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五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说课稿。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成为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主动权应转向幼儿。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幼儿园游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五大方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性区域活动是指在主题活动开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与幼儿需求,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材料进行的一种个别(小组)化的学习活动。在区域中,如何开展主题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以完善主题活动课程?

一、活动材料直投法

把幼儿感兴趣的并且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直接投入到活动区活动中,进而观察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的探索。在活动结束后加强总结交流,通过幼儿展示在活动区的发现以及幼儿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这一方法适用于因不能带领幼儿在自然界直接感知和观察的主题内容。如:衣服是哪里来的、你的爱从哪里来等等。

二、种植拓展法

通过种植区的种植活动引入活动区活动。如:在美工区画出或捏出种子的生长过程,制作种子画等;在艺术区表演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并展现种子成长过程中幼儿喜悦的心情,在图书区,投放相关的图书,带领幼儿观看相关视频,来获得相关知识等。

三、谈话导入法

通过班级出现的现实问题导入。如:流感高发期,生病的幼儿比较多,就引发了我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就可以生成主题活动一一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在图书区,提供相关图书,《妈妈感冒了》《我们的食物》等;美工区在食谱表格上画出健康食品,小班添画、涂色,中班补画、粘贴等,大班为一周的饮食做计划等。另外,通过谈话使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科学锻炼、怎样健康饮食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进而引导幼儿在生病时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

四、形状线条联想法

通过在活动区投入各种图形线条,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例如,在美工区投放画有线条形状的纸张,幼儿完成添画;表演区可以通过美工区的创作进行表演,也可以通过自选不同图形自创表演;益智区提供参照图示供幼儿自主进行七巧板、八巧板的游戏。

五、立体建构生成法

它是由建筑区或桌面立体建构所引发的思考,通过比较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从而引发“展现立体”的主题活动。例如:美工区制作立体作品、益智区进行立体游戏、表演区的立体表演、自然角插花。该方法是从幼儿的实践和操作中感知立体的空间知觉,发展大脑的空间知觉,从而打开幼儿大脑的空间知觉的大门,为幼儿将来学习立体几何建构思维基础。

以上五种开展主题活动区的方法,即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相互交叉。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而定,灵活掌握与实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托班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托班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在托班教育活动中,我们融合了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在区域中为托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托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等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体验成功感。

一、主题的选择――来源于托儿的实际生活

托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是直观的、具体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选择托班主题时应尽量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即从托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以托儿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注意到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关蝴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童话故事《三只蝴蝶》,在开展主题性情境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满足托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托儿的发展可分为六个部分:身体发展、认识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语言发展、审美发展。它们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时,区域的设置要满足托儿这些发展的需要。如在实施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设置了以下区域:(1)小乌龟家(泥工区):泥工活动“三只美丽的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2)小猴家(动脑区):拼图游戏“三只蝴蝶”;涉及领域:探索、表现。(3)小鸭家(动手区):折纸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4)小兔家(探索区):探索活动“蝴蝶找花”;涉及领域:探索、健康。(5)小熊家(美工区):粘贴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健康。

该主题区域的设置,在内容上将健康、探索、表现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及要求较好地进行了融合,每个区域都有侧重点,但又不完全独立,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在形式上,摆脱了以往单独以内容分区的做法,而是采用了以小动物家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的形式,将不同活动内容设置在不同的小动物家里。在材料上,力求提供的材料符合托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并使材料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更新材料,在入区问题上,我采取了奖励小动物头像的方法,比如,若托儿在小鸭家玩过了,就赢得小鸭头像。这时,他必须去其他动物家玩而不能再在小鸭家玩了。在指导上,我允许托儿自主结伴、自主探索,当遇到困难时我及时提供帮助,当活动失去应有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时,我适时进行干预,确保活动有效、顺利地实施。

三、情境的创设――为主题性区域活动服务

优化的活动情境不仅要与主题紧密联系,而且要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的区域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就力图将优化的情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1.教室大环境的布置

随着“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班教室的大环境在逐步地变化着。美丽的蝴蝶从孩子们的手中飞到了窗帘上、玻璃上、花枝上、展板上……点点小朋友还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他说要让蝴蝶飞到空中。由此,教室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蝴蝶的身影,孩子们快乐地称之为“蝴蝶园”。

2.区域小环境的设置

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我和托儿自制的蝴蝶操作材料外,还有他们收集的各种有关蝴蝶的图片、书籍、标本、饰物,甚至还有天天小朋友带来的真蝴蝶……他们时不时地驻足观赏、研究、讨论,和蝴蝶对话着,在“蝴蝶园”中久久不愿离开。

3.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托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和托儿一起创设了让蝴蝶飞舞在大花园里的情境,并在“花园”中摆放了真正的蝴蝶花和美丽的蝴蝶。同时在托儿的操作过程中,我一直提供着有关蝴蝶的音乐,包括中外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在这样优化的情境中让托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蝴蝶的经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指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五大行动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才有可能使儿童真正产生兴趣性和自主感体验。因此,我们尝试在环境创设、材料提供、角色选择、主题确定、讲评表达等五个方面积极建构五大“自主”行动,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自主建构——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空间场地的使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在游戏前自己规划、安排场地。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游戏顺利开展,而且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发展幼儿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

1.固定式游戏环境的建构。幼儿园借助教室角落、走廊等空间创设了相对同定的游戏环境。这种环境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保障,节约了时间,但现成的游戏环境扼杀了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因此,教师可建议幼儿创造性地建构部分游戏环境。如,对于已经创设好的“照相馆”,幼儿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营造新的氛围,增设大头贴、摄像机等新的设备,制作不同风格的画布作为拍摄背景等。

2.非固定式游戏环境的建构。幼儿园因场地小无法将游戏环境事先设置好,需要幼儿在每次游戏前自主选择游戏场地,规划游戏环境,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创设、建构游戏环境的机会。如,有的幼儿将“娃娃家”设置在午睡室内,借助小床作沙发,借助整理箱作桌子。

3.半固定式游戏环境的建构。幼儿园根据场地情况设置部分游戏标记牌或背景,这种半同定的环境设置给了幼儿再次建构新环境的机会。如“点心店”的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性地将桌子拼成了方形、U行等不同造型,营造了不同的游戏格局。

二、自主选择——我的角色我做主

幼儿是借助游戏角色来体验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角色的分配、安排时,应注重让幼儿自己做主,自主选择,去尝试、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快乐。

1.邀请式。在每个游戏区中只安排一个主要角色,其他角色则由主要角色邀请加入,如“娃娃家”只设置“爸爸”角色,“妈妈”和“宝宝”则由“爸爸”去邀请。这种邀请式选择角色的方式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权,让幼儿有了体验多种角色的机会。

2.轮流式。为了体现游戏角色的公正公平,教师可采用轮流方式来安排幼儿角色,如按小组或按学号轮流。这种轮流选择角色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增进幼儿对每个游戏区的了解,也会让幼儿在每个游戏区中有创新的玩法。

3.插牌式。幼儿采用插牌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这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有的幼儿在插排时会有偏区现象,无形中影响了幼儿参与其他游戏的机会。因此,幼儿插牌时教师要根据其平时插牌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引导,鼓励幼儿在多个游戏区中游戏。

三、自主操作——我的材料我做主

为了让儿童在游戏中有充分、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教师应把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都呈现给儿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游戏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操作游戏材料。

1.可替代式材料。可替代式材料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以物代物。如,教师提供各种色彩、形状不同的泡沫、海绵、纸板。游戏中,幼儿根据需要将绿色长条形海绵替代成黄瓜、丝瓜,将白色圆形泡沫替代成土豆、鸡蛋、汤团、年糕:将咖啡色纸板替代成巧克力、饼干等。尽管这些材料不十分逼真,但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2.半成品式材料。半成品式材料是具有组合功能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自主操作。如“理发店”中,教师提供了浴帽和彩色纸条,幼儿可将彩色纸条粘贴在浴帽上做成各种色彩的假发套;“点心店”中,教师提供了红色皱纹纸、海绵和彩线,幼儿将海绵放于红色皱纹纸中卷成火腿肠。这种半成品材料给了幼儿更多创造性操作材料的机会。

3.一物多用式材料。一物多用式材料具有多种功能,可让幼儿在多个游戏中创造性使用。如,各种色彩的纱巾,“小舞台”的演员可以将其当做跳舞的道具,“娃娃家”的妈妈可以用作娃娃的被子。一物多用有助于幼儿开拓材料的功能,发挥材料的价值。

四、自主策划——我的主题我做主

为了凸显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不可包办、导演、指挥幼儿的游戏,而应放手让孩子去确定、策划游戏内容,还游戏于自然、真实的面目。

1.自主确定游戏主题。教师可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选择和确定游戏主题。如,幼儿对生活中的“奶茶屋”“蛋糕店”非常喜欢,教师可抓住这一兴趣点,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积极鼓励幼儿自主策划游戏流程,设计海报、宣传广告,以及收集、制作游戏材料等。

2.自主设计游戏情节。在游戏情节的丰富上,教师应鼓励孩子自主策划。如,“娃娃家”中大多孩子都喜欢待在“家”里摆弄厨房用具,招待客人。于是,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商讨,引导幼儿创新游戏情节,结果,幼儿提出还可外出旅行、拍照、观看表演、为娃娃庆祝生日等游戏内容,有效地推动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自主制定游戏规则。适当的游戏规则是幼儿游戏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可让幼儿自主制定或修订游戏规则。如,“旅行团”游戏中每次游戏人数多,在工作人员只有一人的情况下显得混乱、拥挤。为此,工作人员用立体三角撑牌表示“报名中”“旅游中”“休息中”的标记,并限定每次的报名人数。这一规则的修订,让“旅行团”游戏井然有序。

五、自主表达—一我的讲评我做主

在游戏讲评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是游戏评价的主体,鼓励幼儿自主交流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困惑,让幼儿在讲评活动中体验自主表达、评价的快乐。

1.讲评的对象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表达、分享。如,借助图表自主讲评,教师设计游戏记录表,让幼儿在游戏中或结束前用最简洁的符号记录游戏中的开心事或困难事,为幼儿表达提供素材。又如,借助照片自主讲评。幼儿受语言表达能力限制,常常对游戏情况表达不清。教师可随时用相机记录幼儿游戏过程,然后让幼儿借助照片内容有针对性地表达分享。

2.讲评的重点以提升为关键。在游戏讲评环节,教师应把讲评重点聚焦在幼儿发展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以解决问题、提升经验为主的讲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就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以关注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的讲评,教师可围绕幼儿在行为习惯,同伴交往,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讲评。

幼儿自主性数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数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人手,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性的数学区域活动条件,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

1.创设合理的空间

在创设自主性数学区域环境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

第一,选择适宜的地点。数学活动需要幼儿认真专注地操作,所以数学区应该被安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可与比较安静的美术区、阅读区等区角靠在一起,尽可能和比较热闹的音乐区、角色游戏区等区角分开,以免干扰幼儿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进行有效的分割。教师可以利用桌子、柜子、纸板等对本区域进行分割,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这样不仅能避免幼儿活动时受干扰,使他们感到安全,也方便幼儿与其他区域活动建立联系。

第三,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域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现象,从而保证幼儿的活动不受影响。

2.张贴清晰的标志

整洁有序、标示清晰的数学区域本身就可以向幼儿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为幼儿充满创意地使用操作材料提供极大的方便,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

标示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区域标志。通过数学区域标志,激发幼儿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2)材料摆放标志。如在玩具柜、材料箱上贴上与所放材料及其数量相对应的图标或数字,便于幼儿自主取放。(3)活动类型标志。可利用材料筐的颜色、图案等暗示幼儿区分活动类型,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建立起联系。(4)活动规则标志。可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活动的玩法、规则等,让幼儿体验到自主探索数学的乐趣。

标示提供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由教师主导设计。教师根据教育意图设计标志,并引导幼儿了解标志的意义。(2)由师幼共同讨论商定。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标志的图案、作用等,以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环境创设中的自主性。(3)由幼儿自主设计。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如能将个别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通过照片的方式予以展示,可发挥同伴的示范作用,让其他幼儿形象地理解活动的玩法与规则。

3.设计有意义的墙面

活动室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如墙面(柜面)和吊饰等,延伸数学区域空间:(1)教师可将墙面(柜面)设计成操作平台,利用磁板胶带等将幼儿的操作材料固定在墙面(柜面)上,比如在柜面上张贴迷宫底板,以扩大幼儿操作空间。(2)教师可将墙面(柜面)或吊饰设计成展示区域,用以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供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等不同的是,数学活动的操作结果通常有唯一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展示内容时要有所考虑,以免导致幼儿的简单模仿。教师可以选取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在小班幼儿刚刚开始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时,教师可将幼儿点数的行为拍成照片,供幼儿互相学习。而对于多样化的操作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应的照片或实物,譬如将幼儿按照不同模式串成的项链、手环等悬挂在空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让静态的墙面(柜面)或吊饰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提供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操作材料

1.体现丰富性

一个数学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能让较多幼儿使用的材料。与其他区域活动相比,数学区域中单个活动的操作时间有时会比较短,如果操作材料过于单一,幼儿难免要重复该活动,这会使他们感到单调、疲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如在小班数学区域中既可提供“嵌板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图形的特征,也可提供“夹夹乐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幼儿可以在自主选择和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并乐于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个数学区域活动。

2.体现层次性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数学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尊重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多样化的数学经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个性化体验,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因此,对于同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制订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让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例如,同是相同物品的匹配,有的可以是将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品图片匹配在一起,有的则可以是将物品图片和物品轮廓加以匹配。

3.体现开放性

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数学区域中,教师会提供大量的材料供幼儿通过操作建构自己的数学经验。但教师常常发现,自己费心费力设计的许多活动,幼儿参加过几次后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操作规则、结果都过于封闭,幼儿有了这个材料的操作经验后便不愿意重复了。为此,教师应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兴趣。如教师将感知数量关系的目标融入“飞行棋”中,幼儿既可以借此建立等量关系,也可以借此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这里,下棋的规则是可以变化的,如可以根据两个骰子的点子之和或之差来决定走棋的步数,玩法的多变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让幼儿乐此不疲;“小熊排排队”为幼儿提供了大小、颜色不同的小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玩法。例如,可以按大小或颜色规律给小熊排序,可以开展对应、匹配等活动;“迷宫天地”中的迷宫是由幼儿自行设计的,可活动的小隔板让迷宫路线富于变化,大大增加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总之,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把握数学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两个关系

1.活动环境的变与不变

“数学区域需不需要调整,应该怎样调整”是经常困扰教师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提供的环境和材料看似丰富多变,实则缺乏内在逻辑性,只是为了变化而变化。频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实际上并不利于幼儿形成秩序感,反而会使幼儿因兴趣转换过快导致探究不能深入。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有个过程,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某些环境和材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陛,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当然,一成不变的环境和材料,既可能让幼儿失去兴趣,也无法发挥数学区域活动应有的价值。总之,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数学学习的关键经验和发展路径,深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比如,要随时判断现有的材料能否支持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数学学习,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是否依然高涨,幼儿是否依然能够踊跃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等等,从而科学地判断环境和材料是否需要改变、何时改变以及如何改变,以保持幼儿对数学区域活动的新鲜感,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2.活动规则的变与不变

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操作,或设定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幼儿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是极为必要的,如材料摆放、人数限定等规则可以让活动更加有序。数学活动的操作规则常常蕴含着某些数学核心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则不可以改变,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是出于对规则的不理解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如“喂熊宝宝”的规则是选取一张标记,并按标记喂相应的水果,但有位幼儿没有选择标记,直接将3个苹果喂给了熊宝宝,边喂边说“我喂你吃3个苹果”,这说明该幼儿对物品的数量更感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对规则的改变,尊重幼儿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按数取物的要求,以促使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环境和材料的有效创设与投放是幼儿自主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数学区域活动时务必建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知识与幼儿数学学习的路径,通过有效观察,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多样化的指导,以让幼儿通过自主、快乐的学习获得发展。

组织好幼儿角色游戏的4大方法


怎样组织好角色游戏?一般来说,游戏的组织包括游戏的准备、游戏的观察、游戏的指导及游戏的计划与记录,游戏的反思等几方面。幼儿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玩得自由、开心。而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守规则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始至终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准备,潜移默化地把规则印入脑海,即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一)游戏的准备:游戏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

1、知识准备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

孩子的知识经验是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中,同样也受着年龄、社会、时代的制约,所以带着很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有目的的谈话、提问、示范等。有趣的教学游戏等活动及经常让孩子再现家园生活、邻近的社会环境中的知识和经验等,这样产生的游戏主题会广而新,情节发展会逼真而有童趣,角色意识会更明确。

如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对娃娃家里的东西都会有一点熟悉,这为孩子开展娃娃家主题的游戏奠定了些基础。而教师有目的地说明这方面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次,我们组织部分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通过教师有目的说明娃娃家的要求,从玩娃娃家游戏中,让孩子们无意中已巩固、扩大了已有的生活角色经验,也激发起他们模仿的愿望;另外,通过逼真的家用灶具、宝宝、被子等使孩子产生了角色扮演的强烈心态,为娃娃家游戏的开展打下了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2、物质准备

怎样为孩子准备游戏的物质材料呢?我首先为孩子准备宝宝、家的图片、灶具、蔬菜、食物在玩具箱中,供孩子选用,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让玩具在游戏中得到充分利用。游戏玩一段时间后,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要求也有所提高。不过一开始时,更需我们老师先带头做起,常常根据游戏的需要而制作半成品食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玩得也更开心了。所以,我们在为孩子作游戏的物质准备时,要注意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渗透。

3、环境、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们萌发介入的愿望,我们要为孩子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立阅读区的、操作区,让孩子们可以了解的更多制作食物,可以随意地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地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除了用环境引发孩子愿望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设想一下明天的游戏如何做,下一次游戏所需的玩具,或寻找一下共同游戏的伙伴,使孩子们在游戏前有目的、有思想,带有强烈的向往加入游戏的愿望。

(二)角色游戏的观察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我们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玩、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别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角色意识、角色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需观察的。观察时,还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的情感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才是公正的。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任务应该是以角色的身份丰富游戏内容,抓住角色间的关系,指导角色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实现游戏之目的。

游戏结束时,我们要及时小结评价。评价时要作为游戏者的身份参加讲评,要有目的、有计划。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心理、思维的发展,并随着年龄增长,加强对其进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当孩子们有了各种能力之后,玩起来一定会更开心、更自由。

(四)角色游戏的计划与记录

制定好角色游戏的计划和写好游戏的记录,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不过,角色游戏不可没有计划,又不可一切都以教师计划为准,要心中有数、随机应变。至于记录,它主要是帮助我们把握游戏的动向,考虑进一步的指导方案,即对自已的组织领导作一次较为正确、全面的评估,写好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王俏)

幼儿园五大室内游戏


一、《摇铃铛》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听声音记数,初步培养幼儿的心算能力;2、发展幼儿的听觉系统、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内容:

1、在游戏前准备铃铛一个。

2、家长拍手引起幼儿注意,并问"我拍了几下"引起幼儿游戏兴趣。家长说"好,你注意听,拍完我要问拍几下。"幼儿回答正确后家长说"我现在敲铃"敲一回,问一回。然后让幼儿敲铃,并说出自己敲了几下。

游戏指导:

1、铃声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幼儿的听觉系统。

2、尽量让幼儿敲铃,边敲边说出敲了几下,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看谁数得对》

游戏目的:

1、使幼儿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义;2、训练幼儿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内容:

1、家长准备小猫、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张(可自选)。

2、家长先拿出小猫卡片说:你们是小猫,先叫几下(幼儿会叫"喵、喵")现在我们做游戏。我说小猫叫一声,你就叫"喵",我说小猫叫2声,你就叫"喵、喵",依次说到4声。做完游戏后,家长和幼儿对换角色继续下去。说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继续游戏,直到幼儿熟练掌握。

游戏指导:

1、游戏时,幼儿叫声不对,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不能直接叫所要的声数。

2、此游戏可以多个小朋友一同进行。

三、《看谁的记忆里强》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

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4、可以请小朋友来家中一同玩游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快。

四、《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杆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4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个数,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游戏指导:

1、幼儿钓鱼时,家长要鼓励幼儿不慌不忙的钓鱼,锻炼耐心。对于钓不到鱼的幼儿,家长可以手把手的帮助。

2、幼儿在达到游戏目标时,若有兴趣,把鱼放在里面重新进行。

五、《卡片数字游戏故事》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对数字大小的认知能力。

2、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这个数字游戏故事,可以在睡前也可以在饭后散步时。可以和宝宝开始讲了:

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比赛谁飞得快。

开始,它们不相上下,分不清谁飞得最快。

突然,小蝴蝶惊叫一声,摔了下来。"你怎么了?"小蜜蜂,小蜻蜓连忙停下来,关切地问。

原来,刚才小蝴蝶不小心撞在一根树枝上,翅膀受伤了。小蜜蜂,小蜻蜓替小蝴蝶包扎好伤口,让它好好休息。"都是我不好,害得你们也玩不成了。"小蝴蝶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玩的。"小蜻蜓说:"让我们来玩卡片游戏吧。"小蜻蜓找来四张硬纸,在每张硬纸上分别写上:1,0,5,2,这样便组成了四张卡片。"我们怎么玩呢?"小蜜蜂,小蝴蝶同时问。

小蜻蜓想了想,出的题分别是:

1)用这几张卡片排出一个最大的数。

2)用这几张卡片排出一个最小的数。

3)用这几张卡片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数?

4)用这几张卡片可排出多少个不相同的数?

(这题中的数字任选,看宝宝年龄)宝宝也来和小蜜蜂,小蝴蝶一起来想一想吧,看看你快还是小蜜蜂小蝴蝶快。

游戏指导:

关于这个数字卡片游戏,可根据宝宝的年龄来选数字定难易程度。

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设置与开展


我园地处农村,长期以来比较注重集体式教学,即便是主题教育活动,也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区域活动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谓区域游戏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从而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我园最近开展了“主题背景下幼儿区域游戏的设置与开展”的研讨与探究。

区域游戏的现状

一是游戏的开展没有一定的主题。每个班级设置的区域游戏基本都是独立的,如结构区、图书角、美工区等,似乎跟班级主题开展关系不大,看不到游戏的主题性,更看不到课程的实施内容。

二是游戏环境的创设氛围不浓。活动室里看不到和区域相关的环境创设,呈现更多的是幼儿的桌子和椅子。老师们还习惯于将桌子整齐划一地摆放在一边,有的甚至占据活动室内最主要的空间,没有温馨的区域环境。

三是游戏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游戏材料单一,没有层次性和挑战性。跟踪一个学期看一个年级,游戏材料各个班似乎一个样;跟踪一个班级看,游戏材料似乎一学期不变。教师没有关注孩子的兴趣,也没有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和能力水平,孩子缺乏游戏的兴趣。

四是游戏区域的数量设置单一。班上设置了3—4个区域,将幼儿平均分成3—4组,每天规定好哪组幼儿去哪个区域活动。将区域活动作为个别化学习区域,孩子选择的内容是受限的,玩法是老师已经规定好了的,供孩子选择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而让孩子去机械地操作。这种个别化学习绝对不是自主游戏,仅仅就是孩子的练习和任务。

区域游戏的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一些游戏的现状,结合本园情况,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1.设置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游戏,减少班级集体教学。

每学期开学前,各个教研组就一起讨论:一学期每个班级可以预设几个主题?一个主题下面开展哪些集体活动?还有哪些集体活动的内容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完成?我们将区域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融为一体,减少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促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如四月份,小班开展《春天真美丽》这个主题,教师注重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区域间用花朵做隔断;生活区布置纽扣树、小花园;科学区设置找花心游戏……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不断完善游戏情节,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带宝宝去春游、去田野参观等。还投放一些春天的花草、动物图片或实物,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中班的教师在建构区设置了“春天的公园”,投放了各种用于构造的材料:积木、大小不同的纸盒、易拉罐等;在阅读吧提供春天的诗歌和图谱,让幼儿边摆弄图谱边讲述诗歌;在创意坊美术区里,则以“春天的花草” 和“春天的小动物”为主要内容,幼儿可以结合图示折一折瓢虫、郁金香、小猫,用橡皮泥捏一捏蘑菇、小乌龟、小鱼,在“百宝箱”中选择喜欢的材料,做一做小风筝、蝴蝶等。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游戏,自由创造,体验成功的乐趣。

2.营造与区域游戏相关的氛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创设丰富、温馨的游戏环境,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1)巧妙利用立体墙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走廊等空间,将游戏材料进行巧妙地呈现。如小班生活区的“纽扣树”和用各种大小不同瓶口的塑料瓶做成的“花园”,都可以直接布置在墙面上,这样教室里一面单调的墙就变成了美丽的“树林”和“花园”。孩子们进入区域游戏时,只要在此处铺上地垫,就可以直接游戏了。再如大班美工区,教师结合春天的主题,把“桃树”“梨树”“柳树”的树枝布置在走廊里,幼儿每次游戏时,就把折的桃花、梨花、柳条均一一装扮在这些树上,使其不断地枝繁叶茂。活动中,教师也看到了孩子不断发展的轨迹。

(2)合理设置游戏情景。如生活区的穿线游戏,对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很有帮助,但以前的穿线游戏幼儿没穿几下就不愿意玩了。于是,教师利用废旧的牛奶盒,做成一个没有门的小房子,里面摆上一只猛兽,幼儿利用穿线游戏给这个小房子装上栅栏,猛兽就出不来了。由于有了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幼儿都抢着来玩这个游戏。再比如,在娃娃家的墙面上,教师可以利用展板布置成一栋栋的楼房,贴上幼儿带来的全家福,让幼儿有一种家的感觉,使幼儿能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游戏。

(3)规则建立融于情境中。开展区域游戏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包括班级设置区域的数量以及每个区域设定的人数,这些都可以蕴含在环境中。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图示,如大班把班级的区域设置成一朵花,每个花瓣就表示一个区域名称,每个花瓣上的小瓢虫则表示进入该区域的孩子,这样一目了然,便于教师观察统计:“哪些孩子进入了哪些区域”。如在建构区,老师利用废旧纸盒做成停车场,固定在建构区的墙面上,幼儿游戏结束时可将小车停在里面,既丰富了游戏内容,又便于幼儿取放游戏材料,孩子们非常喜欢。如在超市的游戏中,老师将超市的一面墙设计成一栋楼房的形状,每一间房做成可插超市任务卡片的小袋子,既创设了超市的游戏情境,又解决了任务卡的摆放问题。

3.投放“超市式”的菜单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材料的提供要富有挑战性和层次性。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提供上要层层递进,既要符合幼儿现有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在生活区喂老虎的游戏中,老师提供给幼儿三种小老虎要吃的“糖果”,来帮助他们练习用筷子的技能。三种糖果分别是:方方的塑料做的方糖果、定型粘土做的圆圆大大的糖果、纸团捏起的小糖果。幼儿可以尝试从最好夹的方糖果开始,逐一提升难度,慢慢挑战。还比如在角色区的西点屋游戏中,西点屋提供了两种做点心的游戏材料,一种是用魔术贴和泡沫板及布做成的各种方方、圆圆的大蛋糕,幼儿可以用魔术贴设计各种造型的水果蛋糕。由于使用的是魔术贴,幼儿操作简便,很容易成功。还有一种是提供橡皮泥及几种简单点心或水果的操作图,泥工构造能力强的幼儿则更愿意在这里,按照图示用橡皮泥制作点心或水果。

4.创设富有特色的区域,巧妙融入班级文化。

我园每个年龄班都成立了这样几个相同的区域: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表演区等,但每个区域投放的材料可以不一样。如小班“春天真美丽”的主题中,小一班生活区有系丝巾、穿鞋带、小熊穿衣、袜子配对、编织衣服、包糖果等游戏;而小二班生活区则有喂小动物、种纽扣树、关注小动物、编织衣服等游戏。这样的活动安排既能适应班级幼儿的原有水平,也能考虑到各班幼儿的兴趣及家长资源等等。

各班还可以根据园内的一些特殊节日,预留1—2周时间进行园本主题的开发。如“小蓝猫”科技节中,围绕“喜爱的动物”、“身边的植物”、“美丽的家园”进行系列主题活动,逐步形成班级课程。还可以将班级文化蕴涵于主题实施过程中,如中五班是蝴蝶班,他们把蝴蝶饰品融入环境布置和区域游戏中,阅读区的手偶台和区域间的隔断都装饰成蝴蝶翅膀的模样;班级主题墙的版块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足迹;幼儿游戏的标记也设计成一只只飞舞的小蝴蝶。

总之,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不追求统一的结果,追求的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我们确定的理念是:每个区域都很重要,每个区域都能让孩子有所获得,鼓励孩子到每个区域尝试活动。

游戏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期望通过我们幼教人的努力,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一样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愿孩子们所有的游戏梦想都能实现!

田野课程中种养区域活动的开展


种养区域活动是我园田野课程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开展满足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兴趣与探究的需要,同时,孩子们从中也能获得丰富的经验。

一、种养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

1.遵循季节和地域的特点。

我们首要考虑季节的因素。教师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了解四季适合种植的植物及特点,以便在与幼儿讨论时给予适合的建议。如冬天可以种植包菜、青菜等不怕寒冷的蔬菜;清明前后,种植各种各样的豆子和瓜果,还可以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我们还要考虑地域的差异。选择身边熟悉的动植物,贴近孩子生活。如我们种养南方常见的茼蒿、菊花脑、洋花萝卜、蚕宝宝、龙虾、小鸭子等。

2.适宜幼儿观察与照料。

我们强调种养活动是孩子的而非教师的,因而种养之地是能让孩子走得进,种养之物是适宜孩子观察和照顾的。首先,这些动植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其次,品种是丰富的。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形态、不同变化的动植物,保证种类的丰富性,为孩子获得多样化的经验提供可能。再次,生长变化是较为明显的。如植物从种子、秧苗、花朵到果实,动物从小到大再到繁衍后代。幼儿在观察与照料中培养情感、发现变化、获得完整的经验。最后,是富有特点和容易成活的。

3.符合幼儿的年龄与认知。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种养什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种养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又是怎样的?每个年龄段的种养经验之间有没有层次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小班孩子,适合用点种的方法种植,在确定的小坑里放上种子,盖上土是他们能胜任的,比如点种萝卜、大蒜、红豆。在点种的植物上做上小标记,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照料和观察自己种的那株植物,发现植物的变化。中班孩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种植芝麻,春天在地里较为均匀地撒下种子,秋天收获。大班孩子,可以尝试在一条一条的陇上按一定的距离播种茄子、西红柿等。

在饲养方面,小班的孩子比较适合饲养较大的小动物,比如兔子、鸡、鸭等,这些动物适合小班孩子集体观察,也适合幼儿个体饲养。中班的孩子可以饲养蚯蚓、仓鼠等动物,通过较长时间的饲养,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细心和坚持性。大班孩子在饲养过程中的要求更加细致。如:饲养蚕宝宝,在花园里寻找蝴蝶,动手制作网状的饲养角,观察蝴蝶的活动及变化。

二、种养区域活动的实施要点

1.整体规划是种养活动的开始。

种养什么?在哪儿种养?怎么种养?这些是由班级教师和孩子们商量决定的。种养内容往往和班级开展的课程内容相关。比如,中班在“蚯蚓日记”主题活动中,就开展饲养蚯蚓的活动,饲养中经验的获得,不仅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经验,也使饲养活动更具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种养区小组负责全园种养区域活动的整体规划,种养区小组成员包括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教师、有种养经验的专业人员和家长。大家根据季节规划全园种养的内容、空间场地、工具材料等。

2.充分的空间利用是种养活动的基础。

幼儿园的所有空间都可以成为种养的空间。种养区的空间是全域化的,我们关注室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如幼儿园的池塘、廊道、花坛、草地、平台等,在有些空地上放上轮胎、花篮亦或是可移动的种植池。

同时,我们考虑空间和植物的立体性及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不同季节种养的需要。如在种植园地、果园等相对稳定的种养空间,除了考虑土壤、水源、光照等基本条件,还考虑所种植物的高矮层次及植株间的距离。低矮植物则需种在高大植物的南面,保证阳光不被遮挡。

3.循序渐进的经验获得是种养活动的关键。

在种植方法上,孩子的经验是从尝试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如小班孩子会用点种的方法种植,他们用小勺子,雪糕棒等在自己的种植盆中挖坑,再把种子放在坑里,埋上土。中班孩子在点种的基础上,尝试用撒播的方法种植。而大班的孩子则会在点种、撒播的基础上,尝试用条播的方法在平行的陇上进行种植。

在工具的使用上,幼儿的经验也由易到难。如小班孩子的种植一般使用小号铲子,这种铲子方便孩子在盆子、轮胎等较小的空间挖坑。中班使用的铲子就可以较小班的稍大一些,还可以使用小耙子,在种植园地里翻土和挖坑。大班孩子可以使用小锄头锄地,用工兵铲把大一点的植物从土里铲除。给植物浇水时小班使用小洒水壶,能满足小区域中少量的植物对水的需求。中班可以用小水桶,浇水的面积大一些,保证把每株植物浇透。大班的种植面积相对大,植物也更茂盛,他们可以用自来水喷枪给大片的麦子、高处的丝瓜等浇水。

在观察和记录方面,经验的获得也是循序渐进的。孩子们用眼睛看、使用放大镜观察,用绘画、记录表、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小班幼儿通常采用集体记录的方式,教师用照相或图文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和发现,展示在班级环境中或是放置在活动档案中;中班幼儿可以用绘画,泥工等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在幼儿的记录旁用简短的文字辅助描述;大班幼儿开始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假期,教师通过影像、照相等方式记录果实的成熟,开学之后,教师与孩子们分享记录的内容。

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基于此,我创设了数学区,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中探索和获得数学知识。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数学区域环境

一般来说,数学区域应安排在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我根据班级空间条件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等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数学区域环境。比如。“算式接龙”游戏需要幼儿将算式接成长长的龙,小小的桌面根本就不够摆放。为此,我在远离过道的地面上铺上软垫。幼儿可以坐一坐、趴一趴,甚至可以躺一躺地玩接龙游戏。又如,“拼九宫格”游戏需要幼儿将几块不同形状的拼板进行组合,这就需要给幼儿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为此,我用柜子将该游戏场地和其他游戏场地间隔开来。

2.提供丰富、适宜的数学区域材料

(1)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比如,在数学区域内投放集体数学活动中延伸活动所需材料。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的组成与分解”后,我在数学区域内投放的材料是“美丽的花篮”:花篮上贴有6以内的数字,幼儿在篓子里将分成两半的花瓣进行拼合,拼合后的总数就是花篮上贴着的数字。

(2)提供“有弹性”的材料。即材料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方法体现不同的难度,可以供不同水平的幼儿操作。比如,“拼九宫格”游戏要求幼儿根据提供的不同形状的拼板,任意进行组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就会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法:能力较低的幼儿只要求组合一两种即可,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则可以要求其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合形式。甚至对于一些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规定其每次使用的拼板的数量来加强操作难度。

3.做好数学区域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1)对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进行观察,适时予以正确的指导,抓住教育契机,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和需要。如:材料的难度是否适合幼儿的数学水平、哪些材料幼儿已不感兴趣、幼儿是否正确地使用数学区的材料等。例如,在“拼九宫格”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很快地拼出来,这时的材料对他已经不具有吸引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如规定他每次只能用三块拼板组合,或是已经组合过的拼板不能重复等,以提高他挑战游戏的兴趣。

(2)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当幼儿不了解材料属性时,往往难以对材料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要用游戏、故事等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鼓励幼儿将操作中的新发现、新玩法介绍给其他幼儿,将个别经验转换为全体幼儿的共同经验。例如,在“串花片”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绿、紫、黄、橙四种颜色的花片和吸管,操作的方法是用绳子将花片和吸管按一定的规律串起来。如果幼儿没有仔细观察材料就动手操作,往往会因找不到规律而对材料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特征,对材料的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法进行创新。

主题活动情境下融合性区域游戏的实践——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


针对以往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互割裂的现象,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创设了与主题需要和发展相关的融合性情境区域活动,尝试探索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的融合、区域游戏之间的相互融合、区域游戏的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的融合。下面,以主题活动“空中小卫士”为例,作具体分析。

一、在主题活动中创设融合性区域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面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显示其成效。

事件回放:一天早上,帆帆一进教室就大声对我说:“老师,我告诉你啊,我们幼儿园门口有个‘警察’。”大伟也跟着呼应:“我也看到的!”子研说:“他带着帽子,还背着枪呢!”(我园是一所部队幼儿园,每天都有一位解放军叔叔站岗)康康自豪地对我说:“那是解放军叔叔!”围观的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爸爸就是解放军!”“解放军叔叔可厉害的哦!他们会打坏蛋!”边说还边模仿开枪的样子。“我爸爸还是空军呢!他会开大飞机!”豆豆边说边做起了飞机状,还学着飞机的样子飞了起来!其余孩子见状,也跟着豆豆开心地飞了起来!孩子们对“开飞机”的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制定了“空中小卫士”的主题活动,并组织实施。

区域游戏

相信《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五大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主题性区域活动实践有感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改变宝宝受挫折的情绪五大方法 导读: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击行为来对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无法有效解决他所面临到的问题。这时大人可提醒宝宝,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类似的情形发生,他可以用什么...
    2021-10-15 阅读全文
  • 教孩子疏导情绪的五大方法 孩子在成长中,信心的支柱是多方面的,如果爱很充分,环境温暖,和小朋友的关系不错,也有其他优秀的地方,成绩不好可以往上追。如果家长每天恨铁不成钢,心灵的营养全部被剥夺,会导致孩子的自卑。 首先,要让孩子...
    2021-03-19 阅读全文
  • 幼儿老师撰写说课稿的五大方法 幼儿园说课稿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个说,一展示”,“四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
    2020-02-18 阅读全文
  • 五大方法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
    2021-12-21 阅读全文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导读: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击行为来对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无法有效解决他所面临到的问题。这时大人可提醒宝宝,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类似的情形发生,他可以用什么...

2021-10-15 阅读全文

孩子在成长中,信心的支柱是多方面的,如果爱很充分,环境温暖,和小朋友的关系不错,也有其他优秀的地方,成绩不好可以往上追。如果家长每天恨铁不成钢,心灵的营养全部被剥夺,会导致孩子的自卑。 首先,要让孩子...

2021-03-19 阅读全文

幼儿园说课稿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个说,一展示”,“四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

2020-02-18 阅读全文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

2021-1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