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

发布时间:2021-09-2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其实,一味地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面。

我们要注意文化对人的内心的构建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事情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是要鼓励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是妈妈认为你们都同样是可爱的,这样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亲子关系中,没有输赢,读懂孩子行为,达到共赢


1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跟孩子之间,常常会出现“拉锯战。”

你想着要孩子听你的,但是孩子却常常想着法子逼你听话。

有妈妈问:“我孩子很不听话,我能不能打?”

有妈妈担忧地说:“我一直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他,理解他,可是孩子却变得执拗任性,说什么都不听,我是不是做错了?”

还有妈妈说:”我跟家人常常会选择赞美孩子,因为赞扬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结果却是孩子只爱听赞美的话,变成了玻璃心,在外边受不得一点委屈,该怎么办?”

前几天又收到一位妈妈留言说,“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性,到底好不好?”

其实父母一直纠结的问题,从孩子的行为上能知道答案。

而父母要先反思的是:亲子关系中,谁说了算?

2

有的父母是心情说了算。

有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自己最近由于二胎月子中,所以陪老大的时间几乎没有,现在是爸爸陪的比较多。

但是爸爸陪孩子的过程中完全是依赖他的情绪。

他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耐心陪孩子玩很久,陪孩子看书等。

如果心情不好的话,就会吵孩子,分分钟给整哭了。

一天晚上因为睡觉的问题,爸爸动手打了儿子,而且打在了他的脸上,孩子长这么大,淘气过分时候我也偶尔也会打他的屁股,但从来没有打过他的脸,今天晚上爸爸的行为,让我也很伤心。安抚好孩子,我却睡不着了。

其实这位爸爸肯定是爱孩子的。

但是他太情绪化,让自己的心情决定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

妈妈的担忧是妈妈敏锐的直觉感受到了。

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察觉,妈妈是有超能力的。

面对容易情绪化的爸爸,可以跟他直接把问题抛出来分析。

错了就要改正,蹲下来跟孩子说一声道歉。

获得孩子原谅后好好抱抱,约定爸爸今后会努力控制脾气,你也要好好遵守规矩。

如果放任这样的负面情绪蔓延,结果只会让爸爸跟孩子的关系变得糟糕。

无形中又加大了妈妈跟爸爸的矛盾,也会加大妈妈的压力。

对家庭没有任何的好处。

而且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它们的情绪也非常容易波动。

遇事容易被激怒,喜欢动手。

真正成熟的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持久而稳定的。

而非被自己的情绪或者外在的一些评论影响而波动。

这是送给孩子的一份宝贵的礼物。

3

有的父母是孩子说了算 。

我常常说,要好好爱孩子呀!

特别是孩子在0-2岁,要给他无条件的爱。

哪怕是溺爱,也不为过啊!

你想跟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讲道理,那请打住。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从养育者,特别是母亲身上获取最基本的安全感。

一个好的母亲也常常会给孩子这样的满足和安全感。

只是孩子大了的时候,还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

那就要看看自己是爱还是害了。

比如孩子到了3-5岁,很多行为习惯开始形成。

父母就有必要帮孩子养出好的习惯,纠正偏离的行为。

孩子们大多喜欢看动画片,就好像我们喜欢看电视剧一样。

如果放任一下自己,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你可以三五天就看完。

如果放任孩子,他也是能一直坐着看下去的。

你说这样的任性行为,能让孩子说了算吗?

但很多家庭的遥控器是控制在孩子手上的。

甚至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看电视就不吃饭。

结果为了让孩子吃饭,就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饭菜凉了,眼睛花了。

但父母还无可奈何。

当孩子说了算的时候,父母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我要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你管不了我。

大人稍微有点脸色,又哭又闹,逼着大人最后乖乖认错。

4

有的父母是“我”说了算。

这类父母常常有一个这样的神逻辑:“你是我生的,就要听我的!我爱咋咋样,你都得听”

安排孩子的人生,干涉工作,甚至包办婚姻。

你以为孩子很幸福,其实孩子一直想逃离你。

我有一个朋友。

他本来在我们县一个事业单位做文员,一直是爸妈的骄傲。

每次都觉得自己的儿子找了一个好单位。

所以他的女朋友因为在一家普通公司做销售,结果被强行分手了。

理由是女孩经常要出差,还要陪客户,挣的不多,还不体面,不适合当老婆。

最后给他找了粮食局副局长的外甥女,这还是爸妈花了一年心血才争取来的。

可是他跟这个女孩没有一点好感,一直拖着,进退两难。

纠结了两年后,他还是辞职了,只身离开了那个并不快乐的安乐窝。

然后跟朋友开了一家小咖啡店。

尽管妈妈还是会打电话不断唠叨他,但是他说至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远比在那个昏暗的办公室里过得要开心。

5

亲子关系中,到底谁说了算?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请记住两个词,也是应对的办法。

第一个词是:尊重

你如果爱孩子,就请尊重他。

因为父母的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个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

他们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养。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的熊家长,才让孩子变成了熊孩子,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悲剧,因为小时候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无不是家长一步步影响着搭建的。

尊重孩子,就算是孩子错了,我们指出错误,不带标签,不贬斥人格。

而如果我们错了,会跟孩子真诚地认错,而不敷衍或者漠视。

第二个词是:规矩

一直以来,我都跟大家说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

所以,很多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慈父。

的确我也是一个孩子喜欢的奶爸。

但我也是一个严厉的爸爸。

我们家的规矩棒还是“握”在我的手上。

那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用报纸卷的一根纸棒。

记得当时制作的时候,我把他叫在身边。

然后认认真真地用大头笔写了“规矩“两个字。

告诉他今后我们就要守规矩啦,如果违反就要挨打。

他说什么时候是违反规矩?

我说比如夏天吃冰棒,规矩是一天可以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个小的。

爸爸会给你买。

但是你不能因为好吃,然后吃了一根又要一根,这时就是违反规矩。

“当然,所有的规矩都是为了保护你,因为吃多了会肚子疼。”

这几年,我们家规矩不多。

但是儿子大都能遵守好,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规矩棒也就常常躺在冰箱上睡大觉。

很多亲戚见儿子在外不乱买东西,去小卖铺也不贪多。

他们说你儿子是很怕你呢。

其实我知道他不是怕我,而是对规矩的敬畏。

当有了规矩,你就没必要太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权威?

也不会陷在情绪漩涡里伤害孩子了。

亲子关系,其实是非常奇妙的一种关系。

别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而要多反思自己。

努力去读懂孩子的行为,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请好好爱,也别忘了规矩。

因为亲子关系中,没有输赢,只有共赢或者共输。

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总是教孩子如何分辨对与错,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但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只想着,这么做,是否能带来利益。

对于小译的教育,我只会告诉他,怎么样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至于他怎么做,我会给够空间他,让他去尝试,亲身去经历。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但是我们是否也做到了呢?答案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没有利益的事,是很少有人去做的。

周一永远是最忙碌的,再加上是月初,各种报表,对账单刷刷的压到我面前,各种催促的声音在我耳边不停的响起,让我已经听不进任何一个字了。但突然有一个声音,就在旁边,格外的刺耳,让我停下手上的工作,朝那个声音看去,是我的同事,负责采购工作的。她的一句话,让我很惊讶的,不知道对方和她说了什么,只听见她说:可以呀,那我有什么好处?对方又接着说了一些,我听不到,但我听到她很开心的笑着。虽然她笑着小声说着,但我却听得格外清楚,这是供应商老板给她打的电话,因为电话一接通,她就喊了供应商老板的名字。

回家和老公谈了这件事情,老公怪我太玻璃心了,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几乎随处可见,有哪个公司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连老板都知道这种做风的存在,只要不太过份,就都睁只眼闭只眼呗,大家都知道是那么一回事。

是,我也知道现在这种现象很普遍,既然我们大人做事情都是冲着利益去的,都只看利弊,那我们又怎么教育孩子呢?

真的只有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才分对错吗?孩子的天真,少了利弊关系,才能分得出对与错吗?真的很值得我们大人思考的问题。

我们大人总是大言不惭的要求孩子,不能做什么事,都想着要好处才去做,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可大人却偏偏为了利益而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每一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让幼师感到深深的无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再好的教育也没有用!

1、有阅读的氛围

有位爸爸曾经骄傲地告诉我:我家并不奢华,但唯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家里摆放着一张大大的书桌,我和孩子可以随时在上面阅读、作画,书香的熏陶胜过一切口头说教。

我欣赏这位有远见的家长,还有什么教育比润物无声更美好呢?如果孩子身边总是充斥着玩具与零食,他就可能变得贪玩、贪吃;如果家里的麻将声争吵声此起彼伏,孩子的世界就会充斥着暴躁与不安;如果房间里总是飘着书香,孩子的心灵就能得以滋养。

所以,有阅读的氛围,是养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2、从尊重孩子的老师开始

幼儿园里,经常会见这样的事情发生:某位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磕碰,与老师园长闹的不可开交。孩子磕碰了,父母着急,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因一时的冲动,而责骂老师,我想这样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都是父母美德的传承;每个孩子身上的顽劣,都是父母缺点的映射。所以,家风永远是一面镜子。为了让这面镜子更明净,家长要给自己制定规矩:不说谎话,给孩子的承诺一定兑现;不在孩子面前议论是非、抱怨生活;不和孩子讨论老师,维护孩子心中的敬畏和热爱。

3、温度做到刚刚好

育儿就如养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小脾性,有的喜阴,有的喜阳。父母在处理大事小事的过程中,温度的拿捏很重要。过热过急,会矫枉过正;过冷过硬,又会伤了自尊。唯有时刻保持一份温和的心性,才能把孩子调教得同样有智慧。

除了吃饱穿暖,关怀孩子内心的温度,才是更加重要的。责罚孩子要有度,不可轻易触碰他的尊严。常常剥夺孩子自尊的最坏后果,莫过于让他鄙薄自尊并且习以为常。

4、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

教育中的“放养”论由来已久,但据老师的所见所闻,许多家长的放养是无底线的,甚至包括“是非观”的放任。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你不能视而不见;孩子帮助他人,事后你要表扬;孩子为你端茶倒水,帮你做家务,都要及时地表达谢意。从小让孩子懂得是非、学会担当、乐于付出,这比学知识更加重要。

当孩子事情做得漂亮,也要不吝赞美,孔雀会在赞美中开屏。但表扬需要艺术,不可过大过空,要有针对性,例如:你绘画的创意很特别;你听课的表情很专注……永远要记得,孩子天生的聪慧是不必表扬的,后天的努力才值得鼓励。

5、父母要舍得“用”自己的孩子

你曾经拒绝过孩子主动帮你做事情的请求吗?比如说,他想帮你洗衣服,你担心他弄得满身、满地的水 ;他想帮你扫地,你可能嫌他扫不干净;他来帮你洗洗脚,你又不好意思......

不如,多“用用”你的孩子吧?让他试着自己洗洗小袜子、帮你扫扫地、这是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一次幸福的经历。

如果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实践,我觉得这很可惜。只有让孩子去做,在不断的“好心办坏事”的历练中,她才能掌握做好事情的技巧。

6、重视老师的点评

教育不是察言观色看表象,我们需要的是洞察力。作为一名幼儿家长,要看重老师对于孩子的每次点评,比如“饭后喜欢和小朋友打闹”,打闹,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打闹的背后,也许是自控力不够,也许是对班级规则的漠视,也许是对教师敬畏感的淡化。

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有一次正式而坦诚的对话,在不设防的交谈中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

7、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幼儿之间的游戏玩耍,最易生矛盾、闹别扭。此时,家长最为合适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做一个观众,看孩子如何对付烦恼。看过之后,你才知道他缺什么,你需要帮他做什么。

经常看见许多家长要么袒护要么劝离,这种直接帮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可以解决暂时的矛盾,却给孩子留下永久的依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长放手不管,导致家庭和园所不能实现有效的连接与支持。那么,再好的幼儿园教育也没有用!

培养孩子的“世界化”眼光


培养孩子的“世界化”眼光老妈来了之后,我发现和老人相处的不易。墨守成规,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哪怕做个菜,没吃过的都不肯吃,什么做法不对啦,别人都不这样做啦。她那处不这样吃啦。往往让我很憋屈的同时,也感到老人的可怜,这60多来年来第一次离家,走到这么远的地方,在她心中一直是很遥远的地方,如今她亲身来了,可是她没有像孩子那样的好奇探索,而是固守她的习惯。哪怕在这小小的地方,就感觉走到了天边。

社会飞速发展,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在当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只是眼光短浅,了解异国文化风情,从小培养孩子的“世界化”眼光非常有必要。

这套放眼看世界儿童绘本有4册,讲述了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塞内加尔和印度的4个孩子上学路上发生的故事,展现了这些国家的风情和文化。我收到的是美国这册。

xx宝拿到书会立即翻看,他翻到了他喜欢的地方,因为这个地图,我煞有介事地说上网查找下地图,之后又用笔在下面添加上一个南极洲,告诉他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我们生活在亚洲的中国。他则关心的是从这里到哪里是坐航还是坐飞机的问题。并为此不停发挥想像,怎么过去。

万圣节,这个值得和孩子说道一下,在西方,这是孩子们最喜欢节日之一。南瓜灯,鬼怪,讨要糖果,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说到要糖果,xx宝是两眼放光的。引到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孩子很容易理解,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呵呵,孩子对吃的总是最清楚记忆最深的。

大字不识几个的孩子,看起书来的认真劲儿不比我们差。这样的绘本很适合亲子阅读。孩子看图,我们讲字,也让我重新很细节地看到这个国家的风俗人情和文化,和孩子一起学习是很快乐的事。

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妈妈骑车带着絮絮,过十字路口时,因为没有车,不愿意等了,就闯红灯了。絮絮见状大喊:“妈妈,妈妈,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吗?”妈妈只好跟她承认错误:“哦,对不起,我没看见,闯红灯啦!”絮絮安慰妈妈:“没事,你不是说过,错了,只要改了就好吗?下次注意哦!”

妈妈去接絮絮的时候,絮絮采了路边的一些野花送给我,并对我说:“妈妈,你回去要跟爸爸说你的宝宝送给你的礼物啊!”晚上睡觉前,妈妈和絮絮闹着玩。我轻轻的拧一下她身上的某个地方,然后赶紧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絮絮防不胜防,然后就大声说:“妈妈,你干什么啊?你怎么这么淘气啊?”(这些话估计是在学校学的)

吃饭时,絮絮突然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妈妈,你们暂停一下,我要跟你们说个事?”我们都配合着她放下筷子,但是嘴巴还在嚼着,她还不满意:“要闭上嘴巴!你们不闭上嘴巴,我怎么说啊?”妈妈着急吃饭,想让她快点,于是说:“就你自己没闭嘴吧了!”絮絮立刻反驳:“我在说事呢!怎么闭嘴吧啊!”也是哈,小家伙反应的够快的!

饭后,爸爸用电脑。妈妈就把絮絮的刚才“闭嘴吧”的事儿在本上记下来。絮絮挤到桌子前,问:“妈妈,你在干嘛?”我告诉她在给她写日记,并读给她听。她笑了,抢过笔说:“XXX(我的名字),我要给你写日记!”然后就在本上“画”起来。边“画”边问我:“妈妈,刚才吃饭的时候,你说什么啦?”妈妈说:“不知道啊,我忘了!”小家伙低下头不再问我。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喊:“妈妈,你来看看,我写好了。”我凑过去:“你写的什么啊?”宝贝学着我的样子,指着她的“字”,一顿一顿的说:“吃饭的时候,妈妈笑啦!”“妈妈为什么笑啊?”“因为我说‘闭嘴吧’啊!”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整个家庭及社会。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孩子那里看到他父母的影子。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的纯真像白纸一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压力好大哦!“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勉!

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爸爸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爸爸和妈妈要分清各自的教育角色,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改变旧有教导方式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甚至有的家庭在角色分工上,妈妈会自动将爸爸当作管教时的威吓对象,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再不乖,爸爸回来会处罚你啊!”长久下来,孩子对爸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不太敢亲近爸爸,把爸爸定位为处罚自己的人,父子间无法形成太过亲密的关系。专家建议,不要一味承袭旧有的教导方式,父亲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家庭内外事务要平衡

济南大成育婴师培训机构的马老师建议,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爸爸们排除在外。很多妈妈们从一开始,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事情。爸爸们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马老师认为,在双薪家庭的趋势下,谁来作为主要照顾者不再是关键因素,照顾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投入照顾的父母要能在家庭内外事务上取舍、平衡,以达到育儿照顾最佳状态。如果部分留守在家照顾的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角色存在抱怨与不平,情绪波动影响照顾品质,孩子也容易对父母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混淆。

父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座桥

金宝贝早教中心的指导师KELLY建议,从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来看,一方面爸爸们要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给妈妈一个安心育儿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协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过多地考虑外在的经济原因,就会失去自己正常的心态。

另一方面,孩子越小妈妈的作用越大,孩子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爸爸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妈妈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爸爸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男性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多通过爸爸的肩头走向社会。因此,爸爸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孩子越来越大,对外界的认识要把握得越来越准确,只有父母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KELLY提醒,父母分工合作的时候,要注意统一意见,不要有分歧,别给孩子任何不确定的答案,这会增加孩子的迷惘。

KELLY还建议,父母要注重孩子的社交,制造他们与其他孩子接触互动的机会,对于没有兄妹的独生子女,高质量的早教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早教中心,父母通过参与为孩子特别设计的适龄活动,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有利于他们课外的潜能开发。

相信《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的“社会化”行为是喜是忧? 最近,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论坛时,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
    2022-04-18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正视说谎,面对错误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
    2021-10-27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中,没有输赢,读懂孩子行为,达到共赢 1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跟孩子之间,常常会出现“拉锯战。” 你想着要孩子听你的,但是孩子却常常想着法子逼你听话。 有妈妈问:“我孩子很不听话,我能不能打?” 有妈妈担忧地说:“我一直尊重...
    2020-12-12 阅读全文
  • 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总是教孩子如何分辨对与错,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但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只想着,这么做,是否能带来利益。 对于小译的...
    2020-11-13 阅读全文
  •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每一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让幼师感到深深的无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再好的教育也没有用! 1、有阅读...
    2020-09-30 阅读全文

最近,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论坛时,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

2022-04-18 阅读全文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

2021-10-27 阅读全文

1 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跟孩子之间,常常会出现“拉锯战。” 你想着要孩子听你的,但是孩子却常常想着法子逼你听话。 有妈妈问:“我孩子很不听话,我能不能打?” 有妈妈担忧地说:“我一直尊重...

2020-12-12 阅读全文

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孩子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总是教孩子如何分辨对与错,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但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只想着,这么做,是否能带来利益。 对于小译的...

2020-11-13 阅读全文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每一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让幼师感到深深的无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再好的教育也没有用! 1、有阅读...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