师的我们应该持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并在接受后引导幼儿把内心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寻找最有效的方法、途径,帮助孩子们克服愤怒、悲伤、内疚、失落、自卑等不健康的情绪、情感。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用心呵护他们的幼小心灵,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相信《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误区之忽视交往 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到与智力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位成功学专家曾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菲律宾大学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认为:“一个社交能...
    2021-04-1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常忽视的原则 “金鱼原则”就是:金鱼放在鱼缸里就是天天精心喂养,也不可能长大,放在池塘里就是不用喂也会慢慢长大。想让孩子长大,必须把他(她)及早融入社会,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狼性法...
    2020-10-21 阅读全文
  •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
    2020-09-19 阅读全文
  • 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将手往水龙头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则胡乱抹些肥皂就马上冲掉了,还有的没用毛巾...
    2020-08-07 阅读全文

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到与智力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位成功学专家曾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菲律宾大学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认为:“一个社交能...

2021-04-17 阅读全文

“金鱼原则”就是:金鱼放在鱼缸里就是天天精心喂养,也不可能长大,放在池塘里就是不用喂也会慢慢长大。想让孩子长大,必须把他(她)及早融入社会,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狼性法...

2020-10-21 阅读全文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

2020-09-03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

2020-09-19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将手往水龙头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则胡乱抹些肥皂就马上冲掉了,还有的没用毛巾...

2020-08-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