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零到十八岁,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用心呵护

发布时间:2021-09-28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零到十八岁,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用心呵护》,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作为家长的您,是否有足够的方法,去应对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变化?全国妇联等7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0-18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教育要点做了系统阐述。“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是所有家长在育儿方面应遵循的通则。

0-3岁爸爸别缺席

嗷嗷待哺的幼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闹脾气,也会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大纲》提醒家长,学会倾听、分辨儿童的“语言”,安抚儿童的情绪;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运动、多抚触,带领儿童开展适当的运动、游戏。用心欣赏儿童的行为和作品并给予鼓励,分享儿童的快乐。

家长应该尽力创设儿童自如爬行、充分活动的独立空间与条件,随时、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物品和现象,让儿童在爬行、观察、听闻、触摸等训练过程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促进儿童感官发展,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多开口;积极回应儿童的言语需求,鼓励儿童之间的模仿和交流。

很多爸爸会觉得,孩子还小,更适合被女性照顾和陪伴,但《大纲》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建议爸爸们利用生活场景进行随机教育,在亲子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

4-6岁关注日常交往

专家指出,4-6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的体能、智力都极速发展,大量增加的词汇量、越来越熟练的动作技能促使他有了更多和伙伴们一起游戏的愿望,

《大纲》指出,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父母此时的重要任务之一。家长应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对儿童的交往态度、行为和技巧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注意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儿童交往的自信心;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儿童在家中练习社交技巧,并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和品质,以及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游戏的同时,家长也别忘了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

此时,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作息制度,也将让孩子一生受益。《大纲》建议家长,积极运用奖励与忽视并行的方式纠正并消除儿童不良的行为方式与癖好。

7-12岁培养良好情绪

天真烂漫的儿童,正逐渐长成翩翩少年。此时,家长应重视养成教育,防止因为溺爱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注重儿童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同时,要带领儿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帮助儿童建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引导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信做事。指导家长为儿童树立积极的人格榜样,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事件教育儿童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

为孩子树立理财观、劳动观,保护孩子学习兴趣,也是这一阶段家长要重视的内容。

13-15岁学会鼓励尊重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变”:各项身体指标接近于成人,性意识开始萌发与成熟,情感不再完全外露,但情绪还不稳定、易冲动。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大纲》给家长支招——帮助儿童认识并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指导;加强对儿童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引导儿童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

面对孩子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家长和孩子都应树立正确的学业态度和应试心理。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自主选择,协助孩子综合分析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等,选择适合其发展的高中、职校或其他发展方式,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自我选择。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始终给予孩子鼓励。

16-18岁树立法制意识

羽翼渐丰的雏鸟,即将飞翔蓝天。这时,家长有必要教会他搏击长空的方法和守则。不妨通过家庭会议等形式,与孩子一起平等、开放地讨论家庭事务,并共同分担家庭事务;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己,让孩子品尝与人合作的快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乐于与人相处、勇于承担责任。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并利用日常生活的相关事件,适时适当适度开展性生理、性心理辅导。

同时,家长自身也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掌握家庭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法制意识;注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护


自尊心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高层次人员的一种基本素质。可是,不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有不少冲动型的家长,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便“你这个混球”,“数你不懂事”,“你就不知道干好事”等,随口而出。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马上火冒三丈,“笨蛋!就数你考得差!”“以后还会有什么出息”等难听话接踵而至,没轻没重,却不知道自己这样笼统地辱骂和否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家长在孩子有了过错时,连骂带吓唬。例如,“你再不听话,不给你饭吃”,“你敢顶嘴,给我滚蛋,别回家”,“还这样打断你的腿”等等。显然,这些都是气话。实际上,饭照吃,腿也不会打断,回家晚了父母还到处找。可是不管你实际上怎么爱孩子,辱骂与吓唬孩子是一种粗暴行为。对幼儿来说,遭到辱骂会感到紧张、恐惧、没有安全感,心理上会受到很大伤害,自尊心遭到践踏,产生自卑感,由失望、对抗而渐生敌意。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当他们被家长用污言秽语责骂时,感到愤怒与厌恶,但却又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满口污言秽语,并施予他人。他们常常会对他人产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鲁而不怀好意。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等严重状况都可能出现。 家长的辱骂与吓唬,其威力会递减,因为你着急时声色俱厉地说:“再这样,我宰了你!”然而他真的再犯了,实际上你也对他无可奈何,结果只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孩子慢慢摸清了家长的威胁,只是吓唬,就不再惧怕,甚至不以为然、你话说得再重,他照样与你对骂、这时家长的威信已扫地,再也无计可施。 吓唬的另一个后果是,逼着孩子说谎。有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只知道这样做又会遭到辱骂,于是不得不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过失。为了蒙混过关,就编谎话,越编越熟练,张口就来,成为习惯,长大也就难以改变了。孩子如果被骂皮了,什么都无所谓,弄到羞耻心荡然无存的地步,便很难教育了。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而一旦丧失了人最宝贵的羞耻心与尊严,此人便难得再有什么成就与作为,也就难有希望了。尊敬的父母可知道,你们为发泄自己的怒气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的话,那些侮辱性的话,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

孕早期更需要加倍呵护


研究发现,怀孕的头两三个月是最容易出现流产的时段。刚刚形成的胚胎对于外界的很多因素和刺激都是异常敏感的。因此,专家指出,在怀孕早期,准妈妈一定要加倍呵护自己,在平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感冒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虽然普通感冒对胎儿影响不大,但如果体温较长时间维持在39℃左右,也有可能造成胚胎畸形。特别是流行性感冒,不仅病毒具有能使胚胎或胎儿发生畸形的作用,高热和病毒的毒性还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

因此,孕早期要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在感冒流行季节,同时在生活中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即使患了感冒别在家硬挺着,虽然怀孕早期用药不当容易引起胚胎组织畸形,但一旦患了感冒还是要赶快去看医生。"

二、避免劳累

在孕早期,准妈妈的肚子不是很明显,很多幸运的准妈妈甚至没有孕吐的困扰。所以,可能很多准妈妈都会掉以轻心。熬夜、出差、加班……维持着孕前一样的生活。好育园专家提醒各位准妈妈,不管是上班还是在家里尽量不要太累,每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睡眠。外出坐车要注意安全,不要太颠簸。

三、尽量避免辐射和化学物质

前三个月要特别注意,尽量减少用电脑、看电视、尽量不用吹风机吹头发。孕妇看电视应距荧屏2米以上,而且不宜收看惊险电视节目。清洁剂会通过手部皮肤渗透到孕妇体内,所以尽量减少洗碗、洗衣服的次数,洗时要带好橡胶手套。

四、注意饮食均衡

肉、蛋、禽、鱼,以及水果蔬菜每周尽量都吃些,前三个月每天要补充叶酸,一天0.4毫克的。尽量不要吃螃蟹、甲鱼、贝类,这些都是寒凉的食物,会对孕妇和胎儿有影响。

五、不要登高做事,防止滑倒

健康的孕妇可以照常工作和劳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在怀孕后,最好不要登高打扫卫生、搬动沉重的物品,这些动作有一定危险性。在家要注意防滑,特别是厕所等比较潮湿的地方,最好准备防滑垫,以防摔倒。

六、保持心情愉悦

关键要保证情绪稳定,不要紧张,更不要生气。丈夫尤其要会关心体贴妻子,避免妻子情绪激动。心情不愉快会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宝宝的智商就会很高。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我们小心的呵护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我们小心的呵护从女儿适应幼儿园开始,她基本就是其他家长表扬的对象。因为在家淘气、不听话的丫头,在老师面前却很听话,典型的两面派,呵呵。因此,在老师眼里她是个能干的、聪明的孩子;在其他家长眼里,她是个活泼、开朗、胆子大、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但是,在他们表扬我的女儿、顺便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却为他们的孩子担忧,他们在表扬别人的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顾及自己孩子的自尊心,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更应该得到保护与尊重。

**的班上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安静、内向,这个小姑从小就和奶奶一起长大,可能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也许是老人带孩子的通病吧,这个孩子胆子很小,从来不敢玩儿那些秋千之乐里的游乐设施。

这个奶奶就特别喜欢我家**,每次见到**都要高声地表扬一番,顺便批评一下自己的孩子:“xx,你看人家**,胆子多大呀,你看人家秋千玩得多好呀,自己就能荡起来,而且一点儿都不害怕,你看看你,怎么就不行呀,你倒是使劲呀。”然后转过头来多我说:“我们家xx呀,就是笨,什么都不行,我就喜欢你们**,什么都好,活泼、开朗,胆子又大,多好!”

“阿姨,您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她不行,这样对孩子不好,您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乎,他们嘴上不说,可是心里明白着呢。而且,您总是这么说,就给他们强化了一种意识,我不行,我什么都不行,这样他们以后就更胆小,更缺乏自信了。”我小声地和这位大嗓门的阿姨说。我不想让他们谈话的内容传到孩子的耳朵里。

可是阿姨根本不理会我的劝告,继续说:“你说,就我们家xx这样,明年能不能上学呀?我觉得她肯定不行。你们**是4月份的,又活泼又开朗,肯定行,我们这个内向的要命,什么都不会,又小,8月份的,我真担心她不行!我都想,不行,干脆让她晚上一年学得了。”

“阿姨,人家9月份的孩子,还想提前一年上呢,您可倒好,还想给孩子晚一年。让她上吧,肯定没问题的。”

“可是,你看,她什么都不会呀,你看看,老师白天教的诗,你们**就能背下来,可是我们xx什么都不知道。我每次去都得拿个小本,问老师今天教了什么,回家再给xx复习复习,我看她真是不行!”

我真的不想再和这位阿姨说了,我再怎么解释,她好像也没明白我让她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建议。她就那么大声地,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夸赞别人的孩子,真不知道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怎样的创伤?这事对她的影响也许现在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未来肯定会有影响,她会胆小、懦弱、自卑、缺乏自信。

看着这个瘦小的小姑娘,靠着她的奶奶,听着奶奶对自己的批评,对**的表扬,她面无表情,不开心也不伤心。我不知道,这小小的人儿内心在想什么,但是我知道,她的内心一定是在承受着莫大的伤害,只是现在的她不知道表达,不会表达!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有的安静、有的闹腾;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对数学感兴趣、有的对语文感兴趣……不要拿孩子的个性来互相对比,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的。再有,想称赞别的孩子就称赞吧,但是千万不要同时批评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儿,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孩子幼小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细心、耐心的呵护!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探究习惯需要家长的精心养护


星期六的中午,妈妈见小米端着一杯热水走向阳台,“你要做什么?”“给花浇水。”“不能浇热水,要浇凉水。”“喝凉水会拉肚子的。”“花不会拉肚子,不许浇热水。如果花死了,妈妈就不给你买了。”听到妈妈这么说,小米听话地把热水端了回去。

花活了,孩子的探究火苗却熄灭了。其实,如果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究习惯,既可以让花活下来,也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小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

孩子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模仿他人、成人强化训练、自主探究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自主探究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模仿和训练都是成人的单向灌输,孩子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他学习的内在动机没有激发出来,自愿学习的习惯没有培养出来,但是因为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所以成人对它们容易形成依赖。

自主探究以好奇心为驱动,孩子在探究中会自觉地产生很多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因而孩子爱动脑、爱动手,这对他以后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重要。但是因为孩子在动手尝试中会出错,学习结果见效慢,家长认为问题很容易,没必要探索,就直接给孩子提供答案,忽略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和材料,长久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思维惰性,凡事依赖大人给出现成答案,主动探究的习惯也就越来越弱了。

探究习惯需要家长的精心养护

接纳探究中的尝试错误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表面和肤浅,常常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所以他们在尝试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小米在探索行为中出现的错误就很常见和典型,她以为植物与人的生理和生命现象是一样的,但是妈妈没有接纳小米的尝试错误,她不但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并警告错误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结果孩子吓得不敢探究了,其实正确答案并没有经过她的观察、操作和思考,只是书本知识经过妈妈的口授直接搬进她的记忆里,孩子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责怪孩子把环境弄乱了、把衣服弄脏了、把玩具弄坏了、把物品弄破了?这些都是拒绝孩子尝试错误的教育行为。

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探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而孩子的“研究经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通常成本很低,关键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怎样为孩子提供探究的环境。

小米的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一盆花浇凉水,一盆花浇热水。每天用相机把两盆花的长势拍下来,或让小米画下来,经过比较,小米就会发现两盆花的不同结果。这个科学现象很简单,却是孩子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总结,她从中获得的探索素养比生活常识本身更有价值。

再比如,一个孩子把花盆里刚种的几颗蒜头连根拔了起来,他想看一看蒜头长大没有,希望它们长得快一点。这时候,妈妈不要用“拔苗助长”的故事警告孩子,而是为他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让他比较是“拔苗助长”还是“拔苗助死”,相信孩子从中获得的收益要比干巴巴地听故事好得多。

为孩子提供探究的材料

孩子的探究对象无所不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孩子都喜欢把玩,包括花草树木、虫虫鸟鸟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既然有现成的高科技玩具,就应该让孩子玩,这样孩子的起点更高。高科技的电动玩具确实比较安全,富有童趣,但是它除了比较昂贵外,孩子的操作和参与空间比较少,所以很多高科技玩具不能长时间吸引孩子,很快就被孩子玩腻了而被家长束之高阁。

可见,家长不要为孩子提供太多的现成玩具,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需要动手动脑的玩具或材料,例如七巧板、积木、拆装和拼插玩具、橡皮泥等,还有水、沙、泥、土、石子、树枝、树叶等自然物,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这些玩具和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孩子需要探索研究才能玩出花样来,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由探索精神。

做孩子探究活动的配角

探究活动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孩子具有不断追问的思维连贯性和克服困难、动手尝试的意志,有的孩子常常坚持不下去而中途放弃。孩子这时候不但需要家长的鼓励,还需要家长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把探究活动进行到底。

例如,孩子想用积木搭一座高楼,搭到一定高度以后,没有足够的合适木块充当“栋梁”了,拆了重新搭建,孩子又不乐意,于是有的孩子就放弃了,留下一座没有完工的“烂尾楼”。这时候家长就可以过来鼓励孩子:“工程没有完工就不干了,多浪费呀,我们想想办法吧。”接着家长启发孩子在家里找一找有没有木块的替代品,怎样保持高楼的平衡,还可以做什么“装饰”或者“装修”,支持孩子完成一个小建筑师的作品。

妈妈要避免女性思维偏好

大多数孩子由妈妈教养的时间比较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男性擅长理性思维,女性擅长形象思维。孩子的探索行为主要发生在动植物、风、光、水、沙土等自然现象领域,而妈妈们大多对社会现象感兴趣,不太喜欢探究自然现象。当孩子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感兴趣并求助妈妈的时候,有的妈妈却对此不以为然,有的妈妈甚至看见小虫子就会吓得失声尖叫,这样当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及时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以至孩子坐失发展的机会,所以,妈妈要克服自己的不足,与孩子一起欣赏与研究瓶瓶罐罐和飞禽走兽,和他一起爱科学、“玩”科学、学科学,发展孩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探究行为要文明

探究虽然是孩子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但是它也不能特立独行地不顾他人的利益或破坏公共环境。

有一个小男孩,思维特别活跃,但他经常把自己的探索发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把口香糖粘在女孩子的头发上,老师批评他,他说:“我是想研究口香糖粘不粘头发。”却不承认这给同伴带来不便。他的不文明探究行为平时得到了妈妈的无原则保护,一次他把沙包扔到别的小朋友身上,人家哭了,妈妈解释说:“他在研究抛物线,不是故意砸你,别哭了。”还有一次,广场上摆放了一些新颖的展板,他很好奇,拿起手中的笔在上面画,妈妈在旁边视而不见。

其实,不仅是孩子的探究行为,即使是成人的科学研究行为,也都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以不侵犯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利益为前提,这才符合科学探索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崇高愿望,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文明探索的好习惯。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家长特别的关注


在一般人眼中,婴儿都是一样的,饿了会哭,吃饱了就睡,被妈妈搂在怀里根本看不出他们的性别。

然而,在有过养育经验的家长眼中,可完全不是这样。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她又怀孕了。

摸着隆起的肚子,她甜蜜地对我说:“肯定是个男孩!”

我不解。

她继续解释道:“我已经生过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比较乖,她总是安静地在我肚子里呆着;儿子则不同,他一会儿伸伸小胳膊,一会儿又用小脚丫踢我的肚皮,总是不让我安宁。现在我肚子里的小家伙好像总是在里面展示他的‘拳脚’,所以我断定他一定是个男孩。”

这位妈妈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男孩对触碰的感觉没有女孩敏感,当有人触碰一个男婴的脸时,他一般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当人们抚摸一个女婴的脸时,如果这个抚摸的人是她所熟悉的,她会冲他微笑,相反,如果这是一个陌生人,她就会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当男孩和女孩都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时,女孩们一般都会拉着父母的手小心地迈步;但男孩却不同,他们喜欢自己走来走去,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玩积木玩具时,女孩喜欢把积木摆得平平稳稳,而男孩却喜欢用积木来建各种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男孩与女孩也会表现出不同,女孩会格外关注新来的小朋友,并且会友好地对待他们;而男孩则常常会忽视新来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们。

……

细心的家长也许早已发现了这种性别差异。但也许是由于这种差异给了家长某些暗示,也许是由于家长头脑中一些固有的性别观念在作怪,他们总认为男孩是强大的,是调皮捣蛋的,是不需要特殊关注的。但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常常会使男孩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心理受到伤害,致使他们的性格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性格。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为了不显示出性别,他给一个1岁多的婴儿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告诉一组父母,这个孩子是女孩;对另一组父母却说,这个孩子是男孩。然后要求这两组父母分别陪这个婴儿玩。

结果,第一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让“女孩”玩;而第二组父母给孩子玩的玩具却是小玩具枪和小足球。

试验到了最后阶段,两组父母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这个孩子突然被一个会发出奇怪声音的玩具吓了一跳,并大哭起来。然而这时,两组父母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第一组父母看到“女孩”被吓哭了,便连忙去安慰她,并告诉她不要害怕;

而第二组父母却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们认为一个男孩子被一个玩具吓哭,是很没出息的一件事。甚至还有些家长把“男孩”的哭声解释成“愤怒”,他们认为这是“男孩”故意在给他们添麻烦。

最后,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然而,家长的这种反应似乎对男孩很不公平:与女孩相比,家长对男孩往往是更为严厉的。而教育专家们经过研究也表明,这种不公平常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即使是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言,家长拥抱女儿的次数也远远多于儿子;

※家长跟男孩耐心说话的次数要远低于女孩;

※家长常常会很轻易地原谅女孩所犯的错误,但如果男孩犯了错误,家长常常会狠狠地惩罚他们。

我们都知道,男子汉是坚强勇敢、无所畏惧、大大咧咧的……但这些表明男性特征的词语都是针对年龄稍大的男孩或男人而言。教育学的研究显示,对于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讲,他们在生理上和情绪上都要比女孩脆弱。

研究表明,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讲,男孩比女孩对痛更加敏感,当他们感觉潮湿或不舒服的时候,男孩更容易哭泣;每个婴儿都需要家长的特殊关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到了6个月大时,女孩所需要的关注会逐渐减少,因为她们可以通过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寻求安慰,但男孩仍然需要家长的照看。

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绪上也会表现得更为脆弱。他们不但爱哭,而且情绪很容易就会变得烦躁,烦躁的时间也要比女孩长很多。

对此,儿童心理学家们进行了这样一次试验:

他们让几个男婴与女婴分别与他们的母亲在装有摄像头的试验室里自由玩耍。为了使试验顺利进行,他们提前与母亲们沟通好,当婴儿们玩得正起劲儿时,母亲们会忽然停止与他们玩耍,并板起脸来假装生气,以使婴儿产生烦躁情绪。

之后,心理学家们对婴儿的表情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表现得更为愤怒,他们要么想让母亲抱他们起来,要么在椅子上动来动去好像要逃走。而且他们哭泣和烦躁的次数比女孩多很多。

当然,在试验结束之后,母亲们都想通过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复平静,例如抚摸他们,认真地注视他们,同他们说话,等等。尽管母亲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而女孩却正好相反,当母亲拿着玩具跟她们玩耍时,她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使是母亲的板脸让她们产生了烦躁情绪,但母亲的抚摸很快又使她们恢复了先前的高兴。

由这个试验,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与男孩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方面,家长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对于婴幼儿时期的男孩来说,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关注。

每个父母都需要六顶“思考帽”


“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wardde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企业界、政界及教育界应用与流行。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把大脑变成魔方

如果说我们的大脑像一个魔方,本书就是一个魔方资深玩家。

就像是魔术方块有六种颜色,爱德华把我们思考时该关注的面向也归类成了六种,让人们一次只思考一个面上的问题,理出个所以然。

1、白色思考帽:白色是中性的颜色,代表中立客观的事实与数字。

2、红色思考帽:红色是温暖热情的颜色,代表直觉、情感和印象。

3、黄色思考帽:黄色是阳光与乐观的颜色,代表思考过程中的乐观的思考,主要研究方案的利益所在和可取之处。

4、黑色思考帽:黑色是逻辑与负面的颜色,代表思考过程中反思事实与判断是否与证据相符,考虑风险、困难、和潜在问题等负面因素。

5、绿色思考帽:绿色是活跃的颜色,代表思考过程中的探索、提案、建议、新观念。

6、蓝色思考帽:蓝色是冷静的颜色,代表思考过程的控制与组织,冷静地管理思考程序及步骤、了解需求、总结与决策。

用六顶帽子思考的时候,宛如亲临“一人会议”,心里有不同的六种声音,关心着不同的可能性,非常愉快地把办法想出来,就像自己在跟自己讨论。

更关心“成为什么”而非“是什么”

《六顶思考帽》的核心强调“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在家庭教育当中,一些父母脱口而出“你怎么这样”等,其实就是轻易地给孩子贴上了“是什么”的标签,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总结来说,我们平时思考时,常常只囿于六顶帽子里的其中一顶,可能只看得见数字和事实(白色),也可能陷在情绪里(红色),或是只懂得批判(黑色),或是太过乐观(黄色),也有可能太过天马行动(绿色),又甚至思考的时候,抓不准优先级(蓝色),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尽快想出解决办法,我们就不能只依赖其中一种。

小调查:您在与孩子相处时,会不会走入一种帽子戴的时间过长这个误区?

A理性,善于认清孩子的性格特点,喜欢分析孩子的问题,但在如何实施解决办法方面很不擅长(倾向于戴白色帽子)。

B.孩子犯了错时特别容易生气,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倾向于戴红色帽子)。

C.容易看到缺点和负面的信息(倾向于带黑色帽子)。

D.喜欢陪孩子玩,积极乐观,但容易忽略潜在的问题(倾向于带黄色帽子)。

E.育儿观念时常更新,无法用一贯不变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行为(倾向于带绿色帽子)。

F.容易着急,常常因为家庭生活中的一点点摩擦就自乱阵脚,无法冷静思考(倾向于带蓝色帽子)

不同父母会倾向于戴上某一种帽子,但是千万不能因此而将父母分类,因为对帽子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可以凭主观意志来选择帽子,轮换着带帽子是最好的。这里要给您在帽子的顺序方面提供一个参考,希望能对您的家庭生活有所帮助:

提出问题(白帽);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绿帽);

列举该方案的优点(黄帽);

列举该方案的缺点(黑帽);

对该方案的优劣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总结思路,做出判断(蓝帽)。

这个过程可以全家人一起参与,讨论时,接纳爱人和孩子的想法与遵循顺序同样重要,做到了这两点,六顶“思考帽”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喜欢《零到十八岁,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用心呵护》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的童心需要呵护 今天,我组织幼儿在种植区内种大豆,我让孩子们用水浇自己种的大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浇着自己种的大豆。 忽然,刘新宇跑来告诉我说:“老师,范诗杰用热水浇大豆。”我走到范诗杰跟前,果然看到她在用热水浇自...
    2021-03-01 阅读全文
  • 童心需要大人精心呵护 童心是娇嫩的、易碎的,稍不留神,就会从过分的要求中逃走,从粗暴的呵斥中消失。孩子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孩子心太难懂,那么,请来听听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
    2022-02-08 阅读全文
  •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护 自尊心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高层次人员的一种基本素质。可是,不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有不少冲动型的家长,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便“你这个混球”,“数你不懂...
    2021-04-13 阅读全文
  •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 寒桥社区幼儿园王梅最近,去一个幼儿园进行双向交流,正巧遇到他们园在搞防震演练,这次只是每个班小范围演练。我到了一个小班,正巧听到老师喊:“孩子们,地震了,快跑。”这时,孩子们抱头钻到了桌子,这时有个孩...
    2021-03-29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童心需要呵护 爱是一辆装载机,充满了力量,爱是一瓶神药,治好了孩子的病,也治好了老师的病。 一、童心需要呵护 乘载着春节带来的喜悦心情,我们又盼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春天是美好的,春天象娃娃得脸微笑着走来了,我怀着喜...
    2021-08-09 阅读全文

今天,我组织幼儿在种植区内种大豆,我让孩子们用水浇自己种的大豆,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浇着自己种的大豆。 忽然,刘新宇跑来告诉我说:“老师,范诗杰用热水浇大豆。”我走到范诗杰跟前,果然看到她在用热水浇自...

2021-03-01 阅读全文

童心是娇嫩的、易碎的,稍不留神,就会从过分的要求中逃走,从粗暴的呵斥中消失。孩子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孩子心太难懂,那么,请来听听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

2022-02-08 阅读全文

自尊心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抱负、有尊严的高层次人员的一种基本素质。可是,不少家长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有不少冲动型的家长,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便“你这个混球”,“数你不懂...

2021-04-13 阅读全文

寒桥社区幼儿园王梅最近,去一个幼儿园进行双向交流,正巧遇到他们园在搞防震演练,这次只是每个班小范围演练。我到了一个小班,正巧听到老师喊:“孩子们,地震了,快跑。”这时,孩子们抱头钻到了桌子,这时有个孩...

2021-03-29 阅读全文

爱是一辆装载机,充满了力量,爱是一瓶神药,治好了孩子的病,也治好了老师的病。 一、童心需要呵护 乘载着春节带来的喜悦心情,我们又盼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春天是美好的,春天象娃娃得脸微笑着走来了,我怀着喜...

2021-08-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