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教”与“不教”

发布时间:2021-06-09

教学案例反思。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案例:“教”与“不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实录】:

活动开始,教师以一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歌曲作为引子,而后自然地过渡到主题:“小羊、小猫和小鸡是怎么叫的呀”?孩子们依据各自的经验进行回答,还不时地学着这些动物的叫声“喵喵喵”,“咩咩咩”和“叽叽叽”。教师这时便顺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种动物的挂饰请小朋友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并说:我说“小白羊”,你们要用叫声回答我,好吗。幼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教师便依次说出小白羊、小花猫和小小鸡,幼儿也依次用叫声作了回答。第一次回答时,多数幼儿没能将三字一句的儿歌按节奏念出来,于是教师又将“小白羊”三个字念了一遍,并伴着自己的点头动作,这时有的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暗示,也用有节奏的“咩咩咩”,加以回应。

看到幼儿明白了自己的用意,教师便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到小动物家做客。教师领着小朋友先来到贴着青草的幕帘前面问:“这是谁的家呀”?有的幼儿看到青草,马上说:“小羊的家”。教师又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羊的家呀”?幼儿答:“因为小羊喜欢吃草”。教师听了幼儿的回答后满意地走向“小猫的家”,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呀”?幼儿看到幕帘上的小鱼,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教师又走向“小鸡的家”,幼儿从看到小虫也很自然地说出了“这是小鸡的家”。

认识完小动物的家,教师请幼儿去给自己挂饰上的动物找家,并看看你的小动物爱吃什么?很快幼儿都找到了小动物的家。并且在“家”里摆放的小椅子前坐了下来,坐下的同时看到了桌上还摆着小动物的“食物”(青草、小鱼、小虫),多数幼儿坐下之后不停地摆弄着桌上的食物。这时,教师来到了“小羊的家”,在门口,老师叫:“小白羊”!幼儿答:“咩咩咩”!师又说:“吃什么”?幼儿答不出,

师又说了一遍:“吃什么”,并用眼神指向桌上的青草,这时幼儿似乎懂了教师的用意,回答道:“吃青草”。就这样,教师一家一家地去“做客”,幼儿基本上能用儿歌中的话来回答教师的提问。

做客完毕,幼儿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教师待幼儿坐定,又重复刚刚做客时的一问一答,在同伴的提示和启发下,多数幼儿能按节奏来回答。回答完毕,教师进行了范读,后又结合大屏幕上放映的幻灯片进行了第二次示范。幼儿看着幻灯片上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自然神情十分专注。在教师放第二遍幻灯片的时候,一些幼儿已经可以跟上教师念儿歌的速度。

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你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有幼儿说小老鼠。师问:“小老鼠怎么叫”?这位幼儿答不出,旁边幼儿补充说:“吱吱吱”。师又问:“吃什么”?幼儿还是答不出。于是教师便说:“大家回家可以想一想,其他动物的叫声和它喜欢吃的东西,下次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儿歌来了”。活动在教师的结束语中暂告一段落。

【案例评析】:

整个活动教师是用多种形式贯穿起来的,没有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幼儿以跟读的形式学念儿歌,而是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看课的老师都说这次活动设计得很好,教师没有“教”的痕迹,幼儿学习没有负担,给人的感觉很舒服。但细细品味,这“不教”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看。

这首儿歌的部分内容在幼儿早操律动中几乎天天出现,幼儿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小动物的儿歌,今天活动要掌握的只是后面的两句“吃什么,吃xx”。而这两句对于已入园三个月的孩子来说,似乎也过于简单,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没有能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长此以往,对于发挥幼儿的潜能是很不利的。

其次,从教师的指导来看。

说本次活动中教师没有“教”的痕迹,我不是十分赞同。从教师带着幼儿“参观小动物的家”到“去小动物家做客”,教师的介入一直十分明显,从教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可见一斑。既然要让幼儿在自然、宽松的状态下学习,为什么要给幼儿固定的挂饰?为什么不肯放手让幼儿自己“找家”,自己讲出“小动物吃什么”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还是存在着怀疑,甚至可以说对本次活动也不是很有信心。

再则,从活动的过程来看。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是按着自己既定的教案来实施的,并没有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实际反馈情况再作出动态的、实时的调整,幼儿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稍有偏离,就会被马上拉回来。整个活动教师的考虑是十分“周全”的,

教师将幼儿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形都作了充分的估计,这是好的。可是这不是出于“为幼儿有效学习服务”的观点,而是关注活动是否能按教师预先的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准备的。

最后,从面向全体幼儿来看。

多数幼儿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学会了儿歌,并基本掌握了儿歌的节奏。但是这里有一点可能被教师忽略了,那就是:每位幼儿的起点不尽相同,教师是否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所得。我觉得至少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或知识面宽的幼儿)来说不太公平,他们对今天的儿歌节奏可能早已掌握,坐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陪衬”的角色。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小班美术《盖棉被》教后反思


在实施此次活动时正好是临近圣诞节,于是我在导入时利用了课件(圣诞老人——小动物舞蹈——下雪了——空白表示动物不见了),通过让孩子们猜想圣诞老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到小动物听说有新年礼物的的高兴样子,接着感受下雪了,小动物怕冷而藏到雪地里,不见了!从而引发孩子们为小动物盖棉被,把小动物找出来。在老师渲染的美丽情节中,孩子非常的投入。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主要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如:棉签宝宝亲亲颜料妹妹,再来回走动帮小动物盖棉被,让小动物不怕冷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孩子们此时进入了角色,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之中。通过“玩色”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在最后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分享活动,吃圣诞老人给大家送的糖果,拿着彩带跳快乐的新年舞。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成功与愉悦。我觉得:这就是活动成功之处。另外,我觉得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经验,不光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而且为活动要做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准备。同时,小班的幼儿思维带有明显的形象化,所以教师的指导语言一定要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案例:小班美术《霓虹灯》教后反思


为了让青年教师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我们幼儿园也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课堂大练兵活动,在题为《各种各样的灯》这一大的选题下,我设计了一节小班的美术课,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不久,他们的兴趣点只是在玩色中。根据这一年龄特征,我特设计了玩色活动《霓虹灯》,主要利用胡萝卜的横切面印出各种颜色的灯。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霓虹灯的色彩,尝试用胡萝卜拓印不同颜色的灯;2、乐意参加印画活动,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3、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具体的活动流程主要是:听音乐导入——观察霓虹灯——学习制作霓虹灯——幼儿自主印画——跳舞体验快乐的情绪。活动实施后,我觉得有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活动的热情。首先在活动导入中我播放了热烈的蹦迪音乐,让孩子们感受舞会的场景,猜测为何如此的热闹。续儿出示小猴过生日,彩色霓虹灯闪烁的背景。在观察中了解灯的色彩。接着利用一段小猴的录音(我是小猴,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为我开了一个生日舞会,请了好多小动物一起来玩,可是我家还有好多的霓虹灯没有灯泡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激发孩子们的印画兴趣。

二、方法的介绍简要得当。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颜色印画,接着请个别幼儿示范。示范操作就注意提醒孩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在印另一中颜色前要用抹布擦干净萝卜的头,以免颜色交替后搞杂了。

三、孩子的参与积极,作品的成功率高。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每个孩子面对着没有灯泡的操作材料,都能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印上自己喜欢的灯泡。还能注意抹布的运用。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孩子和老师都是眼中为之一亮,好美丽的灯啊!

四、活动中孩子能充分体验快乐的情绪。在结束活动中我请孩子们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唱生日歌庆、跳劲舞祝小猴的生日快乐,这一刻孩子们无疑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热闹的气氛不明显,煽情不够彻底。首先是开场时虽然有热闹的音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比较冷清。感觉有人在跳舞的孩子不多,也许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吧!如果活动前让他们看看舞蹈的场面,跳一跳会更好些。

二、活动的时间太短,可以整合更多的内容。活动上完了才知道,只用了

十几分钟就结束了。课后我反复思考是否可以在里面加进更多的内容,比如最后让小猴请大家吃蛋糕,体验分享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如何教婴儿说话


婴儿在说话萌芽阶段中,一定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父母必须要对孩子多说话,多和他交谈。婴儿这时期接受的还仅限于名字,往往是人、身体、食物,玩具等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词,教他说某物体的名称时,一定要让他同时感受到这物体,如告诉他“灯”时,一定要指着灯,让他看着灯,这样孩子在大脑里才会建立起灯这个物体的形象和它相应词之间的联系,帮助他认识灯,逐渐能说出灯的词。这时期婴儿对抽象的语言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大人和他说话时,一定要将语言和动作或形象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对他的语言发展有所帮助。当他模仿大人发音时,一定不要打断他,要表示出很感兴趣地、微笑地看出他,并给予相应的回答,这时候婴儿的发音还不确切,不清楚,这是很正常的,但大人说话一定要口齿清楚,语速要慢,要不断地重复。要鼓励孩子多说,当孩子表示想要某东西时,大人不要马上递给他,让他一边指东西一边发出声音来,给他机会让他说话,这时候也是大人教他说话的好时机,这样慢慢地他就能用语言要东西。另外,要保持婴儿良好的情绪,孩子只有在高兴时,才愿意学说话和说话。图书能帮助孩子学说话,父母应该每天挤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给他看的书要简单,如看图识字,图画要清楚,色彩要鲜艳,每一页的内容要简单,书相对要大一些,这样孩子就会对图书感兴趣,在看,在听的过程中孩子就学到了语言。

教宝宝做家务


导读: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在于孩子干活轻重多少,而在于孩子的参与过程。孩子干的虽是一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报纸、买瓶酱油、擦擦桌子等等,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

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在于孩子干活轻重多少,而在于孩子的参与过程。孩子干的虽是一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报纸、买瓶酱油、擦擦桌子等等,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宝宝爱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为人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格外疼爱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能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其实让孩子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根本就不会累着孩子,反而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因此,家长应重视利用家务劳动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是家长在让孩子学做家务时,必须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下面的六条小提示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给孩子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让三四岁的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可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比如拾起布娃娃,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丢到废纸篓中去等,但重点是让孩子观察成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如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爸爸拖的干净的地板等,启发孩子干家务的欲望。四五岁的孩子可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如打扫房间时让他抹桌椅板凳、吃饭时让他收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五六岁的孩子劳动技能有较大提高,可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如洗碗筷、洗手绢等。在给孩子分配做家务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些有危险的事,尤其是与电、煤气、开水等有关的劳动尽量不让孩子做,且在劳动强度和时间上也不宜过量和太久,以免使孩子厌烦或畏惧家务劳动。

向孩子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

做家务活需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家长应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或为什么这样做。如让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挽起袖子,以免弄湿衣服;告诉孩子洗抹布时不要把水洒得满地都是,以免滑倒;抹时应顺着一个方向抹,整个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要将抹布洗净挂好。这样边示范边讲解,让孩子看清听懂,他才会学着做,并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有趣味性

在孩子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请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服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乐意去做。

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

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只要分配合理,适合年龄及能力,而且要求也合理,做家务就可以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力。切记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做超能力或他所不喜欢做的事。如果负担过重,责任重大,则会使孩子泄气,对做家务产生厌恶感。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

孩子是很乐意和家人一起做家务的,如和妈妈一起择菜、收叠衣物,和爸爸一起清扫房间、整理花木,都会使孩子格外高兴,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孩子也会拿东递西乐此不疲。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有益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

在与孩子一起劳动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平时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或夫妻争吵。否则,孩子也会认为干活累人,而不喜欢做家务。如果大人做家务时常常放点音乐,哼哼歌,就不会使孩子对家务活产生反感。同时,父母还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劳动情况。由于孩子自控能力差,加上劳动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因此孩子的劳动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往往不能善始善终。这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引导孩子有始有终地完成家务劳动。

对孩子的劳动予以表扬和鼓励

对孩子的劳动予以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其实,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有时由于孩子能力有限,做的事不能尽善尽美,甚至好心办坏了事,对此,家长千万不要嘲笑或批评指责,而应在表扬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的要求。“今天扫地扫得很干净,就是忘了扫角落,明天你肯定会把地扫得更干净。”对孩子家务劳动的鼓励,除了精神鼓励外,还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诸如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都会使孩子进一步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不过物质奖励不可滥用,用多了就会失去吸引力,而且物质奖励不可许诺在孩子劳动之前而应放在孩子经过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某项劳动之后,这样就不至于使孩子觉得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才干家务活的,他们对家务劳动的义务感就不会被削弱。

按照以上的提示多试试,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孩子能做家务的范围相当大,在孩子干活时,大人不要过多干预,因为当孩子认为“这些活都是我自己做的”,就会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

调皮宝宝怎样教?


导读:顺应人性,首先是对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顺应或欣赏其价值的存在,让他的长处带动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弥补和改善其短处和不足,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程程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之一,经常有孩子告他的状,有的说他扯别人的衣服,有的说他揪女孩的辫子,有的说他在不停地做鬼脸,逗引其他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老师出来的时候,程程立刻收敛了笑容,他意识到马上就面临一次严厉的批评。果然,老师把他叫到了跟前。怀着忐忑地心情,他走了过去。可是令程程没想到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训他,还摸了摸他的头,并叮嘱他明天画画时别忘了穿上兜兜。原来老师刚才还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可猛然间看到他衣服上残留的水粉,老师想起了程程在上午的美术课上专注的样子,心里多了一份疼爱。老师让程程把画拿出来,并让全班孩子欣赏,程程嘴角上挂起了自豪的微笑。老师趁机说道:“你的画这么漂亮,要是再遵守纪律,下午就可以当班长了。”程程认真地点了点头。

午休时,调皮的程程入睡特别快,起床的时候,他帮老师一起摆枕头,而且动作非常麻利,态度也格外认真,似乎像变了一个孩子。

常常听到调皮孩子的家长无可奈何地说道:“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不管用。”其实暴力、武力、批评、对比都是教育孩子的大敌,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敌对情绪,抹杀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每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都充满了希望,虽然孩子是自己的,但孩子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独立存在的,尽管幼年时期在经济上,甚至在自理能力上依赖于成人,但精神上却不能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一部分,喜怒哀乐尽情对之发泄。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我们像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一样,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智,需要遵循人性、顺应人性。

顺应人性,首先是对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顺应或欣赏其价值的存在,让他的长处带动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弥补和改善其短处和不足,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幼师资料《案例:“教”与“不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案例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教“知识”教价值观 不教“知识”教价值观 美国幼儿园教育 不许嘲笑残疾小朋友,孩子打架了不让大人管,不爱“乖孩子”……这就是美国的幼儿园,这里几乎不传授任何数学语文等知识,而是更多传递如何遵守社会秩序等基本礼貌和价值观。...
    2021-04-21 阅读全文
  • 钱学森:“不教”是最好的家教 2011年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的家教。 钱学森夫妇从来没有给孩子上过政治课,也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
    2021-04-03 阅读全文
  • 案例:教幼儿学会关心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们逐步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投放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竭尽全力满足幼儿的要求,在精神上更是给予孩子百般的关爱和呵护,而如此种种却造成了子女身上...
    2021-05-20 阅读全文
  • 课堂评价《以学论教》案例 [课堂评价的意义]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 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
    2020-11-12 阅读全文
  • 案例:小班美术《盖棉被》教后反思 在实施此次活动时正好是临近圣诞节,于是我在导入时利用了课件(圣诞老人——小动物舞蹈——下雪了——空白表示动物不见了),通过让孩子们猜想圣诞老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到小动物听说有新年礼物的的高兴样子,...
    2021-05-25 阅读全文

不教“知识”教价值观 美国幼儿园教育 不许嘲笑残疾小朋友,孩子打架了不让大人管,不爱“乖孩子”……这就是美国的幼儿园,这里几乎不传授任何数学语文等知识,而是更多传递如何遵守社会秩序等基本礼貌和价值观。...

2021-04-21 阅读全文

2011年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的家教。 钱学森夫妇从来没有给孩子上过政治课,也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

2021-04-03 阅读全文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们逐步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投放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竭尽全力满足幼儿的要求,在精神上更是给予孩子百般的关爱和呵护,而如此种种却造成了子女身上...

2021-05-20 阅读全文

[课堂评价的意义]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 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

2020-11-12 阅读全文

在实施此次活动时正好是临近圣诞节,于是我在导入时利用了课件(圣诞老人——小动物舞蹈——下雪了——空白表示动物不见了),通过让孩子们猜想圣诞老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到小动物听说有新年礼物的的高兴样子,...

2021-05-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