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心得
发布时间:2020-12-14 幼儿园游戏区域 幼儿园游戏心得 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方案 孩子对于“办家家”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争着想在游戏里当爸爸妈妈。于是我就让孩子轮流去“过过瘾”。在游戏里,“爸爸妈妈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妈妈抱娃娃,爸爸烧饭,忙的是不亦乐乎。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玲玲当“晨晨”的生活经验挺丰富的。她一会喂娃娃吃饭,一会给娃娃讲故事,一会又拿起小奶瓶给娃娃喝奶,还帮娃娃洗澡洗头,嘴里还说:“哎哟,宝宝呀,你吃的脏死了,妈妈来帮你洗洗澡吧。”洗完之后还帮娃娃穿衣服,梳头,弄得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忙完后,还对娃娃说:“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出去散步吧。”接着就抱着娃娃出去了。 在娃娃家里,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的。而且他们知道娃娃家只能去5个人,秩序维持的还是不错的,但每次活动时说话的声音总是特别大,显得很吵。针对这个现象我注意观察了几次以后,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游戏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都有一定的规则意识,知道办家家这个游戏只能有5个宝宝进去玩游戏,但是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能够自己确定自己的身份。在游戏中也知道爸爸为娃娃烧饭,妈妈抱娃娃,照顾娃娃。孩子们之间从一开始的独自游戏渐渐的有了交流,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角色的意识。游戏中,玩的很开心也很投入,他们能够利用老师提供的不同材料进行游戏,他们喜欢摆摆弄弄,兴致很浓。从他们的游戏表现中我发现孩子们大多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经验特别热忠:烧菜、抱娃娃。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会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会想要去做同样的事情,从而会经常出现幼儿之间的争吵。于是,在以后的办家家游戏中,当幼儿有出现幼儿争吵、抢东西等现象的时候,我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在游戏里,我就是聆听者和引导者。我发现,以一个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适时对孩子进行引导会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多了。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后,孩子们在办家家游戏中争吵现象逐渐减少,能友好安静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孩子们更热爱玩办家家了。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观察记录:建构游戏、区域小游戏
动物园新建了一个熊猫馆,于是成成开始认真地用百变积木搭起了熊猫。很快,熊猫就完成了,周围的朋友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等他刚想把熊猫放进动物园时,他自言自语道:“哎呀,差点儿忘了熊猫要吃竹子的,我得再去加根竹子!”很快,一根绿色的长竹子就搭好了,旁边的轩轩说:“哎呀,这个好像有点像竹子,但竹子不是完整的一根呀!当中是有一个个节的呀!和甘蔗差不多,我吃过,也见过的。”成成表示怀疑,反复地问周围的其他朋友:“是吗?我没吃过甘蔗啊!所以我不知道是有节的呀!”轩轩马上说:“真的呀!待会儿叫老师帮你找图片给你看看。”成成就开始改装自己的竹子,在连接处加上了白色的积木表示节……
成成对建构比较喜欢,也能跟着动物园的变化而不断地动脑筋想出适合的动物,结合自己的想象,完成的作品还非常得逼真和可爱。另外成成没有忘记帮熊猫还搭上喜欢吃的竹子,让作品变得更漂亮,显然他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轩轩看到成成的竹子没有一个个的节时是很有自己想法的,足以说明他的实际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善于观察贴近生活的甘蔗,外形和竹子是差不多的,而乐乐也能听取好朋友的建议后调整,最后的作品非常漂亮。
区域小游戏
弘弘和晶晶来到数学区,一起将篮子里凌乱的数字棋片反面朝上,在桌面上一字排开,然后,两个人开始石头剪刀布,弘弘出了剪刀,晶晶出了布,弘弘从一长排棋里认真挑了一个翻开,“是6,哈哈。”他开心地说,晶晶手指着一个个棋子,犹豫了下,翻开了靠中间的一个棋子,“5”晶晶淡定地说,“我比你小,你赢了。”说完随手将这个棋子递给了弘弘,接着开始下一轮的游戏~
上述中的两个孩子的游戏能力都较强,无论是定谁先出棋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还是根据棋子上数字比较大小的游戏,他们都能相互配合默契自然。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能很快速地比较出6以内数的大小,说明他们都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比大小游戏对于他们来说较容易,但他们并没有玩一会儿就走开,而能较长时间地反复玩,这也说明孩子对这一游戏的兴趣较高。
区域游戏活动《拉拉链》
这周的主题是《我的本领真正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有一个《拉拉链》的内容,是我们班的小铭最喜欢的游戏。这不,他又成功的把所有的拉链都拉好了。“老师,我会拉拉链了,太简单了。”小铭沾沾自喜。“是吗?真能干啊,小铭今天穿的也是有拉链的衣服,你能把衣服上的拉链拉一下吗?”我问。“好吧!”小铭爽快的答应着。两分钟过去了,小铭还没把两边的拉头插齐,所以始终也没把拉链拉上。“我不会。”小铭有些焦急了,嘴巴翘得老高。“我来教你。”他一脸不耐烦、不情愿。我只好用学不会不能玩来“威胁”他。于是他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学了。“先把两边的拉头插齐,再用左手将拉头按住,右手慢慢把拉环往上拉就好了。拉开时轻轻往下拉,然后把两边的拉头分开。”他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我夸奖他说:“小铭很能干,你有没有发现衣服上的拉链和桌子上的拉链有什么不同?”小铭仔细看了看:“这边的(指衣服)拉链头没有对齐,桌上的拉头是合上的,只要往上拉就好了。”“所以说,我们的小铭很能干,通过努力真的学会拉拉链了!”我鼓励小铭。其实很多事情,孩子完全能够做得到,只是有时候我们不愿意“麻烦”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另外,我们提供的材料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难易适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戏中慢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科学课后投入的区域游戏
小尧把篮子反扣,就放上两个斜板。涵涵先拿了积木圆柱体,小尧拿了塑料圆柱体玩具。他们放在斜板的上方,小尧和涵涵都急着喊开始,涵涵的塑料玩具先下来,接着是小尧的。小尧喊起来:不对的,你先放的不对的。涵涵说:那再来一次。他们一起喊了一二三,但涵涵反应慢了一点,又晚放了。小尧更着急了。我提醒说:你们别急,不是什么时候都由两个人一起做的,一个人拿会不会好点。小尧说:那我来,你看好。涵涵点头同意,眼睛盯着斜板。小尧两只手一手一个,放在上面。正准备喊,涵涵又说:不对,没对齐。原来小尧放的地方一前一后。小尧又调整了喊:123。两只手一起放开,两个圆柱体滚落下来。我让他们都说说实验后的发现,小尧说:塑料地滚歪了,它有多出来的一块,这样滚不快的。涵涵说:我觉得还是积木的圆柱体快啊。他们都觉得还可以继续实验。
科学课后投入的区域游戏,小尧就一直执着地想知道,有没有别的材料能滚得更快。一开始实验就出现了问题,两个一起操作滚落的东西,倒数后放开手,总是会有先有后。这样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正确的,所以又决定由一个人喊开始,一个人操作。涵涵又提出新的问题,斜板的高低问题和长短问题有没有关系。幼儿在实验中这种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的现象,值得鼓励,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幼儿多多尝试。
不用拘泥于怎么去记录结果,幼儿的专注力都在寻找各种类似的会滚的材料中,这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说,是个很好的认识机会。所以教师应该开放性地让幼儿自己去收集,也可以从家里带来。丰富实验材料的同时,也是丰富幼儿自身经验。
我是烧烤员、拼图区域游戏
今天昊昊选择了美食屋游戏,他做起了买点心的服务员。游戏中,他发现串烧烤的涛涛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各种烧烤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涛涛回来后,与昊昊吵了起来。由于,此时的昊昊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烧烤的岗位,他让涛涛去卖点心,涛涛当然也不愿意,他据理力争,跟昊昊说道:“明明是我在做烧烤串的,我先来的。”“可是你刚才走了,所以我来帮忙了。”……看到两个人争执不下,我忙参与到了他们的游戏中,“发生什么事啦?”两孩子争先恐后地跟我说了起来。“原来这么回事啊,那你们原来是做什么的呢?”在我的暗示下,两个孩子虽然还有些不情愿,但还是都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首先在游戏分享时,有意识地询问幼儿,让幼儿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务是……”其次,帮助孩子准备一些区分角色的小装饰,如做烧烤的就带围兜;服务员戴头巾;点心师傅两样都戴等。这样就能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游戏时能自始至终坚守自己的岗位进行游戏。
拼图一直是孩子们喜爱的一个区域游戏,根据主题需要,我们在益智区新投放了一些花朵的拼图,吸引了佳怡和昊昊的参与,他们互相合作从很多小拼图中找了很久,才找到相近图案的拼图拼起来,可是所要拼的花朵只有线条,没有颜色的区分,昊昊拿着一块拼图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放,旁边的雨辰安奈不住了也加入了拼图的队伍。但拼了一会儿还是只拼出来了一朵花,有点失去耐心了,最后还是去选择比较简单的拼图玩了。
在今天的拼图过程中,孩子都不能长久地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迹像表明:这次投放的区域材料难度过高,目标定位没有考虑孩子的能力,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经验,导致孩子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其失去了兴趣。
由此,我决定在材料上进行改变,在拼图的后面根据顺序贴上数字标记,先按背面的标记拼一下,然后再拼正面;如果能力强可以先自己拼,实在找不到再可以看背面的标记进行拼图,降低一点难度,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而保持对拼图的兴趣;另外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个别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其学习观察和分析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图案、线条等进行判断,从而学会主动探索与发现。
小班建构区自主游戏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建构区
观察幼儿:雨翰、浩竹
观察目的:
1、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遇到困难要和其他幼儿商量,协商解决。
3、培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合作能力。
观察实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雨翰和浩竹还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选择在了一组,开始探究了他们的积木之旅。这时候我听见雨翰在一边大喊:“你干什么?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脸一看,原来是雨翰和浩竹在抢一个三角形的积木。我坐在他们的身边,询问是什么原因吵闹,雨翰说:是浩竹抢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随后浩竹也是一脸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这个。然后他们两个就互不想让了。
观察实录二:
我在孩子们的身边告诉他们,今天呀要来小客人,可是你们两个的城堡都太小了,装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几个都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大的啊!雨翰说:“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间。”浩竹说:“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和花。”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参与进来讨论,讨论一会儿后,他们两个想了想都说:“要不我们一起来做吧!做个大的就可以了,说完他们和建构区的小朋友们一起,把所有的积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随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评价分析:
小班孩子对搭积木的游戏很感兴趣,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占有欲在这个年龄段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分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获取更大的收获,并且懂得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的。
思考与对策: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积木虽然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不代表他们能对积木的玩法很熟练,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在引导幼儿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创意,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教师适当给幼儿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效果反思:
孩子们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遇到问题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动手进行解决,还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实分享更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教育随笔:户外自主游戏与区域游戏的碰撞
画面一(户外):小小足球赛
帅帅、皓皓、乐乐来到足球场,帅帅说:“咱们踢球吧!”皓皓说:“我爸爸说踢球要十一个人”乐乐说:“那咱们先练习射门,看谁踢进去球门!”他们每人踢了两脚足球,足球都被踢进球门。随后皓皓和乐乐练习起了守门与踢球。帅帅说:“我也想当守门员。”皓皓抱起足球站到球门里,说:“我是守门员,我来开球。”帅帅说:“那我当裁判吧!一会我再当守门员,咱们轮流当吧!”3个人围着足球,然后又蹲坐在球门里讨论玩足球的基本规则,约定:“要用脚踢,球门是小足球的家,每个人踢10次,看谁踢进去的多。”帅帅在旁边计分、数球。大概玩了7分钟左右,轮到乐乐当裁判了,乐乐在旁边等得有些着急,“10个球太多了,每人5个球吧!”正在踢球的皓皓说:“不行,说好的10个球,不能改了”。皓皓和乐乐争执起来,帅帅说:“要改也可以,要等到轮完这一轮,现在改不行!”皓皓附和:“不行,现在改规则不公平!你已经踢完10个球了,要等到大家都踢完10个球,再改成5个球。”“就是,要公平!下一轮每人5个球”帅帅说。乐乐只好继续数球,游戏继续。
画面二(室内):鬼祟2人组
区域游戏开始了,建构区里有人拼接,有人垒高,皓皓经过建构区,看到建构区的一个球(雨天室内活动时用来打保龄球的),可能早上的足球赛,还没尽兴,这时他跑到表演区在帅帅耳边说:“咱们玩足球吧!”帅帅说:“现在是区域时间,玩什么足球,我还在表演呢,再说了,这里又不是操场,没有球,没球门,怎么玩?!”皓皓轻声说:“你来看,这里有个球”他拉着帅帅,悄悄来到建构区,轻声说:“我们搭建一个球门,就可以玩足球了,但是不能被李老师发现!”
画面三(建构区):忙碌的“施工现场”——合作搭建球门
帅帅跑着“小跳步”找来了乐乐、安安、小果,皓皓说:“地基要打牢!要不然球门立不起来。”“用这个长板连接起来”安安补充说。建构室里传出断断续续的对话声。最后,乐乐、安安两个分别扶好两边,中间一个身高较高的小果,使出很大劲的样子,把一块横板悬空拼接在中间。球门已渐雏形,可是需要小果在中间托住,这时皓皓向我求助:“李老师,你来帮我们一下”我问他需要怎么做,他说:“你把这2个积木插进去就行了,我们够不到了。”我帮他们插好后,帅帅拿了教室的一块布,作为球网,他说:“周子皓你扯住这里,小果你个子高,在中间给我们撑起来!安安,你去拿几块积木来把布压住。”在帅帅的指挥下,一会儿他们的“球门”搭建成功了。
活动分析:
这是一场户外与区域的融合游戏,当在户外互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规则的公平性与强制性,同时能制定新的规则并遵守。游戏开始时,教师对其进行观察后,幼儿一起讨论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此时教师选择了继续观察而不介入的策略,继续观察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无痕介入”并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向同伴进行阐述,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当户外游戏“没尽兴”时,他们在区域中通过搭建“球门”来延续。因此,几名幼儿在自发合作“建造球门”的情况下,需要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搭建足球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如何建构、合作,尤其是“建造球门”的任务需要幼儿掌握拼插、连接式套接与架空技能,这一要求促进了幼儿游戏难度的提升,也激发了幼儿的挑战兴趣。在建构球门与玩足球射门的过程中,他们之间需要交流设计“球门”的外形、互相配合插接连接处的卡槽,以及协商制定球赛规则等。幼儿还在游戏中学会协商的技能、规则的制定、在游戏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游戏笔记——小鸡宝宝走迷宫
早上区域游戏时,小朱、紫嫣两个孩子来到了益智区,玩起了“小鸡宝宝走迷宫”的游戏。只见他们两个人每人拿着一只小鸡在迷宫上走来走去,不一会儿就听见小朱说:“我到家了!”紫嫣听到小朱这样说,连忙也说:“我也到了”可是她是拿起小鸡宝宝,就放在了终点,“穿墙”而过。这时朱文博说:“你走错了!你犯规了,不能这样的!”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听到吵声,我连忙过去了解情况,请小朱帮助紫嫣。听到我说的话,小朱也教紫嫣如何走迷宫。但在走完后,两个孩子都没有走第二遍,开始自由摆弄着玩耍了。
每次在游戏时,孩子们都是兴趣浓厚,但游戏一定时间后,幼儿就会将游戏规则抛之脑后。紫嫣看到小朱已经到达终点
,她也着急想到终点,从而出现了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小朱听了我的话也对同伴进行了帮助。《指南》中指出: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幼儿能听从成人的劝解。从今天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小朱的能力相对较于紫嫣要强一些。而迷宫的路线是死的,大多数孩子走过一遍就失去了兴趣,所以这个游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游戏的需求了。
教育随笔: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是幼儿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不仅深受幼儿的喜爱,也是教师用来教育幼儿的一种特殊有效手段。因此区域游戏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就至关重要。好的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区域游戏的进一步展开,也有利于幼儿的经验积累。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会影响幼儿的选择,如我们班的特色区域插花体验区,在这个区角中我们主要投放的是一些教师自制的花,教师节时幼儿送的花以及一些家长和幼儿共同做的花。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选择这个区角的大部分是一些女孩只有少部分的男孩会选择这个区角。因为和插花比起来男孩子们更喜欢玩积木和一些益智的玩具。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应以孩子的喜好为主,及时调整,及时补充。如我们班的阅读区,一开始很多孩子都喜欢去这个区角看书,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幼儿不愿意去这个区了,于是我询问了几个幼儿为什么不想去阅读区,他们说因为他们不喜欢这些书。我便把这些书都大概翻看了一遍发现大部分书文字较多,且很多书上的图片颜色不够鲜丽,内容不够吸引幼儿。于是我通过和大部分幼儿进行交流沟通重新选择了一些文字少图片多的书,并换上了幼儿喜欢的书本,故事如《恐龙大探险》,这本书主要是介绍各种类别的恐龙及其特点,上面还有各种恐龙的图片,幼儿们都很喜欢去翻看这本书,并与同伴讨论猜测这是什么恐龙。
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如我们班的益智区的投放材料是最多样的,这里面有一些购买的玩具,还有我们从材料包里面拿出来的学具做成的玩具以及一些家长做的玩具。多种多样的玩具吸引着幼儿的眼光,每次区域活动开始时幼儿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去选择益智区。
好的材料投放会更吸引幼儿,好的材料投放更有利于区域游戏的展开,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指导和观察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