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多给孩子提供自由空间

发布时间:2021-06-01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给幼儿讲故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笔记

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表演这一环节,发现我们中班幼儿对扮演角色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爱表演的峻峻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活动结束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我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提供了一些道具和头饰,峻峻小朋友首当其冲,把最喜欢的红蝴蝶头饰带在头上,可能其他的小朋友对这个故事表演没有当初感兴趣,也有可能其他区域新投放的材料更吸引他们,总之,到故事表演区的只有峻峻小朋友和另外一名幼儿,而且那位小朋友只呆了一会儿也走了,看得出峻峻小朋友非常失望,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不演,我一个人演”,于是她一会儿演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一会儿演红花、黄花、白花,一会儿戴这头饰,一会儿戴那头饰,有时头饰还缠在发夹上,取也去不下来,弄得手忙脚乱,小脸涨得通红,而且嘴里的故事老是被打断,看样子,她的兴致渐渐低沉下去,最后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我就在表演区准备了许多画有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以及红花、黄花、白花的硬纸板、竹片、回形针、两面胶、浆糊等,活动开始了,峻峻小朋友第一个走过去,接着,也有几个幼儿围了过去,拿起桌上的东西议论起来:“这是什么?没有带子,不是头饰呀”,“这竹片要它干什么?”峻峻小朋友歪着头想了想说:“我们可以把硬纸板粘在竹片上,可以拿在手里玩呀”,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赞成,于是他们动手操作起来,有的用浆湖粘,有的用两面胶,有的用回形针,最后他们发现用回形针最方便,最牢固。一会儿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红花、黄花、白花一下子“飞”到了竹片上,小朋友把它举在手里蹦来蹦去,这时峻峻小朋友又发现了桌子上的大脸盆,端详了一会儿就兴奋地叫起来:“对了,我们可以把三朵花种在里面,把三只蝴蝶拿在手里,这样我可以一个人来表演了”,她马上把红花、黄花、白花插在了沙子里,一边有声有色地讲起了故事,蝴蝶在她的手里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飞到那里,从她充满笑脸的脸上,可以看出她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由此我体会到儿童的发展是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善于观察,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和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及时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孩子展现自我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促进孩子最大程度地发展。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唱歌。这时洋洋从操作区走过来看到了乐器盒中的“指挥棒”,便对着那些打击节奏的同伴们挥臂舞弄起来,孩子们看到洋洋神气地“指挥”摸样,不一会儿,他们便为了这根“指挥棒”争吵不休,谁都想亲自挥舞这个“指挥棒”,其中佳欢和洋洋两个使劲地抓着这个“指挥棒”最后这场争吵在我的参与调解下硬性解决了。

三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主动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尽可能的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充分调节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有益的实践操作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感知和大胆表现机会。

在活动中由于“指挥棒”和“乐器”其中隐含着“1”和“许多”的关系,而在往常的演奏中“1”是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在幼儿集体中选出的发展较好的幼儿,也因此总能更多的得到大家的关注,且赋予了他“领衔”集体的权利。根据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指挥者”,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四、措施与方法:

活动后我仔细的进行了反思,才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硬性参与违背了《纲要》精神。作为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天空。

因此,我又根据《纲要》宗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思,以尊重幼儿的选择,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出发,总结了以下两个措施进行教学调整:1、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1、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材料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本案例中由于教师准备的“指挥棒”仅有一根,且幼儿对“指挥棒”特别感兴趣,因此引发了矛盾的产生。作为教师应及时的捕捉幼儿的需求投放充分的材料来满足孩子,区角中允许有多个的“指挥者”存在。这样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做“指挥”,不但培养了他们大胆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去发现更多可“胜任”指挥的孩子,这不是也给了老师机会吗?

2、教师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时机积极引导。

从本案例中可见孩子们争夺的本意其实是童心的表现,无所谓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应更多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呼声,从他们的心理出发,给他们一个阐释的机会。

五、反思与讨论:

上述案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每天会发生的,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及时捕捉幼儿信息,及时观察幼儿表现并进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一直是“权威”,对于教师的硬性参与解决问题的事例也不足为奇,而教师也不会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反思。

在《纲要》颁布、贯彻、实施后我们幼儿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深入学习《纲要》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有大部分教师违背而行。通过上述案例后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幼儿教师,应吸收《纲要》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并将它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抛开传统的教育观,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以幼儿为本,接受、接纳每个幼儿,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亲爱的幼儿教师们,请留给我们的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扬扬:“我想插小人和摆青蛙。”

教师:“今天扬扬想做两件事了。等你做好了两件事情,和我们说一下好吗?”

教师:“小雨,你今天想做什么呢?”

小雨:“我想用雪花片插花。”

教师:“插好了,给老师看好吗?”

小雨点点头。

老师依次有问了约七、八个孩子想做什么,并分别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幼儿想做的事情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案例分析:

小小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区域活动的。区域活动的主旨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教师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又保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区域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问题,思考和探索答案。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她自己去选择(小小班)

活动内容:户外活动

观察对象:侯伊平

提供材料:小鼓、汗巾

案例记录: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走出盥洗室的

幼儿准备外出,我准备着小鼓、汗巾和放衣箱,有些幼儿问我要不要穿外套,我转过身说:“如果觉得冷就穿上,如果觉得不冷就不要穿,不过,老师觉得今天外面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结果很多的孩子都没有穿外套,而平平则坚持穿上自己漂亮的粉红色的棉衣。

操场上,太阳高高地悬着,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已是津津的了。有的孩子开始脱衣服,平平仍穿着她那漂亮的棉衣。“平平你不觉得热吗?”看着平平的表情,我又补了一句,“不热,是吗?”游戏继续进行着,间隙,又有一些孩子开始脱衣服,只穿了薄毛衣。

当转到另一个地方游戏时,平平忍不住脱掉了漂亮的外套。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选择是广泛的、生活的、学习的、与人相处的,从重大的到无关紧要的。平平很钟爱她的新外套,而在教室里却没有机会展示,平平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户外活动,恰是好机会,却不料跑、跳中会那么热,出那么多的汗。经验表明,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是必然的,我当时没有强制平平脱掉外套,而是给了她权利力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平平的这次经验一定是深刻的。

孩子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


导读: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该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问卷调查显示,有一成中小学生处于抑郁状态。研究人员选取了北海道千岁市的616名小学生和122名初一学生,结果发现,31人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和躁郁症。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学专家指出,生活节奏紧张,无处撒欢游戏的儿童正遭受着抑郁的侵袭。

和日本一样,我国的孩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是学习任务重,孩子们放学后除了要做学校的作业,还要做很多课外题。其次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一旦遇到人际麻烦,就不知如何处理,这会令其走入抑郁的死胡同。最后孩子缺乏宣泄压力的途径。孩子户外活动越来越少,而运动和游戏恰恰是宣泄压力的好方式。于是,压力不能及时排出也会造成抑郁。

在日本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调查问卷中,研究者发现,不肯上学的孩子却没人抑郁或躁郁。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反对孩子上学,但从中我们却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想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

这也提醒老师、父母不要总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孩子。在学校,老师要放弃“唯成绩论”的想法,尽量让孩子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不要把负担追加到课余时间。在家中,父母不要给孩子报一堆学习班,最好是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就让他们多到户外玩耍,多结交朋友。

相比之下,孤独症的诱因就没有那么明确了。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器质性病变、患儿在母亲孕早期大脑受损都有可能导致孤独症,但是却没有一个定论。这就使孤独症的治疗变得困难,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没有收到良好的疗效。

此外,焦虑、恐惧等也是常见的心病。这就提醒家长不能对子女情绪的变化掉以轻心,发现情绪异常要及时疏导,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案例: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玩具


家访实录:

利用假期,我们走访了一些幼儿的家庭,几乎每一家都堆放着许多孩子玩的玩具,而这些高档玩具往往在孩子的摆弄下“缺胳膊少腿”。而家长似乎对此也习以为常了,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玩具坏了就再买,以致孩子从小到大,家中购买的玩具多的数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被娇宠惯了,越来越缺乏爱护玩具,珍惜玩具的意识。

但在走进宇宇小朋友的家中时,我却看到了另一幕:他爸爸正在用包装带给孩子扎兔子灯,而堆放一旁的大部分都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用瓶瓶罐罐,纸盒等日常生活材料制作的自制玩具。对此我非常感兴趣,并向家长询问,经与家长交谈了解到:以前宇宇父母也为他购买过许多玩具,但每一次买回后不要几天就会被弄坏,一旦孩子兴趣所至,随后便丢弃一旁。经济收入并不高的父母为此总会心疼不已,甚至常常对他发出最后通碟“要是搞坏了,下次可就不给买了!”。后来真的减少了购买次数,现成的玩具少了,宇宇就拿家中的瓶瓶罐罐来玩,而且他玩的花样还不少,有时搭楼房玩,有时当小车开,兴致很高。看见他那么乐于其中,所以父母就常把那些不用的可乐罐,盒子拿给他,有空还和他一起用这些材料做些玩具玩,如可乐罐火车,纸盒机器人等都是爸爸和宇宇一起做的玩具。前一阵子宇宇迷上了飞机,爸爸就和他一起用硬纸板做了一架战斗机,这让宇宇高兴了几天,天天拿着自制的飞机玩,因为知道制作的不易,所以他玩的时候还十分的小心,怕弄坏了。元宵节快到了,爸爸又在为他做兔子灯了,一旁的宇宇在高兴之余还不停地夸爸爸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实录分析: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爱玩具的天性,就不间断的为孩子买各种高档玩具,而孩子的玩具买了就被弄坏,玩了就腻,家长一次次的破费,换来的却是孩子对玩具的不珍惜,不爱护!而家长买玩具的想法也是纯粹依个人好恶而定,让孩子“玩”玩具来打发时间,至于真正让孩子在玩中求快乐、求发展,恐怕是这些做家长的所忽视的。其实,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每一点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是大脑一次新的印记。因而,很多成年人不以为然的风景,在孩子眼里往往构成了新鲜事物。例如,孩子爱踩地上的水坑,爱掏野外的泥沙……成人眼前的一种客观事物,在孩子眼里也许就变成了一百种概念,充满了联想与多变。

因此,我觉得宇宇父母的这一做法是很值得提倡和推崇。不要认为用一些五花八门的瓶罐纸盒来当孩子的玩具就是寒酸。其实,这些低级材料反而更能引发孩子的玩性,更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父母应将儿童周围的一切环境和材料视为儿童成长的备用品,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哪怕只是一只可乐罐,一个纸巾盒,或是一副简单的画,只要有心去“挖掘”,其“价值”会远远超过任何高档的玩具,并使孩子乐有所得。如与孩子一起叠可乐罐头发展动作平衡能力,用卫生纸内芯当望远镜来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用随处可见的包装盒画面认识各种事物以开拓孩子的认知视野等等,这些在生活中随时碰到的机会和随处可见的材料往往能带给孩子无尽的乐趣,也更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案例: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


午睡醒过来后,大家都开始吃点心,在这过程中,幼儿的速度当然有快有慢,有些幼儿早已吃好,洗好,擦好嘴在教室中活动,而有些幼儿正在洗手、擦嘴。就在这时,我看到我们班的远远坐在鸿儿的座位上,远远在班中相对其他幼儿来说纪律较差,经常要随意离开椅子,强占其他幼儿座位。鸿儿当时正在卫生间洗手,他是我们班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孩子,当他洗好手回教室时看到远远坐在自己位置上,我打算喊远远坐到自己座位上,但转念一想,何不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呢?于是我便假装专心地为小女孩梳头发,而用余光看着他们。首先,我听到鸿儿的叫声:“朱老师,远远坐在我的座位上。”“那你想办法请他让一让。”我有开始为另一女孩梳头。只见鸿儿先边摇椅子边说:“让我一下,让我一下。”只见远远坐着没动静,于是他把头凑到远远耳边开始摇远远的身体:“让我一下,让我一下。”这时语气比先前要更坚硬,但远远还是没动静。鸿儿开始推远远,当推不动时两脚爬到椅子上想把远远挤下椅子,但远远还是旁若无人,稳坐泰山。鸿儿见挤不下于是爬下椅子又开始推,推了一会,就朝着对面的小女孩冯文欢说:“远远坐我的椅子对不对啊?远远坐我的椅子是不对的,对吗?”开始向同伴求助,接着又推了一会儿,可能自己感觉很好笑,于是边跳边笑着说:“哈哈,远远像个木头人一动也不动。”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

评析:

以上案例虽然指示一件小小的事情,短短的七八分钟时间,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完全掌握着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不给予幼儿任何直接干预,对该幼儿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提高了孩子独立思考及灵活应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势必会促使其独立

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想出各种应对措施,而当一措施实施后无效果时,幼儿又会采取其他措施,在不断地实施、面对、改变中提高应变能力。如以上案例中,鸿儿就采用了多种手段想解决问题,每种手段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开始,他利用动作“摇”及语言“让我一下”提醒远远让开,在提醒中用了不同办法,先是摇椅子,语气较委婉,然后转变为摇身体,凑到耳边,语气变坚硬。在提醒没用的情况下,他又想出了更为有力的手段,利用“推”和“挤”想迫使远远走开。但在采取硬办法的手段下远远还是无动于衷。这时鸿儿又开始用软办法,通过询问同伴,争得同伴帮助与肯定和笑远远是个木头人来解决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询问同伴和笑这两个办法充分体现了孩子独立思考的结果,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宽度和广度。

二、促进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仅提高思维等智力,还促使非智力的发展。因为问题解决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长,有可能短,在这一过程中会不知不觉使孩子意志力、坚持性、不怕苦难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以上案例中鸿儿从开始到结束足足用了七八分钟,这对一位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促使社会性发

展,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走入社会打造基础,社会性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是不足为奇的,应该说比比皆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件事都由教师包办解决,教师根本无时间,而且也剥夺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如鸿儿与远远这一案例中,通过让孩子自己解决使得他待人处事、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建议与思考: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孩子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巨大潜能,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多提供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面对孩子争吵、抢东西时往往立即前去给予解决,心理还暗自庆幸幸亏及时没,不然又要处乱子了。这种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内在隐患,遏制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失去了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泯灭了孩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在生活起居、学习活动、社会交往中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育者可通过间接帮助,让幼儿成功解决好问题,建立自信心,通过亲自尝试解决问题,可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树立自信心。但是孩子毕竟还小,这就决定教育者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如果完全撒手不管,势必会更多的孩子在力不能及的范围内因遇到困难而放弃,退缩。形成自卑感及在以后问题中不敢面对,而如果教育者简单点拨,就可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幼儿继续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案例: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


李xx长着一对漂亮的大眼睛,高高的个子,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是我们班的“大哥大”,可是这个“大哥大”却生性好动,非常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都喜欢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无法安静下来,常常惹得我很生气却又拿他没办法。

晚上吃晚饭了,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坐下来准备吃饭了,可是李xx还在大声地讲话并不停地摆弄着凳子,一会儿把凳子举过头顶,险些砸到别的小朋友,一会儿又不考虑自己的安全站在凳子上面跳下来。等饭菜都发好了,李xx拿起筷子就往鼻孔里面塞,多次提醒仍然没有效果,于是,我决定先把他的筷子收起来,期望他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但是他非但没有,反而把错误进一步扩大,用手去抓饭来吃,并故意做出各种怪动作,眼睛还挑衅地望着我,一副“其耐我何”的表情,惹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见别人大笑,李xx闹得更欢了,干脆在活动室里面来回跑动,或去玩一边的玩具,又或去碰倒别人的饭碗,最后搞得整个进餐过程就像是他自己的“个人表演秀”,不仅他自己不能好好吃饭,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

户外活动时,李xx就更象是一头脱了缰的“野马”,根本就不听指挥了。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切西瓜”的游戏,李xx则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里面的草地上打滚,却不知草地刚刚洒了水,湿漉漉的,于是,打了滚起来后浑身就脏兮兮的,这还不算,等到他滚腻了,就又跑到滑梯边窜上跳下地,甚至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不管我怎么叫就是不归队。

每次李xx犯了错误,我几乎都是用很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按照我所要求的来改正,但是几乎每次都是李xx的态度比我还硬,收效甚微,达不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却发现李xx

竟然很乐意地把他的错误改了过来。

那天,又到午睡时间,李xx又“故伎重演”,在床上滚来滚去,一会趴在床上翘起屁股发出怪叫,一会又把被子盖住全身,弓起身子,在被子里面“跳舞”,还不时抬起头来看看我是否在看他,可就是不睡觉,我看到这样,刚想生气发作,像往常一样好好地批评他,可转念一想,每次我都以这样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可他却并不吃这一套,这次不如给他来点“糖衣炮弹”,看看效果如何。于是,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用批评的方式来要求他做好,而是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背,在他耳边小声地说:“老师刚才都看见了,我知道你很聪明,也很想表演,但是为什么不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方面呢?比如你现在不如好好睡觉,等睡醒了,我们起床后再在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演,好吗?”也许是一直以来都习惯了老师对他犯错误后的严厉批评,不知道也从来没见过老师也会这么柔声细语地跟他提要求,李xx两只眼睛发亮,接着很听话地点了点头,然后乖乖地躺下来睡觉,再没有二话。看着李xx的表现,我突然很自责也觉得很感动,原来自己一直都在一个误区里面徘徊,以为对待这些调皮的孩子只能是“严师出高徒”,只能是严厉点再严厉点,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或许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更适合他们!

自从那次之后,我便更加多地留意起李xx,并且给了他更多的关怀,因为我开始明白,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传达着一个信息,一个我们还没接收到的信息――那就是希望别人注意他、关心他的信息,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我决定从家长方面入手,多了解一些情况,原来,李xx的家长工作都很忙,爸爸顾着做生意,妈妈在外地打工,经常不在家,父母亲都疏于照顾他,很少关注他,于是,跟在幼儿园一样,在家,李xx也喜欢用做出各种反常的动作这样极端的方式以期引起父母对他的关心,但是,遗憾的是,家长却跟我一样,未能很好地考虑到孩子的要求和感受,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变本加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开始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我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平时尽量多关注孩子,并尝试着给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心着他。渐渐地,李xx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的调皮了,变得越来越乖巧了,但是乖巧中又透着些许的机灵,真是可爱极了,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全班小朋友的榜样,并且在一些活动中能起到带头的作用,真正成为了我们班的“大哥大”。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用了错误的教育方法,因此,使问题处于一种不恰当的强化环境氛围当中,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我通过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明白了真正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一原因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同样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所想、真正所需,同时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孩子因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况存在着各种差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所以,请给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吧!

相关推荐

  • 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在一次的餐后活动中,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外面散步,走到活动场地上,有的孩子又开始交流讨论起来,这时我想,为何不让他们在这场地上坐下来,与同伴说说话,拿手工纸来折叠,给他们一些自由玩的时间呢?于是,我对小...
    2021-04-10 阅读全文
  • 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一天孩子们吃完了点心,我正帮女孩子梳头呢?紫颐就坐不住了,跑到游戏框子里拿出来面具戴上。傍边的昕看见了也学他拿起面具戴在脸上。之间紫颐队昕说:“我是小白兔,你也是小白兔。”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昕听见了...
    2021-02-26 阅读全文
  •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
    2021-05-25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活动时间 今天中班老师请假我带班,课间休息时我感觉天气较好,就让孩子们到园里自由玩耍,孩子们高兴极了!小朋友们又是翻跟头,又是跑又是跳,不断有小朋友摔跤,照样高兴的爬起来继续玩,我虽然提心吊胆,怕出事故,但看见...
    2021-02-03 阅读全文
  •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
    2021-06-07 阅读全文

在一次的餐后活动中,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外面散步,走到活动场地上,有的孩子又开始交流讨论起来,这时我想,为何不让他们在这场地上坐下来,与同伴说说话,拿手工纸来折叠,给他们一些自由玩的时间呢?于是,我对小...

2021-04-10 阅读全文

一天孩子们吃完了点心,我正帮女孩子梳头呢?紫颐就坐不住了,跑到游戏框子里拿出来面具戴上。傍边的昕看见了也学他拿起面具戴在脸上。之间紫颐队昕说:“我是小白兔,你也是小白兔。”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昕听见了...

2021-02-26 阅读全文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

2021-05-25 阅读全文

今天中班老师请假我带班,课间休息时我感觉天气较好,就让孩子们到园里自由玩耍,孩子们高兴极了!小朋友们又是翻跟头,又是跑又是跳,不断有小朋友摔跤,照样高兴的爬起来继续玩,我虽然提心吊胆,怕出事故,但看见...

2021-02-03 阅读全文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

2021-06-07 阅读全文