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学样》
发布时间:2021-08-24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活动目标:
1、能够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够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3、学会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猴子学样》flash课件、图片、音乐。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大树(幼儿小椅子)、扁担、草帽(幼儿数相等)、猴子的胸饰(幼儿数相等)。
活动过程:
1、用谜语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 “到处跑和跳,爱玩又淘气,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猴子)怎么猜出是猴子的呢?
师:谁学一学猴子的动作。请表演得好的幼儿示范,其他的幼儿模仿。
过渡句: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2、教师采用中段法讲故事(讲到快把草帽还给我)
提问:
(1)故事中有谁?猴子们惹了什么事了? 有老爷爷和猴子。猴子拿走了老爷爷的帽子……
(2)老爷爷的帽子被猴子抢走了,他要怎么办呢?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过渡句:小朋友们帮老爷爷想到这么多的好办法,老爷爷到底是怎样要回自己的帽子的呢?继续听故事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讲到抓抓脑袋想办法)
(1)老爷爷对猴子们说了什么?猴子们是怎么做的?(提示:小猴子不会说话,它会怎样学老爷爷说话)幼儿学一学老爷爷说的话。
(2)看到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老爷爷做了什么?(急得脱下了草帽,抓起了脑袋想办法)老爷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办法。
(3)老爷爷最后想到什么办法了呢?要回帽子了吗?(教师讲述最后一段)
小结:老爷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动脑筋想办法)我们小朋友遇到问题时……也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这样困难才会得到解决。
过渡句:我们把故事完整欣赏一遍,想一想老爷爷的帽子被拿走了会是什么表情?猴子们拿到帽子又会是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
4、观看视频《猴子学样》老师讲述故事(配上音乐)
(1)老爷爷看到猴子拿走了草帽气急了说了什么?(快把我的草帽还给我)幼儿学表情语气加动作,(着急的样子)教师可和幼儿一起学。
(2)可是猴子们看到老爷爷指手划脚的样子,老爷爷又说了一句(快把草帽还给我,不然我把你们抓起来)小猴子还了草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幼儿们学一学。
(3)老爷爷急得脱下了草帽,做了什么动作?(抓抓脑袋想办法)猴子们又是怎样做的?幼儿们表演。
(4)老爷爷看到小猴子又学他的样子,最后怎样做的?(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爷爷捡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
5、逐幅出事图片,重点让幼儿表演和讲述
(1)图一:一个老爷爷挑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着了(场景:大树、一担草帽)谁能够把故事当中的这段话表演一次,老师准备了担子、草帽……
老师请幼儿扮演老爷爷,进行表演,(可以用椅子当做大树,如弯腰走,累了擦汗。捶捶背、伸懒腰等)
(2)图二:拿着草帽又叫又跳的猴子(集体表演) 幼儿学小猴子各种动作和表情
(3)图三:老爷爷着急要草帽和说的话
老爷爷看到小猴子不给草帽说了什么?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幼儿看图片学老爷爷(跺脚、着急、指手划脚等)
(4)图四:脱下草帽抓抓脑袋想办法
学一学老爷爷的样子(转眼睛、抓头或轻敲头想办法等)
(5)图五:突然想到办法,把草帽往地上一扔,捡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
学一学老爷爷想到办法时的样子(转眼睛、惊喜\转圈\双手在背后等表情)
小结:小结几个重点的动作和表情,对动作大胆地和表情丰富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6、幼儿合作表演(配上音乐)!!
(1)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一名幼儿扮演老爷爷其余幼儿扮演小猴子。
(2)把幼儿分成四组合作表演。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扮演老爷爷的事谁自己拿草帽,其余的孩子椅子底下有猴子的胸饰扮演猴子吧.
(3)幼儿听故事表演(也可以请一名跟着幼儿讲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狗和猴》
活动目标:
1.熟悉儿歌内容,并理解儿歌意思。
2.初步学习整编儿歌,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联想,幼儿感受相互谦让的美德。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桥”、狗、猴图片各一张。
2.散乱的字卡四份,展示板四张。
3.开场音乐《快乐的一天》,儿歌磁带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快乐的一天》,辨认方位“东”,“西”。
1.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2.幼儿分组坐好。
——快乐的一天开始了,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边升起,从哪边落下的吗?
3.辨认方向“东”和“西”。
小结:当我们面朝黑板时,左手边是西边,右手边是东边。
二、理解儿歌内容,整编儿歌前半部分。
1.认识儿歌中的“主角”狗和猴。
2.出示背景图“桥”,确定方向。
——仔细观察图片,狗和猴分别在桥的哪边?
——狗在桥的西边,猴在桥的东边。
3.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理解儿歌内容,并整编儿歌。
——原来狗和猴都想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答案就在儿歌中。
4.初步尝试整编儿歌,并展示结果。
——老师会用动作表示儿歌中的意思,根据你们的理解,再将散乱的字词整编出通顺的儿歌。(老师用动作表现,幼儿分组整编儿歌。)
5.再次给予提示,幼儿修整出正确的儿歌内容。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都能自己整编儿歌,表扬下自己吧。
三、学习儿歌后半部分,并理解意思。
——狗和猴一起走到了桥中间,后来怎样呢?(幼儿想象)
1.播放录音,倾听儿歌后半部分。
——狗和猴过桥了吗?它们是怎么做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重点学跺跺脚、挠挠耳)
2. 展开想象,体会相互谦让的美德。
——为什么它们都不过桥呢?
——如果你是它们会怎样做呢?
小结: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3.完整诵读一遍儿歌。
四、结束。
活动反思:
狗和猴都没过桥,并不是谁怕谁,而是互相谦让,想让对方先过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相互谦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角感觉。
2、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3、能对猴子、老公公的动作各表情进行故事表演,激发表演兴趣,担高表演能力。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
故事表演用的道具:草帽若干、扁担一根、树、猴子的面具。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猴子),它是谁?有一群猴子在树上玩,它们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图一
你看到什么?
老公公挑了一担帽子到城里去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觉,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图二
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老公公怎么了?
急得怎么样?
猴子在干什么?
老公公怎么说?
猴子有没有把帽子还给老公公?
4.出示图三
老公公急得怎么样?猴子看见了怎么做?
猴子为什么看见老公公这样做它也这样做?
老公公开始想办法,结果拿到了帽子,老公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5.出示图四
老公公想出什么办法?
6.教师完整讲述图意一
7.这个故事还没题目,请幼儿取个题目
8.表演故事二遍
(1)现在你们来扮猴子,老公公来扮演这个故事。
(2)这个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欢,下课后,还要表演的继续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儿百科:猴并没有形成一个“自然群组”,现存并所知的有262种猴。另外由于猿类似猴,黑猩猩、长臂猿等在非正式场合也常被称为猴,但生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猴。这就区别于种类的不同而导致的相貌的区别。猴没有任何显著的特征,因为它们的特征都是源于类人猿和猿。
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学样》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学样》”。让幼儿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让幼儿看图回答问题,让幼儿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并尝试编故事,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设计背景
让幼儿看图回答问题,让幼儿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并尝试编故事。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老爷爷和猴子的动作变化关系,并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达情节的变化。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育他们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3.引导幼儿通过看图讲述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
难点:能通过看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4个,帽子5顶,篮子1只,可当作大树的板凳.
2.课前让5个小朋友排练好情景表演<<猴子学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观看表演,感知、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讲述角色:卖帽子的老爷爷,猴子。场景:在森林里的大树下。
2.观看情景表演,提问:主要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看表演:(1)从开始到卖帽子老爷爷休息。(2)卖帽老爷爷醒来到最后。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完整地回答问题。
(1)看图一。提问:图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看图二。提问:老爷爷醒来后发现了什么?他对猴子们说了些什么?
(3)看图三。提问:老爷爷摘下帽子时,发现猴子们在干什么?老爷爷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4)看图四。提问:老爷爷是怎么做的?猴子们又是怎么做的,老爷爷的办法好吗?
5.让幼儿通过看图回答问题讲述四幅图的内容,并编成一个故事。
(1)自由讲述。(2)请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活动延伸:准备一些有画面的小故事,让幼儿看图讲故事。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漫画故事,《猴子学样》中老爷爷和猴子之间的动作变化很快就能吸引住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育他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幼儿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学好样》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词:静悄悄、横冲直撞、挺起胸膛、美妙;读准字音:横、撞、精神、挺、灵。
3.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坐、走的姿势。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花猫、螃蟹、小白鹅、大青虾、百灵鸟、小乌鸦图片各一张。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学会完整的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坐、走的姿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几个好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图片)老师这儿有一首很好听的诗歌,说的就是它们,听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二、学习诗歌《学好样》。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学好样》
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诗歌里说了什么?
2.教师根据诗歌内容结合图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诗歌里的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学习词:静悄悄 (请小朋友用动作表现出来)不要学谁?小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学习词:横冲直撞 (请小朋友用动作表现出来)
(2)坐着我们要学谁?(小白鹅)为什么要学小白鹅?学习词:挺 发准并纠正字音。!!不要学谁?大青虾是怎么坐的?
(3)歌唱要向谁学习?(百灵鸟)为什么要学百灵鸟?不要学谁?乌鸦是怎么唱歌的?
三、幼儿学说诗歌。
1.幼儿轻声跟读。
2.分组练习。
3.集体练习。
接龙游戏:老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老师念第一句,幼儿念第二句。
四、幼儿边念诗歌边表演。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习了诗歌《学好样》,知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上课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歌唱要像百灵鸟一样,用美妙的声音唱歌。
附诗歌:
学好样
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象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不要象那大青虾,驼起背儿弯着腰。
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不要学那小乌鸦,张开嘴巴哇哇叫。
活动反思:
孩子年龄尚小,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怎样做才是最好。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就需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好的榜样。
为此我设计了《学好样》这一活动。
首先提问导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容易的了解了儿歌,播放课件同时也学习了重点字词“静悄悄”“横冲直撞”“糟糕”“美妙”等,使幼儿对诗歌的内容基本掌握并理解了;最后辅助动作让幼儿重复念诗歌,来加深对儿歌的印象。通过学习诗歌萌发幼儿向好样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