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玻璃心”孩子如何变坚强

发布时间:2021-11-18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玻璃心”孩子如何变坚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上小温馨在吃喝粥,可能她想用手去抓着吃,馨爸一看见急忙说:“宝宝,不要用手抓,用勺子吃。”可能馨爸的声音大了些,小温馨一听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她满脸不开心的样子,我问:“宝贝怎么了,爸爸是希望你注意卫生,没别的意思哦。”馨爸一看小温馨不理他,有点小失落,凑上前来准备喂她吃。可小温馨根本不领情,一直拒绝馨爸的好意。看来,小温馨真的是生气了!

如今的小温馨很敏感,遇到点事就会流眼泪,表现的不开心。比如她囔囔着要看iPad,每次订好规则,看半小时就得收起来。可是当我说时间结束,她又闹情绪了。还有昨天晚上馨爸在吃西瓜,她看到后也要吃。馨爸给了一块她时,她兴奋不已。可吃完后还想要,我说:“晚上吃太多西瓜不好,爸爸也不吃了,宝宝也不能再吃了,好不好?”明明是在和她商量,可她突然嘟囔着嘴吧,红了双眼,满脸委屈的看着我。我不懂,为什么现在的她会变得如此脆弱,一有什么不满足就会流眼泪。她的心怎么变得像玻璃一样易碎了呢?

可许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渴望被呵护,被接纳的。我发现并不是孩子有一颗玻璃心,而是平时我们的“无心”伤了她。想想,如果我们想要吃西瓜,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可偏偏总有人限制我,阻止我,那么我们会开心吗?我们总会在无意间做一些事,说一些话而伤害到孩子。甚至我们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相反的,还责怪孩子不听话,不坚强!孩子的心很敏感,是玻璃做的,脆弱得不堪一击。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反思,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当然面对孩子的“玻璃心”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现在的孩子一不顺心就发脾气,一语不合就离家出走,一有压力就选择自杀……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每个孩子生活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特征也与众不同。所以没有完全统一的教育模式,各位家长也只能根据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方式。有人说“玻璃心”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玻璃心”孩子也有变坚强的那一天,关键看父母怎么做!

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那和父母的教育肯定息息相关。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每一个难题,作为父母都得要用心去处理和解决。平时我们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会使孩子心情愉悦。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压抑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她更好的成长!有时,小温馨看到我和馨爸为某件事争执不休时也会表现出不安和恐惧。我想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给予的,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大概就是和睦相爱,白头偕老。

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给老一辈的人带,长辈对孩子过度的宠爱导致孩子的性格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加上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根本没时间去管教孩子。老人对孩子的过度包容,有求必应,更会让孩子容易有一颗“玻璃心”。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都是家长的处处溺爱导致,这种畸形的保护无形之中等于害了孩子。我和馨姥协商,当在教育小温馨的时候,切不可过度包容和阻扰。许多父母无法认可老一辈的教育,总觉得是他们没有节制的宠爱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我想说,孩子是自己的,不管我们平时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是最不会掩饰自己情绪的人,就比如小温馨,给她吃西瓜的时候回笑得没心没肺;带她出去玩的时候会乐不思蜀;陪她玩游戏时会兴奋得手舞足蹈。这都是她正面的情绪,每个父母都喜欢孩子的笑容。看着她无忧无虑的笑着,内心也不由自主的幸福着!而有时,小温馨也会这样。不让她玩水的时候会不开心,任性得拍打着水。因为她不想被阻止;看见我抱别的小孩子,她会皱眉头表不满。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妈妈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当她调皮捣蛋被我数落的时候,她会低下头躲在我怀里。因为她害怕会失去我的爱。而这些就是她负面的情绪,当孩子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时,只有接纳,才能帮助她正确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负面情绪,让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变得强大起来。

孩子像小树,但不是只需要浇水施肥。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多让孩子吃吃苦,就像不经历风雨的吹打,小树怎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呢?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不慌不忙,用爱和耐心伴着孩子成长,在孩子的思想上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磕磕碰碰的人生并不可怕,无所畏惧,勇敢克服才会让自己强大起来。在父母的鼓励和陪伴下,相信“玻璃心”也会变成一颗坚强勇敢的心!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作为一名老师,我发现近年来父母经常用“校园欺凌”这个词来定义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矛盾。校园欺凌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校园欺凌”有其具体的含义。

“Stopbullying.gov”网站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一种恶意攻击行为,包括威胁、传播谣言、故意排挤他人等。

该网站称,校园欺凌有一个前提: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在力量强弱、受欢迎程度、信息获取等各面,实力都不均等。而且校园欺凌存在“反复性”,这种行为会经常发生,欺凌者“常常”欺负弱者。

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父母、校方、执法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立即制止,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并非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校园欺凌行为。

前几天,有位学生遭到了同学的讽刺和挖苦,他非常难受、自卑,觉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当他将这件事告诉我时,我非常愤怒,气急之下做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类似的经历,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在学校受欺负时,我们很容易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将这些行为直接定义为校园欺凌,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校园欺凌”这个词很重,千万不能轻易使用。当我冷静下来后,我仔细想了想“校园欺凌”这个词的含义,意识到这件事并没有上升到欺凌的程度。

有些人性格本来就是咄咄逼人、强势的,他们通常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他们并没有恶意。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孩子的余生中,他们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与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矛盾和人际关系有关。

如果我们每次都把孩子在学校的不愉快遭遇都定义为校园欺凌,我们就错过了一次教育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机会,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临床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在《今日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无法区分校园欺凌和普通矛盾,就会忽视一些严重的校园欺凌案件。”

但是,如果把普通矛盾随便上升到欺凌行为,就会使孩子产生这样一个思维定式:我很脆弱,当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

近年来,社会开始重视“校园欺凌”现象,但这也导致了父母对“校园欺凌”这个词的误用。当孩子在学校遭遇不顺时,很多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殊不知,这无形中也会使孩子变得脆弱不堪。

我认识一个学生,平时父母很宠爱她,她也有自己的社交圈,但她想融入一个新的圈子。刚开始这个圈子里的小伙伴不太懂这个女孩,但还是对她很友好,如果这个女孩请看电影、吃饭聊天,大家都会欣然接受。但是当这个新圈子里的小伙伴出去玩,没有邀请这个小女孩时,女孩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了,遭到了校园欺凌。

我还碰到过类似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学生对一门课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就表现得特别活跃,一位同学因此嘲笑了这名学生,回到家后,我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伤害孩子,但这绝没有到“校园欺凌”这个地步。如果父母夸大其他孩子的“不友善”行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减自己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开始将自己视为受害者,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

家长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判断对孩子长远发展也很不利,当孩子长大后,会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孩子们会变得敏感脆弱,一旦有人对他们不友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受欺负了,从而感到非常焦虑、自卑,长此以往,同伴也会慢慢疏远他。

肯尼迪·摩尔在她的文章中还指出,误用“校园欺凌”行为还有一个不利影响。如果有学生向学校报告自己受到校园欺凌,但结果证明不是欺凌行为时,那么这个学生在学校的威望和人缘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同龄人都不喜欢爱告状的孩子。

此外,随便指责一个孩子是校园欺凌者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一旦给这个孩子贴上了“校园欺凌者”这个标签,就很难撕掉,被贴上这个标签通常意味着被排斥和隔离,而且日后很难再回归正常生活,这对这个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因此,随便指责孩子是校园欺凌者,这本来也是一种“欺凌”行为。

那么,当孩子遇到不友善的对待时,家长该如何做呢?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利,让他们学着自己去面对。

当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回家想谈论对方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倾听并表现出同情心,接着问孩子:“你的选择是什么?做出这些选择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总之,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和矛盾,而不是“护犊子”,轻易地将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不友善”行为直接上升到“校园欺凌”,甚至直接替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儿童心理】“玻璃心”孩子的对症良方


“孩子害怕困难”,“输不起”,“说不得”,“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常听家长这么抱怨,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病因之1: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病因之2: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对症疗方:适度表扬和批评结合

在孩子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孩子的热情能因分享和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一生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也不能光让孩子听好话,当他们做错事时还要进行合理批评。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

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

要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先严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觉,然后默默地望着孩子片刻,最后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所作所为不好”,最后紧紧拥抱孩子。这一连串的过程在一分钟内完成。

病因之3: 总想孩子赢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对症疗方:有意设些小难题

宝宝由于受到能力、技巧、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遇到困难,而其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稍遇到困难就会显得焦躁。但家长切不可因此过分心疼孩子,不妨放开手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不防饿他一两顿,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别把他生活中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设置些小难题,引导孩子去解决。比如,在孩子学会爬的时候,就可以刻意地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去跨越。孩子失败了,家长不要为孩子找各种借口,而是引导孩子找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方法,借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当然,家长自身还要做好表率,要让孩子看到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逃避和退缩,在参加各种活动或比赛时,也不要过分看重输赢。家长积极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享受过程的心态都会感染孩子。

病因之4: 包办替代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对症疗方:分配适当家务

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是抗挫折的重要手段,而培育自信心的最佳方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般来说,1、2岁的孩子可以做些给妈妈递毛巾、纸张、收拾玩具等事情;3、4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 劳动;4、5岁的孩子可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定期的家务,如擦桌椅、吃饭时收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5、6岁的孩子可让他们独立洗 碗筷、洗手绢等。

除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长还要注意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

比如,在陪孩子玩积木搭高时,看到孩子用半圆形做基底。很多家长会忍不住纠正: “半圆形不稳的,你应该把正方形积木放下面。”家长在说这段话的同时,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孩子自然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了。

病因之5: 推卸责任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对症疗方:让孩子勇于承担

幼儿做错事被发现后,因为害怕或为了逃避处罚,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开脱责任,来个大哭大闹或“死不认账”。

这种现象表明幼儿还没勇气承认全部错误,需要给予鼓励和诱导,而不是责罚和打骂。

试想,如果最初幼儿老实把自己的错误告诉成人,得到的是简单的责罚和打骂,而不是有情有理地说服教育。如果幼儿最初偶尔的哭闹和“拒不认账”,反而使他免受责罚蒙混过关,两相对比之后,被迫选择“说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因此,这种类型的说谎实质上是幼儿自卫的一种措施,成人处理这类错误时不要严厉追问。然后让孩子知道,根本无需说谎,父母不责罚诚实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来给他灌输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知道大家都喜欢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如何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3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妈们应当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爸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时间两样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她懂得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而长时间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她为之努力。当孩子心中有了目标,她就会为实现目标去努力,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她需要爸妈给予她不断尝试的机会。因此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外部艰难和障碍,让她自己去解决。当她最终达到目标,会认为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分与众不同的满足感。她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难中磨练出来的。爸妈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鼓励自我训练: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激励都是锻炼意志的好形式。您可以教给孩子在长跑的艰辛时刻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坚持到底"、"再坚持一下"等。

适时激励表扬: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爸妈要注意她们在活动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一般来说,胆怯的孩子,意志品质大都较为脆弱,做爸妈的就更应放手让她自己活动,积极鼓励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艰难的能力。而对于天性活泼、好表现自己的孩子,也要多指点,多约束,给她创造"逆境",多设障碍,以磨炼孩子克服艰难的毅力。

如何让胆怯的孩子变勇敢


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一说话就面红耳赤,在人多的公共场合特别拘束,坐立难安,不敢与人对视,不敢说话,也不愿意说话,说起话来则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相应的逻辑性、连贯性。孩子常常不愿意去公共场合,哪怕是去亲朋好友家也难以接受。

这就是孩子的胆怯表现。

胆怯,其实质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特定对象的胆小、害怕、畏缩,伴有相应的生理上的变化甚或出现逃避行为表现。胆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有过 的一种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状态,只是表现出程度上的差别不同而已。过于胆怯者,往往防碍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影响社会交往、 人际关系。

胆怯的孩子,应该注重并加强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如独立购物,自行选取适当的物品等)。

鼓励并带引孩子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与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鼓励并带引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志愿者团体等)。

借助家庭、学校、伙伴、亲朋好友 的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面队胆怯的孩子,切忌顺其自然、与同龄孩子比对甚或辱骂,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关系帮助并 引导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尽可能避免孩子因胆怯所造成的心理紧张,以缓解孩子的胆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孩子现在还没有接触社会,所以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五光十色,又非常善良心软的世界。

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爸爸妈妈现在很多都忙于工作和应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就算下班回家,也只是看看孩子,并没有太过于深层次的交流。所以,慢慢地,爸爸妈妈就变得难以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你和孩子有一个心与心的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1.陪伴永远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就算是下了班在家呆着的时候也仅仅是打个招呼,只有等到想要零花钱的时候才来找自己的话,那么就说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感情投资太少,所以导致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爸爸妈妈就变得更难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关于这一点,爸爸妈妈一定要赶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找点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多交流交流,陪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去公园。如果你可以和孩子成为好朋友,那么就一定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

爸爸妈妈要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你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2.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沟通

不管在什么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和孩子说话总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孩子永远只能仰视你,没有办法和你好好沟通,所以你也无法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因此,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孩子成长的奥秘和问题,与孩子成为朋友,甚至是死党,让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一个难忘的童年。

尊重孩子,给与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平等地位,平时家中做什么决定的时候,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以上都是融入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办法。

3.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成长

其实大部分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都是站在监护人的角度,秉着为孩子负责的心理和方式跟孩子交流。这样很多时候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不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严重的时候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疏远和你的关系。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越严格,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越僵硬。事实上,虽然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监护人,但也是孩子的依赖者,孩子渴望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和关心,就算是孩子犯了错,爸爸妈妈也要好好跟孩子说明白,好好教育孩子。

亲子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如同朋友一般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共同成长。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如今,孩子的自由往往会被限制,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每天都被学习和强制性兴趣爱好所包围。放了学,作业一大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有各种实习班和兴趣班,有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本来就心情不好,回到家,爸爸妈妈还要问这问那,不做完作业就不让玩。如果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能够让孩子有玩的时间,那样你肯定能够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

爸爸妈妈可以好好看看上面的文字,有利于帮助你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只要你表达出你对他的爱,他就会接受你的。

喜欢《“玻璃心”孩子如何变坚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作为一名老师,我发现近年来父母经常用“校园欺凌”这个词来定义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矛盾。校园欺凌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校园欺凌”有其具体的含义。 “Stopbul...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玻璃心”孩子的对症良方 “孩子害怕困难”,“输不起”,“说不得”,“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常听家长这么抱怨,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病因之1: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
    2021-11-04 阅读全文
  • 如何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3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妈们应当如...
    2021-02-08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的千变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 如何让胆怯的孩子变勇敢 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一说话就面红耳赤,在人多的公共场合特别拘束,坐立难安,不敢与人对视,不敢说话,也不愿意说话,说起话来则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相应的逻辑性、连贯性。孩子常常不...
    2021-12-14 阅读全文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作为一名老师,我发现近年来父母经常用“校园欺凌”这个词来定义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矛盾。校园欺凌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校园欺凌”有其具体的含义。 “Stopbul...

2020-09-29 阅读全文

“孩子害怕困难”,“输不起”,“说不得”,“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常听家长这么抱怨,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病因之1: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

2021-11-04 阅读全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3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妈们应当如...

2021-02-08 阅读全文

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

2020-09-24 阅读全文

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一说话就面红耳赤,在人多的公共场合特别拘束,坐立难安,不敢与人对视,不敢说话,也不愿意说话,说起话来则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相应的逻辑性、连贯性。孩子常常不...

2021-12-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