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发布时间:2021-07-04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老师,他打我了、他推我了。”“老师,他看别人的书。”“老师,她口袋里有东西。”……听了孩子的告诉,我一般都当“消防员’,哪里“着火”了就冲到哪里“救火”,结果是每天告状的越来越多,我觉得繁琐无比,有些时候由于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留下了“后遗症”,反而让人觉得问题越解决越多了。后来通过分析反思,查阅相关资料。我认识到:幼儿告状有不同的动机和情况,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告状,引导幼儿自己学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且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了一些教育尝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分析。比如“老师,俊涛在桌子上画画。”“老师,文怡插队还推我。”“老师,佳豪把书撕下来折飞机”。对于以上明显违反班级常规的行为,我在发现以后立即制止。如果对于此类告状不予理睬,幼儿就会认为老师的敷衍,是对此类行为的默认,会将不良效应扩大化。在接下来的课余时间中,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结果会怎样?如果你看到了他这样做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关注同伴行为的后果,做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从而促进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自己处理分歧。如“老师,我先拿到了这个玩具,浩然和我抢。”“老师,哲浩坐我的椅子。”“老师,洲浩把我的积木推倒了”。在班集体中,总有幼儿争抢过程中的告状,被侵犯的同伴会来告状,带着一种求助心理。对于此类告状,我在全体幼儿面前,通过情景表演再现冲突过程,让幼儿说一说该怎么办?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无限创意:如游戏“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先玩玩具,或拿只玩具转一转,哪一边转到谁,谁就先玩。还鼓励告状者大胆地与他人协商、沟通,提高他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如,“你告诉洲浩,你把我的积塑推倒了,你要帮我重新搭起来。”同时对那些喜欢侵犯别人的孩子,也要给予批评引导:你为什么推人家的积塑,这样做对不对?你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学习正确的交往行为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让幼儿在告状中学会宽容。如“老师,美琪,踩到我的脚了”“老师,慧婷看我的书”。此类行为幼儿在很多时候会犯一些“无心之过”,而这些过错在被侵犯的同伴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对此,我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当小朋友把你撞倒或把你的东西碰坏了,你该不该向老师告状?在活动后,幼儿明白了:我们要宽容别人的过失,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也要及时向同伴道歉。同时,结合一些互相宽容友爱的故事渗透教育幼儿。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集体讨论活动等教育,不仅告状现象明显极少了,幼儿的互助友爱的能力也有所提高。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在幼儿园,见得最多听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告状,告状的频率可以用秒计算。幼儿的告状会让你不能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甚至叫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

但幼儿的告状又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会提醒你可能有危险来临,也是幼儿寻求安全的一种方式。幼儿告状内容很多,如,谁打人了、谁说脏话了、谁不和我做朋友了、谁撕书了、谁撒饭了等等没完没了,

但大多数都是犯了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你要不厌其烦,一一听取解决,就算没时间,你都要对告状的幼儿有一两句的交代,

如,“我一会儿批评他”或“你叫他过来”或“你跟他说老师说要大家一起玩”等等,如果你因为忙而忽视了幼儿的告状,可能要不了多会麻烦就会来了。

记得有次上课前,我正准备美术课前的纸笔,有个小朋友对我说有人打他,由于这个幼儿个子大,平时也很少和小朋友有过节,所以我哦了一声就继续做事情,过了一会儿,被告的幼儿大声的哭着来了,我一看,脸上还被抓了好几道红印子,一问才知道是刚才来告状的幼儿抓的,因为我的疏忽没重视他的告状,他就自己“解决”了。有些“告状”因为忙你可以说一两句话缓冲一下,有的“告状”你再忙必须解决,如某某从家里带来了打火机了或小刀、珠子、钉子等,又如某某爬桌子上了,某某厕所里玩水了,某某要爬窗户了等等危机重重的“告状”,你再忙,必须马上解决,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幼儿园工作琐碎繁杂,事情有大有小,好多都能从幼儿“告状”中反映出来。只有充分的利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认真对待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才能更好的完成每天的保教工作。

教育随笔:正确理解幼儿的“犯错”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小,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属于待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又有自己的主见,有一定的自主行动的能力,他们会经常犯一些在成人眼中很低级的错误,比如穿错鞋子啊、饭洒一地啊、小朋友之间相互推挤啊,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给予理解,同时给予幼儿犯错的机会,放手让幼儿动手去尝试,在一次次的犯错和改正过程中,幼儿也在不停的学习成长。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自理能力更弱,心理上更加的不成熟,他们的常规的培养更加的重要,而这些常规的建立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上建立起来的。吃饭前,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要手扶着碗吃饭,但孩子们不会一直手扶着的,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的短,并且十分容易被转移,行动上和反应上也没有那么快,所以打翻饭、撒了汤的事情时有发生,让人很是无语,但是作为老师,你不能质问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要撒饭,因为孩子们撒了饭他的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做错了事情,正等着老师的态度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这是孩子这个年龄段会犯得错误,能理解孩子,理解并不代表及装作没看见,无条件的原谅,这时候要引导幼儿理解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纠正它,在这样的犯错、理解、纠正过程中,幼儿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自律意识,不断地学习进步。

幼儿行为该如何正确评价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趋向正确,并使幼儿能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呢?

首先,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xx这星期吃饭很乖,上课会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也很友好,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看似公正,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

客观的评价,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说在小班阶段评小红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就应给与鼓励。一位小朋友主动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发给他小红花。一位小朋友尝试着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发给小红花;一位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可以发给他小红花。小红花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明的一种肯定态度,它能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幼儿个体的行为的,不能轻易地把幼儿放入群体中与他人作比较。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进步与比他强的人相比,那么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着眼于与他自身相比,时时处处让他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每个孩子在各种场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就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其次,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具体的,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走向成熟的,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受小红花。小红花是一个实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小红花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中班阶段,改换一种评价方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他们爱想问题,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班,小朋友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热衷于认识全国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飞机飞向北京”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过一座座城市,最后“飞向北京”。这种形式果然大受欢迎,“小飞机”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幼儿。

孩子们对飞行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他不断努力,受到教师肯定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过程,孩子们会做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努力。

再次,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这样,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幼儿的表现作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掐灭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告失败,本来期盼着表扬,会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掌握这种技能。

教师如何处理小朋友的告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式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处理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的告状具体有哪些类型?他们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小编总结了平时常见的类型:

1.求赏型告状

如:老师,“某某没有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已经坐好了”“我没有说话”,希望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和表扬。这是一种追求自我的表现,想从成年人哪里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但是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产生这种告状多半是幼儿园中没有得到关注,所以特别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评价,通常为满足表现欲望的不分场合的。

2.辩解性告状如:幼儿甲每次玩玩具时,总是为了抢东西而打架,一次,玩积木,他的面前已经有许多积木了,却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占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哭着向他要时,他就对对方动手,看见老师走过来,他却告状说:“她抢我积木。”这是怕老师责怪自己而进行辩解的告状。这个是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多数幼儿会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情又害怕老师的责怪。

3.检举性告状“如某某又在打人了”“某某玩玩具没有收拾”等等……还有维护规则类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老师的东西了”最后还有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看到别人受到欺负了,他会以仗义身份向老师告状……那么,通过以上总结这么多的告状简析,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教师在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师能耐心处理,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其实幼儿告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应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幼儿的告状。孩子们很在意老师对总结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最崇拜的,是最可信赖的,只有老师才是最公正的法官。所以,我认为首先:

1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的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不要觉得不耐烦,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持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的告状,可以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楚告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以下列举个别的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性告状的幼儿,他们一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因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2)求赏型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楚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事要让本人认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工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的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老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总部乏可爱之处。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告状,教师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不耐烦或没听到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引导他的不良习惯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引导他的不良习惯

如今的孩子们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人独大,不免会出现一些性格、习惯上的不足,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更多的表现为霸道,不遵守常规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破坏性。如何教育这些难缠的孩子实在令人头痛,例如我们班的赵家伟就非常非常调皮,有时候孩子们都不喜欢他。

佳伟小朋友每天来园都是比较早的,每天一到幼儿园就会扒着玩积木的那组不肯走了,佳伟的妈妈也对他说:“你怎么每天都来玩这个玩具,快去玩其它的。”佳伟根本不把妈妈的话放进耳朵,还是在那自搭自乐。妈妈走过去对他凶了几句,佳伟尽然用脏话来反击妈妈。于是我走进他的身旁让他跟妈妈道歉,虽然这个“对不起”是说了,但是很明显的看出来是不情愿的道歉。

教学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将自己的小椅子搬到线上坐好了准备上课了,佳伟虽然也在线上坐好了,但是他的嘴巴一直没有停过,有时候还要挥出他的“小拳头”打打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幼儿也会因此讨厌和他坐在一起。一节课结束佳伟的讲话也就基本没有怎么停过,特别喜欢插嘴,有时候真正让他回答问题,他也是胡说八道讲不到点子上。

午睡的时候他睡在上铺的,每次到了床上铺自己的时候,他喜欢拿着被子在上面一甩一甩的,有时还会将自己的被子顶到下铺小朋友的头上,老师走去教育了他,他稍微收敛一点,等躺到床上的时候,鼻子里就会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小手、小嘴还是动个不停。老师走去看他,他稍好些等老师一走他又变回原形。

佳伟这孩子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就会不惜代价的给弄到手,谁要是不服从,就会遭到他的“小拳头”。班上为他而告状的声音总是连绵不断,而告状声越多,他做的坏事也越多了。他的小嘴巴也特别厉害,只要一天的心情不好,他就会用各种脏话来骂人,有时候还要去捉弄别人。对佳伟这样的孩子,我们也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奇怪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他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不会因为受表扬而兴奋,也不会因为挨打批评而有悔意,为此,我没少告诉他的父母,从与他父母的交谈中,我了解了佳伟的父母对孩子管束比较严厉,特别是他的妈妈。到园就要求他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听老师的话、要改掉坏习惯等等,佳伟的奶奶告诉我们,在家做错了事或者不听话了,就会批评、挨骂、还经常挨打呢。

我明白了佳伟在家里,其心理受到压抑,产生了“怨气”,到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往往成了他的“出气筒”。而这种情绪在幼儿园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佳伟是我们班家族的一员,他的这些言行举止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去正确的引导他改正过来,但是我对着孩子特别的烦恼,所以请各位姐姐们来支妙招来帮我共同引导吧!

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在意其他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和喜不喜欢和自己玩,特别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将近快要上小学读一年级了,他们懂得东西就越来越多了。在意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或者是同伴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和自己玩。和老师们喜不喜欢我。很容易就会被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情所感染到影响到整个人的情绪。开学了几个月就差不多每天都有听到孩子们吵架后就哭了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候,很容易就发生一些矛盾,之后两人中就会有一人说我以后都不要和你玩不跟你做好朋友,还会说我还有叫其它的小朋友们也不要和你玩。这时候她们只是一时冲动说出来气对方的话,但是往往另一个人不是这么想的。就会觉得我以后都没有好朋友和我玩了,很不开心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哭了起来。当你过去问时,孩子们就说她不跟我玩。还要叫其它小朋友们不和我玩,这一刻我听到孩子这么说,了解了情况后,我瞬间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在这个幼师行业做了快两年。很少遇到这种孩子之间的矛盾问题。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站出来和孩子们耐心的讲解这问题处理好。跟孩子们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有什么事情要一起解决。而不是说不跟你玩是错的。两个人能成为好朋友是件多幸运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偶尔吵吵闹闹也是正常的等过了会就好啦。经过和孩子们沟通好后,孩子们的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孩子的一个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都得老师在生活中一点点的去教会她们该怎么去处理好面对。并不是说两个人一闹矛盾后就说不和你玩。是非常不对的一种处理方法。

教育随笔:如何与孩子相处


教育随笔:如何与孩子相处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首我非常喜欢的歌伴随我风风雨雨在幼教工作中即将踏入第十个年头。在近10年的教育教学中,让我体会到了酸、甜、苦、辣幸福的味道。在工作中使我逐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和进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我为自己能从事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感到自豪。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担负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任,还要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常规。因为在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情绪稳定、身体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让家长放心和满意。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年,感受颇为深刻。记得我在幼儿园第一天当“孩子王”的心路历程,却让我永生难忘。由于我喜欢唱、跳,性格非常开朗,大家推荐我做了本村公办幼儿园唯一的一名老师。这天我怀着一腔热情,早早的就来到幼儿园,满面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前,等待着可爱的小天使们的到来,我感到轻松愉快,有说不出的高兴。第一个来到幼儿园的是一个打扮得像白雪公主一样的女孩,名叫玉娇,她牵着妈妈的手,甜甜地叫了一声“老师”,我高兴地带她进了教室,拿出玩具让她玩,她玩得好不介意,可当她妈妈向她说再见时,她突然扔下玩具,抱起妈妈的腿不让走,要妈妈陪她一起玩,不然,就要一起走,妈妈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便又哭又闹,我抱起她哄她,她哪里听得进去,对我又踢又抓,抬起小手朝我脸上就是一巴掌,搞得我好累,好狼狈,弄得她妈妈也很尴尬,从我怀中一把扯下玉娇就打她,我赶紧拦挡:“你不能打孩子,玉娇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用小手碰到了老师的脸,玉娇可喜欢老师了是不是?”我又抱起玉娇,玉娇含着泪使劲点了点头,:“你既然喜欢老师那我们就一起玩玩具吧!先让妈妈走,等放学时妈妈再来接你好吗?”我用眼神示意她妈妈快点走。这时又来了几个大班和中班的幼儿,他们见我是新来的老师,有点胆怯地低声叫了句老师,就躲在家长的身后,见此状我就蹲下身与他们轻声说:“你们好!我是新来的老师XXX,宝贝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孩子们在家长的督促下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我给了每个孩子一个亲切地拥抱,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很容易亲近,大、中班年龄段的孩子还能勉强留在幼儿园,可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又哭又闹,我使出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办法好不容易才把孩子们留下,我忙打开录音机,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学跳舞,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念儿歌《我上幼儿园》,第一遍他们听得很认真,教第二遍当念到“爸爸、妈妈去上班”时,有一个幼儿突然低声说了句:“我要找妈妈,哇”地一声哭起来。她这一哭,有十几个小班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天哪!这简直是弄巧成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傻傻的站在那里。玉娇站起来大声说:“哭什么,又不是妈妈不要你了,妈妈最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了!”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我不慌不忙地说:“小朋友,你们想妈妈是吗?那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是乖孩子,不哭不闹又能干,等下老师就去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早点儿来接他,好不好?”小朋友一听都说自己最乖,嚷着老师赶快去给自己妈妈打电话。我说:“小嘴巴讲乖不算,要用行动证明吆!现在我们就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学会唱,好不好?”于是,孩子们重新安定下来。

我带领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画画等,好不容易到了中午放学,看着家长们接过孩子,高兴高兴的离开幼儿园,我才放下心来。还有玉娇一个孩子没走,我刚想松口气,玉娇:“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连忙又哄她,她边跺脚边大哭:“我妈妈为什么还不来接我!”我说:“你先别哭,也许妈妈正在接你的路上呢。”我抱过她,这次她没有踢、闹,趴在我怀里:“呜呜呜”地哭个不停,怎么哄也不行,直到哭的吐了我一身,看着我新上衣上的脏东西,恶心得直打干呕,可在看看小玉娇委屈得样子,心软了,清理下垃圾又细声细语的哄她,直到她的妈妈来接她。玉娇见妈妈来了,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吐脏老师的衣服了,你帮老师洗洗吧!”听了玉娇的话,我心头一热,玉娇趴在我的耳朵上小声说:“老师,我下午来上学,不哭了。”这是刚才哭闹的玉娇吗?玉娇妈妈感激又歉疚的微笑,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个幼儿接走。那一个上午下来,口干舌燥,嗓子也喊哑了,衣服也弄脏了,还挨了一巴掌,头昏脑胀,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心想:当个孩子头怎么这么难啊。但见到家长们感激又歉疚的微笑,我感到我的付出已得到了肯定。

在幼教职业工作中,经过领导的栽培,同事的教导,多年以来的经验积累,现在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认可。记得在晨间接待时,小班一名幼儿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中班,一进活动室就兴奋地说:“许老师,一开学没见你在小班,可把俺家闺女想坏了,一直嚷着去看看许老师!你简直成了俺闺女的偶像了,在家一行一动,说话、投足都要学你的样子。非要吵着上中班,告诉她不够中班年龄不能上中班,怎么说也不相信,就相信你说的话。”梓潼拎着我的衣服角说:“老师,我可以先亲亲你吗?妈妈说的是真的吗?我不能上中班吗?”我抱过梓潼亲了亲,又轻轻的点了点头,梓潼无奈的低下头轻声说:“那我想你了怎么办?”我说:“你可以来中班看我,我也可以到小班去看你呀!在室外活动时我们也会互相看看的!”自那以后,梓潼在户外看到我,就会跟小班的其他幼儿很自豪地说:“她是我的国勤老师!”到现在我已教大班了,梓潼还会经常来大班亲一下我,问声老师好呢!

在暑假中,文惠让妈妈用自行车带着她,走好几里路,去我家看我,原因也是想老师了,经常让妈妈给她拨通我的电话,通过电话问好。曾记得有一名幼儿对我说过:“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爸爸、妈妈都说你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也曾记得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无意间说起了生日时间,在我生日那天,李明志在晨检以后,突然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今天是你的生日,对吗?”我诧异地看着他说:“是啊,我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妈妈告诉我的,你和我妈妈一天的生日,下午上学的时候我把妈妈的生日蛋糕拿来送给你!”有一名幼儿惊讶地:“啊!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教室里立刻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我问:“宝贝们怎么了?”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随后是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这一刻,我高兴地真想哭。歌声停止后,幼儿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让妈妈买蛋糕送给我,我非常感动地说:“谢谢宝贝们,不用你们的妈妈买蛋糕,我想请大家为我设计个大蛋糕,把它画出来,看谁设计的最好,好不好。”孩子们都用心的来为我设计蛋糕,当把画的蛋糕送到我面前时,还会用心的说一声:“老师,祝你生日快!”在小天使们的祝福声中,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我喜欢幼师这份职业,因为每天都能看到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和小天使们一声声甜甜地问候,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溜走,剩下的全是幸福,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

孩子们的天真更坚定了我投身幼教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我会用细心、耐心、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幼儿,做一个让幼儿喜欢、让家长认可的真正幼儿园老师。

教育随笔:告状


告状

升入大班后的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提升,他们经常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告诉老师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想法。但是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告状”。从晨间活动开始,老师的耳边就一直围绕着“告状”的声音:“老师,刘昌睿又推我了!”、“老师,王晟鑫插队!”、“老师,杨钰鑫总是踩我脚,她是故意的!”。一开始,我会出面了解孩子们争执的原因,帮他们弄清楚谁对谁错,然后教育一番,帮助他们化解矛盾。但是发现我一次次的调解并没有使“告状”的现象消减,每天的“告状”声依然在继续。

我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错误,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认识到“告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的帮忙调解反而让孩子们有了依赖性。于是,为了改变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决定用另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再“告状”。

今天的晨间活动中,王溪媛又来和我“告状”:“老师,刘昌睿刚才把我推倒了!”。为了解决孩子们“告状”的问题,我把王溪媛和刘昌睿叫了过来,让其他小朋友坐成圆圈。和小朋友们讲了王溪媛告状的原因。然后对所有小朋友说:“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大孩子是要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来解决和朋友间的不愉快。”接着我对王溪媛说:“王溪媛,你说刘昌睿把你推倒了,你想一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呢?”王溪媛想了想说:“我希望刘昌睿跟我道歉,这样我就可以原谅他了。”刘昌睿听了后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两位小朋友对视了一下开心的笑了,其他小朋友也笑了起来。“你们这不是能够解决的嘛?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会来和老师“告状”了,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其实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老师要用细心和耐心帮助孩子们驱逐成长中的小乌云,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现象 历经岁的沉淀,在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已走过了近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沉着冷静,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那帮可爱的孩子们,我教给了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如同一面镜子,给我警示教会我成长...
    2021-05-22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在幼儿园,见得最多听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告状,告状的频率可以用秒计算。幼儿的告状会让你不能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甚至叫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 但幼儿的告状又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
    2021-07-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正确理解幼儿的“犯错”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小,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属于待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又有自己的主见,有一定的自主行动的能力,他们会经常犯一些在成人眼中很低级的错误,比如穿错鞋子啊、饭...
    2021-05-03 阅读全文
  • 幼儿行为该如何正确评价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
    2020-02-28 阅读全文

历经岁的沉淀,在教师的成长路上我已走过了近六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沉着冷静,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那帮可爱的孩子们,我教给了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如同一面镜子,给我警示教会我成长...

2021-05-22 阅读全文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正确对待幼儿告状 在幼儿园,见得最多听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告状,告状的频率可以用秒计算。幼儿的告状会让你不能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甚至叫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 但幼儿的告状又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

2021-07-05 阅读全文

对于孩子来说,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小,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属于待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又有自己的主见,有一定的自主行动的能力,他们会经常犯一些在成人眼中很低级的错误,比如穿错鞋子啊、饭...

2021-05-03 阅读全文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

2020-02-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