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

发布时间:2021-06-02

幼儿园做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我就跟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可就在一天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在玩这个游戏,臻臻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象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

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臻臻,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那好,臻臻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始了,臻臻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她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花猫,她就学老虎……慢慢地好多小朋友低声说着:“老师,我也不想跟你做一样的。”看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变化比较感兴趣,我说:“好,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我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比单纯的模仿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游戏,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上的案例让我觉得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不要忽视和反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应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幼儿。

新教育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充分尊重、信任、激励幼儿;进一步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孩子“偏要那样”怎么办?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


实录:今天早上,小朋友都在操场上进行锻炼,吴曦小朋友的妈妈带着他走进幼儿园,(他昨天没来幼儿园)只见他边走边哭,不肯妈妈离开,无论老师怎样劝他都没有用,看见他妈妈走了马上追出去。他妈妈在幼儿园外骂他、打他都没用,实在没办法,只好又硬拉着他走到老师身边。我想,吴曦一直是个很乖的孩子,今天怎么会这样,一定有原因的。于是我走过去想问他,可他看见我马上抱紧他妈妈看也不看我,对我的问话理也不理。我知道他现在对妈妈的依赖性特别大,要让他说出原因首先得让他离开妈妈。于是,我强行把他抱起来,不管他拳打脚踢,一直把他抱到教室,询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愿上幼儿园,他的脾气非常倔强,在教室里哭闹,就是不说话。我先讲吴曦在幼儿园是如何乖,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等等,然后再猜测他不肯来幼儿园的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是不是忘了东西没拿……渐渐地,我发现他比刚进来时要好多了,对我说想到妈妈那边去,我说:“只要你告诉我,今天为什么哭,我可以带你到妈妈身边去。”他说:“昨天我生病了,今天在幼儿园我不想睡觉。”我说:“老师今天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现在出去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不能跟着妈妈回家,你能做到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走到操场上,这时他妈妈已经回家了,他也没有问我要妈妈,而是跟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后来他在活动中都表现得很好,中午也很自然地去睡觉了。

反思:从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教师首先应耐心地和幼儿进行交流,找出幼儿哭闹、不合作的原因所在,然后根据原因和幼儿一起共同解决,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特殊表现时,一定会有特定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案例:爱科学做科学


幼儿好奇好问、爱探索爱活动,几乎科学领域的有关现象和事物,诸如天上飞的小鸟、地上爬的蚂蚁、电视上出现的图象,甚至幼儿自己身上的一颗黑痣或小小的肚脐眼,都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对于科学活动常常乐此不倦。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科学活动,如何让幼儿科学活动发挥最大功效,一直是我们思考、探索的问题。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我们应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孩子们首先要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或有疑问的问题;然后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在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同伴间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描述与分析思考

一、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

案例:在“认识电”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线路板,让幼儿把两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亮。结果,幼儿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练。

分析思考: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心理学教授特芬尼.桑顿引用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证明,幼儿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在以上科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到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采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去操作。但这符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吗?如今,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数不胜数的使用电池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如电子游戏机、电动玩具、闹钟、录音机、手电筒等,而这些物品的电池型号不同、安装方法也有差异。如果幼儿只学会熟练单一地操作实验中的线路板,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向他们提供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通过探索、尝试,在反复的拆装中学会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

我们应注重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这样,他们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于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如在进行“火”的科学主题活动时,我们就把幼儿带到消防队,让他们观看消防员叔叔的消防演习,边看边听消防员叔叔介绍消防车的构造、介绍先进的消防器材、介绍在生活中如何注意用火安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比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消防车的结构要有价值得多。

二、猜想、探索与交流是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案例:一次,我倒了一大杯水,可水太烫喝不了。细心的威威看见了,说:“老师,我有办法让这杯水快快变冷!”威威的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很多孩子好奇地围了上来,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科学探索活动应运而生了——

①猜想让热水变冷的办法: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质疑。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杯放在冰箱里”、“拿筷子在水里搅拌”、“把热水放在窗上,让风吹冷”、“用扇子扇风”、“往杯里加冷水”等等。我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猜想的办法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实验。

②怎样证明热水变冷了:实验开始前,孩子们对自己的办法和别人的办法能否让热水变冷充满疑问,急于动手实验。这时,我提问:“怎样证明你的办法使热水变冷了呢?”有的幼儿说用手摸,有的说用嘴尝,也有的说看杯子上是不是有热气,用温度计插到水里测量......

③怎样让热水冷得更快:热水变冷实验后,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让水冷得更快?孩子们通过交流、探索,反复实验,得到了多种方法。

幼儿园案例分析:不想与亲人分开的孩子


九月开学这天,寄宿班里来了很多新生,有一个孩子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总爱把头压低、藏在柜子后面;自选活动时,他不太愿意和大家一起玩,一人在美工区里一幅接一幅地画下去,头也不抬;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淋漓尽致,笑得前仰后合,而他却甩开老师的手,站在一旁冷漠地看着大家;穿衣服时,他坐在小椅子上发呆,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每当我走过去询问他时,他就会睁着黑亮黑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这样的情况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他叫蔻蔻,一个和我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男孩,是一对双胞胎中的弟弟。自从妈妈要求将小哥俩分在不同的班级,蔻蔻的笑脸就消失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快乐起来。

一开始,我就小心地疼爱他,可是蔻蔻太敏感,总是排斥我的一番好意,连带对身边的同伴也总是一付拒绝的神情。小朋友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选择了疏远他。看到蔻蔻的失落,我真希望可以走近他一些,让他信赖我。

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在滑梯上开心地玩着,蔻蔻则是围着滑梯走了一圈又一圈,我走过去对他说:“走,李老师带你去个地方。”蔻蔻终于有反应了,回了我一句:“去哪儿?”我说:“跟着我走,就知道了。”我将蔻蔻带到另一个滑梯处,因为蔻蔻的哥哥嘉嘉正在那里玩,蔻蔻看到嘉嘉时的反应吓了我一跳。蔻蔻说:“嘉嘉,你怎么会在这里,我好想你。”蔻蔻说完便使劲地搂着哥哥的脖子,生怕哥哥从自己的面前消失。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心里特别感动,好像也回到童年,和妹妹拉着手捉蝴蝶,不舍得分开。到该回去的时间了,我拉着蔻蔻的手,蔻蔻抬起头看着我,似乎要说些什么,但又咽了回去。

解读:

这是我走近蔻蔻心灵世界的第一步。我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我可以读懂,我可以排解他的烦恼,实现他的期待。

蔻蔻妈妈将小哥俩分开是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否则双胞胎总在一起的话会互相依赖,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也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关键是影响了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但是,双胞胎的心灵是相通的,和哥哥分开让蔻蔻非常不适应。这种分离之痛在常人眼里算不了什么,可对双胞胎不一样。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和体会,当初双胞胎妹妹和我分开时,彼此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痛苦,极度的不安会加深对彼此强烈的想念。

早上起床,蔻蔻一直赖床不起,老师叫了好几次,蔻蔻不情愿地坐起来,便开始发脾气,扔拖鞋,伸出小拳头要打张老师。身边的小朋友看见了都说:“蔻蔻,你这样做不对。”蔻蔻似乎听不进去大家的话,还是很生气。我走过去对他说:“来,孩子,你看那是谁?”蔻蔻马上和我一起走到窗户前,透过窗户的玻璃,看到对面的班级,哥哥嘉嘉已经站在他们班的窗户前向这里张望了,看到蔻蔻出现,嘉嘉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传递给蔻蔻一个信息:“你要加油,哥哥会陪着你。”看到嘉嘉,蔻蔻的情绪稳定了许多,轻轻走到座位上,开始平静地穿衣服。我蹲下来说:“以后我们每天早上都来窗户前看哥哥,和哥哥比一比,谁做事情快,好吗?”蔻蔻双手捧起我的脸,“嗯”了一声,这一声让我激动不已。

解读:

蔻蔻能够捧起我的脸,主动拉近我和他的距离,说明我们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蔻蔻一直都以哥哥为榜样,很信任哥哥,我相信,如果看到哥哥很适应班级生活,积极面对,一定会对他有影响。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机会,让哥哥用积极的情绪带动弟弟,也让蔻蔻再一次感觉到,老师能够猜懂他的小心思,真心实意地帮助他,相信蔻蔻会慢慢对我产生信赖。

晚间活动时,大家都在玩猜名字的游戏,可蔻蔻躲在柜子后面,老师和小朋友再三邀请他,他还是拒绝了。我看到他看着大家玩,似乎也被游戏吸引了,几次都露出了笑容。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来吧,和大家一起玩,好吗?”蔻蔻摇头。我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很想参加,这样吧,我和你一组,我们俩一起猜好吗?”蔻蔻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玩的过程中,蔻蔻紧紧抓着我的手。游戏结束后,蔻蔻还拉着我的手,一直没有松开。

解读:

离开哥哥,蔻蔻要学会自己去适应,变得独立和勇敢。作为老师,我要伸出双手,用我的陪伴使蔻蔻感觉到温暖,让他不再恐惧,给他鼓励和信心,让他坚强起来。

午睡时,蔻蔻要求我坐在他的床边陪他,我答应了。这时,我的双胞胎妹妹来找我,她和我在同一所幼儿园工作。蔻蔻好奇地看着我们两个人,偷偷地乐了。妹妹走后,蔻蔻说:“你们两个和我们两个一样,都是双胞胎。”我说:“是的,我是双胞胎姐姐,你是双胞胎弟弟。我和妹妹虽然不在一个班级,但是我们会彼此惦记着对方,你们也这样,是吗?”蔻蔻说:“是的。”我亲了亲蔻蔻:“你就把我当作你最信任的哥哥,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你就说出来让我帮助你,好吗?”蔻蔻搂着我,悄悄地对我说了一句:“我喜欢你。”

解读:

能够和蔻蔻走近,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都是双胞胎,我比别人更能体会到他的情绪和需要。但是,我相信,关键在于通过我的悉心付出,取得他的信任,并成为他新的依恋对象。

自从和蔻蔻拉近了距离,我开始发现,原来蔻蔻有着开朗的一面,他开始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不再躲到柜子后面,他开始积极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交流他的想法和见闻,现在的蔻-蔻都能够勇敢自信地在大家面前演奏小提琴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也会有烦恼和不开心的时候,我们要观察孩子细微之处的变化,解开他们内心中不为人知的小烦恼和小秘密,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揣摩他们的忧伤和快乐,化解他们心中的烦恼和焦虑,伸出可信赖的双手给予他们帮助,从而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

幼儿园案例分析:自己事自己做


自己事自己做

观察目的:

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观察实录一

有一天在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纪璎函拉着伊政融的手说:"我们去布艺操作区玩好吗?"伊政融摇摇头说:"我不会扣扣子,我才不去呢!我要去盖大楼!"纪璎函说:"走吧,我教你!"伊政融使劲的摇摇头走开了。

观察实录二

在盖大楼时,伊政融一会抱积木、一会帮小朋友搭最高的楼顶,忙得不亦乐乎。在巡视中,我发现伊政融小朋友满脸的汗,就说:"伊政融,把外衣脱掉吧,看你忙得满脸的汗珠。"过了一会,我看到伊政融还在埋头忙着什么,走过去一看,伊政融解不开衣服上的钮扣。

观察实录三

晨检时,伊政融的妈妈拖着伊政融的手,一边说一边往教室这边拉,我忙迎上去问:"今天怎么了,怎么让妈妈拉着走呢?"伊政融的妈妈说:"老师,伊政融不想穿这件上衣,说不会解扣子,中午睡觉时脱不下衣服。我告诉他老师会给你脱衣服,他还说不穿。老师,中午你给伊政融吧衣服脱了。"看到伊政融妈妈祈求的目光,我努力的点点头。

分析及实施措施:

一、分析幼儿,从幼儿自身找原因。

伊政融是一位很大气的小男孩,喜欢蹦蹦跳跳,不喜欢安静。在操作区练习时,他扣几下扣子,如果扣不上,撒手就转到其他的区域活动。最后直接不去布艺操作区活动了。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经过电话、网络的沟通得知伊政融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家里很乖巧,奶奶照顾的细致入微,伊政融还没说话,奶奶就把一切都做好了。晚上的个人清洗工作,早上穿衣清洗都是奶奶一手代劳。长辈包办代替太多,走进了爱的误区,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

三、家园牵手、解决问题

邀请伊政融的妈妈来园,经过仔细的交流分析,家长表示,一定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让孩子在探索、实践,中感知五彩的生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健康全面发展。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流传久远的话充满鹅哲理。本应由孩子做的事父母、长辈做了,看似爱,实是害。现在的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就是父母、长辈宠爱结出的果子。让孩子在实践中磨炼,在挫折中成长,看似难为孩子,实际是为了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生活!

幼师资料《案例:不想跟你那样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做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想跟你这样做 拍手律动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因此,我常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和餐前安静时间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然而有一天,这个游戏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孩子们喝完酸奶后,我又兴致勃勃...
    2020-10-10 阅读全文
  • 案例:孩子“偏要那样”怎么办?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2021-05-28 阅读全文
  • 今日话题:孩子跟你顶嘴你会怎么做? 你允许孩子跟你顶嘴吗?孩子跟你争辩理论和顶嘴是你会怎么做呢? 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
    2021-03-03 阅读全文
  • 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 实录:今天早上,小朋友都在操场上进行锻炼,吴曦小朋友的妈妈带着他走进幼儿园,(他昨天没来幼儿园)只见他边走边哭,不肯妈妈离开,无论老师怎样劝他都没有用,看见他妈妈走了马上追出去。他妈妈在幼儿园外骂他、...
    2021-06-09 阅读全文
  • 教育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刚入园的幼儿总会有各种的不适应。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我不想上幼儿园”不愿进门,他们或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愿分别。幼儿离开家庭,走...
    2021-06-11 阅读全文

拍手律动是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因此,我常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和餐前安静时间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然而有一天,这个游戏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孩子们喝完酸奶后,我又兴致勃勃...

2020-10-10 阅读全文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

2021-05-28 阅读全文

你允许孩子跟你顶嘴吗?孩子跟你争辩理论和顶嘴是你会怎么做呢? 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

2021-03-03 阅读全文

实录:今天早上,小朋友都在操场上进行锻炼,吴曦小朋友的妈妈带着他走进幼儿园,(他昨天没来幼儿园)只见他边走边哭,不肯妈妈离开,无论老师怎样劝他都没有用,看见他妈妈走了马上追出去。他妈妈在幼儿园外骂他、...

2021-06-09 阅读全文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刚入园的幼儿总会有各种的不适应。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我不想上幼儿园”不愿进门,他们或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愿分别。幼儿离开家庭,走...

2021-06-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