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再思幼儿小班生活化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1-12-20 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小班生活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生活化美术课下周就要实践了,却心里……值得思索、修改、准备的东西还有好多,思索后修改,修改后再思索,反反复复。思索、修改多了,问题一个个如同小水泡浮出水面,等待用最完善的办法去解决。小班一节课才15分钟,我的生活化美术课开始部分是情境导入,接着是教师示范,幼儿操作,最后展示作品和欣赏作品,导入和示范部分就要好几分钟,幼儿操作的时间又不是那么好控制,就很担心引导的不够幼儿不理解或是引导的太多太占时间。听了专家的建议,教案设计改变还是挺多的,一连串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班的孩子才入园三个多月,美术教学活动并不太多,相对于他们现有的实际绘画能力,新的东西怕他们太难不理解不太容易接受,不知该如何操笔绘画制作,又怕出现幼儿不理解不愿动手操作,很难真正去把握和掌握整堂课。之前的绘画和手工课都有个别幼儿拖课现象,觉得很难很好的去把握和掌握美术课的时间,希望自己能有多多机会,多去聆听前辈们的教学,学习前辈们个性化的教学,学习前辈们教学中的特点和特色,多学习,多运用,多实践,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个性化的备课教案,个性化的教学,望每个宝宝也都能个性化的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生活化美术研究进行时


生活化美术的研究活动自上个学期全园启动以来,活动有序的开展着。本学期,我们的重点是在上学期“骨干教师课堂引领”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生活化美术创意比赛;生活化美术教学研讨周,有全体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生活化美术创意比赛中,教师们再一次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各自美术创作材料,经过“创意”之后,一件件创意美术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还邀请了专家老师进行了评选,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参与奖:行政人员5名,参与不参赛。经过评选,专家老师还给予了我们一些建议,如:如何将一些作品进行改进和推广,更好的为我们教育教学出力等。确实

,在创意的同时,如能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将它们转变成活动的一些教学具;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等,更好的体现它们的教育价值,那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教育而创,为孩子而用。

3月里的两周,我们行知园的全体老师开展了“生活化美术研讨周”活动。以年级组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行为跟进的课堂研讨活动。每一个班级研讨一个生活化美术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有各教研组进行活动策划、课前课后的讨论、反思。这种有合有分的专题性课堂研讨活动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是摸索着在做,但是,参与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的认真。在这个研课过程中,老师们也收获着,从她们的活动过程记录、反思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从内容的选择到课堂的实践,处处闪现着教育的智慧。

幼儿园英语教学生活化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幼儿园英语教学生活化》,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英语"这一孩子们曾经陌生的字眼,现已悄悄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中,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增添了乐趣!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同于小学,更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更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一 晨间谈话中的英语教学。每天的晨间谈话留一小段时间给孩子们。

1.与木偶"MAX"之间的谈话。木偶的出现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兴趣,如每当MAX问What's your name?"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兴致极高的回答:I'm …….

2.师生间的彼此问候与交谈。师生间的交谈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最近学习情况,帮助孩子们纠正错误的语音,还有利于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每天给予孩子们以关心和体贴。如How are you today?孩子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做不同的回答,有些会说I'm fine, thank you! 有些会说So So!

3.鼓励孩子们同伴之间进行交谈。一些简短的用语在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着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交谈。如Are you a boy? Yes. /No, I'm a girl.

二.英语教学在生活环节中的渗透和运用

如Here you are.这一简单的句式,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的很好。这句话最起初的学习是在孩子们与老师之间传递物品时进行的。比如我递给他一本书,顺便说一句Here you are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学会了说它,并理解了它的意思。现在很多时候只要一出现传递动作,他们就自然地会说,而且每回都主动地说。Here you are! Thanks! 又如孩子们在洗手时,引导他们说Wash my hands等等。伴随着动作的学习往往是快乐的,是难忘的!

三.组织生动新颖的英语游戏活动

游戏无疑是吸引孩子的,尤其是趣味生动的游戏更是让他们"忘乎所以"。教师应及时丰富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幼儿的英语学习与动作表现相结合

如One two three four……数字的学习与动作的结合:One 拍手two拍腿 three 再拍手four再拍腿等等的动作。又如英语儿歌的学习I get up. Wash my face. Brush my teeth and ……这些都可以和简单的动作相结合,这样孩子们觉得这是在玩,是在愉快的玩。玩中学,学中玩更适合孩子们!

幼儿教师随笔:美术让生活更精彩


  这段时间,我听了很多不同老师执教的美术课并且自己也执教了一堂美术课,使我对美术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堂好的美术课,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绘画灵感,使幼儿创造出一幅幅富有想象与童真的美术作品。

  本月,自己执教了一堂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青花瓷盘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来源于生活,现如今也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青花瓷的身影,而且盘子也是幼儿经常能见到,用到的东西。通过这次活动,要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青花瓷,并且大胆的设计青花瓷花纹,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从前期的收集资料,精心准备教案再到试教,再从试教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所在,知道了美术课教师的引导讲解部分要做到言简精练,并且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幼儿自己创作。通过欣赏青花瓷盘,了解青花瓷盘的花纹特点,幼儿也创造出了一个个漂亮的青花瓷盘,把它们收集在一起在教室的一角进行展示,感觉我们的教室也变得特别美了。

  青花瓷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本月我还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美术课《青花瓷》,她们分别引导幼儿将青花画在白纸上,再通过折,剪,黏的方式制成青花花灯,一个个青花花灯整齐的放在桌子上,特别的立体,非常好看。还有的画在镂空的蛋糕纸上,蛋糕纸上的镂空花纹与幼儿画的青花花纹相呼应,显得特别的美丽。还有老师引导幼儿将青花花纹画在瓶子上,但这个瓶子不是普通的玻璃瓶,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塑造的纸泥,这又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课前教师就与幼儿用纸泥共同塑造了各式各样的瓶子,课上幼儿将青花花纹画在自己塑造的纸泥瓶上,创造出了许多独具一格的青花瓷瓶,在自己的青花瓶上插一朵之花,整齐的放在教师的窗台上,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本月,我还在新多艺术幼儿园倾听了一堂大班的美术活动《我的环保袋》,环保袋又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师选择在环保袋上作画,又给美术活动增添了少的乐趣。记得教师是让幼儿在环保袋上画各种菊花来美化自己的环保袋,教师先请幼儿整体观察菊花的形态,再局部观察菊花的形态,引导幼儿发现菊花的花瓣是呈放射状展开的,幼儿还可将菊花画在环保袋的各种不同的位置上,教师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创造出来的作品,富有想象与特有的美,每个幼儿都高兴的拎着自己设计画的环保袋给在场的老师看,相信如果有一天他们拎着自己的环保袋出去买东西,就一定会自豪的跟别人说,这是我自己设计的环保袋!这也从侧面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突然发现,自己所听的这几堂美术课,取材都来源于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物品,但这些却能够经过幼儿之手,变成如此不平凡的东西,而且不仅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得不感叹,美术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精彩。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随笔


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花伞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的小花伞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雷雨蓥,你这个伞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走到豆豆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

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邵雨辰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拿走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当时我愣住了,看着何昊辰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小花伞,我自己用心能涂好,上面的图案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是呀,我们老师总自以为是地为孩子的作品进行修改,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加锦上添花,可是孩子们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想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

《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们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小班幼儿教育笔记:不再直接给幼儿喂饭


小班幼儿教育笔记:不再直接给幼儿喂饭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马上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助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进食时的心情,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小心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可以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中班美术活动反思:米罗的手


手是孩子们身上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器官之一,平时吃饭、画画、游戏等无时不用到手,但在平时的艺术创作中,手的题材并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是手印画居多。而“米罗的手”

这一题材是以手为创作源泉,运用实验绘画中打散重建的理念设计而成的。整幅作品以手为主体,通过手的弯曲、交叉、前后的位置、大小等的不同特征来表现画面,同时在空的地方在画上米罗星空中的各种元素符号,就组成了今天的绘画主题“米罗的手”。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遵循了实验绘画的的基本流程进行,整个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效果较好。

一、预热阶段——初步感知交叉及前后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关于手的游戏,从手指游戏开始,慢慢加入手腕最后加入手臂的动作,最后重点玩手臂交叉,与朋友四手交叉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对交叉棘手的前后关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图形刺激——观察图片、动作模拟及分步示范,突破难点。

本次课题有两个难点:

1、张开的五指。

幼儿平时画的手指进本上以五指并拢为主,而本次活动则要求所画的手指五指张开,这样的作品显得更飘逸、更有动感。

2、手的交叉与动态。

依据以往的经验,孩子们喜欢画直直的手,而且每一个手基本方向一致,但本次活动要求手与手之间是交叉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采用了先观察图片,再用动作表现、最后示范这三个步骤来完成。我先出示两幅作品(一幅是交叉的、一幅是不交叉的),请幼儿仔细观察着两幅作品,并说说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一开始,孩子更多关注的是色彩等的不同,随着观察的深入,细心的孩子便发现了手的交叉这一现象,同时请孩子们再模仿作品中的手摆一摆动作、玩一玩,这样,孩子对交叉有了较深的印象,并通过分步骤的示范、讲解、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掌握了这一难点。对于分开的五指,我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同样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想象创作——有针对性地指导,保持作品的原创性。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的指导要适当,尽量保证孩子作品的原创性;对于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首先教师要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帮助,让孩子想画、感画、大胆地画,教师再进行指导,然他们的作品画得好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析——师幼共同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1、从作品的形象上进行分析,表扬作品线条流畅、丰富以及交叉等关系处得较好的幼儿。

2、从幼儿的纵向发展看,表扬那些有进步的孩子,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孩子的绘画过程及作品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画出交叉及张开的五指,我也再次体会了教师的情绪与幼儿创作之间的关系,教师的鼓励越多,幼儿创作的氛围就越轻松,主动性、积极性就会更高,在活动中表现的想画、敢画,作品的效果也会更好。

小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的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是被公认为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在美术活动时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活动。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因而他们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这就要求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与激情。在《我的爸爸》这一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由的说说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每个孩子都很熟悉他们的爸爸,所以爸爸的形象很快就在他们的回答中呈现了出来:我的爸爸高高的、头发有点短、和爷爷一样有胡子的等等,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回答立即将爸爸的特征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出来,让他们之后的创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支架。为了让孩子的创作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我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尽量使用启发性探索性的语言,既对爸爸的画法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根据每个爸爸的不同特点向孩子们展示不一样的画法,允许孩子在自我创作时可以有自己的表现,因为任何知识都有重新定义或修改补充的可能,开放式的陈述,有利于孩子不拘权威,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重新审视。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冲动和行为。因此在最后的作品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的表达却又没有失去对原型的塑造,可能有的孩子将爸爸的眼睛画的一个大一个小,一个上一个下,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眼睛的主要特征有了,那么这就是孩子根据先前提供的支架再进行个性创作的过程,这里教师激励、鼓励的语言,就为孩子继续创作提供了动力。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所以鼓励能给于幼儿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当一孩子用两个圆圈和一条直线画鼻子时,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思想表达自我对鼻子的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予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小班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创作还不能像大班孩子那么成熟,但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画同样也能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且里面没有过多的技巧,所以更会呈现出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让我们品位到正真的儿童画的味道。

幼儿美术课反思:漂亮的窗帘


一、背景:

1、时间:2010.12, 小一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窗帘”

2、地点:小一班教室,28个孩子

二、描述:

早上,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活动开始了,小存是第三组第一个开始动笔的孩子,只见她在众多的油画棒中很快拿了粉色,用力大面积的涂起来,不一会儿又选择了黄色直接涂在粉色的上面,而其他孩子都在用彩色的油画棒给窗帘添画五颜六色的线条或者用其他图形装饰等等。

于是,我来到小存身旁和她说:“小存,你画的很好看,不过,两个那么漂亮的颜色这样重叠在一起画,可会使你的画变不好看了噢!”说完我就去巡视别的小组的孩子了。

当我再次回到小存的身边时,我大吃一惊,小存呆呆的看着自己的画,显得不知所措。手里还是拿着那支黄色的油画棒,并且不由自主的用指甲刮黄颜色,我没想到我的言语对她有如此大的影响。

我蹲下来轻声问:“小存,你粉色涂的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又拿黄色直接盖在上面呢?这样不是把画面弄脏了吗?

小存说:“我喜欢粉色的窗帘,黄色是这个窗帘的纱,我看过这样的窗帘,很好看的。”

我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什么小存又在粉色上面涂了一层黄色,原来黄色她是当纱。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因而她在发呆。我握起小存的手:“来,你用黄色的涂,这样你的窗帘配上纱更漂亮噢!”

这时,小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又开始画了。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色彩缤纷各有图案花纹,只有小存的窗帘格外与众不同,两个颜色叠加在一起,孩子们纷纷讨论小存的窗帘不好看,颜色都混一起了,我请小存把自己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听后,孩子们马上就改观了,说窗帘装上纱真漂亮。

三、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的程式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幼儿,作出过于干预指导,把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幼儿,强制幼儿写实,限制幼儿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果老师都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为标准,以自己的审美要求作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作品一律出现单一的窗帘,小存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完全合乎表现出她对窗帘美观的意愿,通过调整我的教育行为后,小存在没有限制的情况,情感得到了满足,非常愉快的向同伴展示了自己的想象意愿得到极大的快乐,教师的支持,小存的成功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共鸣。

四、反思:

1、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真正支持者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活动。新《纲要》中指出,艺术是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通过学习新《纲要》我认识到,要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应该是“主人”,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并以“支持者”的角色尊重幼儿的不同想象,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支持者”放在口头上,会不轻易的放出一些限制,干预孩子的行为。常用“对不对,是不是”等口吻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束缚他们,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当小存用黄色直接覆盖在粉色上时,我却不加思索的去干预:“粉色涂的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又拿黄色直接盖在上面呢?这样不是把画面弄脏了吗?”在表面上,我表扬小存画的不错,其实没有真正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反而将我的意愿强加于她,造成她不敢直视自己的想法。幼儿借助绘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心感受,在绘画中他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独创性、个性,他们的创造行为必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是实现。这时教师的支持尤为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就应以幼儿的眼光去设法营造一个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丰富的想象力的环境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让孩子的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充分得以施展,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让美术活动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快感、愉悦,而不能用教师既定的目标去暗示结果。

2、教师要做一个幼儿活动的引导者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机械的教幼儿技能技巧,而要以“捕鱼”的思想为指导,适时有效的加以引导。就拿这次的案例来看,孩子独特的表现力,没有及时的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引导,反而将我的思想加给孩子,这就造成孩子在我的言语暗示下不知所措,认为不应该这么画,没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幸亏及时领悟到,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创造,并在赞赏孩子点滴的创造的基础上将孩子奇特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别的孩子在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象会更美更丰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作品会更有个性,而不是单一的模式。

只有教师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并适时有效加以引导,表现才会多彩,他们的作品也才会新颖而奇异,洋溢着童真!

相关推荐

  • 美丽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教案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等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性。写教案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我们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特别的教案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美丽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2022-12-1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再生纸》含反思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中班教案《再生纸》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
    2022-05-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兔造竹篱(粉笔画) 运动目的: 1、引诱幼儿熟习粉笔的机能,学惯用粉笔画稍长的线。 2、资助幼儿体验互...
    2021-07-2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化妆舞会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 2.大胆地在自己脸上进行夸张性的化妆。 3.能与同伴互相帮助,并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小班幼儿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
    2021-12-20 阅读全文

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教案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素质、教学方法等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性。写教案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我们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特别的教案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美丽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及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2022-12-13 阅读全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中班教案《再生纸》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

2022-05-30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兔造竹篱(粉笔画) 运动目的: 1、引诱幼儿熟习粉笔的机能,学惯用粉笔画稍长的线。 2、资助幼儿体验互...

2021-07-2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 2.大胆地在自己脸上进行夸张性的化妆。 3.能与同伴互相帮助,并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

2021-12-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