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擦不掉”的记号
发布时间:2021-06-02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上午一入园,我发现班上孩子的小抽屉上出现了许多歪歪扭扭的数字和图案。糟糕,原来是用记号笔涂画上去的,这下新油漆的抽屉可就面目全非了。当时一看,我非常气愤,这到底是谁干的?
这样的事若发生在以前,我肯定会找出这些“作者”狠狠地训斥一顿。可今天我却没马上批评他们,而是先找出作记号的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在孩子们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将这些数字和图案抹擦干净。一开始,几个孩子便匆匆拿来了布巾、纸张,在抽屉上使劲地来回搓,一下、二下、三下……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时,小朋友议论起来,有的说擦不掉,有的说用力才擦得掉。听到了不同意见,我就说:“那就请几个力气大的小朋友来帮帮忙。”结果,用力也不行,记号还是擦不掉。后来经过讨论,在其他孩子的建议下,有的用布巾沾水擦,有的用洗衣粉擦洗,有的用橡皮擦去擦,有的甚至用指甲去刮……。方法多多,可记号笔的污迹依旧无法消除,这可忙坏了孩子们。过了一会儿,只听见有人喊:“咦,怡斌把抽屉擦干净了,真厉害!”大伙儿一听,便拥上去观看、询问,原来,怡斌小朋友发现平时阿姨在清洗碗碟时,总是用去污粉清洗,所以他也想拿来试一试,果真把污迹给清除干净了。答案找到了,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很快地完成了擦洗任务。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见不到那“擦不掉”的记号。
这件事虽小,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消极的批评式教育可以转化为积极的探索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孩子的一些过失行为,如何正确去面对?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的是威信,而不是威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孩子做错事后,不能简单地采取生硬批评、体罚的方式,而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这样才能引导其个性健康发展。YjS21.coM
从探索的结果看,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记号笔不能乱涂乱画的原因。要解决如何将记号笔的污迹清除干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师把清洗的工具准备好,让他们擦洗。但是这样做对于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于是我便让孩子们自己去擦洗、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幼儿学会清洗污迹,而是在于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获取经验,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学会在教育中等待,在等待中观察,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那么孩子们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我会擦桌子》教案(范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会擦桌子》教案(范例)”,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会擦桌子》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生活常识故事书,通过讲述小学生小二莉如何学会擦桌子的故事,激发了小读者学习生活常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家务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本文就运用《我会擦桌子》这本书编写一份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常识教案,以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生活常识技能,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书中生活常识的知识点。
2. 学会擦桌子的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生们的家务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
1.生活常识的知识点:和小学生一起探讨书中提到的生活常识知识点,例如不宜让电线裸露在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垃圾分类等。
2. 擦桌子的方法与技巧: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擦桌子的方法与技巧,如在擦桌子前要先用湿布擦去灰尘、用棉布轻轻擦拭桌面等。
3. 派遣学生实践: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擦桌子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亲自擦桌子,并在实践中不断指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更好地学会擦桌子。
4. 督促学生巩固: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老师可以将擦桌子的方法大致再讲一遍,提醒学生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那些生活常识的知识点,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课堂测验等方式督促学生们巩固所学生活常识技能。
教学效果评估:
1. 课后作业:布置一份擦桌子的小作业,检测学生们是否能正确掌握所学内容。
2. 班级小测验:可以在下节课前出一份十来道选择题或问答题的班级小测验,检查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生活常识技能。
3. 课堂表现: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够熟练地擦桌子,并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
总结:
生活常识是学生们在成长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将生活常识的教学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巩固,让学生们真正能够掌握这些生活技能,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独立生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生活常识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
案例:由擦脚印引发的反思
一次点心后自由活动时,许多小朋友在走廊里玩游戏,玩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了起来,我顺口提醒了一句:“小心,别踢到了墙,看看,墙角已经有了脏脚印了。”随后,我继续巡视着,视线转到了走廊的另一边。正在这时,刚才手舞足蹈的一群人一溜烟全窜进了活动室,我正在纳闷呢:“这些小家伙上哪去了?去干什么呀?怎么全不见了?”这时,就瞧见他们每人手里提溜着一块抹布乐呵呵地跑出来,来到了墙角边擦起了脚印。他们边擦边笑一边还交流着经验哪!有的说:“喂,你使点劲儿,要不然擦不干净。”有的说:“要看准了,擦脏的地方,别擦到边上干净的地方,不然干净的地方也弄脏了。”还有的说:“抹布脏了得弄点肥皂搓搓干净,不然墙会越擦越脏的。”看着,听着,心里一份暖暖的感动和深深的欣慰油然而生,这些小家伙,真的长大了!
集中游戏的音乐响了,我笑眯眯地走到活动室,正想好好地夸奖一番哪,我们班的保育员板着脸走出来:“是谁干的坏事?肥皂扔的盆里都是,抹布都甩在了池子里,地上都是水,而且把擦桌子的干净抹布都弄地黑乎乎的,怎么擦桌子呀?”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大概:这些小家伙事前抢着做好事没考虑周全,事后听见集中音乐急着回座,留着好多后患哪。这时,我冲保育员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坐下听听。我仍然笑眯眯地对着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有一些小朋友很能干,玩的时候发现墙角脏了,他们比老师先想到用抹布去擦干净,都是谁呢?”“我!”“是我!”“还有我!”……站起了十几个人,“你们真棒!我还看见你们有很多把墙擦干净的好方法,轮着来介绍一下,好吗?”这下他们更有成就感了,在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中,你一句我一句地很兴奋地交流着。等他们说完了,我依然笑着,“真佩服你们,偷学了这么多好方法。那你们听了保育员老师的话,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有的吐吐舌,有的扮个鬼脸,有的脸红了,我继续问:“下一次,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做法吗?”“我们会先问一下保育员老师用什么抹布合适。”“用肥皂搓完抹布,我们会放好肥皂,挂好抹布。”“我们要小心不让水滴的地上到处都是。”……我与保育员老师对视一笑,我对着孩子们,翘起了大拇指……
又一次自由活动,我又听到窗外有小朋友说要擦还没擦干净的脚印,不一会儿,我听到了盥洗室响起了这样的问话:“阿姨,我们想擦墙,用什么抹布呀?”我的脸上又漾出了笑容,会心的……
当孩子不小心把好事搞糟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珍惜和助长他们的那份主动、善良、爱心,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善良、爱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同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搞糟的原因,想出避免搞糟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几句或讲些教条式的道理。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主动、更善良、更有爱心,也让他们自己悟出了、懂得了怎样去寻找更多的快乐、满足和成功感!
案例:鸡蛋黄掉在地上了
吃早饭时,我发淇淇的桌子底下有一些蛋黄被踩得粉碎。看着满地被踩粘的蛋黄,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
分析:
我想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我与淇淇的家长进行了交谈,在谈话中了解到这个孩子特别挑食,妈妈不喜欢吃蛋黄,影响了她也不喜欢吃,家长也就听之任之,慢慢地养成了不吃蛋黄的不良饮食习惯。针对淇淇这种状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班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措施:
1、"变换花样引导她吃蛋黄。如:把蛋黄压碎和香肠一起夹在面包里做成三明治或将蛋黄切成小块再撒上咸菜末,还可以将蛋黄蘸些调料吃……
2、开展一次“好吃的蛋”的生活活动。老师将蛋做成蛋饼、煎蛋、蛋糕和各种炒蛋等,让幼儿一同品尝,使孩子们的食欲大增,唤起董家俊吃鸡蛋的兴趣。
3、开展“欢迎蛋宝宝”的语言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说说“蛋宝宝”的营养价值,让了解蛋黄对身体的重要性。
4、让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吃蛋黄。
5、利用环境来暗示和引导。将吃饭好的幼儿安排在她周围,创设良好的氛围感染她。
效果与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引导,我发现淇淇喜欢吃蛋黄了。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顺应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需求,允许孩子在自身水平上不断尝试和体验,这也是我们教师“因材施教”的技巧和策略。
案例:意想不到的......
班级中,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点。而那些不声不响地孩子会被忽视,冷落,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其实他们身上有可挖掘的潜力。
吃完饭,大家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三五成群地玩着自己的玩具。我和几个小朋友兴趣正浓地玩着一个陀螺的玩具,只要将一根皮条插入陀螺的机芯中一抽马上会飞快地旋转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来。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细小的确声音问我:“许老师,你知道助动车的轮子怎么会转起来吗?”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平时胆子较小的丁丁,我摇摇头说:“不知道。”他马上就笑,“我来告诉你吧!在助动车的中间有的两个轮子(齿轮),一大一小,当中有一根皮带连着,只要机轮一动,大的轮子就带动小的轮子一起转,他很仔细地说着,我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这么深奥的原理,他却讲得那么头头是道。我忙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是爸爸告诉我的,我还帮着爸爸修理车呢?”他很自豪地回答。
由于此事,我就注意他了。发现他对一些科学的原理很在行,就利用这一点,我就让他在班级中多讲些原理。什么轮子为什么动呀,天上的云为什会走呀,咕噜球的球为什么不会掉出来,等等。渐渐的小朋友们很崇拜他,经常围在他身边问这个,问那个的,他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也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愿意在班级中表演一些歌舞,讲话的声音也响多了。每个孩子都有可挖掘的潜在的一面,成人要多观察他们,不要为孩子轻易地下结论。要从有利的方面带动不利的一面,取长补短,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