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图形聚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前书写活动方案。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是幼儿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最佳途径。游戏结束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幼儿园游戏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开展教学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在图形聚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6岁的幼儿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时期也是家长最为焦虑的时候,担心孩子不会写字,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为此我们设置了与书写有关的图形单元聚敛能力的系列游戏,旨在通过活动来锻炼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为进入小学后的正式书写打下基础。

图形单元聚敛能力也是复制(描写)图形的能力,与我们平时的书写密切相关,也是幼儿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基础能力。在我们的活动中,幼儿进行的是非正式的前书写,与小学的“正式的、系统的书写”有一定区别。教师不是教幼儿写字,而是为他们将来写字做好准备工作。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掌握正确握笔方法及书写姿势的同时,还提供了许多隐含不同要求的画面,让他们用笔或者其他书写替代物,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了解有关数字、字母的构成,获得一些跟书写有关的机会和经验,以此培养他们在书写字母、数字等方面的基本动作、书写方式、书写习惯等,渗透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知识,建立上、下、左、右、里、外等空间知觉,为进入小学以后正式学习书写拼音、数字或者汉字做好准备。

用手指替代笔,在触觉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

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比较迟,所以最初的书写活动可以让他们以手指替代笔,通过触觉来进行。例如用手指画小草、画台阶、走迷宫等,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逐步掌握和发展书写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图特殊印刷的凹凸版面特点,让幼儿用手指替代笔,准确完成描画。如在“给小动物送信(见图1)”的情景中,向幼儿提问:“小猴要送信给长颈鹿,该怎么走?请你用手指画出路线图。”在此过程中,幼儿即便在描画时出现了偏离,但游戏图的凹凸表面会提醒并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在一次又一次的描画过程中不断提高肌肉控制能力,为今后的书写做好准备。

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活动中图形单元聚敛游戏的内容大部分以绘画和涂画为主,以文字、数字书写为辅,具有很强的图画性。因为只有绘画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幼儿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所需的条件。在整个课程中,幼儿从涂鸦开始,经过描画虚线、以点连线、描实图形、模仿数字、汉字等最基本的笔画等过程,逐步开始规范的文字书写。

比如在“笔尖在跳舞”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沿着虚线将图案描实,以此练习手部的控制能力。在“果园”图画中描画不同曲线的果子,在“海边”图画中描画不同弧线的贝壳、螃蟹,在“公园”图画中从不同方向描画直线或斜线的花草等。幼儿描线时既要注意到线条的流畅性,又要按一定的要求和顺序进行连接,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渗透一些书写的基本规则,如在哪里起笔,朝哪个方向运笔,在哪里收笔等。

在反复涂写中逐步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要想提高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关键在于他们愿意进行绘画书写并能沉浸其中。当幼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后,他们对绘画书写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他们表现出对握笔描画的强烈兴趣,教师就可以准备些有一定硬度的铅笔和几何图形,让幼儿用铅笔描画这些图形的轮廓(见图2)。这样既能丰富幼儿相关的书写知识,又能进一步提高其注意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在模拟复制过程中逐步积累前书写经验

除了激发幼儿对书写的兴趣外,教师还可以帮助他们获取相关书写经验,例如认识书写工具,知道书写动作、姿态和书写结果的关系,了解一些粗浅的书写常识,获得初步的审美感知。在《变形记》游戏中(见图3),教师引导幼儿手眼协调地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各种线条复制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这样复制样式的练习,有利于向幼儿渗透汉字的基本笔画(如横、撇、竖、捺等)、笔顺、间架结构等文字知识,以此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的汉字书写经验。

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数字和字母的练习页,在“有运笔方向的描摹(见图4)、部分临摹、起笔落笔定位(见图5)、独立书写”的过程中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为他们进入小学以后的正式书写做好准备。

对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幼儿书写时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就及时纠正,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1.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如果幼儿出现不会握笔、握笔不紧、不能持续握笔等问题,可能是由于手指肌力不够或不能持续,教师可以让他们平时多做用三个手指头一起捡豆子的游戏。

2.对书写要求是否明确。在描画时能否按箭头的方向运笔,是否理解数字或字母在小方格中的位置、在哪里碰线、在哪里收笔等要求。

3.手眼是否协调。有的幼儿在书写时视觉定位较差,不能做到手随眼动,虽然眼睛看到了,但手却不能画到相应的位置。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些串珠、穿鞋带、插小棒等游戏。

4.书写速度是否过快或者过慢。在书写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控制书写的速度,不要追求过快而潦草完事,也不能过慢,或者做与书写没有关系的事情。

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遵循幼儿客观的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还要结合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观的感知和实践操作而获得书写经验的需求,提高其书写技能。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在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导读: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学前教育界越来越充分地意识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对一些涉及基本理论的问题如:游戏与教育、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教与学、管与放、自由与约束等仍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的开展不尽人意,存在着导演与放任并存的问题,同时还有一种仅重于游戏的创设材料的提供,而忽视其效果的倾向,对游戏缺乏切实必要的指导。我认为必须对游戏如何开展,如何对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及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真正落实《规程》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幼教改革的深入。

自选游戏属游戏的一种,以区角形式出现,它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个活动区(如结构的、主题角色的、科学探索的、美术手工的、玩沙玩水的),提供各种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能激发幼儿主题的内在活动时机,产生积极体验。自选游戏可以说是充分意义上的游戏,它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身心获益,同时对幼儿的个性、情绪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较大。但自选游戏并非是无目的性的游戏,虽然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但通过教师的指定目标、计划及精心投放材料,每一个活动区内部渗透着目的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鉴于自选游戏的这些特点,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一、组织合理的游戏情景,提高自主安排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设置各个活动区,考虑材料与活动的搭配。如不仅设益智区、美工区以发展操作能力,还设置玩具区(与娃娃家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性发展,积木区则有助于书、形结构能力的增强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还有语言区、自然区等。活动区的创设要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据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并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游戏的开展与其它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通过合理组织积木区游戏情景,幼儿开始学着安排自己的活动,从不成功到成功,从独自一人到合作游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喜悦,他们学会了安排自己的活动。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游戏主题也不断更新。有一次,居至诚用智高乐积木搭了一辆自行车,完成后很得意地拿着自行车在桌边转来转去。突然,发现语言区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过桥》的诗歌,于是他停下来,走到他们面前说:“这辆自行车送给小熊吧!省得它害怕,它在电视里(上海野生动物园里有过小熊的表演)不是会骑单车表演吗?让它骑过去不就行了吗?”就这样,一首新的诗歌表演开始了。从他微笑的脸上看出,他正分享着他们的喜悦。这位小朋友由设计师变成驾驶员,又由驾驶员变成了观众,角色转换地那么自然,没有指导教师,没有同伴帮忙,玩得非常开心。在一次次的自选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投放丰富材料,发展自主运用的能力。

游戏中,材料是重要组成部分。平常,我总将游戏材料以区为单位仅仅有条地分类放置一起,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往往只是考虑局部利益,忽视材料之间的联系,因而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效益。如有一次,幼儿出现了“摇奖”的游戏主题,他们将饮料瓶当作摇奖器,准备用乒乓球代替奖球,可是由于作为体育器具的乒乓球放置在另一个地方,这一主题便一闪而过,是孩子失去了很好的想象、创造的机会。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发展幼儿自主运用的能力呢?通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条经验:

1、新旧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

根据两个同年龄班的游戏中投放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

新旧材料比例1:12:11:2“31:7”101:15“20对新旧材料关注程度很关注非常关注较关注关注一般幼儿游戏表现能交替使用新旧材料重视新材料,使用新材料频率高。在摆弄新材料的同时,会创造性地利用旧材料。较关注新材料的玩法,但与旧材料的配合使用较少。往往忽视新材料,只有能力强的幼儿会发现并使用。

通过表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率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如在“医院”主题中教师投入放大镜、小推车以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产生了,幼儿还在游戏中赋予旧材料新的意义:放大镜不仅用来看“病人”的五官,还可以用来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可以为“采血献爱心”活动服务。幼儿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新旧材料比例在1:10以上,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从而不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但如果我们只投不取,不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材料比例失调,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2、开放性、可转化的材料

想象、创造是幼儿游戏的特征。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任何材料的使用没有过多的约束,这样可以发展一物多物、以物代物、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角色区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把科学区的七巧板块又当成了做点心的“刀”,泥工板当成了“扇子”,胶粒积木当成了“梅花桩”,图书当成了“屏风”。有人说,这样的东西不会让丢失或毁坏吗?自选游戏就是要求幼儿在玩结束后,把物品归放原处。

3、建立班级“材料库”

我在活动室内厕(我们班分前后两个活动室)开辟了“材料库”,将游戏材料按用途、性质等归类,集中放置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要的幼儿取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了解材料的相互联系,更好地用于游戏,还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并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三、注重游戏指导,增强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自选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样化的活动类型。幼儿在活动中与外界客观环境与多种材料、教师及伙伴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使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但随之而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平常幼儿遇到问题总是找老师,以求得到圆满解决,他们意识不到“我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了,通过观察,交流,我认为以下几中做法比较有效:

(一)、提示指导,即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语言对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在一次中班的语言阅读区活动中,一个性格内向的王倩在低着头专心地识字,可是玩了很长时间,也没人理会她说的对还是错。同阅读区的小朋友在一旁欢快地交谈、议论时,她也只是看一看,笑一笑,而不参与议论。看到这种情形,我便向小朋友提出:“你们当中有个小朋友非常喜欢识字,她的脑子里装了好多字,要是现在她愿意给大家讲述、表演一下,该有多好啊!”我的目光停留在王倩的身上,孩子们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在一旁选图讲述的孙悍夫小朋友说:“王倩,我们先到你那儿去,看你表演,呆会儿你再到我们这儿来看我们表演好吗?”在老师鼓励地微笑中,从同伴信任的请求中得到了勇气。之后,他们互相合作,玩得非常开心。

(二)、设物指导,即教师通过让幼儿摆弄实物的方式进行指导。一次,我在建构区开展了高楼创意活动,我看选择此区的有三位小朋友,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了两套插塑物,孩子们发现这一情况后,很自然地分了工。孙伟一人一组,戴馥音跟时露一组。开始拼插了,只见俩人一组的成员小声一嘀咕后,不一会儿,一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一人一组的孙伟高楼还没盖起。这一活动,让幼儿明白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初步体验到了合作带来得成功。最后,我让两组的幼儿动脑筋想想,楼房、树放在一起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说了很多地方。突然,另一组的杨帆拿着拼插的小鸭和马走过来说:“张老师,我拼得怎么样?”我灵机一动,把杨帆拉过来和他们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布局,自己商量,自己添加森林里的物品。最终组合的森林虽然很简单,但这是孩子们自己经过协商、和作的力量。在充分的活动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经验得到了丰富,激发了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兴趣欲望,使幼儿认识了自身的力量,培养了自信,增长了能力才干,同时创造的潜力也不断得到发展。

(三)、情绪指导,即通过情绪感染的途径进行指导。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要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老师说,孩子听;老师指挥,孩子行动。老师应恢复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把自己投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情绪感染是教师参与的一种主要形式。如角色区,我有时当妈妈,有时放下架子去扮演孩子;表演区,我和孩子一起承担角色,共同享受表演带来的感受;美工区我可以和幼儿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状态吸引幼儿,影响了幼儿,使幼儿产生了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本领,游戏活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评价过程,发挥主体取向的评价。

《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如果单一、权威性的小结只会让幼儿感到玩时守纪律、有创新是为了取悦老师,获得表扬。要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就必须采取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评价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它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评价时,我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打算怎样解决等方面想一想、说一说,在请幼儿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让幼儿参与评价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更多地了解别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样等等,并引发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模仿、创新。

自选游戏促进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幼儿变得有自律精神,自理能力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创造潜力也在游戏中得到激发。我认为,自选游戏的确能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能力在玩沙游戏中得到培养


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幼儿智力、道德、美感的发展和身体发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有与游戏紧密联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玩沙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这里,孩子们显得自由自在,轻松活泼,不受任何拘束,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一、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玩沙游戏特别需要孩子们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玩沙包含着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

例如:“游戏:小小建筑师”

游戏前,我先进行谈话引导,了解幼儿对游戏的主题、布局以及活动顺序进行的思考。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心中的“乐园”、“城堡”是何等模样:乐园要有大门、“动物园”、“游乐场”、“美丽的花圃”、“坚固的城堡”旁要有树作“战斗掩护”……这样,一个个方案便在幼儿的谈话中大致勾画出来了。

游戏中,幼儿认识了“沙”的特点,掌握了堆沙、挖沙的要领,分别采用了堆、积、挖、掏空、砌、等技能技巧,许多积木、积塑、废旧物品等辅助材料构建成了幼儿心目中的路、桥、隧道、地道、假山、城堡等。为了把“公园”建得逼真、漂亮,孩子们还真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挖了,觉得不好,又抹平重新挖;刚堆好,却又塌下来,就重新堆……

游戏后,根据游戏内容的需要,我又启发幼儿自己为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制作。许多幼儿参与收集各种废品和游戏材料,如,瓶罐、贝壳、包装盒、塑料小人等,并制成玩沙时所需玩具和饰物。整个过程不停地挖、砌、堆,一双双小手得到了锻炼,其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发挥。

二、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沙池里游戏,孩子处于自由交往的环境之中,他们一起交谈各自的构思,商量怎样玩,这就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言语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联系动作特征,直接感受并能理解:“挖、砌、堆、填、搭、埋、掏空、包围”等词语,如果离开动作来学习这些词语,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趣的是平时不喜欢说话的立立小朋友在用沙子构建了一定场景后,其想象的情节,依然在他脑中驰骋,他迫不急待地将这种想象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讲成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我从自己的家中挖个通向咪咪家的通道,然后用‘板子’架在上面,用沙子堆好,等到敌人攻击我们家时,我立刻冲到咪咪家,向解放军报告情况消灭敌人。”可见,玩沙游戏能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发展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玩沙游戏没有规则的约束,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去构思和建造,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就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新情节,玩出新花样。

例如:有一次孩子在沙堆里玩挖坑的游戏,我就问孩子:这么深的一个洞,你们看像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像河。“那再长一点,就能让更多的人喝到水了。”孩子们一听,都一起动手挖起来。他们的活动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在以后的活动中经常挖河,为了引起更多人的投入,再第三次活动后我组织孩子讨论:挖出来的沙可以干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堆山;有的说:造房子……于是新的主题活动又生成了,这次活动是堆小山,并学会把沙拍紧,不至于下滑,但孩子们发现小山不美,就找来树枝、树叶点缀……显然,这些情节使玩沙的内容得到了充实,也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玩沙游戏中,孩子们不论是单个物体造型还是整体设计,不论是色彩搭配还是比例协调,不论是外观形态还是主题内容,无不表现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能力。在玩“七色城”游戏中,菲菲所构建的美丽的房子,不仅外形酷像,而且色彩搭配协调。其他小朋友的房屋也构造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难怪孩子们一开始构造就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在这里,幼儿不需要说服动员,更不用强迫命令,而是靠创造、靠美本身的魅力来吸引他们。可见,玩沙游戏对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来说作用是无可非议的。

玩沙游戏是幼儿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

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浅做法。

一、创造条件让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养成乐于与人交谈的习惯,角色游戏的各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幼儿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各种不同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但是,幼儿刚刚开始游戏时,由于受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跟其他角色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动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一味地给孩子喂饭,哄他入睡,给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动作发生后,却没有与孩子进行语言交往,这样,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养成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

1.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

幼儿不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一些交往性语言。与人交谈时,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此,教师注意扮演一些与幼儿从属关系的角色,或者与 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如:老师当妈妈、幼儿当孩子、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愿意吗?行不行?别害怕,没关系……”幼儿也由于与老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老师交往,经过几次训练,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幼儿较丰富的交往性语言,为他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这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她必须与孩子,爸爸发生语言交往,自选商场的经理,要与其他服务员和顾客发生语言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其次,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鼓励她去买东西时,学习讨价,小吃店的经理,除了引导他主动地与顾客和服务交谈外,还可以去银行存款或者领款给服务员发放工资,可以去邮电局买手机,还要挑个好号码……。

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二、积极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中的矛盾与纠纷,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伙伴,他们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成人,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图,而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习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1.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这里,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如:有一天,孩子们准备玩地震的游戏,需要一个奥特曼的角色来打败地震怪。这时,伴伴和用圣都想当奥特曼,怎么办?轮流猜拳总有一个人没得当,经过协商,他们决定两个人的能量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奥特曼。这样就能顺利地打败了地震怪,这样,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学会了协商。

2.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每次游戏,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玩具,这个新玩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玩具抢坏了。这时,老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在家都不能玩,该怎么做好?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用玩具就不会坏了。”望着这些被破坏的玩具,大家都觉得遗憾,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玩具被破坏。从而认识到:大家都想玩新玩具,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另想办法,另找东西来代替游戏中的玩具,如:有一天,教师在邮电局投放了手机,游戏开始不一会儿,手机就只剩下一个了。这时,仕超和泽勇都想买,正在争吵不休,这时,老师说:“看谁最能干,会把东西让给别人,到百宝箱里去找一样东西来当手机”。听老师这么一说,泽勇说:“这个让给你吧!”自己就到百宝箱里找了一个纸盒,往裤头一插,也挺象个手机的。

3.引导幼解决角色交往之间的矛盾

解决角色交往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要求矛盾双方同协商,以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幼儿学习交往的重要一环。因而,教师要把解决矛盾的机会交给孩子,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如:在一次游戏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是不肯让娃娃家的妈妈领钱,原因是这位妈妈没有存款,可这位妈妈却因为孩子生病住院。确实紧着要钱用,两个人就吵起来了,谁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这时,我就跟娃娃家的妈妈说:“你应该好好地跟人家商量,告诉他们你的孩子生病了,他们一定会让你领钱的。”这位妈妈就走过去说:“求求

你们啦!我们家的孩子生病住院了,还是没钱,他就会死掉的。”银行工作人员想了想,说:“那好吧!你需要多少,我们先借给你,不过你要记得来还。”孩子们在这个协商过程中,体验到病人家属那种着急、痛苦的情绪。因而,就把钱借给了他。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提高了交往的质量,学会了解决交往中存在的矛盾。

幼儿在角色交往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再现。在游戏交往中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同伴谦让、合作、协商,才能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形成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克服任性,处处为自己着想的陋习,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提高了处世和交往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共同合作进行游戏,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总是一个人围着一堆玩具,独自摆弄和操作,很少发生交往 活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和需要,不仅要求他们与同伴共同游戏,而且,还鼓励他们协商、计划游戏情节,然后,再进行游戏。这里,他们想办法出主意,采纳别人的建议,才能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发展游戏情节,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如:自选商场的生意不好,老师说:“你们可以推销”。经老师这么一提醒,经理马上说:“你看店,我去送货”。说完,主动送货到出租车上,旺旺快餐店的生意不好,老师:“近来,你们的生意不好,大家说怎么办?”经理和几个员工经过协商,统一意见,给幼园的小朋友每人送去一张优惠券,凭这张券可以便宜些。医院没电话,院长说:“把我们赚的钱联合起来就够买一部电话了。”说完,就到各科室,把钱集中起来,然后,到邮电局办理电话业务……。

这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协商过程中,学会了联合起来游戏,能够共同合作,进行游戏,交往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不仅能与同主题的进行交往,同时,也能与各主题的角色充分联系,交往。感受到集体游戏的愉快,进而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有了这种最初的合作经验,在其他游戏活动中,幼儿同样能够把这一经验迁移过去,使其活动顺利开展。如:联合起来拼图,互相出谜语,共同拥有一种工具或玩具……。这样,避免了幼儿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不懂与人合作的不良行为。养成虚心向别人学习,能采纳他人建议,尊重他人意见的好习惯,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丰富幼儿的交往内容,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并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谦让、合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可见,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应引起我们的共同重视。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综合利用游戏材料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综合利用游戏材料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 问题的提出:

结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自主的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游戏离不开玩具材料,它能诱发、支持、发展幼儿的游戏行为,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因此游戏材料和幼儿教育关系极为密切。

多年来,不少结构游戏中常常发现幼儿游戏兴趣逐渐减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游戏材料的不足,有的玩具功能单一,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难以启迪幼儿的智慧;而现成的游戏材料成本较高,靠园内有限的经费购买现成的材料,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本实验就从结构游戏材料入手,并加强现成材料和废旧材料的多功能和可变性,加强综合利用材料的利用率。

二、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对象:实验班为大(2)班 (人数46人),对照班为大(1)班(人数为43人)

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

实验方法:

1、实验班的实验方法:

(1) 将材料的构思及搜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

幼儿能否主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自主地选择和使用的权利与条件。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激发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学习的积极性。如进行充满神秘色彩的“月球城堡“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先启发幼儿构思:“你们心目中最美丽的月球城堡是什么样的?”“里面有哪些东西?”“它们是什么样的?”……再总结所需要搜集的材料有哪些,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变通自己的思维,鼓励幼儿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

(2) 挖掘山区资源,发动 7 12 12 第二学期 人均

2.06件 27 人均

3.26件 15 23 36

大(1)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拼插玩具能力测查 表(二)

测 查 时 间

利用现成材料 利用自然物、废旧材料 综合利用材料

拼搭件数

拼搭种类

拼搭件数

拼搭种类

人数

拼搭件数 第一学期 人均

2.15件 23 人均

1.75件 7 13 12 第二学期 人均

2.36件 28 人均

1.86件 9 15 20

在测查中我们发现,看表(二),对照班的幼儿第二学期跟第一学期比,在技能和动作方面比以前更精确、灵敏,建造的物体能够整齐、匀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会用辅助材料

将建筑物装饰得更加美丽,能够几个人合作建造出更加丰富的主题。但是对照班和实验班比,表(一)与表(二)对比可以看出,对照班由于他们在游戏中受到玩具材料的限制,大多依靠现成玩具材料,机械记忆拼搭,特别是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造性地拼插方面不如实验班,实验班的幼儿熟悉了现成玩具材料以后,又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便以尽情地拼插,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实验中,我们对实验班的活动进行了改革,打破了游戏教学化的框框,采取新的理念,落实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以教师的启发、鼓励为主。在实验中,我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单项型的实验,即把自然物与废旧材料引入游戏,不仅激发幼儿兴趣,更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对自然物与废旧兴趣也较高,他们 能把一两种材料,变换着拼凑成好几种玩具:比如幼儿各种盒子搭建楼房、汽车、机器人,用冰棒棍拼摆船只,各种动物,用饮料瓶、易拉罐搭建围墙、栏杆、路灯等。有的幼儿综合利用多种材料,如一艘炮艇可以用木板、铁罐、纸盒搭建主体,再用竹片、麦杆、胶带搭炮艇的其他部分。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幼儿手中,也可以拼搭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可见废旧的材料,在不同幼儿手中,也可以一物多用,一物多变,灵活运用,更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阶段综合型的实验。我们创造各种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现成材料与自然物、废旧材料利用有机结合,在游戏材料上广开渠道,精心准备,适时提供,让幼儿有反复练习的机会。更可喜的是由单人拼搭逐渐发展到小组拼搭,集体拼搭,由单项拼搭发展到有情节拼搭,如在大楼环境设计中,一些幼儿在楼前建起了花台,周围种树,大门设门卫口,有的幼儿在搭建医院时,用大型积木搭墙的一部分,在将白色牛奶盒继续往上搭,屋顶就利用易拉罐的瓶子剪成形状长形的瓦片,再粘上用红纸拼成的“+”字,一座漂亮的医院就搭好了。通过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 实验体会: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在游戏中不要过分地限制材料的性质,多提供些不固定的、变数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和再创造,在保留原有游戏价值的基础上,对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力求创造出新的游戏价值。

利用自然物与废旧物品拼搭玩具,既省钱,在游戏中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弥补了现成游戏材料的不足。我们的实验从解决游戏材料的矛盾入手,游戏材料来自广阔的天地,在沿海的贝壳、螺壳;山区的松果、树叶,农村的沙、石、稻梗,各家的包装盒等等,处处都是宝。为了让幼儿达到游戏的目的,老师平时要善于多收集材料,做到家园互动,人人动手,多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建筑。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平衡能力教案:小鹅吃草


游戏名称:户外游戏——小鹅吃草 游戏目标:1、教幼儿练习在斜高1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活泼开朗的性格。游戏准备:

1、斜高15—20厘米的长斜坡二块至四块。(用平衡木代替时,宽度不

少于25厘米)

2、在斜坡一端画上小草。

游戏玩法:

幼儿四散跟着老师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边做模仿动作:小鹅走,小鹅叫,小鹅游水,小鹅理毛,小鹅转圈,小鹅捉鱼等。

分配角色,幼儿站成两路纵队扮演小鹅,教师扮演鹅妈妈,提醒“小鹅”看清“鹅妈妈”是怎样走过斜坡的。“鹅妈妈”:“小鹅,小鹅叫哦哦,摇摇摆摆走上坡,脚步走稳下了坡。”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

“鹅妈妈”:“孩子们,你们走到斜坡上去吃草吧!”“小鹅”依次走上斜坡并模仿小鹅吃草的动作。“鹅妈妈”:“天黑了。小鹅快回来吧!”“小鹅”回到原处。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上坡下坡时身体不要摇晃。

活动建议:

1、架起的木板要牢固,下坡时防止幼儿碰撞。

2、最好利用幼儿园内或附近的土坡代替架起的木板。

活动延伸:

此游戏可在户外体育活动时继续进行,或在散步时间利用自然地形练习。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且是其他各种活动的目标之一,《纲要》中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在结构游戏中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们本着遵循规律,强化过程的精神,致力于这一目标,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建构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鼓励幼儿生动形象的描述观察对象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各种教育中广泛使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们要着眼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幼儿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多种层面去实施教育影响,以达到能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目的。而观察也是建构的基础,幼儿的建构,不论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头脑中必须有丰富的表象,有了丰富的表象基础,才能在头脑中重新组合。幼儿不仅要会搭、会建、更要求他们会讲、会说、会描述。

1、利用图片、多媒体组织幼儿集体观察我们在组织集体观察活动中,首先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位置恰当的观察对象,如:图片、实物、投影、录像,以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然后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使他们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例如,在观察美丽的文峰公园时,除了让幼儿实地观察外,我利用有利条件,(电视台的家长)将文峰公园的景色拍成录像,取其精华,将其最美的部 分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看得清,说的准。

2、提供观察对象,让幼儿小组或个别观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认识世界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老师尽量为每位幼儿或每组幼儿提供一份观察对象,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进行观察。例如:我们在组织全班幼儿去文峰公园观察后,要求星期天请每位家长再带孩子去文峰公园进行观察,这时,由于每个家长的文化修养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他们带领孩子观察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孩子所接受的信息也就有差异,只有让他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观察,才能有其独特的认识,感受和描述。

3、在尊重幼儿观察意愿的前提下,教师有意识地适时指导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有顺序地观察和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并引导幼儿把在个体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幼儿的表达流利、且详略得当。例如:在通过录像观察美丽的南通城时,引导幼儿抓住主要特征濠河、南通港、电视塔重点观察,并要求幼儿给这些景点配上解说词。部分幼儿说:“美丽的濠河就像一串翡翠项链,好看极了”;“沸腾的南通港,停泊着许多的船只”;“高高的电视塔,宽敞的人民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4、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描述观察对象在上述观察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最终达到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目的。如:文峰公园

内有嫩绿的草地,坐在上面就像坐在地毯上一样,真舒服;有象征中国友好的双吉亭,双吉亭有两个尖尖的小顶,就象一对双胞胎一样,一个紧靠着一个,友好极了;还有动物园的猴山上,大大小小的猴子欢乐地蹦蹦跳跳,就象许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在做游戏……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常把观察对象编成儿歌或小散文,让幼儿朗诵,优美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 幼儿表达的积极性。

二、 指导幼儿清楚有序地叙述主题和操作过程幼儿的操作有条理,表达才能清楚有序,因此,在确保幼儿 能 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即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因势利导,激励表达。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主题,幼儿不一定感兴趣,所以,我特别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提出构造主题,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当幼儿确定了主题以后,他们的积极性就特别的高,甚至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有了初步的建造方案。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之前进行谈话引导,使幼儿对游戏的主题,布局以及活动的顺序进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建构“文峰公园”时,师用这样的开场白:“文峰公园啊,可真美,要是我们幼儿园也有一座这么好玩、这么漂亮的公园,那该多好啊?”(刚看过录像),“我们就可以天天去玩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接下来老师继续引导:“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幼儿园里建造一座美丽的公园,好不好?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公园里有些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已有的经验,抢着回答:“有热闹的动物园,有快乐的儿童乐园,还有绿绿的草地”,“有小河和很多的小船”,“还有高高低低的树和各种颜色的花”……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描述的公园有情有景、有滋有味。真是美丽极了。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问题,我们就要仔细观察,了解幼儿个人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一次,一组幼儿建造好一个热闹的动物园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这时,我走到他们旁边,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你们真能干,建造的动物园真棒,可是你们的动物园参观的游客不多啊,想点什么新花样招揽游客呢?”孩子们立刻领悟到:“那我们再建一座美丽的花墙作围墙吧,这儿是门,在这儿设一个逗趣园,让游客来和小动物玩”,“这儿放一个平台,可以让人们来拍照留念”。瞧,孩子们说的多好啊。

三、 帮助 幼儿连贯完整地表达建构结果幼儿创造的成果,需要得到夸奖,赞美,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常常先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即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每建构完一个主题,我总是让幼儿向全体同伴介绍自己建构的内容,并要求他们不仅要搭得好,更要说的好,并且评出建构博士,送上闪闪的红星。这一举动对幼儿的鼓励很大,使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也争先恐后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我建构的是公园的健身路,你瞧,小路旁边菊花开的多美啊,好像一张张笑脸,对着来往的游客微笑呢,这边还有小桌椅,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看看美丽的风景,多快乐啊!”还有的幼儿说:“我建构的九曲桥,我是总工程师,今天的桥面设计是按照颜色来分的,红黄蓝绿、红黄蓝绿,很有规律,漂亮吧!”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通过这一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活动的内容,更是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许多让孩子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的理由。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曰趋激烈的今天,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极其重要的素质,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合作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园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深受广大幼儿欢迎。我们应该加强对区域游戏的重视,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资源和游戏伙伴可以选择,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自主合作的能力。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班幼儿,比起小、中班阶段,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会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而游戏材料的投放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游戏材料数量控制和种类丰富等方面加强精心规划。

1.控制游戏材料的数量

投放游戏材料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提供的材料过多,往往会使每个小朋友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而不需要去和同伴合作,自己独立操作材料就可以完成。因此,从促进幼儿合作的需要出发,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控制相同游戏材料的数量以促使幼儿合作。例如:在开展“物体的沉浮”科学探究游戏时,我们只为每一小组提供一盘水,而不是每人一盘水,这样幼儿只能在一盘水中一起来合作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

2.丰富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造成幼儿不需要合作甚至不能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游戏主题和目标,通过提供尽量丰富的游戏材料种类,使每个幼儿都拥有游戏材料而又不尽相同,最终促使每组幼儿为了达成游戏目标而去合作。例如:“美丽的操场”搭建游戏,我们根据操作中不同物体提供相应的拼搭材料,以使每组幼儿在拼搭时,主动地进行分工,有的拼搭滑梯,有的拼搭拱桥……然后再进行组装,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二、帮助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伙伴

1.促进同龄幼儿间的日常接触幼儿有着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同龄的幼儿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因此,家长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同龄幼儿相处,尽早地学会与同龄幼儿一起玩耍,这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2.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幼儿拉近与同伴的距离

要想培育幼儿的合作能力,家长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应该时刻和幼儿园保持联系,掌握幼儿在园的动态,并对班级其他幼儿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和同伴相处。比如,家长可以在周末将班上其他幼儿邀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从而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使幼儿更愿意与他人一起玩耍。

3.开展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两个家庭为一个小组,然后进行全班性的比赛,这样既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又为幼儿选择了合作伙伴,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和家人的合作,还是和同伴的合作,对于完成任务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合作的意义。

三、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合理的游戏材料、适合的游戏伙伴为幼儿游戏过程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幼儿就能在游戏中自主有效地合作。由于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科学设计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强组织和引领、观察和指导,以使幼儿能自主、自愿、有效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1.引导幼儿合理分工

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幼儿在明确游戏目标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的任务或角色。在组织游戏初始,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使幼儿知道这个游戏的特点、要求和任务,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为每组幼儿所提供了哪些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幼儿知道自己主要是什么角色或自己应该做什么。例如:“美丽的操场”搭建游戏,哪个幼儿拼搭滑梯、哪个幼儿拼搭拱桥等;“白雪公主”表演游戏中,谁扮演白雪公主、哪些幼儿扮演七个小矮人等。在具体分工中,可以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轮换。

2.细心观察,有效指导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幼儿游戏活动进展情况,例如:幼儿对游戏规则的运用、对游戏的兴趣状况、参与游戏的专注度、对材料的使用以及幼儿间的交往互动等方面。但是每一次活动,教师的观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重点针对某一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小超市”游戏中,当幼儿分别充当顾客和售货员在进行交易活动时,我们可以重点观察他们的对话是否合乎逻辑和规范,钱物交换过程是否合理和恰当。

3.自评互评,积极体验

根据游戏活动过程的实际进展或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幼儿对本次游戏活动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自评和互评,如:讲述他们在游戏中的自我表现或他人表现;交流本小组是如何进行合作分工以及各自完成情况;讲述他们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讲述他们在游戏中有哪些发现,等等。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做一个专注的倾听者、积极的评价者和引领者。幼儿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增强合作意识,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反思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合作的技能,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合作的自信。

总之,幼儿具有他们那个年龄独有的思维和情感,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把教学任务和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举国上下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儿成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把幼儿创新教育研究的课题视为一项主要研究“玩”的课题——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将既能够寓创新精神个时间能力的培养,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带给幼儿,让幼儿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现在幼儿园开展的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正是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创新潜能的最好路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据幼儿的人数等活动空间来设置区域,各区域间布置符合现代教育的五大领域,这些区域也必须适合幼儿游戏,如果区域过分封闭,则会影响幼儿相互交往,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当的分割,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影响游戏质量。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区域,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领域设置:变色区,恐龙馆,实验区,电脑区还可以按不同内容设置不同区,如:棋类区,猜谜区,编织区等。在游戏的准备材料上,围绕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共同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收集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这一过程由幼儿和老师,幼儿和家长以及幼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极具生活化,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筹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知识上,能力上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幼儿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为例,我们设置了若干个区域: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我看到……、建筑区等,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公益海报创意设计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幼儿的空间、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幼儿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在“科学发现区”有幼儿提出“金鱼的嘴巴一张一翕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吸引着全班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鱼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鱼一直喝水不要给撑死啊!”细致的观察和激烈的讨论,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提高了孩子寻疑质疑解疑的积极性。

在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不同使得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活动的变化对激发犹如台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儿,同时还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儿,因此对区角游戏的安排可以阶段性和丰富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新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兴趣对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也非常的重要。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幼儿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幼儿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开发新潜能,通过表演游戏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创新性游戏不仅在于游戏主题(教学内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模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论对幼儿教育还是对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时代性和开拓意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导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报纸,像小兔跳一样将报纸运到终点;把报纸夹在两个幼儿中间、像小螃蟹横着走将报纸运到终点;将报纸放在胸前,快速跑将报纸运到终点……此外,我们不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逐步了解游戏规则的作用及特点后,我们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游戏规则,并有意义的遵守这些规则。二、利用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安排了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们结合语言活动中的读编故事、看图讲述等内容,在班里的“图书城”区域中创办了图书加工厂,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编出自己的故事,并利用废旧图书、报纸等做出自己的图书。此类游戏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利用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们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幼儿手中的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就像变魔术一样,不时地随着幼儿的想象变换着,因此,在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到该物品是否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能力等,如在开展工艺品加工厂游戏后,考虑到我班是大班,男孩较多及幼儿的能力差异等,我多投放细铁丝、一次性纸杯、筷子、各种纸盒、易拉罐等一些操作性强,想象空间大的材料,也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和辅助材料。幼儿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幼儿园游戏《在图形聚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游戏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前书写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导读: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 在当今这个迅猛发展的社会里,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和群、自私、不能和同伴友好...
    2021-05-24 阅读全文
  • 能力在玩沙游戏中得到培养 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幼儿智力、道德、美感的发展和身体发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有与游戏紧密联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综合利用游戏材料能力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综合利用游戏材料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结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自主的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具...
    2019-12-19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 在当今这个迅猛发展的社会里,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和群、自私、不能和同伴友好...

2021-05-24 阅读全文

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幼儿智力、道德、美感的发展和身体发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有与游戏紧密联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

2019-12-19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2019-12-19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幼儿游戏专题论文《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综合利用游戏材料能力》,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结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自主的游戏,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具...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