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幼儿夜间“独自睡眠”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16

小孩的兴趣培养。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幼儿夜间“独自睡眠”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部分1岁后的幼儿都已经断奶了,而且夜间也不再需要喂食了,这为培养幼儿夜间独自睡眠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实让幼儿独自睡眠不仅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而且对孩子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

这时,可为孩子准备一张合适的小木床,能很平稳地放在地面上,有的家长为了便于哄孩子睡觉,特设置一张似船底样可以摇动的小床,当作摇篮来哄孩子睡觉,这种床不仅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也不利于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培养。

小床上的被褥最好是棉织品,应当柔软、吸水性好、耐洗、不褪色,并要经常洗晒,保持被褥清洁卫生。小床上的垫被不能太厚更不能太软,这样不利于孩子脊柱的发育,而且入睡后全身肌肉不能完全放松,易产生疲劳的感觉,而影响小儿的睡眠。

如果没有条件让孩子单独睡一张床的话,可与大人在一张床上,但要给孩子单独的被子,睡在大人旁边。但不可睡在大人之间,因为大家呼出的气体交融在一起,使空气污染浑浊,增加孩子遭受感染的机会,另外,在这种睡眠的小环境中,充满了大家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使孩子整夜处于缺氧状态,而出现睡眠不安、做恶梦、惊哭惊叫,影响睡眠质量。如果孩子与大人睡在一起,常常会因为翻身而互相影响睡眠,尤其是孩子睡熟后可能会横七竖八地乱翻动,势必影响大人的休息。

因此,还是让孩子单独睡为好,如果怕孩子将被子踢掉,可以准备一条睡袋。为了照顾方便,可将小床安置在大床的旁边,以随时照顾孩子。开始可能孩子不能习惯单独睡,有时也会又爬到大人床上来,这时不要训斥他,可以谅解他一次,如果有一夜他单独睡了,第二天要表扬他或给予鼓励,增强他独睡的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培养幼儿睡眠好习惯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睡眠时能量与氧的消耗量小,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生长发育及脑功能的发育,睡眠 充足的孩子玩起来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好,长得健康。睡眠不足的孩子就会烦燥易怒,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

幼儿每天睡多少时间为合适呢?幼儿年龄越小,所需睡眠时间越长。不同年龄平均睡眠时间为:3-4岁,12个小时;4--5岁11个小时;5--6岁10个小时。

幼儿每天睡眠 一般指两个时间:一是夜晚一是午睡,夜晚很重要,午睡也很重要。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之中,自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午睡尤其需要。饭后需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午睡有益幼儿身心,午睡时间的长短,应以幼儿的年龄、个性及气候而变化。一般睡1.5--3小时即可。有时幼儿睡时过长要轻轻唤醒,以免晚上难以入睡。

夜晚睡眠应以8:00--8:30入睡为宜。

睡眠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应包括:

1.定时起居:每天要按时起床,按时入睡,使 孩子形成条件反射。

2.独睡小床:用自己的被褥、枕头。

3.睡前洗漱:尽可能洗澡 ,如没有条件就洗脸刷牙、洗脚。

4.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头在被外,最好是右侧卧,身体略弯曲。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幼儿中存在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的一些不好的睡眠习惯 如:

1.咬手帕、被头,抓物,抱物:

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毛病,开始是由于家长抱在怀念里睡或由于是家长陪睡,孩子过分依恋,醒后发现家长不在身边则产生恐惧心理,由于害怕就找一种心理的寄托,如咬东西或抱一件固定的玩具或枕头,逐渐形成了习惯。

2.下床气:(醒后发脾气)

第一是孩子的一种心理上的毛病,如家长答应陪孩子睡,醒好长一段时间不见家长,孩子则发怒。第二是由于孩子怕离开父母,怕父母送他到不高兴去的地方。如送到带孩子的人家或因昨天在幼儿园碰到不愉快的事不想去幼儿园而借故发泄。第三是晚上看电视太迟,睡眠时间不够而家长急于上班把熟睡中的孩子硬性拉起而引起孩子发脾气。

3.开灯睡觉:这是胆小害怕所至。白天听了鬼怪故事或者看了恐怖电视电影等。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1.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睡眠 条件和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被褥要轻软。

2.有条件的孩子穿睡衣睡觉。睡衣宜选全棉布制做,要宽大,使孩子全身血脉易流通。

3.独睡一床。这样很卫生,避免父母所呼出的碳酸气被孩子吸去,同时也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4.孩子们便溺有定所:便盆放在固定地方。夜里要便溺时对年小的孩子、家长,老师要照顾帮助,但不用多说话或轻轻地提醒他一两句,不可大声地问想吃东西或想喝水,这样易造成孩子夜间兴奋,睡不着觉,大点的幼儿应自己独立起来便溺。

5.孩子睡前应有适当的散步,适当的娱乐。在园午睡前老师让孩子自由结合去散步,看看美丽的花草,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晚间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要开展愉快的宽松的娱乐活动。如共用水果,同唱同歌,说说笑话,讲讲动听的小动物睡觉的故事,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安静的集体游戏等,这样可使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理,安安稳稳地进入甜甜的梦乡。

6.怎样喊醒孩子呢?由于当今电视的普及,一般孩子都看得很晚才睡觉,由于昨上睡得太迟,早晨起不来,以至早晨叫醒孩子成为家长必修课。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往往将时间算的紧紧的,到时就大声喊叫,研究表明高强度、高频率地喊叫不仅会损害处于睡眠状态的孩子的听觉系统,而且孩子长期被惊醒会场造成生理上的障碍。因为叫声惊醒了大脑,而其它系统并没有随大脑的清醒而活跃起来,这时孩子虽被喊醒但神态呆滞,反应迟钝,不愿活动,进餐不香,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则哭闹不止。

唤起孩子最佳的办法是:

1.买只充满童趣的音乐小闹钟,让孩子认知神奇小钟的奥秘,乐意和钟交朋友。听到小闹钟的歌声,就自己起床,早晨孩子高兴,一天都有好情绪。

2.让孩子在轻呼柔摸中醒来,适当提早叫醒孩子的时间,俯首在孩子耳边,声音细柔悠长,富于节奏感,同时轻轻按摩孩子的腰椎和脊椎两边,直到把孩子唤醒,轻声,低频率地呼叫和按摩,可避免喊叫带来的危害。

3.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个性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小的孩子要在轻呼柔摸中唤醒。大的孩子听了小闹钟。对使“下床气”特重的孩子,家长可念着孩子熟悉而又故意念错的儿歌,引起孩子纠正。此时大人乘势表扬。

4.在幼儿园午睡或早晨起床铺,让广播室播放幼儿喜爱的音乐,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快地醒来。老师用表情或动作暗示先醒的孩子起来,未醒的受到音响会自然醒来,同时也可请先醒的幼儿轻声唤醒身边的同伴。此种方法不仅使先醒的幼儿更清醒,同时给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练习了交往的技能。

未来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体魄健康是人的素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高强度的高效率竞争环境。强健的体魄固然与饮食、锻炼相关,但其中睡眠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愿我们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认真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每个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独立睡眠习惯怎么培养?


孩子逐渐长大了,已经不可能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睡觉了,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儿保专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断奶”的过程,甚至要比断奶还难,因为这次断奶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断奶”。

尽管过程艰难且令人揪心,但父母们还是要学会培养孩子独立睡眠的习惯。

青少年儿童所助理研究员赵霞说,在孩子幼儿时期,一些父母为了能在夜晚更好地照顾孩子而和孩子同床而眠。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父母们发现想与孩子分床睡觉已经成了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房间,父母也不放心让孩子独自睡觉。赵霞表示,让孩子独立睡眠有很多好处,既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又有益孩子身体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性取向,同时增加夫妻感情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家长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

父母可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或者小床铺,父母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孩子会感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说了算了。这首先是从心理上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同时又为孩子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2.让孩子保持愉快心情去睡眠。

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时,要给孩子创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但不要讲鬼怪故事或者听节奏过快的音乐。

3.给孩子找个替代物。

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4.打开房门,保持空间交流。

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2点至凌晨1点不入睡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人平均少1个小时,原因之一是父母钟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让宝宝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动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宝宝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进入睡眠状态。

儿童保健科专家指出,22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错过这段时间细胞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在22点前睡觉。

不要拿睡眠指标来衡量孩子

如何对孩子的睡眠进行科学管理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之惑。有的小朋友每天睡眠总量大约只有10小时,幼儿园安排的午睡常睡不着,这样的睡眠时间长度达标吗?

专家指出,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味拿书本上的睡眠指标来要求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绪都很稳定,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就说明现有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

要解决宝宝睡觉日夜颠倒这一难题,为宝宝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空间是首要任务。在外在的环境布置妥当之后,接下来就要看爸妈平日所需下的工夫了。

建议对付日夜颠倒的“夜郎儿”有以下几个招数:

1.白天尽量让宝宝玩耍,减少午睡的时间或不要让宝宝太晚睡午觉。

2.沐浴时间最好改在睡前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前,如此可使宝宝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3.为宝宝制定生活作息表,并确实执行。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调整宝宝睡眠时也要注意宝宝是否吃饱了?尿布是否干爽?身体是否有任何不适?再排除这些状况之后,才能开始为宝宝进行睡眠调整计划。

要吃夜奶也是宝宝晚上醒来的原因,因此调整孩子喝奶的时间。其方法是:

·半夜宝宝吵着要喝奶时,可以用白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将宝宝睡前的奶量增加。

·增加最后一次牛奶的浓度。

父母应该尽量让宝宝养成晚上10点前入睡的习惯!

幼儿情商培养的方法


-->

一个聪明的孩子,智商与遗传关系很大,但情商主要是经过后天培养的。3-12岁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们在跟踪调查后发现,凡是关键期受过正规情商培养的儿童,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的工作表现和婚姻情况等,均优于未受过专门培养的儿童。情商教育不仅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

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是不怕失败的,是活跃并有创造力的,是具有获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的。这才是真正能让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

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1、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

2、多接触社会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以致孩子看到生人就害怕或者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人际关系不好,敏感退缩。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

3、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什么都想尝试,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

4、培养孩子自信心

很多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要是不成功怎么办呢,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5、保护孩子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很正常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6、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也应高兴他们拥有这么强的幻想力。

7、培养孩子团结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事情只靠一个人很难成功,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团结合作意识。

幼儿的情商培养方法


-->

一、婴儿期

1、3个月左右

作为一个3个月大的娃娃,他已经开始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和表达情绪了。这意味着,从这个年龄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回应和关注,来对他们的宝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了。

父母常常使用一种被称为妈妈语的说话方式与孩子交流。这是一种高而尖的说话方式,说话缓慢而又不断重复,常常还伴随着夸张的面部表情。当婴儿看到或听到父母这样说话时,他们整个人都会高兴起来。

很多父母还会和孩子进行一些无声的面部表情交流,双方轮流做出表情。例如,妈妈会扬起眉头,然后婴儿会照着做;当婴儿吐舌头时,妈妈也跟着吐舌头。这种对话方式对孩子而言有重要意义,因为这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注,对自己的感受有反应。对婴儿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被人理解的滋味,这是情感交流的开端。

如果父母长时间对孩子毫无反应,或者以消极态度与孩子相处,会对婴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研究表明:与身患抑郁症的妈妈相处后,婴儿们身上也会体现出忧郁、愤怒和烦躁不安等情绪,他们活力不够,与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参与程度较低。如果妈妈的抑郁症状持续一年以上,孩子们就会在成长和发育中出现持久的障碍。婴儿出生后3到6个月这段时间里,是母亲的抑郁症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的关键时期。这些研究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成年养育者会对幼小孩子的情绪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抚养孩子缺乏经验的人可能会意识不到,孩子也需要“休息时间”。他们不停地逗孩子,通过玩具或讲儿语来刺激孩子。终于,小小婴儿只能依赖自己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来反抗了——他开始放声大哭。

因此,对父母的建议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并适时做出回应。例如,婴儿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忽然变得毫无兴趣,那不妨给他时间让他安静下来。可以调暗灯光、摇晃婴儿、轻轻地和他讲话或者抱着他踱来踱去,轻音乐、摇篮曲、温柔的抚摸和轻轻的拍打,都是父母们认为有效的方法。

2、6到8个月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意味着一系列的探索和发现,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新的人和新的地方。同时,他们也在学着用新的方式向周围的人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喜悦、好奇、恐惧、沮丧。他们还学会了区分不同人的脸庞,这一成长为他第一次感受到恐惧做好了准备。

这一系列成长变化,包括行动能力、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未知的恐惧程度,被心理学家们称为“社会参照”。当婴儿接触一个特别的物品或经历一个特殊的事件时,会向父母寻求情感性息的提示。例如,当他走向一只陌生的小狗时,如果听到妈妈在旁边说“不行,别去那儿”,婴儿能综合理解妈妈的话语、语调和面部表情,进而理解潜在的危险。父母实际上在孩子的情绪生活中扮演了一种“安全基地”的角色。婴儿因此能够自由地去探索,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时不时回到这个基地寻求支持。

当婴儿处于这个年龄段时,父母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与孩子交流,进而增进与孩子间的感情联结。也就是说,当孩子表露情感时,父母通过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映射孩子的感觉。这是进行早起情绪管理训练的重要方式——帮助孩子把感觉转换为语言表达。你可以配以适当的表情,对孩子说“你现在有点伤心(害怕、开心),是这样吗?”

3、9到12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将知道,人与人之间可以共享情绪和想法。例如,当他把摔坏的玩具递给爸爸时,听到爸爸说:“哦,它坏了,真糟糕。你一定感到很难过吧。”9个月大的婴儿就能理解,爸爸体会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会在父母离开时出现分离焦虑。为了帮助他们缓解这种感觉,当父母离开时,应该向孩子保证自己还会回来。

二、幼儿期(1到3岁)

在这个阶段里,你的孩子将有一个更明确的自我概念,并将学着使用自己的自主能力。孩子会越来越相信自我,并且会表现出不顺从。

幼儿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尽量避免让他感到无助,没有权力和控制力。在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时,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一些简单却实在的选择权,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

尽管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彼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却不具备良好的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事实上,在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分享的过程中,经常风波不断,这要归因于“幼儿所有权规则”:我看见的东西就是我的;你的东西,如果我想要,它就是我的;如果它是我的,它永远都属于我。父母应该理解,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并不代表孩子有自私的品质,这只是幼儿学习表达自我的一个过程。

幼儿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扮演游戏的兴趣。看到他温柔地亲吻自己的泰迪熊,或者严厉地批判玩具娃娃做了错事,对大人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孩子是再通过周围的人学习应对情绪呢。

三、幼童期(4到7岁)

在这段时期里,孩子需要学习克制不恰当的行为,集中注意力,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要求孩子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而这是这一阶段孩子面临的最重要的成长任务。

-->

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朋友关系的培养。通过与小伙伴的相处,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准确地交流,如何交换信息。所以,友谊是培养孩子情绪成长的土壤。因而,父母要保证孩子有与伙伴单独、自由相处的时间。

对于4到7岁的孩子而言,最好的游戏方式是两人一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搞清楚该如何应对一种以上的人际关系。所以,当看到两个孩子拒绝第三个孩子加入时,父母要以平常心对待,邀请那个被拒的小朋友参与一个新的游戏或活动。

4到7岁之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体会到一系列的恐惧和焦虑,而幻想游戏正是帮助孩子应对这些焦虑的有效方法。孩子恐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因无助产生的恐惧。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感觉更强大。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选择权,如穿什么衣服、想吃什么、想去哪儿玩等等。

2、对被遗弃的恐惧。所以我建议家长避免用威胁、管教抑或开玩笑的方式告诉孩子你们要遗弃他。每当孩子显露出这种对被遗弃的恐惧时,父母认同他们的感受,并向他们保证你们会永远爱他、照顾他。

3、对黑暗的恐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惧怕黑暗,就误以为孩子是个胆小鬼,更不要压抑或否定孩子对黑暗的恐惧,仅仅是为了让他更坚强。

4、对噩梦的恐惧。如果你的孩子从睡梦中哭醒,你要抱着他,和他谈一下刚才做的梦,向他解释这一切都不是真的,陪着他,直到他恢复平静。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解释梦境和睡眠的故事,帮助孩子应对噩梦带来的困扰。

5、家庭矛盾带来的恐惧。父母应该记住,不要让孩子卷入夫妻矛盾中来。如果孩子见证了你们争吵的过程,也请让他看到你们彼此原谅互相拥抱,他们会感到安心。

6、对死亡的恐惧。对父母而言,做到诚实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们的焦虑和难过之情,而不要对他们说这种想法很傻,或者这件事情很微不足道。

无论你的孩子在恐惧什么,恐惧是情绪中自然的一部分,并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当孩子表现出恐惧情绪时,让同他的感受,帮他标注这种情绪,感同身受地和孩子谈论恐惧的话题,与孩子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寻找应对各种威胁的方法。

四、少年期(8到12岁)

随着孩子对来自同伴的影响力感受越来越强烈,你将发现,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在同伴面前显得尴尬。尽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领导者,而非跟随者,但在这个年龄,顺从他人是完全正常的。顺从他人,意味着孩子越来越熟练地读懂他人的社会提示,这种能力将让他终身受益。

对成人世界的无知和嘲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典型的行为,因为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他们开始怀疑,开始挑战,开始独立思考。除非孩子做了什么出格的行为,我不赞成父母用尖刻的语言和严重的惩罚措施来对待孩子。拉帮结派、向同龄人施加压力,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行为。

五、青春期

在孩子十几岁时,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自己的身份问题:我是谁?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在自我意识中不能自拔时,不要感到太意外。随着朋友的关系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对家庭的兴趣将大大缩水。因为他正通过朋友关系发现自己是谁,认识自己在家庭以外的世界里的角色。然而,即使是面对朋友关系时,青春期孩子的关注焦点仍然是自我。

在探索的过程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的最大一项任务就是理性和感性的整合。他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有很多面,有一些是灰色的,有一些是其他颜色的,正是这些不同的侧面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自己。

青春期的到来意味着父母需要与孩子保持距离,父母应该接受这一点。做到尊重你的孩子。避免用嘲弄、指责或羞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向孩子传递价值,但要避免长篇大论或者对孩子评头论足。当孩子的行为引发冲突时,避免使用标签来评价孩子的品质。

鼓励孩子自主决策,继续做孩子的情绪导师。鼓励孩子自主,意味着要允许孩子有时做一些不理智(但一定是安全的)的决定。父母要懂得,孩子从失败中学到的和从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如果父母善解人意,给孩子以支持,就更加理想了。

培养幼儿常规的有效方法


 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与教师所用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中,建立良好的常规。教师可以尝试的方法包括: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6、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8、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

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儿童情商的培养方法


让孩子拥有高情商

尊重孩子的决定

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在皮皮妈看来,孩子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聪明。尊重孩子,孩子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哪怕是今天穿什么衣服这件小事,也不妨听听孩子的看法。我们可以与孩子有着不同的观念,但最好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决定。

如果孩子一有不同于我们的看法,便粗暴的打断或强硬的要求孩子顺应自己。其后果会造成孩子极度的优柔寡断,如果有一天你抱怨自己的孩子:哎呀怎么这也决定不了那也决定不了。不妨想一想在当初孩子想要自己下决定时,我们的做法是什么。

孩子的自信心会让他们格外出彩。作为父母更应常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充满自信。而不是每天都说着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孩子不断地被否定,又怎么会有自信心呢?作为父母,永远不要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另一边。皮皮妈一直就想让孩子知道,我们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这样才会让他有无尽的自信,才能让他有着蓬勃生长的动力。

与孩子认真沟通

皮皮妈也知道,很多父母也知道,那就是沟通很重要。让孩子主动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其实是了解孩子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了。可是很多父母却不重视、也不会与孩子沟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不会沟通、不懂交流,这样怎么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很多父母每天的沟通可能仅限于“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今天乖不乖?”可这样的问题要让孩子怎么回答?——“还好”,“乖”,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所谓的沟通也就到此为止。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谈起。“今天是不是语文课更好玩呢?”“今天是不是……”,再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后,自然而然的问“为什么”,就可以让孩子主动倾诉了。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更是要学会认真倾听,并适当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才能让孩子更迅速的明白生活的道理呀。

教孩子管理情绪

高情商的人都是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教会孩子管理情绪,能让孩子少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也不容易陷入抑郁或焦虑的状态,更是能将重点放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作为父母,要教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有快乐、伤心、恐惧等等,但他不会表达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帮助,“你是不是不高兴?”“你是不是因为xxxxx而伤心?”,帮助孩子理顺情绪的发生及原因,就能让孩子主动的去思考,也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皮皮妈也见到过很多错误的方法。在孩子陷入消极情绪时,有的父母只会极力转移孩子的情绪,甚至通过惩罚的方式。——“你再哭我就揍你了”;或者是完全无视,——“让他自己发泄就好了”。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毫无益处。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

很多父母都会说自己不会教育孩子,在皮皮妈看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是教育不好孩子,那就不妨减少对孩子的干涉。

当然,减少干涉绝不是什么都不管。像基本的素质、礼貌这类绝对要把握好,这些方面不能松懈。而其他地方则可以靠孩子自己去摸索拓展。

当孩子在学校中,当孩子与其他小孩玩耍时……这些都是他学习成长的时候。不要以为事事帮孩子做好就是帮他,也不要以为孩子离了你们就不能活。他们聪明着呢!当他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在与优秀的人和渣滓奇葩打交道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有自己风格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而我们作为父母,更应该做的是把好关卡,避免孩子误入歧途。但当他坦坦荡荡的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成长时,就大胆的放手吧!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比一般孩子掌握知识更迅速、更准确、更灵活,学习就会更轻松、更容易些。所以必须重视早期智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所以,请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注意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项品质。下面教父母们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1. 活动前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

这样做的话,可以延长注意的时间,提高有意注意的效果。如让孩子做一些计时活动:在10分钟内,把玩具按颜色或形状分类,装进玩具盒里;或在5分钟内把这些豆角择好;在15分钟内,把这些算术题写完等……这时孩子会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又激励孩子做更多集中精力能完成的事,这是良性循环。

2. 创设安静、简朴的环境

根据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比较适宜的平和环境可以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幼儿进餐、睡眠、学习时,周围要安静、环境要简朴,不要过分花哨,以免幼儿分心。

3. 使用多元化教学

教给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具应具有直观性、活动性、新颖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外出参观,参与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 巧妙运用游戏增强学习效率

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在一般和游戏条件下,学习新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是不同的:在一般条件下,3至4岁和5至6岁的孩子分别是3分钟和8分钟;在游戏条件下,竟分别保持了30分钟和45分钟。家长在观摩中非常惊讶。

5. 重视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多方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经常带孩子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讲述、阅读低幼读物,让孩子动手做一些手工等,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注意倾向。

6. 以提问方式增加幼儿参与感

幼儿注意力分散时,用有趣的问题,引起幼儿注意,如:“哎,刚才老师讲到哪儿了?阳阳来说说。”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老师或妈妈身上了,不必斥责孩子就能达到目的。

培养专注力的方法


两年前生完苏宝后,肩背不时酸痛,以为是抱娃和喂奶造成的,就到医院去做一对一产后护理。我的按摩师是个六七十岁的美国老奶奶,护理一段时间后,她说我的肩背酸痛,七成原因是“呼吸太浅”。

她告诉我很多新妈妈因为忙碌疲惫,呼吸习惯性的很短促,上半身肌肉无法放松,时间长了就会使颈部、肩背变得僵硬。充分打开胸腔,训练自己深呼吸,就能快速改善这种情况。

和这个老奶奶一聊,才知道她不仅有三十多年的产后护理经验,还是专业的多动症ADHD儿童理疗师。她告诉我现在很多孩子即使没有多动症,也多多少少会出现注意力缺失。

很多父母带孩子去做理疗,一进门就着急的问,书上说不要打扰孩子专注啊,控制电子屏幕时间啊,这些我们都做到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坐不住?

其实不打扰专注,前提是孩子首先要能专注,而所谓培养专注力,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关键:当孩子大脑供氧不足时,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的。而要大脑供氧充分,就不得不注意这两件事:

一是端正的体态

一次去苏宝幼儿园的开放日,正好是大班的circle time,也就是孩子们围坐一圈唱歌、听绘本这类活动。老师说Give me Five, 孩子们就很自觉的盘腿坐下,手放在膝盖上,背挺得很直,有点像打坐的姿势。

课后我问老师什么是Give me Five(她显然不是要孩子们击掌的意思),她告诉我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意思是这样的5个要求:

1. 盘腿坐好

2. 小手放好

3. 耳朵在听

4. 眼睛在看

5. 嘴巴闭好

后来才知道,美国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都会用这个暗号,提示孩子们到学习时间了。

盘腿坐能让孩子的身体很快进入专注的状态,只有身体归位,头脑才会做好学的准备。如果含胸弓背,肺部没有打开,影响呼吸,影响大脑供氧,会造成精力不集中。

苏宝幼儿园班里基本是3岁左右的孩子,老师会用一个更简单暗号来提示他们坐好,叫做Criss-cross Applesauce(criss-cross就是盘腿坐的意思)。

我在家和苏宝读绘本的时候,也经常会用这个很押韵的暗号,这是我们亲子阅读前”进入状态“的仪式。所谓站如松,坐如钟,良好的体态给孩子加分的,远不止颜值。

二是习惯性深呼吸

和大运动、精细运动一样,呼吸是宝宝从出生开始慢慢学习的技能。新生儿一般呼吸很短促,就是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练习,逐渐形成规律的呼吸。但如果孩子长期习惯性的呼吸短促,大脑处于供氧不足的水平,很容易引起疲乏、焦虑、注意力缺失。

美国儿医协会AAP明文建议父母和老师鼓励孩子冥想(meditation),而冥想的关键就在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是一个不断和自己的内在世界连结的过程,已经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深呼吸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精力,还能减少焦虑和压力,甚至减少肥胖、增强免疫力。

经常户外运动,能帮助孩子不自觉的练习深呼吸,逐渐形成习惯。我做瑜伽的时候,苏宝也喜欢搬个小垫子来参与,我会趁机教她做深呼吸,用鼻腔吸气3-4秒,暂停1-2秒,再慢慢用鼻腔或嘴把气吐出来。

我在家还会经常和苏宝做一个练习深呼吸的小游戏:拿一支天然的香氛蜡烛,先让苏宝深深吸气,闻闻蜡烛的香气,然后呼气,好像在假装吹蜡烛。

当你仔细观察一个专注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胸腔是打开的,肩膀是下沉的,背部是挺直的,呼吸缓慢而均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种非常美好的状态。

高质量育儿,是不断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所谓”不打扰孩子专注、提供独处的机会“这些是操作技巧,而让孩子有个供氧充足的大脑,就像在给机器插上电源。操作技巧再重要,也不能忽略了要给机器供电这个大前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培养幼儿夜间“独自睡眠”的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孩的兴趣培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幼儿睡眠好习惯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睡眠时能量与氧的消耗量小,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生长发育及脑功能的发育,睡眠充足的孩子玩起来精力充沛,情...
    2022-01-06 阅读全文
  • 孩子独立睡眠习惯怎么培养? 孩子逐渐长大了,已经不可能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睡觉了,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儿保专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断奶”的过程,甚至要比断奶还难,因为这次断奶更多的是心灵上...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 幼儿情商培养的方法 -->一个聪明的孩子,智商与遗传关系很大,但情商主要是经过后天培养的。3-12岁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们在跟踪调查后发现,凡是关键期受过正规情商培养的儿童,在学习成绩...
    2021-08-26 阅读全文
  • 幼儿的情商培养方法 -->一、婴儿期 1、3个月左右 作为一个3个月大的娃娃,他已经开始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和表达情绪了。这意味着,从这个年龄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回应和关注,来对他们的宝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了。...
    2021-08-25 阅读全文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这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睡眠时能量与氧的消耗量小,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生长发育及脑功能的发育,睡眠充足的孩子玩起来精力充沛,情...

2022-01-06 阅读全文

孩子逐渐长大了,已经不可能再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睡觉了,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儿保专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断奶”的过程,甚至要比断奶还难,因为这次断奶更多的是心灵上...

2021-04-05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一个聪明的孩子,智商与遗传关系很大,但情商主要是经过后天培养的。3-12岁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们在跟踪调查后发现,凡是关键期受过正规情商培养的儿童,在学习成绩...

2021-08-26 阅读全文

-->一、婴儿期 1、3个月左右 作为一个3个月大的娃娃,他已经开始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和表达情绪了。这意味着,从这个年龄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回应和关注,来对他们的宝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了。...

2021-08-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