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发布时间:2021-09-29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讲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不要对宝宝唠叨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心点,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但实际上,繁琐的护理工作已让妈妈们精疲力竭,如果宝宝再哭闹、任性,那么这时妈妈眼中的宝宝将会由小天使变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会对宝宝发一通牢骚。

或许,发泄完之后,妈妈自己会好受些,并感觉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妈妈是否想过,挨批后,宝宝的心里感受?专家告诫:妈妈生气可以体谅,但在牢骚出口前必须得三思。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Tips: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Tips: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Tips: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这些善意的千万谎言别对孩子说!


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大人们时常编一些所谓的“善意谎言”来哄骗孩子。可是,哄骗背后的负面影响你想过吗?

对孩子这些善意的谎言不能说!

有的谎言看似没什么大碍,但对于一两岁的宝宝,他们天真、简单,尚未形成一定的判断力,特别容易受哄骗。本期育儿播报为您盘点一些常见的坑娃谎言,希望各位家长读过就不要再犯了。

谎言一:药丸其实是糖果

对很多父母而言,喂宝宝吃药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儿,孩子各种哭闹,各种不配合,家长为了让宝宝快快好起来,也是各种变着招数使,但有些招是万万使不得的。

前不久,一对夫妻抱着2岁大的女儿冲进医院,说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将放在餐桌上的红色药丸一口气吃了3粒,等父母发现的时候,她还在往嘴里塞。原来家长曾为了让孩子顺利服下药物,居然告诉孩子吃的是“糖果”或“糖水”,而造成孩子误食。

在此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欺骗孩子药物是糖果,对于有认知意识的孩子,要告诉他们药是什么,为什么要吃药,养成其正确用药观念;同时,由于小孩的模仿能力强,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动作,应该避免在认知力不够的孩子面前吃药,最好也不要将药品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但如果孩子已经误服药物了怎么办?

还用问!当然要及时送医!而且要尽量弄清孩子服用的药物名称、服用时间及用量。在送医前,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但已经昏迷的孩子则不能催吐,以防发生呕吐物堵塞而窒息;最好把误服药物和呕吐物带至医院以便医生对症采取措施。

对孩子这些善意的谎言不能说!

谎言二:不乖的话,警察叔叔会来抓你

还有些父母在面对熊孩子的各般闹腾无计可施时,习惯通过“恐吓式玩笑“令孩子乖乖就范,而且屡试不爽!袋鼠小编想提醒的是,这种方式只会误导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大家都清楚,近来小孩被拐的案子比比皆是,多少家庭被人贩子给毁了。早前媒体就报道:一名9岁被拐男孩被解救后问他为什么在火车站与警察擦肩而过时不呼救,男孩说,妈妈说过不听话的孩子会被警察抓走,所以他不敢喊。

小编若是这位孩子的妈妈,一定肠子都悔青了!为何很多家长都喜欢采用“恐吓式”教育?相关专家说,这可能源于父母心态幼稚,其实也是父母无力驾驭家庭教育的表现,长此以往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还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父母应该怎么做?

父母在和年幼的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正面引导,多告诉孩子怎么做,形成正确的观念,建立安全感。比如小朋友做错了事情,家长直接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改正。

父母在孩子认识错误时,要从情感上接纳孩子,使之有安全感。此外,应该经常夸赞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其正确行为加以肯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哦~当然前提是孩子真的有值得夸赞的地方,而不是因为他是你孩子你就觉得他很棒。

“调皮就被警察抓走”、“不听话就让医生给打针”这类玩笑不能开,还有一类玩笑也是不能随便跟孩子开的。

我同学告诉我说,邻居有个孕妇是第二胎,然后邻居们或亲戚都对大宝说:“你妈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也不要你了。”结果某天孩子趁妈妈午睡时就生气地走过去,朝着她的肚子一屁股坐下去,就这样肚子里的宝宝一屁股给坐没了。可是这位母亲也没有责备她的孩子,因为孩子是听多了身边的人说的话才做出这样的事。

有些大人就是这样,在家骗自己孩子,到了外面,还会故意挑拨别人家矛盾,好看热闹,害得小孩子心里从小就有阴影。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都极其仇视妈妈生二胎的原因之一。小编在此奉劝那些想生二胎父母们,先堵住亲戚邻居亲戚的嘴啊~~

请慎用“谎言”这种教育方式,如果给宝宝的心灵蒙上了阴影,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我们将后悔莫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真善美的情感来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真诚、善良的人。

亲子交流 父母不要说反话


1、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2、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3、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理解不了反问语气的话,因此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以上的小技巧和小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父母需谨记,在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亲子沟通时,不要说“反话”。

千万不要揭穿孩子的秘密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孩子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秘密包括与异性朋友交往、写日记等,一旦这些秘密被成人揭底,孩子稳定的心理就会变得紊乱,会对父母产生激烈抵抗感,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现在拥有秘密行为的人,并不限于年轻人。在当前竞争环境里,人们接触到行业内外的各种压力,而有些外表看来颇有成就、权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外人不知晓的秘密。笔者就知道一位房地产业名人,他闲暇时最喜爱的活动,是收集儿童音乐唱片。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这一嗜好,与能干的企业家形象相差甚远。在惊讶的同时,也嘲笑他的“儿童”行为。其实,对这种人来说,他的秘密行为很可能是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大压力后,为了缓解紧张、达到平静而采取的注意迁移方法。

由此可知,采用秘密行为可以寻求稳定心理,这可以看作每个人都有的防卫本能之一。一旦秘密被揭露,就好像自己的宝物被夺走,当然会对抢宝物的人憎恨,以达到心理平衡。

我们再回到亲子关系的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毫无疑问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留心孩子心理上的稳定。家长要用较适当的方法表达对孩子错误的纠正,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反感时,不要以揭穿孩子的秘密当作消除自身反感的手段,这对孩子的稳定心理是无益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请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
  •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讲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
    2021-03-03 阅读全文
  • 别跟孩子说反话 案例: 四岁半的净净,个性特别像妈妈,开朗活泼,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老师都夸整个班里就属净净的嘴最甜,最会说话。 但最近,老师向妈妈告了一状,说净净经常说反话,比如,欢欢的衣服特别漂亮,净净就说...
    2021-09-09 阅读全文
  • 不要对宝宝唠叨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
    2020-11-10 阅读全文
  • 请不要对孩子无条件顺从 在生活中,家长常常要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如何拒绝,需要技巧。 首先家长要分清孩子的什么要求是真正的无理要求。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变成一个强势者,而要成为一个说理者,要不孩子会说家长不讲理了...
    2020-09-10 阅读全文

孩子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笨”这个词经常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口中,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

2021-10-02 阅读全文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

2021-03-03 阅读全文

案例: 四岁半的净净,个性特别像妈妈,开朗活泼,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老师都夸整个班里就属净净的嘴最甜,最会说话。 但最近,老师向妈妈告了一状,说净净经常说反话,比如,欢欢的衣服特别漂亮,净净就说...

2021-09-09 阅读全文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

2020-11-10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家长常常要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如何拒绝,需要技巧。 首先家长要分清孩子的什么要求是真正的无理要求。在孩子面前,家长不能变成一个强势者,而要成为一个说理者,要不孩子会说家长不讲理了...

2020-09-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