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面对“等待”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育随笔。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面对“等待””,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育随笔:面对“等待”

“等待”和“忍耐”,我认为是一种性格,一种传统,一种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习惯,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忍耐”。

现在“等待”这句话可以说我们班小朋友最常说的一个词,而从“等待”行为和语言上的统一,我们也是“等待”了许久呢......

还记得,刚入园的这群宝贝们不管是能力强或能力较弱的孩子,都有一件事不会甘于人后,那就是他们的“独占性”。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先抢到,洗手、玩玩具、做游戏甚至上厕所也要冲到最前面,不管怎样,都要自己先得到,先用到,先吃到......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免要失笑几声,但同时也意识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并没有有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得“更好”的照顾吧。

于是,我们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刻意注意了孩子这方面的的培养,洗手、喝水、入厕是男女分组、小组分组进行;发放物品是一个一个排队进行;幼儿食物是一组组发放;老师准备的小礼品要从表现有进步的孩子开始进行。一天两天,孩子们还是有一些不适应,还有哭闹的,现在,孩子们的表现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有了一定的“等待”和“忍耐”意识。

孩子们的表现是让人满意的,虽然有的宝贝仍是有意识地往前冲,但最后还是进入了“等待”的行列。但家长朋友们的表现似乎就不如孩子们好了。

就拿孩子离园来说,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我们教育孩子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我们的呼唤后再离开座位,我们的孩子们表现得越来越好了,都能安静地等待,而有的家长朋友已是不再耐心地等待老师的呼唤声,亟不可待地冲进教室拉扯起孩子,孩子却是一脸茫然看着,不知所以。

还有开放日活动中,本是家长朋友们参观孩子的一日生活,看看孩子的在园表现,可总有的家长总怕委屈了自己家的宝贝,挤进孩子周围抢着帮宝贝洗手、喝水、入厕......也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阻碍了身边孩子的活动。

面对“等待”,这一个简单不过,普通不过的事情,也让我看到了有时教育不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的,不是教师教,孩子学就可以完成的。家庭教育,家长成长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保障,正如我以前一位很有学识的家长朋友所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真希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齐心学习,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我们都能为自己交上一份合格的家长答卷!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写当天的人数表并上交,不能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休息一下,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马上再上课。”说完,我就让小朋友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然后我就开始填写报表。

我正在填写的时候,还没有填完呢,这时候,马天翼小朋友说话了,他说:“老师,我不累了,我不想休息了。”听完后,我也感觉到,让孩子们这么休息着,其实是让孩子们在等待时间。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任何活动的休息,也是比较无聊的。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就放任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对了,我们平时不是学习了很多儿歌、歌曲、还有游戏吗?我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来带领大家一起复习,或是做游戏啊。想到了,就去做。

我就说,那不休息了,我找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带领其它小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一个个都举起自己的小手,争着要当小老师,我就对大家说了,我要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到处跑,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哗”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我就找了一个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并且告诉他们,小老师的名额是不固定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谁的表现好我会看情况更换小老师的,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表现都非常的好。

其实,有很多时候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待,只会让孩子渐渐的失去兴趣,而我们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让孩子充满着激情,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故事,复习复习歌曲、儿歌,做做游戏。这样孩子们的情绪会好很多,会有助于孩子们一天的学习情况,所以,请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教育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1.问题的提出:

上午第一节是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并小组讨论一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讨论的问题,小朋友们肯定会讨论得非常热烈,但结果却让我非常失望。除了平时那几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外,有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发言,有的组内成员甚至还在相互推辞:“你说,你说哉!”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下课时唧唧喳喳,有着说不完话的小朋友上课时却不愿意发言呢?

2.问题的症结:

针对这个情况,每次请小组讨论时,我都悄悄地进行观察,但不参与他们的讨论。经过几次观察,发现造成幼儿不愿意讨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幼儿对于老师布置的话题不感兴趣,没有讨论的欲望,个别幼儿开始扯其它方面的话题,把要讨论的话题远远抛到一边去了。第二,有部分幼儿平时就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是请他们在小组内小范围的讨论,但是他们也不太愿意在小组面前发表意见。第三,有些幼儿平时上课就比较懒散,他们思维不积极,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参加集体讨论时,总是喜欢当观众,既不乱说话也不发表意见。第四,在使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前,有很多时候都是以我们老师讲解为主,幼儿只要能定神地跟在老师的思路后面学习,每堂课由于时间有限,每次只能请少部分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大部分小朋友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这就让不少小朋友有了上课不发言的“习惯”。因此就出现了上课时有部分小朋友一直都处于沉默状态,只有组内一两个比较活跃的小朋友在唱独角戏,每次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时,都是那一两个孩子的想法和见解。

3.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谓的“讨论”,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而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转移的,组织能力又有限,那么如何让那些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积极参加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促进自我和群体的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参加讨论的意识、兴趣、能力,甚至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才真正达到了活动单里所说的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于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①座位安排强弱搭配

在位置的安排上,我们取消了以前按照男孩、女孩搭配坐的习惯,而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分组,4-5个小朋友为一组,这一组里有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有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也有画画能力比较强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上每一个领域课的时候,每一组都有这一领域的强者,有利于活动的开展,然后每一组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再进行具体的分工,语言小组长、数学小组长、美术小组长,每一组组织能力最强的为这一组的常规组长,常规组长要负责这一组的全面工作,每次讨论的时候要督促组内每一个组员都要参与讨论,不管说多说少,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话题讨论由易到难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适应这个模式,刚开始,我们不是就某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而是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就一些简单的话题,让他们进行叙述,如周一早上来幼儿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我会让他们每个人说一说,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或者到哪里去玩了等等这些没有难度的话题,让他们轮流说一说,养成别人在说的时候,自己要学会安静地倾听,而且自己也要学会用比较完整、清楚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幼儿轮流说的时候,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小组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一组的幼儿尽量围在一起说,不要太分散,这样音量就不会很大,小组跟小组之间也就不会相互有噪音干扰。为了检验小朋友之间讨论时同伴是否认真听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进行抽查,如请某一组的某个孩子说一说,他们一组其他小朋友说了什么?对于那些回答比较正确的幼儿我会及时进行奖励,如一朵笑脸花或者是一个小奖品等。刚开始,我是有目的的布置一些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讨论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了时,我就开始放手,让每一组的组长每天就一个话题,组织本小组的幼儿进行讨论,然后,会轮流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来进行介绍,如: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某某某觉得怎么样,而某某某却觉得是那样的等等,对于那些讨论得比较好的小组,我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给这一组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发一朵小红花,或者是奖励他们多玩一次活动区等等。有些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显得有些胆怯,不好意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后,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组内的讨论中渐渐活跃起来,而且由于组和组之间有竞争,有比较,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孩子的好胜心理非常强,都想让自己组获胜,所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不经意的训练中,懒散的孩子被吸引过来了,胆小的孩子也被感染了,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了。

③“舵手”轮流,辅导在先

如果把学习小组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大船,那么,常规组长自然就是这艘船上把握航行方向的“舵手”。他们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所在小组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活动单导学”中发现有孩子不愿意说话时,我就有计划、有目的对常规组长就这一方面(如何让每个小朋友都围绕话题发言)进行了相关的辅导。第一批尝试从能力强的孩子开始,就组长的职能、公平和具体的组织方法进行了具体指导。这些常规组长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渐熟悉和完善了这些技能,在组内讨论时,鼓励每个同伴,尤其是不愿意发言的孩子发言,要求所有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真正让每个孩子有了说的意识、机会,并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在幼儿都适应了这种讨论模式,养成了每一次、每一节活动都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的好习惯以后,我们对每一组的组长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更换,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孩子都轮流当上组长(原来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也不例外),负责这一组孩子的讨论,由于肩负了组长这一神圣的责任,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也非常乐意地投入到讨论当中去。

4.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和探索,小朋友活动时讨论意识、兴趣、能力变强了,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变得非常活跃。看着孩子们讨论时那一本正经的样,听着那些平时不怎么愿意发言的孩子的精彩对话,我都会忍不住偷偷乐。由此,我深深感触到: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只是我们没有去挖掘、发现他。这次通过“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如何引导孩子“讨论”这一方面的小小尝试,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可喜的变化,原来每个孩子都是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达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每个人都创造机会。期待“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教育随笔: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在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所面临的逆境和挫折在我们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孩子往往在失败面前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于案例中提到小女孩在涂鸦大赛中未能获奖而无法面对失败哭闹不止,家长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以减轻孩子的挫败感。

1.可以正向、明确的启发。

如告诉孩子:“虽然你这次没有获奖,但比起上次你已经进步很多了,你很棒哦!”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以肯定,待孩子情绪稍微稳定些后,接着带领她找出受挫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让孩子的每一次练习都能得到宝贵的经验,从而建立自信,也明白事情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经过,会有哪些地方不能顺利完成,增强其忍受挫折的能力。

2.可以以孩子的优势强化孩子的自信。

如果孩子的挫败感较重,回家哭闹不止家长也可以从孩子的长处强化她的信心,以便孩子能感受并意识到自身的优点,以减轻孩子的挫败感。

3.可以以讲故事的方法稳定孩子情绪并激励孩子面对失败应该迎难而上。

在孩子情绪还很不稳定的时候可以说:“妈妈给你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吧!”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如:歌德的故事。

小时候的歌德身体很虚弱,上大学之前,歌德患有严重的恐高症,只要他走上稍高一点儿的地方,就会感到头晕目眩。歌德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决定战胜恐高症。

他选择了教堂的高塔,准备征服它。可是他抬头一望见那高塔,头就晕了,他想放弃,但最终他还是迈上了台阶。那一级级的台阶就是一重重的困难,每迈上一级台阶,他都要拿出很大的勇气。他的头上冒出了汗,马上就要到达塔顶了。他向下一看,一阵强烈的眩晕使他差点儿栽下去。

歌德站在那里,闭上眼睛让自己平静下来,过了一刻钟,他开始向塔顶走去。终于,他登上了塔顶,站在没有围杆的塔顶上,他的腿一个劲地打颤。“没关系的,我成功了!”他对自己说。从塔顶看着四周的景色,歌德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又如: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在暂时败于兔子的情况下,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战胜了兔子的故事

4.可以不断鼓励并在日后加强练习。

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并鼓励他在日后可以加强涂鸦练习以便下次再去尝试!告诉孩子:你一定能行

分析孩子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及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几点建议:

1.首先家长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缺乏挫折抵抗力,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平时自己对孩子滥用“赏识教育”,总是一味地夸奖孩子,言过其实,导致孩子不能接受批评;在孩子做错事情时的批评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比如嘲笑、挖苦,甚至打骂,导致孩子害怕失败,害怕批评。

2.在平日的生活中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榜样,如果家长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会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消极等待的态度。

3.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难后,总结一下困难的类型,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要使孩子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

4.告诉孩子失败人人都会遇到,但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是可以战胜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还能磨练人的意志,使我们在失败中获得经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5.作为家长也不要当孩子一遇到点小困难就给她帮助,而应该鼓励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难到底在哪里,以便找出化解困难的办法。要通过真实事例让孩子知道,在挫折困难面前唉声叹气并不会解决问题,灰心丧气只能更加的使我们失去信心。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最终做出重大贡献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其自觉地寻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最佳办法,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增强。

6.加强前置作业与练习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老的谚语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中。在孩子尝试前,先告诉孩子怎么做,或者分析大人的行为模式,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有那些优缺点,让他实际面对的时候,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即使不是一帆风顺,孩子也不至于挫败感很重,太难过,或留下不好的心理阴影。

温馨提示:

孩子抗挫败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孩子,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并且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拿孩子来验证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用最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情商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受益。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和抗挫败的能力。

幼教随笔: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形、体、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当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阮鸿飞已经把薯片筒等立在桌上摆好了。他现在对于如何把圆形光盘立起来很感兴趣。他捏起关盘的一边试图让光盘立稳,可是一松手,又倒了。如此几次之后还是没成功。突然飞飞光盘倒下来旋转时的样子找到了灵感。他想旋转硬币一样把圆盘转了起来。“看呀!陈老师,我把他立起来了!”方玮威则把一张硬的卡片圆形纸夹在了两个瓶子之间,拍拍手说“我也把圆形里起来了!”其他的还也对于圆柱体、球体等东西的站立无动于衷,一心在钻研尝试如何让平面的圆形物体立起来,个个都很专注。我知道我在操作前提要求时犯了一个要求不具体的错误。应该是如何让它们独立地长时间的立起来。这样孩子们会顺利照着我的目标发现形体的不同。可是这不也是我们老师的一种思维定势吗?我们习惯了把门向里推,习惯了从左向右看书,习惯了把苹果立着对切,习惯了圆形的西瓜,方形的报纸。这是一种常识,但也正是这些阻止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而孩子不同,他们正是因为“无知”,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知道的少,才会多角度的提问,思考。我们要培养的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已经无意识的抹煞了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剥夺了还自由创造的机会。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的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新入园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综上所述,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们尽量缩短哭闹时间,以尽快进行正常活动。目前,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即如何让新入园幼儿不哭闹或者少哭闹。那么,我想只要做好以下四点,问题就简单许多了:

首先,整体环境。当幼儿进入到某一个活动室时,需要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觉冲击,包括室内环境和三位老师的表现以及小朋友们的情绪等。幼儿进入活动室看到比较舒适的环境在心里会放松些,加上老师们热情接待(面带微笑),和蔼的语气,再有小朋友们的开心、放松等表情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宽松的氛围,为新生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每个人心中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崇拜者和信服者。作为幼儿就更不例外了,甚至他们会出现多个崇拜者。因此,我们要想风调雨顺、一呼百应,必须要成为孩子们的信服者包括:

一、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二、讲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动作等;三、带领老孩字表演一些律动、英文数来宝等。

再次是从培养幼儿角度出发。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其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幼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生活上各项事宜都不知所措时,无疑会有些自卑。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神去发现他们,同时对其加以关注。

最后一点是食品的安抚。“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吃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弱点来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呢?

温馨提示:切记保证新入园幼儿充足的饮水量。

幼教随笔:耐心等待一分钟


这件小事提醒我,面对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钟,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前几天,由于地下水管出了点故障,弄得大操场上西边一片狼藉,进口的绿草坪掀起来又放了下来,还没有粘好。

今天上午,我带领孩子们到大操场做操。孩子们一走到拐弯处,就喜欢用双手去抠那些没粘好的数字,感觉很好玩的样子,秩序一下子就乱了。我告诉孩子们不要抠了,因为抠起来之后就更难弄好了,然后又带着孩子们继续做操。

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吕欣,只见他走到拐弯处时,又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抠那些数字。我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个情景后,心里想:我刚刚和孩子们说了,他怎么又去动那些数字呢?我刚想大声喊,让他住手,又转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只见吕欣轻轻地伸出手,把那些弄歪了的数字一个个摆好,又站起来拍拍手,很满意地继续向前走去。

我暗自庆幸:“幸好没批评他,不然可就错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虽然他们有时会做错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是想做好事的,而我们没有耐心地去观察、发现,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钟,从而误解了他们。

这件小事提醒我,面对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钟,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教育随笔:如何面对孩子们的公主病,王子病


现在的家长和以前不一样了,如今家长是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保证幼儿在园安全以外也更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以往幼儿园只是被大多数家长认为是托儿所,但如今观点已经发生变化了,更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启蒙教育,这对我们幼儿教育是很好的现象,也给予我们动力,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尤其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时间紧张,爷爷奶奶看孩子是目前很常见的情况,“隔辈亲”这句俗语也不是空穴来风,面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益娇惯的孩子们,作为幼师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

感觉对孩子们的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自我服务的观点,哪怕他们做的不够好,但是要让他们树立自我服务,团结协作的观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保护去独立生活的,即便是在年幼的孩子也不可能24小时每时每秒都监护在他身边。其实大众所说的娇生惯养的孩子,家庭因素还是主要原因,多是由于家长的过于保护,多做家访,家访的时候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多于家长交流,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在家里他们或许是小霸王,小公主,但是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平等的,不会有特别的照顾,首先就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在幼儿园和别人一样,孩子也是有虚荣心的都喜欢老师表扬,娇气的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有进步的时候要表扬,做的不对的时候也要批评,但是要注意下自己的方式,有些事情他们可能做的不如其他孩子,要给与鼓励,举个例子把,比如吃饭时,娇气的孩子若等着老师来喂饭,你可以在他面前表扬另外一名自己吃饭的幼儿,然后鼓励孩子们都自己吃饭,有的幼儿自尊心很强,不要当着其他幼儿的面问他"你能不能像XXX一样,自己吃饭呢?"这样孩子可能就产生反抗的情绪,可以用悄悄话的形式跟他说,也要注意说话方式,比如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看好多小朋友都自己吃饭,你也试着自己吃饭,好吗?”如果幼儿听后自己开始吃饭,哪怕撒了一桌子的饭,你也要给与鼓励,这时的鼓励要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表扬,总之要和家长多沟通,教育方式要灵活多变。

幼教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赵飞燕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女孩,你跟她说话,她总是先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会开口的。但是他自尊心很强,每次手工制作和计算作业她总是又快又好,常常会令同伴们羡慕不己。这么一位聪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亲“头疼”,“疼”的原因是她不愿多讲。据我观察发现,赵飞燕和小朋友还是有话说的。为了鼓励赵飞燕愿说乐说,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她:

一、日常生活中多与她讲话

我随时跟赵飞燕交谈,让她感受到老师与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到幼儿园问她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总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尽量和她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她愿讲

赵飞燕记忆力很好,故事听过一遍就基本会讲了,我便让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有意识的安排需要大声讲述的角色,如“狐狸”“大象”“黑熊”等。慢慢地她不仅愿意扮演角色,而且还愿意单独讲述故事内容。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同赵飞燕妈妈商量好,让她回家记录赵飞燕所讲的故事。

三、美术活动中让她乐讲

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折花篮”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图示折纸,打算不会折的地方再讲解。没想到赵飞燕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她高兴的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折好了”。我想:不如由她来介绍折法,这是锻炼她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小朋友,今天我们请赵飞燕来做老师,讲解折花篮的方法,好吗?”开始赵飞燕有些紧张。我便亲切的走过去牵着她的小手,并轻声的鼓励说:“老师这个地方折的还不如你折的好呢,你来帮帮老师好吗?”听我这么说,赵飞燕爽快的答应了。我给了她一张纸,她就边折边讲了起来,开始声音很轻,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讲越响亮,讲完后我示意大家拍手表扬,赵飞燕开心的笑了,说:“谢谢大家。”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相信《教育随笔:面对“等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等待也是一种美好 美术活动开始了,希希小朋友马上坐到了美工区的画架旁边,“老师,我想画一个彩虹。”我点点头。刚画没几笔,硕硕跟秋语就搬着椅子坐在蛋蛋旁边。“希希,我们可以看你画画吗?”硕硕试探性的询问,得到的是希希肯定...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写当天的人数表并上交,不能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休息一下,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
    2021-06-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1.问题的提出: 上午第一节是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并小组讨论一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讨论的问题,小朋友们肯定会讨论得非...
    2021-06-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在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所面临的逆境和挫折在我们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孩子往往在失败面前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
    2021-08-11 阅读全文

美术活动开始了,希希小朋友马上坐到了美工区的画架旁边,“老师,我想画一个彩虹。”我点点头。刚画没几笔,硕硕跟秋语就搬着椅子坐在蛋蛋旁边。“希希,我们可以看你画画吗?”硕硕试探性的询问,得到的是希希肯定...

2021-05-25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写当天的人数表并上交,不能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休息一下,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

2021-06-21 阅读全文

1.问题的提出: 上午第一节是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并小组讨论一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本以为这是一个很好讨论的问题,小朋友们肯定会讨论得非...

2021-06-07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所面临的逆境和挫折在我们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孩子往往在失败面前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面对挑战,自由发散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设计了第一环节,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门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

2021-08-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