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画

发布时间:2021-06-01

教学案例反思。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案例:

今天的区域活动,陆家顺选择了去绘画区。他画了一条帆船,又在船上画了一个手拿鱼网的人,还画了鱼。天上的太阳自然不可少,另外又添上了几只飞翔的海鸥。他画的时候速度快,线条奔放、自由,色彩鲜艳,造型稚拙天真,我想:这是一副挺不错的作品,等他完成后,可以展示出来。但是,等我去照顾其他孩子时,再回过头来一看,吃惊地发现这张画已面目全非,纵横交错地线条涂满了纸面,画面全给破坏了。我有些生气地问他:“为什么画这些道道?”他津津有味地讲道:“我的船碰到了海盗,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道道是枪炮打的。”他很得意,并不觉得画面被破坏了,还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起了这张画。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就没有责备他了。

分析:www.YJs21.COM

陆家顺的画看起来不很美观,画面较乱,但却充分表现了他的情感,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因此,不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副好画。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有了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转变教育观念就得从这类小事做起。“捕捉”在教师和幼儿间很重要,它不仅包含了细致的观察和充分的了解,还有尊重、爱护、呵护。“捕捉”是一个优秀教师了不起的本领,它能适时地进入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瞬间的心理感受。这种不需要语言的沟通,这种独特的“捕捉”,轻轻地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打开了孩子奇异的思维,让孩子的情感与思想尽情地展现与表达。多一些捕捉,你就会走入孩子的心灵。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捕捉中开始萌生。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田田的画


——记一次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反思

美术活动时,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很多小草的纸,请小朋友在草地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花朵。前几天我们班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圆形了,这一次是换个方式让孩子在巩固一下。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涂涂画画,但多数孩子的作品都是自娱自乐,没有结果意识,他们只喜欢享受涂涂画画的过程。但是,他们的画大都是抽象派的,别人很难明白其中的意义,如果想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还是应该帮助其在绘画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形成大家所认同的形式符号,在孩子的个性中融入共性的元素,帮助其能与他人更好地交往。)

孩子们拿到“草地”以后,都开始兴致勃勃地为草地添上花朵(就是画上许多五颜六色的圆圈)了。我在孩子中间走动,感到非常的满意。

(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群体的中心,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个改革中的教师,这却是大忌!许多教师,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不自觉。譬如现在,我看见孩子们都按照我的思路在活动,满足感不由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很快,我走到了田田的身边。田田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再加上男孩天性好动,是一个让我特别头疼的孩子。这不,刚看到田田的画,就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明明就他们在草地上添画花朵,可田田倒好,在草地上来一阵“金蛇狂舞”,把一片好好的草地糟蹋的面目全非!我一把抓过了田田的画。

(其实,我也知道,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不是主导者,可是往往一看到孩子没按我的意思来办事,就心里就别扭:明明叫你这样,你偏偏那样,这不跟我较劲吗?这大概也是观念的转变还没有到灵魂深处吧!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能理智地对待教学中的突法事件。比如现在,如果我不及时调整,或许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田田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怒气,有点畏惧的望着我。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田田,你这是画的什么呀?”见我和颜悦色,田田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老师,我画的是奥特曼!奥特曼可凶(厉害)了……这个是奥特曼的十字剑光,这个是奥特曼在和怪兽战斗,保护地球!……”

(原来这在我看来乱七八糟的画,却有着这么深刻的内涵,孩子的作品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真庆幸我刚才没有简单粗暴的否定田田的画,如果那样,我也许会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军事家。但是,看来田田在绘画技巧方面需要帮助,该怎样用一个孩子能够愉快接受的办法呢?)

一听到田田画了奥特曼,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我最喜欢奥特曼!”“我家里有奥特曼的书!”“对,还有塞文!”﹍﹍

(呕,奥特曼!这个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机器人这几年几乎成了所有小男孩的偶像,虽然我一直不太喜欢它,不过,既然它能够让孩子对它如此痴迷,也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譬如它的正义感,而且,我尊重孩子的喜好,所以,我没有阻止孩子讨论自己的偶像。)

很快,孩子发现了问题:“老师,田田画的不都不是奥特曼!”“对头,一点都不象奥特曼!头是扁扁的!”“象个怪兽!……孩子们的意见让田田若有所思,对着自己的“奥特曼”皱起了

眉头,也许,他也对自己的作品也不太满意吧!

(看来,我应该是找到一个好的办法了!其实,孩子也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孩子的批评能够达到让田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有不伤害其自尊的效果,这种尺度教师往往很难把握,但孩子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

田田走到了我的身边:“老师,你教我画奥特曼好不好?”

“好!来,告诉老师,奥特曼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恩﹍﹍圆形!”

“田田会画圆形吗?”

“会呀!”

“画给老师看看好吗?”重新递给田田一张画纸。

“好!”

田田接过画纸,在上边画起了圆形。过了一会,田田拿着画满了圆形的画纸来到我身边:“老师,你看我画了好多圆!”“田田真棒!”得到表扬,田田开心地笑了。

“我们再一起来把圆形变成奥特曼,好吗?”

“好啊!”

我和田田一起动起手来:眼睛、嘴巴、头上的头盔……很快,我们合作了一张奥特曼,我把这张奥特曼贴在了墙上,并表扬了田田。现在,田田的笑容真的变得甜甜的了!

(真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都有着教育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着这样一种能力:就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提取出教育的元素,让兴趣真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样,孩子是快乐的,你是幸福的。)

案例:不妄下判断


自由活动时,只见赟赟把文文压倒在地上,随后两人争执打了起来,我见状很生气,立即喝止他们,他们也各自回位了。

这事本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把他们叫上前来,仔细问明原因。原来文文弯下腰在地上写字,而赟赟是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

原来如此。我就对文文说:“写字是件好事情,但要写在纸上,地上很脏的。如果你想写字,可以问老师要纸来写,不要再在地上写了,好吗?”文文回答说好的。

我又对赟赟说:“你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好,要好好说而不应该动手打他。”赟赟看看我也点了点头。

这时我又对他们说:“打架是不对的,小朋友们应该要友好,大家都是好朋友。来,你们握握手吧。”他们笑着握了握手。

我又提醒他们:“以后可不能再打架了。”他们都笑着表示同意。

反思:

我庆幸自己问清楚了原因,否则虽然他们确实迫于老师的威信而各归其位,但却抹杀了孩子正确的意图,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作为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能妄下判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明原因以后再处理。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不正确的行为立即采取批评,就很可能伤害到孩子。对于孩子,要多份耐心才行。

另外,孩子毕竟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碰到事情往往喜欢直接运用动作来处理,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教”与“不教”


【活动实录】:

活动开始,教师以一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歌曲作为引子,而后自然地过渡到主题:“小羊、小猫和小鸡是怎么叫的呀”?孩子们依据各自的经验进行回答,还不时地学着这些动物的叫声“喵喵喵”,“咩咩咩”和“叽叽叽”。教师这时便顺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种动物的挂饰请小朋友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并说:我说“小白羊”,你们要用叫声回答我,好吗。幼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教师便依次说出小白羊、小花猫和小小鸡,幼儿也依次用叫声作了回答。第一次回答时,多数幼儿没能将三字一句的儿歌按节奏念出来,于是教师又将“小白羊”三个字念了一遍,并伴着自己的点头动作,这时有的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暗示,也用有节奏的“咩咩咩”,加以回应。

看到幼儿明白了自己的用意,教师便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到小动物家做客。教师领着小朋友先来到贴着青草的幕帘前面问:“这是谁的家呀”?有的幼儿看到青草,马上说:“小羊的家”。教师又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羊的家呀”?幼儿答:“因为小羊喜欢吃草”。教师听了幼儿的回答后满意地走向“小猫的家”,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呀”?幼儿看到幕帘上的小鱼,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教师又走向“小鸡的家”,幼儿从看到小虫也很自然地说出了“这是小鸡的家”。

认识完小动物的家,教师请幼儿去给自己挂饰上的动物找家,并看看你的小动物爱吃什么?很快幼儿都找到了小动物的家。并且在“家”里摆放的小椅子前坐了下来,坐下的同时看到了桌上还摆着小动物的“食物”(青草、小鱼、小虫),多数幼儿坐下之后不停地摆弄着桌上的食物。这时,教师来到了“小羊的家”,在门口,老师叫:“小白羊”!幼儿答:“咩咩咩”!师又说:“吃什么”?幼儿答不出,

师又说了一遍:“吃什么”,并用眼神指向桌上的青草,这时幼儿似乎懂了教师的用意,回答道:“吃青草”。就这样,教师一家一家地去“做客”,幼儿基本上能用儿歌中的话来回答教师的提问。

做客完毕,幼儿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教师待幼儿坐定,又重复刚刚做客时的一问一答,在同伴的提示和启发下,多数幼儿能按节奏来回答。回答完毕,教师进行了范读,后又结合大屏幕上放映的幻灯片进行了第二次示范。幼儿看着幻灯片上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自然神情十分专注。在教师放第二遍幻灯片的时候,一些幼儿已经可以跟上教师念儿歌的速度。

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你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有幼儿说小老鼠。师问:“小老鼠怎么叫”?这位幼儿答不出,旁边幼儿补充说:“吱吱吱”。师又问:“吃什么”?幼儿还是答不出。于是教师便说:“大家回家可以想一想,其他动物的叫声和它喜欢吃的东西,下次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儿歌来了”。活动在教师的结束语中暂告一段落。

【案例评析】:

整个活动教师是用多种形式贯穿起来的,没有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幼儿以跟读的形式学念儿歌,而是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看课的老师都说这次活动设计得很好,教师没有“教”的痕迹,幼儿学习没有负担,给人的感觉很舒服。但细细品味,这“不教”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看。

这首儿歌的部分内容在幼儿早操律动中几乎天天出现,幼儿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小动物的儿歌,今天活动要掌握的只是后面的两句“吃什么,吃xx”。而这两句对于已入园三个月的孩子来说,似乎也过于简单,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没有能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长此以往,对于发挥幼儿的潜能是很不利的。

其次,从教师的指导来看。

说本次活动中教师没有“教”的痕迹,我不是十分赞同。从教师带着幼儿“参观小动物的家”到“去小动物家做客”,教师的介入一直十分明显,从教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可见一斑。既然要让幼儿在自然、宽松的状态下学习,为什么要给幼儿固定的挂饰?为什么不肯放手让幼儿自己“找家”,自己讲出“小动物吃什么”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还是存在着怀疑,甚至可以说对本次活动也不是很有信心。

再则,从活动的过程来看。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是按着自己既定的教案来实施的,并没有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实际反馈情况再作出动态的、实时的调整,幼儿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稍有偏离,就会被马上拉回来。整个活动教师的考虑是十分“周全”的,

教师将幼儿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形都作了充分的估计,这是好的。可是这不是出于“为幼儿有效学习服务”的观点,而是关注活动是否能按教师预先的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准备的。

最后,从面向全体幼儿来看。

多数幼儿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学会了儿歌,并基本掌握了儿歌的节奏。但是这里有一点可能被教师忽略了,那就是:每位幼儿的起点不尽相同,教师是否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有所得。我觉得至少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或知识面宽的幼儿)来说不太公平,他们对今天的儿歌节奏可能早已掌握,坐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陪衬”的角色。

案例:生活教育反思


每个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都会重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细节。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生活组织方式已不太适合课程改革要确立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尝试着改革。

每天上午总有一个时段是幼儿盥洗用点心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孩子可以在这个时段的任意时间用点,看上去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可是实质上呢时间相对还是比较集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的度还是很窄的。比如说我班有少数幼儿每天七点未到就来园了,而又有一些孩子在8点以后才来,那么他们用点心的时间需求是不一致的。对早来的幼儿可能用点心时间要提前,而晚来的孩子则可以往后拖一下,那怎样可以满足每一位孩子的生理需求呢?

不固定用点时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去选择什么时间用点心。在我们的教室一角始终放着可以随时提供给幼儿的点心、牛奶或果汁。从早7点半一直到10:20分,充裕的时间足够孩子自由选择。幼儿可以在来园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活动时间的任意时段来用点心。

相应设备的提供,为幼儿用点提供方便。

时间度的放宽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像冬季牛奶的保温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把牛奶放在一个精致的保暖桶中,桶的一侧有一个开关便于幼儿自己根据需要喝多少倒多少。而喝牛奶的杯子也放在一侧便于幼儿取用。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

设计相应的游戏环节来吸引幼儿。

还记得以前的一个乐百氏饮料广告吗?“今天你喝过了吗?”曾是无数孩子模仿的一句广告语,今天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块版面“今天你用过点心了吗?”当孩子用完点心以后,会把一个牛奶饼干的图片贴到自己的大头照下,好多孩子一边贴一边还高兴地自问自答“今天你用过点心了吗?今天我用过点心了!”大大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而且也能让老师、保育员清楚地知道还有哪些孩子忘了用点心,可以适当的提醒个别孩子别忘了用点心。

这是我在生活实践中的一点小小尝试,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乐意接受这样的用点心过程。它体现了老师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生理需求并让他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真正地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案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1.反思的含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2.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3.反思的方式?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4)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

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喜欢《案例:教育反思:不美的画》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案例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教育随笔: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每天下午是我们班的特色线描画,今天我们画的是茶杯,他们已经画过好几次茶杯了,所以不一会,就有一群小朋友把他们的画送上来给我看,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茶...
    2021-05-06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每天下午是我们班的特色线描画,今天我们画的是茶杯,他们已经画过好几次茶杯了,所以不一会,就有一群小朋友把他们的画送上来给我看,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茶杯的轮廓都画好了,可是里面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
  • 案例:霸王不霸 吴洵在我们班幼儿当中年龄偏小,他既聪明又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着去做,但是,他却成了我们班出了名的小霸王,只要有人想和他分享东西,他就会怒发冲冠,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同伴推倒,要...
    2021-06-02 阅读全文
  • 案例:田田的画 ——记一次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反思 美术活动时,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很多小草的纸,请小朋友在草地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花朵。前几天我们班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圆形了,这一次是换个方式让孩子在巩固...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案例:不妄下判断 自由活动时,只见赟赟把文文压倒在地上,随后两人争执打了起来,我见状很生气,立即喝止他们,他们也各自回位了。 这事本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把他们叫上前来,仔细问明原因。原来文文弯下腰在地上写字,而赟赟是想叫...
    2021-05-2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每天下午是我们班的特色线描画,今天我们画的是茶杯,他们已经画过好几次茶杯了,所以不一会,就有一群小朋友把他们的画送上来给我看,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茶...

2021-05-06 阅读全文

每天下午是我们班的特色线描画,今天我们画的是茶杯,他们已经画过好几次茶杯了,所以不一会,就有一群小朋友把他们的画送上来给我看,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茶杯的轮廓都画好了,可是里面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

吴洵在我们班幼儿当中年龄偏小,他既聪明又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着去做,但是,他却成了我们班出了名的小霸王,只要有人想和他分享东西,他就会怒发冲冠,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同伴推倒,要...

2021-06-02 阅读全文

——记一次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反思 美术活动时,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很多小草的纸,请小朋友在草地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花朵。前几天我们班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圆形了,这一次是换个方式让孩子在巩固...

2021-06-08 阅读全文

自由活动时,只见赟赟把文文压倒在地上,随后两人争执打了起来,我见状很生气,立即喝止他们,他们也各自回位了。 这事本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把他们叫上前来,仔细问明原因。原来文文弯下腰在地上写字,而赟赟是想叫...

2021-05-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