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了解 支持 参与——引领家长走进班级区域游戏初探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区域。

目前各大幼儿教师纷纷在幼儿教学中加强了游戏环节。幼儿园游戏有助于小朋友的呼吸系统功能增强。教师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了解 支持 参与——引领家长走进班级区域游戏初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很多家长不理解动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幼儿园就是让幼儿在小角落里自顾自地玩,那是教师在偷懒,教师应该多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为小学打好基础。如何让家长了解区域游戏活动,怎样引领家长走进区域游戏活动?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引导家长了解班级区域游戏

(一)向家长宣传区域游戏的意义及功能

将幼儿在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未能完成的活动,以个别指导的方式放进区域游戏这样的低结构活动中,是注重差异化和和个别化的教育。首先,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区域游戏是通过创设含有丰富刺激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有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和周围“有准备的环境”的互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进而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在家长园地和班级主页上,向家长对外宣传的窗口上设立区域游戏关注栏,让家长对区域游戏有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在家长会上安排一些小型讲座,如谈谈“区域游戏与幼儿素质教育”,观看其他示范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录像,分析区域游戏观察与指导智慧,定期组织、帮助家长提升对区域游戏的理论认识。

(二)开放班级区域游戏

在家长园地中设计好“家长区域游戏关注栏”,把本主题本周区域游戏的设置种类、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互动、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在栏目中一一注明,让家长主动地学会与栏目交流,提高认识。

在区域游戏开放前,教师事先集中家长,重点介绍所要开放的区域以及每个区域的主要内容,侧重指导家长观看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操作能力,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常规习惯,注重过程观察。在观摩中,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家长记录并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玩好游戏以后有没有整理好游戏材料?等等。观摩结束后,还可以请家长把想法或者疑问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

(三)观摩其他班级区域游戏

如果只在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观摩,家长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很少去关注别的孩子,就会出现评价不客观、角度单一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家长除了观摩自己孩子班级开展的区域游戏外,也可以通过跨班级观摩让家长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材料的教育功能有客观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区域游戏对孩子的教育价值。

二、鼓励家长支持班级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物化于活动区环境和操作材料中,在了解了区域游戏角的功能后,我们开始引导家长和班级教师共同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努力使每一块区域游戏墙面都能与幼儿对话;家长共同收集区域游戏材料,使之与幼儿互动。如在“妈咪宝贝亲又亲”这个主题中有需要孩子在“看看讲讲”(语言区)中收集一些自己成长阶段的照片,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了解了这一宗旨后,家长们纷纷拿来了自己怀孕时的照片和孩子各成长阶段的照片,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在怀孕期间做的超声波照片都带来了,丰富了语言角的材料。

在材料的收集与提供上,我们将每月所需收集的材料打印好发给家长,让家长在一定的时间里一次性收集,不给家长增加麻烦。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这对培养孩子广阔思维和独到见解都有明显的效果,注重收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果冻壳、牛奶瓶、饼干内盒、废旧光盘、糖纸、海绵等材料,分门别类地按功用有序地摆放,洗净后带入班级的“百宝箱”中,这样既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又为孩子的游戏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引领家长参与班级区域游戏

(一)共同参与班级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学期开始,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要开展的几个主题与开设的几个区域,让家长共同为我们出谋划策,讨论区域的名字叫什么,就比如美工区的名字——“动动手吧”就是我们班陆成玮小朋友的妈妈取的,她本身就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师傅,其他家长觉得这个名字既符合美工区的主旨,又很亲切,有号召力,大家一致通过,孩子们也欣然接受。海门是建筑之乡,于是我们和有建筑设计经验的家长根据教室大小、所要创设的区域的功能以及采光等综合因素共同统筹规划,创设了合适的区域活动环境,为我们建议哪一处空间可以做些点缀,哪一片天地可为孩子所用而不显得拥挤嘈杂。

(二)共同构建班级亲子区域游戏日

我们开展了亲子区域游戏日活动,首先做好亲子区域游戏的大幅宣传海报,让家长了解我们本期的主题、所要开放的区域以及每个区域的主要内容。我们将班级家长分两批参加我们的亲子区域游戏开放日,家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是以和幼儿一样的身份来体验区域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魅力,同时又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区域游戏管理的协助者和区域游戏常规的表率者,起到了榜样作用。我们在游戏过程中让家长思考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幼儿,游戏内容的选择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保持是否较长等,活动结束后我们和家长通过交流会、班级主页上的家长论坛等平台及时交流沟通,便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好班级区域游戏。

通过实践,家长们由不理解、不习惯幼儿区域游戏到现在的热情高涨地主动参与区域游戏。通过探索,我更深切的体会是,在家园互动中,教师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搭建和谐的家园互动桥梁,提高家园互动的实效性。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主题背景下小班区域活动初探


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区域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区域活动学习性成分太浓,而生活性、游戏性成分淡,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负担,降低了孩子操作摆弄以及自主探索的兴趣;

2、区域主题活动材料投放关注丰富而缺乏层次性、针对性,递进性及幼儿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3、教师头脑中缺乏“大课程”的观念,关注了五大领域,又忽略了区域的整合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的探究在主题背景下小班区域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以生活为轴心,在适宜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的活动应该以生活为轴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而,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主题活动内容。如“小宝宝”、“亲亲抱抱”、“娃娃家”、“我爱我家”、“香甜的水果”、“小饼干”等主题。预设或生成主题后,我们考虑如何将这些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得既温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让孩子喜欢,符合孩子心理需要,“需要是行动的前提条件”,由此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和“小宝宝”中,我们在把“娃娃家”布置得就像孩子自己的家:“客厅”里有柔软的沙发、漂亮的桌子;“卧室”里有柔和的纱窗、娃娃的小床、橱柜、美丽的帐子;厨房里有洗衣机、煤气灶台、洗菜池;除了这些,我们还将宝宝的影册、奶瓶、奶粉罐、一家三口的照片、娃娃的衣服(孩子自己收集的)布置在情景中。别看这些东西这么漂亮,这可都是老师们用废旧的材料箱子、绒布、纸做成的;别以为这些东西光有漂亮而不实用,孩子们却活动得兴高采烈的:他们抱着娃娃坐在沙发上看书;给娃娃边冲奶粉边自言自语地和娃娃说说话;他们喂娃娃吃饭、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比给自己吃和穿还要起劲;他们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抱娃娃睡着,把娃娃轻轻地放入小床中,还要对周围的人做“嘘”的动作;他们根据折衣步骤图学着整理娃娃的衣服和裤子,神情是那么地专注;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烧饭、洗菜、扫地、擦地板、整理房间,干得不亦乐乎。三到四岁的孩子有了初浅的生活经验、模仿性强、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创设的这些环境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欢,是因为它不仅符合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孩子在参加这些区域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很强。

二、以操作为平台,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自主地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在“秋天来了”的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娃娃捡落叶”的游戏:可悬挂在半空中的篮子,篮子可拉上拉下,孩子们将落叶按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捡到篮子里,孩子对拉有弹性的篮子很感兴趣,而且他们从中初步感受到各种叶子的不同,并且进行归类学习。这种关注年龄特点的游戏使孩子学习得既轻松又主动。

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首先,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其次,了解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再次,注重观察指导过程,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最后,将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适合幼儿的活动特点。如:在“小宝宝”主题中的“喂食”游戏,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手工纸,有些是大小不一的;有些是撕开一个小口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接着往下撕;有的是有虚线针眼的,便于孩子按照范例进行撕纸活动。幼儿从随意撕到沿痕迹撕,提供的纸条由宽变窄,由短变长,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至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进行粘贴组合撕,让不同需要、兴趣、个性的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

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考虑渐进性。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材料,要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内容和材料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这一区域内容,既可以是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如:一些主题相关的资料投放,暗示孩子、引发孩子关注;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还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有的可以把它转化到区域活动中来。这样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就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并具有可发展性,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提高的作用。

三、以整合的内容为契机,发挥幼儿学习的创造性

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提倡“构建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延伸到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应该体现“整合、开放”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特色,我们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观念和行为:

1、变孤立为整合: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每个孩子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启发和引导,而且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教师要巧于思考,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孩子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主题背景下将各区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将各种游戏进行整合,使其看起来“活化”了,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促动和发展。

在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中,我为娃娃家提供了“吃火锅”用的各种材料,有锅子、毛巾、皱纸、橡皮泥等,“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皱纸撕成长长短短的条状当“粉条”、“面条”;用皱纸包一点橡皮泥当馄饨;用橡皮泥搓成小圆形当“肉丸”和“鱼丸”,在制作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他们会比谁的线粉条撕得长、谁的肉丸大、谁做的鱼丸多;有的还把“肉丸”做成各种颜色的,有的红、有的是黄色的,他们还分别给不同颜色的肉丸起名字“番茄肉丸”、“鸡蛋肉丸”,可有意思啦!还有的会跑到“材料箱”那里,从里面找各种自己需要的东西来增加火锅的食物种类,如,用泡沫涂上颜色做成“蘑菇”等,你瞧,是不是不能小瞧小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而且在这个期间,孩子们的计算、语言、美术、生活经验、交往等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整合的思想、整合的区域设置、整合的内容安排给孩子带来的是创造性的、全面性地发展。

2、变失衡为均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内容都能够与主题内容相连接,这就需要我们对有一定学科倾向的主题进行分析,要求老师要心中装有大的课程观,更为整合、综合的考虑问题。我们在每个教室里均提供了一处或几处自由游戏区,也就是一些非主题活动区,提供的都是一些幼儿和成人收集的半成品材料(废旧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材料可以用作主题活动所需的材料,擦亮他们创造性的火花;也可以供幼儿无目的地操作摆弄玩。因为,我们在游戏中观察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这些材料可以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学习准备状态时对各种材料先有了初浅的认知,为他在以后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其它游戏中的充分运用作很好的铺垫。

除了自由游戏区的创立来满足幼儿创造行为的需要,我们还在离幼儿活动区梢远些的地方设置了“宝宝心情屋”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同样设置了温馨的环境:有小沙发、坐垫、梳子、漂亮的夹子、头花、镜子、书等,让幼儿在里面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在投入到和朋友们的活动中。越越从来没有上过集体生活,在家娇生惯养,有一点不满意就容易哭鼻子。在区域游戏中,她的哭闹现象是最多的,由于小班幼儿的情感容易迁移,产生共鸣,这样往往还会带动身边其他孩子的情绪。每当她哭的时候,我们就悄悄地拉着她的手来到这个区域,安抚一下她的情绪,帮助她擦擦眼泪、梳理一下小辫子、照照镜子、和她聊聊天,不一会儿她的情绪就会平稳,并高高兴兴地离开。渐渐地,她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拉着老师来到这个心情区,照照镜子、擦擦眼泪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由此可见,这种心情区的创设平衡了在主题背景的区域活动中对认知活动的过于关注,增强了对孩子情绪、情感健康、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对孩子一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均是无比重要的。

二期课改提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在对小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丰富了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发现幼儿在健康、认知、交往、社会情感、艺术、游戏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角色游戏初探


来小小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半年里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以下就是我对“娃娃家”的一些新的看法。

目前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要在室内进行的,教师提供并布置场地,准备各种游戏用具:如“娃娃家”的灶具、炊具、床、桌、椅等,这种形式看起来孩子参与性高,也许当时觉得新鲜,但过后就不再感兴趣了,这样实际上束缚了孩子们创造力,孩子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在助儿园是学习者、探索者,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活动来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则。所以我认为角色游戏应适当在户外开展一些。它有以下这样一些好处:

一是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按规定每天应保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往往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教师过多地将孩子制约在活动室里。如果多在户外开展游戏,孩子不仅能多呼吸室外清新空气,接受日光照射,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心情愉悦,思维不再受约束了,行为大胆活跃.不仅有助于提高游戏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自主的,无拘束的探素自己的兴趣点。

二是可以扩展游戏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室内教师布置的多个活动区中,孩子们随时要小心,不能大声,不能奔跑,任何东西要小心轻放,这必然导致孩子们在游戏中缩手缩脚,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在玩“娃娃家”时,本来只有一个厨房、一个餐桌、炉灶等,几个孩子一起挤,不用说东西受限制,孩子们转个身都要撞人,这又怎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呢?倘若在户外.孩子们就可尽情地想像:一棵树下面就是一个候车站.滑沿梯就是上班乘坐的电梯,“爸爸”“妈妈”可以骑车从“荡椅”上的家来到草地和公园“郊游”,“工程师”可以在沙池旁修一条“穿山公路”。再回“餐厅”饱吃一顿,“小司机”开着“汽车”来回接送乘客……空间大了,地方宽了,孩子们想的自然就多了,任何地方都能引发一个新的角色场景。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日常的角色游戏中教师最大的工作量就在于准备游戏用具,这也是教师害怕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原因,各种材料制作、布置、收捡等都要费很多功夫,可孩子们在游戏中玩起来并不得心应手,而且往往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了,甚至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娃硅家”的灶不像真的那么大,“公共汽车”开不动太没意思了。但在户外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游戏用具,当他们找到一样称心的材料时会感到格外开心,并且在玩的过程中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如在滑梯旁站一名当汽车售票员的幼儿,孩子们捡来树叶当“钱”购票乘车;一个“大灶”砌好后,捡来树枝当柴烧,还可以当在外旅游,野餐等,劳累了一天躺在软软的“绿色席梦思”(草地)上美美地唾一觉。这样的角色游戏才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真正进入角色,进入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世界里。

既然在户外开展角色游戏有如此多的乐趣,那应如何组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户外的环境进行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如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让幼儿自由地玩周围的玩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玩的情况制定出一些令幼儿感兴越的主题.同时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再从中选出一个主题,让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游戏的各个环节.最后由幼儿自己讨论分配角色,开展游戏。

带幼儿到户外开展角色游戏.比教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准备的室内游戏更能让孩子们开心。户外角色游戏幼儿进入角色快,印象深刻,游戏延伸尺度大,教师可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指导和丰富游戏内容上。因为教师是指导者,不是支配者。

幼儿角色游戏初探


导读:目前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要在室内进行的,教师提供并布置场地,准备各种游戏用具:如“娃娃家”的灶具、炊具、床、桌、椅等,这种形式看起来孩子参与性高,也许当时觉得新鲜,但过后就不再感兴趣了,这样实际上束缚了孩子们创造力,孩子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在助儿园是学习者、探索者,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活动来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则。所以我认为角色游戏应适当在户外开展一些。

来小小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半年里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以下就是我对“娃娃家”的一些新的看法。

目前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要在室内进行的,教师提供并布置场地,准备各种游戏用具:如“娃娃家”的灶具、炊具、床、桌、椅等,这种形式看起来孩子参与性高,也许当时觉得新鲜,但过后就不再感兴趣了,这样实际上束缚了孩子们创造力,孩子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在助儿园是学习者、探索者,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活动来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则。所以我认为角色游戏应适当在户外开展一些。它有以下这样一些好处:

一是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按规定每天应保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往往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教师过多地将孩子制约在活动室里。如果多在户外开展游戏,孩子不仅能多呼吸室外清新空气,接受日光照射,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心情愉悦,思维不再受约束了,行为大胆活跃.不仅有助于提高游戏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自主的,无拘束的探素自己的兴趣点。

二是可以扩展游戏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室内教师布置的多个活动区中,孩子们随时要小心,不能大声,不能奔跑,任何东西要小心轻放,这必然导致孩子们在游戏中缩手缩脚,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在玩“娃娃家”时,本来只有一个厨房、一个餐桌、炉灶等,几个孩子一起挤,不用说东西受限制,孩子们转个身都要撞人,这又怎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呢?倘若在户外.孩子们就可尽情地想像:一棵树下面就是一个候车站.滑沿梯就是上班乘坐的电梯,“爸爸”“妈妈”可以骑车从“荡椅”上的家来到草地和公园“郊游”,“工程师”可以在沙池旁修一条“穿山公路”。再回“餐厅”饱吃一顿,“小司机”开着“汽车”来回接送乘客……空间大了,地方宽了,孩子们想的自然就多了,任何地方都能引发一个新的角色场景。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日常的角色游戏中教师最大的工作量就在于准备游戏用具,这也是教师害怕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原因,各种材料制作、布置、收捡等都要费很多功夫,可孩子们在游戏中玩起来并不得心应手,而且往往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了,甚至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娃硅家”的灶不像真的那么大,“公共汽车”开不动太没意思了。但在户外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游戏用具,当他们找到一样称心的材料时会感到格外开心,并且在玩的过程中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如在滑梯旁站一名当汽车售票员的幼儿,孩子们捡来树叶当“钱”购票乘车;一个“大灶”砌好后,捡来树枝当柴烧,还可以当在外旅游,野餐等,劳累了一天躺在软软的“绿色席梦思”(草地)上美美地唾一觉。这样的角色游戏才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真正进入角色,进入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世界里。

既然在户外开展角色游戏有如此多的乐趣,那应如何组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户外的环境进行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如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让幼儿自由地玩周围的玩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玩的情况制定出一些令幼儿感兴越的主题.同时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再从中选出一个主题,让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游戏的各个环节.最后由幼儿自己讨论分配角色,开展游戏。

带幼儿到户外开展角色游戏.比教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准备的室内游戏更能让孩子们开心。户外角色游戏幼儿进入角色快,印象深刻,游戏延伸尺度大,教师可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指导和丰富游戏内容上。因为教师是指导者,不是支配者。

幼儿自主性游戏初探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经过一年的专题研究,对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汇总的角色与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总结:

一、自身为媒介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游戏者和旁观者的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

1、游戏者。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如:中班时科科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如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很多,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有手机买吗?帮助幼儿拓展了“手机商店”这一主题;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旁观者。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它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

二、以游戏材料为媒介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为。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特征,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发挥出幼儿各种探索行为。

1、多提供自然性的游戏材料

自然界的每一物体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成为他们的宝贝。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幼儿一起采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包括各种石块、贝壳,各种树皮、树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在活动室里陈列出来,充分利用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指导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它们的形态、色彩、用途;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如对于不同颜色、形状的石块,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触摸的感觉分类;按大小、重量排列;敲击石块、听撞击后发出的声音;将石块放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它在镜下变大的形状;将小石块组合成精美的小玩艺……凡此种种,既能给活动室带来一份大自然的气息,尽可能地满足幼儿“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喜好,又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有了大量的游戏玩具和材料,接着就有一个如何呈现、如何提供的问题。保持适度的新奇能引起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相反,若一阶段或一次活动中所呈现给幼儿玩具和材料全是新的,或全是旧的,均不能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知识兴趣和操作动机。因此,要经常注意保持新旧玩具和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也可将旧的玩具和材料移至新的位置,以激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再一方面,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性的游戏过程,可以及时呈现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获得社会情感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三、以交流体验为媒介

1、启发交流,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游戏中幼儿有成功、满足的快乐或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通常,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的指导语可以是“把你在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等等。

2、自发交流,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没解决。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是一个语言发展的过程、情感表现的过程、思维创造的过程、社会交往与人格实现的过程。通常可以采用“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讨论吗?”、“谁能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导语。

总之,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

幼儿园玩沙游戏初探


导读: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园游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游戏,另一类是目的性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园游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游戏,另一类是目的性游戏。我园目前进行的玩沙游戏属于自主游戏的一种。实践证明,玩沙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在有压力的状态下不可以产生的行为的自由尝试的最佳机会,孩子们喜爱游戏,而玩沙游戏与其他各类游戏相比,更受孩子们欢迎。玩沙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以沙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通过手的操作及成品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的印象的一种活动。与其它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它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玩沙游戏使幼儿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根据玩沙游戏自身的特征、教育功能、幼儿的需要和游戏行为表现以及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我们对玩沙游戏进行了初浅的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玩沙游戏的基本特点

1、随意性强

幼儿们喜欢玩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要认识万事万物,包括沙再内。其他的事物都有固定的形态和特征,经过几次学习就可以认识而且不必要重复。可是,“沙”却不同。它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可是他们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它是一种不定型材料,可随意操作,而且简便易行。这种特征,满足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面上孩子在玩沙,实际上他们是在探索沙的特征。

2、操作性强

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当玩沙游戏中的各种材料出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玩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玩沙游戏中幼儿的操作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挑选与目的相适应的材料进行操作;②操作过程中能认真积极地思索;③能克服一定困难完成操作任务。

3、交往性强

在玩沙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中,能凭借伙伴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玩沙游戏中幼儿主动积极的交往意识表现在:①根据活动目的积极选择朋友;②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帮助,友好相处;③能积极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情,或向老师提出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

4、游戏结合性强

沙土流动、可塑的特点,诱发了幼儿的奇妙想象和欲望,蕴藏着无数游戏的挈机,比如办家家中,孩子们用沙子堆出了蛋糕,捡来数枝插上当蜡烛,几个人围在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过一个很特别的生日,幼儿将角色游戏很好的与沙土游戏相结合了。另外,孩子们也会将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绘画游戏等与沙土游戏相结合,种类很多。

二、幼儿园玩沙游戏开展的条件

玩沙游戏是在一定的时间场合和人物情景中进行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宜的人物情景,幼儿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也就无法体现。在幼儿玩沙游戏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开展玩沙游戏的精神环境。

促使幼儿开展玩沙游戏的精神环境,包括心理自由的环境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起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玩沙活动的场地在室外草坪的沙池中进行,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改变了室内活动大部分时间处于“静坐”的状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动感的视、听刺激,有利于幼儿焦虑情绪的替代与转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二)提供有利于幼儿开展玩沙游戏的操作材料。

在保证幼儿充裕时间去活动的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铲子、小桶、小推车等外,教师还要和幼儿一起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小树枝、木板、塑料空瓶、小动物玩具、小汽车等等。另外,我们认为在玩沙时,水也是最好的辅助材料。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建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玩”出更高水平,而不是干扰幼儿的活动。

(三)重视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

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玩沙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有关生活越接近、有关的经验越丰富,幼儿的表现越积极、越主动。由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儿对建造千秋广场有极大的兴趣,在玩沙时常自发的搭建。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强化幼儿的有关生活经验,如:千秋广场的树、千秋广场的椅子、千秋广场的灯、千秋广场的喷泉等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熟悉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相关的千秋广场的各种图片,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以便幼儿能在活动中去发挥、想象、交流、探索。从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由于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大班孩子玩沙游戏的主题相对要比小班、中班多,内容情节也更丰富。

三、玩沙游戏中教师的指导

在玩沙过程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幼儿玩沙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合适,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观察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如教师观察到幼儿建造了一个“游泳池”以后,显得无所无所事事,我便以游客的口吻说:“今天游得好累啊,要休息了,请问‘服务员’在哪里换衣服呢?”“晚上来游泳较凉快,可公园这么黑,很不方便,怎么办呢?”通过引导,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分头行动。有的在“游泳池”旁边种树,有的装上太阳伞,放上桌、椅,卖冷饮,修建浴室,安装电灯;有的小朋友还联想到要在“公园”的各个景点修建厕所。孩子们的游戏得到了深入。观察要有目的性、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

2、指导者

教师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应该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经过反复研究,我们的做法是①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幼儿要给予具体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指导一两个幼儿,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能力差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对能力强的幼儿要及时提出更高要求。②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的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不对幼儿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对幼儿要有所表示,使幼儿受到赞许和强化。另外,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进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辰辰和文文堆起了一座很高的山,辰辰在山脚下挖了一个洞,把小怪兽放进了洞里,文文看见后也开始挖洞,但不一会儿,他们的山洞全塌掉了,在第二次尝试后山洞还是塌掉了,孩子们气馁了,这时老师参与了他们的游戏,在成功后,辰辰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山要堆得紧,全要用湿沙。”文文说:“老师,我知道最好从上面往下挖洞,就不会塌掉。

玩沙游戏是幼儿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而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游戏世界得以实现和日趋完善。在一次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展评中,我有幸作为评委,换了一个角度,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幼儿游戏中呈现的情境,游戏组织者对创造性游戏的独特见解,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精彩纷呈的游戏犹如一顿丰盛的大餐,让我在学习之余对创造性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本次游戏展评所透出的游戏信息的思考。

有创意的教师才能带出有创意的孩子——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一直提倡在游戏中进行退位指导和隐性指导,但这也使得有的教师因误解而游离于孩子的游戏之外。而一个游戏是否玩得开来,能否将游戏的价值进行提升,教师的引导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1.开始部分的引导

游戏的开始是否能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能否体现出游戏的主旨,能否引发孩子游戏的愿望,教师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甚至会影响整个游戏的进程。

有创意的教师有很多种方式来开启整个游戏:用游戏的方式直接将孩子带人角色情境,如直接带孩子开着车进入“停车场”游戏;用角色身份开门见山地进入游戏情境,如教师以导游身份展开混龄游戏“娃娃游北京”;用问题情境引导孩子进入游戏,如把猫妈妈的来信作为“贝贝秀”游戏的一个引子……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引导语简短精练,直接切入重点,把大部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自由发挥。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观察者:有创意的教师能及时“发现”。

游戏中,教师大都采用拍照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观察,过后再展示照片并调整。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适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引导幼儿调整,点燃游戏创造的火花。如表演游戏“白雪公主”中,负责场景的孩子因搭建物体色彩搭配的问题而出现争抢现象,教师敏锐地用建筑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及时引导孩子们解决,引发了孩子们对搭建城堡更深层次的探索。

(2)协助者:有创意的教师能协助孩子提升游戏价值。

游戏“贝贝秀”中,教师一直是孩子服装创意的协助者,从孩子们随意地剪、贴,到有目的地剪和有序地粘贴,孩子们的服装成品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建构游戏“我眼中的恐龙园”,教师的有意识引导,把孩子随意搭建的小花、恐龙、建筑物,规划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建筑美感的恐龙园。

幼儿游戏不是教师计划中的演出,孩子们随时都会有新的内容增加或兴趣点的转移,有创意的教师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协助幼儿推动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在游戏“娃娃游北京”中,教师最初只提供了故宫、长城等几个经典景点的游戏场景,随着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假想拍照等情节的出现,教师及时提供了照相机、野餐垫子、篮子等物品,引导孩子们开始“景点摄影”“野餐”等新的游戏。游戏“停车场”,从搭建平面的停车场,发现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停车需要,转而引领孩子们自发地讨论,用问题情境把孩子们引向搭建立体停车场的更高游戏层次。

3.游戏评价中的指导

有创意的教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照片记录、过程录像、评选、作品(服装)展示等等。这种基于幼儿游戏真实记录的评价,能够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同伴游戏的真实状态,也更能激起孩子们对游戏深入开展的再讨论,便于大家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游戏增长点。

材料是游戏的支撑——多元化、合理化的材料投放是游戏的基础

开展创造性游戏,材料提供是整个游戏开展的支撑,材料提供得恰当,幼儿游戏的质量相对就高,成就感就强。如建构游戏“家乡的路”,教师提供的彩色插塑、塑料屋顶、轨道等辅料,无论在色彩还是构建方式上都非常适合搭建建筑物,使得游戏虽然偏离了“路”的主题,但是幼儿搭建的成品质量较高。那么,怎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孩子的?或者说,如何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合的材料呢?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当的材料

如中班游戏“我眼中的恐龙园”,提供多种小型插塑;大班游戏“白雪公主”,提供大型插塑和多种几何形木块;中小班混龄游戏“家乡的路”,既提供大型屋顶、轨道等辅料,又提供色彩鲜艳的小型插塑。这样,不管从手部肌肉发育还是认知、能力等方面,都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2.了解孩子的能力,提供有挑战性可操作性的材料

游戏“王府井美食一条街”是在该园幼儿平时区域活动中制作过饺子、面条、糖葫芦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教师在材料柜中投放了所有的制作原料,幼儿可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个游戏如果放到其他没有基础的幼儿园进行就比较难开展。游戏“开汽车”对于各年龄段孩子来说都比较熟悉,教师就在车厢设计上动脑筋,设计成4节游览车,必须4人合作,还要兼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的位置,富有挑战性,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3.巧妙设计材料,解决游戏难点

剧场游戏“快乐游常州”,教师投放了做成盒子形状的活动大书,幼儿可以参照图片进行讲述,观众可以边看画面边听,甚至可以自己上去讲。教师的设计将比较难开展的环节变成孩子平时的看图讲述,非常适合幼儿的能力。不同难度的大书,孩子们几乎都能够上去讲一段,获得了很多幼儿的喜爱,改变了平时剧场比较冷清的局面。

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创设游戏平台——游戏的主动性掌握在孩子的手中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真正地将游戏还给孩子,但也始终摆脱不了对幼儿游戏的高操控。我们希望游戏是有序的,于是游戏环节被固定;我们希望游戏是热闹的,于是游戏场景被排练……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游戏,我们应该认识到,游戏中的教师就如同是仆人,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游戏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孩子手中。

将主动权还给孩子,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量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的玩法和评价,而所有的设置与选择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否则,我们认为有趣的游戏,幼儿无动于衷;我们创设的高雅情境,幼儿无所适从;我们提供的丰富材料,幼儿无从下手……以下是老师们对于表演游戏“小红帽”的点滴感悟。

感悟一

这次游戏,从成人的角度看也许不那么成功,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没有“乱”的过程,怎么会有成功的教育?

感悟二

其实这次表演游戏,我完全可以让其看起来井井有条,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宗旨。在新《纲要》实施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用十几年前的游戏模式来展现孩子们的活动吗?

感悟三

游戏不是“表演”,不是为了让观看的人满意,而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演”的乐趣。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表演能力弱,协调能力差,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表演的热情,还是顺利地表演完了故事,这就足够了。

感悟四

游戏“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孩子们“乱”了之后,老师也“乱”了。孩子们的“乱”在若干次游戏后肯定会有改观,但教师“怕乱”的观念却将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的确,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游戏,游戏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孩子自己,游戏表面上的“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怕乱”的观念。

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会体验到不一样的教育心态,会感受到游戏“乱”中蕴含的成长,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发起游戏,发掘游戏的过程,体验游戏的成功,我们会感受到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价值。我想,展评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等奖、二等奖,而更多是对游戏活动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层面的价值提升。

初探游戏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这说明大脑与手之间又密切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手的话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和手指反复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重要。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又为幼展,幼儿又非常感兴趣的形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地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系列游戏。游戏从三月份到六月份,历时三个月,告一段落,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好开展,先对此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供经验和教训。

我带的是大班的孩子,围绕动作的协调性灵适性敏捷性准确性四个品质,开展了“击保龄球”“抛接沙包”“小棒夹豆”等一系列的游戏,重点是“小棒夹豆”游戏。把击保龄球游戏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它这个动作需要整个手臂以及甚至全身的配合,动作比较大。接下来抛接沙包,是用手去接抛起的沙包,虽也需要手臂的协作,但动作较细一些。最后是小棒夹豆游戏,需要手指的配合,动作更是精细了。

一、击保龄球

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5米以外击倒三角形摆放的十个塑料瓶。幼儿拿保龄球去击瓶子,击倒一个得一分。幼儿可以自由反复练习,同时为了满足幼儿的竞争好胜的心理,可以通过两组或三组等分组比赛,看一看哪一纽得分最多,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这个游戏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眼手脑协调能力发展,更促进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发展。

二、抛接沙包

抛接沙包游戏的玩法很多,孩子可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抛互接。这既训练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这个游戏原本是抛接球的游戏,当时没有考虑很多,只想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球,但玩过一次以后,发现抛皮球的游戏很不合适。因为皮球面积较大,又重,孩子们在抛起后,不敢用手去接,总怕砸着自己。另外球抛起后掉在地上还会反弹,四处滚落。而有些幼儿干脆就是抱着球跑,不敢抛球。后来经过考虑改选沙包,因为沙包不会象皮球那样反弹起来四处滚落,体积又小,在孩子们的小手里很合适。孩子们玩的很开心。还不时跑过来告诉我是怎样接住沙包的,让我和他共享成功的喜悦。后来孩子们还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说除了用手去接之外,还能用肩用头用脚去接。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如果对一种游戏,我们通过难度的提高,循序渐进去实验,编成系列游戏,那对幼儿能力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让幼儿也更感兴趣,也更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呀!为此我重点设计了第三个游戏。

三、小棒夹豆

小棒夹豆,是通过游戏中豆的种类变化,装豆的容器的变化,容器距离的改变,以及小棒种类的改变来设计的系列游戏,使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活动一:材料:幼儿每人一双平头筷子、红豆若干、表格、笔、容器两个。把活动分为四步:第一,幼儿首先看老师怎么玩游戏的,总结出游戏规则。第二,幼儿在规定的两分钟内,看谁夹的最多。第三,把豆子到在右手上,用左手数。第四,把夹豆的数目记录在表格中。

在夹豆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想取得第一,表现自己,所以都很着急,可越急小豆子越不听话,越夹不住豆子。当然这跟幼儿动手,的准确性,协调性及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很大关系。我们就让夹的最多的孩子来讲一讲他的体验和感受,是怎样夹那么多的豆子的。夹的多的孩子满心喜悦,夹的少的孩子跃跃欲试,在下面的比赛中纷纷仿效夹的多的孩子,改变握筷子的姿势等,幼儿在交流尝试,再交流再尝试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动作,改变夹豆的方式方法,寻找最佳方法,使其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每一次游戏,孩子们都有明显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变化来看一看:就拿一个幼儿举例:他第一次夹了18个小豆,是全班第一名。第二次夹了31个,反而是第二名。最后一次夹了40个,成为全班第一名,可以看出幼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步中我要求幼儿左手数豆,主要为了促进幼儿左手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左右脑同步发展。在第四步中我让幼儿填写表格,一方面是把数据统计下来,另一方面写字的本身就是在培养幼儿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准确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非常看重幼儿自己的发现,重在“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得最好,让幼儿自己体会并发现,为此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极大喜悦。

活动二:这次实验,把平头筷子换成尖头筷子,红豆不变。容器由低到高由粗到细从广口—窄口—高低管依次改变,并且容器的距离也在依次加大,难度逐渐提高。在活动中我发现对于这一系列游戏,幼儿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因为每个孩子都想争第一,这一轮幼儿没拿到第一,下一轮比赛幼儿可能拿了第一,这就要看幼儿自己能力以及当时紧张不紧张。有的孩子能力不错,但为了拿第一,开始第一个,第二个夹不住,就慌了阵脚,下面的就更夹不住了,甚至着急得直嚷:“老师,豆子太光了,夹不住,夹不住。”可下次他不紧张了,手拿稳了,姿势正确了,水平就立刻上去了。可见除了能力之外,幼儿的心理素质多么重要。

活动三:这一次把红豆改为黄豆,筷子依然用尖头筷子,容器种类变化容器距离改变跟活动二一样。黄豆表面较红豆滑一些,幼儿用尖头筷子去夹,难度又大了,有的孩子夹不住,还一个劲的夹,直到把这颗豆子夹起,有的孩子一看夹不住了,赶紧去夹另外一颗。不断尝试,寻找最好方法。而这也很好的反映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活动四:游戏难度也算最高吧,盛黄豆的广口瓶在教室一边,空广口瓶放在教室另一边,每人一双尖头筷子,在夹到黄豆后,跑到教室另一边放入容器内。游戏规则要求往返跑中豆子掉了,要重新返回夹豆,不能一下夹好几颗用手托住跑,游戏进行两轮,做出记录。

有的孩子只顾跑,一不小心豆子掉了;有的只顾看豆子,却不小心撞上了别的小朋友,豆子也被撞掉了。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顾上又顾脚下沉着冷静的小朋友才能拿第一。所以这也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的发展。

这一系列游戏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例如:(1)操作工具的改变:把小棒(我们这用的是筷子)由原来的平头换做了尖头,还可以把筷子换作特大的或特小的,以此来提高难度。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小棒变为夹子。从大一点的夹子到发夹,到文具夹,到眉夹。工具越来越小,要求幼儿的动作越来越精细。(2)所用材料的改变:根据所夹物体表面的粗糙来增加难度,由红豆到黄豆到玻璃珠,表面越来越光滑。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大小,由豆子变的越来越大(例如:乒乓球)或越来越小(例如:小铃铛)。(3)容器的改变:容器

口的直径在缩小,容器的高度在增加。(4)容器的距离也在逐步增大。

实验告一段落,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我自己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实践工作中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要促进幼儿某方面能力得到很大发展,最好采用系列游戏,使游戏难度不断提高,幼儿的水平循序渐进地得到稳步发展这样的游戏幼儿最感兴趣最有挑战性最有成功感最有吸引力。

第二:家长要很好的配合。通过一系列游戏发观:日常生活对幼儿动作发展起的作用非常大,如有的孩子用筷子的方法正确,他的动作就比较灵活,动作就比较协调,夹的豆子就多,而这些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才能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三:幼儿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影响幼儿的信心,幼儿的情绪,幼儿的成绩。同时我觉得这个系列游戏中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放松,特别是在小棒夹豆的游戏中,幼儿手指容易紧张疲劳,所以要适当穿插一些活动手指的小游戏,减轻他的疲劳感,这符合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原则。

(二)在活动中要加强言语指导,发观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如有的孩子为了得第一,拿筷子不是夹,而是用筷子托着豆子,放入容器,想投机取巧。

(三)在活动中要及时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对其创造性的发现及时表扬,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成功感,这样会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幼儿能力会提高更快。

(四)幼儿能力不一,对个别幼儿要因材施教,给予及时帮助,保证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要考虑活动的安全性,这在往返跑夹豆子的过程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果放杯子的桌子距离太近,孩子在往返跑中就容易相互撞着,由于幼儿手里拿着筷子,孩子们争先恐后,为得第一跑得又猛,所以让小朋友注意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园班级特色区域方案


活动主题:青花韵,民族情

设计意图:青花瓷作为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随时随地都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此次“青花瓷,民族情”主题区域活动旨在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及对国粹的热爱之情,我们希望通过让幼儿以观察和交流为基础,通过操作、讨论,引导幼儿认识青花瓷,了解其特点,激发持续探究的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设计有关青花瓷的作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青花瓷作品的艺术美。有关青花瓷的日常用品虽然很多,但孩子对青花瓷的相关经验却是很少。也让幼儿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从中协助、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弘扬个性,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具体方案:

一、(欣赏区)积累相关经验、制造活动氛围:“青花瓷大调查”

首先让幼儿了解青花瓷的制作过程,青花瓷的由来,并欣赏瓷器上面的青花图案,通过欣赏孩子们慢慢开始接触瓷器,请幼儿搜集有关青花瓷的物件,并带到班级布置青花瓷展柜。欣赏《青花瓷》纯音乐,以感受青花瓷的优美意境。

二、(科学创作区)设计“青花图案”

青花瓷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图案,虽然只有白底蓝边,但是绝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美,让幼儿观察每一种瓷器上面的图片,并记录下来,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些图案的特征,通过绘画、观察,让幼儿用有粗有细的线条及图案勾画美丽的“青花瓷”。

三、具体活动形式:设计创作“青花瓷”

1、(绘画区)幼儿描画青花瓷。

2、(美工区)请幼儿将“青花瓷”表现在各种废旧物品上(如瓶子、蛋糕盘、白瓷瓶、白色手提袋、白色纸盒......)。

3、(操作区)让幼儿用白色彩泥模拟陶艺制作“青花瓷”。

4、(益智区)进一步延伸青花瓷的创作形式,创作“青花瓷”服饰。(衣服、裙子、鞋、帽子、手套、围巾、腰带......)。

5、(表演区)进行青花瓷服装秀表演及青花瓷歌舞表演。

6、(建构区)孩子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纸盒,进行随意搭建。

6、幼儿集体创作“青花瓷图案”巨幅画。

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下面是“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案分类: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活动教案

表现内容:区域游戏和活动划分好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

设计区域活动

【教案设计】

区域活动时间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时间,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认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由于我们班孩子人数少,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中大班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共开设的区域有:搭建区、操作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小吃车。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一、积木区

目标:

1、在搬运搭建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2、学会合作和谦让

3、发展孩子的结构能力

材料:

1、成品积木:雪花片、塑料拼插积木、穿线球等。

2、自制积木:废旧的易拉罐、奶盒、纸盒等。

3、教师和幼儿搭好的图形样品。

游戏规则:

1、制作进去卡和小脚丫进行人数的限制

2、张贴游戏规则的简笔画,让孩子学习画中的小朋友做到不打闹,不争抢。

二、操作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2、认识颜色和作物。

3、锻炼孩子的耐心。

材料:

1、纽扣和衣服扣口

2、黄豆,红豆,黑豆,绿豆,纸杯,勺子,摁扣,扣板(捡豆乐)

3、教师自制小动物纸箱和不同颜色的纸团(小动物吃果子)

规则:

1、捡豆子一次只能捡一个豆子和一种颜色的豆子

2、区域外也设置的小脚丫和进去卡,限制人数

三、自然角

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2、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材料:

1、各种植物、花卉

规则:

1、一天适量的浇一次水

2、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阅读区

目标:

1、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读书经验

材料:

各种各样的图书,贴好标志的书架和图书

规则:

1、正确安静认真地看书

2、爱护图书

3、图书要放在相同标志的书架上

五、美工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2、认识图形和颜色

3、使用胶棒和双面胶

4、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并用其进行装饰

材料:

胶棒、双面胶、橡皮泥,蜡笔、彩笔、概轮廓、彩色A4纸,废旧的瓶子、糕盘和石头穿线板、线、剪好的纸屑

【指导要点】

1、会正确使用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过程中注意卫生

更多小班游戏教案分享给大家。

关于“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相信《了解 支持 参与——引领家长走进班级区域游戏初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区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清理环节教师支持幼儿策略初探 清理环节是活动区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进行整理和收拾的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游戏的必要环节,不仅可以恢复活动室的整洁有序,而且蕴涵多种教育价值,是支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经验...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主题背景下小班区域活动初探 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实践研...
    2019-12-16 阅读全文
  • 班级管理工作初探 导读: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他的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窗口,是宣传栏。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股室,都...
    2021-04-23 阅读全文
  • 角色游戏初探 来小小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半年里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以下就是我对“娃娃家”的一些新的看法。 目前幼...
    2019-12-19 阅读全文
  • 班级新游戏初尝(晨间区域游戏) 今天的游戏有开展的新的主题,在晨间区域游戏时,我在美工区中投放了新游戏的材料,带领几个比较手巧的孩子先熟悉起来。在开始玩游戏时,我便让早晨手工制作过花的钱雯蕊和王梓睿先到花店里开始游戏。游戏开始了,钱...
    2021-04-21 阅读全文

清理环节是活动区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进行整理和收拾的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游戏的必要环节,不仅可以恢复活动室的整洁有序,而且蕴涵多种教育价值,是支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经验...

2019-12-16 阅读全文

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实践研...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他的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窗口,是宣传栏。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股室,都...

2021-04-23 阅读全文

来小小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半年里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伴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以下就是我对“娃娃家”的一些新的看法。 目前幼...

2019-12-19 阅读全文

今天的游戏有开展的新的主题,在晨间区域游戏时,我在美工区中投放了新游戏的材料,带领几个比较手巧的孩子先熟悉起来。在开始玩游戏时,我便让早晨手工制作过花的钱雯蕊和王梓睿先到花店里开始游戏。游戏开始了,钱...

2021-04-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