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由钱币引发的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07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案例:由钱币引发的活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近来的数学活动是认识人民币,虽说钱对幼儿来说已不再陌生,但真正细细观察钱币可能都没有留意过,于是在活动前我首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来认识常用的纸币、硬币,并带一些钱来园,接着我就和幼儿一起来认识钱币。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活跃,琪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如果我们能自己去买东西那就更好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对钱币的认识了,他们想实现用钱币进行购物的愿望了。

次日,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幼儿每人揣着5元以下的钱来园了,在极度欣喜中,我和幼儿一起来到了联惠超市,在简单的和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后,我引导幼儿自由去挑选物品。在欢快、叽叽喳喳声中,大多幼儿都用较合理的办法买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在结帐时,晗晗的钱不够,他带了2元,可买了2.5元的本子、铅笔等物品。怎么办?这时达达凑上去说:“别着急,我把钱借给你,你明天还给我。”

购物完后,每个幼儿都拎着一个塑料袋,喜滋滋地回园了。离园时,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买的物品极其价格,看到购物给孩子带来无穷欢乐,家长们都笑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幼儿充满探究欲望时,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他们才能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同时教育是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使孩子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由擦脚印引发的……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刚才手舞足蹈的一群人一溜烟全窜进了活动室,我正在纳闷呢:“这些小家伙上哪去了?去干什么呀?怎么全不见了?”这时,就瞧见他们每人手里提溜着一块抹布乐呵呵地跑出来,来到了墙角边擦起了脚印。他们边擦边笑一边还交流着经验哪!有的说:“喂,你使点劲儿,要不然擦不干净。”有的说:“要看准了,擦脏的地方,别擦到边上干净的地方,不然干净的地方也弄脏了。”还有的说:“抹布脏了得弄点肥皂搓搓干净,不然墙会越擦越脏的。”看着,听着,心里一份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欣慰油然而生,这些小家伙,真的长大了!

集中游戏的音乐响了,我笑眯眯地走到活动室,正想好好地夸奖一番哪,我们班的保育员板着脸走出来:“是谁干的坏事?肥皂扔的盆里都是,抹布都甩在了池子里,地上都是水,而且把擦桌子的干净抹布都弄地黑乎乎的,怎么擦桌子呀?”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大概:这些小家伙事前抢着做好事没考虑周全,事后听见集中音乐急着回座,留着好多后患哪。这时,我冲保育员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坐下听听。我仍然笑眯眯地对着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有一些小朋友很能干,玩的时候发现墙角脏了,他们比老师先想到用抹布去擦干净,都是谁呢?”“我!”“是我!”“还有我!”……站起了十几个人,“你们真棒!我还看见你们有很多把墙擦干净的好方法,轮着来介绍一下,好吗?”这下他们更有成就感了,在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中,你一句我一句地很兴奋地交流着。等他们说完了,我依然笑着,“真佩服你们,偷学了这么多好方法。那你们听了保育员老师的话,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有的吐吐舌,有的扮个鬼脸,有的脸红了,我继续问:“下一次,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做法吗?”“我们会先问一下保育员老师用什么抹布合适。”“用肥皂搓完抹布,我们会放好肥皂,挂好抹布。”“我们要小心不让水滴的地上到处都是。”……我与保育员老师对视一笑,我对着孩子们,翘起了大拇指……

又一次自由活动,我又听到窗外有小朋友说要擦还没擦干净的脚印,不一会儿,我听到了盥洗室响起了这样的问话:“阿姨,我们想擦墙,用什么抹布呀?”我的脸上又漾出了笑容,会心的……

当孩子不小心把好事搞糟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珍惜和助长他们的那份主动、善良、爱心,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善良、爱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搞糟的原因,想出避免搞糟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或讲些教条式的道理。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主动、更善良、更有爱心,也让他们自己悟出了、懂得了怎样去寻找更多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

案例:由倒胶水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单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游戏、生活和学习。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契机,成为一个有心人,捕捉材料瞬间的变化,支持幼儿主动发起对材料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本案例中的明明是一个大班的男孩子,他很爱帮助别人,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每次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时,他总会问为什么,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这次的区角活动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案例描述: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玩具。走到美术角时,我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像往日那样叠在一起,而是一个一个摆开,每碗中还有一些胶水。“这是谁干的呢,收玩具了,怎么胶水还倒得每碗都是,过一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皱着眉头的我这样想,就喊了一声:“这些胶水都是谁放的呀?”随着问话声,明明不声不想地站到了我的身边,刚想埋怨他几句,然而转念一想,平时明明鬼点子最多,也许他有什么理由呢,不妨问问。“明明,你为什么把胶水倒得每碗都是呀?”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柔声问道。明明斜眼看了看我,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再用一个,不用经常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呀!原来他是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因为,在以往的制作活动中老师往往怕孩子们把胶水洒得到处都是,常帮助他们倒好胶水。若胶水用完了,就需要教师再次帮忙,这样显得不太方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明明想出了这一“招”。我为孩子的好心所感动,也为他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而高兴。同时,我也注意到明明只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并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的道理。若强行命令他把胶水倒回去,他虽然可以做到,但他仍不理解其中的原由。同时也束缚了孩子观察事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压抑了他关心小朋友的情感,丧失了一次好的教育契机,那么何不利用胶水事件让他自己发现胶水的特性呢?一举两得,就这么办。于是,我一方面表扬了明明为小朋友着想的行为,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向他及全班幼儿提出了观察的任务:“我们看看,一两天后倒在碗里的胶水会怎么样呢?”一天后,明明欣喜地拿着胶水碗跑来告诉我:“孙老师胶水干了,不能用了,还是应该把它装到瓶子里去。”“胶水为什么会变干了呢?”我听了他的话后进一步提问道。明明挠了挠脑袋认真地说道:“胶水中的水份蒸发了,慢慢就变干了。”“真会动脑筋。”我高兴地表扬道。经过他的发现与提议,现在班级里的美工角多了些小瓶子,孩子们经常自己倒着用胶水,用剩的就会倒回瓶中。

三、案例分析

孩子是爱“玩”的,而且也是在“玩”中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认识事物、探究事物。

像倒胶水这样的小事,本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但却真实地反映着幼儿身上已经具有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价值——帮助和方便同伴的爱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如果我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不假思索地予以否定,不仅孩子们做好事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而且他将失去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如果多次这样的活动不被发现,不受重视,得不到很好的引导,那么他也许只会甘于受成人摆布,而缺乏主见。然而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通过有效指导让明明获得了想办法解决问题、认识胶水特性等相关的经验。

四、反思:

上述事件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因素,并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学习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尊重幼儿、耐心倾听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与集体的制度相冲突。这时,我们首先要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时,教师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向幼儿提出适当、合理的要求,引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如案例中若教师发现问题采取批评解决的话,就会抑制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因素,使明明失去了一次尝试、探究的机会,同时也抹杀了明明美好的心意。反之,则使明明既增长了新的知识,又保护了他爱思考、爱探究的心理。作为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2、调整教师行为,满足幼儿需要是实施教育的先导

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准备好一切材料,教师应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自己决定游戏中的一切。游戏中的材料应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看到了孩子有自己倒胶水的需求,就改变了以前由老师倒胶水的一贯做法,为了方便孩子自己倒,就把胶水碗改成了瓶子。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有益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3、抓住教育契机,生成教育内容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并能依据即时即景果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胶水这一事件中,教师发现幼儿渴望多点胶水的需求和自己倒胶水的行为中已经具有了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认识胶水会干的特性,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并将其扩展,实现幼儿预期的发展。从这例子中说明教师应具有随时开发和生成的意识,“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不断地在幼儿的需求、兴趣点和行为基础上开发可能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生成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4、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体验发现乐趣是实施教育的重心

在《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要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尽管孩子一开始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但教师要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观察中发现材料的细微变化。如教师明知道一次倒很多胶水会导致其蒸发,但却提供给了明明尝试错误的机会,这种尝试让明明体验到自己原有经验的局限性,并为他理解蒸发现象打下了初步的感性基础,促使其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让孩子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教师要在他们有危机、有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时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次胶水事件,不仅促进了班内美工角更好地开展,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神圣的奠基工程,需要我们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观念,用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和一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案例:由擦脚印引发的反思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刚才手舞足蹈的一群人一溜烟全窜进了活动室,我正在纳闷呢:“这些小家伙上哪去了?去干什么呀?怎么全不见了?”这时,就瞧见他们每人手里提溜着一块抹布乐呵呵地跑出来,来到了墙角边擦起了脚印。他们边擦边笑一边还交流着经验哪!有的说:“喂,你使点劲儿,要不然擦不干净。”有的说:“要看准了,擦脏的地方,别擦到边上干净的地方,不然干净的地方也弄脏了。”还有的说:“抹布脏了得弄点肥皂搓搓干净,不然墙会越擦越脏的。”看着,听着,心里一份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欣慰油然而生,这些小家伙,真的长大了!

集中游戏的音乐响了,我笑眯眯地走到活动室,正想好好地夸奖一番哪,我们班的保育员板着脸走出来:“是谁干的坏事?肥皂扔的盆里都是,抹布都甩在了池子里,地上都是水,而且把擦桌子的干净抹布都弄地黑乎乎的,怎么擦桌子呀?”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大概:这些小家伙事前抢着做好事没考虑周全,事后听见集中音乐急着回座,留着好多后患哪。这时,我冲保育员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坐下听听。我仍然笑眯眯地对着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有一些小朋友很能干,玩的时候发现墙角脏了,他们比老师先想到用抹布去擦干净,都是谁呢?”“我!”“是我!”“还有我!”……站起了十几个人,“你们真棒!我还看见你们有很多把墙擦干净的好方法,轮着来介绍一下,好吗?”这下他们更有成就感了,在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中,你一句我一句地很兴奋地交流着。等他们说完了,我依然笑着,“真佩服你们,偷学了这么多好方法。那你们听了保育员老师的话,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有的吐吐舌,有的扮个鬼脸,有的脸红了,我继续问:“下一次,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做法吗?”“我们会先问一下保育员老师用什么抹布合适。”“用肥皂搓完抹布,我们会放好肥皂,挂好抹布。”“我们要小心不让水滴的地上到处都是。”……我与保育员老师对视一笑,我对着孩子们,翘起了大拇指……

又一次自由活动,我又听到窗外有小朋友说要擦还没擦干净的脚印,不一会儿,我听到了盥洗室响起了这样的问话:“阿姨,我们想擦墙,用什么抹布呀?”我的脸上又漾出了笑容,会心的……

当孩子不小心把好事搞糟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珍惜和助长他们的那份主动、善良、爱心,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善良、爱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搞糟的原因,想出避免搞糟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或讲些教条式的道理。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主动、更善良、更有爱心,也让他们自己悟出了、懂得了怎样去寻找更多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

案例:由禽流感引发的讨论


星期一早上的“小小说新闻”活动中,孩子们说到浙江一个9岁的孩子患了禽流感,病情危急。

“老师,什么是禽流感?”本学期刚转学来的洋洋问我。

“什么是禽流感?”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

“禽流感就是鸡呀、鸭呀生病了,它们身上的病毒会传染给人的。”

“鸟类也有禽流感的。”

“我知道,禽流感就是动物中的禽类患了流行性感冒。”小博士张意如说。

“猫是禽类吗?”……我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到班中的资料库去看看书,查找一些资料(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各种动物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资料),等会儿接着讨论。

讨论活动开始了。

“你觉得动物中哪些是禽类?”-----小鸟、燕子、天鹅、仙鹤、鸡、鸭、鸵鸟、孔雀……老师把孩子们说到的动物卡片一一贴在黑板上。

天天的手举得最高,不知他有什么想法?“我觉得有翅膀的会飞的都是禽类。”

“有翅膀的、会飞的动物都是禽类?”我把这句话放慢速度重复了一遍,“你们同意天天的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把“球”抛给孩子,并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有的说同意,更多的是不同意。

我先让表示同意的亦唯先发表她的意见:“小鸟、燕子……都是有翅膀的。”她数着黑板上的动物卡片说。

“不对,蜻蜓、蜜蜂、还有蝴蝶也有翅膀,也会飞,它们不是禽类,是昆虫。”

“我有个问题,”说话彬彬有礼的诚诚说:“鸡,鸭不会飞的,它们也是禽类。”

“以前会飞的,现在只能飞一点点。”微微说。

好几次,孩子们争论得顾不上举手,有几个甚至站起来说了。

“我把天天的话稍微变了变,你们仔细听——禽类都是有翅膀的、会飞的,这样说还有问题吗?”老师的话语暂停了孩子们的争论。

“老师,为什么鸡和鸭现在只能飞一点点?”佳陆问道。

“它们的翅膀退化了,飞不远了。”微微回答。

“为什么会退化呢?”

“它不用飞得远就能找到吃的,一直不飞翅膀就变短了,飞不动了。”

“我妈妈说,这样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几百年才能变的,我们人也是这样慢慢从猴子变来的。”刘马龙突然冒出这样一句。

“对呀,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我们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先是四肢行走,慢慢直立行走……”我及时回应了他。

-------既然孩子提到了,我觉得该让他们了解有关进化的粗浅知识,所以及时作了回应。

“那么,青蛙也是由小蝌蚪进化来的吗?”佳陆这样说。

----------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动了脑筋

很多孩子觉得佳陆说得挺有道理。我还没想好该怎么回答,小博士张意如站起来了,

“我觉得不对,如果——”张意如停顿了一下,清清嗓子:“这样也是进化的话,那么,一粒种子,种在泥土里,慢慢长成小树,再长成大树,也是进化了。”

------------真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我觉得这是最好不过的解释了。

老师对孩子的讨论作了简单小结;“对,小蝌蚪慢慢长成小青蛙,不是进化,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有些动物小时侯的样子和长大后是不一样的,我们回去找找。还有,我们说禽类都有翅膀,都会飞,禽类还有什么秘密呢?”

反思: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给孩子。当孩子生成问题时,教师的回应便成为孩子的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展开、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键。禽流感是当前比较敏感和重视的话题,在说新闻的环节中,我关注到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困惑,进行了有效的回应,做了生成活动的支持者。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孩子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我觉得这一特点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孩子争执辩论的过程中,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充足的机会,让想说的孩子说个够,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孩子有这方面的经验、知识,讨论起来才热烈。作为老师,要捕捉孩子讨论过程中的“亮点”或者说是有价值的东西,及时提升,使活动更有价值。

案例:“蜘蛛”引发的活动


在午睡起床时,孩子们在做了午睡起床操后,陆陆续续地穿衣、起床,动作快的已经在上厕所了,老师正在帮几个女孩子拉裙子的拉链,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一声惊呼:“蜘蛛,蜘蛛。”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顾博文“噔噔噔”地跑过来,把右手在我面前一举,“老师,你看,蜘蛛,已经被我弄死了。”真的,在他摊开的小手心里,躺着一个灰不溜秋的小家伙,几条又细又长的腿已经弯曲,显得圆圆的身体特别大,极象“蜘蛛”。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以下简称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蜘蛛?

顾博文(以下简称顾):我知道的。我在家里也见到过。

师:家里?真的?

顾:是呀,在家里。它有网的。

师:网?它有网?它的网是从哪里来的?

顾:我发现它的时候网就在了。喏,这样一圈一圈的。

这时,又有一些小朋友被引过来,一边拨弄顾博文手中的“小东西”,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好象是蜘蛛么,”“蜘蛛?我们家那边也很多的。”“蜘蛛最喜欢暗暗的地方了。”唐喆忽地冒出这么一句。“是的是的,我们家那边有泥土的地方很暗的,蜘蛛最喜欢了。”张昊栋也随声附和着。“不是的,我们家的蜘蛛不是的,它才没在暗暗的地方呢。”

听了孩子们的一席话,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唐喆、张昊栋说蜘蛛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可顾博文说不是,那么请你们都回去仔细地去找找蜘蛛,看看它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

一些外显的主动学习行为,包括专注、思考、参与、探索、合作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实际上是内在学习动机驱动下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既然孩子们已经对蜘蛛产生了兴趣,并且又似懂非懂,何不就此入手,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呢?

喜欢《案例:由钱币引发的活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由擦脚印引发的……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
    2021-05-21 阅读全文
  • 案例:由倒胶水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 案例:由禽流感引发的讨论 星期一早上的“小小说新闻”活动中,孩子们说到浙江一个9岁的孩子患了禽流感,病情危急。 “老师,什么是禽流感?”本学期刚转学来的洋洋问我。 “什么是禽流感?”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 “禽流感就是鸡呀、鸭呀...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案例:由擦脚印引发的反思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
    2021-06-08 阅读全文
  • 由吃包子引发的 在小班就餐时,我发现幼儿不知为何,对吃包子没什么兴趣。总有少数孩子不爱吃,光拿着玩剩下许多。面对此现状,我很着急,我过去问他们:“为何不爱吃?”他们说:“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联系了伙...
    2021-09-11 阅读全文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

2021-05-21 阅读全文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星期一早上的“小小说新闻”活动中,孩子们说到浙江一个9岁的孩子患了禽流感,病情危急。 “老师,什么是禽流感?”本学期刚转学来的洋洋问我。 “什么是禽流感?”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 “禽流感就是鸡呀、鸭呀...

2021-06-10 阅读全文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

2021-06-08 阅读全文

在小班就餐时,我发现幼儿不知为何,对吃包子没什么兴趣。总有少数孩子不爱吃,光拿着玩剩下许多。面对此现状,我很着急,我过去问他们:“为何不爱吃?”他们说:“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联系了伙...

2021-09-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