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你听懂新生宝宝的特殊语言

发布时间:2021-11-18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帮助宝宝养成吃饭的好习惯 宝宝入园

教你听懂新生宝宝的特殊语言

啼哭,这是小生命来到人世首先发出的一种声音,尽管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一种纯生理现象。

在这以后,他的啼哭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继而成为他表达自己需求的一种手段。

饿了他哭,过饱他哭;尿布湿了哭,便便之后哭;冷了哭,太热了也哭;生病了哭,受到惊吓更是哭;想要引起注意也会哭……反正啼哭是他非常不满的信号,比他所会发出的其它声音都要表现得更为强烈。但宝宝具体因为对什么不满而啼哭就需要母亲的细心体察了,掌握了孩子的哭因,才能及时地给孩子以帮助。千万不能认为哭是新生儿自然的事,父母听之任之或漠不关心是绝对错误的。

其实,新生儿除了啼哭,还能够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并且,这是他学习语言的前奏——

第一种声音是平静的,近似轻微的呵哧声。

这是一种“联络信号”,孩子睡醒后借助这种声音立即与母亲联系,并想证实一下,亲人是否就在身边。如果对这种声音没有任何反应:抚摸或熟悉的话语,小家伙就会表现出不安。

第二种声音是表示不如意、不舒服的信号。

但这还不是惊慌,只是告诉亲人:“我不舒服了。”比方当母亲给孩子擦耳朵和鼻子时,如果某个动作不够小心,就会出现这种声音。假如这种不舒服的表示没有被人理解,而不舒服感继续存在时,那么这种表示不满的声音就会转变成叫喊。

第三种声音是在宝宝睡觉时发出的。

如果孩子吃饱了,而且感觉良好,那么音几秒钟就会有一种轻得刚能听得出的声音,意思是说:“一切都好。”

第四种声音是哺乳时发出的。

他是告诉正在喂奶的妈妈:“奶水流出正常。”——要求妈妈继续保持这种状态。wWw.YJs21.cOm

第五种声音,学者把它叫做和声。

这是孩子由母亲抱着时发出的一种声音,意思是说:“一切都好,生活美极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发现宝宝的特殊潜力


你知道英国一个3岁的自闭症小孩画出了轰动的绘画吗?每个家长都要相信,宝宝具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父母不妨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有哪里异于别人的特殊潜力吧。

英国一个名叫艾瑞斯.格瑞斯.哈姆肖(IrisGraceHalmshaw)的三岁小姑娘去年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医生建议她可以尝试艺术治疗。于是小艾瑞斯开始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出乎意料的是她的画在艺术界引起不少轰动,作品拍卖售价竟高达800多英镑(约人民币7700元)。其实,每个宝宝都像小超人,在平凡的外表下有着不为人知的潜能,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

一、潜在能力的15种表现

小编将宝宝的15种潜能表现分为五大智能类别,如果你家宝宝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那说明他有这方面的发展优势哦!

1、语言才能: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喜欢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

2、音乐才能: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演唱;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3、社交才能:善于观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4、想象能力: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相地方;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5、运动智能: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二、怎么发展宝宝的这些潜能

既然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宝宝的优势在哪里,不妨设置一些小活动让宝宝能够在锻炼中发展才能。

1、语言才能:

讲故事

妈妈每天晚上给宝宝睡前讲故事,故事、素材的积累能够让宝宝不断地观察学习,积累词汇;宝宝年纪稍长,就可以鼓励他跟你讲故事,比如复述今天老师讲的白雪公主故事,或者几天前妈妈说的那个小红帽故事。

演讲

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说,而且还应该对孩子说话的内容给予引导。比如家长给孩子一个小主题,让孩子自由发挥随意演讲,或者说说他认为有趣的事,说完后家长可以给他一些指导意见,宝宝锻炼了口才,同时也建立了自信。

2、音乐才能:

用孩子懂的方式传递音乐

对小宝宝,妈妈可以哼着歌或者放着轻柔的音乐,帮宝宝做个轻抚按摩;对大宝宝,妈妈可以带领他跟着节奏拍手、踏脚或敲奏小乐器,感应音乐的拍子;或者拿着纱巾,舞出旋律的高低,甚至亲子间的传球,都可在感应乐曲中传递音乐的美好。

玩音乐,不分形式

家长可以让宝宝试着敲打锅碗瓢盆,制造出音色高低不同的声响。用塑料调羹敲出些柔和的“叮叮”声,或是用木制的勺子敲打出“嗵嗵”的声音。挑选一些宝宝平常喜欢的童谣或是歌曲,一边唱一边用手边的小道具来增加特殊的音响效果,用铁锅和铲子敲打出相应的节奏。

3、社交才能:

多让孩子与人相处

幼儿园是个扩大宝宝圈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最好平台,家长也可以多带宝宝去公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和陌生人相识、相处的人际技能。

在游戏中让宝宝学会角色转换

和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真实”地感受到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想法,学会逐渐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妈妈拒绝分享玩具,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被拒绝很受伤”的心理感受。

4、丰富想象力:

制作手工艺品

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比如彩纸、纸盒、纽扣等等,鼓励宝宝自己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手工作品:比如用酸奶盒子做成小汽车、用糖纸和橡皮筋做成娃娃裙子等等。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宝宝潜在的想象力。

5、运动智能:

和孩子玩平衡游戏

用纸牌或者铅笔搭金三角结构,或者用空矿泉水瓶逐个搭高,有时候和宝宝一起玩单脚投掷纸团的游戏,这些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平衡感和肢体的协调运动。

鼓励孩子拆装东西

宝宝是个小破坏家,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宝宝将拆散的东西重新组装起来,比如小汽车或者一些小型电器拆了重装,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宝宝的“不安”你懂得了吗?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宝宝们总喜欢要妈妈抱着,即使会走路了,也常常赖在妈妈怀里,一放下就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非?怎样分辨和应对宝宝的“不安”?让我们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的经验之谈。

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

饿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从孩子一出生,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一直持续,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据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譬如宝宝因为饿而哭闹,养育者却以为他要拉尿,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需求”和“满足”之间存在小小分歧其实是恰当的,过于周到的照顾对宝宝反倒没有好处。但若分歧较大,譬如少女妈妈不懂得照顾宝宝,或者因为身心疲惫、压力大而无心顾及,又或者对宝宝的态度一会亲热一会冷淡,都会导致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喜欢啼哭、不敢探索、语言及行动进步缓慢、看到陌生人紧张等。

抚养困难的宝宝更易不安

邹小兵主任说,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养育者都很疼爱孩子,能够很早就和宝宝建立起基本信任和安全依恋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二者之间可以完全画上等号。“有些父母跟我说,明明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宝宝还是很难带,动不动就哭,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每个宝宝的个性特征、气质都不相同,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否吻合,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分辨宝宝的气质要从饮食、动作、睡眠、排泄以及宝宝与父母的互动几个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容易抚养型,宝宝生活规律,适应和学习能力较强;二是抚养困难型,宝宝生活规律差,反应较迟钝,愁眉苦脸的时候多;三是发动缓慢型,宝宝性子不急不躁,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邹小兵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个性气质,对宝宝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认识它,而单纯看作宝宝撒娇任性,不给予适当的配合,就很容易导致宝宝的不安甚至母婴关系的紊乱,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发育埋下隐患。“所以,在建立一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多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宝宝,而不是想当然地让宝宝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长。”

应对不安:陪伴,但不骄纵

那么,是不是当宝宝啼哭、不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父母就应该表现顺从的态度呢?邹小兵主任认为,对婴幼儿不安全感的表达和单纯的撒娇耍赖还是要区分对待。

“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内,宝宝是需要父母或养育者陪伴的,这种陪伴应该是让宝宝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即使会和父母耍赖,一般也不要求作严格的纠正。”但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在正常时期独立性的培养。“除非是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护抚慰,此时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还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邹小兵说,父母应该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更应该通过玩具、游戏以及与其他宝宝的互动制造感官刺激。或许有的宝宝适应力比较差,可以慢慢引导,不用心急。但如果宝宝只是一味耍赖,切记不能骄纵,应采取“在场不关注”的方式,虽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现出不高兴的模样,让宝宝“知难而退”。

让2岁以下的宝宝听懂道理


无论多大的宝宝,他们都会时常做出让家长恼火的事情,讲道理和干脆利索的禁止,哪个更有效呢?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讲道理,问题是应该在孩子多大时家长才能讲道理呢?可能有些人以为,那么小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跟他们讲什么道理呀,孩子肯定听不懂。还有些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我生的他,他的一切都得我说了算,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的确,在孩子有种种危险举动或行为不符合大人希望时,简单明确坚决地说“不、不行”肯定能让孩子明白而且会立竿见影。但是,这并不意味讲道理就没有必要,更不代表孩子就能完全服从。2岁以下的宝宝真的听不懂道理吗?其实不然,孩子能读懂我们的表情,能听懂赞扬和批评,能知道谁喜欢他,这些都足以证明孩子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那么,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2岁以下的小宝宝听懂我们讲的道理呢?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经历过才最能记忆深刻。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任凭我们怎么解释有多烫呀多危险呀都无济于事。让她停止这个危险的举动是在冬天,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我也是刚发现的,不过尚未发现其他她不爱吃的食物),给她吃丝瓜炒鸡蛋时,她第一次吃就全吐了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行动是对语言最好的解读。孩子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语言,但是家长的示范能使他们了解很多说教代替不了的事情。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想让孩子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我们为你介绍八种秘诀,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惹事生非总是不听话的小孩从这样的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秘诀一:

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秘诀二:

和孩子密切相处。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秘诀三: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秘诀四: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秘诀五:

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秘诀六:

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秘诀七: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秘诀八: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小婴儿不会说话,只能靠哭向大人表达他的“意愿”。所以,想要养育好宝宝,爸爸妈妈们就必须先学会听懂他在说什么。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听懂宝宝的“童话”

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方式。哭泣能使宝宝的胸部扩张,增加肺活量。哭泣的宝宝四肢乱动,不但活动了肢体,也增加了食欲。所以,适当地让婴儿哭一下对健康有益。

“童话”之一:喂,我饿了

多数宝宝,尤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在饥饿、口渴时会哭,有的宝宝可能还会伴有频频的吸吮动作。若离开上一次哺乳已有三个小时,宝宝哭吵多半是因为他饿了。通常喂奶后,宝宝就不会再哭了。

“童话”之二:哦,我尿湿了

宝宝的尿布湿了也会哭吵,及时换上清洁的尿布后,宝宝的哭叫就会停止。一般地说,白天每两小时就要换一次尿布,晚上可适当减少换尿布的次数。

“童话”之三:啊,我好热好痒啊

环境温度过高会使宝宝感到燥热不适而哭吵,这时,设法降低环境温度(如开窗通风等)可使宝宝安静下来。

面部或全身有湿疹的孩子也会因为奇痒难忍而哭叫,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湿疹处的皮肤,使宝宝慢慢平静下来。

另外,对半夜哭叫的宝宝,妈妈除了需要考虑到他是不是饿了、渴了、尿湿了之外,也别忘了掰开宝宝的肛门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是否有蛲虫爬出肛门口,使宝宝因肛门痒而哭叫。

“童话”之四:嗯,我想方便了

经过正确的排便训练、能定时“把”到大小便的宝宝,在想要排尿、排大便之前,会通过哭叫来表示他想方便。这时,宝宝的面部表情会变得不自然,目光变得呆滞。通常,爸爸妈妈只要及时“把便”,宝宝的哭叫便会停止。

“童话”之五:哈,我又打扰大家了

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会“日夜颠倒”,白天呼呼大睡,晚上醒着哭闹。一般大多数新生儿会在半年内建立正常的“生物钟”(白天醒、晚上睡),但也有部分宝宝要长到七八个月才能建立和成人一样的作息规律。这种“夜啼郎”常常弄得全家不得安宁。这时,爸爸妈妈只能尽量忍耐,实在不得已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来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

“童话”之六:唉,我病了

宝宝生病了会哭,而且病种不同,宝宝的哭声也会有所差异。爸爸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初步判断宝宝得了什么病,并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鼻塞

宝宝吃奶时,常吃几口哭两声,可能是鼻塞的缘故。宝宝鼻塞时吃奶,会因鼻腔、口腔均不能呼吸而哭吵。

·咽痛

宝宝吃奶时哭吵,要看看其口腔内或咽部是否有溃疡或疱疹。有的话,宝宝吃奶时会因疼痛而哭闹。

·腹痛

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哭闹不止,面部有痛苦表情,腹部明显胀气,可能是肠痉挛所致。

宝宝一阵阵大哭,面色苍白,频频呕吐,排出果酱样的大便,腹部可摸到如香肠状的肿块,可能为肠套叠。

宝宝大哭不止,腹股沟处可以摸到肿块,可能是腹股沟疝嵌顿。

·头痛

婴儿头痛时也会哭叫。脑膜炎或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宝宝会发出一阵阵尖声哭叫,这种哭声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另外,如果宝宝患了中耳炎、外耳道疖肿,发皮疹或有外伤时,都会因不适而大哭。

·总结语

别看宝宝不会说话,但他的“童话”却有一大堆。宝宝大哭时,爸爸妈妈们可以按下列步骤逐一判断,包你临阵不乱。

第一步: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布湿了,热了,想方便了。

第二步:检查宝宝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或皮疹。

第三步:排除了上述原因,仍无法使宝宝安静下来时,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你家宝宝是否懂得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的一种品质,具有分享精神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是有一定作为的人。

让孩子与他人沟通,建立友谊,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进步。到了两岁半的适合,语言成为孩子社交的一种重要工具。同龄之间的对话,远比小孩与大人之间更有益。

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沟通,是从孩子学会标记自己的“领土”开始。孩子开始学会自我,开始形成自己的特性,她会认定(至少在她心目中)属于她的事物;她的玩具,她的床,她的家,以及她的爸爸和妈妈。

当有另外一个小孩“侵犯”到孩子的“领土”时,孩子会生气,大喊:“我的!”而那个小孩会反驳:“不,是我的!”在您调解之前,您会陷于“我的!”“不,我的!”“我的!”的争吵中。他们还是会一起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这当中少不了这种情况的争吵。这些小争吵只是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如何做到公平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友谊会更加坚固,但只有两岁大的孩子,在与别人的接触中,还是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任孩子们自己玩,那么当他们遇到一些自己觉得不公平或是拒绝与他人分享时,他们就会争吵。

分享和分享方式

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是不会自己想要与别人分享东西的。这不是什么自私,是两岁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那么您就需要告诉他怎么做,还要鼓励他去与别人分享。在孩子学会分享,再分享的过程中,请陪伴您的孩子。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在孩子和客人的接触中,可以教孩子分辨什么是“占有”,什么是“所有权”。在聚会中,无论玩具的主人是谁,告诉孩子,抢占别人的玩具是犯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客人可以将孩子的玩具带回家。这也并不意味着您的孩子不被允许与其他孩子一起争一个玩具,当然,反之亦然。

如果您的孩子真的与其他的小孩抢一个玩具(或是食物,或是其他任何东西),那么您必需马上制止。迅速、坚决,但不要生气(尽可能),然后将玩具给那个最先拿到的孩子,并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抢。”然后,耐心地孩子分析,但别人在玩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必需:

1)、等待,直到轮到他为止;

2)、可以请大人来帮忙,规定轮流的规则;

3)、或是友好的询问那个小朋友,什么时候可以轮到自己;

4)、给孩子另外一种玩具,做个交换,这样两个孩子都能拿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如果其他小孩不肯妥协,或是您的孩子不同意等多几分钟而无理取闹,那么您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两个人都没得玩。尽管两岁大的孩子不像一岁时那么容易转移注意力,但您还是能成功地转移他的注意力的。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玩具上,如果需要,可以带孩子到另一个地方玩。

相关推荐

  • 发现宝宝的特殊潜力 你知道英国一个3岁的自闭症小孩画出了轰动的绘画吗?每个家长都要相信,宝宝具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父母不妨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有哪里异于别人的特殊潜力吧。 英国一个名叫艾瑞斯.格瑞斯.哈姆肖(IrisG...
    2022-01-31 阅读全文
  • 宝宝的“不安”你懂得了吗?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宝宝们总喜欢要妈妈抱着,即使会走路了,也常常赖在妈妈怀里,一放下就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
    2022-03-11 阅读全文
  • 让2岁以下的宝宝听懂道理 无论多大的宝宝,他们都会时常做出让家长恼火的事情,讲道理和干脆利索的禁止,哪个更有效呢?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讲道理,问题是应该在孩子多大时家长才能讲道理呢?可能有些人以为,那...
    2021-03-29 阅读全文
  •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想让孩子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我们为你介绍八种秘诀,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惹事生...
    2020-10-09 阅读全文
  • 宝宝不说话也能听得懂 导读: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很大差异,他们能说的词语有限,但他们听懂的词语却远远超过他们会说的,小宝宝听懂复杂谈话的时间比爸爸妈妈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他们能很清楚地理解爸爸妈妈...
    2021-08-26 阅读全文

你知道英国一个3岁的自闭症小孩画出了轰动的绘画吗?每个家长都要相信,宝宝具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父母不妨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有哪里异于别人的特殊潜力吧。 英国一个名叫艾瑞斯.格瑞斯.哈姆肖(IrisG...

2022-01-31 阅读全文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宝宝们总喜欢要妈妈抱着,即使会走路了,也常常赖在妈妈怀里,一放下就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

2022-03-11 阅读全文

无论多大的宝宝,他们都会时常做出让家长恼火的事情,讲道理和干脆利索的禁止,哪个更有效呢?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同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讲道理,问题是应该在孩子多大时家长才能讲道理呢?可能有些人以为,那...

2021-03-29 阅读全文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想让孩子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我们为你介绍八种秘诀,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惹事生...

2020-10-09 阅读全文

导读: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很大差异,他们能说的词语有限,但他们听懂的词语却远远超过他们会说的,小宝宝听懂复杂谈话的时间比爸爸妈妈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他们能很清楚地理解爸爸妈妈...

2021-08-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