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28

教育随笔。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威威独自制作的“沙发”时,我皱起了眉头,不禁冒出了火:怎么那么难看的“沙发”,只见“沙发”上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象个蜂窝```!

但我还是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问威威:“你怎么回想到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威威却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杰作:“我家里的沙发上面有许多个纽扣,我觉得这样的沙发很漂亮,所以就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威威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所表现、所表达的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事物敏锐观察以及对自己的亲身感受!虽然,这样的“沙发”并不美,但难道只有完成一件“美”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由垃圾引出的幼儿园环保2020教育活动


//《由垃圾引发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

故事起源

近一段时间,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经常是由保育员老师收拾。看到这种情况,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怎样?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承认扔了垃圾,也感觉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很不舒服,于是用了很长时间把活动室整理好了。

(评析:幼儿不愿意收拾活动区,是他们在共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增加了保育员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贵的是,教师能深入挖掘这一问题所蕴涵的教育价值,让幼儿通过对脏乱环境的真实体验,自觉地去爱护环境。)

在这次讨论结束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垃圾”这个词用得很多,他们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就说“这是垃圾,应该扔掉”,有的时候还把一些仍然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扔掉。对此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些他们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在活动区制作成一些楼房、汽车什么的。孩子们看到我的做法也效仿起来,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纸筒娃娃、花瓶、飞盘等。这时候孩子们感到了迷茫:这些不是我们认为没用、要扔掉的东西吗?怎么又变得有用了呢?到底什么是垃圾呢?为此,我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

(评析:有时教育活动并不一定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去推动,教师的行为同样可以促进活动的开展。当教师的行为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及认识上的冲突时,他们就容易去思考,去探究,关于“垃圾”的活动也就由此逐渐扩展开来。)

上篇:什么是垃圾?

多数孩子都说我们班里有许多垃圾,雨航反对:“那不是垃圾,是废旧材料,做东西用的。”刘迪说:“废旧材料就是垃圾,因为它是不要的。”雨航又说:“为什么不要?这些都是我们从家里带来的。”王赫也说:“这些都是有用的,能做很多玩具呢。”

那到底什么是垃圾?

“苹果皮和核是垃圾。”

“废纸是垃圾。”

“喝过的酸奶盒是垃圾。”

“青菜切掉的部分是垃圾。”

是不是垃圾?怎么进行判断呢?

“不要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怎么来确定这个东西要还是不要,有用还是没用?

刘迪说:“扔进垃圾筐就是不要的。”王赫反驳说:“那些牙膏盒,还有一些纸盒都是爸爸妈妈要扔掉的,可是我们拣回来就能做很多东西。扔掉的能算是垃圾吗?”几个孩子围绕这个问题争论起来。看到孩子们这种互相辩驳的认真劲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说:“我们整理一下教室,把你认为没人要的垃圾找出来,把认为有用的东西做成你想做的东西,布置在墙上。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垃圾,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再利用了。”

(评析:到底什么是毫无用处的垃极、什么是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幼儿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即使是成人也不容易说清楚。教师用环环相扣的提问试图引导幼儿区分概念,其实,让幼儿体验到对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相互辩论,比让幼儿知道它们的科学定义更重要。)

活动结束后,我想,在孩子们对垃圾有了很多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达到《纲要》上所规定的“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于是,我对活动进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评析:活动的进展来自于幼儿兴趣与教师支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推动活动开展时,必须明确该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要对这个活动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设想。)

中篇:垃圾的旅行

活动区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整理好了自己用过的物品;垃圾筐装满了垃圾。我边收拾边自言自语道:“这些垃圾都装满了,应该把它们放到什么地方去?”几个和我一起收拾的幼儿说:“应该倒到垃圾车里,小动物园旁边就有垃圾车。”于是,大家提着垃圾来到了垃圾车旁。这时候正赶上保洁工准备推走车。孩子们马上跑过去问:“叔叔,您把垃圾倒哪里去?”叔叔说:“垃圾站。”“垃圾站是什么?”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其实这正是我设计的活动一“垃圾的旅行”所要回答的问题。

大家随着叔叔来到了幼儿园门口的垃圾站。孩子们边看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边思考这个垃圾站怎么没有那么多垃圾。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我也不太了解,于是我请孩子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

星期四,大家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东西。许多孩子都说垃圾只能送到垃圾场,而雨航却说垃圾可以回收。我说:“我看了刘迪妈妈从网上查找来的资料,这里还有许多书,大家可以分组研究一下。”于是,一部分孩子和保育员老师一起看书,一部分孩子听我介绍刘迪妈妈拿来的资料。由于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内容很新鲜,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投入。我的介绍结束以后,大家又来到了看书组。见我们加入进来,看书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做起了介绍,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的全部过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听着、看着,王赫突然说:“从书里就能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事情,真不错。”刘迪说:“从网上也能知道。我妈妈就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刘迪这么一说,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好像不太相信。我说:“是呀,许多我们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从书上找到,或者就像刘迪妈妈那样上网。”为了让看书组的孩子也能体验到网络在信息提供方面的快捷、丰富,我鼓励与我一组的幼儿也把网上查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交流中,两组幼儿都很高兴,于是,我又趁机提出了“如果我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到哪儿去查”的问题。

(评析:相互的交流使幼儿切实地认识到了获取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渠道,并萌发了亲自试一试的愿望。于是,教师抓住了培养幼儿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好时机,有目的地提出了新要求。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愿望,又使幼儿的研究活动从关注内容拓展到了关注方法。)

星期一,孩子们带来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从图书馆复印的,有的是从网上查到的,有的是家长帮助摘抄的,这些材料中有许多我从不知道的东西,像垃圾的四种处理方法、我们国家采用土埋法的原因、国外垃圾的处理、人们为垃圾做出的贡献等等。我们把这些材料布置在墙壁上,让大家分享。

(评析:孩予们的这种学习不仅是主动的,而且是多种渠道的。从学习方式来说这其实是研究性学习。)

孩子们急于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其他人,我就顺势引导:“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向幼儿园发出了倡议,是不是还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孩子们听了之后都积极地响应。

下篇:社会实践-环保宣传

宣传什么呢?孩子在议论:

“垃圾分类。”“保丽龙可以回收。”“废旧电池不要乱扔。”

“宣传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老师概括了一下。

“什么是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刘迪问。

“我们可以先去调查呀。”老师又引导了一下。

(评析:学会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当幼儿想当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幼儿选择最佳方案。)

调查这个词对孩子们来说有些陌生。我解释道,我们可以到人比较多的地方;向他们提出你的问题,看看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人不知道,然后再确定宣传的内容。

调查什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在这方面毫无经验,于是我说,假如是我,我会问您知道电池会污染环境吗?孩子们听到我这样问,一下子就说开了。

(评析:提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它常要幼儿对原有经验进行整理,并通过过推理,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选择和价位利断。确定调查内容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

“您知道保丽龙能回收吗?您用完的快餐盒放在哪里?”

“废旧报纸能回收吗?您家的报纸怎样处理?”

“您知道旧报纸可以变成再生纸吗?您用过吗?”

这时,许多孩子要求马上就去调查。我想,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调查,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也应该让他们养成做事前充分准备的习惯,因此,我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而是进一步问到:“我们到什么地方去调查?怎样记录?每个人要调查几个人?”

(评析: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着活动的展开。这样做更有利于幼儿学会有效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讨论之后,调查的地点确定在就近的北海公园。另外,大家还研究了“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问”,最后的结论是大家可以有不同的问题,但是每个人必须问同样的问题,这样记录才能有效。至于记录表,大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初步设计出记录表之后,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每个人都制作了一张非常好的记录表。

(评析:幼儿的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在兴趣的取动下,他们除了兴奋还会显得盲目,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把握方向,以免因简单、轻率的决定而使活动流于形式,使幼儿丧失更多、更有价值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刚一进公园,孩子们就兴奋起来。听我简单地提了几点要求之后,他们就各自寻找自己的调查对象去了。

王赫一进门就找到一位老奶奶,并客气地说:“奶奶,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想问您个问题行吗?”老奶奶同意之后,王赫接着问:“保丽龙可以回收吗?”老奶奶说:“不知道什么是保丽龙?”王赫告诉她:“保丽龙就是我们用的快餐盒。”奶奶回答了问题,他很高兴地记录着。过了一会,王赫又与另一位老奶奶交谈起来,样子很是亲热。就这样,边走边问,活动结束时他一共调查了15人。

颜熙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但是今天的表现.让我吃惊。最初我想鼓励她和其他小朋友合作以降低活动的难度。没想到她愿意自己行动。活动结束时,她也采访了十几个人。

(评析:老师有时要不断在活动中观察、了解、认识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该看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一活动中,实地调查前,教师对孩子的一系列支持行为,激发了孩子的潜力,使得孩子做得比其自然发展要好。)

调查活动结束了。在回去的路上,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此时孩子们似乎不太关心自己调查的结果,而更注意活动的形式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比如怎么能问到更多的人、怎么能记录得清楚、游人是怎么评价的。

(评析:表面上看,幼儿此时的关注点似乎已经偏离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了解游人对环保的认识情况,但实际上是更接近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发展幼儿运用简单的方法获取必要信息的能力。幼儿的感受与交流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调查的方法与技巧,探究意识与能力也正在提高。)

回到幼儿园,我请大家对调查结果做了初步整理。经过简单统计,孩子们对“什么样的问题知道的人多、什么样的问题知道的人少、还有哪些问题大家不知道”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比如,“电池会污染环境吗?”“报纸可以回收吗?”知道的人很多,“北京周边有多少座垃圾山?”没有人知道。经过初步分析,孩子们发现自己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游人都知道。

对调查活动做了简单的分析之后,大家就“哪些问题游人可能不知道”进行了一次讨论,并建议再去调查一次,以期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我想,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调查结果的精确性,而是要将调查作为一种手段介绍给孩子们,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同时为下面的宣传活动做必要的准备。

而且,通过这次调查,孩子们对“什么样的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大家不知道”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调查。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孩子们愉快地认同了我的观点,于是,我们很快就明确了接下来的宣传活动的内容:把我们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告诉大家。

(评析:在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不仅要仔细研究幼儿,还要认真研究活动进展中的每一个环节,判断其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围绕活动的主线选择对幼儿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

孩子们提议把自己想说的画成一幅幅宣传画,贴到公园的墙上,让大家来看。“但是,乱贴宣传画不但是在破坏环境,而且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也是不合法的。”我向孩子们作了解释。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便否定了张贴宣传画的主张,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画宣传画的想法。怎么办?最后,孩子们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这些画送给游人,让他们带回去宣传,同样可以一传十、十传百,起到宣传的作用。孩子们的执著令我感动。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从各方面提供了帮助。孩子们有了老师的支持,很快就完成了作品,并一一讲给我听,我成了第一个接受宣传的人。

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大家又一次来到了北海公园。这一次,孩子们是带着希望和成功的心情来的。活动开始了,只见他们快速走到游人跟前,举着自己的作品做介绍,游人们认真地倾听着。在一些孩子们为自己的成功兴奋的时侯,也有孩子的宣传画始终没有送出去。于是,活动结束的时候我问:“陶老师还没有宣传画呢,可以送给我吗?”他们一听说有人主动索要他们的作品,很兴奋,忘却了刚才的失落。我被所有的孩子感染着,向每一个孩子祝贺着。

(评析:培养孩子是全社会的责任。当幼儿被激发起关心社会的热情时,我们必须用同样的热情关爱他们,令他们感受到自己行为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这种感受的获得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强化,使他们更乐于关注自身之外的人与事,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孩子们的兴奋延续到新年。我和孩子们一起举办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新年汇报活动。汇报那天,孩子们请家长观看了我们共同设计的

由幼儿喝水引起的思考


随着季节变换,天气逐渐转凉。为预防幼儿感冒,我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开水。

可是,有好几次,一些家长来送孩子时特意提醒我:“请给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对此,我感到十分纳闷,因为我每天都给孩子安排专门喝水时间,其它时间也不限制孩子喝水。按理说,幼儿喝水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家长却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

有一天,汪东雪小朋友有点咳嗽,我让她去喝水。只见她拿自己的杯子,很快就接了水。我拿过她的杯子,看她接了多少水,发现杯中水还不组杯子的五分之一。我问她:“你每次都接这么点水吗?”她点点头。我马上让所有孩子过来,让他们都接一杯水,发现几乎每个孩子接的水都只有杯子的五分之一。我这才恍然大悟,由于幼儿贪玩,有时我也提醒孩子要节约用水,不要接得太多,所以每次接水都只接一点儿,几口就喝完了,这样,一天的饮水量远远不能满足身体吸收和消耗的需要。于是,我拿了一个杯子,接了半杯水,告诉他们要像老师这样,每次要接这么多水,而且要喝完。孩子们都高高兴兴跟着我学,每人都喝了一半杯水。我问:“你们喝足了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喝足了。”

从那以后,每次孩子们喝水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着,并提醒孩子要接多少水,并要求孩子们喝完,确保孩子喝足水,促进孩子身体健康。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家长反映孩子喝水少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经常听听孩子家长的反面意见或建议,比光听家长的赞美声,更有利于我们改进幼儿保育工作。

教育随笔:换位思考


教育随笔:换位思考

孩子犯错是很平常的事情,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后,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犯错往往喜欢逃避职责,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一个不敢应对自己错误的人,无法承担重任,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错是不敢主动承认的,原因很简单,怕老师责骂。之后,有同学犯错了,我没有直接骂,而是讲出他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此刻渐渐有人,发展到,只要自己犯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些是我比较欣慰的。

小武,经过一年多教育指导,学习上用心性不稳定,纪律上改变很多,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上个星期五,他第一个,早早的来到学校,能够看出他对学习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自己冲动性格,在没有钥匙的状况下,一脚把门锁头踢坏了。这件事,我在班上问起时,他一一承认,但是,当应对要和他爸爸讲的时候,他却退缩了。

活动课的时候,他来办公室找我,一副犯错后悔悟的表情。“老师,你能把烂掉的锁头给我吗?”我不明白他要干嘛,但是尊重他的意愿,把锁头给他了。之后,小平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门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问:“怎样修的?”“用笔修好的。”我准备看看小武的杰作,走上楼梯看了。用笔壳虽然插不稳,但是,也能够把门闭合。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创造力。如果,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脑袋,发明创造,他将越来越聪明。

小平告诉我,小武害怕让他的父亲明白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诉他,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试图想办法自己解决,是一个十分有担当的人;修复门头,虽然不实用,但是,也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应对了,你不敢跟父亲讲是因为不敢应对你爸爸。怕他明白后的反应,或者是害怕父亲失望。其实,只要你的态度诚恳,并且告诉他不会再犯错了,他是不会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后,他采纳了我的意见,他父亲也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错误而生气。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育孩子的错误,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错误。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请保留此标记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育随笔:由孩子逆反而想


教育随笔:由孩子逆反而想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小凡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小凡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小凡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小凡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小凡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浩浩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浩浩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他。没有做成事情,浩浩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他。

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教育随笔:由争吵到互让


课外活动时,皓皓和童童为玩跷跷板而争吵着,正吵的不可开交时,我看到平时最爱玩跷跷板的宇宇则站在一边耐心等待。发现这情景我便走近宇宇,抚摸着宇宇的头对小朋友们说;“宇宇真好,看到皓皓和童童要坐跷跷板,他不去争抢,而是耐心等待。”那两个小朋友听了我说的话,也不争不抢了。我转身对他俩说:“宇宇不跟你们争,你们让他玩玩,好吗?”皓皓和童童同时点点头,宇宇只玩了一会儿,就下来,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宇宇只玩了一会儿,就让其他小朋友玩,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时我又问皓皓和童童:你俩谁玩?他俩谁也不肯先玩,互相推让,我只好指定一人玩。

皓皓和童童因玩玩具,由争吵到互让,是什么使他俩的言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是榜样的力量。抓住时机利用小朋友中的正面教育典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我学会了倾听

学期课程的结束,使我回想起这一学年的教学,不仅孩子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也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许多、学会了许多。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学会了倾听。

记得初时,我把老师与幼儿的交往局限于课堂、游戏中,上课时,我总是把眼睛瞪的大大的,孩子们的一切动作都在我眼里,所以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在孩子来告诉我之前,我就清楚了。孩子告完状,,我总说:知道了。直到有一天,角色互换,我才领悟到我的不恰当。有一节课,导入部分是猜谜,谜语还没说完,已有幼儿得意洋洋的说:“我早知道了”。虽然他表现了自己的聪明,但因他的不礼貌、不尊重,却让我心里不好受,由此及彼,我检讨了自己,试着改变,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后,不论孩子们的话多么简单,我都以目光、手势、语言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我内心的兴奋。

我的运动我做主

户外运动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在做好准备活动后我带着我们班的孩子们来操场上。只见其他班的孩子在玩球的玩球跳绳的跳绳,我们来晚了,我们玩什么呢?我的脑子飞快的转着,那些适合我们班呢?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已经各自行动起来:有几个孩子马上搬来了几个轮胎,在地上滚着玩起来了,这时皓皓又滚来一个大球和几个小伙伴滚着玩,那边几个孩子搬来几个呼啦圈间隔距离摆放在地上,双脚跳、单脚跳着玩。孩子们的设计丝毫不比老师的设计逊色。

原以为今天我们班的户外运动做不成了,没想到孩子们比以往做得更投入、更快乐。这主要得益于孩子们自己创设的系列运动。看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事事为孩子安排,处处替孩子设计。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效果可能会更好。

不一样的答案

有一天在音乐活动时,我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辩别乐曲的噪音。当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道认为这是好听的乐曲,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耳朵,边摆手边露出难受的面容。我便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都说不好听。只有童童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质问这个孩子:“这么吵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听到我不高兴的声音,童童一脸的委屈。本想批评他的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呢?童童轻轻的说:老师你不是说过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答案不一样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吗?我哑口无言,无以答对。

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要求、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

教育随笔:爱思考的好孩子


爱思考的好孩子

前两天的活动课结束时,我们班的小骏小朋友突然走到我旁边跟我说:“老师,我能考你一个问题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过了几秒钟,很腼腆地说:“猩猩最怕什么线?”我在脑中思考了几秒,没有反应过来,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就对他说:“你稍等下,老师等会儿再告诉你答案,可以吗?”他点点头走开了。

那天上午我一个人在组织活动。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我只能把小朋友们稳定下来才能去回答他的问题。这段时间内总有小朋友不停地打小报告,一刻也停不下来。等我真正能有思考的时间时,那已经是所有小朋友都躺下来安静的休息的午休时间了。这时我再去想小骏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不知道他所说的“猩猩”到底是动物猩猩还是天上的星星。为了准确理解他的问题,我走到他的床旁轻声问了句:“你问是动物猩猩还是天上的星星啊?”他回答道:“是动物猩猩。”听了这个回答,很快我就知道这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什么了,因为猩猩喜欢吃香蕉,所以它肯定不喜欢平行线啦。当我走过去跟他说了这个答案时,他有点失落,同时也露出了失落的表情。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发问的能力,如果做不到,也请善待每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

教育随笔: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最近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和一盆水,让孩子们玩。他们有的折纸,有的把纸放在盆里玩,放在盆里的纸湿了一张又一张,玩了一会就没兴趣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将这次的区域游戏生成了一节活动课,我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不同的纸放在水里会是怎样的?小朋友们专心的操作起来,通过一轮的操作后,孩子们得出个结论,有的纸放在水里吸水吸的很快,就会下沉。有的吸水很慢,会飘在水上。

可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那怎样才能让吸得很快的纸,也变的慢一些?”当我听到后很欣喜,以为这个小朋友是通过思考后提出来的问题,于是我把问题再次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幼儿的活动兴趣再次被激活,他们不断尝试,想出了一些方法,有的是将餐巾纸放在塑料纸上,有的是把餐巾纸揉成一个结实的小球等等。

一个小小的问题,为幼儿创造出了思考的空间,从中孩子通过操作,观察激发了幼儿提问的能力,所以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问题意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知道”引出的思考 那一天我刚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还有两个宝宝的家长没有来接,于是我把他们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给其中一个宝宝的家长打电话,刚和那个家长联系上,我的手机就响了,一看是杨老师的电话。 电话刚接通,杨老师就问:...
    2020-04-06 阅读全文
  • 由垃圾引出的幼儿园环保2020教育活动 //《由垃圾引发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 故事起源 近一段时间,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经常是由保育员老师收拾。看到这种情况,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讨...
    2020-01-09 阅读全文
  • 案例:由胶带引出的话题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在玩着玩具,我的裤子在刚才的活动中沾到了很多灰,于是我取出了透明胶带,拉出一长条,在裤子上粘呀粘,呲啦呲啦的声音引起了几个小女孩的注意,她们好奇的盯着我看,奇怪的问:“老师你在干什么...
    2021-05-21 阅读全文
  • 由幼儿喝水引起的思考 随着季节变换,天气逐渐转凉。为预防幼儿感冒,我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开水。 可是,有好几次,一些家长来送孩子时特意提醒我:“请给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对此,我感到十分纳闷,因为我每天都给孩子安排专门喝水时间...
    2020-12-16 阅读全文
  • 案例:由”吃饭”引起的思考 一:背景 在家里,梦梦是独生女,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把这个宝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养成了一些娇气的性格。在幼儿园梦梦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活泼好动、乐观开朗,但是她却有个不好的习惯,做每件事...
    2021-06-10 阅读全文

那一天我刚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还有两个宝宝的家长没有来接,于是我把他们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给其中一个宝宝的家长打电话,刚和那个家长联系上,我的手机就响了,一看是杨老师的电话。 电话刚接通,杨老师就问:...

2020-04-06 阅读全文

//《由垃圾引发的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 故事起源 近一段时间,活动区的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用过的物品和废弃物不愿意整理,经常是由保育员老师收拾。看到这种情况,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讨...

2020-01-09 阅读全文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在玩着玩具,我的裤子在刚才的活动中沾到了很多灰,于是我取出了透明胶带,拉出一长条,在裤子上粘呀粘,呲啦呲啦的声音引起了几个小女孩的注意,她们好奇的盯着我看,奇怪的问:“老师你在干什么...

2021-05-21 阅读全文

随着季节变换,天气逐渐转凉。为预防幼儿感冒,我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开水。 可是,有好几次,一些家长来送孩子时特意提醒我:“请给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对此,我感到十分纳闷,因为我每天都给孩子安排专门喝水时间...

2020-12-16 阅读全文

一:背景 在家里,梦梦是独生女,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把这个宝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养成了一些娇气的性格。在幼儿园梦梦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活泼好动、乐观开朗,但是她却有个不好的习惯,做每件事...

2021-06-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