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区域游戏回归教育原点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区域。

幼儿园游戏把游戏性因素和教育性因素进行融合。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对于幼儿园游戏,你有什么看法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让区域游戏回归教育原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月的教育活动主题是《各行各业》,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体验成人劳动,我和班上另两位保教老师共同创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区:娃娃家、医院、理发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三个区均是幼儿们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区域。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焕然一新的活动区角,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幼儿们兴奋与快乐的活动身影,心里不禁充满了满足和期待……

“老师,我们不想完了……”——门可罗雀,初尝活动区被冷落的尴尬

镜头一:

下午起床过后,幼儿们陆续进入活动室,很快他们便发现了“新大陆”一一“哇,换了新的活动区!”“好漂亮啊!”“王老师,我们可以进去玩吗?”……听着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于是,我将下午的教育活动灵活调整为区域活动,让幼儿们在新设的活动区里尽情地玩耍。

镜头二:

但很快我发现,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愿意进入活动区玩耍的幼儿越来越少了.而且出现了严重的偏区现象,即“娃娃家”和“理发店”门庭冷落,只有“医院”里还人来人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在组织区域活动时特意对幼儿进行了分流。可没过10分钟,幼儿们又开始进行转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走到正在穿鞋准备从“娃娃家”出来的于皓和锐锐身边,问他们:“你们怎么不玩了?”站在一旁的何根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王老师,我们不想玩了,不好玩!”田宇也表示抗议:“对,女孩子才喜欢玩娃娃!”顿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安排欠妥,于是让幼儿们重新自由选择了活动区。结果一直到活动结束,“娃娃家”再也没有幼儿光顾。

与自己的对话:

1.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2.我真的关注到幼儿的需要了吗?

3.他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区?

反思与启示: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漏洞:当初创设活动区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材料的限制,是根据现有材料的情况制定了活动区的内容,环境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观赏性强,幼儿的兴趣容易转移在创设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倾听和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一切都是由三位老师一手设计、安排,并未实现以幼儿为主的初衷等等。

同时,我对活动区的现状在全班进行了调查统计:79%的幼儿对活动区的评价是“好看”“漂亮”,56%的幼儿表示不喜欢当前的活动区,约64%的幼儿希望自己创设活动区。为了得知幼儿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区,我在全班组织了一次“头脑风暴”式的谈话活动,从中我捕捉到这样一些关键词:自己的、喜欢、好玩、买、卖等。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让幼儿自己创设他们喜爱的活动区,开自己喜欢的店呢?”

我的回应:

布置家庭作业:

1.观察自己家附近有哪些商店?

2.商店里有哪些基本设备?是怎样布置的?

“今天我开店!”——雾里看花,自主活动似乎并不遥远

镜头三:

早晨,我刚踏进教室,一群幼儿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汇报他们昨晚的调查与发现“王老师,我们家附近有超市、影碟店、药店……”“还有手机店、服装店、宾馆、菜市场……”幼儿们你争我抢地说出了20多种店铺的类型。我把他们所说的店名都记录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依次进行投票,每人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种商店。幼儿们在投票过程中十分慎重,很快我们就筛选出大家最喜爱的三种店铺:菜市场、超市、玩具店。我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店铺”进行设计,要求他们讨论、确定店铺的名称.然后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我则帮助他们制作“招牌”。活动持续了一个上午,我和幼儿们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还相互约定明天要带所需的材料到幼儿园来。

与自己的对话:

1.活动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了幼儿?

2.我还需要通过哪些途径,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任务?

反思与启示: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在本次活动中,我逐步引导幼儿建立起初步的集体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筛选出自己喜爱的店铺类型,然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抉择出大家普遍认可的三个店铺。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既尊重了幼儿的意见,又体现了活动的民主、平等。这种共同学习、灵活生成课程的过程,让我和幼儿都感到耳目一新:原来曾经枯燥的活动区创设,还可以焕发出这样的生机。

我的回应:

顺利迈出的第一步,让我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但对于幼儿来说,创设和管理“店铺”,他们还势单力薄,我必须通过家园合作,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1.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2.要求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创设菜市场、超市、玩具店的环境材料;

3.希望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三个主题店铺的相关信息,使幼儿建立起初步的营业概念。

“不卖菜的菜市场?”——操之过急,现实与期望貌合神离

镜头四:

我们的主题活动区终于顺利开业了!幼儿们刚进行完角色分工,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自己的“店铺”,忙得不亦乐乎。突然,“菜市场”那边传来了争吵,原来是摊主铭铭和顾客雯雯发生了争执。雯雯先声夺人:“王老师,他不把菜卖给我!”铭铭也不示弱:“是她趁我不注意偷了我的菜。”雯雯又说:“是你说不卖,我才拿的。”我问铭铭:“你为什么不卖呢?他说不想卖了要留着自己吃。我有点哭笑不得,反问他说:“你是“摊主”,不卖菜到菜市场来干什么呢?”

与自己的对话:

1.铭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是故意捣乱还是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

2.他的行为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3.我是否高估了幼儿们的能力?问题?

观察与发现:

为了找到引发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做了延续。真实的观察使我发现了幼儿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我行我素、大非金属元包大揽、个人支配不知所谓等。

反思与启示:

以上问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似热闹的活动区里居然隐藏了这么多教育的漏洞。在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理论中就曾指出:“儿童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会阻止幼儿继续前进,从而构成一些认知‘结’,这是教师介入的关键时刻。教师的角色就是鉴别这些认知‘结’,帮助幼儿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我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幼儿聚焦问题,脚踏实地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抓起,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支持。

我的回应: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和其他两名保教老师带领幼儿们到幼儿园附近的小超市、菜市场开展了社会实践,观察买卖双方是怎样进行交易的;

2.引导幼儿对个别商店的经营者进行了采访,学习他们经营和招揽顾客的方法(例如吆喝、开展优惠活动、热情服务等);

3.鼓励幼儿们在活动中进行分工合作,模拟真实情境进行交往。

“我要把菜送到超市去!”——柳暗花明,活动区在互动合作中完善

镜头五:

一周以后,当我再一次光顾“菜市场”时,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名“摊主”正在与“顾客”愉快地讨价还价。但我却发现另一位“摊主”小镪正端着两篮“蔬果”往“超市”转移,我不禁有点生气:难道他到现在还不知道遵守市场秩序吗?我立即挡住了他的去路,质问道:“你在干什么?”他一脸神秘地说:“我在向超市送货,把菜拿到他们那儿去卖。”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每次都到新世纪超市里买菜和水果,在超市里买菜又干净又方便,所以我要把菜运到那儿去。”我又问他:“那你经过了超市的同意吗?他们那里有没有空余的货架给你呢?”他骄傲地说:“那当然,他们经理说只要我的菜!”我心想:哼,你们俩是好朋友,所以肯定是“关照”你了!小镪见我不太相信,于是招手叫来了超市的“经理”豪豪,豪豪说:“我们同意他把菜运到我们超市来,这样顾客就不用再跑到菜市场去买菜了,穿鞋脱鞋很麻烦。”我暗想:这小家伙想得挺周到的。“那你为什么不要别的摊主的菜呢?”豪豪摸摸头说:“因为他的菜卖得便宜些。”见我没有异议,两个小男生兴高采烈地将蔬果搬上了“超市”的货架。

与自己的对话:

1.我们的活动区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2.对于幼儿们在活动中积极、互动的自主合作,我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和引导?

反思与启示:

传统的活动区模式是“教师创设,幼儿在活动中按教师的意愿发展相应的技能”,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的新型区域活动应该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区的发展应该以他们的需求为方向,幼儿、教师、环境是平等、互动和共同进步的。尽管案例中的两个幼儿并不懂得什么叫生成或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行为正在悄悄改变着传统的区域创设模式他们逐步变身为活动的主人。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指导和支持也尤为重要,准确把握指导的切入点是完善幼儿区域活动的关键,要求观察的时间由长到短,观察的契机由寻找到介入指导的方法由参与到融合同时,必须对幼儿的行为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以延续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我的回应:

1.及时肯定、鼓励了两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把他们的经验向全班推广;

2.对幼儿完善活动区提供策略性的支持。

顺应性支持:对幼儿的适宜行为表示肯定和鼓励;

等待性支持:在探索过程中给幼儿思维、尝试的时间和空间;

转换式支持:当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良好,但方式消极时,给予必要的引领或调整;

校正式支持:对幼儿的不适宜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

在创设《各行各业》主题活动区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区域的创设“单一化——整合化——游戏化”的过程,材料的投放“教师准备——目标物化——家园合作”的过程,打破了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将区域、目标、幼儿兴趣合成整体,在促进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回归教育、游戏的原点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使幼儿们在自身水平上得到个性化的提升。但幼儿情感、技能的发展是不能仅靠一次主题活动建立起来的,还需要教师跟进性地持续关注和及时调整,支持幼儿的学习,以促使他们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各项智能的可持续性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经理负责制:让游戏权利回归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到幼儿的“自主”.如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决定、自主表达等。据此,我们尝试在中、大班的各个活动区实行经理负责制,真正实现了游戏权利回归幼儿。

一、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组织新形式

经理负责制,即由全体幼儿选举产生经理,经理负责管理活动区。经理的工作包括招聘工作人员、组织和协调区域中的游戏、给工作人员发工资等。经理负责制的区域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发展。下表是幼儿在经理负责制区域前后活动情况的比较。

传统区域

经理负责制区域

活动前

教师介绍区域活动规则,幼儿听,然后取进区卡进入活动区。

教师协助经理宣传、推销活动区,招聘需要的丁作人员,其他幼儿应聘,佩戴角色标志或穿上服装。

活动中

幼儿兴趣很浓,但不能按角色进行游戏,效果混乱。

幼儿兴趣很浓,能在协商、合作下按角色进行自主分工、交往和游戏。

材料整理

幼儿收拾整理的积极性较低,比较被动,整理不到位。

工作人员和经理共同分类整理活动材料,收拾整齐,幼儿积极参与。

评价

幼儿参与少,教师讲得多。

能在经理组织下,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区域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可见,幼儿在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中可以不依赖教师的帮助,基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角色和活动材料进行游戏,有效地实现了游戏权利的回归。

二、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组织四步骤

第一步:经理竞聘。每周教师组织一次“假如我是经理”的竞聘活动,然后由全体幼儿投票选出各个区域的经理一名,并将该幼儿的照片张贴在该活动区。

第二步:经理推销。各个区域的经理需要向全班幼儿推销自己区域的游戏内容、特色以及需要哪些角色等,由此吸引游戏伙伴。

第三步:经理招聘。在推销结束后,经理站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人口等候幼儿应聘,并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合作游戏等。

第四步:幼儿自主游戏。这一步骤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角色扮演。新开设的游戏区,由于幼儿不熟悉游戏的玩法,材料的使用又不熟练,只要求他们履行角色职责,如火锅店里的厨师、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的扮演。游戏结束后配合经理收拾整理材料。第二阶段为深入角色扮演。在幼儿能较好地完成游戏后,教师可借助视频、谈话、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理解角色,如服务员如何有礼貌地接待客人。第三阶段为互换角色扮演。在活动区中出现了上班、下班和辞职、招聘,实现幼儿在各个区域之间自由流动,这是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的最高阶段。

三、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观察多策略

在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丰富幼儿角色扮演的关键经验和提供不同类型、层次的操作材料外,更多地要做一个观察者,根据游戏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运用观察策略。通过观察、反思、调整、实践、指导、评价,循环反复,不断丰富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初级角色扮演阶段,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如经理的组织情况,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操作材料是否合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等,以便调整下次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

在深人角色扮演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在某一个区域进行蹲点观察,或者跟踪观察某个幼儿。教师采取录像、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幼儿活动的情况,实现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角色扮演。

在互换角色扮演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活动目标灵活运用观察策略,可以选择蹲点、跟踪观察,也可以是全局观察。确保经理负责制区域活动有序开展,让幼儿深入、创造性地操作材料,实现幼儿向高水平游戏阶段的不断发展。

幼儿区域活动:让幼儿真正地游戏


幼儿区域活动:让幼儿真正地游戏

幼儿本应是游戏的主体,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却被“教育”得只会机械地听老师讲,只会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做,而不会自由自主地玩游戏,这是我们从幼儿游戏现状调查中发现的很尴尬的现实。

一、幼儿不能真正游戏的常见原因分析

原因一:游戏教学化。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用教学的标准来评价或组织幼儿游戏,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其教育效能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总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玩,体现自己头脑中预先计划好的教育目标,以求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把游戏作为了一种传授知识的手段,而忽略了游戏所具有的愉悦功能。

原因二:幼儿游戏的局限性大。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宁愿不组织游戏。即使游戏,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游戏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

原因三: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含义。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标准理解游戏,并试图导演幼儿的游戏,常常硬塞进与游戏本身难以相容的内容。事实上幼儿已经不是游戏的主体,而成了游戏的“演员”。

二、让幼儿真正游戏的基本策略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是幼儿最易于选取的活动方式。真正的幼儿游戏,应能使其主体性获得充分激发,天性获得充分体现,创造性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健全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让幼儿真正地游戏,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游戏,也不是要父母和老师完全不去过问幼儿的一切,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去玩。只有做到“三要”,才能让幼儿真正回归到游戏中。

1.游戏环境要自由

游戏环境包括游戏的时间、空间、场地、情景、成员,是游戏始终散发魅力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大自然是幼儿游戏的最佳环境。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缜密地研究。”四季变化的田野,软硬适宜的泥土,乐趣无穷的河沟,隐藏着秘密的小树林,随意堆起的沙堆、土丘,闲置的管道、树桩……都会使孩子们情不自禁、乐此不疲地游戏。无论人类花费多高的代价制作出多么精巧的玩具,建设多么豪华的游乐园,它们都不是幼儿最理想的游戏环境。大自然能给予幼儿最大的恩惠,给予幼儿取之不尽的“恩物”,让幼儿游戏亲近大自然,是顺应儿童天性的,它的淳朴能给幼儿超强的智慧启迪。现代社会中,这种环境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去寻找,与幼儿共同体会。

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玩伴。相互认同使幼儿形成一种默契,默契是游戏的理想境界。让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自曲选择游戏伙伴,而不需要成人规定谁和谁玩;让幼儿自己设计、构思情节,而非由成人导演、安排;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而不需要成人添枝加叶。幼儿之间在交往中也许会发生冲突,但他们会经过碰撞达成选择与合作,最终学会理解与尊重,体验公正与互惠,练习沟通与交流。

幼儿游戏需要充足的自由度。老师和父母要求过多、过细是幼儿游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家长担心游戏中的安全,老师怕出“乱子”。幼儿园角色游戏、体育游戏中,老师会设计、确定规则,亲自指挥,只等着幼儿能玩出自己所设想的结果。这样的游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与实质,幼儿仅仅是机械的操作者,压缩了游戏的自由度。幼儿是否参与某一游戏,是否愿意在游戏中担任某一角色,要以自愿为基础,以自发地满足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他们有权利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情节,而不需要成人的包办、操纵和支配。

2.游戏过程要自主

游戏过程应是幼儿自由探索和选择的过程。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①一些幼儿急不可耐地玩完了“教师的游戏”,再去玩“自己的游戏”,原因是:不少教师以课程的标准来理解并开展游戏,幼儿游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上课,使幼儿脱离了游戏的过程;②一些幼儿园常规中要求幼儿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碰,似乎那些玩具仅属于幼儿园和老师,幼儿只能心怀羡慕、如饥似渴地观望,而不能尽情操作玩耍。

在游戏内容、主题、材料、形式、伙伴选择上应遵循自主的原则。游戏过程本身带有较强的自娱自乐性,即便是幼儿也知道自己所玩的请客吃饭、做菜煲汤、结婚生子、治病救人是“假装的”,正是这种“假装的”游戏,能使幼儿获得表达自我、体验生活的心理满足。游戏规则的制订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幼儿自行认定、商议或制定规则,是游戏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能由成人包办。由幼儿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才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游戏规则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手段”,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游戏的前、中、后,不断地调整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不同的规则决定了如何游戏和玩法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做幼儿的玩伴,怀着一颗童心,和他们一起游戏。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做的是: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选取恰当的时机,为幼儿提出一些有利于游戏持续发展的设想与建议,以实现长远教育目标,但绝不能主宰孩子的游戏。

3.游戏玩具要自制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沉溺于电视、电脑游戏中,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太少,而针对孩子的游戏又多是以“开发智力”为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且所需材料相对昂贵。

自制玩具是游戏中对幼儿十分有益的一个环节,能促进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在快乐中创造,在创造中体现和发挥主体性。作为幼儿教师,不能怀着“等、靠、要”的思想,可通过巧运心智,利用身边俯拾即是的废旧材料自制玩具。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丰富的传统游戏,如抽陀螺、滚铁环、铫格子、掷沙包、抓石子、跳木桩等,经过整理、分类后,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这些传统游戏,不仅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且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强,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易学便行,非常适合孩子的童真天性。

在“三要”过程中,教师和父母不能放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责任,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作用。教师可向幼儿征集游戏主题,向幼儿传授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游戏技巧和智慧,并适当发挥组织辅导作用。父母可以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并以此作为了解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的重要方式。家庭有必要依据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游戏的空间,那是一个不需要成人干预的自主操作的空间,只需要帮助他们养成及时整理、有序摆放的习惯。

让幼儿真正地游戏,就是让幼儿玩他们想玩、喜欢玩的游戏。

立足本土,助推幼儿游戏回归生活


走进很多农村幼儿园,“肯德基”“比萨店”“数码照相馆”等富有浓郁都市气息的游戏区域随处可见,孩子们兴奋地在区域内穿梭,放下“鸡腿”又拿起“比萨”……似乎买卖交易很热闹,可他们的游戏始终停留在摆弄材料中无法深入。为何精心设计与创设的游戏区只能换来孩子短暂的兴奋?游戏如何才能真正深入?我们在反复研讨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游戏脱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

“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地选择与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纲要》中的这句话,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幼儿生活周围的各种本土资源:农村孩子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经验有哪些,这些经验如何与幼儿游戏相联系,游戏环境如何体现“农家味”,游戏材料怎样回归“乡土气”,又如何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中拓展孩子的经验、提升游戏的品质。

帮助幼儿整理生活中的游戏元素,激发幼儿游戏的内在动机

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己创造的通过扮演角色或以玩具替代物品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其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具有独立性、社会性和象征性。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是非常容易进入游戏的,一块泥,一片树叶,都可能引发一场游戏。关键是,我们怎样运用这些生活中的游戏元素,激发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游戏能力,引发孩子们的自主游戏。

生活是游戏的基础。于是,我们开始了探寻之旅:竹园,桃园,茶园,稻田……带着小朋友们一圈走下来,孩子们就议论开了:“烟山太漂亮啦!我最喜欢看竹园里的叔叔做玩具.真奇怪,竹叶、竹片都能做成哨子!”“茶园里,阿姨、奶奶们左一下、右一下地采茶像跳舞一样,真好玩!”“我喜欢看叔叔炒茶!那些刚摘下来的叶子,叔叔用手翻炒几下就变成茶叶了,我也想和叔叔一样来炒茶,我就可以泡茶给你们喝了……”“我们家开的农家乐,就是用山上的这些野菜招待客人的!”听,孩子们的交谈中,不就有着孩子们想玩的游戏内容吗?茶场——茶厂——茶坊,竹林——竹器——杂货铺,农产品展销——农产品工艺厂——农产品玩具店,农家菜园——农家乐——欢乐剧场……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我们在园内设置了“烟山茶场”“堰头街杂货铺”“竹子创意坊”“玩偶加工厂”“农家乐园”等游戏区域。瞧,欣欣正在“杂货铺”里吆喝着:“便宜卖了,蒸架10元3个!”另一边的“烟山茶场”里,孩子们也不停地忙碌着:游“茶山”、玩“采茶”、制“新茶”、买“茶礼”、品“香茗”……

是呀,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内容,才是他们游戏的兴趣所在!他们会把自己父母的劳作或亲戚长辈的爱好特长模仿得惟妙惟肖:比如,农家乐里,一个孩子在地上用手做着拔草的动作,他说:“你耐心等一等,我给你做野葱炒鸡蛋,这里有很嫩很香的野山葱!”欢乐剧场里,一个孩子正用一根竹哨入神地吹奏,虽然他吹出的只是单调的哨声,但他模仿爸爸的表演赢得了小观众们的掌声,因为,山里人就是这样随手摘片竹叶或砍一段竹子来吹哨的。每一次看孩子们的游戏,每次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游戏情节,这就是生活给予孩子的灵感,他们信手拈来,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陶醉的新游戏。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游戏材料,拓展幼儿游戏的想象空间

游戏具有主动、自发和开放的特点。游戏材料影响着幼儿游戏的成效。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适宜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引发新的游戏情节,幼儿就是在对游戏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发展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怎样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游戏想象,使幼儿在生活经验与游戏行为之间建立联想?

在我园周围有着二十多家小服装厂,裁剪下来的边角布料和废弃线圈常常被周围的人们用来制作一些小型的日常用品,如放置豆类、谷类的小布袋。也常有孩子们把这些大人们毫不在意的小布条、废线圈带到幼儿园来玩。于是,我们把边角布料、线圈收集起来投放到手工坊,用卡纸画一个喜羊羊的头像,贴在布条或线圈上,一个喜羊羊玩偶就做好了!“美羊羊,我们去羊村外走走吧。”几个孩子套着线圈玩偶,玩了起来。小狗、小羊、小兔,想扮谁,就自己动手做一做,线圈玩偶往手上一套,表演游戏就开场了。

洗衣液瓶、茶叶盒、蒲扇、电饭锅的蒸架、塑料花盆……这些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也被我们运用到了游戏之中。譬如,在一次逛超市的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你看,这个洗衣液的瓶子就像个穿长裙的朝鲜族人,像大长今一样!”孩子的想象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便找来洗衣液瓶做成少数民族娃娃,投放在美工区,供孩子们用画、剪、贴等手法装饰少数民族的服饰,瞧,有的像傣族姑娘在跳孔雀舞,有的像朝鲜族的小男孩在放声高歌……再譬如,有个别孩子很偶然地把衣服披在头上玩“舞狮”(孩子在生活中有观看舞龙舞狮的经验),旁边的小朋友也都跟着他一起舞。为了满足孩子们舞龙舞狮的游戏愿望,老师从家里带来了采茶用的茶篓、晾茶用的竹筛,又找来了塑料绳,师幼一起制作了龙和狮子。后来.孩子们又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草龙、竹龙,舞龙舞狮的游戏越玩越有趣。或许,正是孩子们的这种无边际的自由想象,让游戏充满了新奇的活力,他们随时会把手头的某种材料想象成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也由此引发了许多极富创意的游戏。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多种游戏方式。点亮幼儿游戏的创造火花

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和成熟。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何时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我们觉得,只要孩子觉得“好玩”“想玩”,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游戏性体验,因此,“玩什么”“怎样玩”,我们都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譬如,农村中有很多乡土材料,如豆类、种子类、果实类的自然物,我们将之广泛运用到幼儿各类游戏之中,衍生出了多种游戏方式。

别出心裁玩种子:黑色的丝瓜籽,白色的南瓜子,黑白搭配粘贴出一只只老鹰、燕子、斑马;给南瓜染上彩色的颜料,粘贴孔雀、金鱼、花朵,装饰画框;用黑芝麻、白芝麻来进行撒画,一幅幅“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图令人赏心悦目;白果、花生、茶果等大颗粒种子进行滚画玩色游戏,或染成彩色进行分类、计数等数学游戏;把种子放在“娃娃家”,孩子们玩根据标记喂“娃娃”的游戏……

奇思妙想玩插花:春天爬山、秋天秋游、平时散步,孩子们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野花,老师便带着他们把一些无毒的野花采下来,如春天的映山红、株花、蒲公英、荠菜花、老鼠花、金银花,秋天的野菊花、马兰花、芦花……把这些野花带回教室,孩子们就可以用“小农场”里的蔬菜一起进行“插花”游戏,紫的株花、粉的映山红、黄的金银花配上碧绿的大蒜、菠菜,把这些插花作品放人游戏区,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玩起了“花店”游戏。

创意无限玩印章:一次“蔬菜印章”活动之后,云曦小朋友带来了几个麻果:“老师,我奶奶说,以前人们用这个在馒头上印花。”这激发了大家的灵感,孩子们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做印章:有粗细不同的竹管印章,有用3个弧形竹片绑在一起的花瓣印章。有4个瓣的棉桃托、柿子托印章,有5个玉米秆绑在一起的梅花印章,有数根白茅杆扎成的“草莓”印章,有白菜茎做成的“月季花”印章,还有丝瓜筋、芝麻夹、麻绳头等做成的各种各样的印章……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使用这些简单、特别的印章进行作画,在纸上、布上、生活用品上按按、印印,留下自然奇特的图案,童趣盎然。

不断探索玩科学: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来源于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他们通过游戏体验、再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科学探索游戏区投放了木头、石头、塑料积木、钥匙等不同性质的材料,让孩子进行探索发现并记录,发现能力强的孩子不用操作尝试,凭自己的已有经验就知道石头、钥匙是沉的,木头、塑料积木是浮的。于是,老师再次投放了新材料:生柿子、熟柿子、萝卜、芋头、红薯、黄豆、黄豆夹、茭白、板栗等农作物。孩子们一下子簇拥了过来,很快有了新发现:“看!生柿子是浮的。熟柿子是沉的!”“黄豆是沉的,黄豆夹是浮的。”“茭白是浮起来的,红薯是沉下去的

农村有丰富的本土资源,只要用心挖掘和利用,一定会从中摸索出更多、更有效、更有利于农村幼儿发展的游戏资源,创设出更加适合于农村幼儿园实际的游戏环境,开展顺应农村孩子的游戏活动,让孩子的游戏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使孩子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丰富的知识。

让集体教育话动与区域话动有效链接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此,整个学前教育界掀起了学习《指南》的热潮。我县也不例外,引领全县教师研究实践层面的做法——让集体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有效链接;引领教师注重把握“幼儿的学习品质、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资源的丰富”等课程价值取向,在挖掘集体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同时,让区域活动的内容、目标和材料投放在一定时间内有了指向性。

真击问题,对症下药

在我县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区域设置明确——语言区、表演区、科学区、游戏区等;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固定——刚更换时,孩子们兴趣浓厚,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玩腻了,便兴味索然。当前困扰大家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保持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

带着这一问题,我县倡导骨干教师反复查阅资料,学习区域活动的概念,最终达成共识,将区域活动的概念定位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提供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物质材料,或是把教育教学目标物化在客体的物质材料中,让幼儿自主地操作、摆弄这些材料,与这些材料充分发生交互作用,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从而获得相关的、有益的经验,推动幼儿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概念定位后,再次阅读《指南》,重点解读了两篇文章:华爱华教授的《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和冯晓霞教授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冯晓霞教授对集体教育活动的定义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教育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进行和分小组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

对比“区域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的定义,我们引领广大教师进行分析、论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孩子根据当前的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到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接下来,在全县的同课异构教研、主题活动研讨活动中,我们以“集体教育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策略”作为重点,与全县教师进行了交流、沟通,彰显出“教研有实效,操作性强”的特点。

阶段成果,及时传播

1.同课异构

采用“一磨二研三展示”的教研模式(一磨——园内骨干教师磨课;二研——全县专家团队研讨;三展示——面向全县骨干教师展示,专家团队点评),分别开展了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中,对一个集体教育活动进行多轮的反复打磨,打磨的内容除了目标、教材、环节设置、问题设计、幼儿情况外。将区域活动作为重点打磨与实施的环节。在“集体教育活动展示”结束后的课后反思环节,六位执教老师各自就本集体教育活动的课前知识经验准备和延伸部分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实施,从目标的进一步达成到材料的投放、本园内孩子的操作活动情况等,进行了重点反思与说明。

2.区域活动专题研讨

全县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在马桥镇陈庄幼儿园进行,参与人员有乡镇幼教辅导员、中心园园长,县实验幼儿园业务园长、城区学校附属幼儿园园长。这次研讨活动,突出体现了半年来各镇、各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的一些做法。特别是马桥镇中心学校,他们为了力避小学化倾向,重点研究了区域活动的开展,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部分合二为一,在集体教育活动(如大班活动“妙妙和喵喵的信”)背景下,将适宜的材料(信封、绘画工具、粘贴材料等)投放到相应的区域(美工区)中,引导孩子“给好朋友写信”“自制创意邮票”等,并在布置好的邮局场景中玩“邮局工作忙"的游戏。这种统整连续的活动,能真正引发孩子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是真正有效的区域活动实施。

3.新教材教研

我县2013年9月开始使用的教材《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是刚刚改版的,为培养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针对改版后的新教材,在全县范围内分时段开展了教研观摩研讨活动——县实验幼儿园、唐山镇中心学校(楼子园和春晖园)、马桥镇中心学校(陈庄园和中心园)、起凤镇中心学校(中心园和夏庄园)四个单位六所幼儿园分别面向全县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开放、交流,内容分别是大班主题“什么联络你我他”和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模式是集体教育活动展示、区域活动观摩、主题实施反思,并形成主题实施文本,发放到全县骨干教师手中。

比如,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在集体教育活动“不一样的路”中。教师通过谈话发现,幼儿对家乡本地的几条主要道路比较熟悉,并能说出路牌、站牌以及站台的用处。但对教材中涉及的立交桥、高速路、跨海大桥、隧道等现代化的道路不够熟悉,有些只是在图画书上见过。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重点围绕“路”投放材料开展活动:阅读区中各种路的图片和图书,美工区中的“铺路”(寻找排序规律),益智区中的筑路(引导幼儿用粉笔画出笔直的大路、弯弯曲曲的小路,并把所有的“路”连接起来,让“路”通向每一个地方)以及户外活动“铺路”等。在同一时间段内,针对一个主题活动,观摩不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真正引领骨干教师重点思考“集体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链接”,达到“在研讨中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交流中提升”的目的。

为了让全县教师真正理解并做到“让集体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链接”,三优评选中的教案设计也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开展,要求附有本集体教育活动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设计。

综上所述,在2013年度教研活动中,我们坚持区域化思考,遵循“按需教研、按需服务、按需指导”的原则。从我县园本教研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指南》的行动研究,引领教师研究实践层面的做法,并及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交流、传播;以名园、名师培养工程为落脚点,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的教育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下面是“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案分类: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活动教案

表现内容:区域游戏和活动划分好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

设计区域活动

【教案设计】

区域活动时间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时间,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认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由于我们班孩子人数少,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中大班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共开设的区域有:搭建区、操作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小吃车。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一、积木区

目标:

1、在搬运搭建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2、学会合作和谦让

3、发展孩子的结构能力

材料:

1、成品积木:雪花片、塑料拼插积木、穿线球等。

2、自制积木:废旧的易拉罐、奶盒、纸盒等。

3、教师和幼儿搭好的图形样品。

游戏规则:

1、制作进去卡和小脚丫进行人数的限制

2、张贴游戏规则的简笔画,让孩子学习画中的小朋友做到不打闹,不争抢。

二、操作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2、认识颜色和作物。

3、锻炼孩子的耐心。

材料:

1、纽扣和衣服扣口

2、黄豆,红豆,黑豆,绿豆,纸杯,勺子,摁扣,扣板(捡豆乐)

3、教师自制小动物纸箱和不同颜色的纸团(小动物吃果子)

规则:

1、捡豆子一次只能捡一个豆子和一种颜色的豆子

2、区域外也设置的小脚丫和进去卡,限制人数

三、自然角

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2、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材料:

1、各种植物、花卉

规则:

1、一天适量的浇一次水

2、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阅读区

目标:

1、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读书经验

材料:

各种各样的图书,贴好标志的书架和图书

规则:

1、正确安静认真地看书

2、爱护图书

3、图书要放在相同标志的书架上

五、美工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2、认识图形和颜色

3、使用胶棒和双面胶

4、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并用其进行装饰

材料:

胶棒、双面胶、橡皮泥,蜡笔、彩笔、概轮廓、彩色A4纸,废旧的瓶子、糕盘和石头穿线板、线、剪好的纸屑

【指导要点】

1、会正确使用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过程中注意卫生

更多小班游戏教案分享给大家。

关于“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区域游戏:互换空间


也许您对电视节目《变形计》不陌生,互换生活空间的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变化之大令人惊叹。也许您知晓西方流行的sleepOver活动,孩子们经常三三两两去同学或朋友家过夜,以慢慢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针对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的特点,我园借鉴以上两种做法,与家长沟通,形成共识,放手让孩子到其他家庭生活、搞派对、在幼儿园合宿等,适度变换幼儿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懂礼仪、乐分享、善交往、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互换空间”活动的由来

妈妈出差了,天天寄住在亮亮家。一大早,他俩拿着一起制作的贺卡在小朋友面前显摆,大家很好奇。于是,教师请他们第二天带来两人共住的录像。录像中,亮亮夹菜给天天吃,天天帮亮亮修机枪,他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孩子们羡慕极了。

“我也要去豆豆家玩。”伟伟按捺不住喜悦,嚷了起来。“你来我们家,我们一起玩擎天柱变形金刚,好吗?”豆豆显然十分欢迎伟伟来他家做客。“我的好朋友是小米,我也要去他家玩。我们住在一个小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开来。“那好哇!如果爸爸妈妈同意,我们可以去朋友家住一住、玩一玩。”孩子们热切期望到朋友家去住一住、玩一玩。然而,家长们的态度如何呢?

我们向家长发了一份活动倡议书,“互换空间”活动得到了多数家长的支持,也有少数家长表示担忧。在家长动员会上,点点妈妈代表家长发言:“要说困难,一定会有。但是,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式上注意鼓励和引导,配合老师,相信孩子,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言简意赅的几句话说服了犹豫的家长们。

家长们还对如何结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选择住得比较近的伙伴,既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也便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选择性格特征互补的伙伴,以便取长补短……

与家长统一认识之后,“互换空间”活动进入准备阶段。家长各自填写了“串门结对登记表”,表上记载着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特殊喜好等以及父母的联系电话,供孩子随身携带。主人家庭可以根据这些更加贴心地招待小客人。而教师则为“互换空间”活动提供多项活动建议。

二、层层递进的“互换空间”活动

●“串门”

孩子们翘首期盼的串门活动如期而至。早上,他们像欢闹的小喜鹊,带着行李来到幼儿园。傍晚时,他们手拉手,肩并肩,来到好朋友的家。

当天晚上,班级QQ群里热闹非凡,家长们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照片,渐渐消除了心里的担忧。有位家长在QQ群里说:“儿子平时比较小气,好东西不愿与人分享,还有一丝任性,可这次他把最心爱的玩具、图书都拿出来了,令我吃惊。看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增加交流机会,比家长的说教强许多倍。”

相比之下,杰杰到茜茜家串门的经历比较“坎坷”:刚到茜茜家,杰杰一不小心放跑了宠物狗,害得茜茜妈妈出门追了好久。后来杰杰又不小心弄坏了茜茜制作的陶泥小人。几件事情之后,茜茜不太欢迎杰杰了。她悄悄对妈妈说:“明天把杰杰送回家,我不喜欢他来我们家。”杰杰受到茜茜的冷遇,哭闹着要回家。教师得知这个情况后,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契机,杰杰的鲁莽和不懂礼仪需要耐心加以引导,茜茜独立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锻炼。教师建议家长先不要着急,一方面相信孩子的交往能力,等一等,看他俩自己如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伺机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机遇来了,茜茜爸爸新买了一套难度比较大的大型拼接玩具。茜茜开心得不得了,可是怎么也搭不起来。爸爸提议让杰杰教茜茜搭,杰杰看着图纸,和茜茜有商有量,一艘大轮船终于搭好了。爸爸说:“是杰杰帮了茜茜的大忙。”茜茜脸上洋溢着笑容,拉着杰杰的手说谢谢,两个孩子和好如初了。

两周的串门活动在各种快乐和感动中结束了。虽然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每个孩子在尝试融入另一个家庭或接纳一个朋友时都作出了努力,收获了成长。

●“派对”

串门过后,孩子们热情高涨,想邀请更多的朋友来家中作客。几个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开始招募小伙伴来自己家中参加多姿多彩的派对活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准备食物和活动材料,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由交往的快乐。

有一组派对活动是参观家乡的洋口港。孩子们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列出物品清单,打印成表,分头准备。活动那天,他们有的带来风筝,有的带来玩沙工具,有的准备了套鞋……家长们都感叹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孩子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拣文蛤、泥螺的时候,海滩上不时传来铜铃般的笑声。“菲菲,快拿袋子过来。我捡到泥螺了。”“乐乐,我们一起用力踩,文蛤就会爬上来了。”“雯雯,我们加油,多踩些文蛤。我奶奶最喜欢喝文蛤汤。”这次别开生面的“海之旅”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组派对活动是骑童车。在美丽的公园中,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举行骑童车大比拼,一路追赶一路欢笑。骑得有点累了,他们就坐在自带的帐篷里分享食物、分享快乐。

还有一组派对活动是去城郊姥姥家做客。几个好朋友一起帮姥姥挖红薯,再一起摘红薯叶喂羊,别有一番乐趣。“嗨!小羊围在羊妈妈的肚皮下抢着吃奶,太好玩了。”这里的一切都令城里的孩子感到惊奇。

●“合宿”

“互换空间”活动像滚雪球一样,互换人数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来一次幼儿园集体合宿怎么样?晚上不回家,大家都住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心被这个想法搅动了,他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合宿用品,等待那一刻的到来。露天晚餐、集体电影、电简光束、树林“寻宝”、集体洗漱、合宿睡觉……各种美妙的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在孩子们中间流淌。可是,小妮子出了点状况。洗漱好后,刚躺上自己的小床,她想妈妈了。听到外面下起了雷阵雨,她悄悄地流起了眼泪。教师注意到了,抚摸着她的头安慰她,她忍不住大声哭起来:“我要回家,我要妈妈………”“今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夜,你也可以和老师睡在一起……”“不要,我要回家。”教师拗不过她,拨通了小妮子妈妈的电话。雨中,小妮子被接回了家。可是,半个小时之后,小妮子又让妈妈把她送回了幼儿园。这一次,在教师的臂弯里,小妮子安心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家长来接孩子时,孩子们眉飞色舞地向家长讲述着合宿的感受。看着孩子激动的笑脸,欣赏着合宿活动的录像,家长惊讶于孩子们的进步,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感谢幼儿园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三、与“互换空间”活动配合的各类活动

在“互换空间”活动进行的同时,幼儿园配合“互换空间”活动,开展了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环境布置活动,等等。

●集体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互换空间”活动期间,幼儿园围绕做客、分享、礼让、互助、独立、自我保护等方面生成了生动有趣的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如,好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会怎么做?独自去好朋友家做客需要注意哪些?“大熊的拥抱节”“金色的房子”“小客人来我家”等活动帮助孩子们梳理了经验,找到了答案。“好朋友的家”“我和小伙伴”“寻宝”等美术活动,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孩子们在“互换空间”活动中的趣事。

●区角活动自由开放

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他们进行自主游戏。因为“互换空间”活动,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游戏中也常常反映出互换生活的情境和经验。如,在烧烤店、十元超市、老街特色小吃等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叫卖兜售、收银提货、招待打理,显得落落大方、礼貌得体。在大型纸管建构区,孩子们合作运玩具、协商分配材料等,搭建了好朋友的家以及与小朋友一起游玩的大桥,显得和谐默契。

●班级主题墙精彩纷呈

活动中,班级主题墙上展示着孩子们的绘画手工作品、照片、共同研究的话题:我的房间,山芋发芽过程,一起去洋口港,骑童车比赛,十元超市集体购物,等等。看着照片上的笑脸,欣赏着孩子们稚拙的作品,我们犹如亲临现场,感受到了他们的欢乐。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中,必须拥有时间和空间,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是呀!陪伴和呵护孩子成长,不应打着爱的旗号束缚孩子,而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锻炼孩子。孩子们渴望的是自主,孩子们需要的是经历。

让区域与课程走向融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内容常常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相一致、相融合。

一、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1.营造公平环境,给每个幼儿提供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难以给每个幼儿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为了尽量消除这种“不公平”,我们将原本放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体验和表现。例如,在故事复述或看图讲述等语言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在最后环节请幼儿复述故事内容。但因为时间关系,只有个别幼儿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因此教师就将这些活动延伸至语言区中,以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享受活动的乐趣。

2.创造机会,让理解和接受暂时有困难的幼儿继续学习

每个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有些幼儿暂时还不能理解、接受活动内容,就可将这些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以便让那些暂时还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幼儿有机会继续学习。例如,学习折纸时,有的幼儿可能平时经常折纸或对折纸感兴趣,所以很快就能掌握要领;而有的幼儿则可能因为动手能力弱,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在集体教育活动之余将该活动内容投放至区域中,让那些接受能力稍慢、动手能力稍差的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随之增强。

3.设置障碍,鼓励幼儿面对新的挑战

有时孩子们对于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某一项内容已掌握,但兴趣依然不减,此时教师不妨将活动内容放置到区域中,并有意识地调高难度,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幼儿面对新的挑战。例如,在一次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快掌握了剪纸的技巧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此在将这一活动内容延伸至区域中时,我们用布来替代纸,鼓励幼儿挑战较高的难度。

4.平衡领域,调节主题活动中领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时很不平衡。如有的主题活动中艺术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有的主题活动中科学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来调节领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字”主题中,数学方面的内容比较多,而艺术方面尤其是音乐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此时,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补充音乐领域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铺垫

1.从容过渡,消除主题切换时的不适应

当一个主题结束、另一个主题即将开始的时候,如果两者缺乏过渡,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感觉不适应。为此,在前一主题即将结束之前,我们有意识地在某个或某些区域中投放一些与下一个主题内容相关的材料,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个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实现主题和主题之间的从容过渡。

例如,小班上学期有两个连续着的主题活动一“水果大餐”和“嘀嘀嘟嘟跑得快”。无论从主题名称还是主题目标来看,两者的联系都不密切。为了避免幼儿对这两个主题更换的不适应,我们就在“水果大餐”即将结束之前,在阅读区、展示区等区域投放一些与“嘀嘀嘟嘟跑得快”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了解下一个主题的内容,为主题的正式开展作好铺垫。

2.获得信息,确定教育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在设计集体教育活动时,需要了解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能力等,区域活动给幼儿以能力表达、表现的机会,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观察幼儿,真实、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实际经验、能力水平等信息,从而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我们在设计主题“朋友”中的“礼物”活动时,考虑让幼儿用包装纸包装礼物,但问题是用包装带扎蝴蝶结对孩子们来说是否难度太大。于是我们先尝试在动手区中投放玩偶鞋玩具,看看有多少幼儿能比较独立地打蝴蝶结。几天后,教师发现通过练习,全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幼儿能独立地打蝴蝶结,只有四分之一的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根据这一观察结果,我们最终决定让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用包装纸包装礼物,同时为不会打蝴蝶结的幼儿提供更易操作的材料,即让他们直接在礼盒上粘贴蝴蝶结。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区域活动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当区域活动与课程真正融合时,区域活动不再是徒有虚名的摆设,其活动内容随着课程的进程、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丰富,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串联式”区域游戏


为了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深入挖掘活动区的交往价值,我园两个中班开展了“串联式”区域游戏,即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到平行班进行活动,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空间及内容。但幼儿在交往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使幼儿在应对和体验中不断增长交往经验。”串联式”区域游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形式班班串”

在这一阶段,幼儿自己确定是否到平行班进行区域活动,由一位教师带领幼儿到其他班活动。自愿到其他班的一般都是性格外向、善于交往的幼儿,更多的幼儿还是选择继续留在班中游戏。幼儿的交往表现没有达到教师期望的目标,到其他班的幼儿也主要操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很少与其他班的幼儿进行交流,他们或者是自己一人玩,或者还是与本班幼儿一起玩。本班留下来的幼儿对别班的小朋友也不够热情,有的对他们视若不见,只顾玩自己的游戏;有的则护住自己的玩具,生怕外来的小朋友抢走等。

第二阶段:“礼貌班班串”

针对上一阶段幼儿在游戏中不会与他人交往的问题,教师调整了策略。一方面,本班老师加强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指导,引导本班幼儿学做好客的小主人,其他班幼儿学做受欢迎的小客人。另一方面,跟随幼儿同去其他班的老师也把遇到的问题带回本班,组织全班幼儿对“怎么做客人和招待客人”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你到别人家做客,希望小主人怎样招待你?”“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客人?”等问题。幼儿讨论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小主人可以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玩吧,你想玩什么”等,小客人应说“你好,我叫×××,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等。还有的幼儿说到“作为小主人,应该主动迎接小朋友,拉拉小朋友的手,帮他搬椅子,向他介绍我们班好玩的玩具和区域”等友好交往行为,使幼儿不断思考如何结交新朋友。

渐渐地,两个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时,都变得热情了、有礼貌了。本班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主动迎接外班的小朋友,在游戏中还能将玩具谦让给新朋友玩;而作为小客人的幼儿也能积极寻找新朋友一起游戏,并与新朋友自然地进行沟通。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看不出哪个孩子是本班的,哪个孩子不是本班的,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阶段:“深入班班串”

随着活动的进行,各班幼儿之间逐渐消除了陌生感,对其他班幼儿、班级环境、区域材料也更熟悉了,更多的幼儿愿意到其他班进行游戏。于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按照“小组轮流交换”的方式,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到其他班进行游戏。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游戏前不能形成一致的游戏主题,游戏中产生意见分歧、不遵守游戏规则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如何友好交往,学习与同伴分享、轮流、协商、谦让、合作。并且通过区域评价引领幼儿思考与学习:怎样加入他人游戏,别人不同意怎么办,我从新朋友那里学到了什么,我教新朋友做了什么等,使幼儿学会如何参与他人活动,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串联式”区域游戏有力地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游戏:纸杯游戏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近年来,开展自主游戏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我们也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一天,翔翔从家里带来几个用纸杯自制的啤酒桶与好朋友冬冬玩了起来,他们或各自滚着玩,或两人合作推着玩,不时发出快乐的呼喊声。他们的玩乐吸引了小朋友的围观,不少人跃跃欲试。

教师发现纸杯具有易收集、易整理、安全、环保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游戏材料,于是决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一试。以下是幼儿纸杯游戏的进展情况和教师的支持过程。

一、尝试垒高,平面建构

自主游戏时,教师投放了很多材料,其中纸杯最受欢迎。松松用很多透明杯子在桌面上垒高,当当和几个小伙伴合作在地面上将很多杯子不断往上搭,蝴蝶跟佳佳合作用纸杯做了电话机……15分钟过后。教师发现萱萱和圆圆等几个开始用杯子在地面上平铺建构,便问:“这是什么?”萱萱说:“我们在做迷宫。”一边回答一边将杯子一个一个按着他们的设计思路排队,最后竟搭成了一座小兔外形的迷宫。

孩子们第一次玩纸杯游戏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初步的创作意识,搭建了不错的作品,如垒高塔、做迷宫、做电话机等。虽然,他们建构的方式比较单一,个别游戏及两两合作游戏较多,搭建也是单层和单面居多,但他们的游戏空间包括地面和桌面,并且在地面上已经有扩散、延续、整体建构等意识,这给了教师小小的惊喜。

在幼儿进行第一次纸杯游戏时,教师没有介入,只是在不断地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如材料论:为什么用纸杯搭建的东西容易倒?用积木搭建的东西有那么容易倒吗?为什么?怎样保护用纸杯搭建的作品?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纸杯的特性及搭建作品容易倒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合颜色,花样建构

纸杯游戏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一次,一位家长来班里助教.与幼儿一起欣赏了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点点画"。于是,孩子们突发奇想,要给杯子也画上点点。教师立即满足幼儿的需要,投放了一部分杯子供幼儿涂色。经过幼儿的劳作,这些杯子变身为了各种彩色。五颜六色的杯底或杯身给孩子们的游戏增添了很多可变性和趣味性,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加丰富了。佳佳、乐乐、婷婷在建城堡时用了两种杯底颜色不一的杯子,一层黄一层红,而在建城堡通道时则一个黄一个红地间隔排列。慧慧巧妙地利用杯底的红色,在杯身上画上五官,使之几分钟变身为“小红帽卫士”。还有扬扬、松松等七八个孩子利用各种有色、无色的纸杯搭建了“超级大城堡”。

多彩的纸杯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也带给幼儿的游戏无限的可能,排序、集合、分类等学习活动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杯子有了色彩以后,教师的观察点也有了变化,着重观察、比较、记录在杯子无色和有色两种情况下幼儿游戏的不同效果和创意,了解有色彩的纸杯给游戏带来了什么效应(如游戏兴趣的提高、探究领域的增多、作品内容的丰富等)。游戏后,教师还组织幼儿交流了对游戏材料变化的感受,一起欣赏了带有点点的各种创意作品,鼓励幼儿更加大胆地想象、创造。同时,教师还利用杯子的色彩、大小引导幼儿分类。

五、增加辅材,借物建构

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有一天,教师突然发现孩子们结合玩具架、椅子、桌子搭建出了更大更复杂的立交桥、海洋公园等作品。有些孩子搭宝塔时还用了立体三层、锥体、横向搭建等方法,思路越来越广……

纸杯游戏仍在继续,孩子们的兴致仍然高涨。回顾玩纸杯游戏的整个过程。我们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对纸杯游戏热情不减,并能够持续地搭建出高水准作品,以下两个方面非常关键:

第一,幼儿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探索、创造的空间。

此次纸杯游戏来源于幼儿的自发兴趣——翔翔自制的啤酒桶,教师抓住这个兴趣点后,尝试投放了一些纸杯,结果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自主行为:自主选择材料和游戏伙伴,自主构思游戏主题,自主发展游戏情节,自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体现了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的特点。

第二,教师充当了真正意义上的观察者、支持者。

我们的许多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但不经意间常常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指挥者、控制者。在纸杯游戏中,教师几乎不直接干预和介入幼儿的游戏,而是退位于幼儿背后,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做了这几件事:第一,欣赏幼儿的游戏。仔细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状况,及时发现亮点和问题。第二,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当帮助。第三,在每次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观看游戏录像,欣赏创意作品,引导幼儿发现游戏中的亮点和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无疑,这些做法既给予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有效引导,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区域游戏回归教育原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区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回归自然 春暖花开,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我们中班组也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滨河公园半日游。春游的时候天气特别好,爸爸妈妈带着菠萝宝贝们来到滨河公园集合,在今天这么高兴的日子里,菠萝宝贝们都带上了自己的宝贝出来了。...
    2021-02-0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成为区域游戏中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区域游戏中的主人 案例背景:说到区域游戏的开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从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生活角、大班的表演区。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
    2021-06-29 阅读全文
  • 经理负责制:让游戏权利回归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到幼儿的“自主”.如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决定、自主表达等。据此,我们尝试在中、大班的各个活动区实行经理负责制,真正实现了游戏权利回归幼儿。 一、经理负责制,...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迷途的孩子回归心灵的家园 近几周来,我园又陆续买入一些新的小玩具,投放到各班级里。那些玩具五颜六色,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每次区角活动时,我都让孩子们自己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一个遵守规则和内在秩序...
    2021-05-03 阅读全文
  • “好爸爸”真难当 如何让父爱回归本真 当个好爸爸真不容易 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如大山巍峨,如蓝天深邃旷远…… 每当诵读这些献给父亲的诗句,许多人心里都会涌起一种神圣又温暖的情感。古今中外...
    2021-09-09 阅读全文

春暖花开,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我们中班组也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滨河公园半日游。春游的时候天气特别好,爸爸妈妈带着菠萝宝贝们来到滨河公园集合,在今天这么高兴的日子里,菠萝宝贝们都带上了自己的宝贝出来了。...

2021-02-03 阅读全文

让孩子成为区域游戏中的主人 案例背景:说到区域游戏的开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从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生活角、大班的表演区。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

2021-06-29 阅读全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多次提到幼儿的“自主”.如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决定、自主表达等。据此,我们尝试在中、大班的各个活动区实行经理负责制,真正实现了游戏权利回归幼儿。 一、经理负责制,...

2019-12-16 阅读全文

近几周来,我园又陆续买入一些新的小玩具,投放到各班级里。那些玩具五颜六色,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每次区角活动时,我都让孩子们自己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一个遵守规则和内在秩序...

2021-05-03 阅读全文

当个好爸爸真不容易 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如大山巍峨,如蓝天深邃旷远…… 每当诵读这些献给父亲的诗句,许多人心里都会涌起一种神圣又温暖的情感。古今中外...

2021-09-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