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老师提供“帮助”要慎重

发布时间:2021-05-24

幼儿老师故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案例:老师提供“帮助”要慎重”,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在星期一《高矮排序》的活动后,我把一套套娃投放到了区域中。投放时,我是打开投放的,目的在于想让孩子继续在区域中进行高矮排序的操作。

星期二,王志新和龙语欣来到益智区,选择了这套套娃。俩人开始给娃娃排队,一会儿从大到小,一会儿从小到大。玩了一会俩人对排序不感兴趣了。他们开始对娃娃本身产生了兴趣,他们俩同时发现每个娃娃身子中间都有一道线。他们先在座位上不知商量着什么(我在其他区域,没有听到)。过了一会,就见王志新使劲地用双手去掰套娃。看样子,是想试试是否能打开。试了几次后,娃娃还没有被打开。于是,王志新和龙语欣一人拿住娃娃的半截身体,使劲往两边拔。刚一开始,俩人的动作不协调。后来,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动作越来越协调,那道线变成了一道缝。他俩也由坐着变成了站着。这时,班里的助理老师秦老师看到了,她过去想帮他们打开。我连忙制止了,我说:“让他们自己来吧!”其实,我也想看看他们到底能不能打开?会采取什么方式?会不会放弃?

就这样,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俩又商量办法。最后王志新用脚踩着套娃底部的槽,使劲将套娃拔成了两截。终于成功了!看到孩子兴奋不已的神情,我在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想了很多。

如果因为孩子没有按玩具的要求进行排序,就制止他们的探索活动;如果看到孩子们打不开套娃,就马上予以帮助,甚至亲自动手帮忙……那孩子们还会有此时此刻的成功体验吗?遇到同类问题还会尝试自己解决吗?

在幼儿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帮助”孩子。但这些帮助是不是都是孩子需要的呢?我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活动中,因为怕麻烦或者急着干下一件事,甚至就是因为习惯常常“好心”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因为怕他们不明白,就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现在想想真对不起孩子们。我的“好心”剥夺了他们探索事物的机会;剥夺了他们体验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幼儿教育重在让孩子获得体验,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和愉快乐观的情绪。但在实践活动中,这些方面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作为幼儿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否则真会一不小心“好心”办坏事。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玩具


家访实录:

利用假期,我们走访了一些幼儿的家庭,几乎每一家都堆放着许多孩子玩的玩具,而这些高档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摆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长似乎对此也习以为常了,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玩具坏了就再买,以致孩子从小到大,家中购买的玩具多的数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被娇宠惯了,越来越缺乏爱护玩具,珍惜玩具的意识。

但在走进宇宇小朋友的家中时,我却看到了另一幕:他爸爸正在用包装带给孩子扎兔子灯,而堆放一旁的大部分都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用瓶瓶罐罐,纸盒等日常生活材料制作的自制玩具。对此我非常感兴趣,并向家长询问,经与家长交谈了解到:以前宇宇父母也为他购买过许多玩具,但每一次买回后不要几天就会被弄坏,一旦孩子兴趣所至,随后便丢弃一旁。经济收入并不高的父母为此总会心疼不已,甚至常常对他发出最后通碟“要是搞坏了,下次可就不给买了!”。后来真的减少了购买次数,现成的玩具少了,宇宇就拿家中的瓶瓶罐罐来玩,而且他玩的花样还不少,有时搭楼房玩,有时当小车开,兴致很高。看见他那么乐于其中,所以父母就常把那些不用的可乐罐,盒子拿给他,有空还和他一起用这些材料做些玩具玩,如可乐罐火车,纸盒机器人等都是爸爸和宇宇一起做的玩具。前一阵子宇宇迷上了飞机,爸爸就和他一起用硬纸板做了一架战斗机,这让宇宇高兴了几天,天天拿着自制的飞机玩,因为知道制作的不易,所以他玩的时候还十分的小心,怕弄坏了。元宵节快到了,爸爸又在为他做兔子灯了,一旁的宇宇在高兴之余还不停地夸爸爸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实录分析: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爱玩具的天性,就不间断的为孩子买各种高档玩具,而孩子的玩具买了就被弄坏,玩了就腻,家长一次次的破费,换来的却是孩子对玩具的不珍惜,不爱护!而家长买玩具的想法也是纯粹依个人好恶而定,让孩子“玩”玩具来打发时间,至于真正让孩子在玩中求快乐、求发展,恐怕是这些做家长的所忽视的。其实,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每一点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是大脑一次新的印记。因而,很多成年人不以为然的风景,在孩子眼里往往构成了新鲜事物。例如,孩子爱踩地上的水坑,爱掏野外的泥沙……成人眼前的一种客观事物,在孩子眼里也许就变成了一百种概念,充满了联想与多变。

因此,我觉得宇宇父母的这一做法是很值得提倡和推崇。不要认为用一些五花八门的瓶罐纸盒来当孩子的玩具就是寒酸。其实,这些低级材料反而更能引发孩子的玩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父母应将儿童周围的一切环境和材料视为儿童成长的备用品,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哪怕只是一只可乐罐,一个纸巾盒,或是一副简单的画,只要有心去“挖掘”,其“价值”会远远超过任何高档的玩具,并使孩子乐有所得。如与孩子一起叠可乐罐头发展动作平衡能力,用卫生纸内芯当望远镜来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用随处可见的包装盒画面认识各种事物以开拓孩子的认知视野等等,这些在生活中随时碰到的机会和随处可见的材料往往能带给孩子无尽的乐趣,也更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案例:我们帮助你


背景:

我们班开展了“故事小分队”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带着自己的连环画和小伙伴合作到外班级讲述故事,发展语言、增强自信。

孩子们合作绘画完了《小猫生日会》的故事后,都在小组内认真地拿着画面合作练习完整的讲述故事,为组成光荣的“故事小分队”、到外班级讲故事做着认真的准备。

记录:

这是欣欣所在的小组发生了争执:

“……都是你,你不会讲,咱们组怎么到外面去讲呢?”

“我不想和你一组了。”

……

原来是烁烁、欣欣、凡凡、迪迪所在的一组出现了矛盾:孩子们正你一言、我一语的对年龄偏小、不能完整讲故事的烁烁表示不满。烁烁低着头、眼圈红红的、不知该怎么办。

这不正是个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相互帮助、友好合作的好机会吗?

我走过去:“孩子们,张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懂事、爱关心别人的孩子、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小组能成功的合作、到外面的班级去讲故事。现在遇到了一点问题,相互指责别的小朋友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些不好意思了,相互看了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进一步提示孩子。

“帮助他!”

几个孩子纷纷表示应该帮助他。

“怎么帮助他呢?”我提出了更明确的问题。

“我们替他讲吧。”凡凡想出了一个办法。

“烁烁不就是不用参加了吗?那就不是完整地小组了。”我也提出了意见。

“我来教他讲吧。”快嘴的欣欣说。

“不行,你一句句的教他讲太慢了;到时候别的小组早都讲完了。”迪迪不同意。

“我有个好主意。”凡凡兴奋起来,“第一副画面简单、只有2句话、好讲,让烁烁讲第一副画面吧。”

听了凡凡的意见,大家都很高兴。迪迪主动说:“我和他换吧,我来讲第4副画面。”

烁烁也高兴了,他大声地和孩子们练起了讲故事。

题后:经过调整,欣欣一组也成功合作、完整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画,并组成“中三班故事小分队”到小二班进行了讲述,充分的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分析:

教育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全依赖成人的说教,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孩子相互交往来发展的,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孩子教育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极好方法,孩子们在自己的“小社会”里,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的关系,学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而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1、鼓励孩子互相帮助、学会关心、友好合作

21世纪不仅要求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关心,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幼儿园“学会关心”的教育应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具体的内容应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相结合。教育幼儿关心朋友,同情弱者,学会与小伙伴协商、合作,建立起同伴之间友好情谊。在合作讲述故事中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处理同伴关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关系同伴。

2、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友好合作

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在孩子们发生交往冲突和障碍时,教师不要急着参与评价和硬性指导,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孩子们通过争论、评价、以及七嘴八舌的讨论等都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习,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冲突中悟出交往的新技能。

案例:多给孩子提供自由空间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表演这一环节,发现我们中班幼儿对扮演角色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爱表演的峻峻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活动结束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我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提供了一些道具和头饰,峻峻小朋友首当其冲,把最喜欢的红蝴蝶头饰带在头上,可能其他的小朋友对这个故事表演没有当初感兴趣,也有可能其他区域新投放的材料更吸引他们,总之,到故事表演区的只有峻峻小朋友和另外一名幼儿,而且那位小朋友只呆了一会儿也走了,看得出峻峻小朋友非常失望,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不演,我一个人演”,于是她一会儿演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一会儿演红花、黄花、白花,一会儿戴这头饰,一会儿戴那头饰,有时头饰还缠在发夹上,取也去不下来,弄得手忙脚乱,小脸涨得通红,而且嘴里的故事老是被打断,看样子,她的兴致渐渐低沉下去,最后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我就在表演区准备了许多画有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以及红花、黄花、白花的硬纸板、竹片、回形针、两面胶、浆糊等,活动开始了,峻峻小朋友第一个走过去,接着,也有几个幼儿围了过去,拿起桌上的东西议论起来:“这是什么?没有带子,不是头饰呀”,“这竹片要它干什么?”峻峻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说:“我们可以把硬纸板粘在竹片上,可以拿在手里玩呀”,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赞成,于是他们动手操作起来,有的用浆湖粘,有的用两面胶,有的用回形针,最后他们发现用回形针最方便,最牢固。一会儿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红花、黄花、白花一下子“飞”到了竹片上,小朋友把它举在手里蹦来蹦去,这时峻峻小朋友又发现了桌子上的大脸盆,端详了一会儿就兴奋地叫起来:“对了,我们可以把三朵花种在里面,把三只蝴蝶拿在手里,这样我可以一个人来表演了”,她马上把红花、黄花、白花插在了沙子里,一边有声有色地讲起了故事,蝴蝶在她的手里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飞到那里,从她充满笑脸的脸上,可以看出她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由此我体会到儿童的发展是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善于观察,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和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及时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孩子展现自我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促进孩子最大程度地发展。

案例:先顺应后引导为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


一案例呈现

时间:来园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室

兵兵是个眼睛大大的,长的挺可爱的男孩,就是有一个习惯,来幼儿园喜欢把他的东西,如:衣服、裤子等都抱在怀里,少一样都不行。这天,奶奶送他来园给他带来了一条小被子,外面套了一个很大的马夹袋,起初他怎么也不愿意把小被放在小床上,坚持要抱在怀里,最后因为被子比较大,实在抱不住,只好同意把被子放到小床上去,但是却说什么也不肯让奶奶把马甲袋拿回去。老师发现孩子手里的东西太多,没办法玩,就帮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马甲袋里,让他拎着,但玩起来还是很不方便,于是老师就和他商量把东西都放到小抽屉里去,他起先不同意,但后来发现确实很麻烦,因为拿着马甲袋玩,不是衣服掉,就是马甲袋掉,这时老师又上前和他商量,这一次他想了好一会,终于同意了,但马甲袋坚持要拿在手里,老师就帮他折叠好,让他拿在手里,玩起来比以前轻松了。玩了一会儿老师看他拿着马甲袋总是不方便,再和他商量,是否把马甲袋折叠好塞到口袋里,这一次他很快就同意,手上没有了东西,玩起来就更轻松了,但兵兵还是不放心,不时地用手摸口袋,老师也必须时刻留意,马甲袋从口袋里掉出来,得马上帮他塞到口袋里,兵兵的情绪马上就变得愉快起来了,玩得很高心。

二案例分析

“先顺应后提高”是教师进行0-3岁幼儿活动中很重要的策略,他要求教师从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入手,逐步影响、同化婴幼儿的活动。对于三岁前的婴幼儿来说,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新的集体,无论从心里还是生理都是一个重大的转变,看似无形的环境压力对一个婴幼儿来说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常常会表现出一些令成人看来是不可思议得很奇怪的举动。

兵兵所表现的一些行为其实是反映了孩子还没有适应集体生活,离开亲人的焦虑始终影响着他,而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焦虑,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周围环境的警惕促使他产生上面的这些行为,因为拿着自己的物品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这是孩子以他自己的认知方式来对待陌生的环境。

我们必须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开进行活动,并从情感入手关心、理解、宽容孩子,要多和他交谈,使他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然手帮助他慢慢的改掉这个习惯。在以上案例中,老师能给他一个过渡期,为他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先顺应孩子,让他亲身体验抱着一大堆东西的不便,然后再进行引导,以小步递进的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一次我在大班绘画中组织活动——《石子画》。物质准备:广告色、油画色、排笔、棉签、洗净石子等,知识经验准备:画前组织幼儿到室外采集石子并用采集来的石子和有关石子图片布置活动室。根据,《纲要》精神的新理念,教学时未出现整体的范画,教师只对主体部分的难点稍作指点,接下去就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或图案等来装饰、绘画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结果这堂课幼儿的绘画作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出现了种种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是染石、有的是画石子、有的是几个人制作连环画、有的用石子组画。整节课气氛非常活跃,创造性意识明显增加。而以往绘画教学只是根据历来传统教学模式,先出示范画,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按照老师示范讲解画法,然后幼儿分别自己绘画,画前老师叮嘱幼儿不要和老师画得一样,但结果,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很少发现自己创造性成分,绝大多数都是模仿老师的画,只有极个别的画面稍有变化,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从这次组织活动可以看出,整节课由于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趣激情。产生的效果跟以前的绝然不同。

1、教育思想不同:后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师的责任是传受知识,让学生“学会”。前者的教育思想是,教师的责任是培养能力,让学生“会学”。后者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必需听老师的,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前者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学生通过学习要实现主体性的发展。

2、教育目的不同:后者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经验或知识,以追求“百分”为目的;前者的教育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是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

3、教学方法不同:后者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灌输,前者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

4、教育结果不同:后者的教育结果是对前经验或知识的传承和接受,前者的教育结果是使学生成为未能来的知识更新者、新知识的发现者,新科技的创造者,等等。

所以,要实现教育行为真正转变,就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狠抓教学法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观念转变,如评课必须评观念转变,修改教案必需先改观念,观念变没变,关键看教育、教学实践。在此,我们必需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造感知美的环境

国外曾经有一个实验,即把两个生活经验十分相近的班级,安排在环境完全不同的活动室外里。一个活动室里布满了各种艺术品,而且经常调换,另一个活动室却除了雪白的墙以外,什么都不没有。过了一段时间,两个班级的幼儿绘画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前者思维活跃,后者则呆板拘谨,作品单调。可见,从发展艺术思维、萌发审美情趣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努力营造一种愉快有、富有情趣的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运用美、表现美的活动

幼儿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在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以后,教师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咸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像,组织这节课为幼儿准备石子、棉签、排笔、油画色、等,采用滚、染、贴、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大胆创作,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组织形式。改变幼儿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幼儿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合作作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如这节课让幼儿自己组合每个幼儿选一个石子,画一个情节,便构成完整的故事。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幼儿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的一种反映。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形、色、空间时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个孩子就象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案例:预设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实录:

这阶段我班正在开展《有用的植物》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孩子们已经认识和掌握了许多树的名称和它们的一些显著特征。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决定预设一个集体活动:树朋友的身份证。

活动前我让孩子们对所谓的“身份证”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孩子们说:“最近,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树,跟他们交上了朋友。可是,幼儿园里还有许多小朋友不认识这些树,那该怎么办呢?”我的话音刚落,锐锐马上说:“我去告诉他们。”君君接着说:“我有个好办法,给树也做张身份证。”很多孩子纷纷附和着说:“对,对,我们来给树也做张身份证。”看到孩子们情绪渐渐高涨起来,我就顺势提出了今天活动的主题。

于是,接下来孩子们便开始忙开了。有的在纸上粘上一根根的大头针,这代表了松树;有的把手按在纸上画下自己的手印,涂上了红色,这是枫树的象征;有的用绿色的纸剪成椭圆形,说“这是广玉兰的树叶”;还有的索性拿来了西瓜子的壳贴在了纸上,还真象是一棵黄杨树------

思考:

这一次预设的集体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对树已有一定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把已有的零星的、散乱的经验进行梳理、概括、提升。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积极与投入的。

正如黄群老师的《对主题式综合课程的思考》中所说的:对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慎之又慎,更偏结果性,能够更适合交流、讨论、分享,需要老师梳理、提升的,才更适合集体教学活动。

喜欢《案例:老师提供“帮助”要慎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老师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托班“我要刘老师!” “我要刘老师!” 周一的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园了,由于过了一个双休日,又加上从今天开始,宝宝们要在幼儿园里睡觉了,所以有部分的孩子开始哭闹起来。 东东,班级中最小的一个宝宝,原本他来园的时候并没有...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案例: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玩具 家访实录: 利用假期,我们走访了一些幼儿的家庭,几乎每一家都堆放着许多孩子玩的玩具,而这些高档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摆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长似乎对此也习以为常了,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玩具坏了就再买,以致孩...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开学报名幼儿园家长要慎重 新学期开始了,不少年轻的家长也开始为宝宝选择优质的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宝宝”的期望,不少幼儿园纷纷打出艺术、双语、文体等特色鲜明的招生牌。然而面临不同特色的幼儿园,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真...
    2020-01-15 阅读全文
  • 案例:我们帮助你 背景: 我们班开展了“故事小分队”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带着自己的连环画和小伙伴合作到外班级讲述故事,发展语言、增强自信。 孩子们合作绘画完了《小猫生日会》的故事后,都在小组内认真地拿着画面合作练习...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案例:多给孩子提供自由空间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表演这一环节,发现我们中班幼儿对扮演角色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爱表演的峻峻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活动结束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我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提供了一些道具...
    2021-06-01 阅读全文

“我要刘老师!” 周一的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园了,由于过了一个双休日,又加上从今天开始,宝宝们要在幼儿园里睡觉了,所以有部分的孩子开始哭闹起来。 东东,班级中最小的一个宝宝,原本他来园的时候并没有...

2021-06-01 阅读全文

家访实录: 利用假期,我们走访了一些幼儿的家庭,几乎每一家都堆放着许多孩子玩的玩具,而这些高档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摆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长似乎对此也习以为常了,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玩具坏了就再买,以致孩...

2021-05-17 阅读全文

新学期开始了,不少年轻的家长也开始为宝宝选择优质的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宝宝”的期望,不少幼儿园纷纷打出艺术、双语、文体等特色鲜明的招生牌。然而面临不同特色的幼儿园,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真...

2020-01-15 阅读全文

背景: 我们班开展了“故事小分队”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带着自己的连环画和小伙伴合作到外班级讲述故事,发展语言、增强自信。 孩子们合作绘画完了《小猫生日会》的故事后,都在小组内认真地拿着画面合作练习...

2021-06-08 阅读全文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表演这一环节,发现我们中班幼儿对扮演角色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爱表演的峻峻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活动结束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我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提供了一些道具...

2021-06-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