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己血液里的母性声音
发布时间:2021-11-18 幼儿园声音的教案 幼儿园声音的说课稿 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聆听自己血液里的母性声音
我的朋友阿西快40岁时喜得贵子,相当激动,请了半年产假,专门在家带孩子。
要知道,阿西是男的,不是女的。
阿西对孩子的来临非常重视,是我见过的最郑重其事的父亲。还是在刚准备要小孩而不是已经怀了小孩的时候,阿西就向我咨询过好几次了,那些问题具体到:孩子哭的时候应该抱还是不抱?如果一哭就抱会不会让小家伙学会以哭作为威胁?给孩子喂奶应该定时还是随饿随吃?……
这些问题如此直达根本,如此具体入微,让我觉得很难回答。我含含糊糊地说:“看当时的情形吧,也要看孩子的个体情况。”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令他满意,我只好说:“到时候你让你老婆相信她的直觉好了。”
阿西听后怔住了,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最后,他感激地看了看我。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前个星期阿西见到我,很兴奋地说:“关于孩子喂奶定不定时的问题,我想明白了!我对我老婆说,你凭直觉想一想,人类出现都几十万年了,而时钟是什么时候才发明的?在时钟发明之前,人类是怎么喂孩子的?”阿西还说,他不懂什么科学喂养,但是相信人类的本能。
阿西就是这样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孔子要在,就会说,可与之言诗矣。我不够资格和他谈诗,但我相信他的本能。
阿西是对的。很多时候,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比如,我们居然在孩子嬉戏玩耍的时候呵斥他们,而这个时候,连狮子老虎小猫小狗的父母都懂得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甚至自己也加入其中,因为它们明白,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本领啊。
我在一套《动物世界》的影碟中观看了“游戏”一集,里面展现了大草原上各种幼小动物的嬉戏。小老虎们在互相追逐,半真半假地搏斗,母老虎们则睁着它们动物的、母性的、湿漉漉的眼睛,在小山坡上专注地观看。我当时非常感慨,觉得人类的母亲们真是丢脸。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忘了自己的本能。一个母亲,她的育儿知识早已通过几十万年的岁月浇铸在她的基因里,就像脐带和乳汁一样。一个母亲,在她一两个月大的婴儿大声哭闹,哭得脸都憋红了的时候,她的本能是不容许她置之不理的。
当然,作为母亲,我们仍然需要学习,但在这个资讯大于知识、理论大于思想、聪明大于智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聆听自己血液里的母性声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宝宝爱玩自己的声音
当婴儿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利用舌头、牙齿可以制造出各种奇怪的“音响效果”,他们对玩这个“新玩具”乐此不疲。
四个月大的宝宝,已会拼凑出类似说话的声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将来不会在他的母语中出现的发音与音调。
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的兴趣会从单纯地玩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来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宝宝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音素来表现,所以虽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样。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
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是在宝宝还不能正确发音之时。所以,宝宝会学大人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地重复。
宝宝接近一岁时,由于听觉机能的进步,嘴、颚、舌头的动作也更灵活,呼吸、发声器官也更成熟,于是他发出的音节就更准确了。但不同于以前的直接模仿,随着宝宝视野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会渐渐了解哪些音节是指称某些事物的声音,进而产生有意义的沟通。
总之,宝宝的语言学习必须通过模仿,从听大人的语言到学会分辨,再发出与听到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同时以听觉、视觉来认识外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再把现象和语音联系起来,才得以学会使用语言。
虽然宝宝听不懂你的语言,你也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可你还是可以在抑扬顿挫的音调中进行亲子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周末xx说吃想吃我包的三鲜饺子,她最近一直生病感冒,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的不太多,难得有想吃的,又有时间,我马上去买菜给她做饺子。xx爸带着xx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饺子。
其实自己一个人包饺子我还是有些怵头的,自从xx出生我的腰打了麻药之后就很不好,经常疼,再她几个月的时候又查出来腰椎间盘突出,平时站着太久就会钻心的疼,但孩子难得胃口好,想吃我做的三鲜饺子,我没有理由拒绝。
买了半斤虾、半斤肥瘦肉馅、三两韭菜,然后就开始和面、和馅,开始准备包饺子,xx很喜欢吃我包的三鲜饺子,一是自己家里做的用料足,二是在肉馅中我加入自己熬的高汤,煮出来的饺子鲜美多汁,一咬的话满嘴流油的感觉,但又不是油,没有那么油腻,所以全家都爱吃。
我自己一个人折腾,准备的时候还好,因为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还活动着,腰并没有特别难受,可包起来因为站在那一动不动,腰一会就酸疼的要命,快包完的时候我的额头一个劲儿的冒冷汗,最后终于都弄完了,就三个人的饺子我就折腾了近2个小时。
包完后xx爸煮饺子,让我坐着歇了一会。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有破的没有,因为充满汁水的饺子破了就不好吃了,好在xx爸说都没有破。第一锅盛出来之后因为太烫,我给xx夹了碗里2个,然后就把碗碟都摆好去收拾厨房了。xx这么大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有分寸不会被烫到,也就没进去看她。等过了几分钟我进去一样,她的饺子一口没吃,可一盘子饺子都被她用筷子捅破了,汤汤水水的。我当时就气坏了,怒吼她,你干嘛呢?不是给你夹碗里了吗?干嘛把好好的饺子都捅破?当时我腰疼的要命,特别生气,觉得把我一上午的劳动成果都破坏了。xx爸也急急忙忙跑出来,批评她,妈妈辛苦包的饺子,你看都弄破了。
xx看我俩都说她,一低头,眼泪就流出来了,没有出声,但眼泪不断。我一看孩子病刚好,才有点胃口,就没继续批评她,就说,吃饭吧,下次别淘气了,你看把饺子都弄破了,怎么吃啊?xx一边流泪一边低声说,我想给爸爸妈妈夹。我一听特别震惊,我错怪孩子了,她本来筷子就用的不是特别好,饺子还特别烫,再加上里面是汤汁,特别软,她根本夹不上来,所以都捅破了,我再一看,我和xx爸的碗里果真都躺着饺子。我马上和xx道歉,谢谢她为我们夹饺子,谢谢她看到喜欢的饺子都顾不上吃还想着我们,但同时也告诉她这样做很危险,而且也把饺子弄坏了。xx听我这么说,渐渐的止住了眼泪,歪头问我,妈妈不生气了?我说不生气,妈妈很开心你想着爸爸妈妈,但是以后一定等饺子凉了再弄,要不太危险了。xx听后开心的吃起了饺子。
看着孩子吃的那么开心,我再一次心酸了,我又批评错孩子了,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一再受挫,给了孩子太多的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每次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与发难,而且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倾听孩子心的声音,我想父母收获的是更多孩子纯真无邪的感动,而我相信听了孩子的解释,回馈给孩子的肯定是拥抱和亲吻,而不是怒吼与愤怒。
孩子,最纯真的名词,让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定会被他们纯真而又真诚的心声所感动。
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我们总以为大人在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理,然而很多时候,孩子何尝不是在教给我们一些什么?当你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教给我们包容、乐观和信心,而且,他们还悄悄在指点着我们为父为母之道呢。
别让蜂蜜也失业
因为一个小疏忽,我被公司辞退了。从走出公司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愤愤地抱怨:老总太不讲人情了,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砸了我的饭碗;同事也不够意思,平时相处得跟姐妹似的,可关键时刻没一个人帮着说情;还有老公,要是他多帮我做点家务,我也不至于忙中出错……
家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看到我拉长着脸、皱着眉头的样子,女儿竟怯生生地不敢靠近。
“爸爸,妈妈怎么了?”女儿躲在书房里小声地问道。
老公说:“你妈妈失业了。”“什么叫失业?”“失业就是挣不到钱,不能给你买布娃娃了。不能给你买布娃娃,心情就会不好……”我听到老公在耐心地向孩子解释。
女儿似乎明白了,稚嫩地“哦”了一声,又对她爸爸继续说道:“爸爸,今天是星期六,我们出去爬山吧,这样妈妈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与其呆在家里心烦,还不如出去散散心。于是,我们一家人乘车来到郊外。已经是深秋了,山路上,绿色渐渐褪去,只有零零星星的野花可怜巴巴地开着。我很快就后悔了,到处灰沉沉的,有什么好玩的?可女儿倒是很开心,乐颠颠地跑在前面,追逐着蜜蜂和蝴蝶。我心不在焉地跟着,无聊之中,脚步专往那些不起眼的小花上踩,一朵,两朵……
突然,女儿站住了,回过身来定定地看着我,刚才脸上的兴奋荡然无存。
“怎么了?累了吧?”我问。
“妈妈,我知道你失业了,心情不好———”女儿指着被我踩过的小花,稚气地大声说道:“可是,可是你也不能让这里的蜜蜂也‘失业’啊,它们会失去快乐的!”
听着女儿的话,我的心猛地一颤。是啊,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就是蜜蜂的整个世界!尽管我失业了,事业已不再精彩,可我也没有权利去破坏别人的———包括老公和女儿的世界,让别人的世界也跟着一片灰暗!
想着想着,我弯下腰抱起女儿,愧疚地说:“对不起,妈妈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双凉鞋
晚自习的时候,我在办公室里评改试卷,8岁的儿子冒失地闯了进来。“你不在家做作业,怎么到这儿来了?”我停下手中的笔问道。
儿子喘着气说:“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双很漂亮的凉鞋,前面大大的、宽宽的。”儿子边说边用手比划着。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不忍心扫他的兴,附和了几句,然后叮嘱他赶紧回去做作业。
儿子的凉鞋在今天下午上体育课时弄丢了一只,放学后他让我陪他去买双新的,可我忙得脱不开身。没想到儿子竟给他父亲打电话,让他父亲给他买了双凉鞋。要知道,儿子很惧怕他父亲,从不敢让他父亲帮他买东西。
等我评完试卷回到家,儿子已经睡了。我想看看儿子所说的那双很漂亮的凉鞋,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摁亮灯,儿子的床前整齐地摆着一双黄色的凉鞋,凉鞋有点歪斜,估计是长期压放的缘故。鞋底下用一大张白纸垫着,白纸的四角各画着一只蝴蝶,振翅欲飞。我仔细地端详着这双凉鞋,一点儿也找不出儿子口中“漂亮”的感觉。这是一双在地摊上出售的再普通不过的凉鞋。可儿子却把这双廉价的凉鞋当宝贝,居然用白纸垫着,还画上了蝴蝶!看着酣睡中的儿子,想到他的幼稚,我忍俊不禁。
回到卧室,我责怪老公怎么给儿子买了这么一双凉鞋。老公说,这乡镇小街,到晚上6点,哪里还有鞋卖?能买到就不错了,以后再买一双好的吧。
星期五的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脸上挂了好几道指甲痕。我追问了几次,儿子才说是跟同学打架时被抓的。儿子从上学起,从没跟人打过架,这次到底是为什么呀?“他们……他们说我的凉鞋难看!”儿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我愣住了,儿子居然是为了这双凉鞋而第一次打架!看到他伤心的样子,我不忍责备他,于是默默地坐到他身边。
良久,儿子停止了哭泣,问我:“妈妈,你也觉得这双凉鞋难看吗?”我不忍欺骗他,看着他说:“一般吧!”
“可它是爸爸买的呀!”儿子提高语调说:“这是爸爸给我买熊猫娃娃后买的第二件东西。”
熊猫娃娃?我快速地在脑海中搜索。天哪,那是儿子4岁生日时老公给他买的礼物。这么说,他父亲时隔4年才给儿子第二次买东西?看着儿子,我鼻子竟有些发酸。
自从老公下海经商后,一心只扑在生意上,儿子的事根本没时间过问。我偶尔责怪他,他总是说:不是有你在吗?可他哪里知道,在儿子的心里,父爱的位置是我无法填补的!
我随即给老公打了电话,告诉他一切,听了我的话,他沉默良久。
周末,我们特地陪儿子去城里大商厦买了一双漂亮的皮凉鞋,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但是我发现,儿子仍然经常穿着那双黄色的凉鞋。有一天,儿子还在那双黄色的凉鞋上用圆珠笔画了两只蝴蝶。那蝴蝶在儿子的蹦蹦跳跳下,忽上忽下,美丽极了!
女儿的测试题
一直以为,我和女儿的关系还算是亲密无间。但那天晚上,女儿拿着一本书,笑眯眯地对我说:“我要考考你,看你对我了解多少?一共100分,20道题,每道5分。”我自信地答道:“考吧,保证得90分以上。”
“我最喜欢吃什么?最怕吃什么?”女儿开始发问。“最喜欢吃土豆丝,最怕吃蘑菇。”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扣2.5分,我最怕吃肥肉。”女儿接着又问:“我最喜欢哪门功课?最讨厌哪门功课?”我停顿了一下,女儿喜欢数学,这我是知道的。但她讨厌哪门功课,我怎么没印象呢?想了几秒钟,还是答不出,又被扣去了2.5分。
好在,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比如“最近在读什么课外书”、“最崇拜的人”、“最要好的朋友”、“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哪首歌”、“最喜欢干的一件事”等等,我都答对了。然后女儿又问:“我最苦恼的事是什么?什么会使我愤怒?”我愣愣地看着她,最苦恼的事?她这么幸福,有什么可苦恼的?什么会使她愤怒?我觉得她每天都挺开心的,小小的年纪懂什么愤怒?
“你想干的事,我没让你干,你很苦恼。老师对你不公平,你会愤怒。”我犹豫着回答。女儿大摇其头:“错!长胖让我苦恼,家长冤枉让我愤怒,扣10分。”
“好,你接着问,我就不信我不了解你。”我不服气地说。女儿一笑,接着问道:“我最近的口头禅是什么?最近的校园流行语是什么?”此题一出,又将了我一军。看我摇头,女儿又扣去了10分。
即使剩下的题都答对,也只能得75分了。但可惜的是,“最喜欢什么动物”、“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最珍爱的一件礼物”、“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等等题目,答案好像就在嘴边,可硬是说不上来。结果又被扣去20分,最终得分为55分。书上的测试结论是:您对孩子了解不太多,看来你平时不太关心孩子哦。
女儿的测试题让我幡然醒悟,原来我对女儿真的了解不多。看来,要真正成为女儿的朋友,还要花很大一番功夫呢。
孩子对自己声音情有独钟
当婴儿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利用舌头、牙齿可以制造出各种奇怪的“音响效果”,他们对玩这个“新玩具”乐此不疲。
四个月大的宝宝,已会拼凑出类似说话的声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奇特的、将来不会在他的母语中出现的发音与音调。
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的兴趣会从单纯地玩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宝宝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音素来表现,所以虽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会模仿得一模一样。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
爸爸妈妈所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基础。因为宝宝还不能正确地发音,所以会学大人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的重复。
宝宝接近一岁时,由于听觉机能的进步,嘴、颚、舌头的动作也更灵活,呼吸、发声构造也较成熟,于是他发出的音节就更准确了。但不同于以前的直接模仿,随着宝宝视野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会渐渐了解哪些音节是指称某些事物的声音,进而产生有意义的沟通。
总之,宝宝的语言学习必须通过模仿,从听大人的语言到学会分辨,再发出与听到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同时以听觉、视觉来认识外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再把现象和语音联系起来,才得以学会使用语言。虽然宝宝听不懂你的语言,你也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可你们还是可以在抑扬顿挫的音调中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的。
宝宝的声音世界上最好听
记得有一个故事中说,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鸟啄蛋壳时发出的“笃笃”声;狗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狗啃骨头时发出的“咔嚓”声;小老鼠则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猫咪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声,故事让我和孩子们都哄堂大笑,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孩子们没有给我回答。对呀,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世界上的声音有千百种,有花开花落声,有小河的流水声,有清清的赞美声,有漫漫的批评声,有风声,雨声,雷声……这么多的声音汇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有一百个理由。
也许“好听的声音”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赋予的意义也会不同,婴儿则会觉得玩具发出的“叮当”声最好听,学生会认为表扬声最好听,上班族认为下班铃声最好听,男人会认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发出的侬侬细语声最好听,女人会认为男人的甜言蜜语最好听,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丫丫学语声最好听,老人会认为儿女回家时的“爸妈”二字最好听,那我呢?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最好听的声音又是什么呢?思绪翻涌,对了,是“老师”,是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的“老师”声。
记得那时,刚出茅庐,当第一次孩子们叫我老师时,自己的那份羞涩立刻浮现在眼前,同时,那份激动和骄傲也荡漾在心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每天的叫喊“老师”二字,好像已成了“代号”,听多了也就没有了感觉。但“老师”是一种“代号”吗?不,那是一种责任,一份爱心,更是一种尊敬,这根本不能与“代号”划上等号。
不管走到哪儿,不管时间过了多久,老师依然是老师,老师肩上的责任没变,心里的爱心没变,我喜欢听到孩子称我为“老师“,每天的呼唤让我时时记着,作为老师对于孩子的,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让自己牢记老师的那份师德和师魂。
如果你问现在已经从教9年的我,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我会坚定的说,是每天早晨孩子的那声“老师”,是孩子寻求帮助时那声“老师”,是孩子想与你一份分享快乐的那声“老师”,是与你分别时的那声“老师”……
蹲下来聆听孩子
“蹲下来聆听孩子”,这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在教师和家长中却甚少践行者。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孩子身材矮小,如果教师、家长与孩子对话时保持一种站立的姿态,会给孩子一种面对强势的心理压力,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蹲下来,你会更好地倾听孩子的话语,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勇于对师者、文本提出质疑。他们不慑于教师、家长的威严,不囿于教师、家长的权威,创新的火花在这里迸发,簇新的思想在这里闪现。“蹲下来聆听孩子”,应成为师者、家长的永恒追求及执着践行的目标。
激赏的话语人人愿听,听不厌烦。孩子亦然。生活在赏识环境中的孩子,犹如沐浴在阳光中,他的心情时刻是阳光的;犹如得到了春雨的滋润,他的学习是热情的,思想是鲜活的,活动是充满创造的。领悟了赏识教育的益处,“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赏识话语成了我送给孩子的一束束鲜花,一滴滴甘露,营养着他的大脑,润泽着他的心绪。
为人师者,在聆听中,在赏识下,在反思里,在期待间,亦是杏坛人生的一大快事;倾听孩子成长的拔节声,目睹孩子渐长的硬身板,谛听孩子悦耳的歌声,审视孩子行走的足迹,当是生命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